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永嘉證道歌  (第四集)  1980/1  台灣圓覺寺  檔名:09-013-0004

  請掀開經本十三頁第一行: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這一句是講的滅罪,我們一般說懺除業障。懺除業障有兩種方式,一種所謂事懺,就是在事相上修懺悔。我們一般最常見的,譬如梁皇懺、水懺,這些都是說的事懺。事懺著重在後不再造。這個地方講的是理懺,『證實相,無人法』,理懺才能夠把業障從根本上懺除。這個經文裡面說這些道理很多,在此地我們是第一次見到。

  「實相」是一切諸法的真實相,實相,所謂實就是決定不是虛妄的。你看佛在《金剛經》裡面給我們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離開虛妄才是真實相。虛妄跟真實如果要是有二別,有一個虛妄、有一個真實,給諸位說那是虛妄相。實相是什麼?是真妄不二之相,才是實在的。為什麼?因為性與相是一不是二,這才見到那個相的實際,這所謂一切相的真相。如果我們把性與相要分成兩個,這不是真實相。真實相決定是一不是二,這是很不容易懂的。因為實相是一不是二,所以在修行上,你看大乘了義的修行法,「一修一切修,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門雖然無量無邊,它是圓融的,是彼此都能夠含攝的。所以在大經裡面有比喻,像這個忉利天主因陀羅網,所謂是「帝網千珠」,繫的這個寶珠是光光相攝,是這麼一個境界,這才是真實相。

  實相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也不是言語能夠說得清楚的,一定要憑實證。如何去證法?那就一定要有清淨心。你看《金剛經》說得很好,佛告訴我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現前了。我們心不清淨就見不到實相。換句話說,見不到實相,要消除阿鼻業。這個阿鼻是印度話,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間地獄,阿鼻業就是無間地獄的罪業,這是在一切罪業裡頭最重的,果報裡面最苦的,而且你看消滅得多快,剎那之間就消滅掉了。何謂剎那?小註裡頭有,小註裡頭有個比喻,這也是經上常講的,在這個註解的第三行,說譬如「力士」,這是個很勇有力氣的這麼一個人,不是普通人;「斷藕絲頃」,那個藕絲一拉就斷掉,要是很壯有力的,他把這個藕絲拉斷,他太快,這個時間上太快了。通常經裡面講,也是講這個勇有力之士,這個彈指,這一彈指,這個跟斷藕絲是一樣的意思,也就是一彈指的意思。這個斷藕絲頃,這叫一剎那。就是一彈指裡面就有六十剎那,一剎那裡面具九百生滅。這講剎那之間就能夠消滅阿鼻地獄的罪業。

