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皈傳授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1/11/12-24  澳洲隨喜居  檔名:WD16-004-0003

  諸位網路前的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繼續上一次跟我們網路前的同學舉行皈依儀式,我們要補充說明皈依三寶的意義。因為恐怕很多初學的同學對於三寶名義上認識不是很清楚,因此我們做一點補充說明,讓我們同學對於三寶的名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

  我們上一次講皈依三寶的目的,為什麼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主要是要得解脫,要成佛道。用一句比較淺顯的話來說,就是要真正認識了解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解決我們人生的大問題。這個人生的大問題就是生死大事,所以必須皈依三寶。三寶是我們解脫生死輪迴,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總指導原則。我們根據這個原則來學習,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因此入佛門,必定要先皈依三寶。

  我們今天接著講「翻邪三歸制意」。翻邪三歸,翻就是翻過來,邪就是偏邪、錯誤,我們一般講邪知邪見、錯誤的知見,把它翻轉過來,依正知正見。這是翻邪三皈依它制定的意義,這裡根據《涅槃經》的經文跟我們講。

  「《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怖畏生死四魔,故受三歸。名一義異,或時說三為一,說一為三。諸佛境界,非二乘所知。』」這段經文是根據《大般涅槃經》,我們簡單講叫《涅槃經》。《涅槃經》有這麼一段經文,說「一切眾生,怖畏生死四魔,故受三歸」。一切眾生為什麼受三皈?因為怖畏,畏是畏懼,怖是恐怖,畏懼恐怖什麼?四魔,因為這個緣故來接受三皈依。「名一義異,或時說三為一,說一為三」。名一就是這個名稱是一個,但是它的意思好幾個;義異,這個異就是不同的意思,名稱一個,但是它的意思很多。或時說三為一,說一為三,說三就是佛法僧這三方面,三方面也可以把它歸納為一個來說;或者舉出其中的一個,佛法僧舉出其中的一個把它說成三個。「諸佛境界,非二乘所知」,這是大乘佛菩薩的境界,不是聲聞、緣覺他們所能夠知道,所能夠理解的。所以皈依三寶也有皈依大乘三寶,還有小乘的三寶。所以我們在做《三時繫念》,在念疏文之前,都會念三句:「南無大乘常住三寶」。南無是皈依恭敬,大乘常住三寶,這個意思。

  這裡有個註解是引用《多論》來講。多少的多,言論的論,《多論》這本書是經律論屬於論藏。《多論》裡面有講:「如人獲罪於王,投向他國,以求救護。眾生亦爾,繫屬於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故知若受三歸,得脫生死。」

  這是《多論》裡面它舉出這個比喻,好像有人得罪了國王,會被判死罪,跑到其他國家,請求保護。我們眾生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我們是被魔所繫縛、控制,就好像我們犯了罪,在這個國家裡面就不得自在。所以在三界六道裡面,「有生死過」,我們要受六道生死輪迴這種過犯。如果我們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這個魔就控制不了。所以受三皈,可以得脫生死,為了了生死來受三皈依的。

  「二、四魔」,解釋四魔,四魔就是四種魔。第一種是「煩惱魔者,貪、瞋、痴三毒,劫諸善法故。」煩惱是我們自己心理所生的,貪、瞋、痴是歸納,如果這個發展出來,六大煩惱,一百零八種煩惱,八萬四千煩惱,無量無邊煩惱,歸納為三毒貪、瞋、痴。這是煩惱魔,魔就是折磨我們身心不得自在。

  「五陰魔者,色、受、想、行、識五陰,遷謝不停故。」五陰,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的感受,我們現在整個身心世界就是五陰(物質、精神)構造結合的。這個構造結合無常,遷謝不停。這個也是魔,也是折磨我們。

