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五十二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52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一面,第五行,偈頌第七首看起:

  【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這個兩首是一段。前面說到,彌陀給予一切眾生的真實利益,世尊為我們介紹愈說愈清楚、愈講愈具體。這些不但使我們對西方淨土生起仰慕之心,實實在在也是我們自己修學之處,我們不但心願要像阿彌陀佛,我們的德行也要效法彌陀。第一句是講離苦,『悉捨三途苦』,這是「濟眾厄難」的具體說明。哪些厄難?三途六道,尤其是三途,三途是地獄、餓鬼、畜生。三途果報的來由,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所造成的。所以我們想想,我們自己將來會不會墮三惡道?你就冷靜的去想想,我貪瞋痴慢這個煩惱還起不起現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心裡面還會常常起貪瞋痴慢,換句話說,你來生就必定墮三途,貪心重的餓鬼道,愚痴重的畜生道,瞋恚重的是地獄道。這是十法界構成的條件,佛在一切經裡面講得很多,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記住。常常拿佛的教訓,來檢點自己的心行,我們心裡面還有沒有這些東西?如果有這些東西,自己就曉得,我將來是要墮惡道的,這個一定要警覺。

  我們在《往生傳》看到宋朝瑩珂法師,他就是三毒習氣很重。這個人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能夠反省,自己知道將來一定墮地獄,自己曉得。知道地獄苦這就恐懼、害怕,這才求同參道友有什麼方法能夠救他,使他不墮地獄。諸位曉得,不墮地獄,除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第二個辦法,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你不墮地獄?不可能。所以同參道友就給《往生傳》給他看,他看到這些念佛往生的人,心裡面非常感動,自己下定決心,把寮房的門關起來,就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就是不吃不眠念了三天,這個人心地真誠,真誠就有感應,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修行,十年之後,你臨命終時,我再來接引你。瑩珂法師有自知之明,他說「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外面的刺激,一定會造罪業,再有十年不知道造多少罪業,那怎麼能往生?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聽了他這個請求也就答應他,好吧,三天以後我來接引你,可不可以?他說「行!」瑩珂法師說行,三天以後他真的往生。這個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都有,這是一個心裡面充滿三毒,破戒的一個出家人,他能夠自救自度,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點,曉得將來果報的恐怖,這才堅定信心求生淨土,三天成功。《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沒錯,不騙人!

  我們今天念佛念了多少年,連個消息都沒有,說老實話,口是心非,口裡面念阿彌陀佛求往生,心裡面對這個世間貪戀,捨不得離開。人家念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你念了三年,阿彌陀佛也沒消息,所以這個統統在心地,心不虔誠。從什麼地方知道不虔誠?這個自己也要明瞭,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搞人我是非,張家長、李家短,這種心怎麼能夠與佛感應?那就是古德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沒有用,念那個佛號沒用處,不相應。像瑩珂法師真正下了決心,這個世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與我不相干,統統捨棄,這心清淨了,這一向專念,本經裡面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做到了。我們今天雖然修學,雖然大家在聽經,每天也在念《無量壽經》,一天念多少遍,相不相應?不相應。就是你煩惱、憂慮、分別、執著、妄想沒有能夠捨棄掉,你的苦離不開。離不開,你將來還要苦,比現在還苦,這是值得警惕的。這個經,實在真的是教我們離一切苦難、消災免難的不二法門,只要把這個理論參透,依教奉行。瑩珂法師是個好例子、好榜樣,三天永脫苦海,永離厄難。

