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四集)  1998/4/1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04

  請掀開經本第三面,經文第四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前一次講到這個地方。經文的意思很深,我們要很細心的去體會,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在前面我也曾經跟諸位提示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經,最初他是將全經分為三十七品,以後重新訂正的時候,才把它分成四十八品,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段落。

  在前面兩品,我們明顯的覺察出來,這十六位在家的菩薩,應該要分在第一品才對,這個眾成就。眾成就裡面,有聲聞眾、有菩薩眾;菩薩眾裡面,有出家菩薩眾、有在家菩薩眾,應該是這個分法。我曾經提出這個質疑,為什麼他要在「賢護菩薩」這個地方分段?這不是小段,是在這個地方另起一品,我曾經提出必有道理。這個道理你們懂得嗎?有幾個人能看出這個門道?確實有道理,因為這十六位尊者,是全經的血脈,我們修學,能不能抓住綱領、抓住原則,在我們佛法裡面講總持法門,你如何能掌握大總持法門,關鍵就在此地。無論在家、出家,修行證果,有沒有成就,完全在你能不能善護自己。昨天講的護法。你懂不懂?要用現代的話,你懂不懂愛護自己。再說得白一點,你懂不懂自愛,這個賢護就是自愛,就是愛護自己。真正懂得愛護自己,真正懂得自愛,保護自己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從這個地方分,意義就非常非常的深廣。

  接著「善思惟菩薩」,我提出了三點。我們要念四重恩。思惟,要常常思惟四重恩,要思惟眾生苦。眾生在六道輪迴,非常痛苦,迷惑顛倒,愚昧無知,造業受報,沒有出頭的日子。我們人間苦,三途比我們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常常想念眾生苦,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能力超越三界,沒有能力脫離輪迴,三途果報我們一定要受。誰沒有造三途業?人人都造。《地藏經》裡,地藏菩薩講得好:「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個話說的是真的,並不過分。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所幹的事情都是損人而不利己。這個世間人常講「損人利己」,那個話說錯了,損人決定不利己。損人能利己,這個事情是好事,我也肯幹。損人不利己,自己得的一點小利,後來的果報不堪設想,造出這種愚昧的業因,後來感受地獄的果報。所以念眾生苦,實在講就是回過頭來,就看到自己苦了;不念眾生苦,不知道自己苦。世間人知道自己的人太少,看別人看得很清楚,看自己看不到,像兩個眼睛只顧往外面看,不能往裡面看。但是我們看到別人,回過頭來就想到自己,他是眾生,我也是眾生;他今天造業受報,想想我今天也在造業,將來怎麼能避免苦報?

  第三,要常常念自己的業障深重。無始劫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一生能夠生活在新加坡這個地區,新加坡是世間的福地,你前生做了一點好事,今天在這兒享福。你的福享盡了怎麼辦?你在享福這一段期間當中,你有沒有再修福?如果享福而不修福,不但不修福,還要造罪業,你這個福報就很快會消掉,你的罪報很快就會現前,這個麻煩事情大了。我們思惟,要常常想這些。這是現前三樁與我們切身有關係的事情。

  可是菩薩名號上有個「善」字,這善就太好了,叫我們要善思惟。什麼叫善?凡是與真如法性相應的,這就是善;與真如法性相違背的,那就不善。這個說法很難懂、很難體會,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水平降低,大家就好懂。什麼是真如法性?我們最簡單的說,就是這部經典。我們起心動念,所思所作,不違背這部經典的教訓,就是善。我們所想的,不出這一部經典的範圍;我們所說的,也不違背這部經典的教訓;我們所作的,完全依照經典的方法,這叫善。

  所以印光大師就說得很好,李木源居士要我看看,我們這個講台上有四根柱子,他要我給他寫幾個字,我們就想到,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八個字好。這八個字在現在講,那真正是可以解救這個劫難。什麼叫做敦倫?倫是一類,同類、同倫。我們是屬於哪一類?中國古時候的教育,中心的概念,就是倫常。倫常從夫婦開始,夫婦是住在一個房間,同一個室。這一個室,室就是一個房間,房間外面是家,家裡面有父子、兄弟。家的外面是社會,社會裡面有君臣、有朋友。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是五倫的教育,這是一類、一類的。

  我們今天學佛了,五倫裡面有個特別的一類,我們是學佛的一類。學佛裡面又可以分做很多類,我們是修淨土宗這一類。你是哪一類,你要盡到哪一類的本分。我在這種身分、這個地位,我應該要做哪些工作,我一定把它做好,對社會、對同倫決定有貢獻,這就叫盡分,盡我們的本分。我們盡本分,自行、勸他,自己依照經典依教奉行,然後再勸導別人。你看經上,世尊給我們說了多少次,勸勉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個意思很深。受持,我們對於經典所講的,全部接受。佛的言教,佛所講的理論、佛所講的方法、佛所講的境界,全盤接受,這是受。持,接受過了之後,永遠保持而不喪失、而不變質,決定遵守,這是我們的本分。不僅僅如此,還要為人演說。演是什麼?做出樣子來給人看,這是表演。生活就是表演,做出個樣子給人看。我做出這個樣子,與經上講的相應不相應。譬如經典,佛告訴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如果我們天天說別人的壞話,那就錯了,跟經上講的不相應,你就沒有受持、你就沒有為人演說,做出樣子給人看。這個樣子,一定要跟經上講的相應,完全相同才行。

  世出世間的學問,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是求學,我們有個恭敬心、真誠心,去向老師們求學。古人常說,「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是師道。只有學生來求學,沒有老師去找你、去教你的,沒這個道理,那這個道就不尊了。尊師重道。師道有師道的尊嚴,你一定要懂得去求學。

