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覺悟是從善法做起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二集)  2023/6/2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22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諸位同修,大家端午節吉祥,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是二O二三年癸卯端午節。端午佳節也是我們中國人民間的一個風俗,在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還有印尼,有華人的地方,今天也都會過這個節日。這個是我們中國民間的一個習俗,在台灣還有放假,也算是國定假日。今天端午節,我們繼續來學習《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

  上一次我們學習到經文,就是佛告訴龍王,「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我們學習到這段經文。佛告訴龍王,也是告訴我們大家,佛勸我們要晝夜不間斷的思惟善法、觀察善法,讓善法能夠念念的增長,不要讓絲毫的不善夾雜。這樣我們就能夠達到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就能夠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個諸惡道在六道裡面就是三惡道。我們能夠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就能夠常常親近諸佛菩薩,這個是我們學佛的同修都很想親近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實在講沒有離開我們,就在我們眼前,但是我們不認識,為什麼不認識?因為我們有業障,造惡業就有惡的業障,障礙我們,障礙佛菩薩在我們眼前我們也不認識,就不知道要去親近諸佛菩薩。如果能斷惡修善,我們看到統統是諸佛菩薩。以《華嚴經》的理論來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包括惡人,還有其他宗教的,沒有一個不是菩薩。

  所以知道斷惡修善,善人是我們的老師,惡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惡人他表演造惡業受惡報,我們看到就要知道避免,不要像他一樣,不要向他學習。那他是不是我們的老師?是!沒有他這個表演,我們不知道造惡業到底惡報是怎麼樣的情況,所以惡人是老師。善人,教我們要效法、要學習,善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所以善財童子為什麼一生能成佛?他就是抓住這個修學的要領,善人、惡人他統統是佛菩薩,都是在教我的,所以他能夠一生成佛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天天都跟佛菩薩在一起,善人是佛菩薩,惡人也是佛菩薩。惡人教我們不要學他,教我們不要像他那樣,不要向他學習,要避免他的過失善人教我們向他學習、效法。所以沒有一個不是佛菩薩、善知識,關鍵就是我們自己本身,要發心來斷惡修善。我們今天接著看下面這段經文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前面一段經文,就是佛勸我們要在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這一段經文,是給我們講善法它的重要。往往我們就疏忽了善法,特別我們學佛的人一開始學佛就學大乘佛法,聽大經大論。像我學佛,第一部聽的經就是《楞嚴經》(《大佛頂首楞嚴經》),這個是大經,大乘經典。所以聽大乘經典也聽得不少,很喜歡大乘經典這些經教、理論,很有興趣,但是疏忽了人天善法。這個善法,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提,在早期他是以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來勸我們同修,可以把《太上感應篇》做為早晚課。當時我還年輕,在家的時候聽經,覺得師父講的肯定有道理,但是師父講大乘經教,也就是心都放在大乘經教上面,也就沒有很重視《感應篇》。

  我們讀到《十善業道經》,這一條給我們講『善法』它的重要性。你看這個經文講,『謂人天身』,什麼是「善法」?為什麼叫做善法?「人天身」,我們講人天,一般講人天福報,現在佛教有很多提倡人間佛教的,人間佛教就是求人天福報的,在六道裡面求人天福報,沒有出六道。『聲聞菩提,獨覺菩提』,這個就出離六道了。「聲聞」就是阿羅漢。「獨覺」也稱為緣覺,在有佛出世的時候,跟佛學習十二因緣法佛講十二因緣,他從這個地方開悟,斷煩惱,證果了,這個稱為緣覺,修十二因緣。聲聞是修四聖諦,四諦法,苦集滅道緣覺修十二因緣。此地講獨覺,他也是修十二因緣,但是他是生在沒有佛出世的時代,他自己看到這個世間花開花落,看到自然界現象,看到這個因緣變化,他覺悟了,這樣斷惑證真,這個稱為獨覺。所以獨覺,他是出生在沒有佛的時代,就是他自己獨自覺悟了,這也是過去世他有這個善根。所以獨覺跟緣覺是一樣的,都是修十二因緣覺悟,斷煩惱,超越六道了。

