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07/11/23 日本東京增上寺 檔名:WD19-015-0008
《十善業道經節要》,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三十二頁,我們從第四行最下面一段:
【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
從這裡看起。上一節我們講到『愛語,安慰眾生』。這個「愛語」是愛護眾生的言語,也就是利益眾生的言語,對眾生有幫助的言語,對他有利益的,這些都屬於愛語。愛語有一般的言語,有時候也有責備的言語,凡是是愛護眾生,對他有利益,要幫助他的,這一類的言語都屬於愛語。真正的愛語也是要從不妄語。因為不妄語講的話就是真話、真實語,真實語才能夠「安慰眾生」。如果講的不是真實語,就不能安慰眾生,對眾生沒有利益。我們對別人的言語,說話也要看對象,交情比較深的,我們就可以講深入一點;交情比較淺,我們就不能講得太深入。所以《常禮舉要》裡面也講到,「交淺不言深」,這是一般平常的禮節。總是對於眾生有利益。
怎麼安慰眾生這個方面就非常的廣泛,比如說我們以聖賢的言語,佛經上佛菩薩給我們的開示這些言語,來告訴別人,這也是「常以愛語,安慰眾生」。我們常常跟人家交談,總是以佛菩薩在經上講的這些話來互相共勉、互相提醒,這都是愛語,因為佛經(佛講的話)語言是最真實的。世間的聖賢人講話是真實的,但是在世間六道裡面,世間聖賢講話是真實的。如果說世間、出世間達到最真實的言語,那一定是佛。佛在《金剛經》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佛講的話是真話、實話,如語就是他講話不會過分,也不會不及,講話不會誇張,有十分講了十一分,或者講不到講了九分,都不會有。佛是如事實真相給我們講,事實真相十分就講十分,不會講太多,也不會講太少。佛當然不會講一些話去欺騙眾生,講一些不是真實的。
所以我們讀《彌陀經》,佛真的是愛語到了極處,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我們還沒有成佛,西方極樂世界是佛的境界,不但我們凡夫見不到,就是四聖法界的佛、菩薩、緣覺、聲聞,就是阿羅漢、辟支佛,這個超越三界的聖人,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佛菩薩,十法界四聖法界的佛菩薩,他們都見不到。那我們凡夫,當然我們現在是見不到。我們雖然見不到,但是佛見到了,他給我們講這個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我們凡夫聽起來好像在講神話一樣。所以過去有很多人講,西方極樂世界大概是釋迦牟尼佛的理想國。理想國就是釋迦牟尼佛看到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太苦了,他有個理想,如果有這麼一個美好世界該多好,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理想,並不是真正有這麼一個世界,過去有人這樣的看法。那也有人講阿彌陀佛是太陽神,什麼講法都有。
但是我們再看看《彌陀經》,《彌陀經》它後面六方佛,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是翻譯六方佛,玄奘大師翻譯的是十方佛。也就是說所有一切諸佛,都「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這個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境界我們無法去想像。所以經上給我們講不可思議功德,你不可思、不可議,你的思想達不到,你言語議論也說不出來,只有你親證到那個境界你才會明白。沒有親證到那個境界,你怎麼猜、怎麼想都想不到,都是在打妄想。佛在我們這個世間,他生生世世不打妄語,所以他舌頭伸出來可以把整個臉蓋住,這三十二相其中的一相。這個廣長舌相不只蓋一個臉,三千大千世界都覆蓋了,這個境界我們就無法去想像。這個是佛的報身,報身佛廣大無邊,像我們念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紺目澄清四大海」,這個相很大。我們自己證入那個境界才能夠明白。