  哪個是善知識?哪個是好老師?我們今天師道這一倫,給諸位說,這是自古以來,真是祖祖相傳。什麼人是你的好老師?你自己心目當中最景仰的、最佩服的這個人,這個人就是你的善知識,就是你的好老師。你心中所佩服的,他是個凡人,他是個默默無聞的人,你最佩服他、最敬仰他,你跟他學,你能成功。阿彌陀佛來了,釋迦牟尼佛來了,你對他沒有恭敬心,你對他不佩服,你就天天跟著佛,你什麼都學不到。這個道理在什麼地方?其實很簡單,你不佩服他,你聽了他的東西,不肯照做。他教你這一套,你搞的是那一套,不聽話。真正敬仰的老師,你聽話。老師自己沒有成就,不要緊,老師做不到,老師教你,你都做到;老師樣樣不如法,但是他教你那個方法是如法,你統統都照做,你成佛,你作祖,你超過老師。

  我們求善知識,善知識在哪裡?善知識就是我心目當中,最景仰、最佩服的人。他給我講話,我百分之百的依從,一點都不敢違背,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不是說他的名氣大、聲望高,他所講的你是陽奉陰違,這個是決定不能成就的;不但不能成就,而且造作的罪業很重。什麼罪業?欺師滅祖,欺騙老師。你何必去拜他作老師,拜他作老師,又要欺騙老師。欺騙老師,老師是有師承的,祖祖相傳,你欺騙老師,你就瞧不起祖師,歷代祖師,再往上去就瞧不起佛菩薩,這是真的。你要真正能夠尊敬佛菩薩,這個經是佛說的,你怎麼敢違背。讀了這個經,甚至於為人家講這個經,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叫人點頭,自己所作所為,跟經上所說的完全相違背,不信佛。

  信佛這個事情好難、好難。我學佛七年出家了,發心出家。出家之後,我一出家就開始講經,教佛學院。出家兩年之後,我才受戒,我已經講經講了兩年。受完戒之後,我到台中去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我的面,就跟我講:「你要信佛。」我這一聽都呆了。一見面沒二話說,就指著我,你要信佛。我一下就愣住了。老師就跟我解釋、給我說明:「信佛不簡單。不要說你現在已經出家、已經受戒了,而且已經在從事於弘法的工作,不見得是真信佛。有人出家一輩子,八十、九十還不信佛。」他那個信佛的標準是什麼?佛在經上講的話,你統統做到了,才叫信佛,你沒做到的人,你不信。信了,哪有不做的道理,不肯做就是不肯相信。所以給我講,「信佛」這兩個字太難、太難。

  世尊在《華嚴》、在《大智度論》裡,都說明「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成就,沒有一樣不成就,我們修行證果,信心是泉源、是根源。你沒有堅固的信心,你怎麼能成就?你要有這個信心,敦倫盡分一定做到。閑邪存誠,邪是邪知邪見,閑是防止,你要懂得防止,預防邪知邪見。預防的方法,李木源居士講得很高明,他那天跟大家講的一些話,我聽到了,我點頭。他頭一個就是告訴人,不要聽電話,他說電話一拿在手,一講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全是是非。他叫淨宗學會的幹部,沒有事不要聽電話,也不要打電話,可以避免許許多多不正確的思想、概念。我常講,不看報紙、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你的心地清淨。我們在今天這個社會,在家居士有工作、有事業,你的工作事業上,必須要知道的,你去接觸;沒有必要知道的,一概還是不知道的好,保持你的清淨心,這叫善思惟。真正做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心地對人要真誠,沒有絲毫虛偽,別人以虛偽心對待我們,我們要以真誠心待人。為什麼?他搞六道輪迴、他搞三惡道,我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歡迎的是真誠心的人,口是心非的人,阿彌陀佛不會接納。古大德在經典註疏裡頭,說得太明白、太清楚,「言行不相符,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我們自己如果下定決心,有這個弘願,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往生,一定要依教奉行。

  所以這一次,我們這個殊勝的法緣,我們這一會,我一定把這個經,詳詳細細、透徹的講一遍,我們不限時間,三年、五年都沒有關係。你們來聽,聽一次,有一次的受用,一次聽懂了,你能夠去照做,一生受用不盡。何況你每一會都來聽,那還得了嗎?可是我們這樣做,我們這個善思惟,是不是就到了很圓滿?沒有,也不過是七成、八成而已。怎樣才圓滿?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就圓滿了,決定得生淨土,心裡頭念念是阿彌陀佛。

  我也曾經勸過一些同修們,我也是勸人家在打電話,李木源他老人家說是不聽電話,我是說可以聽電話。聽電話怎麼聽?我們就一句阿彌陀佛,聽他講話,他講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講一個鐘點,我就念一個鐘點阿彌陀佛,沒有二話說。他的廢話不斷來,我們阿彌陀佛就直接進去。我這個辦法也不錯,又不要花自己的電話費,你說是不是。他打電話來,我們把阿彌陀佛一句一句的,往他阿賴耶識裡去灌,他的話我們一句沒聽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甚至於說你要不聽的話,你把聽筒塞起來,光是我們嘴巴說,我說他聽得見,他說我聽不見,這個法子妙絕了,這法子好。念佛求生淨土,念念有阿彌陀佛,這才叫善思惟做到圓滿。我們要學善思惟菩薩,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上。自己就是賢護菩薩,自己就是善思惟菩薩,應當要曉得。