  『無上菩提』,就是我們平常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就成佛了。從人天身,聲聞菩提、無上菩提,這個當中當然包括菩薩,『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都要依善法這個根本。你要成就人天福報,你要超越六道,聲聞、緣覺、無上菩提,都要以這個做為根本才能成就。也就是這個是地基,好像蓋房子,這個是根本,要打地基,你沒有打地基就不能成就。『故名善法』,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稱這個為善法。我們看《講記》節要第一條

  「一、何謂善法?在六道得人天身,人天是因善法而得的。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這是聖人修善法而證得的。」

  這一條就是講什麼是善法?善法在六道裡面能夠幫助我們得到人天身,就是人天福報。在六道輪迴裡面人天兩道是善道,所謂人天善道,比三惡道好,三惡道太苦了,六道裡面人天雖然苦,但是比三惡道好。所以我們要得人天福報,是因為修善法而得到的。我們修人天福報,要修善法,所以現在很多寺院道場提倡人間佛教,你要修善,要斷惡修善。如果你沒有斷惡修善,你想得人天身,得不到。一天到晚造惡業,怎麼能得人天福報?必定墮三惡道。「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這個是出世間聖人修的善法,也就是在這個善法的基礎上向上提升、向上超越,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無上菩提就超越十法界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超越六道法界,他沒有超越十法界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他超越十法界,他入了一真法界,這個都是以善法為根本。我們再看第二

  「二、聲聞是阿羅漢,因為聽佛講經而覺悟,故稱為聲聞。菩提就是正覺。人天是六道裡面的善道,而阿修羅不算善道,因為阿修羅雖然修善,但夾雜嚴重的貪瞋痴慢。」

  這一條也是給我們說明,「聲聞」就是我們一般講阿羅漢,阿羅漢是印度梵語的音譯,阿羅漢翻成中文是聲聞。「緣覺」,印度梵文音譯叫辟支佛,辟支佛翻成中文是緣覺、獨覺的意思。這裡提出聲聞菩提,聲聞是因為聽佛講經而覺悟的,所以稱為聲聞。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在六根當中耳根最利,所以佛當年出現在古印度,成道之後,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不間斷。講經就是以音聲做佛事,因為六道裡面,我們娑婆世界南贍部洲這個地方的人耳根最利,聽比看容易明白,所以佛當年就是以音聲為佛事,就講經說法,講經就是音聲,讓大家聽經,的確聽經能開悟,聽經會開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所以我們要降伏習氣,聽經、講經都很需要。聽經你才能明理,明白道理才能覺悟。所謂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目的就是要達到破迷開悟,斷疑生信。斷疑生信,破迷開悟,才能離苦得樂。苦是從迷惑來的,為什麼迷惑?不明理。不明理就起惑,惑就是思想想錯了、言語說錯了、行為做錯了,招感的就是苦,你的苦是這麼來的,惑業苦,從迷惑來的。所以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目的就是破迷開悟。苦從迷來的,樂從悟來的,覺悟了,苦就沒有了。

  特別我們聽經,實在講,也需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長時的薰習,時間當然愈長愈好,這樣才能降伏我們的煩惱習氣。我們這個煩惱習氣,無始劫以來很自然的,如果你沒有經教的薰習,一下子我們很自然這些煩惱習氣它自己就冒出來了,斷不容易,實在講,我們要控制都很難。因此古時候叢林,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講,說叢林一天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或者坐禪,剩下八個小時你要處理生活上的問題,還要睡覺,還要吃飯,整理這些東西,古時候修行人大概只能睡四個小時。現在的人體力差了,大概要睡六個小時最少,有的更差的要睡八個小時。你在一個叢林,每一天聽經八個小時,念佛八個小時,沒什麼時間打妄想,大概住個三年,人都變樣了,煩惱習氣也就能伏住了。在我們念佛功夫講,你就能夠伏煩惱,達到功夫成片。

  像我們這個道場,聽經念佛還要並重,為什麼?因為能夠老實念佛的人畢竟還是比較少數,如果真能老實念佛,不聽經他也會開悟。因為大勢至菩薩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現在問題,我們做不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心一天到晚往外跑,收不回來,淨念也就沒有辦法相繼,這樣念佛就很難達到心開,因此要有經教的補助。如果真正明白道理,理論方法徹底明白,真能放下,真能放下就是都攝六根,這樣不聽經就沒有關係,就是你一句佛號綿綿不斷,這樣念個三年也就往生了,也就成就了如果還有懷疑,還有夾雜,經教還是不能缺少。

