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五八集)  2004/2/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58

  請掀開經本,「寶蓮佛光」第二十一品,這品經文不長。昨天講到「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這就是讚佛偈裡面常常念到的「光中化佛無數億」,我們在經文裡面看到了。今天接著看下面的經文: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

  這一句是講的身相。下面一句說:

  【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這後面的兩句是這一品的中心,最重要的開示,我們要知道怎樣去學習。首先我們明瞭西方世界不但是華嚴境界,實在說是華嚴境界裡面最精采的一個地區,我們可以說是華嚴的核心。如果把華嚴比作新加坡,極樂世界就是烏節路,最好的地區。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這一點我們千萬不能疏忽。一切眾生,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他的色身跟佛都相同;換句話說,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身色紫金,相好殊特』,跟佛相同,平等世界,這是無比的殊勝。知道之後,你就應當在這一生當中認真努力,希望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不要把這個緣分錯過。錯過這個緣分,非常非常可惜,因為佛在經教裡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逢。你什麼時候再能得人身聞佛法,太難講了。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失掉人身要想再得人身是非常非常的困難。難在什麼地方?我們不要說別的,單單就是佛經論裡面常講最低的標準,五戒十善。我們的五戒十善能不能打上個八十分?如果我們的五戒十善可以打上八十分,來生得人身靠得住,如果沒有八十分,是決定靠不住的。能夠打滿分,我的五戒十善可以拿到一百分,你肯定生天,欲界天的條件你具足了。所以我們自己要想想來生能不能得人身,不必問別人,冷靜的反省,自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自己心行不善,與五戒十善相違背,我們來生的去處肯定是三惡道,你得不到人身。這一樁事情不能不認真,不能不細心的去思惟。

  現在修行實在講是非常困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我們的習氣太重,起心動念都是不善,都是與性德相違背。這就是學佛為什麼學這麼多年,功夫還是不得力,煩惱習氣時時現行,三業造作實在是不善!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雖然知道,改不過來,沒有能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一個事實真相總得要清楚、要明瞭,從這個地方生起高度的警覺,生起真正的懺悔,改過自新,這還來得及。從什麼時候改?從現在就要開始改。這個事情等不得,諺語常講「黃泉路上無老少」。我們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年?說還能活幾年,這時間都太長了。你看世尊在《四十二章經》裡面所說的「人命在幾間」。佛問他的弟子們,正確的回答「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那就是第二世了,這是實話。真正聰明人,真正覺悟的人,一定要把這個時間抓住,世間再沒有比時間更寶貴的,抓住時間,一天都不能放過,一天都不可以空過,我們有一天的時間可以改過自新。

  修行,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這是不分宗門教下,不分顯教密教;我們知道這些大德都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示現的,不是普通人。他教導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從根本修,禪重視,教下也不例外。一般說從根本修,那上上根人。這話說得沒錯,上上根人容易,中下根人比較困難。但是真正明瞭根本,下下根人也有著力之處。那根本是什麼?根本是起心動念。宗門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那是習氣,我們是凡夫,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它會起現行,所以這已經變成自然的現象,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後面這一句話重要,「只怕覺遲」。淨宗法門在這一方面,那是比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都殊勝。淨宗的覺就是一句佛號,念頭才起這第一念,第二念就換成阿彌陀佛,那就是覺。不可以讓妄念相續。這個妄念,要記住邪念、惡念、不善的念頭是妄念,善念、正念也是妄念,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念頭,有念都是妄念。因此,無論什麼念頭起來之後,第二念就歸阿彌陀佛,用這一句佛的念頭取而代之。

  我們今天在凡夫位,凡夫位裡面的正念,大小乘佛法裡面講八正道,八正道裡頭的正念,那個正念是各個宗派、各個法門講法都不一樣。我們淨土宗的正念就是念佛,一向專念,這是《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的一個方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正念現前,這是比哪一個法門都殊勝、都方便。由此可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我們的真如自性。淨宗古大德常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所以我們執持這一句名號,就是念自性,就是念真心,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聲聲佛號把我們喚醒,喚醒之後,真正醒過來了,就是明心見性,跟宗門裡面大徹大悟沒有兩樣。到明心見性,在我們淨土宗裡面的術語叫理一心不亂,你得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得念佛三昧,這個念佛三昧,三昧就是禪定,用這個念佛的方法得到禪定,這是事一心。