  底下一句『滅諸煩惱暗』,這一句就是我們常講的業障,消業障,消滅業障。前面有一句,我們上次念過的,「消除三垢冥」,那是講的消業。這個地方更進一步,滅業,不但業消除,徹底把這個業障滅掉了。憑什麼?佛的大願加持,就是阿彌陀佛不思議的願力功德加持。使我們的「煩惱」,「暗」就是無明,這是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暗也就是妄想,妄想是暗。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這兩句就是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智慧眼」是五眼之一,《金剛經》上說如來有五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這個智慧眼就是慧眼)、法眼、佛眼。五眼說一個,其他的是省略掉,五眼統統都得到。五眼,他為什麼不說法眼、不說佛眼,單單說慧眼?因為前面一個消業、一個滅業,消業、滅業靠什麼?要靠智慧,這就是戒定慧,智慧現前,不但消業,而且能夠滅業。「獲得光明身」,光明身是法身,身業清淨這就見性了。跟《楞嚴經》上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是同樣的境界,這就是明心見性。由此可知,宗門,就是禪宗,要想達到這個目標相當不容易。第一,要自己真正是上根利智,就像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上上根人;上上根人,還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來調教;自己還要勇猛精進,才能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在《壇經》上看到,六祖大師一生教化眾生三十七年,跟他學的人不曉得是幾千幾萬人,真正學成了的,所謂見性的,只有四十三個人。這在中國禪宗史裡面空前絕後,任何一個禪師,在他座下沒有這麼多開悟的人,以前沒有過,六祖以後也沒見到過。最殊勝了,也只四十三個人,三十七年的教學,可見得非常非常難。淨宗就是一句名號,這個容易,不必上根利智,所謂下下根人愚夫愚婦都能成就。他成就什麼樣的境界?給諸位說,也能達到這個境界。像倓虛老法師給我們講諦閑法師早年那個徒弟,不認識字,那真的是個愚人,什麼都不會,這一句彌陀名號念了三年,居然站著往生,預知時至。走的時候站著走的,走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他師父來替他辦後事。我們要問問,這個人是什麼境界?決定是上上品往生。他憑什麼?就是一句名號。一句名號能夠到上上品,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可惜的是相信的人太少了,真正能相信那就是大智慧、大福德。信的人是智慧,肯念佛的人這是大福德;你不相信,不肯念佛,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叫造業,那就沒救了。

  底下這兩句是得樂,離苦就得樂了。明心見性,見了性有什麼好處?這兩句就把這個好處給我們說出來,『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這個好處就是佛教常常標榜的「離苦得樂」,永遠離開惡道了。此地講的「惡道」並不是講的三途,你要把它看作三途那就錯了。這個惡道是指什麼?指阿羅漢以下的。不但人天是惡道,阿羅漢、辟支佛也是惡道。為什麼是惡道?沒有見性。所以此地的惡道意思非常之廣,權教菩薩、二乘、六道統統包在其中。因為這些人比起菩薩那他是惡道,菩薩才是真正善道,明心見性,永遠不會做錯事情。沒有見性,還會做錯事情,像阿羅漢以上的會做錯事情,他雖然沒有罪,他有過,他有過失。起心動念造罪的,那是罪業;沒有心、無意當中的個過失,那個造的罪業那是過。所以過就輕,罪就重,罪是有意造的,過是無意所造的,這裡頭有輕重差別。見性的人永遠沒有過失了,為什麼?處事待人接物他用的是真心,真心沒有過失。真心是什麼心?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他怎麼會有過失!這才真正「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這個善趣是指什麼?是指成佛之道。不是指三善道,三善道還是惡道,這個道是成佛之道,所以這才叫真實的善趣,也就是儒家所講的「止於至善」。儒家止於至善,究竟那個至善是什麼境界,沒說出來;佛法裡頭才真正把至善的標準給我們說出來了,至善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至善就是究竟圓滿的見性。所以分證位的不能算至善,他上面還有,一定是圓教的佛果那才叫真正的至善。如果在一切環境裡面來講,西方極樂世界是至善,為什麼這個環境至善?這個環境裡面沒有退墮之緣,所以一往生就圓證三不退,一生決定成佛,這是環境的至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所以這個兩句,它的境界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這是指的自己得的利益。

  自己得利益之後,一定要幫助別人,所謂是輾轉教化,這才能真正報佛恩。本經的經文告訴我們,這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當孝於佛,常念師恩」。孝於佛,怎樣對佛盡孝道?怎樣才能報答老師的恩德?只有一個方法,弘法利生。佛與祖師的心意,就是要把這個法門普遍的介紹給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在這一生當中究竟得度,這是佛祖的本懷。我們能把這樁事情盡心盡力做圓滿了,這就是孝於佛、念師恩。背師叛道,《戒經》上有,果報都在阿鼻地獄。背師是背叛老師;不肯接受佛的教訓,這叫叛道,依著自己意思去做,不依佛的教訓,這是叛道,果報都在阿鼻地獄。

