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四集)  2011/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二百六十三面,第一行看起:

  「經者,梵語修多羅。直譯為線,義譯為契經。契者,一者契理,理者,實際理體也」,實際理體就是事實真相。可見得佛經不是隨便說的,不是從神明那裡降下來的,而是釋迦牟尼佛確實見到事實真相,依事實真相說出來,不增不減。這些事實真相不是普通人都能見到的,禪宗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才真正見到事實真相,教下裡面講的大開圓解。大開圓解有兩種,一種是親證,跟宗門沒有兩樣,另外一種是經教的薰修。古德常說「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從經教裡面得到的,這是知識,這不是智慧,但是這個知識是從智慧這邊來的,跟世間的知識不一樣。世間知識未必是事實真相,佛經上所說的是事實真相,真信、真能理解,但是沒有證得,就差這一點,這也叫契理。

  「契機」,機是眾生的根機,也就是能夠契合眾生的善根福德,用現在的話,契合眾生的程度,他可以理解。程度淺的人,太深的道理他不懂,所以佛就不說,譬如宇宙萬物的源起,就是宇宙怎麼來的?萬法怎麼來的?這個理很深,事也很複雜,凡夫、小乘根性,釋迦牟尼佛跟他們講經說法通常都不提。這對哪些人講,對大乘菩薩講,他們的心地清淨,有定功、有智慧,給他們講有好處,適合他們的程度。他們聽了之後,能信、能解,接著他真幹,他能行、能證,這是大乘教。所以佛教學我們知道,佛不是像現在辦個學校,學生程度都很整齊,佛不是的,佛這個教學的講堂叫大講堂。大講堂是什麼意思?不是說人多,是各種程度都有,不整齊,這叫大講堂。哪怕這個講堂只有二、三十個人,裡面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有天人、有六道眾生,非常不齊,不好教!佛有善巧方便,所以「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的講堂都叫做大講堂,各種根機統統包含著有,佛是一個都不漏。

  同時「兼指時機」,時機是「時節因緣」,時候沒有到不能講。我們看世尊一生的行誼,就很清楚看出來。釋迦牟尼佛開悟的時候,在菩提樹下,在定中講了一部《華嚴經》,那就是他自己親證的境界,做一個詳細的報告,說得非常清楚。這部《華嚴經》,大經裡面告訴我們,佛是二七日中講的,也有經典說三七日中講的,也可能是二七日中講了,後頭又一個七做補充,這都有可能。但是最長也沒有超過二十一天,講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定中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無量劫跟一剎那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一剎那就是無量劫,無量劫就是一剎那。

  《華嚴經》多大?這個經講完之後,大龍菩薩,這也是一位等覺菩薩,收到龍宮裡收藏去了。六百年之後,就是釋迦牟尼佛滅度六百年之後,印度出現一位龍樹菩薩,初地,跟大龍菩薩有緣分,承蒙大龍菩薩把他接引到龍宮,看到這部經典,歎為觀止!這個世間,人間天上沒有人能夠受持。單單說分量就不得了,「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數字是用微塵來計算的,大千世界微塵偈,這還得了!我們人生百年,能夠念幾部書?所以一看到釋迦牟尼佛這一份的報告,立刻就曉得閻浮提眾生不能夠接受。再看它的節本,擷取的精華,分量還是太大。最後看到小本,小本是什麼?像目錄提要。我們看《四庫全書》,《全書》是大本,《四庫薈要》是中本,《四庫全書目錄提要》是小本。《全書》你看看,現在精裝的一千五百冊,《薈要》五百冊,《提要》五冊。龍宮裡面看到《華嚴經》的目錄提要,總共有十萬偈四十品,龍樹菩薩覺得這個可以,閻浮提眾生可以接受。他聰明,把這個書讀過之後,他就能記下來,過目不忘,回到人間來,從記憶當中把它寫成這部《華嚴經》。

