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四集)  2011/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8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二十七面第五行,經文: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見《唐譯》)。此二句重歎會中大士之實德。所覺殊勝,遠超聲聞」,是阿羅漢,「辟支佛」是緣覺。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我們接著看下面。「聲聞者,佛小乘法中之弟子,聞佛之教,悟四諦法之理,斷見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於涅槃者」,好像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裡面講到小乘人聞佛說法,聽經聞法,悟佛所說四諦之道,所以他成了阿羅漢,斷見思煩惱,出分段生死,這就是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六道輪迴了。入涅槃,這個涅槃是小乘涅槃,叫偏真涅槃,跟大乘不一樣,這是了生死,了六道裡頭的生死,可是十法界裡面的生死他還是沒有了。

  四諦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資料從《佛學大辭典》來的。「四諦,又云四聖諦,四真諦。聖者所見之真理也」。真理就是諸法實相,他看到局部的事實真相,並沒有圓滿,局部的事實真相。所以諦就是真實的意思,我們一般稱作真理。聖者阿羅漢,聖的意思是明白,明白事實真相,這種人我們就稱他為聖人。從小乘初果說起,小乘初果他跟我們確實不一樣,小乘初果確實知道這個身不是我。我們凡夫,六道凡夫,包括天人,都把這個身當作我。須陀洹不是的,須陀洹知道身不是我,所以身見破了,我執沒破。初果破身見,我執沒破,他執著什麼是我?執著阿賴耶是我。阿賴耶在佛教裡頭也叫神識,世間人叫它做靈魂,我們常常稱它為靈性,這是我。但是靈魂雖然是我,它是迷惑顛倒的我,沒覺悟,因此它出不了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我執就破了。那不是破身見,身見是須陀洹破,阿羅漢破我執。靈魂是不是我?不是我,是個迷惑顛倒的我。阿羅漢覺悟、明白了,還得繼續再去修,我執沒有了,他有法執,他認為我是假的,法是真的。法是什麼?五蘊,色受想行識這是真的。大乘菩薩明心見性,知道色受想行識不是我。《心經》上大家天天念的,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那什麼是我?靈性是我,就是本性,就是自性。大乘經教講的實相、真如,這都是涅槃,大乘涅槃,都是我的代名詞,真相。

  這個認知重要,認知是看破,沒有看破,這個假的不會放下,執著假的不肯放下。真正把事實真相看破了,假的都能放下,放下就自在,就沒有障礙了。佛家講真正的功夫,功夫不是看破,功夫是放下,放下才是真功夫。你看佛教給我們,放下見思煩惱(就是執著),放下塵沙煩惱(那就是分別),放下無明煩惱(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成佛了,不分別,成菩薩,不執著就成阿羅漢。我們六道凡夫這三個具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只是執著的輕重不同而已;執著輕的就天道,往上升,執著重的就往下墮落,執著最重的就是阿鼻地獄,三種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都非常嚴重,這都墮地獄。四空天這最輕,但是沒有斷,沒有斷他就出不了四空天,換句話,他出不了六道輪迴。四空天人會不會墮落?會,不但墮落,他一墮落就墮落到阿鼻地獄。所以爬得高,摔得重,他爬得最高,所以跌下來也最重。為什麼他會墮地獄?因為他毀謗三寶,謗佛、謗法、謗僧。那個時候因為他不知道,他以為四空天就是佛講的大般涅槃,到四空天就成佛了,他自己以為成佛了,以為證得究竟不生不滅。可是他有壽命,壽命八萬大劫,那還是有數,八萬大劫到了,他的定功失掉了,那個定只能支持這麼久,八萬大劫。到了之後他生煩惱,他要往下墜落,他自己知道壽命終了,於是乎就謗佛,佛講的不生不滅,我怎麼證得了現在又滅了?懷疑,失去了信心,再加上毀謗,這個罪就是阿鼻地獄罪,毀謗三寶。佛給你說的是真的,你自己誤會了,把天道當作涅槃,這個錯誤。