  所以過去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我們老和尚大概二十幾年前到那邊講經教學,在居士林也提倡二十四小時念佛不間斷,就一句佛號,分三區。剛開始幾百人去念,後來愈念愈少,我們老和尚看看這個不行,一天最少還要聽兩個小時的經,不然大家念得沒有味道,念得枯燥無味,他就退心了。念佛為什麼會退轉?因為念佛伏不住我們的煩惱,就一定會退轉。如果能夠伏住煩惱,他就有法喜了,他念得就不累,愈念愈歡喜,他就不會退了。我們伏不住煩惱,很自然就會退轉,這個我們也是要明白,所以各人的根器不一樣。

  我們雙溪東林寺,那是很清淨的地方,裡面就不做法會了,地方不大。我的規畫就是說,要念佛求往生的到裡面。這個環境倒是很好,在這個清淨的環境,你沒有經教的薰習也不行,除非你真能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那這個是可以的如果我們還有留戀,還放不下,那經教的補助就需要了,所以我的規畫就是聽經、念佛。我們做不到像古代叢林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起碼也聽個四個小時,念個八個小時,這樣一半,剛好平衡如果能夠增加兩個小時,當然就更好,這個是我的規畫。這個裡面你帶手機進去就收不到訊號,我說不要去申請拉一條線,不要申請,就不用收手機了,你到那邊你就收不到訊號,你就不會受到干擾。手機是最受干擾的,如果你要功夫得力,就不能看手機這些。到裡面你就自然收不到,與世隔絕,讓你去感受寂靜之樂,但是要耐得住寂寞。

  如果耐不住寂寞,過去陳永信菩薩給我講一句話,他是我們現在那個山上的功德主,他也很會開玩笑,講話比較幽默,他說「好山好水好無聊」,山很好,空氣也很好,水質也很好,但是好無聊,就是無聊。如果你耐不住寂寞,那你就沒有辦法待得下來。如果能夠耐得住寂寞,這個環境對我們修行也是有幫助,所以建立道場,它的性質、它的用途也不一樣。所以裡面深山,我是想幫助大家修清淨心的,要做法會就在小築這邊,熱鬧,人多,結結緣。肯定到裡面是比較少的,可能去住個一天、兩天,受不了,恐怕他也就走了。所以我房間沒有弄得很多,我知道人不會太多,這個我也了解,人不會太多。一開始我要去、我要去,一下一頭熱,一進去恐怕不用待一天,幾個小時就想要下山了。所以要經得起考驗的,這個不簡單,你真能夠待得住才行。所以在這個環境辦《無量壽經》道德講堂,《無量壽經》講堂這個是最好,就聽《無量壽經大經解》,老和尚講這麼清楚,你天天念佛,你能夠住個三年,應該功夫成片沒問題,有把握往生,念三年就往生了。要真正想往生的,這個環境是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剛開始,我也不要說你一下子就來住三年,我先辦短期的,一個星期看你住不住得住?你一個星期住得下來,再來延長,不然一個星期都住不了了,住三年?恐怕三天都住不住,所以這個還是要由少而多。然後在這個地方就是篩選,你能住得下來,下一次進階,提升到兩個星期、三個星期,這樣提升,這個是我的規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這個規畫到底有沒有人會來?這個我也不知道,這個看因緣,但是我的準備是這樣的,現在做法也是這樣的。

  所以聽經覺悟,聽佛講經覺悟,是我們這個世界大多數人的根器,所以聽經也是我們主要修學的一個前方便。所以聲聞,聞聲悟道,聽聞佛講經說法的聲音,他覺悟了、開悟了,稱為聲聞。菩提就是正覺,正確的覺悟,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而且這個覺悟是正覺,這個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跟這個是一樣。無上菩提,這個叫大菩提心,無上菩提是大菩提。人天是六道裡面的善道,「人天身」,人天是六道裡面的善道。「而阿修羅不算善道」,這裡我們淨老和尚講,阿修羅不算善道。一般我們講三善道、三惡道,把阿修羅也列為善道,此地講阿修羅不算善道,這個是根據這裡這個經文講的,這裡只有講人天身,只有講人天這兩道。阿修羅為什麼不算善道?因為阿修羅雖然修善,但是嚴重夾雜貪瞋痴慢,特別是慢,貪瞋、嫉妒、傲慢,阿修羅的性質就是鬥諍堅固,好鬥好勝。