  禪定能斷見思煩惱,這個禪定不是普通的禪定。普通禪定,一般講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得到四禪,你往生色界天,你得到四空定,你生無色界天。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世間禪定跟佛法禪定裡頭不相同在哪裡?世間禪定伏煩惱,沒斷;佛法裡面,大乘法裡面講的禪定,無論哪一宗、哪一個法門所修的,他能斷煩惱,他能開智慧。世間禪定伏煩惱,不開智慧,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明白這些道理,你才曉得執持名號的殊勝,我們應當把執持名號當作我們這一生唯一的一樁大事來辦。古人講二六時中,那就是一天到晚晝夜不斷,你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個念頭都沒有,惡念沒有,善念也沒有,你這功夫得力了,你這樣才決定往生。

  念佛人最忌諱的是夾雜,我念這一句佛號,心裡頭還夾雜了許許多多妄念。這個妄念,善念也好,惡念也好,總而言之,夾雜妄念。夾雜妄念把我們的正念破壞了,功夫不得力。所以你們有很多問題來問我,我都搖頭,為什麼?不老實,不知道念佛重要。你來問我,全都是妄想,錯了。你的疑問,你問三百年也問不完,愈問愈多。真正老實人不問,把所有念頭統統放下了,甚至於跟你說連經教裡面的問題也不問了,你才能得三昧,你才能開悟。悟了之後,所有問題你統統都明白,開悟了!不必要問人,自己全都明白了。所以只要你能夠得念佛三昧,我們是用念佛法門得定的,所以稱之為念佛三昧。只要你真的有悟處,經典展開真正是無量義;經典展開還看不懂,你沒悟。沒有悟不要緊,經典你去讀,告訴諸位,讀經也是念佛,念佛的方法太多,讀經也是念佛。

  讀經念什麼佛?讀經念自性佛。一切諸佛的本體就是自性佛,自性清淨心,不夾雜一個妄念。讀經的確是修定,我曾經跟諸位報告多次,讀經你要會讀,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讀經是戒學,你依照規矩去念,依照規矩就是持戒,以真誠心、恭敬心來讀經。讀的時候,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一個字沒念錯,一句都沒有念顛倒,一個妄念都沒有,跟念佛一樣不能夾雜妄想,不夾雜妄念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念錯,沒有念顛倒,那就是修慧,所以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最忌諱的是夾雜,夾雜什麼?念了,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那就完了,你戒定慧三學全都破壞掉了,你就變成世間學校裡念書一樣,最怕的是打妄想。

  有時候念到經文的時候,意思自己出來了,這個時候怎麼辦?意思自己出來也不要去理會,不要去管它,繼續念下去。千萬不要怕忘掉,這個意思現在想起來,趕快把它記下來,怕忘掉,你就錯了,你用不著去理它。為什麼?這一次念,在這裡有一點悟處,你將來念第二遍、念第三遍,遍遍都有悟處,不用去記。這些地方都要注意,你就會念了。

  我們念一遍,速度不快不慢,音聲大小,速度的快慢,隨著自己歡喜就好,不一定要跟別人學,為什麼?我們每個人根性不相同。一定要念到自己(我們常講)心平氣和,全身舒暢,這就得受用。佛法的教學常常講契機契理,機是我個人的根性,不是講別人,要適合我才行;適合他未必適合我,適合我也未必適合你,各人根性不相同。默念也可以,出聲也可以。通常一般讀經出聲,出聲,你念的字字句句要念到字正腔圓,字字分明,為什麼?出聲裡頭有利他,讓別人聽,聽了之後會覺悟。默念只有自己受用,默念鬼神得受用,我們一般人不行。一般人這煩惱習氣很重,我們這身心微細的震動一般人不能發現,但是鬼神行,我們默念他都能聽見。

  我們在《六祖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你看他學佛的因緣也很偶然,他在山上砍柴,到城裡面賣柴。賣完之後,拿著錢準備買一點東西回家,就聽到有人念《金剛經》,他在窗外聽。聽到人家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很有感觸,於是他到裡面去找這個念經的人:你念的是什麼?問問清楚,他學佛的因緣就從這兒來的。這就是念經大聲念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所以你念的時候要念得字正腔圓,念得有韻味,人家聽了很歡喜聽。所以這是有自利、有利他。

  所以學佛要知道學什麼?什麼是佛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佛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才是真正的自己,宗門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在佛法裡面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那個名號太多太多了,《萬佛名經》,那是釋迦牟尼佛略說,裡面就有一萬二千多個名號。這許許多多的名號,實在講名號,《華嚴經‧名號品》裡面講了很多,無量無邊的名號是自己的性德,你有那麼多德能,德能無量無邊,說不盡!所以統統是自己的真心,性德的名號。菩薩、羅漢名號也是無量無邊,是自己修德的名號,都不是外人。

  總而言之,就是古大德常常說的「消歸自性」,你就有受用。你才曉得聲聲佛號,聲聲菩薩號,我自己得受用,為什麼?把自己的性德修德提起來,讓自己念念與性德修德相應,這種功夫還得了!這就是宗門裡頭常常講的「會」,他會修,他的進步就很快。《華嚴經》裡面善財做代表,代表一個會修行的人,就是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他都能夠回歸自性,這個人就叫善財。所以善財包括我們初學的男女老少,只要你會修,統統叫善財。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善是說善根,財是講福德。你這個人有善根有福德,你能夠接受大乘佛法,你會用功,你用功很如法,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圓滿成就,你要會!