  佛法裡面所說,許許多多諸佛的名號,你看現在有很多道場,過年的時候拜萬佛。《大藏經》裡頭有一部經叫《萬佛名經》,佛名經,都是佛的名號,裡面總共有一萬兩千多尊佛的名號。那些佛是誰?給諸位說,都是自己,是自己的性德。性德為什麼說這麼多名號?性德是無有窮盡的,別說一萬個名號說不盡,億萬個名號也說不盡,無量無邊,性德。所有一切佛的名號,是自己性德,所有一切菩薩的名號,是自己的修德,從修德顯示我們自己的性德。所以我們念這些菩薩名號,念誰?念自己。自己知道保護自己,知道自愛,知道護自己的法,那你就是賢護菩薩。你思想見解純正,你就是善思惟菩薩,不是別人。這些菩薩名號放在自己,菩薩現身來表法,他是教導我們的,就跟我前面跟大家講,我舉一個例子,舉天王殿的彌勒菩薩、四天王,全是自己,完全落實在自己身上,那裡是外面境界,我們才能得到真實受用。

  由此可知,這十六位菩薩也不例外,也是我們圓滿的修德。十六不是數字,十六是代表圓滿。我們顯宗,多半是用七代表圓滿、用十代表圓滿。密宗裡頭多半是用十六、用二十一,用這個來代表圓滿。像《彌陀經》上講的十萬億佛土,這是顯宗說的圓滿。本經說的二百一十億佛剎,那就是二十一擴大到二百一十億,都是表法的意思。我們要把它看成數字,那就錯了,你就體會不到裡面的經義。

  再看底下一尊,『慧辯才菩薩』。言語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重要的手段。孔老夫子教學,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就是言語。佛法教學也不例外,賢護、善思惟是德行,慧辯才就是言語,這真跟孔老夫子教學不謀而合。辯才裡面要有智慧,你的辯才就積功累德,就不造業了。沒有智慧,最好是不要有辯才,如果有辯才,沒有真智慧,辯才造的業可就大了。能言善道,可是說出來都非正法,迷惑人心,這個罪就很重。

  諸位讀《論語》,你看孔老夫子,曾經也短時間做過官,做過魯國的大司寇,他老人家一上任,就把當時少正卯殺掉。在現在是絕對不許可的,現在是不行的。少正卯犯什麼罪?沒罪,你找不出他的過失。孔老夫子為什麼殺他?就是他能言善道、口是心非,到處去搞是非,把人心迷惑了。他有辯才,大概孔老夫子都辯不過他,沒法子了,殺掉他。這歷史上有記載,孔老夫子誅少正卯,少正卯的罪行,邪知邪見,很有辯才,他那些惡知見影響社會,很多人聽信他的話,這是夫子沒有法子,用這種手段。

  所以這個辯才,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楞嚴經》上說的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有一年,很早,大概是七七年、還是七八年的時候,我記得我初到香港去講經。香港暢懷法師告訴我,香港有一個基督教的機構,叫道風山。他們做什麼工作?專門把出家人,出家人那個時候到香港之後,沒有依靠、沒有地方住,他們接待,接待得非常優厚,供給你吃、供給你住,天天帶你遊玩。它裡頭有佛堂,你看他多開放,基督教裡頭有佛堂,天天叫你拜佛,叫你去讀經,待你好得不得了。人總有感情,過個兩、三個月,「基督教好,佛教不行。佛教道場不能住,法師理都不理,哪有基督教這麼熱心對待我」。以後經也不念了、佛也不拜了,到他的教堂去了。很多法師都還俗,都進入他那裡面去。暢懷法師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說:那難得。我說:我們去看看。

  我就到道風山去參訪、去訪問。看看裡面有一些法師,已經穿了還俗的衣服,告訴我基督教怎麼樣慈悲、怎麼樣博愛,說得很好。道風山的主人來接見我,大概也是想勸我。我看了之後,我說:我很感謝你們,你們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他聽了有點不是味道,也是愣住了。然後我就告訴他,我說:我是真的感謝你們,不是假的。你們把這些出家人,勸了還俗,信基督教,我很感謝你們,真誠感謝,我是真誠心,一點虛假都沒有。他也愣住了。他說:為什麼?我說:「佛法傳到今天,三千年了,佛門裡頭也是良莠不齊。你們基督教傳到今天,基督教今天是一九九八年,將近兩千年了,你們裡面的分子,也不能保證個個都是精英,也有一些敗類。」這他也同意。我說:「我們佛門這些垃圾,自己沒有法子清理,你們統統把我掃除清理掉了,我怎麼不感謝你?當然感謝你。」我說:「你的道風山,是我們佛門裡頭的垃圾站。你的幾句話,就把我們人心動搖了,這個人沒有道心。沒有道心不能學道,你把他清除到這邊來,好極了!」

  我訪問道風山,教導他。你看,我讚歎他,我沒有毀謗他,我說他做得好,我非常感謝你。你看我們多歡喜,歡歡喜喜把問題解決了。叫他多想一想,他所動搖的、收去的那些人,都是佛門的垃圾,佛門的精華一個也沒有動搖。他要能夠醒過來,以後就不搞垃圾站了,不再去勸出家人還俗。所以我們要是從正面說,你造了很多罪業,你怎麼樣怎麼樣,那他很高興,你看我們做成功了。我這一分析,我分析真的,一點都不假,你們做的完全沒有功德,所吸收到那邊去的,全是佛門信心不堅固的、道心不堅固的,迷惑顛倒、見利忘義的,這一些不是好分子,你們收去了。所以我們要有智慧的辯才,你有智慧,你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的言語才能真正教導人,勸人不要造惡業,惡業造不得,後果不堪設想。

  有這種辯才,應當好好去利用它,用在什麼地方第一殊勝?對於這個法門專修專弘,無比的殊勝。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弘揚這部經,沒有一尊佛不講這部經,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淨土。我們有這個能力,為什麼不替佛增一分光明?我們自己也真正得佛光的加持。這才是真正智慧辯才,我們要善於運用,要認真的學習。

