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一O二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102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頁,最後一行,從第二句念起:

  【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斷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迴向。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這個一段是對前面所說的,真信往生;前面往生是帶著有疑情,雖然信,不能算是純真。這個一段是講純真,純真往生,這就是通常講的九品往生,九品都是純真。為什麼有品位差別不同?這是念佛功夫不一樣,心都是純真沒有兩樣的,這個功夫差別,功夫深的是念到一心不亂,功夫淺的是念到成片。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個大意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就是你是不是有真信切願?這是往生的條件。信,我們從這段經文裡面才真正體會到,蕅益大師講的真信,不是我們普通說,我們信、我們發願就能往生,這差距就很大,信願都要依本經所講的標準。「品位高下,是在持名功夫的淺深」,這句話我們也要細心去體會它,並沒有說念佛號的多少,沒說多少,是說功夫的淺深。換句話說,如果功夫真正得力,就每天念十念也不算少;假如功夫不得力,你一天念十萬聲也枉然。所以要緊的是功夫得力不得力。

  什麼叫功夫得力?念到心地清淨,能把妄想、煩惱伏住,這個就得力了。假如我們念的伏不住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功夫就不得力,這樣說大家容易理解。要用佛法術語上來講,就是與三昧相應不相應,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與一心、與清淨心相應不相應,這是功夫。念到理一心不亂,這是功夫最深的,跟禪家明心見性是同等的,與教下大開圓解是同樣的境界。當然這不是一般人,人人能夠做得到的。不是說做不到,是很不容易做到。這很不容易做到,實在講問題是你有沒有心去做?有心,沒有一個做不到的。怎麼個做法?前面都曾經跟諸位也報告過,要把無始業障真正懺除乾淨,沒有業習煩惱了,就很容易達到這個境界。一般人說達不到境界,業習煩惱在裡頭作祟,起了障礙,達不到。功夫淺一點的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雖然沒破無明,沒有見性,可是見思煩惱伏住了。他的境界等於小乘的阿羅漢,等於圓教七信位的菩薩,實在講也了不起,這樣的功夫往生都自在。實在說,對我們來講也有相當的困難。再次一等,這就是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之淺者,這種功夫如果我們努力一點,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做不到,還是業障在障礙。所以,懺除業障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對修行人來講是一樁大事,要把自己的業障真正懺除,使它不障礙我們的清淨心,這樣才能夠成功。

  所以就功夫成片來說,古大德說之為「萬修萬人去」,這是人人能做得到的。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對於淨土的讚歎,也就是功夫成片帶業往生。成片裡面也有三輩,就是也有九品,上品功夫不但預知時至,可以生死自在。所謂生死自在,就是想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都可以,就是往生的時間可以自己來決定,這就是真正了生死。所以講生死自在,喜歡哪一天去就哪一天去,喜歡在這個世界上多住幾年都不礙事。所以這樣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裡面上三品的差不多都可以做到,這是給我們非常大的鼓勵,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如果講事一心要斷見思煩惱,想想我們自己還真沒有這個能力,沒有把握,那理一心更不必說。這個功夫成片不是斷煩惱,是伏煩惱,我這個佛號功夫得力,能夠把煩惱伏住,煩惱雖有,不起現行,不起現行就是它不起作用。雖有煩惱,不起作用,有這種能力,這在一般人來講也是相當不容易。如果你說再容易,那沒法子,再容易就不能往生,再容易,那西方世界標準再往下定,他那個世界也就亂了,也就不清淨了。所以這個標準實在講是有一個底限的,沒有底限,我們社會就亂了,世界就亂了。所以這個法律、道德觀念,都有一個底限。儒家自古以來講這個底限,就是禮,它已經把這個分成五層,最高的是道,道下面是德,德下面是仁,仁下面是義,義下面是禮,禮是底限,禮不要了,這個天下就大亂,那就是任何人來也救不了。我們今天禮都不要了,所以這才是亂世。西方極樂世界也有個底限,這是功夫成片是底限,守住這個底限,所以那個世界是清淨世界,那個世界是極樂世界。換句話說,我們的修學最低限度,要達到它最低的這個標準,這才能夠真正往生。