  我們老和尚早期講經也常常講,就連學佛,阿修羅的習氣還是放不下,上香搶著上頭香,上第一炷香排班,排在別人後面就不高興,還要爭第一,那也就是阿修羅的習氣,好勝好爭,鬥爭,那就阿修羅,阿修羅就是這方面特別嚴重,特別明顯。阿修羅除了地獄道,其他四道都有,天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都有阿修羅。阿修羅好鬥,因此我們學佛不能學成阿修羅。阿修羅也有很大福報,因為他也修善,他也做好事,但做好事他夾雜好勝。好像來布施,別人布施一萬,那我布施兩萬,我要比他多,要超過他,一種比賽的心理,這個心態就是好勝,顯得要比別人強,好鬥,有這個念頭就是夾雜阿修羅的習氣。所以阿修羅他也修善,他也有很大的福報,但是福報享盡大多數都墮地獄去了,因為福報愈大,造惡業也相對的愈大。你看阿修羅王,他當國王,他一聲令下發動戰爭,那要死多少人?他沒有那個福報,他沒有那個勢力,他去殺人,頂多殺一個、兩個他就要被判死刑了,但是他當國王殺了再多的人他也不會。他有福報,他有勢力,但是福報享盡,惡報現前,就墮地獄去了,這叫「三世怨」。我們再看

  「三、聲聞、獨覺、菩薩的菩提法是覺悟的方法,都是從善法成就沒有善法,他永遠不會覺悟。」

  這一條我們也要注意,「聲聞、獨覺、菩薩的菩提」,聲聞、獨覺也稱緣覺,就是小乘,我們一般講小乘的聖人菩薩,是大乘。小乘的菩提法,大乘的菩提法,都是覺悟的方法。菩提這兩個字,我們淨宗同修長期讀誦《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三輩往生都有一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是發菩提心,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你心覺悟了,以覺悟的心來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樣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現在念佛,多少有一點覺悟,但是沒有完全覺悟。不能說都沒有覺悟,都沒有覺悟就不會來念佛,只是我們這個覺悟還不完全,有一點覺悟,可能一下子又忘記,又沒有了,又迷了。我們短暫性的覺悟是有,但是長時間還是都在迷惑顛倒當中。所以發菩提心這個「菩提」,也就是我們念佛能不能成就,一個關鍵的地方。

  這個菩提在《彌陀經》講叫信願,信願就是大菩提心。我們一般講信願,信願,實在講我們也常常聽,但是信願的內涵跟菩提心的意義,我們還不是很清楚。什麼叫覺悟,什麼叫不覺悟?什麼叫信願?你真信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是大菩提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聽到蕅益祖師這麼講。我願意去極樂世界,天天在發願,願生西方,是不是真的?實在講,我們都是有口無心,我們都喊口號在念,但是心裡並沒有真正覺悟,也就是沒有真正發願要求生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苦還不相信,對極樂世界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信心還不夠,因此這個願也就不懇切。願不懇切,就是我們還是留戀這個世界,還是捨不得放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財產、名譽、地位、家親眷屬,這些我們都還放不下,對這些有留戀,有罣礙,繫念世間這一切,這個願就生不起來。為什麼生不起來?因為我們迷了,不知道這個世界苦。我們講到這裡,大家感覺都很苦,都很苦,但是沒覺悟。真正悟,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那才真正覺悟了,解脫苦,這一生想要解決這個生死輪迴的大苦,那就是發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就是要覺悟,要放下。