  所以阿羅漢是聖。你看小乘須陀洹就稱為聖人,他身見破了,見惑斷了,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個沒有了,斷掉了。雖然他沒有出六道,他在六道裡頭決定不墮三惡道。什麼原因?他不會造貪瞋痴,他覺悟了,他只有往上提升,沒有往下墜落的,這聖人,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決定證阿羅漢果。我們跟《華嚴經》合起來看就非常明顯,小乘初果相當於《華嚴經》初信位的菩薩。小乘有八個階段,初果,先是初果向,沒證得,向著這個方向走了,證得叫初果,初果是第二階級,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在《華嚴經》十信裡面我們就看到,初果等於初信位的菩薩,二信就是二果向,三信就是二果,四信就是三果向,五信就是三果,六信是四果向,七信是四果阿羅漢。所以他天上人間七番生死他就證阿羅漢,他不會退,證阿羅漢就出了六道輪迴。所以我們就曉得,十信菩薩,六信沒有離開六道,七信離開了。那八信,八信就是辟支佛,九信就是菩薩,十信就是佛。所以成佛,我們講四種成佛,信滿成佛就是十信,十信菩薩他達到頂點,十信最高的地位,他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十信心滿,修圓滿了,畢業了,實際上就是初住,圓教的初住,別教的初地。他有能力與眾生感應道交,應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現佛身,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八相成道,他有能力示現。這是示現成佛位次最低的,十信心滿,就是初住菩薩。第十住,十住菩薩是解滿成佛,他示現那是解滿成佛;往上十行、十迴向是行滿成佛;初地以上是證滿成佛,這是大乘教裡通常說的。如果嚴格的來說,證滿成佛只有兩個位次,等覺可以說證滿成佛,妙覺那是真正的證滿成佛。等覺是菩薩圓滿了,再往上升一位就是妙覺如來。這些人統統有能力,因為只是法身大士,十信心滿就是法身大士,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教下所講的大開圓解。解滿成佛,信、解、行、證四種成佛,這《占察經》上說的。所以聖者所見到的真理,須陀洹就見到了。

  我們今天是什麼地位?我們今天在小乘叫初果向,我們向著這個目標,沒達到,達到就證初果,我們向著這個目標。但是達不到的時候會退轉、會退墮,所以這個東西很麻煩。證到小乘初果就保險了,就證到位不退,他再不會退到凡夫。初果向不行,初果向會退,初果才不退。這是我們學佛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視,不能不真修。因為真修,我們拿到這個位次等於《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須陀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肯定得生,沒有問題,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在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真的全是凡夫,不是聖人,方便有餘土是聖人,叫小聖,不是大聖,是菩薩,不是摩訶薩,摩訶薩生實報莊嚴土,菩薩生方便有餘土。生方便有餘土的菩薩,實際上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些人往生統統是方便有餘土。

  不過西方極樂世界特殊,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到極樂世界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都得到阿惟越致菩薩的受用,我們講待遇,都受到阿惟越致菩薩的待遇。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人?明心見性的菩薩,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生到極樂世界享受這樣的待遇,不可思議!又何況這個法門不要消業障,不要斷煩惱,帶業往生。要消業障、要斷煩惱,難!業障消不乾淨,無始劫來造多少惡業,你怎麼消法?煩惱習氣怎麼斷?所以只有這個不需要消業障、不需要斷煩惱,這個法門對我們來講管用,非常適合我們修行,而且成功高,一生到極樂世界,不管什麼地位,全是阿惟越致的待遇。所以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也可以說極樂世界是真正共產世界,那個地方沒有是非人我的分別,平等的待遇。這是阿彌陀佛在過去生中,他遊歷遍法界虛空界,參觀一切諸佛剎土的實際狀況,這樣子發的大願,諸佛剎土裡面的優點統統採取,諸佛剎土裡面的缺陷統統不要。他的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作夢想像得到的,不是一個理想,他是集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美好的大成,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菁華全在極樂世界,美不勝收,超勝諸佛剎土。這麼來的我們得要曉得,不是憑空想像的,沒有一樣不是真實的。

  四諦我們要曉得,能修的要兼修。用什麼方法修?我們就用念佛號修,修苦集滅道。第一個是「苦諦,三界六趣」,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六趣是天道、修羅、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叫六趣,就是六道,這是「苦報也」。你要認識這兩個字,三界六道是苦報,「是為迷之果」。這個果從哪來的,果報從哪來的?是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為這個世間東西都是真有,不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就叫有為法。那我們看這個世間,哪一法沒有生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包括星球,有成住壞空,我們看不到一樣東西是不生不滅的。也許有人說我看到一樣,哪一樣?虛空。其實虛空也是有生滅,不過你不容易看到。這些動物、植物、礦物、星球,這是你可以看到的,很明顯的看到。你能看到、能聽到、能接觸到的,六根所接觸到的,沒有一樣不是生滅法,包括我們自己的根、塵、識,也是生滅法。阿賴耶就是個生滅法,這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根源,它是生滅法。只有自性、真性,佛教裡面講真如、實相、涅槃,很多名詞,這是個不生不滅的,我們一般稱它作自性、本性、法性,這個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的,生滅就是假的。生滅從哪裡來的?從不生不滅來的。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回歸不生不滅,這叫成佛。