  傳到中國來的本子是殘缺不齊的本子,因為經太大了,十萬偈還是太大了。三次傳到中國,第一次在東晉時候,傳來的經本只有三萬六千偈,距離十萬偈差得很遠,幾乎三分之一多一點,在中國翻成中文,《六十華嚴》。第二次是唐朝時候,武則天做皇帝,實叉難陀到中國來帶的有《華嚴經》,比上一次傳來的增加了九千偈,也就是四萬五千偈,還不到一半,全書十萬偈,它只有四萬五千偈,翻出來,叫《八十華嚴》,唐朝時候翻出來的。貞元年間,唐德宗的時候,烏荼國王向朝廷進貢,給皇上送禮物叫進貢,禮物裡頭有一部《普賢行願品》,就是《華嚴經》最後一品,完整的,沒有欠缺,非常難得,翻譯過來之後稱《四十華嚴》,四十卷。

  中國的本子不完全,近代弘一大師教我們學《華嚴》,八十卷的本子可以採取到五十九卷,就是「離世間品」,最後這一品就用四十卷《華嚴》,這樣兩個合起來,總共九十九卷,這是中文本《華嚴》最圓滿的一部經典。雖然還是有欠缺,但是《華嚴經》的意思能夠看得出來了,尤其是最後一品經,完整的,非常稀有。這是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看到的,《華嚴經》的目錄提要。於是我們就知道,這個《華嚴經》,現在梵文本沒有了,只有中文本,梵文本的失傳了,每一句都是一個標題,那文章就不知道有多少,每一句是個標題。可是佛法它有個好處,好處是叫你開悟,你能悟入,意思就會現前,自然現前。不悟你看不出來,悟了之後字字句句無量義,跟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就能相應。你開悟之後,你看到現在中文本的《華嚴經》,字字句句無量義。為什麼?它稱性,裡面講的是自性的源起。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出來的。

  時機,說到時機,釋迦牟尼佛這個報告六道眾生聽不懂,不能接受,所以他在定中講,誰有能力入定參加釋迦牟尼佛這個法會,你才能聽得到。與會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他有能力參與世尊定中的法會,沒有這個能力那就沒有分。二十一天,釋迦牟尼佛出定了,看看現前這個世間的眾生,只能接受小法。小法是什麼?做人的法、生天的法,給人講這個。你怎樣做人你來生不墮三惡道,這個是很契機。你說多少人他希望我來生做人比這一生更好,都是這麼想。願望高一點,人間不如天上,最好我來生能夠生到天堂,去享天福。行,佛教你,不但教你,佛把天道給你講清楚,天有二十八層天,每一層的境界都不相同,佛給你介紹。你希望生哪個天,佛都會幫助你,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更有聰明的人,知道人天不究竟,老是搞輪迴,能夠超越輪迴多好!你有這種念頭、有這個願望,佛幫助你,教給你超越輪迴,不再在六道裡受苦,給你講聲聞、緣覺、菩薩、佛,這都超越了,但是沒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家判教稱他為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佛,他還是凡夫。為什麼說很像佛?這個凡夫學佛學得很像,佛在經上所講的他全做到,經典裡面所說的意思他都能夠懂、都能夠做,做得很像。為什麼不是佛?佛用真心,他用阿賴耶識,他不是用真心,用真心就是真佛,用阿賴耶識就是假佛不是真佛,所以叫相似即佛,很像。怎樣才能成為真佛?必須把起心動念放下,就是無明煩惱斷掉,那就是真佛。

  無明是什麼?無明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的真心就現前。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到了,他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有動搖,自性本定,真心。阿賴耶是動的,波動現象,自性沒有波動現象。所以不起心、不動念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雖然成佛了,他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無明斷了,不起心不動念,習氣沒斷,所以他住實報莊嚴土,他不住十法界。天台大師稱他作分證即佛,就是說他沒有圓滿,一定要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斷乾淨了,那就是圓滿。圓滿成佛不住在實報土,實報土裡面居住的就是法身大士,四十一個階級,《華嚴》是圓教,從初住到等覺,住在這個地方修行,一直到無明習氣斷乾淨。斷乾淨就稱他作妙覺如來,這是佛門究竟的果位、最高的果位,他不住實報土,他住常寂光,圓滿的回歸自性。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就體會到這是一個最大的循環,你看最初一念不覺,迷了,起了阿賴耶,這是起頭,最後又回歸自性,又回到起頭的這個原點。那我們得問以後再會不會迷?佛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不會再迷了,這一覺悟永遠覺悟,不再迷了。