  現在問題來了,我們聽經也聽這麼多了,聽我們老和尚講經聽很久的人是大有人在,聽得都耳熟,很想放下,但是就是放不下。什麼原因?這裡講的就是講到關鍵,因為我們沒有善法的基礎,我們現在修出世間的善法,把這個十善就疏忽了。這個《十善業道經》後面還會講到。你出世法要超越,就是要看破,要修觀,修觀就是看破,止觀就是看破放下,看破你才能放下。我們現在為什麼修觀修不成?因為這個善法還不及格,善法不及格就是造惡業比較多,這個惡業的業障障礙我們修觀,它會障礙,我們修就修不成,修不成我們就放不下。所以惡業是我們第一關要去突破的,能夠斷惡修善,後面《十善業道經》會講,你修三十七道品、六度、四無量心,你才能修得起來,才能修得成就。三十七道品,第一個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三十七道品前面四個,這個是叫四念處,最基本的。這個最基本的,如果你有一個觀起來,你就放下了。就是無論你修任何法門,這是一個共同科目,你要超越世間,這個是共同科目。我們為什麼四念處修不起來?因為沒有修十善業。一天到晚造惡業,貪瞋痴慢疑,這個障礙住了,我們被這個障礙住。如果斷惡修善,這個障礙排除了,我們來修這個觀,就功夫會得力。功夫得力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我們信願念佛這個心自然就生起來,自然念了就相應,所以這個我們也不能疏忽了。所以這個第三條講,「聲聞、獨覺、菩薩的菩提法是覺悟的方法,都是從善法成就的」,從這個根基向上提升的,「沒有善法,他永遠不會覺悟」。這一條我們要注意聽,你沒有修十善業永遠不會覺悟,我們永遠在佛門外面,不會覺悟,不會入門,可見得善法的重要。

  「四、佛在此地告訴我們,覺悟是從善法做起的。諺語所謂福至心靈,福是福報,善的果報善的果報現前,心就開竅、靈了,智慧就現前。因此,佛教我們福慧雙修,以福為首,我們要明白此理,一定要行善修福。因此,從人天到佛果地,都依善法而成就。」

  這一條也是非常重要,我們總是要常常記在心裡。佛在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覺悟是從善法做起」。我們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怎麼發?發菩提心,不是我們口中念一念就是發菩提心,真正從內心覺悟了才是菩提心。如果心還是迷惑顛倒,古大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你那個心沒有發。佛在此地告訴我們,覺悟從哪裡做起?從善法做起,你能夠斷惡修善,就是開始覺悟了,開始邁向覺悟的道路。如果沒有從這個地方下手,那還不覺悟,還在迷惑顛倒。

  「諺語所謂福至心靈」,福至心靈這個諺語我們常講、也常聽,就是一個人他的福報現前的時候,他這個心忽然就靈敏了,它就靈了,他就聰明了,以前想不通的現在想通了,他心靈了。禍來神昧,如果災禍要來,人就糊塗了明明眼前的事情,他就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他就糊塗了,叫禍來神昧。還有一句話講,「運去神昏」,運氣沒有了,他的精神就昏昧了,昏昧就糊塗,糊裡糊塗,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個事情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自己看不到自己,看別人比較清楚,自己要看自己比較看不清楚,但是別人是我們一面鏡子,看到別人,回頭來觀察自己,自己是什麼樣的,我們就能感受到了。

  所以這個福至心靈,福是福報,福報就是要修。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我們自性的福報被障礙住了,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你修才有,不修就沒有。好像你家裡很有錢,萬貫家財,億萬富翁,但是你沒回家,你享受不到,你還在外面流浪。外面流浪,你現在要用錢,要怎麼辦?要去打工,不然你就要餓死了哪一天你回到家裡,那些統統是現成的。這個佛在經上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去體會,《妙法蓮華經》比喻很多,好像長者子到外面去流浪,不知道家裡那麼有錢,在那邊做乞丐。這個就是形容比喻我們眾生還沒有明心見性,還沒有回歸自性,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你有修福才有福報,沒有修你就要受苦受難,所以要修。

  福報是善的果報,福從哪裡來?福就是修善來的。禍從哪裡來?禍是從造惡來的,造惡業你就招感災禍。《太上感應篇》一開頭就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這個《太上感應篇》講的話。我過去在日本住的這個地方,後面有一個小寺院,叫藥師寺,供藥師佛的。它的寺院門口有塊鐵的板子,有漢文、有日語,寫《感應篇》的三尸神記人的善惡。三尸神,這個出自於《太上感應篇》,可見得《太上感應篇》很早就流傳到日本去了。我有照相照下來,下面它是東京都的一個教育委員會,它以前列為教育的。