  經不能不聽,不但要聽,要多聽,要天天薰習。為什麼?我們對這個教義理論,實在講很模糊、不明瞭。因為模糊不明瞭,所以你有疑惑,你有妄念。你真的搞清楚、明白了,清楚了,你的妄念就沒有了,疑惑沒有了、妄想沒有了,你心定了,這個時候可以不聽經,但是不能不讀經。記住讀經,就是我剛才說的,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是真正修行。所以菩薩讀經,絕對沒有想到這個經裡頭意思,沒有。這種修行,般若裡面講的修根本智。根本智大家知道,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是無所不知。

  換句話說,你每天讀經的時候,確實你一個念頭都不起,無知!到你起作用的時候,作用是無量無邊,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展現出你無比的智慧,這叫無所不知。舉一個最通常的例子,譬如說有人向你請教,問經典的意思,人家一問,你就能夠生無量義。當然你不能跟他說無量義,那說也是白說,你要觀機,他是什麼程度,無量義當中哪一個義他現在最受用,你就跟他講這個意思。他聽了他得受用,他就覺悟,就得利益,就生歡喜心。所以為人演說,你要記住,為人不是為自己。人,那你要去觀察他的根性,他的程度,他現前的需要,這個最重要。這就是屬於後得智,後得智是智慧的應用,應用是活的。在這個經裡面這幾句,首先佛告訴我們,把西方極樂世界事實真相為我們說明,讓我們生起無限仰慕之心,恨不得趕快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

  下面這一句是「化佛放光」,這是光中化佛,一一諸佛又放無量光明。經文省略,這個意味深長,光中又化菩薩,就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一樣。這個地方講的化佛、化菩薩,諸位一定要明瞭佛跟菩薩在應化的時候現的什麼相,不一定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為光中化佛,這個佛又放光,光中又化無量菩薩,不是隨自己意思,自己沒有意思,自己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如果自己起心動念,那就錯了,那是凡夫,那個變化是有限的。我們六道裡面的天人有這個能力,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這是性德,性德是無限的。那到底化什麼樣的形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楞嚴經》上說的。不是隨佛菩薩的心,是眾生心,眾生喜歡什麼樣子,他就現什麼相,自自然然的現。一定要記住,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自自然然現相。為眾生說法也是自自然然說法,也不會想我看看你的根性,應該跟你說什麼法,那是凡夫,完全落在意識裡頭去了。這法爾如是!顯示出自性萬德萬能,示現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

  佛所示現的,佛是完全為利生,他自己修行圓滿了,完全是為眾生,那是佛示現的。為眾生也為自己,那是菩薩,為什麼?法身菩薩他還有幾品無明沒斷盡。他在十法界,有能力(圓教初住菩薩就有能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就有這個能力。他在幫助一切眾生裡面還要提高自己的境界,這就是菩薩化身。我們凡夫心目當中,對於哪個是佛化身,哪個是菩薩化身,我們完全沒有辦法辨別。菩薩有沒有能力辨別?菩薩也沒有能力辨別,佛有能力辨別。為什麼?菩薩不知道佛的境界,佛知道菩薩的境界。高層次的知道低層次,低層次不知道高層次。所以我們要知道六道裡面一切眾生,這裡頭不曉得有多少佛、有多少菩薩在其中。所以想到這些地方,凡夫修行是真難!往往得罪佛菩薩,自己完全不知道。

  佛菩薩的示現,諸位要是細讀《華嚴》你就明瞭,你看看華嚴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你千萬不能夠看到德雲比丘是初住菩薩,海雲比丘是二住菩薩,妙住比丘是三住菩薩,你要這樣看完全錯了。他現相是現這個相,實際上自己統統都是圓滿成佛究竟果位來示現的。他示現這個相,這裡面用意很深,善財童子參訪德雲,就是善財自己本身已經到初住了,見德雲是證初住位;從初住再向上提升,見海雲他就證二住位,是這個意思。第七迴向是觀世音菩薩,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他的地位是第七迴向菩薩。換句話說,你跟哪一個人學,這個人是什麼一個位次,你就進入他的境界,你就證到他同樣的果位。這個我們不能不曉得,經上講的是表法的意思。