  所以像這些話我們聽起來就不容易接受,很難相信。為什麼原因?我們沒有證得實相。證得實相之後,無人法,人我也空了,法我也空了。從這個地方也許我們能夠相信一些。為什麼?人我空,法我空,誰造業、誰受報?無有造者,也無有受者,可見得人法二空才能證實相。這就講到清淨心了,心裡面有一念,就有人法兩種執著,人我執就是煩惱障的根源,法我執是所知障的根源。人法二空,煩惱也空了,所知也去掉了,這時候一切的重罪當然消除。再看底下兩句: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這是永嘉大師發誓來給我們做證明,他講的這個話決定真實,句句話都是真實的。如果有一句話、一個字欺騙眾生,他發的這個重誓,自己願意受這個拔舌地獄的苦報,而且這個拔舌地獄還不是一次、二次,『塵沙劫』。「塵沙劫」這個數字太大了。經上常講「恆河沙數」,這比恆河沙數大得太多。「塵沙」怎麼講法?是講這個大地,像這個地球。如果大而言之,經上常講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是多大?我們也不必去計較、去推求。我們拿今天這個天文上來說,這一個銀河系,我們這個銀河系裡頭,諸位想想有多少星球?把這些星球都把它磨成微塵,諸位想想這個數字多大。不要說這個銀河系,就把一個地球,把它磨成細粉,磨成像沙一樣的時候,你想想看,這個數字有多少?確實是無量無邊。大師發這樣的誓願。他為什麼要發誓?怕我們不相信。也從這句話裡面能顯示出大師的苦口婆心,我們也能見出他大慈大悲,以這樣深重的誓願叫我們相信。特別是相信前面這一句,「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修道,不但是學佛,凡是有宗教信仰的,甚至於沒有宗教信仰,他去信土地公信這一類的,你看初一、十五也帶著香燭到土地廟去拜拜的,都包括在內。你問他為什麼?無非是消業障。大概自己做錯了事情,求懺悔,求佛菩薩保佑,消災免難,總是這樣的心理,可見得這個心理太普遍。我們在臺灣這個地區,感覺我們同胞迷信的程度很深,臺灣的寺廟很多,到處都有,香火都很盛,去拜拜的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求消災免難的。諸位要是到外國去走一走,外國人比我們還迷信,迷信的程度比我們還要深,也是幹這一套。所以去看看之後,我們比他還好得多,還迷得沒有他們那麼深。可見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罪業能不能消得掉?給諸位說確實能消掉。可是這些拜拜許願,這個事情消不了。拜拜許願變成什麼?是一種賭博的性質,你保佑我發財,一發財我就來燒香供養你,我不發財我就不供養你了,這是賭博的性質。是,我得了一萬塊,我供養你一百塊,給你一點好處。諸位想想看,神明怎麼可能跟你幹這事情?不可能的,於情於理都是講不通的。在佛法、在世間法裡面講,要想改過自新,這是真正修懺悔法門。孔老夫子教人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覺悟了,下一次再不會犯同樣的過失,這個真正叫消業障。這種消法都是在事上,這是屬於事懺。講到理懺,那一定要見性,不見性不叫理懺,見性就是真實相。在修淨土的人來講,一心不亂是理一心不亂,是屬於理懺,跟此地講的境界相同。得事一心還不行,得事一心還是屬於事懺,不是屬於理懺。像這些道理我們都應當要懂得。

  佛祖他們示現在世間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叫一切眾生明心見性,成佛作祖,只有這一個目的,因為唯有這一樁事情是真實的。所以他的設施、他的言語無不是真實。但是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迷失了正確的方向,總是以假為真,聽到真實言、真實的事他不相信,你說假的他很容易相信,認假不認真。就以現實來說,真正在這裡研究佛經的,諸位想想有幾個人?你看北港媽祖廟拜拜,你看那多少人?我們臺北市那個恩主公廟,諸位去看看。他們告訴我,他們大拜拜一天的收入都是一百多萬。佛門裡面香火比它差得太遠了。這就是這一些人求消災免難都走錯了地方,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他們不知道,縱然跟他講,他也不相信。他總認為什麼?自己力量很薄弱,不相信自己,相信那個神,神有力量可以保護他,一切要依靠神,這是大錯特錯。

  佛告訴我們要依靠自己,不能依靠神,不但不能依靠神,依靠佛也不行。你看佛門裡面講的,佛菩薩都不可以依靠,要靠你自己,這是佛說的真話。佛如果說是你們靠我,我就可以救你們,那就是佛欺騙人。佛法之所以高明,所以值得我們敬仰,他說真話,他不說假話。其他的宗教是上帝你信了就得救,佛沒有說你信了我就可以救你,佛沒有。佛告訴我們,信這個教之後,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信了以後要解,理要明白;理明了之後,你自己去修,你自己去證。到你證果的時候,佛給你做個證明,你證得不錯。就像永嘉見六祖一樣,給他做個證明、給他做個印證。祖師給我們印證,他也有所本。他依據什麼?依據經典,依據經典的印證。這個印證是有理論基礎的,真正的佛知佛見來給我們做證明,絕不是自己的推斷、自己的見解可以為人做證的。