  下面一位,『觀無住菩薩』,這是功夫真正得力了。前面所說的都是基礎的條件。正如同我們學佛,也學了不少年,也聽了很多經,可是要問問,你的功夫怎麼樣?你的煩惱少了沒有?你智慧有沒有增長?你這個思想言行,惡業是不是少了,善業是不是多了?這些屬於功夫上的問題。我們學佛的人,講老實話,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說,佛法是學了,天天也在念佛,往生沒有把握。沒有把握要說有把握,那叫大妄語,那個罪業是墮阿鼻地獄的。真正老實人說老實話,沒有把握,沒有把握就是功夫不得力。

  佛在此地,接著就教給我們「觀無住」。諸位看這個名號,就能想起般若經典,《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觀無住就是應無所住。過去唐朝時代,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就在《金剛經》上這兩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觀」是觀察世間,不是叫你想,一想就壞了。想怎麼樣?想,落在意識裡頭;觀,不用意識。禪宗參禪,為什麼叫參、叫參究,為什麼不叫研究?研究,沒有離開心意識,也就是我們今天講,沒有離開思惟、想像。我們多想一想,那是屬於研究,那是用的意識。參,不用意識;觀,不用意識。不用心意識就叫做觀,用心意識就不是觀。

  怎樣叫做不用心意識?這個好不容易懂。我們先要了解,心意識的相狀是什麼樣子?心意識的作用是什麼樣子?然後漸漸去體會它。這個心是阿賴耶識,落謝種子,我們現在講落印象。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落一個很深的印象,落印象是阿賴耶的作用。我們見色聞聲會分別,分別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因分別而執著,起貪愛,生了感情,引起煩惱,於是乎就堅固的執著,執著是末那識。我們了解這個狀況,大致上就可以明白一些,他們參禪的人、他們研教的人,人家功夫怎麼樣會得力?他們不用心意識,也就是說,他們不分別、不執著。研究經教也不分別、也不執著,不但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個高明。

  研究經教如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如此,處事待人接物,對人對事對物,都不分別、都不執著、都不落印象,乃至於穿衣吃飯。所以禪宗,諸位也許聽說,意思不是明瞭,聽說趙州茶,趙州和尚,人家去參訪他,「吃茶去」,他就是這一句,度化了一切眾生。你不要以為「吃茶去」,好,你真的去端茶杯,去喝茶了。他那個「吃茶去」就是告訴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飲食起居裡面,不落印象、不分別、不執著。哪一樣不是禪?哪一樣不是功夫?只要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就是無住。才有一點分別、執著,你的心就有住,有住就壞了。有住,就生煩惱、就起障礙;無住,就跟法性相應。為什麼一定要無住?佛不是無理的要求人,因為,無住與事實真相相應,有住跟事實真相相違背。就是前面我們講的善思惟,無住是善思惟,有住就不善。

  《金剛經》上講得好,你看佛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說明能得之心不可得。能得之心不可得,你要是以為有得,假的,哪是真的。外面境界,你所得的,經上說得很清楚,「萬法緣生」。連佛法也是緣生,所以佛法不可以執著。佛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為什麼要捨?因為佛法是緣生之法,因緣生法,凡是因緣所生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看,所得不可得,能所兩邊都不可得,你怎麼可以住?住就是得的意思,你心一有住,錯了。

  我們今天對於萬事萬法,佛教給我們隨緣,隨緣就自在,什麼都好,有也好、沒有也好,都得大自在。絕對沒有一點得失的念頭,沒有一點取捨的念頭,於一切法無取無捨、無得無失,這叫無住。由此可知,無住就是涅槃,無住功夫達到極處,就是大涅槃的境界。

  在戒定慧三學裡面來說,這屬於定功,甚深的禪定。定要有慧,定要沒有慧,這個定沒有用處,不起作用,定一定要有慧。慧是什麼?生心,雖生心,還是無住,這才叫高明。生心跟無住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如果你說,生心妨礙了無住,無住妨礙生心,這是我們世間人的觀念,也是世間人真的現象。譬如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應酬太多了,妨礙我清淨心;我要修清淨心,把那事情統統都離開,什麼都不要問,我才能做到清淨心。這麼繁忙,心地又那麼清淨,這個太難了,這做不到!一定要做到。為什麼?知道相是假的、體是空的,假的相再忙碌還是假的,哪有礙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就是《華嚴》境界,入無障礙的境界。這種功夫、這種受用,這是真實的受用,完全得力於觀無住,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空無所有。佛在經上講,「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佛教給我們「常作如是觀」,這就是修「觀無住」。

  你能夠常常這樣,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是觀無住菩薩,你的功夫焉能不得力。念佛功夫得力,決定得生淨土,而且品位一定也很高,不在中下輩。所以這個很重要、很重要。你有這種修行的功力,經題上講的修行的總綱領,你能夠得到。這個總綱領,就是「清淨、平等、覺」。我們今天「清淨、平等、覺」得不到,就是患得患失。有得失的心、有取捨的心;還有更嚴重的,貪瞋痴慢的心;還有貢高、嫉妒的心,這個糟糕!這是我們這一生修學最大的障礙。

  過去我們在此地,曾經用四個月的時間,講了一部《金剛經》,這個錄音帶現在都在流通。為什麼講這部經?實在講,就是觀察許許多多念佛的同修,功夫不得力,不能放下,所以講一部《金剛經》,幫助大家看破、放下。希望我們念佛的功夫能成就,不能得一心不亂,至少要得功夫成片,我們凡聖同居土往生,決定可以去得,那這個《金剛般若》,對我們的幫助就大了。