在我們還沒有見到這個世界,我們現在憑什麼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這個增上寺是淨土宗的道場,當中供的本尊是阿彌陀佛,旁邊供祖師,日本的祖師法然上人。我們憑什麼相信?憑聖言量,聖言量就是聖人的言語是真實不虛。為什麼十方佛、六方佛都出廣長舌相來給釋迦牟尼佛做這個證明?一尊佛講的恐怕我們信心還不夠,所以在這個經六方佛、十方佛,六方就等於十方,六方是翻得比較簡單,十方翻得比較詳細,實際上是十方,十方佛都出廣長舌相來給我們證明,證明說釋迦牟尼佛講的的確就是這樣,一點都沒錯,事實就是這樣,說誠實言。我們念《彌陀經》,說誠實言,一點不假,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講的都是事實真相。我們現在信是憑這個聖言量,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的人格,相信釋迦牟尼佛講話不打妄語,我們是憑這個信。
不然我們也沒看到,人家問你,我就曾經被人家問過。以前我在台北三重佛學社講《無量壽經》,有個高中學生來問我說,「法師,你有沒有看到極樂世界?」他問我有沒有看到?我說我現在還沒看到。他說你沒有看到,你怎麼相信有極樂世界?他就問我這個問題。我就跟他講,我現在是沒有看到,但是我相信聖言量。我也問他,我說你是不是真想看到?他說想。我說想,佛也有方法教我們看到,在我們《彌陀經》講,你念到「一心不亂」,你想看隨時都可以看到。這是持名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
這個念佛有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比較偏重像禪宗參禪,念自性天真佛,這念自己本性的佛。像過去在中國有人參禪,但是他也念佛,他念的叫做實相佛,他參念佛是誰,先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然後去參誰在念佛,去找。如果他找到了就見到自性,這個在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到自己的本性。我們現在凡夫都見到相,沒有見到自性,迷在相上面,沒有回頭見到自己的性,所以在六道輪迴,迷在這個相上面,不知道這個相是自己的性變現出來的。所以第一種念實相佛。實在講《楞嚴經》有二十五位菩薩,二十五圓通,每位菩薩都修一個法門,都證得圓通。所謂圓通就是圓滿通達,通什麼?通自性,跟禪宗一樣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到法身佛了,見到自己的法身。二十五圓通除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之外,其他二十四位菩薩都是實相念佛。那也統統叫念佛,那是實相念佛。每個菩薩代表一個修行的法門,你只要見到自性那就通了,就圓通了。
觀音菩薩是修耳根圓通,他修耳根,「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聽到外面的聲音他不隨著外面的聲塵跑。聽到外面的聲音,不管什麼聲音,他回過頭來去找,這個聲音從哪裡來?不是往外面去找。外面聲音有生有滅,但是我們這個聞性它從來不間斷,沒有生滅。你聽到的聲音,像現在我講話,一開始講出來,生了,講完就滅了,就沒有了,這就生滅。所有的聲音都有生滅。以此類推,所有的萬事萬物都剎那在生滅。這個相它有生滅,但是有一個沒有生滅的,它從來沒有生滅的,是什麼?我們六根的根性,就是你的聞性。我們試問問,外面這個聲音生了、滅了,我們的聞性,能夠聞聲音的性,它有沒有中斷?它沒有。聲音有的時候它存在,聲音沒有它還是存在。你要去回過頭來找自己的性,那才是永恆不滅,你到外面找都是生滅的。所以二十五圓通,二十四圓通都是屬於實相念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它有實相念佛、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它四種都有。大勢至菩薩這個也可以用實相念佛的方法,根性利的人用實相念佛,有禪定功夫的人他觀想念佛。所以我就給這個學生講,我說你是不是真的要見到極樂世界?他說想。我說想,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有教我們怎麼去見到極樂世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十六觀。
