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漢字入門  劉克雄教授主講  (第三十二集)  2015/8/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6-181-0032

  教授:同學們手上都拿到,我們這書後面附的有黃季剛先生研究《說文》的二十一條例,都有嗎?

  學生:有。

  教授:好,留給同學們做參考,以及要深入研究《說文》的一個指導、一個方向。昨天胡居士來跟我隨便聊天,說到一件事情,說我們這個《漢字入門》課程上完了之後,同學們怎麼樣再進一步這個問題。我們說過,《漢字入門》是介紹我們中國文字如何構造的一個最基礎的認識。據太炎先生統計的初文,那幾百個字,我們做了比較詳盡的說解。後面接下來,會意、形聲是如何組合,我們也都做了介紹。轉注、假借是運用文字的方法,也都介紹過。因此,這個《漢字入門》既已經給同學一個最基礎的概念,進一步要怎麼辦?想再深入,那當然是從《說文》入手。

  《說文》,在課堂上我講過幾次,我說要各位拿個紅筆做圈點。還記得第一次怎麼圈點?把許慎《說解》跟《段注》一起圈點。然後接下來,撇開許慎的《說解》,光圈點《段注》,而且不止一遍,《段注》一次、二次、三次,這就第四次了。第五次再從頭把《說文》,許慎《說解》與《段注》再一起圈點。在這五次的圈點過程中,我特別提醒各位同學,一定要準備一本筆記本,然後碰到《段注》裡面它有新的發現,你就把它摘錄出來。每次圈點你都會有新的發現,你都在筆記本上做出摘錄。這本筆記本是你非常寶貴的心得,你一定要寶愛你做的這本筆記本,這是你真正的學問。你摘錄了《段注》它的發現,讀書除了眼到,還要手到,用筆寫、記才不會忘,才會增加我們的印象。所以摘錄的筆記,將來就是你的財富,你個人知識的財富,從這開始慢慢累積。這是我們昨天談到,我們的課程結束了,同學們想再進一步怎麼辦?那就是從《說文》入手。《說文》怎麼入手?剛才我們說了,用紅筆圈點《說文》,做摘錄。做筆記、摘錄,你會發現裡面很多《段注》的發現,你摘錄出來以後,你慢慢可以自己再發揮,然後就成為一個真正的專題。譬如我們前面說到形聲字的時候,舉了很多《段注》從某得聲皆有某義,記得嗎?從句(勾)得聲多有曲義種種,你就可以把它發揮,做一個專題。學問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做學問絕無速成,一點一滴的累積。我能給各位同學們就是方法,我無法幫你做學問,學問要你自己做,我只能告訴你方法。就是在文字學這方面,我們課程現在是結束了,同學們有興趣,那你就照我剛才說這個辦法去做圈點、做筆記,然後深入去研究,這也正是老法師說的一門深入的開始。

  當你《說文》有了基礎以後,更進一步,我們古代典籍很多,可以選你自己性向所喜好的,你選一本經典。《十三經註疏》、《先秦諸子》都非常豐富、非常寶貴,你可以選一本、選一門跟你性向相近,你喜好的去拿出來,你有了《說文》的基礎,文字學的基礎,你再讀就很方便,就比較方便。我們舉過,兩次說過這個例子,莊子那段話,「既使我與若辯矣」,你如果沒有文字學的基礎,你會覺得是如落五里霧中。如果我們有剛才說的這個基礎,你《說文》又圈點了這麼多次。同學也許會問,我圈點老師說的五次,夠了嗎?說實在話,還是不夠的,這是一個基礎。圈點五次的過程裡面,就發現很多專題你可以摘錄出來,這成為你真正的學問。之後你從這摘錄出來,你會發現你個人性向所在。然後進一步,你可以從儒家的經典、道家經典、佛家的經典,你就可以深入,一門深入去做。做到什麼時候為止?這是沒有止境的,要做到能夠真正你能認識、消化、吸收,成為你修身的真正的學問。學問做出來不是給別人看的,幫助你修身。然後幫助你修身之後,最後還要拿出來能夠利他,這是我們做學問的目的。不光是拿著一張文憑,拿大學畢業文憑、碩士文憑、博士文憑,不是給人看的,是為自己。我做了學問,幫助我修身,增長我的學識,希望能開啟我的智慧。然後把我真正修身做好了以後,接下來再能夠拿出來利他。所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明明德」就是剛才我們說的,如何明我們的明德,你要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的來,真正修己做好以後,接下來「在親民」,你拿出來能夠化民。修己與化民這兩件事,曾子說做到什麼時候可以停止?