  第三種,「死魔者,地水火風四大,喻如四山,從四面來,逼切報命故。」死就是我們眾生(有情眾生)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生死,一期一期的生命。這個壽命在六道裡面的眾生長短差別很多、很大,有的壽命很長,有的很短。壽命最長的,非想非非想處天,無色界天人壽命最高,八萬四千大劫,壽命是最長的。壽命最短的,我們看那個蜉蝣,水上的蜉蝣,朝生暮死,早上看牠生,晚上看牠死了,壽命很短的。不管壽命長短,時間一到就是要死,死就是四大分離。死魔也是折磨我們眾生在六道裡面生生世世受這個死苦,生老病死苦,受這個苦,不斷的折磨我們,所以稱為死魔。

  「天魔者,阻撓諸行者,令退道故。」前面三種是我們自己本身的,我們身心自己的。煩惱魔、五陰魔、死魔,是我們自己本身的。天魔是外在的,來干擾我們修行的,讓我們退失道心的,這些種種外在的境緣,這些障緣,叫天魔。

  「四皆惱害,不能自由,故名魔者。」這四種都會惱害眾生,讓眾生不得自由,所以把它稱為魔,就是折磨我們身心在六道裡面受苦受難。

  「三、說三為一者:《多論》云:『佛亦是法,法亦是佛,僧亦是法,正是一法。但雖有一義,相有差別。』」這裡又引用《多論》來講,說三為一就是佛法僧三寶這三方面可以給它歸納在其中的一個,佛也是法,佛當中有法;法也是佛,法當中有佛;僧也是法,正是一法。但雖有一義,相有差別。說三為一,我們以此類推,佛也是法,法也是佛,僧也是法,這是《多論》裡面講的,雖然意思可以容納為一個,佛法僧的意思可以歸納為一個。佛當中有法、有僧,法當中有佛、有僧,僧當中有佛、有法,可以歸納為一個,這個意思可以講為一個;但是它的相有差別,相就是什麼?形相,這個形相它有差別不同,這是講相。

  「相別者」,佛寶,法寶,僧寶。「佛寶,無師大智,一切功德。」佛示現成佛,他自己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是我們在佛陀的傳記裡面看到,他參訪印度當時很多宗教去學習沒有結果,到最後自己到菩提樹下放下萬緣,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這個時候他是無師智,自己自然智現前,具足一切功德。這是佛寶。「法寶,盡諦(真理)涅槃。」法寶就是這些修學的理論方法境界。「僧寶,聲聞學無學功德。」僧寶就跟佛學習的,聽佛講經說法,佛的學生,跟佛學習。這個學有學、有無學,學就是學了還沒畢業,無學就是畢業了。最起碼要證阿羅漢,斷見思煩惱,脫離六道生死輪迴,這才算無學。還沒有脫離六道生死輪迴,第一個階段,還要再學;脫離第一個階段,就畢業了,稱為無學。這是相有差別。

  「四、說一為三者:《涅槃經》云:『云何為一?佛告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莫供養我,當供養僧。若供養僧,即得其足。汝隨我語,則供養佛;為解脫故,則供養法;為受用故,則供養僧。』」這是說一為三,這是舉出《涅槃經》的經文來給我們說明。佛告訴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莫供養我,不要供養我,當供養僧;若供養僧,即得其足。佛說你供養僧,如果供養僧,一切都具足,你供養僧,同時也供養了佛,也供養了法,供養一種,其他兩種也有。從這個地方我們也知道,你供養法,法當中也有佛、也有僧,供養佛,佛當中也有法、也有僧。這是說一為三,一而三,三而一,一個也具足其他兩個;前面三個,佛法僧三寶,可以把它歸納成一個。

  佛講:「汝隨我語,則供養佛」。你聽我的話,去供養僧,就是供養佛。「為解脫故,則供養法」。如果你為了要解脫,要供養法。「為受用故,則供養僧」。為解脫故,則供養法,為了解脫生死輪迴,你要供養法。怎麼供養?法是經典,依教修行供養,你就得解脫了。依照佛在經上講的這些理論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學,你就得解脫了,這個就是供養法。為受用故,這個受用就是福報,你就供養僧。所以我們現在佛門,在中國佛教很流行齋僧,每年農曆七月都要齋僧。齋僧是修福,修福你得福報,你就有受用,你就供養僧。