  本經這一段特別是講『信』,三資糧裡頭特別重的信。第一個,相信佛的智慧、德能究竟圓滿;第二個,相信自己有緣遇到這個法門,生起歡喜心,那就是經上給我們所說的,我們過去生中曾經培養著有深厚的『善根』,只要這一生能夠依教奉行,決定往生。就怕我們違背了佛在經典給我們的教訓,那就沒有法子,你違背,這一生就不能去,依然是結個緣,這一生要去的話決定不能違背。換句話說,我們在過去生中修學這個法門,不知道修學了多少次,為什麼沒能去得成?自己現在好好想一想,痛定思痛,去不成還是沒有真的做到。假如我們真的做到,早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菩薩了,怎麼可能還在這個世間?過去生生世世之不認真,跟我們今生一樣,今生還是不認真,那還是不能往生。這一次不能往生,下一次再要遇到這個機會,就不知道要隔多少生多少世!你不要夢想,我來生還能遇到。來生說實在的話,你能得人身嗎?能不能有把握來生還得人身,這是個很大問題。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這個世間人,佛在經上比喻告訴我們,我們失掉人身再得人身,那個數量就像指甲上的土一樣;不能得人身,像大地土,哪個多?我們再想想,為什麼不能得人身?人身要五戒具足。你這一生持戒這個功德,至少要可以打上八十分,你來生就不失人身。我們想想,五戒我們做到了幾成,自己跟自己打個分數,能打幾分?說實在的話,許許多多情況當中,自己犯了戒自己不知道,並不知道自己在犯戒,自己造作罪業自己不曉得,有的時候還以為自己有功德,你說這怎麼得了!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殺盜淫妄酒五條,哪一條都不好持。這個殺生,有意無意當中傷害多少眾生,有意是罪,無意是過。那個偷盜就更不得了,偷盜叫不與取,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想佔人一點便宜,這是盜心,果然佔到了這是盜戒破了,破了戒。起心動念想佔國家一點便宜,那個犯的戒就更大了,國家的稅收我們想方法少繳一點稅,逃一點稅,是做到了,可是這個罪過可犯大了。今天什麼人願意守法?做生意人,「守法我就不能賺錢,守法就要賠本」,才知道那個真難。盜,不是說拿著槍去做強盜去搶,不是那個,不是那個盜,這個戒行非常非常的微細。這個邪淫,心裡面動念,已經就犯戒了,果報都在地獄。妄語,這就更難持,有意無意當中的,妄語、兩舌,兩舌就是挑撥是非,綺語是花言巧語,不得了。比較容易持的,酒這條戒,酒的開緣也很多,只要不喝醉、不亂性,都不構成犯罪。因為它是遮戒,遮戒是預防的,它本身沒有罪過,但是受了戒,那你是犯了戒,雖然沒有罪,你犯了戒。沒有受戒,只要不喝醉、不亂性,這個是沒有罪過的。酒醉亂性,會犯前面的罪過,它是防止的,所以這個知識是要有的。