  《感應篇》裡面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讀《感應篇》,再來讀《十善業道經》,我們才知道《十善業道經》在講什麼。《感應篇》等於是十善十惡的詳細補充說明,包括《弟子規》也是一樣,等於是十善業的補充說明。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勸我們,你能夠做到《弟子規》、《感應篇》,你再修十善業就不難了。也可以說《弟子規》、《感應篇》是十善業的基礎,十善業是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的基礎。我們老和尚提倡這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是十善業道的基礎,這一點我們要明白,也不能疏忽了。

  我們有修善,善的果報現前,心就開竅,就靈了。靈了,智慧就現前,所謂福至心靈。「因此,佛教我們福慧雙修,以福為首,我們要明白此理,一定要行善修福。」福在慧的前面,這個也有道理。實在講,慧跟福它也是有密切關係,不能偏,不能修福不修慧、修慧不修福,所以佛講福慧雙修。實在講,你沒有智慧,怎麼懂得去修福?沒有智慧的人,他不知道要修福。修福也要學習,也要智慧,不然修的那個福報到底是真的福報,還是假的福報?自己也不知道。《了凡四訓.積善之方》可以提供我們很好的修學的一個依據。你看「積善之方」,雲谷禪師給袁了凡講的,要有智慧去辨別真善還是假善,善講了八對,善有真有假、有偏有正、有陰有陽、有難有易、有大有小、有端有曲、有是有非、有半有满,講了八對。所以你沒有智慧去分辨,往往修到假善以為是真善,這就很冤枉了。現在的社會上很多人是這樣的,修的福田不對。我們到寺院看福田箱,那個福田你種的那個田地選得不對,你選的不是良田,選的沙子的地,你種下去長不出東西來。所以這個也要有智慧去分辨,你才懂得怎麼去修善。修善,回歸到基本點,還是要聽經聞法。現在問題來了,聽經聞法,有業障他聽不懂。不相信你拉一個人來聽看看,他坐不住就表示他聽不懂,因為聽不懂,他聽了就沒味道,不曉得你在講什麼,他無法理解,他就坐不住了。如果他聽懂了,它就有味道,他就不疲不厭了,就表示他有善根。所以你業障深重,你聽也聽不懂。這樣說起來,該怎麼辦?到底要先修福,還是先修慧?遇到這個事情,要福慧雙修,你先修福。

  所以我剛出家在佛陀教育基金會,有一個邱顯達居士,現在他出家了,後來到大陸出家叫宗達,現在他的法號又叫密寶。有一個日常法師的徒弟叫如道,福智就是日常法師開的。我出家,我們師父就叫日常法師做我阿闍梨,他剃度,他老人家取法號,請慈忍法師、悟嚴法師當引禮。他那個徒弟是讀成功大學,他那個知見,實在講他懂得很多,但是心就是定不下來,業障很重。那個時候常師父給他剃度了,住在基金會就我們兩個人,他很發心,他很願意做事。他願意做事,但是他事情都做得不是很理想。像我們輪流煮飯,輪到我煮飯,他就搶著要煮。一個人煮一個禮拜,他搶著要煮。我實在很不想讓他煮,為什麼?他不會煮。我們只能吃大鍋菜,不能煎、不能炒、不能炸,他煮的大鍋菜統統是豆,毛豆、碗豆、四季豆、豆腐,全是豆。他煮的那一鍋,我吃了就是脹氣。他不會配菜,反正是豆統統丟下去,都是豆。所以我很怕他煮,我寧願統統我來煮。但他很發心,事情搶著做。那個時候我取悟道,他取如道,我們兩個都是道。常師父就規定,我們每一天睡午覺一點半就起來拜八十八佛,拜完就自修。他的昏沉蓋很重,心定不下來。常師父叫他拜佛,叫他看書,叫他起妄想的時候就去磕頭。有一天他跑來給我講,他說我師父再叫我磕下去我要溜單了,溜單就是要跑了。他問我怎麼辦?經也看不下去,問我怎麼辦?我說什麼事情你可以做?他說,這個道場有什麼工作叫我做,我都沒問題的。我說那這樣好,因為基金會那個時候沒有人,每個月發會訊,做一些工作需要義工,所以你就去做那個。做那個,他就做得很高興。如果是這種業障,他發心去做事、幹活,做久了,福報累積夠了,業障消除,智慧就開了。