  我們今天學佛不能契入,原因在什麼地方?煩惱習氣太重,諺語常講業障太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學佛頭一個就要消業障,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修行證果所走的一條道路,這個順序不能夠躐等。你看第一叫你發願,發什麼願?發度眾生的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是果然有這個大願,你還會害眾生嗎?你還會去障礙眾生嗎?這不可能。我們天天念這個偈子,念這四句偈,我們的心沒發出來,這就是有業障障礙住,你心發不出來。這個心真正發出來之後,你就開始修行,願導引著你修行,願在前面領導。修行從哪裡開始?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換句話說,你要改毛病,你要改習氣。我們今天難,實實在在是難,為什麼會這麼困難?從小沒學過。所以在這一層上我們跟古人比,沒有法子像他們一樣。他們從小學,學什麼?學做人,他受過這個教育。我們從小到現在沒人教。修學的課程,居士林這麼多年來,這裡有教小朋友《弟子規》,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從前人統統學過!

  所以修十善不難,持戒不難,他從小就學會了守規矩,思想見解純正,言語動作都能合規矩,這從小養成了。所以接觸佛法,佛法裡面講到戒律,他一點都不困難,他很容易做到。我們今天難在哪裡?難在是我們從小沒有學過,現在已經養成了一身的毛病。最嚴重的毛病,造口業。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教,李老師常常講,你們每天所修的這些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佛法講有漏,這很大的一個漏洞漏出去了。喜歡批評人,喜歡說別人過失,這真的叫有漏,所有你所修積的功德,全都漏光了。

  說別人過失是最大的過失,最嚴重的過失。你想想為什麼?從你自己本身來說,你的心不清淨。我們講菩提心,真誠你沒有,你心是虛偽的;清淨你沒有,你是染污的;平等你沒有,你是高下,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平等心沒有了;正覺沒有了,你愚痴;慈悲你沒有,你自私自利。所以從這個口業就知道你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與菩提心不相應。與菩提心不相應,就是與整個大乘佛法不相應,大乘佛法任何一個法門,你都不會成就。

  在世間法裡面來說,口為禍福之門,喜歡批評人,有意無意跟人家結了冤仇,結這個怨遲早你會遭到報復,因果通三世。你喜歡批評人,人家也批評你,果報如是,你怎麼能免得掉。這是從你自己本身破壞你自己的德行,破壞你自己修持的功夫。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頭說了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我們淨宗同學,如果三年不講話,保證開悟。這個話說得有道理,三年不說話,你口業清淨。所以喜歡說話的人,你的功德都從這漏掉了,你不能不知道。

  如果說對這個世間、對眾生,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你造的業都是地獄罪業,為什麼?今天這個社會諸位都曉得,動亂不安。將來在歷史上,這是天下大亂的時代,這種動亂誰造成的?喜歡說話的人造成的。你天天批評人,天天說這個不是,說那個不是,你在那裡製造糾紛,你在那裡製造矛盾,你在那裡製造對立。你就是破壞社會安定,破壞世界和平,你讓全世界眾生都在受苦受難,你天天說話批評這個批評那個,你有罪過!你說他們大家都批評,沒錯,大家都批評,所以才有世界末日,這是共業所感。你要真正覺悟了,我從今之後不再批評人了,那你就是修大功德。為什麼?從此之後,我不會破壞社會安定,我不破壞世界和平,你這個功德多大。雖然世間人沒有人稱讚你,為什麼?世間人不知道,我知道,我稱讚你。再跟你說諸佛菩薩知道,天龍善神知道。

  先從口業修,《無量壽經》一開端就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佛真的是慈悲到極處。不但口不能言,不能說別人過失,心裡頭不能夠記,不能有這個念頭。我們要養自己的清淨心,我們的心像這個茶杯一樣,這個茶杯希望都裝一切眾生最善的、最美的,我們的心就善就美了,千萬不要裝一切眾生的垃圾,最不善的、最壞的、最骯髒、最惡的,我們的心就變壞心了,這個道理不難懂。時時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絕對不放在心上,絕對不放在口上,修行從這個地方下手。

  人有善的一面,再惡的人,他一生當中也有幾樁善事值得稱道的。我們學佛,佛在經教上教導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人性本善」,這是我們要肯定的。我在澳洲也常常講,昆士蘭大學有一位老教授,今年也七十多歲,已經退休了。這些好的教授,我們一般講名教授,他退休之後,學校裡面贈送他一個榮譽教授。他不教書了,他是學校的榮譽教授。這個身分地位很高,得到學校的肯定。有一天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希特勒也是好人嗎?我點點頭說是,他本性是善的,他有佛性。他作惡多端,那是習性,不是本性,這我們要搞清楚,他沒有遇到好人教他。