日本的淨土宗,大部分是淨宗二祖善導大師這個系統。善導大師他有《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這個書,這個書我們結緣那邊有,大家可以請一本回去看,你才知道善導大師。不然你在我們這個寺院大殿看到善導大師,你也不知道善導大師是何許人,你也不認識他。我介紹你們去看《四帖疏》,你對善導大師才有了解。以前日本的祖師去中國,就是跟善導大師學的,學什麼?《觀經四帖疏》。到現在他們西山淨土宗的還是依《觀經》善導大師這個系統,但是他們觀得怎麼樣我不知道。去年我到京都,到西山淨土宗的短期大學,中西隨功法師有一天早上叫我去上課,去他們學校跟幾個學生做早課。念完就分了考試卷,他也分一張給我,那個寫漢文的我看得懂,就發給學生,叫大家做習題。它習題是什麼?第一題就是「觀日落懸鼓」,日落懸鼓就是《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的第一觀。日落懸鼓要怎麼觀?太陽要下山,紅紅的太陽,紅紅的太陽不刺眼,紅紅像個鼓懸在空中,這第一觀叫日落懸鼓。我們眼睛就看著那個太陽,看。這一觀要怎麼樣才修成?就是你睜開眼睛、閉著眼睛,紅紅的太陽都不會消失掉,這一觀才成就。過去我剛出家也觀了一下子,但是太陽一下山了,就什麼都看不到,大家可以試試看,去觀日落懸鼓。下一次我再到他們學校,如果有機會再問學生,日落懸鼓觀得怎麼樣?我給中西法師講,我說我來跟你們學,來學觀日落懸鼓,看你們怎麼觀。
根據善導大師這個《疏》,觀日落它有個過程,觀,善導大師講要取春秋這兩個季節,西方,太陽下山的方位才是正西方。不取冬夏,不取冬天跟夏天。如果像現在冬天,觀的方位不是很正確。春天跟秋天這兩個季節,太陽下山那個方位是正西,一直過去經過十萬億的佛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目標就是在那裡,我們修淨土的目標就在那裡。觀的過程,如果你有業障它會現出來。業障比較輕的,它會現一層,比如說你太陽已經觀成,已經在眼前了,這個時候過去今生,如果有造惡業,惡業比較輕的,它會浮現一層白霧,白色的霧,把太陽給它遮起來,看不到;業障重一點的,它會現出一層黃色的霧把太陽遮起來;業障最深重的,它會現一層黑霧把太陽遮起來,讓你看不到太陽。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知道,這是我們業障現前了,觀想的過程業障現前。業障現前要怎麼辦?善導大師在這個《疏》也勸導我們,要懺除業障,就是改過。懺悔過去世造的不善業,把這個業障懺除了,然後我們再去作觀,那個太陽又會恢復。這個第一觀。
第二觀觀水,要放一杯水。觀太陽他一開始觀先觀小的,然後慢慢放大、慢慢放大。第二觀是水觀,水觀是觀水結冰,像琉璃翡翠的地一樣。這個水你要放一杯清水,然後去看那杯水,看水結冰,冰,但是它是透明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是透明的,琉璃透明的。這一觀觀成,你看到我們現在,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你就看到整個大地都是琉璃。如果你要看到鋪石子、柏油路,這一觀還沒有觀成;這觀觀成,你看到整個都是琉璃地。我們就先講這兩觀,後面我們就不要講,這兩觀你先觀看看,能不能觀得成?中西法師那邊不曉得觀得怎麼樣,下次有機會再請教他們。
就是第一個日觀,如果你一觀觀成就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十六觀你要次第的觀也可以,或是選其中的一觀。比如說選日觀,日觀有個太陽,像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講,除非你生下來眼睛就瞎了,不然每個人都曾經看過太陽,那你看得到,去觀比較容易。後面第二個水觀,就比第一觀難度要高一點;第三觀觀地觀,地下面的莊嚴;然後再來樹觀,極樂世界的樹木、樓閣,這是觀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然後再觀佛身,觀阿彌陀佛,觀觀世音菩薩的身,觀音菩薩寶蓋有個化佛,大勢至菩薩是個寶瓶,觀極樂世界,依報就是它的環境,正報就是佛菩薩。再來觀蓮花,《淨土聖賢錄》我是看過有兩個比丘,兩個出家人,他是觀想蓮花,這一觀有人觀成就。所以印光祖師他也曾經有人問他要觀想,他說你要觀想,不如就觀你自己身體坐在蓮花上,觀蓮花開、蓮花合起來。如果你打坐觀想蓮花開合,這也是一觀。佛的身相太廣大,所以觀佛身,十六觀裡面,佛也講如果佛的像觀不起來,你就觀佛的白毫,「白毫宛轉五須彌」,你先觀白毫那一相,那一相如果你觀成,其他的相也能夠出現,也能夠成就。
這個第一觀日觀到第十二觀,這叫觀想念佛,觀想念佛你心要得定,心要有定功,心要細,才觀得起來。如果心粗、心很散亂,觀想就很難成就。觀想如果成就,你隨時可以看到佛,不用等到往生,現在就可以看到。所以我跟那個學生講,你要不要學?十六觀你去觀看看,你觀成了,你現在就可以見到極樂世界整個依正莊嚴。我們從古代到現在修學淨土的祖師大德,對於《觀經》的理論,大家很喜歡去探討,但是依照這個觀想去修的人不多,因為它有相當的難度,相當困難。日本這邊修淨土的都是依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修觀想的人應該也有,但是現在有沒有就不曉得。這個觀想,心一定要得禪定才能夠觀成就。