  佛法大學問!它所說的,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宇宙萬法的真相。佛教是不是宗教?不是。這兩個命題,宇宙的源起,宇宙的形成,宇宙最後的歸宿,在今天,這是科學裡討論的,哲學裡頭討論的,佛法也是討論這個問題。今天科學、哲學還沒有搞清楚,而大乘佛法裡已經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早年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最高峰。我們通過六十年的學習,看到最近二、三十年新興科學的報告,量子力學,居然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處處都相應,特別是宇宙的源起、萬物的根源,跟佛法所講完全相同。如果釋迦牟尼佛生在現在這個時代,他會被稱為最偉大的科學家、最偉大的哲學家。

  時節因緣,讓釋迦牟尼佛不能不從小學辦起。出定之後到鹿野苑,五個人根機成熟了,他就找這五個。這五個人都是他的親屬,他離開家出來修行,這五個人陪同。佛知道他們的根性,為他們講四諦法門,憍陳如就開悟了,證阿羅漢果,這是第一個開悟、第一個證果的。阿含十二年,小學,佛教的小學十二年;十二年之後接著辦中學,中學是方等,方等八年,加前面,二十年;二十年的基礎,佛才講般若,般若講了二十二年。我們就曉得,般若是佛所要說的,但是前面沒有二十年的基礎他沒辦法學,先扎根教育,然後再把這一門東西傳授給大家。般若是大乘法裡主要的科目,智慧,佛法求的是智慧。最後八年講法華,法華好比是研究所。《法華》的內容跟《華嚴》相同,回歸到華嚴境界。最後佛入滅的時候,一天一夜講《涅槃經》,《涅槃經》是佛的遺教,就是遺囑。這一共是四十九年。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我們今天在這部經裡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非常明顯的,我們在這部經看出來,極樂世界是個學校。這個世界非常單純,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佛,一個是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以極樂世界是個學校。這個學校培養什麼人才?專門培養人成佛。你真正發心想成佛,極樂世界就特別歡迎你,不想成佛的人進不去。它是成佛的一個學校,不想成佛,他方世界很多,可以到那邊去學,想成佛,歡迎你來,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時節因緣也在契機的意思裡頭。

  「故契機者,切合眾生水平與時代」。講到時代,我們要注意到,我們現在是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這是時代。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證果,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這一萬年,淨土成就,佛說得很清楚。我們生在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我們要是真的聽話,那就專修淨土。過去學禪、學教,像法時候能成就,末法時期修禪不能成就,學教也都有困難,教裡頭要修止觀。我們真的學老實、學聽話、學真幹,我們就專修淨業。古大德給我們做榜樣,善導大師從教下大開圓解之後專修淨業,這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永明延壽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在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回過頭來專修淨業,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善導是第二代。佛菩薩應化到世間為我們示現,給我們做榜樣,慈悲到了極處!