  我們冷靜想一想自己,五戒都做不全;換句話說,來生人身得不到,這個問題嚴重了。在這個世間我們做好事,實在講那個好事做得太少,壞事做得太多了。我們今天供養三寶,實在講我們賺十塊錢供養一塊錢就不得了!求佛菩薩保佑我賺錢,我來供養你,這是什麼心?賄賂心。可見得我們的心行,真的像《地藏經》上講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真正覺悟的人不多,迷惑顛倒的人多,迷什麼?迷這個世間是真的、是常的,迷了真的有常樂我淨,所以樣樣都自私自利,為自己著想、打算。真正覺悟的人曉得,這個世間沒有常樂我淨,統是假的,真正看穿了全是假的,一樣也得不到,他這個私心自然就少了,就曉得我們應該少替自己想,多替眾生想,這是福。能夠常常這樣想,不想自己,常想眾生,常想佛法,縱然不能往生,來生決定是人天福報,這是決定得到的。可是幾個人不為自己想,幾個人懂得少積財、多積德?這才能來生得人天福報;多積財、少積德,甚至於不積德,還要積罪業,那來生果報當然是三途。所以說來生得人身,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得不到人身,就惡道去了,惡道是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來,必須到你罪業受完了你才能出來。出來,佛在大乘經上講得詳細,出來的時候還有餘報,也就是那個造罪業的惡習氣還在,惡習還在,雖得人身他依然造惡,因此在人間住個幾十年,又到惡道去了。大家念《地藏經》就看得很清楚,你看地藏菩薩所講的,菩薩辛辛苦苦勸他,他一念回心這得到人身,過不了多久他又去了。所以這個人中善根深厚他有這個善的習氣,大概都是前生人天來的;有劣根性、惡習氣的,多半是惡道來的。從惡道裡面出來,的確要以人間來講,不知道要過多少千年、多少萬年,那個時候這個世間還有沒有佛法?縱然有佛法,你能不能遇得到?像現在這個世間妖魔鬼怪的法很多,都冒充佛法,你遇到的佛法,是真佛法、是假佛法?佛法有無量法門,你能不能遇到當生成就這個法門?

  你要是這樣去想一想,才知道我們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多麼稀有,太難得了!遇到了,換句話說,這一生就有機會成功,有機會永脫輪迴,有機會超越三界。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抓住、能不能把握住?只要你能夠抓住,依教奉行,你這一生決定成就,就不再搞輪迴了。這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真正醒過來的人,不再迷惑了。相信之後發願、念佛,斷惡修善,將來往生,『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後面這段經文,是講一個具足信願行這樣人他的成就。自然,也就是自在的意思。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地方雖然是十萬億佛國土,有這麼遠,我們神識的速度非常快,就是『須臾之頃』,須臾就是剎那之間就到了,速度快,就到達西方。到了西方世界之後,你的『身相、光明、智慧、功德』,跟西方世界的等覺菩薩們都相同的,沒有兩樣。佛在這個地方說是『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如果要從四十八願上來看,那就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菩薩跟佛一樣的,你跟菩薩一樣的,也就跟佛一樣了。這是說明,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

  這就是講九品往生的,四土九品往生的都是智慧超勝,智慧超勝就是不懷疑,這是智慧超勝;凡是有懷疑,那是業障很重,有業障他才懷疑。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不懷疑,對佛的智慧德能、對自己的善根都不懷疑,這叫『智慧勝』。

  【其胎生者。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無因奉事無量壽佛。】

  這就是生在邊地疑城他們所受的苦難,哪些苦難?此地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他有期限,這個期限是最長不超過『五百歲』。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個袁中郎,《往生傳》上有,他是疑心,帶著疑惑往生的,生在邊地。但是他覺悟得很快,生到邊地沒有多久他就覺悟,所以立刻他就出離了。這就是說明五百歲是最大的極限,就看你生在邊地覺悟得快不快,不是一定五百歲,不是的,有的人很快,最晚也不會超過五百歲就是;換句話說,在這麼長的期限當中,一定會省悟過來,會懺除業障。他在這個裡面苦處,就是『不見三寶』,見不到佛法僧。『不知菩薩法式』,因為他沒有機緣聞法,所以對於菩薩修學的理論與方法,他都不知道。在這個裡面只有享福,他也沒地方去做功德,所以『不得修習功德』。他這個福報就像夜摩天、忉利天一樣,他在裡面享福,也不能出去,所以說想修福也沒機會。因此我們遇到修福的機會,要好好的掌握住,不能夠輕易把它放過去,有這個機會要認真努力去做;沒有這個機會那是無可奈何,我們心裡面隨喜,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歡喜讚歎。自己有力量,碰到機會,一定要好好的去做,要曉得這種機會很難得,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遇得到的,不是一生當中時時能遇得到的。『無因奉事無量壽佛』,他見不到三寶,當然見不到阿彌陀佛,這是他的苦處。下面說出原因了:

  【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總結歸到業障,『疑惑』,這個疑就是思惑裡面五種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裡面的,這個疑是講這個。其他世間那個疑惑那個不相干,那個不礙事的,這個疑惑礙事就大了。所以這個貪瞋痴慢疑,疑稱之為根本煩惱,從這裡我們就明瞭,原來有這麼大的障礙。這不是對普通的疑惑,對大乘佛法的疑惑,對淨宗的疑惑,這個障礙就更大了。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獄。王子得罪。禁閉其中。層樓綺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妙飾奇珍。飲食衣服。如轉輪王。而以金鎖。繫其兩足。諸小王子。寧樂此不。】

  這個經文是緊接著前面的,世尊在此地舉了個比喻,這個比喻我們容易體會。『轉輪聖王』,我們這個世間現在沒有,這一樁事,世間有大聖人、大賢人出現在世間,是世間人的福報,世間人有福才會出現大聖賢。福從哪裡來的?福是從修來的。世間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修善、都知道積德,這個世間人就有福報,所以才出現聖賢、出現聖王,這是互為因果。我們中國古人常說,「一人有福就連帶一屋」,一個國家出現了一個聖王聖主,他這個施政總是念念都考慮到老百姓的幸福,就是他一個人修福,全國人都得福報、都得好處,所以世間人有福這個聖人才能出現。諸位要細細的去讀歷史,冷靜的去觀察,你才能夠體會得到。轉輪聖王出現在這個世界,以十善業做為教化眾生的準則;換句話說,他用什麼來治國平天下?他用十善業,自己奉行十善,勸全國上下統統修十善業,這是盛世。

  輪王,佛在經上講有四種,用比喻來講,金、銀、銅、鐵,分這四個等級。有金輪王出現在世間,他所統轄的範圍是一四天下,這個一四天下就是一個單位的世界。在我們從前說法是一個太陽系,總以太陽系為單位;照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後面,附的他那篇文章的說法,那就是一個銀河系,比我們太陽系大多了,統轄這麼大的範圍。銀輪王他所統轄的四分之三,佛經裡面講一個單位世界,四洲東南西北四洲,北面是北俱盧洲,前面這三洲有佛法,都被他統轄。銅輪王是統治兩個大洲,鐵輪王是統治一洲。今天我們在這個地球上來看,都沒有出現過,為什麼?我們打開歷史,沒有一個帝王曾經統治過全世界,沒有,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看到過。這就是,輪王,我們曾經在佛經上看到過,事實上在我們這個世間,就是歷史所記載的也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就說明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修的福還不夠。為什麼這個王稱之為輪王?佛說他有輪寶。輪寶它有兩種作用,一種作用是它的武力,這個輪是武器,以這個武器,我們通常用現代話講,就是征服了世界,這是他的威德。另外這個輪寶是他的交通工具,他乘這個輪寶他在一天之中,我們現在講,早晨太陽出到太陽下山這十二個小時,他用這種交通工具就能夠遊歷一四天下,他所管轄範圍之內他統統可以到達。所以他的寶很多,以輪寶最殊勝,稱他作輪王。

  這個事情,我們過去始終對它都有一個懷疑,因為經上這樣說,從來沒見過。可是近些年來我們看到這個飛碟,我就想像,這飛碟是個圓形的,是不是輪王到我們這兒來巡視?很有可能。它的速度非常之大,這個飛碟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見過?我是親眼看見過一次,是在民國大概是四十年還是四十一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住在石牌,就是現在的榮民醫院,那個時候榮民醫院還沒有建,我們在那裡住了好幾年,它那裡才開工建榮民醫院。我見到的形狀,是像軍中的信號彈一樣,是有綠色的光,圓圓的,很大,停在空中不動。我看到非常好奇,旁邊還有好多個同事,我就指,我說你們看。大家都看了很久:這個大概是信號彈吧!看了大概有四、五分鐘它就開始移動,剛剛移動速度很慢,愈來愈快,結果就不見了,才知道那不是信號彈。到第二天報紙上登出來了,很多人看到,這是一個不明的飛行物體,它有能力停在空中不動,停了大概有四分鐘到五分鐘,時間相當長,結果走的時候速度很快,就消失掉了。我見過這麼一次,就是親眼看的,你看到好像距離很近,不算太遠,可能實際上有相當遠的距離。根據報紙上所記載的、報導的,有人看到的比我這個還要殊勝的,甚至於看到落在地面上的,美國空軍還曾經追逐過它們。所以這個確有其事,可能就是佛經上講的輪寶,不一定是輪王,也許輪王派人到這來巡察、來看看的,所以這個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就是證明外太空,我們今天講外太空、講外星人,他們的智慧、科技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我們還沒有辦法,做不到。我們今天做的太空梭往來月球,是其笨無比,哪有人家那麼自在?我們這個科技跟它相比,相差太大太大了。這是講到輪王,他所有一切珍寶當中是以這個最殊勝,想來確確實實它是武器,也是交通工具。你看三千年前,佛就講得這麼清楚。