  佛滅度之後,給我們說了四依法,這是佛不住世的時候,要想修學這個法門唯一的依據。四依法裡面第一條是「依法不依人」,這是我們要記住的。法是什麼?如來所說的一切經典,我們要以這個為第一個依據。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名氣再大,甚至於你有神通,你有七十二變,也不行,你說的那個話一定要跟經典相符合,違背了經典我也不相信你。所以要以經典為依據。註解經典,所註的一定與經要相應。假如他所註的跟經不相應,我們也不能相信他的。就是菩薩來講經,講的跟佛說的不一樣,我們也不能相信,等覺菩薩也不行。為什麼?你沒有成佛。所以是依法不依人。現在有好多人學佛的時候他弄錯了,他依人不依法,某一個人名氣大,他講的話都是金科玉律,佛經講的他不相信。這樣學習就很困難,這個路子走錯了,沒有人能夠把他扭轉過來。我們眾生的習氣有先入為主,習氣已經養成了,再把它糾正過來,這是很困難的事情。同時這個習氣要是養成、成見很深,再給諸位說,找不到老師。

  昨天東海有個同學,今天早晨走了,人很聰明,昨天跟我談了很多。他自己也說,他這個思想太紛雜,學得太多,見的人也太多了。我說不錯,一點都不錯,我看得出來。這樣的人找老師很困難,老師不敢教,不敢指責你的過失。指責你的過失,你不會相信,你不會承認的。這個就是昨天我特別提醒他,他還不清楚,我提醒他學東西要有師承。自古以來,真正有成就的都有師承,就是有指導的老師。指導的老師要對你一生都要負責任,這個老師恩德就大了。等於說你這一生的旅途他給你指點道路。你得要找這樣的老師。永嘉大師這個路是六祖給他指點的。所以這個老師,不一定說天天待在老師旁邊,師承。你看看永嘉見六祖的時間,算起來只一天的時間,第二天他就走了,這有師承。所以親近老師不在時間的長短,而是在真正指出一條明路,這一條路一生他就是走這條路的。現在求學難了,很不容易。

  諸位要想成就,師承還是非常的重要,沒有老師指點,盲修瞎練!可是師承,給諸位說,表面上看起來有一點專制,不講理、霸道,你們很不容易信服。像諸位現在這樣的程度,你要真正遇到一個好老師,這個老師要指點你,一定首先就是叫你把你過去所學的東西統統丟掉,全都不作算。你能服氣嗎?我過去辛辛苦苦到處參學,參學一肚子佛法,現在叫他不要了,統統不作數。所以首先這一條你就辦不到。可是你要遇到一個好老師,確實是如此。首先叫你要摒棄一切,聽他一個人的,聽第二個人講經絕對不行,絕對不可以。路只有一個人指,兩個人指的兩條路,你往哪路走?三個人指三條路,四個人指四條路,你就無所適從,路只能走一條。老師雖然是專制,他還有時間性的。就是你在沒有開悟的時候,你是個迷人,自己不能辨別方向,不認識路,你只有聽他的。等到你哪一天開悟,你認識路,你能夠辨別真妄邪正是非,老師就不再約束你。不但不約束你,把你放開,到處去參學去。

  所以諸位要曉得,參學是在老師那裡已經得到根本智,才有資格參學。不是像我們現在,我們到處去參學,哪有那麼簡單!參學,你的根本老師是哪一個?迷人就像那個小孩一樣,他不能自立,時時刻刻要父母照顧,離開了父母,他生命就有危險。小孩長大,成年獨立,如果他再待在父母身邊,那就是叫沒出息了,他應該去自立,去闖他的天下。那就是參學。所以說參學,自己都有相當的基礎。我們講到這個求學,今天講師承是很不容易的。諸位要是讀過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他就提出我們現前這一個階段學佛的困難所在。今天師承很難,縱然有好老師,他很想教你,他也沒辦法教你。為什麼?學生不能接受。我在過去住在臺中,我就請李老師要應該好好的去教幾個學生。大概我前後給他說了十幾次。最後他跟我講,你去給我找學生,我願意教。這一句話把我問倒了,我以後再不敢說。到哪裡去找一個學生百分之百的服從,一點意見都沒有,真的找不到。他就告訴我,自古以來,做老師哪有不願意教學生的?可是師資之道可遇不可求,到哪裡去找去?找不到,我仔細一想,真的是找不到。