  所以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教育的成就是要把不善的人把他變成善人,你的教育成功了。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最高級的轉凡成聖,你的教育成功。決定不可以說這個人不善,這個人沒有善根,我們把他開除掉,那你的教育完全失敗了。釋迦牟尼佛僧團裡面,從來沒有看到有「開除」這兩個字,佛總是盡量來感化這些學生。沒有善根的人,感化的時間長一點;善根深厚的人,感化很快,幾個月、一兩年他就回頭了,就轉過來了;善根差的人,有的時候要好幾年、十幾年、二三十年才能轉得過來,佛不捨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叫教育。

  教育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所以佛能感化那麼多人,孔老夫子能感化那麼多人,什麼原因?他所講的自己統統做到了。教你不妄語,他不妄語做到了;教你不兩舌,他不兩舌做到了。所以學生沒有話說。後世這些法師大德教學,那個感化力量很薄弱,什麼原因?教你不妄語,我還打妄語,人家說你這不是騙人嗎?所以別人不相信,教學的成績就比不上古人了;教學的效果,不但不能跟佛菩薩比,跟祖師大德比也遜色很多。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要曉得一定要認真努力修自己,自己真正成就才能夠感化別人,才能夠從事於教學的工作。

  在這個世間一切行業裡面,教學這個行業最殊勝。從事於教學工作的都是世間聖賢,都是第一等聰明人,到這個世間來做出犧牲貢獻。佛法裡術語「救度一切苦難眾生」。你自己要做出榜樣給人看,你說的人家才相信。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他全做到了,絕對沒有一句他沒有做到他說出來,沒有。孔老夫子亦復如是。孔子一生從事於教學的工作只有五年,時間不長,夫子在中國也是做這個示現。我在求學的時候曾經向李老師請教過:孔老夫子是不是佛菩薩應化在中國?老師的答覆說:在理上講得通,在事上沒有證據。這個答覆我們應當要學習,理上確確實實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但是事上沒有證明。所以我們肯定那是佛菩薩再來!

  中國人善根福德跟古印度人相比,還是差一著,古印度人喜歡修行,念念希望了生死出三界;中國在一般沒有這個念頭,中國人求功名富貴。中國讀書人念念當中不忘的是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沒有出世的念頭,所以超越六道生死輪迴這個念頭沒有,佛菩薩到中國來示現孔子、示現孟子,這應當是有道理的。所以孔老夫子他所表現的,自己道德學問成就了,這個成就,我們從最低的水平上來說就是言行一致,表裡一如,沒有一絲毫虛偽,這是夫子真正做到。

  他周遊列國,到處宣揚他的理念,沒有人肯用他。也曾經拜訪過許許多多國家的諸侯大臣,人家聽了他的話也都很讚揚,但是沒有一個人聘請他、用他。所以夫子到最後只有回老家,回老家教學。回老家那一年,六十八歲,年歲大了,他老人家走的時候是七十三歲,所以教學只有五年。但是五年教學的成就,被後人稱為萬世師表,在中國大陸每個縣市都建孔廟來紀念他,我想孔老夫子在世的時候沒想到。當年如果哪個諸侯請他去做宰相、做官去了,我想他的成就頂多就像周公、就像管仲這一類人物,後人不會建個廟紀念他,沒這個事情。從這些地方,我們細細去觀察,這教學的功德太大了。

  釋迦牟尼佛是古佛再來,不是這一生示現成佛的,古佛再來示現八相成道。他的身分是王子,可以繼承王位,人家捨掉。世間人想求,求之不得,他是一切都得到了,完全放下捨棄,這示現出家修道。這個示現意思很深,那就是告訴你,出家修道、弘法利生比做國王還要殊勝,國王不能跟他相比;也示現出世間任何一個行業,都不能跟這個行業相比。這個行業是幫助眾生覺悟,是幫助眾生了生死出三界,是幫助眾生轉凡成聖,你說這個事業多偉大。釋迦佛從事於教學工作五十年,我們中國講從頭到尾五十年,是孔老夫子時間的十倍,孔老夫子幹了五年,釋迦佛幹了五十年。夫子教人一生,真的是從一個人坐胎,從胎教到老死,慎終追遠,一世的教育。釋迦牟尼佛是三世教育,經上跟我們講的,我們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夫子教人的範圍,這是人界,佛教學的範圍十法界,那當然功德是沒有法子相比。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然後我們學佛的信心就堅定了。

  有人問學佛要不要出家?不一定,出家要看各人的緣分,不必執著。實際上世尊當年在世,以佛的身分出現的不是他一個人,還有一位維摩居士,那也是一尊佛示現在我們世間,以在家身分出現。這我們要知道。當時同時是兩尊佛在世間,一個是在家佛,一個是出家佛。世尊的弟子,你們看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出家弟子見到維摩居士,你看看他們的禮節,跟對釋迦佛沒有兩樣,頂禮三拜、右繞三匝。維摩居士講經說法,出家人去聽,恭恭敬敬,跟對釋迦如來沒有兩樣。所以我們曉得佛法是師道,在教學裡面老師第一大。所以不問老師的身分,男女老少、在家出家,只要他升座講經,他第一大。佛給我們做出的示現太好了。