  因此,為了報佛恩,為了報師恩,那一定要『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這個兩句了不起,這個不是把普通的東西布施給眾生,是無上的法寶。世出世間所有珍寶,跟這個相比都比不上,為什麼?這個法寶能教你一生永脫輪迴,圓成佛道,決定不是假的,所以這個寶就非常非常殊勝了。「開」是開示、是開演,因為眾生不知道,你要為他開示,開是啟發的意思,示是指示的意思。你要把這個大事因緣告訴他,指陳給他,這是什麼?「法藏」。法藏一般來說,法是法性,藏是含藏,法性含藏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所以稱為法藏。盡虛空遍法界就是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是什麼?法性就是我們的自性,這是佛在一般大乘經上所說的。但是在此地不是這個意思,比這個意思還要精彩。我們講法性含藏一切萬法,這法性究竟是什麼?是我們自性。我們自性在哪裡?怎麼說也說不清楚,講得太抽象了。本經的精彩就是落實了,這個法藏就是這一本《無量壽經》,你能夠把這本《無量壽經》為一切眾生講解清楚、講解明白,介紹給他、推薦給他,這就是「為眾開法藏」。所以這個經比其他的經好,就好在此地,其他經講的是抽象的,這個經講的是踏實,就是指這本經。

  「廣施功德寶」,我們就曉得,功德寶是什麼?功德寶就是這一句名號,這是功德寶,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只要老實的執持,像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淨念相繼」,也就是說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我剛才說過,諦老法師那個徒弟三年念成功,他憑什麼?說實在話,就是這三句話他做到了,他不懷疑、他不夾雜、他不間斷。老和尚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就這麼簡單,念了三年他就成功了。所以你們念佛,今天下午有些同修來,「我們要搞一個念佛會」。沒有用處,念佛會不能往生,為什麼?一定有間斷、有夾雜。諦老法師那個徒弟是一個人,一個人自己修行,跟一切人都不往來,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所以三年他能成功。你們如果說有幾個人在一起念佛,如果方向目標不是真正相同、真心了生死的,一定雜心閒話。雜心閒話就夾雜,夾雜當然就間斷,這一定的道理。既夾雜是又間斷,你的功夫不純,很難得感應。所以說縱然有道場,道場人數說實話是愈少愈好,不要搞熱鬧,搞熱鬧那是三途六道,還是搞的三途六道,很熱鬧,果報不堪設想。學佛最重要是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所以要牢牢記住。一個人要怕懈怠,所以說大眾在一塊依眾靠眾,是的,現在眾生煩惱習氣太重了,靠不住。從前的大眾是可以靠,依眾靠眾,現在這個眾不能靠,一靠就靠壞了。

  自己業障又重,那怎麼辦?有方法,念佛的錄音帶,台灣現在造的念佛機,這是真正的善友,真正的善知識,這個東西幫助我們,太好了。為什麼?它不會打閒岔,它不會講是非,它只教我們念佛。耳機掛到身上又不妨礙別人,自己煩惱妄念多了,聲音開大一點,聲音一大,煩惱都壓掉了,就沒有了;心地清淨就開小一點,一句一句跟著它念,這就跟大家就是依眾靠眾,這就真正靠得住。現在人靠不住了,人的煩惱習氣很重,確實對我們都是障礙,都不是真正的善知識,是惡知識,這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還是一個人老實念,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念佛。除了我們的工作,這個工作的時候,用頭腦的工作,就是要用思考的,我們把念佛放下,我們辦事,事情辦完了馬上就念佛;不用思考,用體力的,那一點妨礙都沒有,一面念佛一面可以做工作,並不妨礙。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佛,真正把煩惱念掉了,把無明念掉了,這就是寶。