  故契機者,你看切合眾生水平與時代。「今為省文,略去契字,但名曰經」。講的時候把它講清楚,中國人喜歡簡單,稱之為經。「經具貫、攝、常、法四義」,這才能稱之為經。「貫則貫穿所說之理」,學習經教首先要懂得科判,科判是什麼?像一條線一樣,把整個文字義理貫穿了,這是古時候認為標準的好文章。為什麼?不能增一個,也不能少一個,少一個就斷了,增一個沒有必要,可以刪掉。真正在文字上做到不增不減,好文章,這文章條理分明。文章條理分明,你就想到它的義理始終一貫。這個義理是我們講寫這個文章的人他的思想,思想體系非常的精密,這是好文章。普通的文章你就穿不起來。世間的好文章能做到這一點,像《古文觀止》,我們當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學做科判,用什麼東西學?用《古文觀止》,因為它篇幅短,一篇沒有多長,二、三百個字,好做。就是用表解把它分為段落層次,你一看這個文章的時候,只要科判能判得下去的那決定是好文章。我們看一般的報紙、雜誌,那科判判不下去,換句話說,很多東西可以把它刪掉,也有許多地方需要補充。能用科判判下來的,它就不增不減,你少一個字就斷掉了,多一個字是累贅。所以你會做科判,你就能講經。為什麼?段落、層次、條理分明,你自然能講得好。所以科就是講經。這就是貫這個字世間好文章可以做到,下面三個字世間法就做不到了。

  「攝則攝持所化之生」,所化之生指眾生。這講攝受。它像磁鐵一樣,它有很大的引力,讓你接觸到之後你生歡喜,你欲罷不能,經有這個力量,世間法做不到。世間法再好的文章,像中國小說,這四大部,中國最著名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是中國四大小說。你可以看多少遍?看十遍,十遍之後就不想看了,這就是攝受能力不足。可是佛的經,任何一部經典,你讀一百年你都喜歡讀,愈讀愈歡喜,這是攝受。世間的好文章,經典,像四書五經,有這個攝受能力,百讀不厭。佛經是愈讀愈歡喜,為什麼?它從自性裡流出來的,它的義理是無限的,愈深入就愈歡喜。深入經藏,常生歡喜心,沒有這種攝受能力誰願意去讀它?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任何一部經你真的讀進去了,嘗到法味了,就欲罷不能。讀了不想讀,聽了不想聽,那什麼原因?味道沒嘗到。不是經沒有攝受的能力,而是我們自己心浮氣躁,體會不到裡面的奧妙,才會產生這個現象。為什麼自古至今有許多人一部經天天讀都讀不厭,而且都讀得非常歡喜,它有攝的這個功德在裡面。

  常,永恆不變,我們講它是真理,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時間,在釋迦牟尼佛當年不變,到今天三千多年了,還是不變,到釋迦牟尼佛的法滅掉那個時候,後面再過九千年,它也是不變。其實變的是人不是法,法永恆不變,真理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法是它裡面講的方法,什麼方法?成佛的方法,破迷開悟的方法,斷惡修善的方法,轉凡成聖的方法,要依我們現前環境來說,為我們治療身心疾病的方法,為我們化解眼前種種災難的方法,全都在裡頭。你要是真的能契入、能得到,真的是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稱之為寶,經稱為法寶,意思在此地。它底下講,「常則古今不易」,不會變的;「法則近遠同遵」,近是當時,釋迦牟尼佛在世,遠,這講後代,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天,我們要遵守,一萬年之後有人遇到,還是要遵守。這是佛經裡頭具足這四個意思,世間法裡頭只有第一個貫能做到,其他的攝、常、法做不到,佛經上統統做到了。「上述四字,可盡經字之義」,貫攝常法把經這個意思說出來了。

  「又佛所說者,通名為經。故題中經之一字,是通名」,凡是佛所說的都稱之為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這十四個字,「是本經獨具之別名」,這跟其他經不一樣,經是通名,都稱之為經。所以它有通名、有別名,別名是區別跟其他經教不一樣。「諸經立名,不離人法喻」。這是講佛經立名它有個原則,不能隨便立的,如果不符合這個標準,那個經一定是假的不是真的。內行人一看,看這個經題符不符合它的原則,不離開人、法、比喻。「或單或複,可得七類」,單的是一個,「單一者三,具二者三,具足者一」。這下面列出來了,「單一」,人、法、喻只有一種,《阿彌陀經》,單人,阿彌陀佛是人,這個裡頭沒有法、沒有比喻,所以叫單人立題。「單法」,這舉一個例子,《大般若經》,大般若是法,這裡頭沒有人、沒有比喻。「單喻」,譬如《梵網經》,大梵天的羅網,這是比喻,這裡頭沒有人、沒有法。這叫三單,三種單人立題。「複二」,複二是兩種,經題裡頭有兩種,第一個是「人法」,經題裡有人、有法,《文殊問般若經》,文殊是人,般若是法,這裡頭沒有比喻。「法喻」,譬如《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法,蓮華是比喻,沒有人。「人喻」立題,《菩薩瓔珞經》,菩薩是人,瓔珞是比喻,這裡面沒有法。「具足人法喻」,統統有,這題裡面統統有,譬如《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經題裡頭佛是人,大方廣是法,華嚴是比喻,所以這叫具足立題。七種立題原則當中,本經是屬於具足立題,我們這個經題裡頭三種都有。