大家如果要觀像,我是建議到大陸去找古時候佛像,愈古的愈好,最好你到敦煌去看,敦煌那個佛像有唐宋時代雕的。古時候雕石頭的佛像,雕刻的佛像,現在的工匠雕不出來,因為古時候的佛像是修行人在雕的,甚至有的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那是聖人在雕,凡夫雕的怎麼會一樣?那些工匠師父雕不出來,他如果雕的能夠有百分之幾就不錯了。如果是修行人雕的佛像,如果是阿羅漢他雕的,你看四川五百羅漢,文革的時候沒有被破壞,你去看現在的人雕的能不能跟他雕得一樣,你去做比較。現在他也不准人家錄相,實在講錄相印出來流通,都是無量功德。現在人雕不出來。你要找古的佛像,愈古的愈好,過去都修行人雕,我們要找這樣的佛像來修觀像念佛,這也不錯。這是我的建議。我們這尊佛像也是我常常介紹,這是韓館長往生,老和尚叫我印了一萬張流通。如果要觀像,這尊可以參考,當然我們也是盡量可以看,這尊大的佛像你就看。
《觀無量壽佛經》佛給我們講,但觀佛像得無量福,你就光看佛像你就得到無量的福報。這個福報也是教學,佛法是藝術的教學,讓你看到那個像就想到他的修因證果,他是修什麼因他有這個像。比如說佛的眼睛好像青色蓮花,為什麼這個舌頭廣長舌相?鼻子,因為佛經講八十種好,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有它的因,從頭頂到腳底有三十二種好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叫做相好。我們看佛像也是一種見賢思齊,我們看到佛像也會效法佛菩薩,佛這個圓滿的相我們常常看,我們也會薰習我們的業識心,慢慢轉變。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我們凡夫身是沒有香氣,大概只有臭氣,三天不洗澡就有味道;人死了那更臭,沒有人敢去接近,這是業報身。佛的身不一樣,佛的身有香氣。不要說佛、菩薩、羅漢,真正有修行、有定功的人,他的身都有香氣。像虛雲老和尚,他不洗澡都有香氣,還有民國初年金山活佛,金山活佛他也都是不洗澡,但是偶爾信徒叫他洗澡,他那個洗澡水大家搶著喝。為什麼他的洗澡水大家搶著喝?有些疑難雜症的病,世間醫藥治不好的,喝了金山活佛的洗澡水都好了,所以大家搶著喝。那金山活佛我沒看到,現在我們老和尚,他是沒有人喝他的洗澡水,但是他喝剩下的水,老和尚到大陸,他吃飯喝剩下的水,信眾大家搶著喝,這個有加持過的不一樣,老和尚喝過的,他也不怕不衛生,趕快喝,這個喝下去有好沒有壞。就是有道德學問的人,喝的水人家都搶著喝,這是他修行的功夫。那我們一般人,喝了,那個不衛生,等下給他傳染到。這就不一樣了,這個果報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修的因不一樣。我們希望得這個果,就要知道修這個因。
這個觀想、觀像,觀想是難度比較高,觀像比較容易,但是要有時間,你沒有時間,你離開佛像又中斷了。我們現在,我是建議大家讀《無量壽經》會集本,我們淨宗學會提倡夏老居士會集的,五種原譯本會集的,《無量壽經》你多讀。你讀經的時候要至誠恭敬,萬緣放下,然後至心去讀,一定有好處。因為你讀《無量壽經》,你對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才有個比較。《無量壽經》前半部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先介紹依報,就是介紹極樂世界的環境,然後介紹正報,佛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的生活狀況,然後後半部就介紹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狀況,你做個比較,看看哪個世界好。我們讀上半部你邊讀,我自己讀這個經,最近業障現前,這些年事務牽纏,事情太多,都沒有辦法好好靜下心來讀經。以前我在圖書館讀經,一天最多是讀七部,我還沒有一天讀十部的記錄,讀七部。但是心要敬,要恭敬,你字要念清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念錯,不要念漏掉,不要念顛倒,恭恭敬敬的讀,你就會感受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那個氣氛你就會感受到。