  學生:死而後已。

  教授:一個士任重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修己,再拿出來化人,這兩件事同時要做到《大學》說的「止於至善」,要到至善的地步。曾子說,說一個士,一個讀書的人,我們是修己和治人,修養自己以及再拿出來能夠利他,這兩件事要做到死而後已。因此,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我們要有弘毅的精神。弘是什麼?告訴我:

  學生:大。

  教授:真好。弘,你就馬上能說出是大。要有大的志向,不光是為著我讀完大學,我有了一張畢業文憑,我好方便找工作,不光這一點,你要有遠大的志向。還要有堅忍的精神,不斷去修己,不斷去所謂化人,然後,這兩件事是你必須要真正去努力去實踐。那天有人談到一個字,我們說過的:

  板書:

  道德的德,甲文最早是這樣。上面(丨)在甲文代表什麼?數目的十,八九十。底下是眼睛,一次一次的用眼睛仔細的看,十代表很多次、多次,一次一次的看。

  板書: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用眼睛仔細多次的看,博學之;第一次看、第二次看有疑問,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經過多次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最後你已經真正有了智慧,你真正有明辨是非、明辨真假之後,你就能夠篤行之。經過這一番十次、多次的看,你最後能夠慎思、明辨,然後能篤行。這樣的做:

  板書:內得於己 外得於人

  你心中有所得,「內得於己」,你心中有所得;「外得於人」,你做事,你去篤行,你必定能外得於人,大家認可,大家認同。所以這個德字,由於(慎思),所以後來底下:

  板書:

  加個心,跟心思有關,所以後來加個心。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最後篤行。

  板書:

  篤行。這是我們現在寫的(德)。現在楷書這裡有一橫,原因是由它演變到小篆,目()它底下變成()這麼一個彎彎的東西,所以到了楷書有一橫,實際上本來是沒有的。十、目,加心,是因為跟心思有關;加彳,代表跟行為有關,篤行之。

  像道德的德,一個字就寓有這樣非常深入的一種哲學道理。我們中國文字,簡單的一個德字,它就告訴我們要博學之;博學,有疑問當然要審問;審問,你還要經過慎思,是這樣嗎?所以有時候黑板上我常常要打個問號,記得嗎?你還要追根究柢,是這樣嗎?慎思。經過這一番,然後你就能明辨;明辨,你就能肯定,可以做,這應該做。現在認識到我們中華的漢字是有這樣高的哲理,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文字能夠跟漢字來相比的。

  從最早兩河流域,埃及它們最早的象形文,它們後來演變為標音,一標音就只有注音了,英語也是,拉丁語也是,它就沒有字義在裡面。我們中國的文字(漢字),你不管從哪個字你看,你仔細分析,它都寓有很高深的哲理在。所以,同學們要確實的把最基礎的漢字,你都要弄清楚,有疑問弄清楚,然後你就應該要有自信去弘揚我們的文字、弘揚我們的文化。這五千年來累積的這樣璀璨的文明,我們希望介紹給願意認識的朋友,然後由他們也來認同,原來是這樣美好的一個理想。

  同學們負有傳播、弘揚我們優美的傳統文化的使命,你們就像一顆一顆的種子,現在這個種子在這漸漸成熟了,撒到各地去,你們要開花、要結果。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是你們的使命,包括我在內,我都是這分心思。我們認識了,就成為我的使命,除非我不認識。我既然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是這樣好,我就希望能傳承,從我身上傳承,現在先傳承到各位,將來各位再傳承到你們的學生。這是既認識了我們傳統文化的優美,我就有這種使命感去傳播、去承繼、去弘揚。如果有人要傷害我們的文字,要搞什麼拼音文字,你們一定要站起來捍衛我們的漢字,讓我們文化的根不受傷害。