  這是「肆、翻邪三歸制意」。邪就是錯誤、邪知邪見,把它翻過來正知正見,這是制定三皈依它的意義。為什麼要制定三皈依?把你錯誤、偏邪的,把它翻轉過來依正確的。邪就好像一根竹子,這樣子是正的,偏這邊是邪,偏那邊也是邪,倒前面、倒後面都叫邪,邪到一邊去偏了,偏差了。你把它翻過來,把它歸正,依三皈來調整,依這個標準來調整,這是翻邪三歸制意它的意義。

  我在這裡看到留言牌,網路的同學,謝梅英居士,她提了一個問題:師父好,尊敬的老法師在《淨土大經科註》五十集,悟梵法師往生後傳來的信息非常深奧,請師父慈悲開示,供養凡夫煩惱心。

  我剛才也聽了,聽到這一集,第五十集,因為我這幾天到紐西蘭去,今天才剛回來。晚上我也聽了第五十集,有聽到這一段。這個信息,怎麼傳的?根據老和尚在講經的時候講,像是透過通靈的來傳遞這樣的一個信息。梵師往生,這個我們大家也不要大驚小怪。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有居士也是問到這樣的問題,就是有居士他的親友往生,他想要登報紙,去請教印光祖師,登報紙好不好?印祖就回答他說,不必要,不必要登報紙,登報紙等於是宣傳。印祖開示,印祖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人有分,你只要記住信願行三資糧,人人都能往生。所以往生西方是很平常的事情,並不稀奇。如果有比較特殊的往生瑞相,不妨一登,啟發大家對學習淨土的信心。

  往生的瑞相,譬如說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常講的鍋漏匠,站著三天,這個很稀有、很難得,這個可以登;還有修無師,這個也可以登。其他如果沒有很特別的,往生極樂世界,縱然燒出舍利,也不需要去登。印光祖師給我們開示,往生很平常,因為這個人人修,人人都能去。現在最重要的,我們自己相信不相信這個法門?相信不相信有西方淨土?自己願不願意離開娑婆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信願具足,念阿彌陀佛,個個都能往生!所以蕅益祖師給我們講,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之有無;往生品位的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說明能不能往生,在個人是不是真信發願,這個是別人不能代替的。佛菩薩也只能勸導我們,把這個道理、境界、修學的方法給我們說明。別人修學,往生,給我們做證明,作證轉。佛講經說法有示轉、勸轉、證轉,所謂三轉法輪。這是啟發,勸導我們,真正想往生,還是要自己本人信願具足,這樣念佛才能往生。因為這樁事情,別人代替不了,佛菩薩也代替不了。如果佛菩薩別人能代替,那我們也不需要念佛,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也不需要講經說法,他代替我們發願,不就個個都去成佛了嗎?何必那麼麻煩幹什麼?釋迦牟尼佛還要天天講經說法,講了四十九年,那麼辛苦幹什麼?沒必要。所以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也就不會有懷疑,最重要在自己。

  這個靈媒傳來的信息,做參考。我們三寶弟子還是依三寶為標準,不能依靈媒的。靈媒有時候正確,有時候不見得正確,可以做個參考。我們還是要依三寶為標準,依佛、依法、依僧。特別在法,經典是佛給我們講的。靈媒傳來這些信息,說悟梵法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這是我們修淨土同修,大家所共同期望的。不但期望悟梵師往生西方,同時也期望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往生西方淨土去作佛,不是只有悟梵師一個。你看阿彌陀佛,在因地,還沒有成佛,還是比丘,他是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為一切眾生。我們也是一樣,要為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往生淨土。悟梵法師的往生,是我們一個例子,啟發我們對淨土、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我們一切還是要依佛在經上講的,佛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講的這個為標準,這是法,皈依法。

