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第五集) 1991 新加坡 檔名:01-008-0005
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三十一面第三行,「人民表因緣生法,聲聞表即空,菩薩表即假,佛表即中,圓融無礙也」。這是蕅益大師依天台的教義,給我們解釋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經上雖然給我們說,西方世界有聲聞、有菩薩、有天人、有佛,但是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所看到的,西方世界是絕對平等的世界。因此,西方世界裡,實際上沒有這些稱呼,這些稱呼是佛對我們方便說法而已。雖然是方便說,也得有個道理,換句話說,也得有個理論依據。正如同《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確實是有,四土三輩九品,品位確實有,但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德能、受用,幾乎大家都完全相同,所以它是一個平等的世界。
說聲聞、天人是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他沒有往生之前的身分。像我們念佛往生的,那是人的身分去的,有諸天的身分去的,也有小乘人去的,小乘從初果到四果都有,也有一些權教菩薩們念佛往生的。這是說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的身分,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他斷證功夫的淺深次第不同。譬如見思煩惱沒斷,完全帶業往生的,等於他方世界的人天;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有破,等於他方世界的聲聞,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有人天、有聲聞,那就錯了。
西方世界是純一菩薩法界,這個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是普賢菩薩,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是修普賢行。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可見得這是很殊勝、很莊嚴的一個世界。蕅益大師在此地用它來表天台教義,也相當的圓滿,那就是表三諦圓融,所以他說人民是因緣生法。聲聞表即空,聲聞是證真空之理,成一切智;菩薩是證幻有之理,也就是成道種智。佛是成一切種智,表中道第一義諦,這是說西方世界一念三諦圓融,圓融無礙。這是總結居住的環境,地利之樂。
再看下面一段,「寶池德水」,這是「無老病苦」,無有老病苦。西方世界有七寶蓮池,那個地方的蓮花特別多,所以經典裡面也稱它作蓮花世界,蓮花國土,這都是講阿彌陀佛的住處。「七寶池」裡面的水是「八功德水」,它的水跟我們這個世間的不同,有八種殊勝的功德(就是好處)。這個八種我們不能夠細說,簡單略略的把它的名稱提一提就好了。第一個「澄清」,水乾淨,一塵不染。第二個是「清冷」,像澄清、清冷,我們這個世間有些地方的水也有這種好處。第三是「甘美」,水的味道是甜的,嚐到這個水的味道,確確實實身心舒暢,這是我們這個世界不多見;有甘泉,有甜的水,但是很少,不是很普遍。像海水是鹹的,井水是澀的,現在河川都被染污了,我看那個水的味道也不是很好的,西方世界水的味道非常之甘美。
第四「輕軟」,這是我們世間的水沒有這個好處。我們這個世間的水很重,他們那邊的水很輕;我們這個世間的水只往下流,水往下流,它的水可以往上流,所以很特別,可以往上面去。第五種是「潤澤」,潤澤我們此地的水有這個功能。第六是「安和」,這是我們這邊水沒有的。第七是「除飢渴」,我們這邊的水能解渴,不能除飢,它的可以除飢渴。第八種好處是「長養諸根」。因為有除飢渴,有長養諸根,所以那邊大眾決定沒有老病之苦,他不老不病。每天他在七寶池裡面沐浴,飲用七寶池裡面的八功德水,這是最好的養分,能夠養我們的六根。
「上明住處,此節明生處」,前面一段是說明居住的環境,這一段是講我們託生的環境,包括底下一小段「此土同居是有漏惑業所感,彼土乃無漏淨業所成,又為阿彌陀願行之所莊嚴」,這是一定要知道的。我們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總得要搞清楚。是一切眾生,有漏就是煩惱,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邪見,不正確的思想、見解,所謂是共業所感。有些初學的人,往往讀了佛經,看到我們現在社會現象就有許多懷疑。最大的懷疑,我們這個世間這些眾生到底從哪裡來的?從前的人少,現在的人太多了,這些靈魂到底從哪裡來?什麼地方來投胎的?實在說佛法裡面講共業,如果你與這個世間人不共業,你決定不會來。你既然來了,就與大眾有共同的業,共業所感。
我們有許許多多的人,過去生中從天人道來的,也有從畜生道來的,也有從餓鬼道來的。還有些從他方世界來的,我們今天講外星人,你前生是別的星球上的,這一生到這兒來投胎的。十方世界來來去去沒有一定的,有緣,大家聚會在一起,緣散了,緣盡了就又散開,緣聚緣散而已。世界無量無邊,不住的聚散,這也是個輪迴的現象,這個輪迴是大的輪迴現象。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心所感,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身心清淨,所以它是淨業所感,跟我們這個世界不相同。我們這個世界是染業所感的,煩惱所感的,所以這個世界苦。同時西方世界又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的大願大行所建立的,這是無比的殊勝莊嚴,接引一切有緣眾生。所謂有緣,就是身心清淨的眾生,到那個地方大家在一起共修。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為我們提供一個最好的修學環境,這是我們對他非常感激,也是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恩德最大、最深之處,他為我們提供了環境。