  還有邱居士,他也是。他說常常聽到耳朵旁邊有人跟他講話,問我怎麼辦?我說你來做義工,他就真的來做義工。早期基金會印的經書,他開車負責去送。那個寺院宮廟,連那個土地廟在山上、海邊的,統統送,送到飽和了,也修了不少福報。後來講話的聲音就沒有了,後來基金會派他到大陸去印經,大陸那個地方大,夠他送了。早期我們老和尚很多錄音帶、錄影帶,他很發心去那邊流通,所以他也累積相當的福報,現在我們老和尚往生了,我們老和尚是基金會董事長,現在換他當董事長了。

  所以我們沒有智慧的時候,你就認真修福,福能除障。修福就是你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內財就是做義工,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我們拿起來做。外財就是身外之物,多做好事,特別在三寶裡面印經、造佛像。過去我們老和尚教我們,如果你還沒有智慧去分辨到底這個善事是真正好事,還是這個當中有其他副作用,你沒有把握的時候,可以做三樁事情,就是印經。但是印經也要印真經才行,你印到假經,也是造罪業,花了錢還造罪業,那很冤枉。所以我們要印《大藏經》裡面有的經典,印製佛像,善知識講經的錄音帶。這個講經的錄音帶,講經弘法,你也要看他講得對不對?如果他講得不對,你去把它流通,那不是也是造業嗎?現在這個時代有這個問題,古時候政府有管制,現在沒有。古時候你看歷朝歷代帝王,國家都請當代的在家、出家高僧大德審核這些經典,有一些不對的地方,這些高僧大德就會提出來。以前連皇帝對經教都很內行,像雍正皇帝他就很內行,你寫得不對,邪知邪見,他統統可以給你挑出來,他這樣來做護法就沒問題了。現在沒有了,所以現在這個時代就比較困難。

  所以講到福慧雙修,我們能夠遇到善知識,善知識的教導我們能聽得明白,我們能接受,這個也是善根福德因緣,這個也不能勉強。總之我們自己明白了,總是要幫助別人。所以我們道場設流通處,做這些主要是幫助別人。你多一個正法流通的道場,對這個世間真正要學佛的人,對他就有幫助,這個也是修福、修慧的一個地方。所以你智慧不開,多修福。修福當中也要聽經聞法,才能開智慧,這個福慧雙修。以福為首,就是福還在慧前面,福能除障,你福報修夠了,你的業障消除,你智慧就開了。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行善修福。所以「從人天到佛果地,都依善法而成就」,沒有修善法,那成就不了。好,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十善業道,善法何等為十?」請看經文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前面給我們講善法的重要,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善法而得成就,沒有講出善法具體的內容。這段經文就把善法的內容給我們說出來。『此法』,就是這個善法,『即是十善業道』,就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從『永離殺生』,我們一般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在《無量壽經》是講「不殺生、不偷盜」,跟「永離」同樣的意思。

  十善業道這個十條,實在講,你有學佛或者沒有學佛,或者你信仰什麼宗教,十善業道是善惡共同的標準。十善業反過來就是十惡業,反面就是十惡業,一個善、一個惡,無論你什麼宗教,或者你不信仰宗教,這個標準都一樣的,這個不因為你有沒有信佛、你有沒有宗教信仰、或者你信仰什麼宗教,這個十條放諸四海皆準,這個就是標準,沒有人能去反對的。你反對這個,那就是造惡業。

  所以「此法就是十善業道。哪十種?第一、永離殺生」,永離就是永遠離開殺生這個惡業。殺生是惡業,永離殺生就是善業。要做到永離殺生,不殺生,這個善業才圓滿。「不但不可以殺生,連殺生的念頭都要永離」,這個不容易。你生一個瞋恨心,你就要傷害人,那個也是殺心,也是屬於殺。所以這個殺生,有身、口、意殺,直接殺、間接殺,很多種。殺生還有對象不一樣,殺人也是殺生,還有殺鬼神的也是殺生,殺畜生也是殺生。同樣殺人,對象也不一樣,你殺父母,殺父害母也是殺生,殺一般的仇人也是殺生,你殺一隻螞蟻也是殺生,這個是對象。