  如果跟這個經有不相應之處,那我們就不能採信。如果跟這個經相應,我們就可以採信。總之不管什麼人講,都要依三寶為標準,那才會沒有偏差錯誤,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希望我們同修大家不要大驚小怪,這個就如同印光祖師講的,很平常,往生西方是每個人本分的事情,都應該往生的。所以這個信息,我們接到,用平常心來看就好,不要大驚小怪。最重要,自己要真信發願念佛,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伍、翻邪三歸。」翻是翻過來,前面是翻邪三歸制意,就是制定翻邪三歸它的意義,為什麼要制定三皈依?這裡跟我們講,翻邪。

  我們把下面這個文念一念:「大聖初成正覺,因提謂長者,開授三歸之戒,翻邪歸正,以為入聖的根本。」大聖初成正覺,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剛剛成佛。因提謂長者,因為為了提謂長者,開了傳授三歸的儀式。翻邪歸正,以為入聖的根本,就是入聖道的根本。這個因緣從提謂長者開始的。

  「三乘(聲聞、緣覺、菩薩)行者,歸宗進行,以為基礎。」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聲聞、緣覺是小乘,如果分的比較細,聲聞是小乘,就像小學;緣覺是中乘,像中學;菩薩是大乘,叫大學,這叫三乘行者。歸宗進行,以為基礎。三乘,不管大乘、中乘、小乘,都以三皈依為修行的宗旨,以這個為基礎。

  「三歸的功用,正破三邪」,三皈就是破三邪,「(外道邪師、邪法、邪眾)」,外道邪師就是心外求法,這個叫外道。他不知道往心內求法,心外求法就得不到結果,邪就偏差,師偏差,他所傳授的法也偏差,跟著他學習的徒眾也偏差,所以叫邪師、邪法、邪眾,三皈破外道的。「濟三途(地獄、餓鬼、畜生)」,濟是救濟,我們一般講慈濟,慈悲救濟,救濟三途惡道的眾生。三皈依,我們念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旁生就是畜生,救濟三途眾生出離三惡道,三皈依有這個功用。「接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接就是接引,三皈依是接引三乘的行者。「出三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有什麼?有煩惱,有生死。出就是出離,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三有,三皈依幫助我們能出離這個三有。

  「佛法以此三歸為本,通發一切戒品及諸出世善法,不同世間善法也。」佛法是以此三歸為本,以三皈為根本,通就是通達,發是啟發、發啟,發啟一切戒品及諸出世善法,戒品就是從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這一切戒都以三皈為基礎。如果沒有三皈,那就不能說是戒,只能說世間善法,人天的善法。如果有了三皈,這個就稱為戒。戒是出世間善法,出世間就是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的善法。戒幫助我們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的,為了了生死的,不是求人天福報,所以不同世間善法也。

  下面跟我們講三皈:「一、歸依佛,佛陀秦言覺者,自覺覺他,故名為佛。歸者,反還為義,反邪師,還事正師,故名歸。依者,憑也,憑心靈覺,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也。故經云:『歸依於佛者。終不更歸依其餘諸外道天神也。』」

  這跟我們解釋,「皈依佛,佛陀秦言覺者」。佛陀,如果具足講,照印度的音譯叫佛陀耶。佛陀耶,中國古人使用言語文字一向喜歡簡要詳明,把這個尾音去掉了,單稱佛或者佛陀,那個耶,那個尾音,他去掉。印度它的梵音,具足的講叫佛陀耶。它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覺者,這個者是指人,覺悟的人。「自覺覺他」,不但自己覺悟,還幫助別人覺悟,兩方面都達到圓滿,「故名為佛」。「歸者,反還為義」,反就是反過來,還就是好像我們還家,還回本來面目,歸是這個意思,回歸。「反邪師,還事正師」,反邪師就是說不再跟外道邪師學習,這個叫反邪師;不再去學這些錯誤的,回過頭來,事正師,事就是奉事。這個正師就是正確的老師,依正確的老師。佛是正確的,其他外道不正確,心外求法,錯誤了,方向不對。「故名歸」,這是解釋歸的意思。「依者,憑也,憑心靈覺,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也」。依就是憑據,我們一般講依據,你依據什麼?憑就是依憑,你依憑什麼?「憑心靈覺」。我們自己的心,靈就是覺悟,覺悟就靈通,通就靈,不通就不靈。