  我們看註解,「今本經題亦具足人法喻。題中佛字表此土果人」,證果的人,「無量壽」是極樂世界的,也是證果的人,這兩個人都成佛了,所以「題中」,這個題目裡頭有人,而且有此土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兩尊佛的名字都有。「莊嚴清淨平等覺」這七個字是法。「大乘」兩個字是比喻。「乘者車也」,古時候稱車稱乘。「此經可運載無量眾生咸達寶所」,寶所是極樂世界,意思是說這部經可以能夠度一切眾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如《法華》之大白牛車」,大白牛車就是現在講的馬車。在古時候馬車是最大,載人最多,比馬車小的,牛車,比牛車小的,鹿車、羊車,鹿拉的車、羊拉的車小,一個人坐。所以佛經裡面常常用大白牛車來比喻大乘。

  「諸經皆具教行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二百六十五面第七行,看解。「諸經皆具教行理」,這三樁事情,也有地方講具四種,教理行果,四種跟三種意思都差不多,一切經裡頭都有這四樁事情,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本理立教」,這一條非常重要,本是什麼?根據,根據這個理,就是佛家講的實相,大家好懂。實相是事實真相,根據事實真相這個道理來立教,就是建立這個教學,不是隨便說的。「依教修行,從行顯理」。教就是教科書,經典是教科書,經典是根據諸法實相來講的,諸法實相現在人稱它作真理,根據的是真理。然後我們依照這個教學理論與方法,經典裡頭有理論跟方法,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不外乎身口意,身是我們的造作,言語是口業,起心動念是意業。我們身口意做錯了,錯在哪裡?與理不相應,這就錯了,必須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我們舉個例子來說,身,殺生,這是錯誤的,這是不順理的,偷盜,不順理的,邪淫,不順理的,與正理相違背,把它修正過來,不殺、不盜、不淫,這是修身,身三業清淨了。口業,妄語,欺騙別人,兩舌,挑撥是非,綺語,花言巧語,惡口,說的話很難聽,這個不順正理,要把它修正過來,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口業最容易犯過,所以它有四條,身只有三條,意也有三條。意是什麼?貪瞋痴,這不順理,不貪、不瞋、不痴,我們的起心動念與理相應,與真理相應,這叫修行。由此可知,理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行,不是哪個人創造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去立法的,沒有,自性本來如是,十善是性德。

  中國古聖先賢所教給我們的,我們把它總結起來不外乎十二個字,性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我們想想誰不歡喜!我們在最近十幾年有緣分參加一些國際和平活動,我們跟不同的文化接觸、不同的族群接觸、不同的宗教接觸,拿中國這十二個字,沒有一個人反對的,每個人聽到都點頭,都認為是正確的。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可以成為一家人。宗教能成為一家人,族群就是一家人,整個地球上的眾生就是一家人。一家人應當互相親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共同一心一意把這個地球建立成為極樂世界,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用什麼方法?用阿彌陀佛的方法。阿彌陀佛是什麼方法?教學。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天天教學,沒有一天不上課。往生在極樂世界那些菩薩們,天天在學習,沒有一天空過。極樂世界無比殊勝,阿彌陀佛是校長,十方世界諸佛如來是極樂世界這個學校的教授。所以生極樂等於生一切諸佛國土,親近阿彌陀佛等於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看底下一句,「從行顯理」,佛法所講的諸法實相,從我們的行當中,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理顯示出來了,這個理才是真理,這個理沒有祕密。「注家釋題」,註解經的人解釋經題,「須明本經題中別具之教行理」,這一定要知道,不能不知道。「專就本經」,現在就我們這個經上的經題,十五個字,「則佛說大乘是教,莊嚴清淨平等覺是行,無量壽是理。無量壽表三際一如」,三際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是一不是二。不但三際一如,十方一如。三際是講時間,十方是講空間,空間跟時間合起來,現在科學稱為四維空間。三維是長、寬(這是二維),再加上個立體,就變成三維,科學裡面講點、線、面,再把時間加進去就變成四維空間。空間維次有多少?在理上講,無盡無量。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是從分別執著上產生的,換句話說,我們不分別、不執著,這個現象就沒有了。所以空間維次是可以破除的,它不是真的。