  「觀無住菩薩」裡面還有一層深的意思。無住一定要生心,如果無住不生心,就是世尊呵斥二乘人墮涅槃坑,只有自利,不能利他。自利不利他,也不錯,也很難得,沒錯。但是諸位一定要曉得,不利他,你的性德不能圓滿。換句話說,一定要生心,一定要把生心跟無住合成一個,不能分成兩個。分成兩個,你只證得一半,決定不圓滿,所以一定要生心。

  這個樣子你看看,我們以《華嚴經》為例子來說。《華嚴經》裡面這一些菩薩,以地位最低的圓教初住菩薩,他們修證的地位、功夫,已經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他不執著,他出六道輪迴;不分別,他出十法界。分別、執著確確實實斷掉了,真的做到無住、應無所住,他到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無住的法界,就是應無所住的法界。他生到那邊是初住菩薩,要證到圓滿的果位,往上去還有四十一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到妙覺才成佛,還有這麼多位次。這麼多位次怎麼個修法?生心。你不生心,你就不能達到究竟圓滿佛。

  生什麼心?生度化一切眾生之心。那種度化就像《金剛經》所說,「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而得度者」。度無量無邊眾生,生心;實無眾生而得度者,無住;一不是二。這一句話落實來說,就是《華嚴經》的五十三參。《華嚴經》五十三參,叫做歷事鍊心。歷是經歷,什麼樣的境界,統統要經歷,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跟他們打成一片,沒有兩樣。鍊心,鍊什麼?鍊清淨、平等、覺。歷事鍊心。你要不在事相上經歷,你所說的成就靠不住。

  諸位你去看看,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這是祖師的筆記。《竹窗隨筆》裡頭有一條,在哪裡我都記不得,這都是三十幾年前看的書,還有這麼一點印象。裡面提出有一樁事情,給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有一個法師,去拜訪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就編了一套故事給他講。這個故事就是敘說,有一個修行人住在深山裡,幾十年,功夫成就了,深山裡住幾十年,戒律精嚴,定功很深。有一次城裡面的人,遇到這個法師,對這個法師很景仰,這個法師的道行、戒律,很佩服他。在市區裡頭熱鬧地方,建了一個講堂,請法師下山來弘法。這個法師下山之後沒多久,城市裡面繁華的生活,他統統都沾染,貪瞋痴慢都現前,道心也沒有了,定也失掉了,非常惋惜!這個法師就請教蓮池大師:這是哪一個?蓮池大師說:就是老兄。就是說的他。說明你在深山裡頭修行,沒有經過這些紅塵的鍛鍊,不作數。自古以來,多少在深山修行有成就的,一下山,完了,全部都毀掉。我們一般講,經不起考驗。所以佛講這個蓮花,不是說水裡面開的蓮花,那有什麼希奇!釋迦牟尼佛講的蓮花,火裡面開的蓮花,這才希奇、才珍貴。火是代表五欲六塵,在五欲六塵裡面清淨、無染,這成功。

  無住生心,這是佛法裡面的高級佛法,我們一般人可以學無住,不能學生心。我們還要把它分成階段來,真正到無住之後,再歷事鍊心,沒有到無住的境界,這個事情幹不得,一幹就出毛病,這是在此地順便勸勉同修。觀無住菩薩裡面含的深義,「無住生心,生心無住」,我們把這個字倒過頭來念,味道才念得出來,「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味道就出來了。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定力,經得起考驗;經不起考驗的時候,我們要迴避,不要讓外面環境干擾我們。如果真有定力、真有功夫,可以不必迴避。為什麼?我們可以轉境界。境隨心轉,我們不會被他所轉,我們能轉境界,這行;自己不能轉境界,是決定要迴避。

  初學的人,佛給我們建立許許多多的規矩,一定要遵守。為什麼?無知。就像學校教學一樣,你看看,小學生規矩最多,老師督促最嚴格,中學生稍微開放一點,大學生就更開放了,研究所沒人管你。為什麼?你已經成年,有智慧,你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不需要人家管你。愈是高級的佛法,愈開放;愈是初級的佛法,愈保守。小乘就像小學,規矩管得很嚴格,一點錯都不能犯。大乘佛法那就開放多了,你有定、有慧,不需要人家來那麼樣的管理你。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一真法界裡頭,決定沒有人來管你,決定沒有人來干涉你,人家事事都如法。就像夫子所說,「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是孔夫子自己說他的境界。七十歲以後從心所欲,樣樣能合乎規矩、合乎禮數,這就高明。所以,法身大士就是從心所欲,我們或者說隨心所欲,他都不違背法性,與性德一定相應,這才稱之為法身大士。這兩句話就是《華嚴經》上,清涼大師所講,「事事無礙的境界」,無障礙。本經與《華嚴》沒有兩樣,《華嚴》的經義全在本經。

  再看下面一位,『神通華菩薩』,真正證得無住生心,真正證得無住,觀無住了。「神通華」實在講就是生心,一定要生心,已經無住,就要發心普度眾生。普度眾生,妨不妨礙自己清淨寂滅的境界?不妨礙。雖然一天到晚跟眾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塵說、剎說,做出種種的表演,他自己過的生活,依舊是清淨寂滅,一絲毫沒有改變。也就是自受用是清淨的,他受用是不斷在動的。

  這兩位菩薩的名號合起來,就是我們佛家常常用的mark,「法輪」,法輪常轉。神通華是輪,不斷在那裡轉。無住是輪的心,永遠不動;圓心不動,圓周永遠在動。這個味道多圓滿。諸佛菩薩如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也就是學如是。如何使我們的身,我們的身、口,在這個世間,幫助一切眾生、協助一切眾生,我們的心如如不動。《般若經》上講「三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這《金剛經》上說的。不著我相,不著人相,不著我當中所作一切事業之相,這叫無眾生相。那就是真正做到無住。事情沒少做,天天在做,從來沒有休止的在做,那就是生心,就是神通華在此地表現的。我們本經後面的經文,「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就在我們這一面,倒數第二行。這兩句經文可以用來解釋,神通華菩薩所表的意思。