  佛讓這些大菩薩、大阿羅漢見到維摩長者恭恭敬敬的,跟對佛沒有兩樣,一絲毫傲慢心沒有,把整個大乘佛法教義就在這個形象當中顯露無遺。今世這些出家人,出家人比在家人障礙嚴重,嚴重在哪裡?傲慢。看到居士講經都瞧不起,總認為居士比出家人要矮一級,這就錯了。如果諸位要是細心去看看,就是中國這兩千年歷史當中,我們佛門裡,你看看祖師的承傳,這在學佛的人都懂得,叫法子,傳法的法子。許許多多的祖師大德傳人裡頭有居士,這是在《高僧傳》裡面、歷史記載裡頭都有。從這些地方你能夠體現到佛法是教學、是教育,真正得法弟子,在他教學裡面開悟的、證果的,傳法弟子確確實實不分男女老少。

  我們真正明白這些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學佛先要把自己煩惱習氣要磨掉、要放下,這個放下之後,你才能學經教。為什麼?你開悟了,悟後起修就快了,你不會錯解經義,不會曲解經義,真的像古人所說的一聞千悟、聞一知十,你有這個能力,你學教容易。所以學教是要先斷煩惱,然後才學教;煩惱沒有斷,學教很苦、很艱難,而且常常把經義解錯了。經義解錯要背因果,古大德所謂「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百丈大師這個公案,佛門同學大致上都知道。那是什麼原因?煩惱習氣沒斷,學經教才會出這個差錯。所以佛教導我們先斷煩惱,再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在斷煩惱之後。

  煩惱沒有斷,我們學一部經、學兩部經,還是用來斷煩惱的。就是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的,我們學這一兩部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用經教的方法達到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目標是在這裡,我的方法是用經教,這就正確了。必須在這個經教裡面契入三昧,我們學《無量壽經》,你要是用這個方法每一天讀誦,不定你在什麼時候無量壽三昧現前,你入境界了,你在這裡面成就戒定慧三學。得三昧之後,肯定智慧開了,經裡面的意思正確的理解,不是用研究,一研究就壞了,研究是第六意識。所以佛法不講研究,佛法講參究,禪叫參禪,教叫參究。

  參究跟研究有什麼不一樣?研究用心意識,參究不用心意識。那怎麼樣叫不用心意識?你先懂心意識是什麼意思,心是阿賴耶,阿賴耶的作用是落印象;意是末那,第七識,末那的作用是執著;識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作用是分別。不用心意識,那就懂了,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叫不用心意識。不用心意識叫參,用心意識叫研究,所以研究不會開悟,參究會開悟。參究用的是真心,研究用的是妄心,識心,識心不能開悟。所以你要把它去掉,不要它,不要它你所用的就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阿賴耶識就是妄想。你只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處事待人接物都不用心意識,你是會用功,你用的是上上層功夫。生活當中不用心意識,工作不用心意識,處事待人接物都不用心意識,你這一生怎麼會不成就!

  夏蓮居老居士講的那句話意思很深,我們要能善解其意。把他意思解錯了,那還是不能成就,他說:三年不講話,保證你開悟。三年可以不講話,但是還是胡思亂想,那沒有用處,我補充一句保證你不開悟。他說的三年不說話是三年離心意識,哪有不開悟的道理!所以你要懂得不說話不准打妄想,打妄想就錯了,真正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清淨平等覺在《無量壽經》裡面是阿彌陀佛的別名,阿彌陀佛就叫清淨平等覺。

  所以『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這一句太重要了。我們到這裡才曉得,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乃至於大阿羅漢,他們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做什麼?就是幹這個事情的,他的目的就是安立眾生於佛正道。這一句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幫助一切眾生轉凡成聖,這是從果上講的。因上講,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轉迷為悟是因,轉凡成聖是果,佛就為這樁事情。佛怎麼樣教化眾生?現相是教化。我們熟知的,在經上我們讀過的八相成道是教化。我再說得白一點,說得通俗一點,是在演戲、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讓我們這些人天天看,看久了也恍然大悟,門道看出來了,那你就得受用。他總是先示相,然後才有言說。我們要是沒有一個好的形象,自己不能成就。

  好的形象是從真實心中自然成就的,不是偽裝的。偽裝那不是佛,是什麼人?魔。《楞嚴經》裡面講的五十種陰魔,那是偽裝的。他所示現的相,你要是粗心大意,你會把他看成佛菩薩一樣,簡直跟佛菩薩沒有兩樣,相好莊嚴,看他好像也是善心善行善言。怎樣能辨別他不是的?我們初學,實在講沒有能力辨別。李老師以前教我們魔跟佛的區別,佛是純淨純善,魔也善也淨,不純,他教化眾生,譬如教你一百句,九十九句都跟佛講的一樣,其中有一句跟佛說的不一樣,那就是毒,那就是地獄的根。所以佛跟魔的辨別,真的不容易!