  江味農居士也看得很清楚。既然找不到,怎麼辦?就得自己要依四依法來修學,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這句話很重要,叫你離開文字、離開語言,明白裡面的道理,不必斤斤執著在文字相上。那個道理還有淺深偏圓,所以第三句告訴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是講理論的,而這個理是能包括一切法的,這個是了義的;不了義的是說局部的,某一部分事,它這個義理只能通達這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它就不能通達。佛教給我們說,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你譬如講,小乘教不了義的,大乘教是了義的。佛是要我們學最上乘的。

  第四句是教給我們的態度,是「依智不依識」,這就是古德所說的「轉識成智」,交光大師所講的「捨識用根」,這是講修學的態度。禪宗的修學法叫離心意識參,它叫參究,它不叫研究。因為我們世間一般人講研究,研究用的是心意識。參究跟研究有什麼不同?參究是不用心意識,離開心意識叫參究。就是我昨天晚上給諸位舉的這個例子,譬如我們眼見,我們眼見色要離開心心所法,這個就叫參究。眼見色還要附帶著心心所的見分,這是研究。研究不能得其真相,不能解其原理,就是圓滿的道理。縱然看到一部分,這一部分還是似是而非。如果是是而不非,那就是真理了。今天你們諸位同學都受過高等教育,你曉得,世間沒有真理。為什麼?他發明這個真理,過幾天人家又有個定律把他推翻了,永遠沒有真理,這就是世間的義理是似是而非。了義是真理,就是永遠不會推翻的,決定真實。那要什麼?要用真心才能見到真的相。這一些科學家、哲學家發明這些定律,為什麼會被人推翻?因為他是心意識裡出來的,心意識本身就是迷。那個迷的心怎麼會見到真的理?這不可能的事情,講不通。

  所以佛一再要求,就要求我們用真心,用真心見到真實相。真心裡面無人無法,這確實是真相。無人無法,所以講的時候,初學的人、小根器的人聽到害怕,那這個法他不能學,學了之後,我也沒有了、人也沒有了,這還得了!他就恐怖了。他為什麼恐怖?他還是錯解了意思,他是用心意識來解這個意思,永遠是解錯了。真實境界裡面無人無法,這個境界不是不存在,存在,而且存在得非常美滿。在這個境界裡面只有樂沒有煩惱,你看看這個世界多美好,真善美慧的世界!是在真實裡面才有,虛妄的裡頭沒有。豈不聽經中常常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與空是無礙的、是圓融的、是一體的,人法一如,人與法不二,這個是真實的境界。而我們心意識裡面的這個概念,一聽說空,空就什麼都沒有,所以就害怕。它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什麼都有叫做空,是這麼一個道理。

  譬如我們看電影、看電視,你不是很喜歡看嗎?那就是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你正在看的時候,它什麼都沒有,那個螢幕上的什麼也不沾染,確實沒有東西,那個色跟空同時,很有趣,不生煩惱。如果它真正有了,那個畫面上印出來了,那個螢幕上就印上了;在印第二個像的時候,又印上了,一塌糊塗,你看了就生煩惱。它是空、是清淨的、是寂滅的。再仔細一看的時候,不生不滅,你能夠在這螢幕上能看出不生不滅,對你解行上都有幫助。你先看的螢幕上是生滅相,你能在生滅裡頭看出它不生滅,這就智慧現前了。再跟諸位說,確實是不生不滅。你把這個再移到境界上來看,我們現前這個現實的境界就跟那個境界相彷彿,也是不生不滅,也是自在圓滿。《證道歌》上所講的全是這個境界。向下一步一步來解釋。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頓覺』,不是漸次而悟的,是頓悟,是這個道理一下就明白。我們為什麼一下明白不了?我們有分別,我們聽了這個話,這話滿有道理,這話是什麼意思?這就不能悟了。為什麼我們會起這些念頭?諸位要曉得,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養成了一種習慣,六根對六塵境界總是起念頭、起分別、起執著,所以沒有法子頓悟。佛祖曉得這個道理,所以首先是培養我們頓悟的條件。條件是什麼?條件是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不動心,要我們培養這個。我昨天告訴諸位背書,背書就是培養這個,要在這個地方養成習慣,養成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如如不動。這個習慣養成之後,說不定哪天接觸一個緣你就頓悟了。諸位要讀《壇經》,你看看《壇經》上「參請機緣」這一章裡面,列的有十三個人,他們就是運用這個方法來訓練自己。總是訓練的差不多是十年左右,我看每個人大概都是這樣,有十年左右的這個訓練的功夫,訓練在一切境界裡面,境界裡頭了了分明,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妄想。到六祖會下,這一問一答,幾句話就言下大悟。就像永嘉一樣入了這個境界。