底下一段講「四色蓮花」。蓮花才是我們真正的生處,西方世界蓮花化生,「無胎生苦,無愛別離苦」。我們這個世間,親愛的是家親眷屬,蓮花化生就沒有家親眷屬,沒有這些關係。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沒有親疏,平等的。「蓮花大小光色不同,經云,眾生發心信願持名,池中即生一蓮蕊,標名於上,若精進念佛,花則日大,光色日鮮,如中途退心或改習他法門,則花漸枯」。這一段諸位同修們要特別注意。我們在此地多次的向諸位報告,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西方淨土是真實的,其他都是假的。其他一切法你決定不可能保有,你也決定不可能得到。唯獨西方極樂是真實的,我們確確實實會永遠的得到。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就要好好的培植自己這朵蓮花。
蓮花從哪裡來的?不是阿彌陀佛栽的,不是他種的蓮花給我們來用,不是的,阿彌陀佛也不操這個心,也不會去照顧這些。蓮花是十方世界的眾生,他心裡動個念頭,「我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就生了一個蓮花出來。生了一個花苞,這個蓮花還沒開,生了個花苞,只要你真正相信,真正發願念佛,七寶池裡頭就長一朵花。這個花的大小、光色與你自己修行的功夫成正比,你非常精進,認真努力修學,那個花就愈來愈大。所以花的養分是靠我們的念力,我們念佛的力量,靠這個力量,花就會愈來愈大,光色也愈來愈好。這個花是決定錯不了的,為什麼?每一朵花上都有名字,好像都刻了名字在上面,不會磨滅的,標名於上。
你要知道這個事實,你想想看,我們這一生當中什麼事情最要緊?培養這個蓮花最要緊。怎麼個培養法?用清淨心、虔誠的心,專念一句阿彌陀佛,真的是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你這朵蓮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美,這是真的。所以我勸同修,在這個世間不要跟人爭,爭來的也帶不去,何必?要跟人爭的,是要比極樂世界蓮花大、光色美,我要跟人家比這個,這就對了。所以你只要一心老老實實去念佛,培養自己的蓮胎,這個重要。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個念佛人假如中途退心,或者他去學禪去了,學教去,學密去,不念佛了,這個蓮花慢慢就枯死,就沒有了,極樂世界這朵蓮花就沒有了。所以,七寶池中蓮花的榮枯,你就看到十方世界眾生,他或者是精進或是退轉,統統在這個地方看到了。
「信心堅固,一生不改,則臨命終時,佛持此花,接引往生,即生此蓮中,名為託質蓮胎,清淨受生,花開見佛」。我們迴向偈裡常常念,「花開見佛悟無生」,無生就是無生法忍。在《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地位才證得無生法忍?七地菩薩,七地菩薩所證得的是下品的無生法忍,八地證的是中品,九地所證的是上品。由此可知,花一開你就確確實實證得圓教七地以上,到這個果位。我們要問,那個花什麼時候開?《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上品上生的人,一到那個地方花就開了,真正是圓滿的頓超,真是從凡夫一下就成佛了,沒有比這個更快速的。上品中生的要隔一天,上品下生的要七天,當然品位愈下時間愈長。
時間長不怕,花沒開,你在蓮花裡面也不會寂寞。蓮花有多大?給諸位說,最小的蓮花,小到不能再小了,也比新加坡大。怎麼知道比新加坡大?因為佛經上說,最小的蓮花它的直徑是一由旬,一由旬是四十里。新加坡從東到西,這最長了,有沒有四十里?四十里的直徑,你就曉得這個蓮花多大。蓮花大的有百由旬、千由旬,我們地球放在那個裡面才佔一點點地方,你就曉得大蓮花多大!蓮花大小不等。花沒有開,在蓮花裡面,佛還是跟你講經說法,還是大眾圍繞跟你一塊共修。那是些什麼人?那是化身,阿彌陀佛、諸上善人的化身,在蓮花裡面幫助你;絕對不會你一個人在蓮花裡頭很孤獨,很沒有意思,不會的。你在蓮花裡頭,實在講你根本不知道你是在蓮花裡,你不曉得。這些情形必須要細讀三經一論,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概況就明瞭了。這是清淨受生,花開見佛。「光色實無量,略言四色耳」,經裡面講「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說了四種顏色是略說,其實光、色無量無邊,的確是美不勝收,四色前面說了,表法的意思。
「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彌陀因地,以四十八願,攝取二百一十億佛剎,清淨之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也」。這個詳細的情形都在《無量壽經》裡面。阿彌陀佛確確實實發無上廣大的弘願,這個願就是他要誠心誠意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是發了這麼樣的一個大願心,然後跟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跟老師學,老師認真的教導他,他也肯發憤勤學。老師跟他說了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的因緣果報、一切事理,都給他講得很明白。不但說給他聽,而且把十方世界統統示現出來,讓他統統看到。這樣他看了以後,聽了、看了以後,取十方世界的長處,哪個世界有優點、好的地方他吸收,缺點、不好的地方他捨棄,這樣建造成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不是他憑空想像的,他實在講是集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這是很聰明的做法。
他這個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不是關在家裡面自己想像當中發的,是觀察十方諸佛剎土,像我們現在講的觀光考察。你這個地方有哪些好處我要學;哪些缺點我要改進,使我的國家建設一定超過你們,極樂世界是這麼來的。所以,四十八願是不斷修學過程當中,所累積成就的圓滿的願行。那麼二百一十億這不是數字,是表法,代表圓滿的意思。因為這部經典,不但是包括了宗門、教下,同時也含攝了顯教、密教。所以《彌陀經》的表法,前面十六尊者,十六位阿羅漢,《無量壽經》賢護等十六正士,十六跟二十一是密宗裡面代表大圓滿的數字。它不是個數目字,是代表大圓滿的,一個也不漏,是這個意思。所以,不能把它看作二百一十億,二百一十億實在是不多,不算很多,它是代表圓滿。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彌陀在因地統統都去觀光過,都去考察過,都去仔細看過;好的我統統要,不好的我統統改進,這樣造成一個極樂世界。這是很符合我們今天所講的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確確實實是如此。