  小乘人證得的涅槃,不生不滅,我們可以說他覺悟了,靈魂不生不滅,認識靈魂不生不滅,他不迷了。凡夫迷,六道凡夫對這樁事情迷,迷而不覺。阿羅漢往上去,覺而不迷,他知道。所以這是小的涅槃,也稱它作涅槃。大般涅槃,知道那個靈魂是假的,不是真的,靈魂是一念不覺產生的,一念覺了之後沒有了。靈魂還有個體,甲的靈魂不是乙的靈魂,它有個體,人的靈魂跟畜生的靈魂不一樣,各有各的個體。靈性沒有個體,靈性沒有現象,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它沒有個體。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是、無時不是。它沒有形相,你找不到它,它真存在,那個東西才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裡面常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把它找來。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是自己,我們叫自性。自性不是個體,自性跟一切眾生自性融成一體,像光一樣,光沒有自體。我們這個房間十幾盞燈,打開的時候,光跟光融合在一起,你分不出。它有沒有個體?有,你看你熄一盞燈,這個光滅掉了,你就能發現,點著的時候你沒辦法發現,完全融成一體。

  所以契入常寂光就融成一體。這一體雖然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不缺,就是惠能大師講的那五句話,它就是形容法性的自體。第一個它沒有染污,「本自清淨」,決定沒有染污。第二個它「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有生滅的現象,它沒有,它真正不生不滅。第三句他說「本自具足」,它具足什麼?具足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因為那一切法都是它生的、都是它現的,它能生能現。第四句話「本無動搖」,它是不動的,從來沒有動過。眾生有感他有應,感應在他那邊說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末後一句說「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說它起作用,眾生有感他就現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他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是應眾生的心,眾生心有感,起心動念,他有應。感的人有起心動念,應的沒有,沒有起心動念。所以,惠能大師把他所證得的二十個字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明心見性,說出見性的境界,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釋迦佛細說、詳說,惠能大師是略說、精要的說,兩個人講的境界完全相同,能大師二十個字展開就是《華嚴經》,《華嚴經》濃縮就是二十個字。一部《大方廣佛華嚴》,惠能大師幾分鐘就講完了,我們一般人聽不懂;釋迦牟尼佛雖然詳細說,細說,我們還是聽不懂。為什麼?不是我們的常識,我們從來沒聽過這種說法,從來沒有看過這種事實,當然有懷疑。

  佛為了要讓所有的大眾都能夠明瞭他所覺悟的境界,那怎麼樣?開班教學。他見到的境界,就等於說博士、研究所的境界。開班教學,把這些人怎麼辦?慢慢帶,先辦小學,再辦中學,再辦大學,再辦研究所,最後他悟入的境界你全明白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你看,阿含是小學,方等是中學,般若是大學,法華是研究所。用這個方法,一般中下根性的人才能慢慢理解,慢慢把你帶。只有上上根人,像惠能這樣的人,上上根人,這種人很厲害,他一聽就懂。他不需要經過這麼多的階層,小學、中學、大學他都不需要,他直接就上研究所。這種人很少很少,千百年當中難得遇到一個,億萬人當中難得遇到一個,不是沒有,太少了。

  四諦法是佛對小乘說的,就是小學裡頭可以說是最高的境界。第一個就是你要認識苦,這裡頭有因果。苦從哪裡來的?迷來的;樂從哪裡來的?覺悟來的。所以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從果上講的。用什麼方法幫助他?用教學。教什麼?教學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幫助他破迷開悟;迷破了,他的苦就離開了,覺悟了,他樂就得來了。用教學,不用教學就沒法子,沒第二個辦法,這個你不能不知道。然後你才曉得宗教是教育,宗教不是迷信,但是宗教要把教育離開了,它就是迷信。換句話說,迷信幫助眾生不是離苦得樂,是離樂得苦。你看現在的社會人過得多苦,比六十年前的人苦多了,六十年前的人比我們快樂。為什麼?教育丟掉了,丟掉了就是幫助大家離樂吃苦,沒法子,他顛倒了。我們還是想離苦得樂,那就得要把老祖宗、佛菩薩的教育找回來。不覺悟你苦就吃定了,覺悟才能離苦。所以你看看,小乘須陀洹他就離苦了,離什麼苦?他永遠離三惡道,這個厲害!我們天天在學習經典,這個不能不知道。他們修行的境界就是人間天上,他不會墮阿修羅,他不會去做羅剎,不是天就是人,在這兩個地方修行,提升自己的覺悟,沒有別的。