  覺悟過來跟佛學習,我們覺悟了,所以不但可以出離三途惡道,以及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因為這個緣故,「故經云:歸依於佛者,終不更歸依其餘諸外道天神也」。我們既然皈依佛,就不要再皈依其他的諸外道天神。所以現在通靈的很多,你皈依佛,你就不能去皈依通靈的。現在很多佛弟子遇到通靈講了一些話有靈驗,就把三皈依都忘光光,這個就錯誤了。應該要皈依佛,以佛為標準,不能依其餘諸外道天神,這點非常重要。

  「二、歸依法,達磨秦言法,法者法則,有軌範使人理解任持自性(萬法依於一定的軌則而行,如火車必依於自己的軌道,方能運行)」。

  「歸依法,達磨秦言法」。在印度話叫達磨耶,簡單講叫達磨。達磨翻譯中文意思叫法,方法的法。「法者法則」,則就是原則,法的意思就是原則,它有一定的理論方法原則,這個不能改變的。所以,「有軌範使人理解任持自性」,軌範就是軌道,有個規矩來規範,讓我們在這個軌道上來理解。「任持自性」,任持自性就是回歸到我們的自性。「萬法依於一定的軌則而行」,這是比喻萬法,萬事萬物它有它一定的軌則。下面舉出一個例子,就像火車一樣,汽車也是一樣,火車有火車的路,你不能偏離這個鐵軌,你偏離這個鐵軌,火車就不能走,翻車了,有危險,不能運行。所以火車它有一定的軌道,在這個軌道上它才能夠運行。這是形容比喻我們學佛也是一樣,你要出離六道生死輪迴,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要依法。法是什麼?就是經教、經典是法,佛講的記錄下來的語言文字是法。依照這個經教,佛講的理論方法這個規則來修學,我們就能達到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的目標。如果你不依這個法則,那你修學都是偏差錯誤的,就沒有辦法了生死、出三界,更談不上成佛道。

  「佛所說,若事若理,可為心軌,故言法也。」佛所說的經法,他講事,或者講理,可以做為我們心裡的軌道,所以故言法。我們心所依據、所依憑的一個法則來學習。「歸者,反邪法,還修正法,故名歸。」歸就是回歸,把邪法反過來,還修正法,還就是還回原來正確的方法,這叫歸,皈依法。「依者憑佛所說法,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依就是依靠,憑著佛所說的法,如理如法來修學,得以出離三途惡道以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故經云:『歸依於法者,終不更歸依諸外道典籍也。』」外道典籍就是教我們心外求法的這些錯誤的理論方法,這是錯誤的,你就不能再去皈依那些錯誤的,依照那些書籍,你去看那些書,依照那些書去修,那就錯了,方向就偏差了。所以歸依於法,你就不可以歸依諸外道典籍。凡是教我們心外求法的這些典籍,我們就不可以去依靠那個來學習,因為那個不能解決問題,是錯誤的,那些書你就不能去看、不能去讀、不能去學。要依佛經,現在在《大藏經》裡面有的,這個我們可以依靠;《大藏經》裡面沒有的,我們就不能依靠,這點我們一定要知道。