底下這段我們看一看,「讀經史攝取古人之經驗,參學攝取今人之成果,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師法彌陀行也」。阿彌陀佛智慧、功德的成就,即使現在的科學家聽到,也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什麼?他確實是符合科學的精神。讀書,現代眾生遭到這麼大的苦難,實在講,不讀書之過。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對於後世的子孫,設想得真正是無微不至,想得太周到,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沒有的,我們才知道自己祖宗恩德之大。祖先們一代一代把他們的智慧、把他們的經驗、把他們的教訓留傳給後世,希望後人從這個基礎上再發揚光大,一代超過一代,這是我們中國古人的一個思想、理念,希望一代比一代好。
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把他的智慧、經驗傳給後人?這就要有個工具,在過去沒有電視,也沒有錄音機,怎樣把這個東西留給後人?語言,說實在話不能傳之久遠。為什麼?它會變的,常常有新的術語流行,後人不能了解前人的意思。文字也會隨著言語去變遷,所以中國古人就想了一個絕妙的方法,語跟文走兩條路,不走同一條路。所以,這個文叫文言文,跟語文走兩條路,語文會隨著時代變,文言文是永遠不變,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永遠不變的這個工具,才能夠把幾千年以前的人,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經驗保存下來傳給後世,這是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沒有的。現在我們中國子孫真是不孝,大不孝!把祖宗這樣豐富的資產,我們把它捨棄掉,把它否定掉,不要它,這才遭大劫難,這對不起祖宗。
文言文難學嗎?不難學!我們看民國初年,我在台灣,過去還收集有幾本(過去我有十幾本)民國初年的小學生的作文,小學生的作文那個小冊子,我還有十幾本。現在?以後都是人家借去,借去又不還給我,到後來忘掉了,不知道什麼人借去,沒有了,現在還剩了三本。現在這個三本我不借了,人家要我可以影印給他,影印很方便,我不借了。小學生的作文,什麼年齡?大概十一、二歲,是小學四年級,四年級的作文。現在大學文學院畢業的學生都作不出來,不但作不出來,恐怕念都念不懂。為什麼那個時候十一、二歲的兒童能作得出來,現在大學生作不出來?由此可知,文言文不難!小孩都能作得出來,難什麼。中國古時候,不滿廿歲中進士的人很多,進士是國家最高的學位,相當於現在的博士。怎麼會有困難?困難是現在人根本不願意念它,這就難了。
學習文言文沒有別的訣竅,就是讀誦;讀,看著本子叫讀,不看本子叫誦,誦是背誦。我過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李老師告訴我們,佛經最晚的翻譯都是在宋朝;換句話說,佛經典是古文,古文裡面最淺顯的。宋以後所翻譯的太少太少了,因此對於文言文必須要學習。怎麼學習法?他教我們一定要熟讀五十篇古文,取材取《古文觀止》。在《古文觀止》裡面選五十篇,五十篇你能夠背誦,你就有能力看文言文,像現在台灣這幾年印的《四庫全書》,你就有能力閱讀。你能夠熟背一百篇古文,你就能夠寫文言文。一個星期背一篇,用上一年的時間,也可以背五十篇,我們文言文這把鑰匙就拿到了。《四庫全書》、三藏經典,對我來講,文字的障礙破除了,你就有能力閱讀。這是古聖先賢智慧、經驗的寶藏,都提供給我們做參考。讀經史攝取古人的經驗。
你要說古書沒有價值,古人的東西沒有價值,你看看最近,伊拉克打仗的時候,我看報紙上還常常引用《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他們是不是真的念通了?決定沒有念通,不過是懂得一、兩句而已。懂得一、兩句就能打勝仗,你看看了不起。科學發達到這種程度,還離不開《孫子兵法》,你就曉得,中國古聖先賢智慧、經驗的豐富,不是我們人能夠想像得到的,所以要念古書,要讀歷史。讀歷史攝取到史實,你看東西會看得很深、看得很遠,這就是你有歷史的眼光,你的判斷力跟一般人決定不一樣。所以,經與史是一定要讀的,這是縱的學術,集成幾千年的道統、智慧、經驗、教訓。
橫的方面,就是佛法講參學,我們現在的話來講,觀光考察。你到每個國家地區去看看,你看看他們怎麼個做法,取它的長處,捨它的短處,這樣來建設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世界第一等國家,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跟它相比的,這是真正的智慧,絕對不是閉門造車。所以,讀萬卷書是攝取古人的經驗,行萬里路就是考察,觀光、考察,吸收現代的知識,所謂博古通今,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學問,阿彌陀佛就是這麼學來的。實在講,他給我們做了個榜樣,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是這樣教給我們的。當時我們中國古聖,古人跟西方印度沒有見過面,也沒有開過會,也沒有對過話,他們的講法、他們的看法、做法完全相同,這就是古人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真正有智慧的人的見解很接近。我們讀了以後要知道學習,向阿彌陀佛學習,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才是真正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學問。