  所以佛不能離開經教,離開經教,佛就沒有了。這個話是在《仁王般若經疏》上講的,給我們講法運,正法、像法、末法,講得清楚。什麼是正法?我們只曉得要正法久住,什麼是正法?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真修的、有證果的,這叫正法,這個地方是正法道場,末法時期的正法。釋迦牟尼佛在世,就以王舍城做比喻。世尊當年在王舍城講了不少經,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真幹、真修的,有證果的,這是如來正法。有沒有末法?有!王舍城三分之一的人見過釋迦牟尼佛,見過;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聞名,知道有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連名沒有聽到,那就叫末法。見面的是正法,聞名的是像法,連名都不知道的,這不就是正法裡頭的末法嗎?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明白之後,我們自己可以慶幸自己,我們是在釋迦牟尼佛末法裡頭的正法。我們真正相信淨土,一點懷疑都沒有,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正老實念佛,往生就是證果。你看信解行證統統有,這四個字一個都不能缺。念佛不要解也能往生、能證果。有沒有?有,不但有,還很多。那是什麼原因?那是人家過去生中經聽得不少,聽得多,這叫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福德,現在聽經他不相信,他那個往生的願發不起來,對西方極樂世界半信半疑。

  我們最近一個往生的,我們自己道場,家裡人,悟梵法師,這就是一個好例子。她跟在我身邊這麼多年來,我講經有很多參考資料我都叫她替我查,她已經養成習慣,她很熟悉。她信不信?半信半疑。她想不想往生?想往生,但對這個世界情執很重,非常留戀這個世間,換句話說,就是貪生怕死,她是這麼一個人。所以照她那種心行她能往生嗎?她墮地獄。這是她運氣好,我們也說了,還是善根、福德,有善根、福德。她在三時繫念當中見到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她才真相信,不懷疑,信心從這開始的。所以她是中陰得度。她要遇不到,她地獄去了,很淒慘。這就是緣殊勝。這麼多年在我身邊,認識這麼多人,知道找誰,誰真正能幫助她。主持法事的人沒有別的,至誠心那就管用,不是至誠心(至誠心是真心,菩提心的根),不會起感應道交的。至誠心做法事的時候,真有佛菩薩降臨,亡者的靈魂真能見到。這一見到,過去所學的經教管用,用上了,不再懷疑,真正求生淨土,求佛帶她到極樂世界去,她就成功了。所以我們要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例子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信心,說明見佛聞法,業障不消自己消,煩惱不破自己沒有了,這一句名號功德多大!幾個人相信?真正相信心就定了,不再有妄念。還有妄念,還求這個、求那個,換句話說,你疑心很重。貪瞋痴慢疑,疑障道,不但障礙你解,障礙你行,你的信心都不踏實,當然你所接觸的不能理解。

  特別是在這個年代,這個年代都受了科學的影響,科學家教人第一個要懷疑,從懷疑才能發現真理,他們走的是這個路子。聖賢教育、心性之學是要從真誠信心你才能得到。印祖大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今天最大的麻煩,誠敬心沒有,全是懷疑心。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對老祖宗懷疑,對於所讀的經典懷疑,這個東西幾千年前用的,這還管用嗎?現在什麼時代!這個麻煩。一展開佛經,釋迦牟尼佛,就說一般說法,二千五百年前的人,而且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東西,拿到二千五百年之後中國這個地方,管用嗎?我給諸位同學說,我最初接觸的時候就有這個懷疑。為什麼?它過了時代,時代不斷在前進、在進步,這二千五百年前的東西,還要它嗎?像我這種觀念的人普遍,太多太多了,我自己清楚。我要不是遇到方東美先生,不是遇到章嘉大師,沒人能替我講清楚,講不清楚我的疑問永遠在,這個障礙太大!我要不遇到這兩個老師,說老實話我不相信佛教,不相信宗教,遇到方老師才曉得佛教是教育。以後才真正發現佛教裡頭確實沒有說神,沒有說仙人,沒有說神仙,佛教裡頭沒有講造物主。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它有一套理論,這個我們今天稱之為哲學,稱之為科學。所以方老師告訴我,佛經是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們現在學了六十年,講了五十三年,學了六十年,看到最近三十年尖端科學家的報告,我們看得懂,他們報告當中所得的結論,幾乎全是大乘經裡頭的。而且跟大乘經還有一段距離,它沒有佛經講得清楚,沒有佛經講得那麼肯定。這就是尖端科學。