  我們再看下面,「涅槃常住之法身本體,亦即眾生本具之佛性,是心是佛之本心。故判屬於理,蓋其為實際理體也」。實際理體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法身、就是涅槃,這是理。「佛說大乘是教,即依此無量壽之理體,直指大乘為喻,為宣說眾生本具之大經,判之為教,義甚分明」。這個裡頭一定要知道,教行理都是自己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頭來的,自性本具。「又從教起行,故下文中莊嚴清淨平等覺,即是佛所教化之妙行。一句阿彌陀,以之莊嚴自心,清淨自心,是即依教修行」。這個四句非常重要,無比的殊勝,這就是教我們一向專念,真信真願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真正修行。這個修行,莊嚴自心,清淨自心,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一個雜念都不容它滲透進來,你的自性清淨心就現前了,是即依教修行。在行門裡面,這個修行方法最簡單、最直捷、最穩當、最可靠、最殊勝,八萬四千法門再找不到跟這個法門相同的。這個道理事實如果我們真的明白了,那是大福報。為什麼?你這一生作佛去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還有比作佛更殊勝的嗎?沒有了。這一生就沒有白來,這一生過得真有意義、真有價值,確實無與倫比。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大勢至圓通章」講的。「圓顯本具之平等覺,是以行顯理也」。顯示什麼?顯示平等覺。不需要用任何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把自己的煩惱念掉了,把自己的業障也念掉了。所以這個法門,煩惱再多,不需要斷,佛號念好自然斷了,業障再重,造五逆十惡罪,佛號念得純熟,業障也消掉了,真正不可思議,平等覺就現前。斷煩惱、消業障、證平等覺,這就是以行顯理。「又得往生者,悟無生忍,從體起用,復以此平等妙法,平等普度一切眾生,往生淨土,同證大覺,復是從行顯理。」你看只要往生,往生決定證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什麼?見到宇宙萬有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叫無生忍。忍的意思有同意的意思,認可,有肯定、承認,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從體起用,再以這個平等的妙法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為什麼?你的心真的平等了。平等就是於一切萬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就不平等了。為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切法的真相你見到了。

  真相是什麼?《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一切法的真相。又說得更簡單,「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什麼是真的?沒有這三種現象就是真的。哪個地方沒有這三種現象?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三種現象,真如本性裡頭沒有這三種現象,那是真的,真的就是哲學裡頭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佛證得了,法身菩薩也證得了。法身菩薩證得,沒究竟,必須要等無明習氣斷盡了,你才證得究竟。證得究竟只有一個位次,妙覺。我們可以這樣說法,這大乘經上佛常講,八地菩薩就能見到,換句話說,宇宙人生的真相八地菩薩見到了,他不是聽說的,他是自己看到了。看到什麼?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看到像《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八地、九地、十地、等覺,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到妙覺位,實報土不見了,究竟圓滿,回歸寂光,契入常寂光了,跟常寂光融成一體。所以自己證得之後,也用這個方法普度一切眾生。方法就是勸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這個方法,同證大覺,這又是從行顯理。