  我們自己得到法藏、得到功德寶,我們馬上轉施給別人。所以諸位同修,這最近我看到大家很發心,印經布施,做錄音帶布施,好。但是你要曉得,經典跟講經讀誦的錄音帶,它的效果只幫助你起信、發願;真正講到修行,就是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能間斷。你就知道,布施念佛機的功德,比前面那個還要大!這個兩句你想想看,確實是很踏實,我們知道應該怎麼樣去做。「廣施」,廣是用平等心布施、清淨心布施,沒有一切分別執著。這下面第九首、第十首,就是我們常講的,我們的心願、德行要向佛看齊,要學佛,要學得跟佛完全一樣。

  【如佛無礙智。】

  這是願自己跟佛的智慧相同,『如』就是一樣的,希望我的智慧跟佛沒有兩樣,佛有『無礙智』,我也有無礙智。我今天為什麼樣樣都有障礙?障礙是來自妄想執著,你有妄想執著你就有障礙,你離開妄想執著你障礙就沒有了。這是智同佛。

  【所行慈愍行。】

  這是慈悲同佛。佛是大慈大悲,對於一切眾生怨親平等,這叫大慈悲。世間人的慈悲不是大慈悲,喜歡的人就對他慈悲,不喜歡的人就不慈悲了,不平等,所以他的心也就不清淨。清淨、平等的慈悲,才叫做大慈大悲,希望我們自己的慈悲也跟佛一樣,永離妄想執著,清淨平等的慈悲。

  【常作天人師。】

  這一句是講行同佛,行是行(音形)業,我們現在也稱為行(音航)業,你在這個世間是幹哪一行的。佛是幹教師這一行的,佛是老師、教師,教化眾生的。所以我們也學佛,我們行同佛,實在就是教化同佛。佛示現在世間,他是生在帝王之家;換句話說,命中注定他要做國王的。他把國王捨棄掉,去當老師去,當一個教師,這個教師是個純粹義務的教師,只盡教學的義務,不講報酬的,沒有報酬的,這樣的老師。這是我們應當學習,希望跟佛相同。這點說起來也實在是很不容易,一切眾生遇到佛這個機緣很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佛有什麼好處?決定得度。佛有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的善巧方便。我們眾生,佛見到了,佛知道你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你是幹些什麼的,佛都知道;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佛都曉得,你在哪一道,受什麼樣的身,做些什麼業,統統曉得。因此佛給你說法就契機了,換句話說,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哪有不得度的!所以這是見佛得到的大利益。

  這個大利益當中,最殊勝的利益就是成佛。我們是凡夫,遇到佛,我們也成佛,跟他一樣,這個利益是第一殊勝,沒有比這更殊勝。所以我們稱佛才稱大師,『天人師』。一般人當不起,不但是凡夫當不起,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當不起。我們今天自己是什麼料,怎麼敢跟佛看齊?諸位同修知不知道這個事實?我們今天自己雖然是不成材料,但是承蒙阿彌陀佛弘願功德加持,這一加持把我們的身分就提高了,也跟佛差不多。佛教一切眾生一生成佛,教他什麼法門?信願持名。我們今天也把這個法門教給一切眾生,如佛度一切,沒有什麼兩樣,佛教的是信願持名,我教你也信願持名,我跟佛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所以自古以來淨宗的祖師,後人都尊稱為大師,就跟佛沒有兩樣。所以毘盧遮那如來教文殊、普賢這等覺菩薩,教他成佛用什麼方法?信願持名。等覺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個方法,換句話說,也就這麼三個條件;諦閑法師教他那個徒弟也這三個條件,跟佛沒有兩樣,完全相同。這才常作天人師。

  【得為三界雄。】

  這個『三界雄』是講德行,德同佛,三界是講的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稱為三界。雄是英雄,英雄的定義是什麼?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他能辦,這種人我們就稱他作英雄,所以佛是三界的大英雄。佛門講經說法的講堂稱為「大雄寶殿」,這個大雄就是大英雄,這大英雄在那裡布施功德寶,殿是個場所,就是布施功德寶的場所。大雄寶殿是這個意思,下次你們看到這個匾額,要曉得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所以這德同佛。