  所以我們就做了個總結,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些什麼?普世的教育。這是什麼?安定社會,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沒有說出六道輪迴,普世教育,教你現在在人間就得到幸福美滿。這大眾非常歡迎,迫切需要的,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如果你有志再向上一層深入的話,那佛有哲學的教育、有科學的教育。這五種教育都達到登峰造極、究竟圓滿,非常可惜,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不願意學習。那我們知道,不肯學習,甚至於排斥它,排斥學習,將來果報在哪裡?在阿鼻地獄。他自己不學,還不希望別人學。佛經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好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尤其不容易,今天有這個緣聞佛法,把這個緣把它打斷了,這造的是什麼業。我們不知道,那就沒法子;我們學習,知道了,把以前錯誤的觀念統統放下,來懺悔。以前我做錯了,以前我障礙了佛法,我無知,惡意批評佛法,這都是造的業障,現在必須把它懺除。像天親菩薩,年輕的時候無知,他學小乘,毀謗大乘。這三兄弟都有成就,大哥是無著菩薩,那是大乘的善知識。無著菩薩詳細把大乘法給他講解,他覺悟了。覺悟之後後悔,造的罪業深重,拿刀想把舌頭割掉,求懺悔。他大哥告訴他,你是用舌頭毀謗大乘,你現在懺悔,再用你的舌頭去讚歎大乘,那不就很好嗎?你要把舌頭割掉了,你也沒辦法讚歎,你的罪業永遠在那裡結著化不掉。他聽懂了,從此以後讚歎大乘,造五百部論讚揚大乘。在早先他有五百部論讚歎小乘,所以後人稱他為千部論師。沒有一個不是真正在教學,不但教學,個個都有著作流傳給後世。

  所以今天佛教衰了,衰在哪裡?衰在沒有講經的、沒有寫文章的。我們看中國歷朝歷代,佛法興旺的時候,講經的大德多少!隋唐時代在全國各地講經說法的,我估計不止一千人。還有包括韓國、日本、越南到中國來留學的這些人,都是最優秀的人才,他們學成之後回去,都是那個國家地區的一代祖師,他們也還有很多著作流傳到現在,《大藏經》裡頭都可以看到。《大藏經》的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論,很多是菩薩說的,佛的早期弟子,還有許許多多的註疏、論述,那都是歷代祖師大德的著作。誰不講經,誰不弘揚佛陀的教學,所以佛法興旺。現在大家不講了,為什麼不講?沒人聽。沒人聽是你講得不好,你沒有下功夫,你在佛法裡頭沒有悟入,你真正有悟入你怎麼會講不好!尤其在這個時代,科學許許多多報告,把佛經裡的奧祕都揭穿了。我們得到豐富的參考資料,證明二千五百年前,照中國歷史記載是三千年前,中國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八年。老一代的大德都用這個紀年,你看諦閑老法師的著作、虛雲老和尚、圓瑛法師,他們統統用這個紀年。用這個紀年,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明年是三千零三十九年。三千年前佛說的,最近三十年被尖端的科學家證明了,這是一樁大事,是一樁大好事,科學家肯定、認同,佛法能跟得上時代。換句話,佛法是真理,它永恆不變,無論在哪個時代,它都是準確的,無論在什麼地區,也準確的。換句話說,它超越時空,超越空間維次,真正不可思議,不學就太可惜!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解決一個大問題,生死的問題,佛幫我們解決了。我們依照這個方法真正就找到,原來就是不生不死,沒有生死,生死是一個重大的誤會。這是個因果,因果也不是真的。因果從什麼時候有?從一念不覺就開始有了,一念不覺是因,變現出阿賴耶就是果,你看因果多早!但是回歸自性裡頭找不到因果,自性裡頭沒有。所以三界六道,迷是因,苦報是果,迷因之果。

  「止持會集音義」裡面有個解釋,「苦諦者,苦以痛惱為義」,以痛苦、煩惱。「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一切有為,有為就是有造作。什麼叫造作?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叫有為,你有這些東西。有為的心,心裡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有為的行,行是行動,行動是什麼?怨恨惱怒煩、殺盜淫妄,造作,所以常為無常患累。無常的是什麼?因緣果報,你造作的因,因要遇到緣,果報就現前。你為著這個外境,為著內心,內心有七情五欲,外境有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這外境,這個一結合,苦報就現前,故名為苦。「大論云:無量眾生有三種身苦」,六道裡頭眾生,三種身苦,老苦、病苦、死苦。我們學佛能不能把這三種苦斷掉?能,這佛法對我真管用。還有「三種心苦:貪瞋痴」,還有「三種後世苦:地獄餓鬼畜生」,我們有沒有想到?這是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學佛真正契入境界,從哪裡下手?從心下手,把貪瞋痴拔掉,還有兩個,傲慢、懷疑,佛經上講的五毒。這是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裡頭就有這五毒。所以這個五毒叫根本煩惱,這個五毒導致你老、病、死,它是因。