感受到西方淨土,我是念到寶樹,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樹,就彷彿樹它有光,就感受到這個光照耀到我的身體,那個時候你身心會覺得很安穩、輕安,這就是佛光的注照。西方極樂世界樹的光,我們接受到一點,接受到一點,身心整個就非常輕安,煩惱暫時就不會發作。每個人讀的感應的地方不太一樣,或者你念到佛菩薩的時候佛光注照,或者寶樹、樓閣。我是念到樹觀,樹這個時候特別有感受。我們念這個經多念,對於極樂世界你薰習的印象愈深,將來臨命終這個力量強它就起作用。臨命終我們往哪一道去,就看最後一念哪個念頭比較強,如果念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強,那就先到極樂世界去了,到極樂世界我們就解決問題了。所以我們平常多培養淨土這個種子,多薰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有時間這個經多念。如果沒時間,多聽佛號多念佛。
身體有病痛,有的人他讀經讀好了,這個在現前有很多人有些不治之症,讀經真的讀好了。要怎樣讀才會好?要至誠恭敬,你一讀就好了。我看到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他有一則寫的是觀武夷圖,武夷山一個圖。他說過去古人有人生病,治不好,有一個朋友拿了這個武夷圖,介紹武夷山的風景,美麗的風景,他看了那個圖,病豁然痊癒,病就好了。蓮池大師說武夷山還是娑婆世界的一個山,風景比較好而已,它都有治病的功能。那極樂世界不但能治我們身體的病,而且還治我們煩惱病、治生死的病。但是要入極樂世界,這個當然我們要下點功夫,大家多讀經,建議大家多讀。像《無量壽經》講的光明遍照,你念到光明遍照,你心很靜的時候在念,佛光就給你注照了。
其實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佛光這個時候就給你注照。注照,我們大部分的人是顯感冥應,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很明顯的念,明顯的去感,但是阿彌陀佛的回應不明顯,我們感受不是很明顯,這叫顯感冥應。你明顯的去感,但是暗中的給你回應,因為我們業障比較重,業障還沒消除,見不到佛相,見不到佛光,聞不到異香,業障障礙住。我們如果要見到瑞相,你不要去打妄想,打妄想會著魔的,要懺除業障,要改過自新,就可以滿你的願。就像《無量壽經》三十八品,阿難向西方極樂世界拜,一起來就看到阿彌陀佛現在前面。這要懺除業障。懺除業障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我們念佛給別人聽,也是一種「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一種最好的方法。如果我們不會講什麼話,又怕講錯話,講了不對回去心裡又很懊惱,不如念佛。念佛很簡單,教了一下子就會。所以我們在澳洲洋人來,我們也是念佛,念久了他也會跟我們念,就教他來念佛。我們到美國達拉斯,有些洋人他認真念,還念得不比東方人差,有一次我們去打佛七,一個洋人他每次佛七都來參加,他的念珠是一百零八顆的,念得亮亮的,念得可認真了。所以教這個洋人念佛是最好的,持名念佛,不要跟他講太多,講太多他也聽不懂,就教他念佛。就給他講念佛會健康、會快樂、會長壽,他就很滿意,他就很高興。所以我們念佛,佛光就給你注照。念佛給他種個善根種子,我想這是最好的愛語,世出世間好的話佛都說盡,佛教我們念佛我們就念,就不會錯了。我們相信聖言量,相信佛的話絕對是真實的。所以「常以愛語,安慰眾生」。
我們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種愛語是最圓滿、最究竟的。世間的愛語雖然對眾生有所幫助,但是不究竟、不圓滿,在現前在世間上他可以得到利益。最殊勝、最圓滿的愛語,無過於勸眾生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生死沒有了,所有的苦都沒有了,離苦得樂,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我們愛護眾生,這樣才算圓滿。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我們怎麼用愛語去安慰眾生?多勸人念《無量壽經》、《彌陀經》,多勸他念佛,勸他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對他最大的幫助,是最圓滿的愛語。這個我們淨宗同修大家多發心。難免我們勸人,有的人他也不是說你一勸他他就會相信,可能一開始他會拒絕。我們也不要灰心,他現在拒絕,不代表永遠就拒絕,可能有一天他會接受。