  這是比喻,說輪王有一個『七寶獄』,監獄,這個監獄是七寶造的。『王子得罪』,這王子犯罪了要把他囚禁起來,關在「七寶獄」裡面,這個七寶獄裡面所有一切物質設施、享受,跟轉輪王差不多。這是用七寶獄比喻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用犯罪的王子比喻帶著疑惑心去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用這個比喻。但是他不自在,用『金鎖繫其兩足』,就戴起腳鐐手銬,腳鐐手銬不是鐵的,是金做的,是黃金的,黃金也不自在、也不舒服。『諸小王子,寧樂此不』,喜不喜歡過這生活?當然不喜歡。這是比喻疑惑心往生淨土的人。

  【慈氏白言。】

  『慈氏』就是彌勒菩薩。

  【不也。世尊。彼幽縶時。心不自在。】

  這就是他犯了罪被關在監牢獄裡面,監牢獄裡面享受再好,他心裡總是不自在,為什麼?失去自由了,總是不自在。

  【但以種種方便。欲求出離。】

  他總是想求出來恢復他的自由。

  【求諸近臣。終不從心。】

  這個『近臣』什麼?近臣沒有權力,無權開釋他,你找他們沒有用。必須:

  【輪王歡喜。方得解脫。】

  此地近臣比喻什麼,『輪王』比喻什麼?這是我們要知道的。輪王是比喻自己的心,這個心要真正懺悔就出來了。近臣是什麼?你求外面,求佛、求菩薩都不行。前面世尊給我們講了,這不是阿彌陀佛的意思,阿彌陀佛沒有這個意思教你不見三寶、不得自在,沒這個意思;完全是自己的業障,必須自己真正懺悔,這樣才能夠解脫。

  【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

  這就是生到邊地這些人,就像這個比喻所說的一樣。

  【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

  這就好像他犯過,他犯的什麼過?『疑悔』,就是犯的這個過失。雖然疑,這經文前面都講得很詳細,他還信罪福,他還相信西方淨土,還能夠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他也能往生。實在講這種人也相當難得,也非常可貴,到那裡去不過就是耽誤五百年而已,過了五百年他一樣見佛聞法不退成佛,所以依然是非常非常的殊勝。

  【彼處華胎。猶如園苑宮殿之想。】

  他在蓮花裡面生活的狀況,就像輪王的七寶獄一樣,忉利天主、夜摩天王的宮殿一樣。

  【何以故。彼中清淨。無諸穢惡。】

  他所居住的環境的確是淨土,跟西方極樂世界毫無差別,就是跟九品往生的人生活環境完全相同,只是不見佛、不聞法而已,受用沒什麼兩樣的。

  【然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奉事諸佛。遠離一切殊勝善根。以此為苦。不生欣樂。】

  這是說明,就是他們『苦』就苦在這個地方,這就他們感覺到非常苦,『不生欣樂』,就是法喜生不起來。不像九品往生的人都能夠見到佛,理一心不亂往生實報土見阿彌陀佛的報身,事一心不亂生方便土的見阿彌陀佛的應身,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的見阿彌陀佛的化身,他都能見佛聞法。唯獨這個地方連佛的化身也見不到,要中止在這裡一段時間,真正懺悔,這才能見到『三寶』,才能見到無量壽佛。