下一段是要講到「天樂雨花」,這一段講的是「天時之樂」。在經文裡面是『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一直到『飯食經行』,這一段經文。這一段經文實在講,是說明也是描繪西方極樂世界大眾他們日常生活的狀況。經上給我們講,「衣裓盛花」,衣裓是盛花的,像我們現在用的花籃,這一類盛花的工具,盛花。盛這個花幹什麼?是到他方世界去供佛、去拜佛。拜佛總要帶點禮物,什麼禮物?花,帶花去供佛,香花供佛。供佛,佛一定給你說法、給你開示,每天都去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每一尊佛不要多,只開示一句,你想你每天聞多少句佛法!每天所聞的佛法都無量無邊,這個人怎麼會顛倒?怎麼會退轉?怎麼會不成佛?這是修學環境之好。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老師是什麼人?十方諸佛是我們的老師,不是普通人。等覺菩薩跟我們是同學,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同學,地位平等,諸佛是我們的老師。諸位想想,這樣的修學環境,確實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所以第一殊勝,無比殊勝。
「衣裓盛花」跟「飯食經行」是「衣食行樂」。「他方供佛」是「得神通樂,侍多佛樂」,你要沒有神通,你就不可能每天去供養十方諸佛。西方世界人的神足通,前面跟諸位報告過,等於八地以上的菩薩,所以他得大自在。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他只動個念頭,人就到達了,速度就這麼快,不是普通阿羅漢、普通的菩薩那種神通可以相比的。「飯食經行」是「無求不得苦」。
經上有一句,『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這樣說法?這裡頭有很深的意思,「此句特為此土眾生而說」,釋迦牟尼佛講這句話,是為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講的,特別為我們講的。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眾生感情很重,感情是什麼東西?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果你要說沒有感情,大家又不高興,這個人無情無義,那要備受社會的責備。他不曉得感情真正是壞東西,不是好東西,讓我們生生世世脫不了生死輪迴,天天在這裡受苦受難,都是為了情所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許許多多親屬朋友都念念不捨,佛就給你講,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想回來很容易,每天都可以回來看看,等於沒有離開。這是對我們這個情執深重的人,勸導我們:你要想真正不離開你的家親眷屬,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做到,往生西方世界。
你要不往生西方世界,再恩愛的夫妻眷屬,死了之後,還是各人搞各人的,永遠不會再見面,縱然再見面,也不認識。唯獨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有天眼,你的家親眷屬不管到哪一道,你都會看得到,你都認識他。不但這一生的父母我認識,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父母眷屬,我統統認識,我要幫助他,我要去度他們就容易了。所以,這一句含義很深,特別說「十萬億佛國土」,實際上他的能力是無量無邊恆沙諸佛國土,這十萬億是很小的一個數字,它含義在此地。所以說是「意顯往生之後,有能力隨時返來,供養本師、彌勒,超度怨親,皆不難耳」,意思在此地。我們要是真正想照顧家親眷屬,這是個好辦法,這是真實有效的辦法。供養他方世界諸佛,這也是表真因必定得到究竟圓滿的佛果。天天不離佛,天天跟佛在一起,成佛就容易了!
「食時,即清旦,故曰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迴還也」。這一段是形容他的飛行速度之快,顯示他變化的神通廣大。他怎麼樣去供養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給諸位說,不是一尊一尊佛去拜會,一尊一尊佛拜會,哪有那麼長的時間?那是不可能的。他是怎麼去拜會?同時去拜會,他能夠分身。無量虛空當中有多少世界、有多少佛,他有能力分多少身,同時到達,每一尊佛面前都有他,他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修行,修到這個能力不容易,我們在傳記裡面曾經看到,不止一次,在外國、在中國都有。
《神僧傳》裡面記載的,隋唐時候的高僧,印度來的高僧,確確實實他有分身之術。有一位法師在中國弘法一段時期,他要回去。在回去頭一天,就有很多人要請法師來供養,就是請法師吃飯。凡是去請法師,他統統都答應,到吃飯的時候,果然法師都來了。到第二天,法師要離開長安,那個時候的首都在長安,離開長安,大家到十里長亭去送行。每個人都非常歡喜,法師很賞光,昨天到我家裡吃飯。那個人聽了:不對!法師昨天在我這吃飯。那個人說明明在我家裡吃飯,結果大家一對的時候,他分五百身,五百家他每一家都到了,同一個時候,才曉得這個法師是神僧,不是普通人。他有這個能力,有能力分身。所以,西方世界的人分身的能力就廣大無邊,他能夠變化無量無邊身,這個得大自在!
「此文顯極樂,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蕅益大師這一段的開示很重要,事實顯示出極樂世界真實無比的莊嚴。這種莊嚴,說實在的話,就是我們自性本身的莊嚴。如果說了我們得不到,與我們沒有分,那這個話就說得過分,就說得毫無意義了。經上所講的這個,我們都有分,我們統統可以得到,問題就是你願不願意得到它。願意得到它,你只要相信、發願,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決定得到。你想這個世間值得些什麼?經上講得清清楚楚,西方世界天樂盈空,我們這裡喜歡聽音樂的,還得要有很多儀器來設備,西方世界不要,天樂是自然的,想聽什麼它就給你演奏什麼,這個妙,隨念就現前。吃飯的時候,動個念頭想吃,飯菜都擺在面前了。不想吃了,不想吃再一看沒有了,不必收碟子、收碗洗滌,用不著,你說這個多自在。一切都不需要去工作,不需要去造作的。
那個地方鋪馬路,西方世界的地是琉璃地,不像我們這邊是沙石頭,不是的。它的地面是琉璃,琉璃是什麼?我們中國人講的翡翠,綠色的玉,寶玉,它的大地是這個。黃金是用來鋪馬路的。我們今天翡翠鑲個戒子,黃金做個鐲子,戴在手上很美。你想想看,西方極樂世界地下挖一塊泥土,把它鑲在身上,這多難為情,不能為比,所以那個世界好。絕對不是說佛用這種富裕、享受來誘惑我們,那你就錯了。西方世界是性德變現成的,它自然就是那樣,它不是造作,不是人為的。清淨心裡頭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莊嚴,不是造作的,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事實狀況了解清楚了,要嚮往,我們一生能夠得到,為什麼不取?不取那真是愚痴!李老師講的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換句話說,如果是個正常有智慧的人、聰明人決定會取西方淨土,因為這是你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得到的。