另外我們在現前勸人多讀聖賢書,勸人斷惡修善,是我們現前的愛語,現前生活上的愛語。這個愛語,我們勸人斷惡修善也是很多方面,一般人你也要看對象,比如說一般人,有人做錯事情,你告訴他,比如說有個人不小心,粗心大意,把杯子打翻了,那我們是愛語,我們要愛護他,你怎麼跟他講?把他責備一頓,你怎麼這麼不小心,粗心大意,把杯子弄翻,以後要小心一點。這是愛語,是愛護他,以後不要這麼粗心大意,弄壞東西。但是你要考慮到他的感受,他能不能接受?以前老和尚在圖書館常常給我們講,他說以前在台中蓮社跟李老師學經,李老師對學生教學都看對象的。如果這個學生他是可造之材,他說大概沒有好臉色可以看了,老師對他都沒有好臉色,不是打就是罵。
老和尚常常舉出,以前禪門有個公案,有個要去學法的,誠心要去學,老和尚知道這個人是個法器,不理他。他要來聽,到講堂聽開示,就把他轟出去了,不讓他進來。不讓他進來,他就躲在外面窗戶偷聽,經過了三年,有一次被老和尚發現躲在窗戶下面,他把洗腳的水潑下去,他還不走,還是來。後來這個老和尚傳法,大家就看來看去,到底傳給哪個?後來老和尚說,在外面偷聽那一個把他叫進來,就傳給那一個。那一個被他磨練了那麼久,沒有好臉色看。那是已經根機成熟了,用這樣的手段去幫助他。以前像《禪門日誦》這些都很多。所以在台中老和尚也常講,李老師教學,有些學生老師就不客氣,有些學生老師對他客客氣氣的。所以你要觀機。
就像以前禪宗,禪門裡面打香板,香板一下子就下去,被打的人打了開悟了,明心見性。那是禪師他會觀機,知道這個人差不多快成熟,可以用這個手段幫助他開悟。如果你不懂,照那個方法拿來打,那個人被你打死也開不了悟。過去台灣還有人講,要請法師打香板還要包紅包,不然人家不打,還要包紅包給法師請他來打香板,說這樣才會消業障。這個一些手段、方法,要懂得觀機,真正的善知識他用了才有效。我們對一般人,大部分的人,我看你不能用這麼凶的口氣對他,如果他把這個杯子給你打翻了,你應該問他手有沒有燙到?他就會很感激你。不相信你試看看,你用責備他的,還是用這樣安慰他的,那效果不一樣。一般人他想,你沒有責備我,反而還這樣關心我。他就會很感激,他就很能夠接受你。
如果你說我很直,我講話很直,我是真的對你好。好是好,但是我就是不接受,聽了就心裡不舒服。我們對一般人要用這樣的愛語,不然你也不知道他的根器,我們又沒有那種智慧,又沒有神通。如果你用祖師的,過去有人就是學老和尚,有些居士學了就是專門去罵人。人家老和尚愈罵,人家愈來親近;他罵的,他罵人,到最後沒有一個人要理他。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沒有那個程度,不能學的;你自己有那個程度,你能觀機,這個人他能接受,你這樣罵他,他能夠改過,這可以。如果罵了他不但不能接受,反而跟他結冤仇,那不是得到反效果了嗎?所以一般人我們還是用一個比較溫和的這樣的言語,比較能夠接受。
還有我們淨土法門,對臨終助念特別重視。臨終助念,比如說你去看病人,他病重,這也要很深的功夫,你怎麼去安慰他?有些人你跟他講重話,剛好是對了他的機,剛好幫助他放下。有些人你不能跟他講重話,你跟他講重話他不接受。所以我們道場莊義師他發心助念,他的手機是二十四小時開放,很發心,手機二十四小時沒關的,三更半夜電話一響就要去助念了。助念難免就要開示。他開示也遇到很多問題,回來他都會跟我們報告,報告今天去開示一個怎麼樣,明天去開示一個怎麼樣,形形色色什麼都有。有一個住在淡水的老先生,七十幾歲,得了肝癌,肚子都脹起來,醫生都沒辦法治,治不了。他的一個女兒,他可能有個太太比較早過世,後來他到大陸又娶個太太很年輕。就來申請助念,我們助念有個申請表,申請助念,莊義師就去了。
去了就勸他,你要放下,你的病已經沒救了,放下念佛,到阿彌陀佛那裡去。但是他就是放不下。為什麼?後來就問他女兒,妳爸爸現在什麼事情放不下?她說他現在娶的太太還很年輕,放不下!後來莊義師知道他就是這個放不下,然後就跟他講,你現在放不下有什麼用,你還是要死,你放不下還得死,死了你去哪裡你也不知道,你太太也不知道,你看不到她,她也看不到你,你放不下有什麼意義?他說你現在如果發願念阿彌陀佛求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有六種神通,不但你現前的親人你都看得清清楚楚,連過去的生生世世,不管哪一生哪一世的父母、家親眷屬,在哪裡、在哪個世界、哪一道,你都看得清清楚楚,你隨時可以去找他們,去幫助他們,去照顧他們。如果你不去極樂世界,你在六道就永遠見不到了,各走各的。就這樣跟他講。那個老先生善根發現了,想通了,真的是這樣。死了他也不知道去哪裡,他也看不到他太太,他太太也看不到他,真的就是這樣。
