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第二冊—大度顯德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九集) 2021/10/3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4-0049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二冊,第一單元「君道」,五、「納諫」。
【四十九、今群臣皆以邕為戒,上畏不測之難,下懼劍客之害,臣知朝廷不復得聞忠言矣。夫立言無顯過之咎,明鏡無見玼之尤。如惡立言以記過,則不當學也。不欲明鏡之見玼,則不當照也。願陛下詳思臣言,不以記過見玼為責。】
這一條出自於卷二十四,《後漢書(四)》。
『邕』是指蔡邕,蔡邕是東漢的音樂家,東漢的人。他是一個忠臣,他常常向皇帝直諫(直言進諫)得罪了很多人,後來又加上上司隸校尉陽球與蔡邕的叔父蔡質有矛盾,於是蔡邕和他的叔父蔡質都被下獄判處死刑。後來世上還是有好人,中常侍太監呂強憐憫蔡邕無罪,向漢靈帝求情,蔡邕被免除死刑,連同家屬一起被流放到北方。這是這裡引用蔡邕。『咎』是罪過、過失的意思。『見玼』就是我們一般講顯露瑕疵。「見」就跟現前的「現」一樣,顯現、顯露的意思。「玼」就是玉的斑點,白玉有斑點,引申為一個人的缺點、毛病。『尤』是過失、罪愆。『惡』就是討厭、憎恨。
這一條就是講,「今天群臣都以蔡邕的下場為鑑戒」,不敢直言進諫,因為上面的人責難,預料會受到災難;「下怕有刺客來行刺」,下面的忌妒障礙會有人來謀害。對上怕皇帝責難,對下面這些群臣怕會來陷害,所以大家都不敢講真話了。這是指出蔡邕評論時事得罪了顯貴大臣和宦官小人,結果受到誣告並被大臣派刺客追殺,後來又被判刑。「臣知道朝廷不會再聽到忠言了」,就沒有人敢再進忠言了。皇帝如果忠言聽不進去,責難這些進諫忠言的人,沒有人敢再講真話;下面得罪人,也會被人陷害,所以就沒有人敢講真話了。著書立說沒有彰顯錯誤的罪過,明亮的鏡子沒有照見缺點的罪責。如果厭惡別人著書立說記錄錯誤,那就不應該去學習;如果不想被鏡子照出缺點,那就不該去照了。「希望陛下仔細考慮臣說的話」,不要將記述過錯、照見缺點作為罪責。這是對皇帝的一個勸諫,要聽忠言,如果不聽,沒有人再講真話,皇帝你也就不會再聽到忠言了。就引用鏡子來做一個比喻,我們臉髒了,去照鏡子,鏡子它沒有罪責,它不用去背負那些罪過責任。這是舉出鏡子。如果著書立說沒有彰顯錯誤的罪過,那著書立說做什麼?何必學習聖賢的經典?經典就是對照我們對錯的一個標準。如果不想被鏡子照出缺點,那就不該去照鏡子;如果厭惡別人著書立說記錄一些錯誤的事情,那就不該去學習。這是勸諫皇帝(陛下)仔細考慮臣說的話,就是講這些真話,指出缺點的這些忠臣,不要去追究他們的罪責,這樣下面的臣屬才敢諫言(敢講真話),陛下(皇上)你才能聽到真正的忠言,對國家才有幫助。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