  學佛人容易著魔障,我們遇到太多了。凡是著魔的,都是很用心、很認真、很努力、很精進,他才會著魔。如果你假修行,不是真的,魔不找你。為什麼?魔看得很清楚,沒用,你不會成就,你決定搞六道輪迴,你還會墮三惡道,魔就歡喜看人墮惡道,所以他不來找你麻煩。你要真修行,真的有可能出三界,他害怕了,他要給你為難。我們這麼多年來看的太多太多了,真正很用功、很努力,看這人非常好,學佛沒幾年著魔了,我們世間一般人講得神經病,神經分裂,到最後的結果都是送到神經病院,一生的前途都毀了,非常可惜,而且很多受過高等教育,我遇到很多。他們的家裡人來問我有沒有辦法救他,我頭一句話問他:他是不是喜歡神通?是不是喜歡感應?是的,都是這個地方惹的禍,喜歡神通、喜歡感應,被妖魔鬼怪騙了。

  佛菩薩有沒有神通?有。佛菩薩決定不用神通做佛事,這個做佛事就是做教學,絕對不用神通來教化眾生。為什麼?佛菩薩要用神通來教化眾生,跟妖魔鬼怪就沒有兩樣,那我們對於什麼是佛、什麼是魔,我們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沒有辦法辨別。所以佛用教學,妖魔鬼怪不會講經,不會教學,他會現神通。所以佛不用這個,用他做不到的佛來示現,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學佛一定要依靠經教,特別是釋迦牟尼佛在滅度之前跟我們講的「四依法」,如果我們能夠遵守,就決定不會走錯路。四依法裡頭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一定要依靠經典,經典是佛說的。第二句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這一句話很重要,佛知道佛法將來流傳到其他國家,一定要靠翻譯,我們今天讀的這個經文是中文本,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有很多人問這翻譯靠得住靠不住?有沒有翻錯?佛就說了,依義不依語,言語多說少說沒有關係,意思對了就行了。

  這個在譯經過程當中我們就見到了,譬如《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中國有十二種翻譯,但是時間這麼久,很多失傳了,現在流傳下來的五種譯本。這五種譯本我們讀了,裡面真的有出入,真的不一樣,而且出入很大。這我們要相信古大德的話,古大德告訴我們,《無量壽經》肯定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多次宣講,不像其他的經,其他的經佛只講一次,一生只講一次,沒有重複講第二遍的,《無量壽經》肯定是講過很多遍。講很多遍,說明這個法門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現在這五種譯本裡面有很大的出入,最明顯的出入就是願。五種原譯本裡面,這個願的條目有二十四願、有三十六願、有四十八願,就出現這三種。所以古人講,翻譯的時候不可能會有這麼大的差距,肯定至少傳到中國《無量壽經》的梵文原本有三種不同的本子,三種不同本子肯定是三次不同地方講的。《金剛經》有六種譯本,現在《大藏經》諸位看到,裡頭大同小異,沒有這麼大的差別,這肯定梵文原本是一個本子,六個人翻,當然六個人翻得不一樣,意思大致相同。這是說明教我們依義不依語。無論是哪一種譯本,你依照那個去修學,都能成就,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如果我們有分別、有執著,你落在意識裡面,那你所得到的是佛學,是一種世間學問,佛法的義趣你得不到,真實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不能不懂。

  第三句說得更好,「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句話重要。什麼是了義?了義跟不了義沒有絕對標準,這個了義是對我自己說的,對我最有受用的,這叫了義。我學佛的願望,能夠叫我在這一生當中得到圓滿,這是我的了義。每個人學佛的願望不一樣,有人學佛並沒有意思到極樂世界,他覺得這個人間還不錯,希望來生還能夠得人身,還能享受人間富貴,你這個願望,你在佛教經典修學果然得到了,這就是你的了義。我們今天有一些同修心量很大,不想再到六道輪迴受苦受難了,希望到極樂世界去,你從這個法門裡頭修學,你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經對你是了義。所以了義有很多層次,不一樣。滿足自己的願望,最簡單的跟諸位說,滿足自己的願望,這叫了義。