  我們現在就是沒有經過這個訓練,沒有經過這個訓練,聽經聽一輩子都不會開悟。為什麼?隨聽隨分別,隨聽隨執著,聽了打妄想,這怎麼行?所以佛法這一門學問跟世間學問它不一樣,世間學問就是叫你用分別妄想的,用心去研究的。這個東西不用心的,不用心是不用妄心,不用妄心所用的就是真心,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念頭,一切法了了分明。這個地方要不能辨別,要說我們不錯用功,那實在是太難了,一般常講的錯用了心。諸位讀《楞嚴》,這個意思尤其是明顯,阿難尊者之所以不悟,就是錯用了心。阿難尊者就是代表我們大眾,完全用的是意識心,所以不解如來真實義。

  我們要求「頓覺」,覺就一切明瞭,這個事情能不能做到?跟諸位說人人都能做到,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有真心,所謂「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哪一個不是?我們與諸佛如來、歷代祖師有什麼差別?沒有兩樣。佛祖是習慣不用心意識,我們習慣用心意識,那個差別不同就在此地。佛心是定的,我們心是動的;靜是覺,動是迷。這就說明了為什麼要修定,如來的禪定。所以修行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心,就是修個定而已。持戒為了修定,研教也為了修定,參禪也是為了修定,念佛還是為了求定。由此可知,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那只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統統修的禪定。定是開悟的樞紐。因為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愛好不相同,甚至於環境不相同,所以才有這麼多的法門。這些都是方法,任你選擇,與你生活當中沒有妨礙。你看哪一個方法與你沒妨礙,你就選擇哪個方法,目的全是修定。淨土的一心不亂就是『如來禪』。所以要曉得,真正修學的目的與方向,我們是修定,是在一切境界上修不亂。「如來禪」,此地註解裡面有簡異四種禪定,跟這四種不一樣,這個註子諸位可以看,並不難懂。要緊的就是我們如何修養一個頓覺了的條件,這很重要。

  『六度萬行體中圓』,只要你認識了「體」,你的修行就是圓修圓證;換句話說,你所修學的是圓滿的。再跟諸位說明白一點,你修的功德叫念念圓滿,這多自在!天天圓滿、念念圓滿,「六度萬行」都修了,一點都不缺。你沒有悟到體,你不曉得;悟到體之後,圓滿了,就坐在這裡不動,閉著眼睛不動,六度萬行都圓滿了。走著路,跑著、跳著,也是六度萬行圓滿,圓滿功德。世間人不認識體,這修功德很難。為什麼?他不是圓滿的。再告訴諸位,如何圓滿?心清淨到極處,心是圓滿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在你清淨心中顯現的。所以你只證得了真正的清淨心,你就圓修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即一切,這個一切是指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圓修。我們現在所以不能圓,就是心有分別、心有界限,自己把自己劃成許多界限,所謂是作繭自縛。有界限就錯了,自他就有隔,沒有界限是圓滿的。

  我有一年在台中,也是台中舉辦大專講座,慈光講座我在那裡,你們東海有個同學,我記不得了,早期的同學,帶了一個美國的老師,他是在東海的客座教授,到慈光圖書館來看我,跟我來談佛法。他一見我的時候,他先就說明,他是過去在香港景風山住過兩年。我一聽說我就曉得了。景風山那個地方是什麼?叫基督教叢林,基督教在那裡辦了一個叢林,他的目的是什麼?專門破壞佛教。有大陸逃難逃到香港的出家人,在那個地方生活沒有依靠,他們收容。做得很有技巧,他裡頭有佛堂、有經典,就是說我們來供養你,基督教供養你,你還信你的佛教,不妨礙,基督教的這些人天天侍候你,四事供養一點都不缺。那人當然有感情了,結果一看,人家招待我,佛教徒根本不理我們,也沒有供養,還瞧不起我們,基督教對我們招待這麼優厚,以後慢慢就入他的教了。景風雜誌社裡面所刊登的文章都是他們寫的,都是佛教的行家,但是最後都歸結到還是上帝好。高明,很高明。最後還是上帝好,還是上帝仁慈。