  五毒應對我們五臟六腑,過去中醫有個表解,有應對五行、五臟,這個五毒能應對。譬如說最明顯的,很多人都知道的,瞋恚,應對的是肝,怒火帶給的是肝病;貪婪,貪是水,帶給你是腎病。貪瞋痴慢疑,帶給我們五臟的病源,如果貪瞋痴慢疑都斷了,我們五臟六腑自然健康,不會衰竭,那人就不老,他裡面臟腑功能正常。所以病從哪裡來的?病從這來的。應對在外面,今天講的自然災害。實際上自然哪會有災害?自然是最美好的。正是我們把自然破壞了,災害才現前,不是自然災害,是破壞自然帶來的災害,這要講清楚。貪心重,貪婪,帶給自然水災,海水上升,巨大的海嘯,都是貪心帶來的;瞋恚帶來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愚痴帶來的是風災;傲慢帶來的是地震,傲慢是不平,就發生地震。懷疑就更糟糕,懷疑是什麼?自己信心沒有了,對自己都不相信,信心完全破壞了,於是山會崩下來,地會陷下去。所以懷疑帶來的災難是山崩地陷,地會沉到海底去。對自性的懷疑、對祖宗的懷疑、對聖賢的懷疑、對佛菩薩的懷疑,統統都不相信,自以為是。所以災難從哪裡來的,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白。這三種心苦多可怕!

  所以學佛真的可以帶給你長壽。你要不要長壽?契入境界之後你不想長壽。為什麼?你不願意住這個世界了,你喜歡極樂世界,喜歡早一天去。除非另外有一種人,慈悲心特重,自己雖入境界,還不想離開這個世間。為什麼?這個世間苦難的人太多了,想發心去幫助他,不是為自己,也就是說明他生死自在,他想到哪裡去就能到哪裡去。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同情這個地方眾生,他們太苦、太可憐了,我們多住幾天幫助他。只要還有人能接受,我們就幹。用什麼方法幫助?用教學,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大恩大德。不是他這樣詳細說明,我們怎麼會知道!佛所說的全是真的,只要我們放下煩惱習氣,你就證得了,所以這不是假的。佛不是教我們光聽他的,不是的,是教你證得。他所講的你把它證實,你就真信,就不懷疑了。光聽他的,自己沒有證得,總是半信半疑。所以一定要聽話,千經萬論、千言萬語教我們放下,放下你就看破了,看破再放下。章嘉大師告訴我,諸佛菩薩度化眾生就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看破了放下,放下了再看破,看破了再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這個方法。看破一分放一分,放下一分你就又看破一分,你看破一分能再放下一分,這是佛陀的教學。佛陀幫助眾生解決問題的一個祕訣你學到了,學到了做不到沒用,那就變成佛學。你學到做到,真管用,學到做到真管用、真得受用。所以信、解、行、證,解是看破,行是放下,後頭就證果。

  信非常難,怎麼樣才能把信心生起來,這頭一關難。所以不聽、不學,你信心怎麼能生起來?開頭勉強的信心,生信心。這什麼?我們對老師有信心,這是關鍵。這個老師你對他沒有信心,你對他不恭敬,你跟他一輩子,什麼都學不到。你跟他,你真正恭敬他、真正相信他,一點都不懷疑,你跟他不需要長時間,他的東西你全部得到,你都學去了,人家一生所修學的,你只花二、三年全得到,這叫善學。能信、能解、能行,最後能證;頭一個信心有了問題,後頭全沒有了,這個你要知道。信心沒有,你不能解,你所解的是自己的虛妄分別,不是如來真實義,不是自性裡頭的實相,往往你還解錯了。為什麼把它解錯,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見,變成世俗的知見?都是信心有問題。所以學佛,到哪裡去找一個真誠信心的人?這太難太難了!

  這底下後頭總言,「總而言之有三苦八苦等,皆三界生死之患。諦審生死實是苦者,故名苦諦」。你細心去觀察,三界六道真苦,這裡頭哪有樂!苦暫停的時候你覺得有樂,這個事情就擺在面前,但是我們人沒想到。譬如你每天吃三餐飯,幹什麼?救苦。救什麼苦?餓的苦,你一餐不吃就餓了,餓了苦不苦?苦,兩餐不吃更苦,一天沒吃就苦不堪言。所以飲食是什麼?飲食就是救苦的,等於吃藥一樣,這身不正常,到時候不吃藥它就要發病。你有沒有想到?你要想到之後,你說我多苦!到極樂世界就不苦了,為什麼?他不需要吃飯,身體不靠這個營養,能量不是從飲食補充來的,是從自性裡發出來的,這個樂,飢餓之苦就沒有了。我們知道這個身體是因為勞累把能量消耗掉了,就要補充。勞累,哪一種勞累消耗能量最大,你知不知道?你有沒有去找?胡思亂想消耗能量最大。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能量全消耗在胡思亂想。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三餐還不夠,還要進補,還要吃點心,晚上還要吃宵夜,你說你多苦!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我跟他十年,我親眼看到的,他的工作量是普通五個人的工作量。跟他約的見面,一個星期之前,一個星期之內你想跟他見面見不到,他的時間全安排好了,從早到晚,沒有時間,一個星期之前給你安排。一天吃一餐,精神那麼好,體力那麼好,什麼原因?所以我們就在研究。研究的結論,能量消耗與勞心勞力關係不大,勞心勞力消耗的能量很少,所以老師能做到。他什麼?他沒有妄念,他沒有胡思亂想,所以他消耗能量不多。我們一般人需要那麼多能量去補充,就說明妄念太多,身體不好。真正念佛念了有功夫,得念佛三昧,法喜充滿,一個星期不吃飯沒問題,他念佛愈念愈歡喜,而且時間好像縮短了,念了一天好像念了幾分鐘,他有這種感覺,功夫得力。