  【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

  這好像就是「輪王歡喜,方得解脫」,這個輪王是自性,幾時真正覺悟,知道自己錯了,改過自新,就見到三寶。可見得西方這些佛菩薩,不是他不加持你,真的是自己有障礙。業障輕的人現在也有機會見佛,經上不是給我們說嗎?「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能見到佛,或是在定中,或是在夢中,見佛都是好事情。但是諸位要記住,即使見佛,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不能生歡喜心,不能著相。一生歡喜心、一執著,就墮在魔境裡面去了,就又變成了障礙。雖然見到,想著佛在經上給我們的教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到了增長自己的善根、增長自己的信心,除此之外不執著,也不要去告訴別人,為什麼?避免魔障,這個要知道的。而且佛菩薩這個感應讓你見到了,不可能是常常讓你見到,常常讓你見到這就有問題了。因為佛示現這些瑞相讓你見到,是兩種原因,一種是增長你的信心,這個大概是初學佛的人。所以初學佛的人常常有感應,為什麼?這是善根現前,增長你的信心,使你不能不信;信了之後就沒有了。你不要以為,「我這退心了?從前我常常有瑞相,現在都沒有了,大概我功夫退了」,不是的,而是非常正常。常常現相,那是魔,不是佛。再要是遇到,必定是你功夫提升了一層,是來給你做證明的,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這無緣無故常見,就不是好事情。假如無緣無故的常常見,怎麼辦?你不理會它就好,就沒事情了。你要是愈是執著,愈是歡喜,愈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你就會天天見到。這時候你的正念被破壞了,正念被破壞煩惱現前,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增長,決定障礙你往生,所以那就不是好現象。

  這是懺除業障之重要,這個經裡面在此地雖然說的是往生在邊地的眾生,其實它真正的用意是教誡我們,教我們念佛人、求生淨土之人,決定不能有一絲毫的疑惑。所以佛說這一段,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我們應當要能體會,我們有疑惑、有罪障,一定要懺除。懺除不拘形式,我們去拜個《梁皇懺》、拜個《水懺》、拜個《大悲懺》,能不能懺得了?那是儀式,不一定能懺除得了。要怎樣懺除?罪從心起將心懺,這真正能懺悔得了,我得罪三寶向三寶處懺悔,我得罪一某個人我向某一個人懺悔,這是真正懺悔。為什麼?把這個怨結解開了。諸位要知道,如果說我得罪了很多人,我在佛菩薩前求懺悔,那些人不知道,那些人對你這種報復、怨恨的心理永遠存在,將來還是你的障礙。我必須要找他來,在他面前認錯,求他原諒,我改過自新,永遠不犯同樣的過失。這得到他的諒解,心開意解,這個怨結化解,他以後再不會找你麻煩,再不會障礙你了,這是舉一個例來說。所以要有勇氣、要有膽識,真正敢在大眾面前、三寶面前說出自己所做的這些過失。這是佛法裡面講發露懺悔,解除外面的糾纏,解除外面的怨結。第二種,就是內心真正改過自新,這叫從根本懺。本末兼修,這個懺除業障的力量非常之大。下面說明疑、信的利害:

  【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

  這是講他懺悔之後就能夠見佛,就能夠聞法,也能夠開悟,『開解』就是我們講開悟,得真正的法喜。也能跟九品往生的那些菩薩們一樣,每天都可以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修習功德。

  【汝阿逸多。】

  凡是經上佛叫著菩薩的名字,底下的開示都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

  【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這一句話,的確在本經裡頭非常非常重要,因為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是諸佛如來所稱的難信之法,什麼人難信?菩薩難信,二乘難信。反而我們普普通通的六道凡夫還很容易相信,那些人很難相信。為什麼說這些人難相信?這些人是高級知識分子,有所知障,這是真的。他知道得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境界他沒見過,也沒聽說過,乍聽之下他不能接受。十方世界沒有這種事情,沒有這種情形,為什麼極樂世界會有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這奇怪就是平等法界,這是奇怪。等覺菩薩跟惡道眾生,依信願行一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同等待遇,你說怎麼能教人相信?這不能相信的。因此菩薩、二乘不相信,他就不會修這個法門,這樣一生成佛的機會他就錯過了。這才知道『疑惑於諸菩薩』真正造成非常非常大的『損害』。大利益是圓證三不退,這是大利益,一生圓滿成佛,菩薩們念念希求的,而把機會當面失掉,你說這個損失會有多大。