  他跟我一說,我就很讚歎他,我說這個基督教的叢林辦得非常好,尤其是對我們佛教太好了。他就很奇怪,他說我沒有駁斥他,他很奇怪。旁邊東海同學,同學也很奇怪,他怎麼會說出這個話來?我說我們喜歡你多多的辦。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們辦的是佛教的垃圾站。佛教許多垃圾自己沒有法子清除,你們替我清除了,我們佛教對你很感激,希望你多辦一些。以後這個同學來問我,我說我這個答覆說得一點沒錯,真正對佛法有堅定信心的,會被你名聞利養動了心嗎?為名聞利養動了心,那當然是佛教的垃圾!你們清除去,這些清除去,好事情,於我們有利。他一定會反映他的上級,效果,沒有效果,真正好和尚一個也沒影響到,壞和尚把他們清除去了。他以後他就不幹,他就灰心不幹了,他就不再破壞。所以這個事一定要讚歎,他才會制止,他才會不幹了;你要是罵他一頓,我們辦得有效果,我們多辦幾個,那不是更麻煩了。所以處理事情諸位要有智慧,給他一讚歎,一想,是的,沒有效果,算了,我們不要辦了,勞民傷財,收不到效果,好和尚一個也沒度掉。

  這是說明他來請教我,我把這個事情給他解決之後,他就給我談佛法,他覺得我很能夠交談,彼此沒有惡感,我對待他非常謙虛,也非常客氣,也很尊敬他。他就跟我講佛教跟基督教的比較。我說這個很簡單,我們坐在圓桌上泡了幾杯茶在那喝茶,我說佛教好像這個圓桌,桌面一樣,你們基督教好比茶碗一樣,你在桌面上,沒有離開桌面,桌面包括你,你不能包括桌面。他說為什麼?我說很簡單,你把杯茶打破了不就是整個的?你去掉你的執著,去掉你的分別,你本來是佛。佛教比你大的地方就是他沒有界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正一視同仁。他聽了很有道理,他說我以後能常見你嗎?我說可以,歡迎你時常來。「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這是做一個比喻,凡是沒有證到聖位的人,就是心沒有到清淨,都會作夢。夢從什麼地方來的?諸位要曉得,夢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遇緣起現行。夢境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有因緣的。阿賴耶種子是很複雜,有前生的,有多生多劫以前的,說不定這些統統都現前。所以有些夢你自己醒來,你想想很奇怪,這一生當中從來沒有經驗,為什麼作這怪夢?這一生沒有,前生有,多生多劫以前有。由此可知,在睡眠的時候意識做不了主,這些種子會冒出來起現行,就有這些境界。心情比較定一點的,就是不太散亂的時候,也有夢,夢大概都是幾天所做的這些事情,都不會複雜,就是夢境裡的也跟好像平常生活一樣清清楚楚,它不雜。不會說夢到在吃飯,一下子怎麼那個飯變成泥土了。這就是表現這心非常之亂、不穩定,這個夢境會突然在那變化,都變得不成樣子。心清淨的時候不會作這種夢。所以從夢境也能考驗自己的功夫。

  但是畢竟是夢境,是虛妄的。夢境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有,是「非有非無」。你說它沒有,明明有夢;你說它有,覺了之後確實沒有。所以我們說夢境非有非空,這是真相,這是夢境的實相,夢境是第六意識起作用現的虛妄的境界相。我們現前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位要記住,是阿賴耶識起作用,我們眼見種種色法,六塵的色法,就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是真如本性迷了,真如本性在作夢,才有這個大千世界,「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一覺醒來之後,夢境沒有了,空,曉得是空的。當你大徹大悟之後,你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個夢境,也空,也沒有了,這個時候得真正解脫,得大自在。

  還有一堂,下課,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