  所以這個十善如果能配五戒,五戒有開遮持犯(《五戒相經》講的),我們就對這一條會了解比較透徹一點,因為我們了解得愈詳細,對我們修這一條善業就很有幫助。還有包括因果,印光祖師在世他提倡三本善書,第一部《了凡四訓》、第二部《太上感應篇》、第三部就是《安士全書》。《安士全書》一共有四卷,第一卷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要》,有引用三教經典註解《文昌帝君陰騭文》,這清朝康熙年間周安士居士他的著作,他編的,他的註解,這個第一卷第二卷就是「萬善先資」,第三卷「欲海回狂」,第四「西歸直指」,導歸淨土。「萬善先資」,就是講殺生跟不殺生的果報,這個道理、理論、方法、果報,有一卷都講這個不殺生的跟殺生的這些理論、方法、因果,舉出這些果報,事實的例子。所以我們要做到永離殺生,這些書,像《萬善先資》也要看。包括《五戒相經箋要》,還有《四十二章經》,這些註解相關的要來看,愈詳細,我們來修這一條善業就愈有幫助。

  第一個就要講因果,為什麼要不殺生?因為現在這個世界的人類,除了殺人知道有罪,殺動物,他們覺得說這個就沒罪。特別是動物就是給人吃的,殺生吃肉大家都是這麼做,都很正常,無論中國外國都一樣,這個是很大的錯誤。所以佛出現在世間,真的是大慈大悲,你殺生吃肉,這個是有果報的,但現在人不相信因果。所以「萬善先資」講的是清朝時候,當時發生的一些果報,還有舉過去古代的果報,凡是有刀兵劫、有災難的,就是那個地方殺生特別多。所以二O一一年,十二年前,日本三一一大海嘯,有一個海邊就是整個村大概都被淹沒掉,人死很多。日本同修給我講,他說那個地方殺鯨魚最多的。

  上海一個同修,這個也是十年前,我到日本去講經,我講《安士全書.萬善先資》。他們上海、江蘇那邊很喜歡吃大閘蟹,那個以前我也很喜歡吃。我也不要說別人,自己也很喜歡吃。那個大閘蟹燒得紅紅的,我到澳洲去,看那個洋人,去海邊看他們吃,我還會起心動念,回憶以前那個香味。但是現在三、四十年吃素了,會自然排斥。以前是那個腥味愈重愈好,我過去世可能殺生吃肉習氣很重,我大哥跟我弟弟他們吃素的習氣很重,他們沒有出家,但是他們吃素吃得很清。我就是從小跟我父親殺生吃肉,我父親說你像貓一樣,好像沒有腥味你就吃不下去。現在聞到那個腥味會自然排斥,那個習氣還有,但是真的要吃是沒辦法吃了,會自然排斥,那個習氣還有,會想到以前吃那個味道滿香的,那就是習氣。所以他們就很喜歡吃大閘蟹,在蘇州那邊很多人養大閘蟹,他就很喜歡吃。我講到《安士全書》,有個蟹山,以前清朝的時候就很多人喜歡吃大閘蟹。我說那個死了之後到蟹山受報破,那個地獄就是吃螃蟹、大閘蟹,吃得一堆像山一樣,就在那邊受地獄的果報。他去那邊聽到我這麼講,回去就不敢吃大閘蟹了。所以因果還是要多提一提,因果報應。

  所以這一條,我們沒有深入的去了解,只是一個概念,但是這個比較詳細的地方,我們不知道怎麼來修,因為這個當中也有開遮持犯,這個也要知道。所以這些愈詳細,我們修了就愈沒有障礙。不然有很多人,你看到這一條,你不殺生、你不吃肉,你家裡人他沒學佛,他要殺生吃肉,你怎麼辦?吵架,你吵架又是貪瞋痴。所以這些它有開遮持犯,它有方便,你遇到那種境界你該怎麼辦,這個都要講,你才有辦法持這一條戒。所以我們多了解一些,要多花一點時間,大家如果有耐心,我們多講一點,對大家來修這一條會比較有幫助。光這一條,我看講個半年都講不完,但是你聽完之後,對你修學這條善業就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還知道應付這些殺生的人,你怎麼跟他們相處。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