  「神通」這兩個字,現在社會大眾很多人誤會了,以為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叫神通,這個解釋就錯了。「通」是通達,這是智慧,世出世間一切事,沒有不明瞭的、沒有不知道的,這叫通。「神」是比喻,比喻你這個能力超出一般人,神奇莫測。別人不通達的,你都能夠通達,所以稱之為神通,神通兩個字是這麼一個解釋。「華」是比喻,比喻什麼?比喻修因。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開得好,因好,將來果就會結得好。所以佛在經上常常用花,代表菩薩的六度萬行。菩薩要修六度萬行,應化,證大涅槃的佛果。「遊步十方,行權方便」,那就是無條件的,無分別、無執著的,普度一切眾生。菩薩在這個裡面隨類化身,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當給眾生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沒有一定的法可說,也沒有一定的身分可以依據,沒有,隨類現身。隨眾生的念說法,這叫做神通華。

  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種種的演說,目標方向只有一個,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我們佛門常說,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個總方向、總目標。我們肯發心,得清淨心之後,又肯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最主要是要做出一個好樣子給人看,為人演說。演是表演,表演不是去唱戲,表演就是日常生活。我們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按照經上做,要把這部經裡面的道理、裡面的方法、裡面的境界,在我們生活當中表演出來,演出來。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跟《無量壽經》合而為一,這就叫演。演得毫無造作、毫無痕跡。換句話說,你過的生活,就是無量壽佛的生活。過無量壽佛的生活,你問問你有沒有成佛,當然成佛了,那還有二話說嗎?本經字字句句,跟自己起心動念、日常生活統統相應,你才是真正契入彌陀願海,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你不往生誰往生?自然可以拍拍胸膛,我有把握往生,上上品往生。人人做得到,大家要努力,要真正肯幹,不要把這一生大好的機緣當面錯過,那就可惜了。

  下面『光英菩薩』,這是光明英發。後面本師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之王」。我在講席上也常常勉勵同修,我們學佛,招牌很重要。什麼是招牌?這個相就是招牌。我們說佛法好,怎麼好?臉上一臉灰土土的,那人家一看,學佛學成這個樣子,人家怎麼能相信?學佛了,我們那個招牌好,全身放光,精神飽滿。人家一看,學佛真好,這才行。因此,不接觸眾生,形象是無所謂;接觸廣大的群眾,形象比什麼都重要,人家一接觸你這個形象,第一個對你就好感。你看世間人,如果說是形象好,我們佛經裡面教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和顏愛語」。印象好,辦什麼事情都很順利,幫忙的人很多。一般說你的貴人就很多,貴人哪裡來的?形象好,你就會感得許多貴人幫助你;形象不好,人家一見,掉頭而去。這個形象,是真正修持裡面內發的,不是裝的。不是說我要上台講經,還得要化妝一下,那是假的形象,不是真的。

  現在在台灣,有個電視台請我去講演、去錄像。錄像的時候,法師,要用點粉化妝一下。不幹,我不搞這事情。他說:許多法師上講台,都要化妝。他化他的妝,我不化妝,你要叫我化妝,我寧願不上台。現在我們曉得,電視螢幕裡頭,都是假面具,不是真的。他那個假面具拿掉之後,不好看。我們要從內心裡面發出來,自自然然,這是真的。我們自己得真實的享受,我們也絕不欺騙眾生。欺騙眾生,我們有罪。我們要是化妝上螢幕,我們有罪。為什麼?欺騙眾生,這個事情不可以做的。

  「光英菩薩」在此地,表的意思就很深。我們個人的形象要好,我們團體的形象也要好。團體是僧團,僧團,四眾弟子都是僧團。現在大家一聽說僧團,都想到是出家人,沒有想到在家人。僧的梵語是僧伽,僧伽的本意我們一定要了解,它的本意叫和合眾。眾是什麼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團體、社團。社會上社團太多太多了,這一個社團能夠遵守佛的教訓,修六個戒條,六和的戒條,這一個團體就叫做和合眾,就叫做僧伽,就是僧團。

  所以,僧團不一定是出家人。佛經上說的,四個人以上,在家人也行,四個在家人。像你們在家有家庭,你有兒女或者有父母,你這一家四個人,四個人能夠修六和敬,你這一個家庭就是僧團。你經商、開店,店裡老闆、員工有四個人以上,統統都遵守佛的教誨,修六和敬,你這個店就是僧團。既然裡面是和合眾,你的家就是道場,你這個店也是道場,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所以這個和合眾,並不專指出家人。雖不專指出家人,出家人要跟其他一切社團,甚至一切和合的社團,要做一個典範,做一個好樣子,讓別的社團都能夠模仿、效法,跟著我們來學,那你就成功。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瞭、要記住。

  佛門裡面這些形象,我們真的要重視。因為現在幾乎到全世界,我們走到任何一個地區,遇到社會大眾,言談起來,對我們佛法產生無比嚴重的誤會,這個很糟糕。這樣的誤會,引起了輕視,他把我們看成宗教,而且在一切宗教當中,把我們看得很低。我們是多神教,什麼神都拜,泛神教,低級的宗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神,無上的神明只有一個。低級宗教無知,什麼都拜,把我們看成低級宗教,你說冤枉不冤枉。誰造成這種社會現象?我造成的,不要怪別人。我沒有盡到佛弟子的責任,我沒有能夠把佛法的真相,向大家解釋清楚,演說明白,所以引起大家這樣的誤會,罪過在我一身,不在別人。我應當要懺悔,要洗清我的罪過,我要認真努力修行、我要認真對一切大眾,把佛法事實真相,說清楚、講明白。而且我們要做一個好樣子給人家看到,這就是我們的招牌,這就是光英菩薩所代表的。