「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在極樂則功德甚深,與娑婆隔而不隔,斯意極深矣」!這是講兩個世界交往的狀況。兩個世界當中有沒有障礙?沒有,實在講真的沒有障礙。真沒有障礙,但是在我們眼前確實有障礙,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不到,阿彌陀佛說法我們也聽不到,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明,我們怎麼會曉得?這就是障礙。障礙怎麼產生的?障礙在我們自己這邊,換句話說,我們的心不清淨,產生障礙,不隔而隔。所以,我告訴同修們,佛法的修學三大綱領要記住,修覺、修正、修淨。我們淨土宗這個法門,在這三大綱領裡面偏重在淨,淨而不染。《楞嚴經》裡面告訴我們,「淨極光通達」,淨到極處就豁然大悟,世出世間一切明瞭、通達,淨到相當程度的時候就開悟了。
所以,這個法門是修清淨心的。你念佛是修清淨心,念經也是修清淨心,拜佛還是修清淨心。乃至於會修的,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乃至於你從事的工作統統修清淨心,這個與淨土就相應了,這叫真修。絕對不是我每天念佛,每天念經,念給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就很歡喜了,自己還是胡思亂想,這個沒有用處,這個完全錯誤。要曉得,一切修學的方法,是修自己的清淨心,心淨則土淨,心淨與佛就感應道交,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佛法不欺騙人,十方世界是自性當中本來具足的,沒有神奇,不是神奇,自性本來具足。佛法無非是開顯自性而已,確實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我們這有礙,到了西方世界之後,他們沒有礙。你看《無量壽經》上所講的,西方世界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神通略說這三種就不得了。我們這個世界的人,不要說我們世界距離還很近,只不過十萬億佛國土,比我們更遙遠的無量無邊恆沙國土裡頭的眾生,起心動念他知道,你的一舉一動他看得到,你在那裡說悄悄話他聽得到。你要是知道這些狀況,寒毛直豎,我們不能做虧心事,做一點虧心事人家全曉得。我們自己以為別人不知道,哪裡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沒有一個不曉得!經典念熟了,確實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一舉一動、一言一笑,自己都會謹慎。為什麼?知道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都看到了,我一舉一動都瞞不了人。心裡打個妄想,動個念頭他都知道,這有什麼法子?只好乖乖老實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他也知道,他也清楚。
所以,他方的那些大眾對我們是隔而不隔,這個意思就很深了。要是把《無量壽經》對照起來一看,確實提高我們甚深的警覺,也會自己鞭策自己,警惕自己要認真的修行。這樁事情是真實法,不能夠騙人,更不能夠騙自己,所以一切真實,這是最殊勝的助道的因緣。所以,西方世界沒有障道的因緣,這樣他一生才能夠順利的圓滿成佛。我們修淨土的人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說老實話,一切障道的因緣也都破掉了,功夫一定能夠上軌道。
下面一段,經文雖然不長,但是解釋的比較多,「說法莊嚴」。前面說過西方極樂世界,佛與大眾每天做些什麼?首先你要曉得,它是個學校,極樂世界是個佛教大學。學校裡面這些老師跟學生做什麼?天天上課,講經說法,研究討論,他們就做這個。學校的生活,每一位同修回憶起來,一生當中最美的一段生活是學校讀書的生活。但是有很多人覺得學校念書念得很苦,枯燥無味,不念又不行,那是真的,學校生活並不見得很快樂。可是我跟諸位同修說,我的童年,學校生活是最快樂的。為什麼最快樂?念自己喜歡念的書,這就快樂了。學生為什麼不快樂?念他不喜歡念的,強迫他念的,這就不快樂。
我年輕的時候記憶力比較好,就靠這一點小聰明,童年很快樂。為什麼?很會騙老師。學校的十年,整整是玩了十年,白天看小說、看故事,晚上去聽戲,過這個生活。學校功課,我剛才講了我的記憶力好,我聽課很認真,聽了以後是從來不看書,不複習的,所以我時間就很多。注意聽,我聽的那個就能受用,應付考試是決定就夠了,考試之前十分鐘,我把那個書翻一翻,一定會及格。所以,到考試的時候,考卷拿來,我趕緊做,做了一做,算一算六十分了,就交卷,第一個交卷。我不要名,不要第一名,及格就行了。所以老師對我都很氣,這個學生!雖然很氣又無可奈何,為什麼?我及格,我年年升級,對老師、對家長都是打發過去。所有的時間念我喜歡念的書,這就快樂了,玩我喜歡玩的東西,怎麼不快樂,太快樂了。
到達西方世界,每個人都念你自己喜歡念的書,這快樂,一點壓力都沒有,輕鬆愉快,沒有壓力。這樣學習就非常的幸福,人生日子很好過,人家看到很羨慕,是不是!這個日子很好過,非常自在,非常幸福。西方世界是念自己喜歡念的書,想聽什麼法,佛就給你說什麼法,就有一些同學志同道合來跟你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研究討論。
我們看內容的大意,「眾鳥化跡」。經上給我們說,西方世界有很多鳥,鳥會說法。鳥是畜生道,但是牠那個不是畜生,牠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阿彌陀佛變化的。實在講現在我們科技進步,人也會造,也會造出鳥,叫的聲音跟鳥一樣,造的那個鳥會叫,造的那些獸類也會叫。西方世界,上面給各位說過,科學發達到最尖峰,阿彌陀佛怎麼不會造,造的鳥跟真的一樣,你一點也看不出來牠是假的,是阿彌陀佛造的。這些鳥給你說法。為什麼?這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因為我們所要求的是我們的功夫不間斷、不夾雜,這個不間斷,如果每天聽佛說法,佛在講堂上端坐,我們在底下規規矩矩坐在那裡聽,時間坐久了很累。佛坐著說法,你總不可能躺在下面聽,那太不禮貌。佛變個鳥在樹上說法,我可以躺在那裡聽,很舒服的,我可以輕鬆一點,放逸一點沒有關係,不間斷了。