  又說到文言文了,現在我們讀古代典籍,以各位最熟悉的《論語》,一開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好像面對一個溫良恭儉讓的老師,他在跟我們說道理:「各位同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好像我們面對孔夫子,這是文字的功勞,沒有文字的記載,你怎麼知道孔夫子在說什麼。所以,文言文它能夠更確實的表現我們的思想。我曾經要求同學們,我建議各位,每天你用日記本寫一行、寫一句都可以,練習用文言寫,不知道有同學做到沒?希望你做。因為一時要寫文言文,不是很簡單的。你從寫日記開始,寫你今天所學的、你所聽到的、你所看到的,你的感想,用一句、二句話,希望你把它很精簡的表現出來,這是開始。漸漸的,將來同學們也都能用文言文來表述,那我們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更好的發揚。你如果只會用白話文寫今天你學術的成就,好,隔兩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代就看不懂了,因為你是用白話文寫的。

  同學,我們有一篇我的習作,《冷香書屋記》,印出來了嗎?發給同學們。開吉師,我請妳幫我讀一遍。

  開吉師:《冷香書屋記》

  辛巳孟夏 鐵蘆劉克雄

  資江之源,林壑之間,有冷香書屋,背負青崖,前臨碧波,澗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際,可以讀書,可以會友。

  環書屋前後,名曰百卉谷,蒼崖流泉,眾卉吐芳,石壁斷空,如天外飛來,空山鳥語,復與泉聲相間。

  屋左有一線天與天脊者,聳入杳冥,苔徑磐回,登陟多艱,令人卻步。策杖企望,忽見天光一線,要需鼓勇,上方有好景無限。已而既登天脊,放眼野望,雲生足底,眾山皆小,天風拂拂,應是昔日太沖振衣之所。石濤欲搜盡千峰,實則畫稿即在眼前。

  屋之右,則深篁仄徑,可數百步,資水波碧,江流有聲。

  對岸桃花島,春來花發,山坳水湄之間,點染一片紅霧。島上有巨石如山巍然,遠望栩栩若戀人依偎,真情無假。傳是瑤家戀人,阿諾與阿人所化,山石巍峨,似阿諾剛毅勇往,資水婉轉,如阿人蜜意柔情。

  至於庭院之內,隙地遍植翠竹,每當風欺寒玉,時聞響作環佩。又有籬落叢菊,窗外孤松,可寄傲東軒,悠然忘言。

  境幽室雅如此,故時來高朋,常聚良友。或放歌縱酒,頻呼冷香舊釀;或汲泉烹茗,印證陸羽茶經。文壇辭宗,點評風骨神思;畫界方家,往往筆超畫論。

  書屋富藏,可信手取讀,其樂又無窮也。南華誦罷,坐忘逍遙齊物;金經夜讀,悟入即色即空;殷墟卜辭,可演周易新義;先秦諸子,用正馬遷世家;碣石幽蘭,能補臞仙舊譜;唐宋遺樂,最愛五湖梅花。

  教授:謝謝。曾經讓同學們學會怎麼樣算某甲子年是某一年,現在看看辛巳是哪一年?

  學生:二OO一年。

  教授:二OO一年是辛巳,對吧?

  學生:對。

  教授:很高興,同學們現在會用這個表,能夠推算它是哪一年。好,這篇東西,我剛才說是我對古文的一種習作,在什麼時候作的?辛巳,二OO一年。離現在多少年?

  學生:十四年。

  教授:十四年前作的。有個朋友他在資江的源頭那裡。資江同學們知道,湖南有四條水,湘、資、沅、澧。資水,資水發源在桂林附近的貓兒山,資水發源那個縣稱為資源縣。在那個地方,有朋友在那裡,山水非常好的地方,蓋了幾棟木樓,那裡面有藏書,他要我幫他取個名字。因為在那,他有時候讓我們一起大家喝點小酒,他自己釀的,藏在地窖裡,拿出來讓我們喝。我就想起曾經我在作夢的時候夢見一句詩句:

  板書:舊釀冷香雪

  同學們看看,這是夢裡面夢到的詩句,醒來我還記得,趕快記下來,發現這個句子真美。「舊釀」,看看這一杯舊釀,它的名字叫冷香雪,「舊釀冷香雪」。好像這個酒的名稱真美,到目前還沒有人用我這個「冷香雪」當他的酒的招牌。如果我們自己去做釀酒廠,我們申請這個招牌「冷香雪」,一定銷路會好,因為它名字很美。

  在朋友那個木樓,山水之間,我經常去。他說,幫我這個書屋取個名字吧。經常在那喝茶、喝酒,我就想起我的這句詩,我說那就叫冷香書屋。這個地方叫冷香書屋。

  在那邊聊天喝茶,有時也喝杯小酒。幫他定名為冷香書屋以後很高興,他說只有一句,還感覺到不太完美,再續一句:

  板書:花前盡一樽

  這樣好像更好一點。「舊釀冷香雪,花前盡一樽。」這是我們說到冷香書屋,這個書屋為什麼叫冷香書屋。

  這個地方非常優美,如果同學們想去玩可以,你搭車先到資源縣,資江源流,資源縣,這屬於廣西,那邊就屬於湖南。廣西的資源縣,你到那,然後下了車,縣城就有人會問你,你要不要做資江漂流?它有船,從縣城那裡上船,一邊漂、漂、漂,漂到終點,就是冷香書屋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叫百卉谷。風景好,我也經常去,就替他做了這篇「冷香書屋記」。

  前面是形容這個地方在的位置。「資江之源,林壑之間,有冷香書屋」,大略形容一下它的地理環境。「背負青崖,前臨碧波」,兩句簡單扼要。「背負青崖」,青山;「前臨碧波」,資水,資江的水。資江的水非常美,清澈。「澗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際」。這是說那幾棟木樓旁邊有小的山澗水,你要進門還要經過一條小澗才到它這個門。是先簡單扼要說一下這個冷香書屋的位置。「可以讀書,可以會友」。然後就稍微說詳細一點,「環書屋前後,名曰百卉谷,蒼崖流泉,眾卉吐芳,石壁斷空,如天外飛來,空山鳥語,復與泉聲相間」,這是說它那個環境。屋左有個景點叫一線天和天脊:

  板書:賈勇登天脊 白雲足底生 天風撼大壑 吹落數峰橫

  我們先看這篇文章,「屋左有一線天與天脊者」,非常的高,很不容易爬上去。「聳入杳冥」,很高。「苔徑磐回,登陟」,「涉」是個錯字,改過來。應該是哪個字?陟,旁邊「阝」字邊。「登陟多艱」,要爬到天脊上去,得一級一級上去,相當辛苦。所以「令人卻步,策杖企望」,慢慢走,「忽見天光一線,要需鼓勇,上方有好景無限」。這是說要登天脊一路上。

  「已而」,應該一頓,「既登天脊」,登上天脊了,「放眼野望,雲生足底,眾山皆小,天風拂拂,應是昔日太沖振衣之所」。說天脊這個地方很高,小路不太好走,「登陟多艱」。「已而」,當你慢慢上去以後,「放眼野望」,看到是「雲生足底,眾山皆小」;又有「天風拂拂,應是昔日太沖振衣之所」。這說的是什麼?左太沖的詩,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詩,「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這是左太沖的詩。「振衣千仞岡」:

  板書:振衣千仞岡

  多好的詩,上了千仞高岡,沾滿了灰塵的衣服,脫下來用力抖它一抖,把一切髒東西都給抖掉,也把心情的煩惱抖掉。「振衣千仞岡」,太沖的詩。所以這文章裡面說:「放眼野望,雲生足底,眾山皆小,天風拂拂」,這個地方,天脊這個地方應該是以前太沖振衣的地方。還有前面大石壁,上面長滿青苔和藤蘿。「石濤欲搜盡千峰,實則畫稿即在眼前。」石濤曾經說:「搜盡千峰打草稿。」石濤是有名的大畫家,他想要搜盡千峰來打草稿,實則天脊上來你就看到,你要搜的千峰就在這,是形容這地方多麼好。