  【說法師子吼。】

  這一句是講說法同佛,『師子吼』是比喻,獅子所謂獸中之王,猛獸,獅子一叫吼,那個小的動物、野獸,一聽到獅子叫,腿都發軟,跑都跑不動了。就是形容牠的威德,威力有這麼強大。佛一說法,一切邪魔外道都被佛法降伏了,所以比喻「師子吼」。末法時期,你看《楞嚴經》上說得很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說法多。多,不怕,怕的是沒有正法;若有正法,大家聽了之後比較、比較,他自然就有所選擇。有很多原先學外道,後來一聽佛法,他馬上就轉過來了。我這次在溫哥華,有一位老居士差不多是五十年的虔誠基督教徒,接觸佛法之後,他覺得佛法比基督教好,馬上就轉過來了,這就是一個例子。基督教在宗教裡面還是正教,所以只要有比較,人當然想取最殊勝的法門。

  在佛法當中,所有一切經論、法門做一個總比較,《無量壽經》第一。這不是現代人看的,在隋唐古大德就做過比較了。他們比較的結果,認為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做一個總比較,是《華嚴》第一,這是大家公認的。理論圓滿、方法詳細、境界清楚,的確一切經典不能為比。《華嚴》再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這把《華嚴》比下去了。為什麼《無量壽經》第一?因為《華嚴》最後的結果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極樂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極樂世界,所以《華嚴》歸宿歸到這個地方。既然是《華嚴》的歸宿,可以一句話總而言之,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這是總歸宿、總結論。這一部經它在整個佛法上的分量,我們這才明瞭,這才比出來了。古人比到這個地方。我在講席當中再做一個比較,這個經不是有四十八品嗎,哪一品是第一?前面跟諸位說過,第六品第一,四十八願。怎麼知道四十八願是第一?因為全經所說就是四十八願的說明,句句話都是依四十八願而說的,沒有一句離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第一。四十八願裡頭還有四十八條,哪ㄧ條第一?這是古人所比的,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這一句就是此地講的「廣施功德寶」。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十八願顯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皆得往生,這還得了嗎!往生就不退成佛。所以從這一層一層較量,到最後是阿彌陀佛這一句不可思議!我們也就了解,千經萬論闡揚的什麼?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給我們講的,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為無量無邊眾生開示法藏,也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往往把這句阿彌陀佛看輕了,不曉得功德不可思議。

  你要是真正了解,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師子吼,你們每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在師子吼,你自己不知道。你真正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心境相應,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念佛人現前你就得到十方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保佑,你不求他,他自然就來了。為什麼保佑你?因為看到你再過幾天很快就作佛了,這怎麼能不保佑,怎麼能不珍惜?眼看沒幾年你就成佛了。可是你念,念的時候不知道名號功德,不知道彌陀本願功德,你雖念,念得不相應,你心裡面還起煩惱,還是有妄念,換句話說,就俗話講不老實;一天到晚打妄想,這個人就不老實;一天到晚還說是非長短,這個人不老實。所以說有很多人來找我,有問題來問我,這些人都是不老實的,都是打妄想的。他如果老實,他怎麼可能來問我?他早就在家裡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會間斷,他怎麼可能跑來找我?他有問題來問我,就懷疑、就妄想分別執著,他還有這些東西,這個就沒法子。來問我,我告訴他了,希望下一次不要再來找我,為什麼?你下一次再來找我,你怎麼還不老實?那成就就沒指望了。

  所以從前印光大師接待他的學生,那個態度是正確的,祖師給你一番開示之後,回家去老老實實依教奉行。過幾天再去看看師父,那個老和尚要是見到你來了,他就狠狠的把你罵一頓,「你來幹什麼?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浪費錢財,來幹什麼!」「來看看師父」。「師父看過了,有什麼好看的,不在家老實念佛!」這個話對的。所以佛祖希望你幹什麼?希望你在家裡老老實實念佛,不要到處亂跑。亂跑的時候,跑的是什麼?雜心閒話,你所跑的就是夾雜、間斷,功夫不純。所以你念了多少年,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毛病出在哪裡?就出在這些地方,總而言之就是出在不老實。所以這一句佛號,教人念佛,為人講解這一部《無量壽經》,是第一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念佛,我們自己念佛,聲聲佛號都是為了普度眾生。我自己成佛道,成了佛道幹什麼?成了佛道度眾生的。我讀這個經典,我研究這個經典,我講解這個經典,只有一個目的,希望一切眾生對名號功德、持名念佛的法門,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就這麼一個很單純的目標。這一個目標就是無上的功德寶,確確實實能夠『廣度諸有情』。這個「諸有情」,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統統包括在其中。