  下面第五段,「以經題配三覺」。「則無量壽是體大,莊嚴清淨是相大,平等覺是用大」,跟《華嚴經》一樣,體相用三大。「依《漢譯》,無量清淨平等覺即阿彌陀佛義」,在這一句佛號裡頭。「更可以本經題配三覺」,在經題裡頭。「無量壽佛,是我本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以莊嚴自心,是名始覺。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即題中清淨平等覺也」,圓滿的大覺。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義理無量無邊,無有窮盡,世出世間一切法全在裡頭,它是自性的德號,是自己自性的德號,也是一切眾生共同的德號,念這一句名號就是念自性的全體。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一切具足,沒有一絲毫欠缺,就在這一句佛號當中。念佛的人很多,對於佛號裡頭含義知道清楚的人不多。這部經裡頭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末後這一段,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就是題中所講的清淨平等覺。

  最後一段,「又可解為平等覺是我本覺。起心念佛,以自莊嚴,是為始覺」。本覺,我們中國人講本性、講本善,本性本善跟此地平等覺是一個意思。什麼是善?覺才善,不覺就迷了,迷了才會有十法界、才會有六道輪迴,覺就沒有了,所以平等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起心念佛,以自莊嚴,這是始覺。這句話不可思議,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莊嚴自己?金銀財寶不足以莊嚴,格物致知也不足以莊嚴。格物兩個字的意思有一些人錯解了,把格物兩個字當作研究一切的物質現象。古來的祖師解釋這兩個字是,格是格鬥,物是物欲,格物的意思就是要跟物欲去做一番格鬥,你能把欲望打敗你就勝利了。所以格物的意思是什麼?斷煩惱,放下習氣,這叫格物。格物致知要用章嘉大師的話來說,格物是放得下,致知是看得破,看破智慧就生起來了,這個解釋得好!聖賢學問,佛菩薩之道,首先就在把煩惱習氣放下,就是格物,從這開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疑,放下殺盜淫妄,你才能夠體會到聖賢教誨,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些經你才能看得下去,你才會看得懂。這些東西不放下,它是障礙,堵住你的悟門,你怎麼看不會開悟,怎麼聽也不會開悟,煩惱在擾亂你。

  為什麼有的人聽經一聽就開悟?他沒有煩惱,他沒有習氣,他心地清淨平等,所以一接觸很容易開悟。不能開悟的原因就是心裡雜亂無章,嚴重的染污,他所學習的這些聖學都變成了知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如果沒有障礙,真正體會到了,那是你自性本具的性德,一一性德皆具足無量功德,不一樣!像本經上講的三種真實,真實之際,你得到了,真實智慧,你也得到了,真實利益,都得到了,三種真實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所以怎樣莊嚴自己?念佛就沒錯。念的是自性佛,起心念佛,這是始覺,「始本不離」,始覺不離本覺,本覺不離始覺,「直趨覺路,頓入寂光」,這還了得!「證無量壽」,無量壽就是自性的理體。這個壽字在此地是代表,舉出這一個例子,性德無量,真的無量,無量壽命、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都無量,樣樣無量裡面以壽命為第一德,如果沒有壽命,一切無量全都落空。所以壽命是無量功德裡頭第一德,首先要有壽命,一切無量你才能夠享受得到,不至於落空。