  我們道場,全世界社團的榜樣。最小的社團是家庭,最大的社團是國家,國家也是個社團,它有組織。我們在所有社團裡面,起模範的作用。這個社團裡面,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人我是非、沒有利害得失,清淨的社團。我們身心清淨一塵不染,所思所作都是利益社會廣大群眾。我們不是天天說說就算,說說不行,你要真的去做到,身體力行。使諸佛如來,這一塊真正是金字招牌,大放光明,我們就不愧為佛弟子,我們敦倫盡分真正做到了。

  所以今天,居士林、淨宗學會的道場,做得不錯,其他道場我們也去看過,這兩個道場我們比較熟悉,天天有人念佛,每一天有人在這邊講經。這個道場天天講經,要是三年不間斷,對這個社會起一定影響的作用。每一天講,每一天講兩個小時,不夠。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兩個小時是很有必要。當然我們現在已經走向高科技,我們現場的錄像,已經在世界許多國家地區衛星電視裡面廣播,已經在電腦網路裡面流通。所以諸位不要看到,我們這個講堂坐得滿滿的,大概一兩千人,實際上參與我們這個法會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次,多少人在電腦裡面、多少人在螢光幕前面,都看到我們的現場。正如同世尊這個法會,十方世界的菩薩,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人數,比我們肉眼看到的人數,不曉得多多少倍,這是有相似之處。

  所以我們真正是佛弟子,我們要建如法的道場。真正如法的道場,我也說得很多。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你看,佛講經的處所,王舍城的道場、祗園精舍的道場,這是佛在那裡講經,講得比較多一點。所有的這些道場,主人都是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他們提供的。道場裡面一切的事務,也是他們管理。請佛到這邊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僧團不問這些閒雜事情,僧團裡面只是在辦道、教學。不向大眾講經說法的時候,內部的研究討論,消除一切疑惑,提升自己的境界,平常大家在幹這個事情。我是非常嚮往,世尊當年那些方式。所以道場應當讓居士來管理,出家人接受居士的禮請,四事供養,弘法利生,事務的事情絕不干涉。

  有些出家人放心不下,這個道場我沒有主權,萬一哪一天他不高興,趕我走,怎麼辦?這一點,你自己沒有信心,也難怪你。為什麼?你沒有道。古來祖師常講:「只怕沒有道,不怕沒有廟。」你真有道,哪一個道場求你都求不得。這個地方不要你,那個地方磕頭作揖在求你,你怕什麼?怕的是沒有道,這個道場不要你,那個道場也不要你,你走投無路。如果你自己建個道場,這個道場所有權是你自己的,試問問,你出的是什麼家?你已經回家。你出了你那個小家,找了個大家枷上了。錯了,大錯。所以我們不要道場、不要地方。

  實實在在沒有人禮請,這個日子好過,過得快快樂樂,更快樂。你看,現在露營的帳篷,太理想了,下面都有墊子,小蟲都進不去,它拉鏈拉得緊緊的,一個小帳篷,到山水優美的地方,晚上在那邊睡覺。你看,多舒服!我要道場幹什麼?真的樹下一宿,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樹下一宿,沒有遮蓋,我們現在有遮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你說這種生活,神仙的生活。我們為什麼不去過這生活?為什麼搞這麼多的枷鎖鎖住?讓你永遠脫不了六道輪迴。幹這種傻事,還自鳴得意,豈不是迷惑顛倒。在心地上,要把它捨得乾乾淨淨。我一直主張,道場讓在家人去管理,甚至於我們出家人名都不掛,乾淨俐落,什麼麻煩都沒有,不造罪業。

  淨宗學會跟居士林,就是一個好榜樣。諸位真正有學、有德,肯發心,你看這些居士,真誠心來供養。我們要不認真努力,對不起他們;我們認真努力,他不肯讓你走,希望你在這裡常住;希望你在這裡常常講經。怎麼捨得你走?我們真正體會到,道要緊,真的是「不怕沒有廟,只怕沒有道」,道比廟重要多了,廟不重要。古人這些話,至理名言,我們要牢牢記在心上,認真依教奉行。

  道場我們就希望居士賢護。真正有賢護居士,真正有善思惟居士,他們來建道場,來禮請、供養出家人,在這邊修道、弘道,弘護的功德發揮到極處。四眾是一家。你看這個招牌,光芒萬丈,光照大千,我們給佛面上貼金,這是無量無邊的真實功德。所以,我鼓勵在家同修們建道場。一個人有力量,一個人建;一個人沒有力量,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一起來建。自己依照現在社會上一般的法令規章,好好的來經營,好好的來管理,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現代人頭腦實在說,都迷在那個錢眼裡頭,從前的銅錢當中有個洞,都迷在那個裡頭,很可憐、很可憐。無論幹什麼事情,頭一個想到錢。我建這個道場,錢從哪裡來?道場建立好了,要開銷、要維護,這錢又從哪裡來?總是想到錢,想到錢就可憐。昨天馬來西亞淨宗學會,有五位代表來看我,他們告訴我,那一邊會務的一些狀況。特別給我說明一條,他們現在的章程裡面,把會員的會費刪掉了。他說聽我講經的這些錄音帶,明瞭這個事情,一定要給信徒們絲毫的壓力都沒有,這個道場只接受你的樂捐,絕對不限制你一個月要交多少錢,一年交多少錢,沒有,統統刪除。他拿來給我看。我說:對。