你看阿彌陀佛多慈悲,就怕你見到佛要受約束、守規矩,所以不現佛身,用鳥的聲音、用樹的聲音、用風的聲音、用水的聲音;你可以徜徉在大自然當中,無拘無束,你的功夫不間斷、不夾雜,這個了不起。這樣的一個學校,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他方世界所沒有,西方世界第一。第一,第一在這裡,到哪裡去找去!不必到講堂去聽法,隨時隨地都能夠聽到說法的音聲。「六時演法」,這個六時的意思就是不間斷,說法不間斷,「聞正法樂」。
「悉念三寶」,聽了以後都念三寶。這個念三寶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不是說我們聽了法之後,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這個人都呆掉了。念三寶是什麼?聽了法之後,覺而不迷,這是念佛;正而不邪,這是念法;心地清淨,淨而不染,這是念僧,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你的心地覺、正、淨是天天在增長,這叫念三寶,「得正念樂」。
「明無三途」,經上特別給你說明,西方世界沒有三惡道,這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西方世界不但沒有三惡道,連六道都沒有,連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沒有,所以絕對沒有退轉、沒有墮落苦,沒有這個。圓念三寶,圓證三不退。所以,這個地方諸位要記住,念三寶就是覺正淨,這是我們自性三寶。「極樂普攝法界眾生,根塵一一圓妙,知此文亦特為此土眾生而說」。這一段經文跟前面所說的「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意思是相同的,是特別為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而說的,針對我們的煩惱習氣,或者是疑慮、牽掛上來講的。
「大智度論云,三十七品,無所不攝,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下面給我們說出說法的內容,內容經上只講了四句,「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個四句是三十七道品後面的四科,四個科目。三十七品總共有七科,只說後面這四科,前面三科沒說,為什麼不說?前面三科必須在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完成,這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同修們要知道。所以,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功夫得力,得力就是這一句佛號要完成前面的基礎的修學,五根、五力往後到西方極樂世界還可以繼續不斷的再修。這就是念佛要曉得功夫得力不得力。我們在此地是把三十七品統統列出來了,按照順序列,由淺而深。它是整個佛法的歸納,是一切佛法的總綱領,都不出這個原則原理,這是講原則、講原理的。
第一科就是「四念處」,四念處是智慧。「以智觀境」,境是境界,要用智慧來觀察,看人、看事、看物要用智慧。這一句實在講就是「看得破」,我們講看破世界,要看破。所以,四念處是破迷,它是屬於智慧,它的作用是破迷開悟。第一個是「觀身不淨」。凡夫,六道凡夫沒有例外的,沒有一個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身體需不需要愛惜?需要愛惜,這個愛惜要如理如法,不能夠過分的愛惜,那就錯了。身體要保養,要保養得完全符合生理的需要,這是最好的保養。身體不需要的你去保養它,反而把身體搞壞,糟蹋掉了,那就不是養生之道。
身體是工具,不是我,是屬於我所有的,你記住這個,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我是主宰的意思,如果是我,這個身體就永遠不能壞,永遠不能老,永遠不生病,那才是真正的我。我們對這個身體不能控制,可見得它不是我,好像我們穿的衣服,我們對衣服不能控制,穿時間久了,它會壞掉,壞了怎麼樣?壞了我們不要了,再換一件,再去做件新的。身體也是如此,是我所,它壞了,壞了不要了,我們再換個新的身體。這個要知道,這是事實的真相。所以要曉得,身是不淨之物,不乾淨,不可以貪戀。人要真正把這一條搞清楚了,觀身不淨,給諸位說,愛欲就會斷掉,就會冷淡掉。為什麼?不淨之物有什麼可愛的。花瓶裡面盛的是大糞,有什麼可愛,這個要知道。所以要好好利用這個身體來修道,利用這個身體來修清淨心,這是最高明的,不可以把這個身體去造業,過分的愛惜這個身體是造業。
第二,「觀受是苦」。受是什麼?就是我們的享受,一切享受是苦,前面說過,不是苦苦就是壞苦,或者是行苦,三界統苦,沒有樂。你要是以為你在這個世間有樂,那是迷惑顛倒,這個世間哪有樂?樂是壞苦,一定要覺悟,我們所受的都是苦。第三,「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妄念,你去觀察念頭,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從早到晚,不曉得多少念頭在生滅,這是無常,妄心。第四,「觀法無我」。我是什麼?是自體,一切萬法沒有自性,一切萬法沒有本體。一切萬法是怎麼回事情?是因緣所生;換句話說,它是很多的條件聚合,現起一個形狀。這個條件失掉,那個相就散了,就沒有了;緣聚則有,緣散則滅。實際上有沒有生滅?沒有,只是緣聚緣散而已。
現在我們科學家也發現這個事實,物質不滅,精神不滅,只是聚散而已;換句話說,這一切法,在佛菩薩眼睛裡看是平等的。怎麼平等的?統統是這個基本的物質,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排出來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沒有兩樣,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合相」。一是什麼?一是基本的物質,我們今天所講的電子、粒子,那就是一,一是基本的物質,一切萬法都是這一種物質組合起來的,現代科學明瞭這個道理。你看佛在《金剛經》上就講得那麼清楚,講得那麼透徹,所有一切物相都是同一種物質組合的,排列的樣子不一樣,你千萬不要被它騙了。所以,一切萬法是平等的,佛是從這個地方觀察萬法平等,當體即空,是從這裡看的,這才看到一切現象的真實相。所以,佛法裡面確確實實有現代自然科學在其中。這是無我,就是沒有主宰,一切法是因緣所生,這是講此土。