  【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這個兩句不得了,不可思議。對阿彌陀佛來講,就是前面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圓滿了;對我們自己本人來說,我們效法彌陀,我們自己一切的願望也得到大圓滿,究竟圓滿。依照這個法門修,確確實實得的到,你要不依照這個法門來修,換一句話,你那些願望都是妄想,做不到的。做不到還罷了,還要造許許多多的罪業,這是真的。依照這個法門來修的話,沒有一個願達不到的。

  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底下這一句,『一切皆成佛』,彌陀本願功德就在這一句顯露無遺。也就是,我們要問,阿彌陀佛存的是什麼心?他的心願是希望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心就是願,願就是這部經,經就是一句彌陀名號,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這個法門是「一切皆成佛」的法門。你要問名號功德之究竟,名號功德簡單說,就是一切皆成佛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議。四十八願的本體就是這一句。

  【斯願若剋果。大千應感動。】

  這是彌陀世尊在發願的時候,求感應來為他做證明,我前面所發的願,願願都圓滿,願願都有了結果,大千世界裡面所有的諸佛菩薩都應該感動。怎麼個感動法,諸位想想,怎麼感動法?感動的法具體說,就是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在極力宣揚彌陀本願功德。諸位要記住,這一句話就是宣講《無量壽經》,宣講《無量壽經》就是讚揚彌陀本願功德,這是第一個感動的。第二個感動,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勸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讚揚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感動的表現,一定感動。不要說諸佛菩薩,就以我們自己做個例子,我們真正理解、真正明白,事實搞清楚,哪有不宣揚、不讚歎的道理!不可能。你說我不會講,你為什麼不會講?你沒搞清楚,你要搞清楚,哪有不會講的?個個都會,不會是沒搞清楚。為什麼沒搞清楚?剛才講了,你的煩惱沒斷,你的妄想沒斷,你的疑惑沒斷,所以你搞不清楚。你能夠把懷疑、妄想、執著斷掉一分,這個事實你就明瞭一分;你能夠斷兩分,這個事情你就明瞭兩分。如果妄想執著不斷,你天天來聽,聽上一百遍,你還是搞不清楚,為什麼搞不清楚?有障礙障住了。

  【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前面是諸佛菩薩感動到讚言彌陀本願功德、名號功德;這一句是求諸天梵眾的感應,諸天梵眾他們見到這個事實,生起無量的歡喜心,來護持、來供養,這護法,護持供養,前面諸佛菩薩弘揚。你看一個弘法、一個護法。表面上看,一切諸佛弘揚彌陀本願,也就是弘揚《無量壽經》,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這是表面上看;實際上呢?實際上是護持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眾生的根本法門,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才極力提倡。怎麼彌陀法門就是一切眾生的根本法門?諸位要曉得,彌陀沒有我執、沒有法執,彌陀與一切眾生自他不二,彌陀就是法界全體,那麼一切諸佛怎麼能不護持,這一切諸天善神怎麼能不擁護!你有我執、你有法執,你是凡夫,不值得護持你;你破了二執,你的心境跟虛空合成了一體,就得到諸佛菩薩的護念,龍天善神的護持,這個道理、事實的真相如是。我們再看底下這個長行: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這個偈子才說完,馬上就有感應,就現瑞相來證明法藏菩薩大願決定成就,感應這麼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說老實話,心境並不是很清淨,不過是淨了一分、二分,這一百分裡頭才淨個一分、二分,我們現前的感應已經就不可思議了。這感應從哪裡說?我講經講到今年整整三十三年,也講過不少的經論,法緣之勝,沒有像講《無量壽經》。講《無量壽經》,不管到什麼地方,那個聽眾都是擠得滿滿的,而且怎麼樣?都沒有宣傳的。顯著的例子,在新加坡,不能宣傳,宣傳怎麼樣?怕地方坐不下。不宣傳都來一千多人,那一宣傳還得了嗎?沒地方,站的位子都沒有,所以不能宣傳,其他地區亦復如是。這一次在溫哥華講經,聽眾二、三百人,從來沒有見過的現象,這是感應。我講別的經沒有這麼多人聽,講這個經聽的人特別多,而且講這個經聽的人是特別歡喜。我過去講《法華》、講《楞嚴》、講《般若》,聽眾表情沒有這麼樣歡喜過的;講這個經,看看大家的面孔真是無限的喜悅,這不可思議,這就是感應,這就是瑞相。而且這個經怎麼樣?還聽不厭,今年講一遍了,明年去還講這個經,大家愈聽,還是歡喜。並不是講:這個經講過一遍,聽的老是這一樣東西,有什麼好聽的?他不是的,愈聽愈歡喜。實在說,我自己也有感應,愈講就愈明白。你要不相信,你把我過去所講的錄音帶聽聽看,遍遍不一樣,後面所講的一定比前面殊勝,我回來講的這兩天,比在溫哥華講的還殊勝。溫哥華講的那一個月,比我在前面講的那個殊勝;今天講的比溫哥華講的又殊勝了,遍遍不一樣,感應不可思議。所以這是從實際上、事實上,我們能夠體會得出來。