  所以說是三界統苦,一定要認識。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知道身苦。他說我最大的憂患是因為有個身體,沒有身體多好!那我們就想到,老子到哪裡去了?肯定是無色界天,為什麼?那個地方沒有身體。一切法從心想生,將來到哪裡去都是自己想,想到哪裡就到哪裡。所以佛教導我們要想阿彌陀佛、要想極樂世界,念念不離開極樂世界,念念不離開阿彌陀佛,我們將來決定得生,穩穩當當,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我們什麼時候走,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信息絲毫不差。

  第二個「集諦」,集是煩惱,「貪瞋等煩惱,及善惡之諸業也」。為什麼叫集諦?「此二者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報,故名集諦」。集是煩惱,貪瞋痴慢疑,從貪瞋痴慢疑裡頭生出七情五欲,每一個字裡頭都有七情五欲,貪裡頭有,瞋裡頭也有,痴裡頭也有,慢有,疑裡頭也有,裡頭有七情五欲。有這個東西,遇到緣他就造業,造善業、惡業。只要造業,決定就有果報。佛說得不錯,我們想想,不想別人,想自己,我們心裡頭有沒有這五種煩惱?有沒有七情五欲?七情五欲裡頭有沒有怨恨惱怒煩?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每一個字裡面都有怨恨惱怒煩,你看多複雜!喜裡頭有,怒裡頭也有,悲哀的時候有,歡喜裡頭也有;你喜歡裡頭有,喜歡是愛,裡頭有,不喜歡裡頭也有,很複雜,交羅成一個業網。煩惱習氣交成一個網一樣,你逃不出去,你在這裡頭不自在,它的結果就是三界六道的苦報。苦是世間的果,集是世間的因。

  「止持會集音義」裡頭解釋,說「集諦者,集以招聚為義」,這集合,以招集、以聚會,這個意思。「若心與結業相應,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心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疑,這是你的心,與結業相應。結業是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正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事,你在做什麼事,事做完了之後就叫業,叫結業。你看學生在學校裡,上課的時候叫作業,所有課程學完了叫畢業。業就是事的結果,造作的結果叫業。業有善業、有惡業,隨順性德是善業,違背性德都是惡業。性德是什麼?在佛法裡面講的,三皈、五戒、十善,這是性德的基礎、性德的根本,違背這個那就是惡業的根本。三皈是指導的總原則、總方向,覺正淨。我們每天在這方面有沒有進步?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時時刻刻拿這個標準來反省,拿這面鏡子來照自己,這是總綱領、總原則。落實在哪裡?落實在五戒十善。每一條自己回想對一下,今天該做的做了沒有,不該做的有沒有違犯,這叫真修行,這叫真懺悔;沒有做這個功夫,這一天白過了。

  讀經最重要的,隨文入觀。我讀到的經文,我理解它,我契入境界,這真有受用。所以法喜從哪來的?從這來的。不知道隨文作觀的話,法喜得不到。隨文入觀是契入境界。讀經,晚上讀經,讀到天亮自己不知道,幾個小時好像幾分鐘一樣,為什麼?入境界了,這個境界也屬於禪定。法喜充滿,愈讀精神愈好,忘掉了,什麼都忘掉了,入境界了,所以這個裡頭真有法喜。古人講的話一點都不錯,「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七情五欲這種味道跟法味不能比,世味你有厭倦的時候,無常,法味真常,不疲不厭。老和尚,真修行人,你看他什麼運動都沒有,他身體為什麼那麼好,我們還要這個鍛鍊、那個鍛鍊,比不上人家。這什麼原因?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哪有不健康的道理!沒有雜念、沒有憂慮、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這多自在!