我們再看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邊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跟十方諸佛世界差不多是一樣。西方世界就跟十方世界不相同,第一個,它是「蓮花化生」,他那個身真正清淨;我們的身不淨,他們的身清淨,蓮花化生。所以,他的身永遠不衰,永遠不變,永遠不老,那才叫真正的身。我們這邊所有一切的受(感受)都是苦,他那個地方「但受諸樂」,沒有苦。為什麼?苦的因沒有,苦的緣沒有,當然苦的果也就沒有了。西方世界的大眾,每個人都是「一心不亂」,一心是「常」,不像我們現在這個心是亂心,亂心是無常;一心是常,常就是定,他們的心永遠在大定之中。「彼土自在主宰」,他得大自在,確實自己做得了主,樣樣都是自己做主。在整個生活環境裡頭,他能做得了主宰,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受用應念而生,這是自己做得了主宰。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要再修四念處,它從五根、五力上來講,是很有道理的。
我們中國祖師大德們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六道輪迴當然原因很多,許許多多原因裡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愛;說得淺顯、明白一點,男女之愛,這是六道生死輪迴第一個因素。幾個人能把這個看破,能把這個放下?果然看破、放下了,你決定超越六道輪迴。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這一關看不破,還是不能往生。為什麼?這條繩索綑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這個斷掉絕對不是絕情無義,不是。跟諸位講穿了,你那個愛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騙別人,虛情假意。怎麼知道是假的?今天愛了,明天又吵架了,後天又離婚了,你看這不是假的嗎?哪裡是真的!你們諸位冷靜去想一想,愛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會覺悟。
所以,結婚,你看我們中國祖先造的這個字,所以我很反對簡體字,簡體字是把中國文字破壞掉了,中國文字是智慧的文字,叫你看這個字你就開智慧了。你看結婚,吉是很吉祥,旁邊亂七八糟給你繞,繞了多少層。婚是什麼?見到女人頭就昏了。所以,頭腦清醒不會幹這個事情,這是糊塗事情,不會幹的。你看中國祖先造字,就叫你看到這個字叫你覺悟,你不要昏,不要被這個纏繞了。你就想到中國古聖先賢對子孫的愛護、教訓,真的是無微不至,外國文字裡頭沒有,充滿了智慧。所以這個文字不能改,改不得。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就是愛欲不斷。所以,我們要常常想到佛這四句偈的教訓,常常念、常常想,自自然然對於愛欲就冷淡了。冷淡我們的心才能專一,出離三界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才真正有把握,這是特別值得注意的。
所以,佛法的的確確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我們今天講理智,它不是感情,希望同修們很冷靜的去體會這個意思。佛以及我們中國聖人並不是完全反對男女結婚,不是的,也並不反對。為什麼?你不願意出三界。不願意出三界,那就行的世間法,雖是世間法也要不昏,這是聖賢對我們的教訓,也是對我們的期望。所以,夫妻的結合,在古代不是愛情,古代是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生跟太太從來沒見過面的,他們怎麼談戀愛?沒有戀愛。什麼意思來結婚?他們結婚有個共同生活的目標,這是正確的,為了要達到共同生活的理想、目標,愛情是其次,不是重要的。現在民主開放,如果還能保持古聖先賢這個理念,那你的家庭一定非常幸福美滿。
所以,要以一生這個生活目標,為思考的第一個重要的標準,不能夠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會痛苦。因為感情變化太大了,一個人早晚情緒都不一樣,哪保得了明天是什麼樣的心態!所以說變化太大,靠不住。真正永遠不變的愛是誰?佛與大菩薩,他們不會變的,他不叫愛,換個名稱叫慈悲;換句話說,慈悲是理性的愛,是永遠不變的愛。世間人講愛就是迷惑顛倒的慈悲,慈悲跟愛是一個意思,同樣一個意思,一個是從感情裡面生的,一個是從理性裡面生的,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
我們再翻過來看三十四面,第二科「四正勤」。勤是勤奮,正是正當的,我相信我們這個世間人,每個人每天都非常勤奮的在工作,你的勤奮到底正不正當,那是另當別論。佛教給我們的勤奮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是善惡,對於一切惡要把它斷掉,「已生惡令斷」。我已經造的惡,我知道我所做的是錯事情,身體所造的,口裡面的言語,起心動念動個惡念,這要把它斷掉,要把它改掉。「未生惡不生」,佛給我們講許許多多的惡念、惡行,我們雖然沒有,沒有,永遠不要叫它發生,這是斷惡。第二就是生善,「已生善增長」。我已經做這些善事、善行、善念、善心,好!要叫它增長。「未生善令生」,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許許多多的善法,我現在還沒有做到,還沒有這個意念,我要把這些善念、善行生起來。這叫正勤,所以正勤是以善惡做標準。
我們先要來談一談,什麼叫善?什麼叫惡?善惡本身的標準在哪裡?這個諸位要知道。善惡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標準,有絕對的標準,有相對的標準,許多不同。在佛法裡面,大別的來說,我們講五乘佛法,人天是人天的標準,小乘是小乘的標準,菩薩是菩薩的標準,不一樣,不相同,這個我們也要搞清楚、搞明白,才曉得怎麼做法。人天裡面有個絕對的標準,那就是凡是於眾生有利益的這叫善,利益大眾的。那麼利益大眾,大眾現前得到利益,來生不得利益,這不是善;這一生得不到利益,來生得利益,這是善;生生世世都得利益,這才是善的真實義。所以,善惡的標準從這裡建立的。凡是為自己,都叫惡,也許同修們聽了:那哪個人不為自己?為什麼說為自己就是惡?