聽到到極樂世界有這麼殊勝,就發願要去。肝癌末期也是很痛苦,一般癌症末期都要打嗎啡的,他沒打,莊義師叫他不要打,念佛求佛力加持。念到緊急關頭,病正在發作,連他的女兒都捨不得,是不是要送醫院?莊義師說不行,到了最後關頭,一定要堅持到底,就是要念佛。但是家屬看到自己的親人在受那種病痛,極端痛苦的折磨,都不忍心。莊義師就不管怎麼樣,你叫我來就是念佛,堅持下去,非見到阿彌陀佛不可。然後就念念念,念到最後他就比較減輕了。他就說他那個佛號,要用我們老和尚念的那個念佛機。我們老和尚在講經教人家念十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說要聽那一個。好,那就用那個佛號,就要念那個。念到最後他的嘴巴吐出很多髒東西,吐了一大堆,那個肚子就消下去了。然後一面念佛滿面笑容、一面念佛滿面笑容,這樣就走了,就往生了。他女兒在旁邊看到,非常感謝莊義師,看到莊義師就拜,看到他就拜。她爸爸真的被他度到極樂世界去,真的她自己親眼目睹。
另外去助念一個九十九歲,全身都插滿了管子,那個管子一拔起來就再見。然後就請莊義師去開示,莊義師說放下!吃了九十九歲夠了。那個老先生怎麼說?他說他心不甘、情不願,他非要吃一百歲不可,管子就是不肯拔。後來一點辦法都沒有,遇到他這個樣子。他說好,那你就等到一百歲再來!那現在可能要超過一百歲了,好像去年的事情。也有臨終勸他念佛他會害怕,過去蕭律師的父親,在台大醫院要往生,就請我們去助念,請阿彌陀佛的像,他看到害怕,看到阿彌陀佛就是要死了。蕭太太來找我,怎麼辦?他看到阿彌陀佛會害怕。不然放觀音試看看。我就阿彌陀佛換下來,然後就請一張觀音菩薩的聖像,這個念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消災免難,他看到觀音菩薩就放心了,不要叫我馬上死就好。我說念觀音也可以,念觀音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這些都是屬於愛語,愛語就看眾生他什麼對象,他什麼狀況,我們講的語言也都不一樣。有些人他還不能接受。所以莊義師他講的話就比較直接,但是剛好那個人可以接受,那個人真的去西方了。遇到有些人他就不能接受,愈聽他就愈生煩惱,這樣也有,那個都得到反效果。所以開示這個,還是要有經驗,還要能夠變通,還要觀機,觀察這個對象,這就比較不容易了。特別是臨終這種愛語去安慰,這個非常重要,我們要看這個人接受度怎麼樣,有的人一講他真的能接受,能放下;有的還不能接受,他的因緣還不成熟,那你就要換個方式,講他能夠接受的。在我們生活當中點點滴滴,我們一般遇到人在生煩惱的時候,我們也要用愛語去安慰他。他在生煩惱,如果我們再講話口氣不好,可能他會增加他的壓力。所以這個愛語的範圍非常廣泛,最重要的就是平常勸導眾生的言語,對他講真話,真心話,對他有幫助的,這都屬於愛語。
所以有些話講了聽起來不是很好,但是對身體有幫助,所以我們還是要接受。好像我們去腳底按摩,痛得要死,還是要接受,對身體有幫助。我們對人講話,有時候有人,別人他要怎麼對我們講,我們沒有辦法去要求他。如果別人對我們講這些話比較不客氣,比較那個,我們如果平心靜氣的來接受,這些語都變成愛語。縱然他罵我們的、毀謗我們的,他替我們消業障,也是好,也是好事。但是我們對別人,你就要看情況了,就不可以這樣。對別人我們講話總是希望讓對方不生煩惱,讓他真正得到好處、得到利益。比如說他有些做法,有些事情,他的確處理不當,我們私下去勸導他,私下勸導他是要幫助他、是要提醒他,這是愛語。真正的朋友,《論語》講「友諒,友直,友多聞」,朋友他能夠坦誠的跟我們相交,這個朋友我們就要交。如果你交個朋友,他從來沒有跟你講一句真話,那這個朋友不能交,對我們沒有好處。所以友諒、友直、友多聞,這三種朋友要交,他對我們有幫助。所以不一定都是要聽一些好聽話,有些人「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個《論語》講的,講話講得很好聽,但是不是真的,不是真心的,對你也沒有幫助,也沒有利益,無意義的言語。這是戒妄語第四種天所讚法。反過來就是:
【常以惡語。惱害眾生。】
這個『惡語』就是不是真話,不是真實語,那給眾生帶來了煩惱,帶來了損害,這是妄語的過失。我們接著看第五種:
【得勝意樂。三業清淨。】
這是第五種天所讚法。這個『勝意樂』,殊勝的意樂,就是佛門講的法喜充滿,儒家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就是喜悅,我們講法喜。「勝意樂」是發自內心而生起的喜悅,這是法喜。所以『三業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那就喜悅了。《無量壽經》也給我們講,「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三業展開就是十善業道,十善道業做到了就「得勝意樂」,如同經論上講的「常生歡喜心」。這是離妄語第五種天所讚法,人天所讚歎的。反過來如果犯妄語:
【得劣意業。三業不淨。】
就是不生歡喜心了,講話常常欺騙別人,你說他心裡怎麼會有快樂?怎麼會有法喜?常常要為了自己這個妄語,講一個妄語,要編十個妄語來掩護,他心裡怎麼會有快樂?當然這個『得劣意業,三業不淨』。第六種:
【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這是第六種天所讚法。講話要講到言語都沒有錯誤,沒有過失,這相當不容易。如果我們講話『言無誤失,心常歡喜』,我們不妄語這個善業就及格了。因為講話沒有錯誤、沒有過失,當然心裡常常生歡喜心,也不會有懊惱。因為我們凡夫常常因為講錯話,心裡很懊惱,那個話講出去又收不回來,常常有錯誤、常常有過失。所以有些人知道自己常常講話有錯誤,他乾脆就少講話,這也是對的。所以「話說多,不如少」。儒家講「言多必失」,言語講多了必定會有過失、會有錯誤,誤失是難免的。我們發覺講話不太對,我們就趕快給它調整過來,這也是一種修行,覺得我們現在講話有些講得不對勁,我們自己要提高警覺把它修正過來。
不然往往我們自己講錯話自己不知道,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講話有錯誤、有過失他自己不曉得。如果有好的朋友在旁邊給他提醒,他就發現了。如果沒有人提醒,就要靠自己,自己要常常去觀察我們這個言語,像講這個話有哪些地方該講,哪些地方不適合講,這都平常要這樣去觀察來改正。愈改這個誤失就愈少,到最後就「言無誤失」,常生歡喜心。這也是從戒妄語來的。如果妄語不戒,要做到「言無誤失,心常歡喜」那就不容易了,就做不到。這個妄語戒不掉必定就是:
【言常誤失。心常憂愁。】
講話常常有錯誤、常常有過失,難免心裡常常憂愁,話說錯了那個很懊惱,『心常憂愁』。這是第六種天所讚法。第七:
【發言尊重。人天奉行。】
這是第七種天所讚法。『發言尊重』,他講的話大家都能依教奉行。這個古來祖師大德勸修行人修行,也是從不妄語這個地方開始。不妄語,你講話就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你講話不騙人,大家也會聽你的話,依照你的話依教奉行。這是不妄語第七種天所讚法。反過來就是:
【發言輕浮。人天不奉行。】
『發言輕浮』,就是講話人家就不尊重。你對一個常常打妄語的人,常常騙人的人,他講的話你會相信他嗎?他講得再好聽,你也不會相信,這是一定的。所以不但天,天當然不會奉行,人也不會奉行,這是人之常情。給人騙一次、二次,以後他再講什麼,你也不會再相信他。這是戒妄語第七種天所讚法。第八:
【智慧乃殊勝。無能制伏。】
這是指無礙辯才,不是學來的,這是個果報,這個果報是從智慧當中來的。我們要明瞭,煩惱輕,智慧必定增長;煩惱重,智慧就少,這是一定的。我們要想開智慧,就不能不斷煩惱。所以智慧殊勝顯示他辯才無礙,當然『無能制伏』。「無能」就是沒有人能夠來制伏他,哪些人不能制伏他?煩惱深重的人不能制伏他。這個離妄語的人他煩惱輕,智慧長,自性的智慧不斷的往外透露出來,煩惱嚴重的人當然不能跟他相比,這個辯才當然不能跟他比,當然不能去制伏他。所以我們修行這也是重點,修行的成果、成績,就是在煩惱不斷的減輕,智慧不斷的增長,我們這個修行就有進步。
如果煩惱沒有減輕,智慧也沒有增長,我們修行就沒有進步,可能還退步,比原來更嚴重,這就是智慧不但沒有增長,反而煩惱愈來愈重,這個情況必定要懺除業障。我們要求懺悔,求佛力加持,這也是非常需要,我們念佛、誦經、念咒,這都是求佛力加持。另外一方面我們讀經書,時時刻刻來觀照自己,時時刻刻做修正的功夫,我們境界才會不斷的提升,一定要這樣來修行。所以修行這樁事情,好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沒有往前進,好像逆水,水是從這邊流過來,那你船要往那邊開,你沒有往前進,必定就退了,這是我們修行一定要明瞭的一個態度。犯妄語第八種是:
【智慧乃下劣。人能制伏。】
這是我們相對來看,可以容易理解,常常犯妄語表示煩惱比較重,這個過失改不過來,他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遇到有智慧的人就能制伏他,他講的話是沒有道理的,不合理的,當然會被人所制伏。口業這個善業戒妄語,還有犯妄語,兩種果報,我們就簡單介紹到此地。
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到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