  末後一句話說得好,「依智不依識」,這一句話才真正教你得到真實了義。我們依,那是講自己修學的態度,我們要依智不要依識。識是什麼?是分別執著,智裡頭沒有分別執著。佛這樣教導後人,後人要依照他老人家這幾句話去做,等於我們跟佛在一起,等於沒有離開他,比什麼都重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成就自利利他,遠離一切罪業,成就一切功德,那你就要知道世尊的「四攝法」。四攝法是把我們修學的一切法門,真正落實到自己生活上,真正得受用。我們這些年來,在此地跟九個宗教往來,在澳洲、在其他國家地區,我們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往來,我們依什麼?依四攝法。要學!四攝法是菩薩的生活,我們過佛菩薩的日子,就是四攝法。

  四攝法頭一個「布施」。這個布施跟六度裡頭的布施意思不一樣,六度裡面布施的目的是斷慳貪,這個自己要知道,這是成就自己德行的。四攝法,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四種公共關係法,現在講公關,四種交際法,人與人之間往來交際的四種方法。所以它的目標是能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所以那個布施就不是以斷慳貪,不是以這個為目標。以什麼為目標?以建立感情,以這個為目標。所以那個布施我們就知道,建立感情的布施,我常常講的是多請客、多送禮,四攝法的布施是這個。你跟人家往來,總要請客、總要送禮,中國人講禮多人不怪,所以我們就學會了。我們跟人家往來的時候,你看看都是請客送禮。連我們講經用四攝法。

  所以早年演培法師,那跟我多年的交情了,他有一年遇到我在新加坡講經,他請我吃飯,在靈芝,我第一次到靈芝是他請我的。吃飯的時候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知不知道我今天為什麼請你?我說:我不知道,你請我我就來了。他說今天請你,要向你請教一個問題。我說:請教不敢當。他是我們佛門老前輩,我說:你老人家有什麼事情要找我?他說:你的法緣很殊勝,你得教教我,你的法緣怎麼來的?我說:這個很簡單,請客送禮!我們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找我去講經,我在人沒有到之前結緣的禮物先到了。你看第一次我們到吉隆坡,李金友居士請我去講經,我們做了兩天法會,我聽說我們送過去的禮物,兩卡車結緣的東西,要送禮、要請客!他聽我這個話,他就皺著眉頭,他說我很孤寒。我當時還不懂孤寒什麼意思,以後問的是小氣,我才知道。所以這一定要懂,我們去拜訪人家禮貌要周到,送禮要送一份厚禮,表達我們的誠意,感情從這兒建立。

  佛的這個法子是妙不可言,所以我講夫妻兩個人要懂得四攝法,這一對夫妻百年好合,為什麼?先生常常想著太太,送禮給她,太太也想著先生,常常彼此送禮,那個感情就厚了,就不會有差錯了。你用在家庭,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為什麼家庭會破裂?都是不懂得四攝法。學佛還鬧離婚,這佛教白學了,哪有這種事情?佛法裡面都是好東西,真的沒有學到。第二個是「愛語」。愛語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關懷照顧,真誠心關懷照顧。第三個是「利行」,我們所作所為,給對方決定是有利益的,決定沒有損害。第四個是「同事」。今天講同事,我不是古人的講法,古人的講法要與對方同事,現在要與對方同事可麻煩了,對方都是貪瞋痴慢,那我們跟他同事就壞了,不但幫不上忙,反而是害他也害自己。今天我講同事,我們跟諸佛如來同事,我們跟諸大菩薩同事,這就一點差錯都沒有。要用這個方法,你才能夠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現在國際間做化解衝突、促進和平的人很多,做得都很積極,我為什麼要參與?這麼大的年歲了,還要到處奔波去參與這個,為什麼?為的是他們很熱心做這個工作,做了這麼多年沒有成果,沒有成績,我為了這個才出來。他為什麼沒有成果?為什麼沒有成績?他不懂得四攝法。我去沒有別的,就是把四攝法告訴他們。他們要懂得四攝法的話,這個消除衝突、落實世界和平不難。所以我們把佛法的四攝法教給他,所以我參加這個會議。這一次參加日本的聯合國和平會議,我都準備有禮物,每一個參加會的我都送他一份賀禮,他們都沒有一個人送我禮物。個個人學會送禮的時候,天下就太平了。

  所以我們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我們要學著會送禮。禮物裡面,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把佛法的理念介紹給他們,最重要的;但是除了這個之外,還有用的、穿的、吃的都不要忘記,樣樣想得周到,這個感情就會建立。希望他學會了之後,也能像我們一樣去推廣,這個樣子衝突才能化解,和平才能落實。消除衝突,化解對立,促進安定和平,就是我們現前這一個階段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我們要認識清楚,這叫契機契理,這是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佛法是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之法,千萬不要忘記這句話。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最有效果的方法,落實四攝法。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