  「三、歸依僧,僧伽秦言眾,眾者和合,出家三乘行者,心與佛所說事理之法合,故名為僧。」

  僧伽印度梵音叫僧伽耶,簡稱為僧伽,或簡稱為僧。秦言就是我們中國以秦國為一個代表,秦就是現在西安這個地方,這是古代的首都。像唐朝,那時候建都也是在西安,所以用秦言來代表中文的意思,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中文。僧伽翻成中文的意思是眾,大眾的眾。在我們中國講三個人以上,就是眾。在佛門講,四個人以上是眾。眾用現在話講叫團體,小團體,大團體,最基本的成員四個,在佛門是講四個。「眾者和合」,他怎麼能成為一個團體?他必須有和合這樣的條件,才能成為一個眾。如果不和合,就不能成為眾,也就是說不能成為僧。所以僧團它的條件是要修六和敬,如果不修六和敬,這個團體不能稱為僧團。「出家三乘行者,心與佛所說事理之法合,故名為僧」。這是出家,現出家相,你修聲聞乘、緣覺乘或者菩薩乘,這三乘的修行者,心裡與佛所說的事理方法相合,合就是一樣的,沒有偏差錯誤,故名為僧,這樣才能達到六和敬和合。所以這個僧他是這樣的一個條件。

  「歸者,反九十五種邪行之侶,歸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故名為歸。」歸,皈依僧,皈依僧這個皈,就是反九十五種邪行之侶。這九十五種就是古印度外道比較有名的,比較大的這些教派有九十五種。我們在經典上常看到九十五種外道,這個外道也不是罵人的話,是說明他是心外求法,方向不對。就像我們淨老和尚現在在講席當中常講,東方古中國、古印度,他們修學的目標是開智慧,講求悟性,成就聖賢、佛菩薩。西方國家,他們講求是知識,他們不是學智慧。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的,知識是從意識妄想裡面所產生的。知識它能成就學者,像現在哲學家、科學家,這一類的。心外求法,能成就學者。成就學者,在佛法來講,就叫外道,因為他心外求法。科學家、哲學家他都是心外求法,他不知道往心內去求,所以他要找宇宙人生的真相,永遠找不到,因為方向不對。應該從自己內心去求、去找,他是從心外面去求、去找,永遠找不到。他不知道一切萬事萬法是自己心現識變的,自己的心識變現出來,他不知道。自己變現出來的不知道,然後再往外面一直去找,那個根源是在自己心裡,不是在外面,當然他永遠找不到,所以他只能成就為學者,現在講的科學家、哲學家這一類的,不能成就聖賢,更不可能成為佛菩薩,這是方向錯誤。方向錯誤,我們現在知道錯了,要回歸,回歸三寶。

  「九十五種邪行之侶」,邪行之侶就是他修的都是錯誤的,他們也是有很多徒眾,信徒很多,我們就不要跟他們這些團體去學,不要去參加他的團體,他修錯了,你跟著他,你也錯了。所以就不能再繼續跟他們學,要反過來跟這個僧團來學。「歸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故名為歸」。這個心歸到出家三乘正行之伴,出家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不能看到剃頭的出家人,他就是正確的,不一定,還要看他修的跟經典相應不相應,不相應也不能跟他學。雖然他現出家相,他學錯了,那叫門內外,佛門裡面的外道。佛門以外的外道,我們比較容易分辨;佛門裡面的外道,我們更要仔細去觀察。

  「依者憑心出家三乘正行伴,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依就是依憑,心出家三乘正行伴,最重要在這一句,心出家。真正出家是心,形相的出家,也是要心出家才行。只有形相出家,心不出家,也不行。心出家,出生死家、煩惱家,才能出離三途六道生死輪迴。「故經云:『歸依於僧者,永不復更歸依其餘諸外道也。』」皈依僧就是皈依正確的僧團,那就不能依靠那些不正確的團體,不能跟著那些團體去學習。你跟著他學,他錯了,你也跟著錯了,這就不對了。所以這三皈依是我們學佛最基本的原理原則,不能不知道,不能偏差,不能錯誤。如果一旦有偏差錯誤,我們不管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這點非常重要。

  「伍、翻邪三歸」,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下面還有「四種三寶為所歸」,就是三寶有四種是我們所皈依的,這個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跟大家學習。謝謝大家的收看,網路上收看的情況,也請諸位同學不斷給我們提供你們收看的情形,讓我們資訊組能夠知道我們網路直播的實況,有什麼問題,才知道怎麼去處理,怎麼改善,謝謝大家。祝大家法喜充滿,福慧增長,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