  李木源居士說得好:「我們沒有錢、沒有福報,阿彌陀佛大福報,這個靠山靠住了,那還有什麼問題!」你要靠得牢,怎麼靠?依教奉行,就是真正以彌陀為靠山。阿彌陀佛經上所說的,我統統都做到,我在弘法利生上,所必須的這些財源,阿彌陀佛就會給我送來。哪裡要自己操一點心?自己操心去經營、去籌劃,苦死啦!一點都不操心,正是佛門裡常說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我在最初接觸佛法,章嘉大師傳授給我的,我對老師信任。我是一個好學生,是個標準學生;老師的教導,我是百分之百的服從,我也百分之百的去做到,我不辜負老師。我今天要是有一個邪知邪見,要做一個不好的事情,我就想到我對不起老師。許多同學、同修,你們都看到,我住的地方,我老師的照片都掛在一起。我們現在學生上課,教室裡面,老師的照片也都掛在那裡。一生當中離開老師幾十年了,我們的精神永遠在一起。老師教我要存報恩心,弘法利生,我們怎麼敢違背?常存報恩心,你就常常不敢有邪思,常常不敢做違背老師教誨的事情。我們不違背老師,當然就不違背諸佛菩薩。諸佛菩薩是老師的祖師,我們要是對老師陽奉陰違,豈不是叫欺師滅祖嗎?滅祖就是瞧不起佛菩薩。那是李老師從前所說的,那不是學佛,玩弄佛法,罪過無量無邊。世間什麼都可以玩弄,你怎麼可以玩弄佛法?必定墮阿鼻地獄。所以在家居士發心,只要發的是真心,真正為弘揚佛法、為度化眾生、為安定社會、為利益人群,佛菩薩沒有不保佑的,沒有不加持的,決定是有求必應,哪有求不到的。

  章嘉大師教給我這個方法,而且告訴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你一點都不要操心。我聽了這個話好歡喜,一直到現在都歡喜。幾十年了,四十多年了,我真有這個感應,真的不操心、真的不問事,有求必應,有願必成。老師告訴我,你有願、有求,還沒有感應現前,這個時候你自己要曉得,你有業障。趕緊把業障消除,消除業障就通了,感應就現前了。怎麼樣懺悔?真正知道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過失,這叫懺悔。懺悔的意思是後不再造,我知道這個錯了,以後不敢再造,這叫真懺悔。真正發心懺悔,諸佛菩薩讚歎。世間聖人也是這麼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善,改過是大善。

  所以在家居士建立道場,絕對正確,就好像建學校一樣。佛教是教育,在家人建立學校,組成董事會管理學校。出家人是教員,你這個學校建好了,你要去聘請教員,出家眾是教員。聘請一個校長,就好像商店一樣,校長是總經理,讓他來管理、讓他來教導。老闆是董事,產權是老闆的、是董事的。寺院裡面,禮請一個人來做住持,請這些執事,請這些人來修行、辦道、弘法利生。那就好像你這個董事會,聘請一些員工來經營這個事業。這個事業是修道、弘道的事業,能這樣去做,就非常如法。在過去佛教剛剛傳到中國來,最初是國家來護持,道場是誰建立的?國家建立的,是國家的財產。這裡面法師也是國家聘請的,所以法師只是弘法、只是修道,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我們講到光英菩薩,講到佛法的形象,你這個形象要不好,形象要壞了,對於佛法的弘傳,就產生很嚴重的障礙。「光英」在此地,用現代的話來說,建立光芒萬丈、光照大千的佛法形象。個人是學佛的形象,在家居士,你的家庭是佛法的形象。人家一看,這個人家學佛的,學佛的人家亂七八糟,你就障礙一般社會人不敢學佛,不能學佛,你看學佛就像他那個樣子,這就叫滅法,這不叫弘法,滅法。學佛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形象,非常重要。你要是經商,你這老闆是學佛,你那個店就是佛法的道場,你那個店面要是最好的形象。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你要學佛,都要表現社會第一好的形象。光英菩薩在此地表法。

  『寶幢菩薩』是表佛法的流通,今天講佛法的擴展。寶幢的寶好!現在什麼是寶?衛星電視是寶,電腦網路是寶。我們利用這個寶,把佛法流傳到全世界。所以在今天,如果沒有因緣,不能建大型的道場,沒有很多人到這個地方來聽經,諸位要曉得,今天全世界,像新加坡居士林這個道場,非常希有。這不是我對大家特別讚歎。

  因為現在的社會結構改變了,現在走向工業時代,高科技的時代,每一個人生活都非常緊張,都非常忙碌,哪有時間坐在這個地方,天天坐在這個地方,聽兩個鐘點經,不可能。我們在美國,美國人最歡迎的是,你講經三天,他會來聽,你講經五天,未必天天能來聽,你講經一個星期,他不來了,太長了沒時間。而且最受歡迎的,就是一次,兩、三個小時,那他是最喜歡。眾生聞法的機緣愈來愈少,眾生的福愈來愈薄。新加坡是大福報,福地。有這麼多人天天都來聽,這還得了!所以在西方社會裡面,我們建道場都不要大,住家、小房子就可以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科技的設備,有個小型的錄影室,用這個錄影室錄下來之後,利用網路、利用衛星電視,向全世界播放,這就是寶幢菩薩代表的意思。

  你們看寶幢菩薩,能看懂他的意思嗎?高科技是寶,幢是高懸,把佛法流通到十方三世,我們利用現在的科技,確實做到。你看我們做成CD、VCD。我聽說一個片,可以能保存兩百年,流傳久遠。利用電視、廣播、網路傳播,這是遍滿十方,寶幢在這裡起了作用。我們盡心盡力,把佛法用高科技的方法,向全世界人介紹,你就是寶幢菩薩,你做這個,寶幢菩薩。他做流通佛法的工作,傳遞佛法的工作。今天時間又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