  所以心(就是念頭)跟自己所造的業相應,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這肯定的,這叫集。生死之苦絕對不只一個人,連科學家也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獨立生存的,找不到。生存的現象是什麼?佛家講依眾靠眾。一定是一群,一個團體,大家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不可能獨立生存。整個宇宙是和諧的、是合作的,這個關係要懂。懂得這個關係,人與人之間一定和睦相處,一定把關係搞好。關係怎麼搞好?父子要親愛,君臣要有義,夫婦要有別,別是特別的任務。因為一個家庭兩樁大事,第一個是物質生活,需要養家,第二個要傳宗接代,希望家裡後代有聖賢出現。古時候夫婦兩個人就有差別,多半丈夫出去謀生,負責經濟這方面,家庭經濟,太太負責相夫教子,管理這個家庭,把小孩教好。

  古時候的教育,小孩,從懷孕就開始,胎教。小孩一出生,你一定要知道,他會聽、會看,雖然他不會說,他已經開始在學習、在模仿。所以在小孩的面前,所有一切負面的東西,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純正純善,那他從小這種清淨心、善念他就養成了,三年就養成習慣。所以這個三年,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扎根教育。這個根紮好了,聖賢的根。古人所講的,三歲看八十。三歲紮下的根,八十歲不會變,到老死都不會變,他就是聖賢。無論外面的境界、境緣,善緣惡緣、順境逆境,與他都不相干,都不能夠干擾他。這是母親教的,不是別人教的。所以婦女在一個家庭負的是主要責任。現在人不讀古書不知道,你讀古書才知道聖賢對婦女是多麼尊重。為什麼?你家後代靠她,你家能不能出聖賢靠她,你能不尊重她嗎?你能不敬她嗎?中國古聖先賢真有智慧、有德行,看得遠、看得清楚。教導我們的,現在人完全不能理解,他還要極力排斥,你就知道他造多重的罪業,他要受什麼樣的果報。

  佛菩薩、聖賢,包括現代的科學家,都已經發現到一個真理,那就是幫助別人先幫助自己,自己成就了別人也就成就,這個很有道理。現代科學不斷的在討論這樁事情。我們要幫助這個社會,要幫助這個地球,從哪裡做?從自己做,認真努力把自己修好,自己的毛病全都沒有了,社會的毛病沒有了,地球的毛病也沒有了。我們相信,你一個人好了,你肯定一家好,首先你影響你一家,一家人向你學習,你不必教他,自自然然,他天天看到你,耳濡目染,自然成就。你這一家好了,你就會影響你鄰居,影響跟你常常往來的親戚朋友,都學好了,這社會上好人就愈來愈多,好人愈來愈多,災難就愈來愈輕。災難是不善業造成的,化解災難是善心、善願、善行。不求人,求自己,我們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來做。

  我這麼多年來就是希望能夠長住在一個地方,做好,能有一點影響力,慢慢再擴大,緣不成熟,沒有這個機緣。那就是認識傳統文化的人太少,認識佛法的人更少,但是不能不做。現在眼前有一個緣,我在等著。這一次我回到澳洲,澳洲淨宗學院成立十年,舉行一個十週年紀念,邀請到當地,就是圖文巴宗教界,在圖文巴大概有十幾個宗教,都邀請到了。我們特別辦了兩天論壇,宗教團結,目標在此地。大家聚會非常歡喜,放棄成見,過去總有界限,排斥,不願意接觸,現在把這個開放了。基督教也開放了,過去我們不能包容別人,現在我們開放,歡喜接納別人,接納不同的宗教。我提倡我們每個宗教要回到教育,教堂要講經。不是每個禮拜講一次,希望天天講,不要中斷。我們來拯救社會,來拯救地球。大家聽到都歡喜,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契機。如果圖文巴做成了,我說我們四個月舉行一個活動,什麼活動?交流分享活動。就是我們宗教在一起,我這四個月幹了些什麼事情,我學了些什麼東西,心得報告,跟大家分享;我這四個月對信徒教了些什麼東西,我們也把成績拿來分享。一年三次,每四個月一次,我相信一、二年這個城市就會變成全世界宗教教學的示範城市。

  這個成績做出來之後,我就建議我們辦一個衛星電視台,把我們的成果從衛星電視向全世界播放,讓全世界人都知道,讓全世界人都到圖文巴來學習,到圖文巴來參觀,到圖文巴來旅遊,把這個小城建成一個全世界和諧示範城市。市長支持,真能做得到。我說你們真做,每一次活動訂的是五天,這個分享活動五天,我說我一定來參加。你們不搞,澳洲我不去了,我去了沒有意思,我不如在這邊五天講經,多好,一天四個小時,四五二十個小時。我到你那去一趟,我要耽誤二十多個鐘點講經。你們幹,我就幹,值得;你們不幹,不去。這對他們很大的鼓勵。他們現在提出一個計畫來,我昨天看到,他想真幹。好,好事情。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