諸位要曉得,一切眾生所以迷失自性,不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最大的障礙是兩種,一個叫「人我執」,一個叫「法我執」。起心動念都為自己,你的我執天天在增長;換句話說,你修得再好你也見不了性。為什麼?這重障礙你永遠不能突破,這是惡。所以,佛教給我們起心動念不想自己,只想別人,把自己漸漸淡掉、忘掉,我執破掉了,我執一破決定超越三界。我執要是破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那個地位就高了很多。所以說佛家講,一切起心動念為自己是惡,是從這方面來說,說得一點都不錯。所以,一個學佛的人要覺悟,身是不淨之物,身也不是我,何必起心動念為它造作一切罪業?我既然是沒有,是假的,哪有什麼我所有?更是虛妄的。這才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真正看破了,看破之後才能放得下。
所以,西方世界唯善無惡,西方世界沒有惡,沒有惡緣、沒有惡因、沒有惡果,「淨念相繼,無上菩提」。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我們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阿彌陀佛的心量,所包含的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要以智慧、以能力全心全意去幫助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求生淨土,幫助他不退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願,我們的心願要跟他一樣,這叫做學佛。眾生對我有誤會,我要包涵,不要記掛在心裡。為什麼?他是凡夫。我覺悟了,他還沒覺悟,覺悟的人跟沒有覺悟的人不能吵架,不能記恨在心,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要真正的包涵,要諒解,不可以記掛在心。他是我的冤家對頭,我還要用善心、善意還要去度他,還要去幫助他。果然這樣存心,這樣行事,你的冤家對頭逐漸都會被你感化,這是真的。
不但佛法如此,我們中國儒家都講「仁者無敵」,仁是仁慈的人,仁愛之人,他心裡頭沒有敵人,沒有冤家對頭,那是個仁人,在佛法講大慈大悲。心裡還有一個恨的人、討厭的人,哪裡有慈悲?沒有慈悲心。慈悲沒有了,心也不清淨、也不平等,換句話說,覺正淨全都沒有。你天天學佛學的什麼?學的是迷,學的是邪,學的是染,迷邪染一天比一天加重,這叫顛倒,這樣學佛不能成就!真正學佛的人,迷邪染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輕,覺正淨一天比一天增長,這就對了;覺正淨是善,迷邪染是惡,要斷惡修善。
下面是講「四如意足」,如意是稱心自在的意思,歸納為四大類。它真正的意思,我們淺顯跟大家說明,就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所以中國從前,有福的人、做大官的人,手上都拿個如意。如意多半是玉做的,玉如意,這是很貴重的。如意的頭是彎回來的,意思表什麼?回頭,回頭就如意。所以手上拿這東西是表法的,譬如說做官,官做得很大了,不必要再往上爬了,回頭!發財財發得也夠了,不要再發了,夠了,回頭。最近玩股票賺了一點錢,不要再賺了,夠了回頭,回頭就如意;不回頭,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勸你回頭。所以,如意頭是回過來的,「回首如意」,就是佛家常講的「回頭是岸」,你才得真正如意。這是「定」、是「福」,所以它是屬於戒行、定行,也是福行。前面「四正勤」是慧行,那是智慧,一個人真正認真去斷惡修善,斷迷邪染,修覺正淨,這是上上智慧。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修四如意足。
第一個是「欲」,欲是欲望,欲望怎麼樣如意?「知足」就如意。下面我的註解大家一看就懂,你看古人的註解看不懂,愈看愈迷惑,我這個註法很簡單,一看就懂了。「知足、常樂、心安、理得」,就是四如意足的意思。欲是欲望,物質上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要知足,曉得回頭,不必越分的去希求,最好不求,一切順其自然,那個福報是最大的。為什麼?你心裡面沒有貪求,沒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失望,就很苦,所以沒有希望。有願望,沒有希望,願望跟希望不一樣,願望裡面沒有妄心去求,是讓它自自然然圓滿;希望是有個妄念在求,求它趕快現前,那很痛苦,為什麼?求不得苦!有希望的人就有求不得苦,他希望愈多,求不得苦就愈多,就這麼來的。所以無求,知足,無求,欲就如意了,你的生活就自在了。
「精進,常樂」,不快樂就沒有辦法精進,精進的人一定快樂,快樂就是精進,常樂。這個樂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內心裡面發的,《論語》裡面第一章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悅)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悅是喜悅,我們佛門講法喜充滿。喜悅是你自己修行有進步、有收穫,內心產生的喜悅。俗話也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你想想看,每天心情很愉快、很快樂,心情爽朗,這就是不老、不病的祕訣。你們要想不老、不病,一定要天天快快樂樂、歡歡喜喜,這個人不會老。憂能使人老,人有煩憂很容易衰老,憂能使人老。
《論語》第二句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是外面的境界。朋是什麼?志同道合,到這裡來拜訪。他來幹什麼的?來切磋學問,來研究討論,這個快樂,人生最大的樂事。實在講,這個朋是什麼?是學生。老師把學生看作朋友,所以叫友生,看作朋友,看作最好的同參道友;學生尊重老師,彼此互相尊重,所以朋是學生。自己真的道德、學問成就了,自然有仰慕來求學的,那是學生來的。所謂是得天下英才而樂育之,這是人生一大樂事,這個樂是指這個。這是《論語》前面的兩句話,精進則得常樂,常樂就是精進。
第三是「念」,也叫做「心如意足」。念是心安,心要不安心就亂了,是煩惱的根源。第四是「慧」,是理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事實,清楚、明白了,理得到了,這是慧如意足。心安定了是念如意足,實在講,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佛菩薩的教導,目的都在此地,「成就一心,不退菩提」。
我把這一段看作戒行、定行、慧行,就是戒定慧三學。「欲、精進」是屬於戒,「念」是屬於定,加上「慧」,三學的基礎在此地。如果我們不能真正做到知足、常樂,心安、理得,就沒有辦法踏進佛門,這是佛門的第一道門檻,到這裡才進去。如果我們講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如意足,欲求極樂,我們一心一意只希望往生淨土,就是欲如意足。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不夾雜、不間斷就是精進如意足。一心稱念心不散亂,不被外境所遷,就是念如意足。這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心裡生出來,口裡念出來,耳朵裡聽進去,那就是慧如意足。這是講我們修淨土的人,如何運用此一原則成就淨業。前面所講的是我們學佛的人,如何在生活中、在社會裡真正得到幸福美滿,你要修四如意足,你的家庭、工作一定得到幸福美滿。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