  所以佛在此地勸告我們,『是故』,因前面所講這個緣故,我們『應當』要『明信』,明信不是迷信,是對於事實真相完全都明白了,我們才生起清淨堅定的信心。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來的,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上善人,在這個法會裡面現身給我們做證明,這個我們在前面經文裡面看到的,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菩薩讚歎、勸勉我們,就是共同勸勉我們要信受這個法門。這在世尊一代時教,就是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中、一切法會裡面,沒有見到過的,哪有這麼殊勝!這才真正顯示這個法門是實實在在的第一法門,這是『諸佛無上智慧』。這一句話的意思非常豐富,具體而言,就是指這部經,這部經就是「諸佛無上智慧」,極樂世界就是諸佛無上智慧,信願持名就是諸佛無上智慧,往生不退成佛就是諸佛無上智慧。我們對於這許許多多,要有一絲毫懷疑,如果你往生了也是在邊地,所以決定不懷疑。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

  彌勒菩薩說這個話,我們想想,我們所接觸周邊學佛的許許多多同修,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這樣,還有很多人不相信。有些人雖然相信,相信還要雜修,不能專修,聽說《無量壽經》好,也有同修說有不少道場也念《無量壽經》,但是還念《法華經》,又念《金剛經》,又念《藥師經》,又念《地藏經》,念了很多經,一個月有好多法會,他不專修,這個就講的是雜修。也有人來問我,他說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我就想可能是現實環境吧。什麼叫現實環境呢?這個法會名堂不多,來拜的人就不多,道場就不興盛,信徒就少,大概總是為了這個原因吧。諸位要知道,道場的興盛,信徒多、供養多、香火盛,這是形式,對於往生是有障礙的,這不是個好事情。

  所以真正好事情,諸位要記住《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對無朽那一段的開示,非常非常重要。他那一段的開示,跟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教誡學徒,是完全相同的,這是純粹教我們要專修,不能雜修,所以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換句話說,世間法的夾雜當然更嚴重,佛法的夾雜都不許可。不但佛法的夾雜都不許可,你們看看,這段經文上這個夾雜,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只夾雜對自己善根跟對佛的圓滿智能,在這上一點點疑惑,都墮落到邊地。如果你夾雜著大乘佛法,就根本不能往生;夾雜著世間這些東西,那更沒指望。我們將菩薩這段開示印在佛像的背面,就是做的那個卡片,上次我們印的一萬張,統統都送完了。現在館長交代圖書館,我們再印一萬張,我交代後面還印菩薩這一段的開示,這個的的確確,我們能不能往生關鍵就在此地。他這一段的開示,實在講就是《楞嚴經》上「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詳細解釋而已。什麼叫淨念相繼?人家講得很清楚,我們有時候不好講,講的時候會得罪人,那是菩薩講的,他不怕得罪人。所以我們要細心的去看,細心去體會,不要說人家怎麼說我們就跟人走,那就錯了。不但不能跟人走,菩薩要教給我們,跟經典上不相應的,我們也不能聽他,也不能跟他走。那就是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裡面有一段開導,將來也可以印在這個佛像後面,那很重要很重要,確確實實是幫助我們堅定信願的。只要有信願就能往生,品位低不怕,品位低,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品位低,那個受用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這些眾生他們也修學大乘,也斷惡修善,但是他不相信淨土,他不求往生。這是為什麼?

  【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佛答得很好,這些人智慧少,他們有分別、有執著,認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不如忉利天、不如夜摩天、不如兜率天(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不如兜率天)、不如四禪天,他們求生天,他們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還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太遠了,這個欲界天、色界天很近,就在我們這個世界,沒離開娑婆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太遙遠了,唯恐自己去不了,還勸人不要去修。這都是愚痴,都是業障很重,我們自己要知道。假如我們聽別人一勸,心也動了,證明自己業障跟他也差不多。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