  我們看經文,『佛告阿難』,這個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前面這十首偈頌是阿彌陀佛親口宣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的,轉述就等於彌陀親說沒有兩樣。所以在這部經裡面,阿彌陀佛親口宣揚的有不少,這是淨宗第一個依據,就是最原始的依據。我們說依法不依人,這是根本法,修淨土的就是這四十八願跟這個經,是彌陀親口宣揚的。就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淨土,也沒有一句與這個相違背的,我們才能信得過。

  『應時普地六種震動』,這是表形、音,所謂大地震動,六種震動裡面三種屬於形狀,三種屬於音聲。地震動有聲音,大地震動的時候有音聲。這個地方是比喻,諸位要知道,並不是真的佛一說法,這地就地震,那還得了嗎?帶來災害那不得了,我們誰也不願意聽經了。這個震動是比喻人心的震動、心地的震動,聽了經之後真正明瞭,我們有永脫輪迴的希望,找到超越六道輪迴的門徑,把這個門徑找到了,知道一生不退成佛的修學方法,生大歡喜心,這就是震動。『天雨妙華』,這個天上落下來的天花,那是諸天善神的供養,『以散其上』。不但有花,花代表因,而且還有音樂,『自然音樂』,這個音樂是天樂,也是諸天善神為法藏證明西方淨土極樂世界,所以有音樂。這是證實那個世界是個極樂世界,說法、教化一切眾生,就像人間最美妙的交響樂一樣。音樂可以說,不但是每個國家民族這些人都喜歡音樂,乃至於動物都愛好音樂。所以用音樂、天花來表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

  樂中還特別讚歎,讚歎法藏比丘大願決定圓滿。所以說『決定必成無上正覺』,這個詞句非常肯定,使我們讀到之後沒有一絲毫的懷疑。我們特別要注意的就是「決定必成」,要注意這四個字,像這樣斬釘截鐵的詞句,其他經論裡面很少看到,而在本經時時能夠看到這個字樣。所以本經不僅僅是淨宗第一經,實在講,它確確實實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面的第一經;不僅是世尊所說的第一經,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當中的第一經,不容易遇到。正是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中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能遇到這個經,真的是希有難逢。遇到了你只要能相信、能依教奉行,你就決定成佛,就跟此地一樣,「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你跟彌陀沒有兩樣。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能真正相信,決定沒有懷疑,從今天起依教奉行,求生淨土。這個法門絕對不是小乘,絕對不是消極。你要認為它是小乘,認為它消極,你的懷疑沒有斷,你的妄想還存在,你修學這個法門必定有夾雜、有間斷,你的功力不純,這一生只可以結一個善緣,種一點善根,不能決定必成無上正覺。由此可知,能成不能成,關鍵在自己,不在經上,不在別人,完全在自己。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