  「如是則平等覺是我因心,無量壽是我果覺」,這兩個合起來了,有因就有果,因是清淨平等覺。經題裡面給我們顯示,我們念佛目的在哪裡?目的就是要把清淨平等覺心找回來。我們今天的心不清淨,嚴重的染污,見思煩惱染污我們,塵沙煩惱染污了,無明煩惱染污了,這三樣東西統統放下了,清淨平等覺就放光,完全恢復了。用什麼方法?就是一句佛號,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問題你要用真誠心去念,才能產生效果。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念佛用什麼心?誠敬心。百分誠敬,你得百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不誠不敬,那是古人所謂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分功德都得不到。為什麼別人念佛能成就,我念佛不能成就?用心不一樣。學佛最重要的無過於用心,用什麼心?用真誠心,學著用真誠心待人接物。別人用心是欺騙我,我還用真誠心對他嗎?沒錯。為什麼?因為我要作佛,我用真誠心是因為我要作佛,他用欺騙的心、不真誠的心,他搞六道輪迴的,我如果跟他一樣的話,我也要搞三途、搞六道,這就錯了。只要是我真正發心求生淨土,我對待任何人,一切人事物,我都用真誠心,一心無二心,我才能成就得了。別人欺騙我,別人羞辱我,別人陷害我,我還有報復的念頭,還想有報復的行為,錯了,你跟他是同一等,這就是搞六道三途,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搞這個事情去了,這錯了,大錯特錯。應該怎麼樣?應該要覺悟,我要學佛、學菩薩,我不能學他們。

  我們在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做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有沒有怨恨?一絲毫的怨恨都沒有。被歌利王凌遲處死,菩薩在臨死之前跟歌利王說,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過去的歌利王。佛說話算話,真的第一個度他,這是佛陀現身說法做給我們看的。為什麼?因為佛知道,事實真相是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不是別的,一體,哪有不愛護的道理!牙齒咬到舌頭,舌頭要不要報仇?要不要把牙齒消滅?不要。為什麼?一體。能真正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生出來。無緣是無條件,慈是愛心,悲是憐憫心、同情心,自然生起,沒有任何條件,而且全心全意去幫助他,沒有絲毫怨恨。這樣的心態念阿彌陀佛,決定得生。如果不是這個心態,還要造業,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

  說到這個地方我突然想起,前天有個同修告訴我,說外地,那當然就不是香港,有人拿著我的名義去募款,說我交代他的,要建道場。這些事情過去我也聽說,我也曾經做過多次的報告,同修們決定不能相信,尤其是在國內。我一生不建道場,我也不要道場,我也不要錢。同修們在此地供養我的這些錢財,我全部拿去印經去了。現在印經、做光碟,流通佛法,這是好事。建道場,把錢財埋在地下,錯了,不起作用。而且道場如果建得大,建得富麗堂皇,多少人看了起不善的念頭,想據為己有,那你就造業了,你幫助別人墮落,不是成就人,這是不應該做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沒有建道場,一生遊化在世間,哪裡有緣哪裡去,居無定所,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要道場幹什麼?在我們這個時代,有多少同修希望有個安定的地方在一起修行,我覺得印光大師的教誨非常好,建小道場,共修的人數不超過二十人。道場小,容易維護,二、三個護法就有能力照顧到,這是正法道場。道場不在大,同修人數不在多,在個個有成就。個個都能看破,個個都能放下,將來個個都能往生,這是成就,這是如法的道場。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曉得,現在國家的政策,境外人士,我們算是境外人士,台灣、香港、澳門都算是境外人士,出家人在國內不可以從事宗教活動,我們一定要遵守。探親、旅遊沒有限制,我們隨時可以進去。進去不能講經、不能參與宗教活動,這是什麼?我們得持戒。世尊留下最重要的戒,「不謗國主,不作國賊,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制就是國家的法律,不能違犯。我們做一個好公民,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服從。所以有人說我要在大陸建道場,全是假的,沒有一個是真的,用這個名義去化緣、去募款,大家要提高警覺,那是假的,騙人的。如果有這個事情,你們可以打電話來問我們這個地方,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你打電話問問這邊有沒有這個事情,你就清楚了,千萬不要上當。認真的聽經、念佛,功德無量無邊。

  「如是妙義輾轉無盡,悉在一題之中。是故《圓中鈔》疏曰:聞首題名字,獲無量功德。鈔曰:如《金光明》,及諸大乘,多作此說。」這是諸佛如來、祖師大德在解釋經題的時候都有這個說法。聞首題就是經題的名字,就獲無量功德。聞首題名字,對這部經的大意也就略知大概,我們學習的方向、目標、宗旨就能掌握住。所以名字功德不可思議。本經如是,一切經亦如是。「總釋名題」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