  這是說書屋的左邊,左邊有這麼一個天脊,一線天,上去所看到的景色,用很精簡的幾個句子寫出這裡的美好。上去之後,我又作了這首詩登天脊:「賈勇登天脊,白雲足底生」。我們這個文章裡面說什麼?「天風拂拂」。「天風撼大壑」,前面是個大壑,「吹落數峰橫」,這是在天脊作的這首詩。看到「天風撼大壑,吹落數峰橫」,同學們如果覺得好,應該去體驗一下。我在那真正被它吹掉一個帽子,那帽子,一陣風來,不見了。「吹落數峰橫」。這是屋之左的景色。

  屋之右,走幾百步穿過竹林小路,就到資江邊了。「屋之右,則深篁仄徑」,「篁」是竹林,幾百步就到資水、資江的旁邊。看到什麼?兩句形容,學會用最精簡的文字。我只用兩句,到了資江邊用兩句形容說:「資水波碧,江流有聲」,好不好?

  學生:好。

  教授:為什麼不鼓掌?「資水波碧,江流有聲」,用最精簡的一句、二句寫出那種景色,又那樣讓人嚮往。好,你到了江邊是這樣,再往前看,江的對岸有桃花島,稱之為桃花島,「春來花發,山坳水湄之間,點染一片紅霧」。好像「桃花源」裡面說的,「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島上很奇怪,有兩塊像一座山一樣的巨石,就在江邊。就在江邊很高很高的巨石,像一座很陡峭的小山,你遠望它有形象的。

  「島上有巨石如山巍然,遠望栩栩若戀人依偎,真情無假」,還顯出是真情來。傳說是那邊的少數民族瑤家,瑤家的戀人,一個叫阿諾,一個叫阿人,所化的兩塊石頭。對這兩塊石頭,你要形容它一下,「山石巍峨,似阿諾剛毅勇往」,像阿諾那個男人,有一股剛毅勇往的精神。那個阿人,她長髮飄飄,「資水婉轉,如阿人蜜意柔情」。她那個頭髮長髮飄飄,就靠在阿諾的肩膀上,你遠望非常形象。石頭有棱有角,那個阿諾,所以說形容它是「阿諾與阿人所化,山石巍峨,似阿諾剛毅勇往,資水婉轉,如阿人蜜意柔情」。你看到這,你一定想去玩一玩,想看看這個阿諾長得什麼樣,這個阿人又長得如何,很容易到,你到廣西資源,照我的方法,坐船漂流漂到最底下那個地方,就是這個地方。

  前面都是一堆對這個書屋的形容,真正要說的是後面,因為是記這個冷香書屋。四周環境說完了,左邊、右邊。一開始是大略的地理環境,「資江之源,林壑之間」,然後左邊、右邊的環境,說完了。「至於庭院之內,隙地遍植翠竹,每當風欺寒玉,時聞響作環佩」。這能理解嗎?「寒玉」是代稱竹子。竹子碧綠色,還感覺到有點清涼,所以稱它寒玉。風吹動,我們感覺這個寒玉,你應該很尊敬它,不要去攪擾它,這個風不管,它一吹,這個竹子,兩根竹子竹子之間它互相碰撞,發出嘎嘎的響聲,「時聞響作環佩」。竹子和竹子相碰,風一吹,像是環佩的聲音,這形容庭院之內,「隙地遍植翠竹,每當風欺寒玉,時聞響作環佩」。除了翠竹,「又有籬落叢菊,窗外孤松,可寄傲東軒,悠然忘言」。這形容冷香書屋庭院之內。

  「境幽室雅如此,故時來高朋,常聚良友」。我就經常去,同學以後也可以經常去,你一定會喜歡。到裡面又很自在,「或」,這些來的人,「或放歌縱酒,頻呼冷香舊釀」。這個懂了吧?如果不說那一句夢見的詩,「舊釀冷香雪」;來到這,大家都叫那個酒叫冷香雪,再來一杯、再來一碗冷香雪,「頻呼冷香舊釀」。「或汲泉烹茗,印證陸羽茶經」。這時來高朋,常聚良友,所以有「文壇辭宗,點評風骨神思」。「風骨」、「神思」是《文心雕龍》的兩篇,是點評文章。所以「文壇辭宗,點評風骨神思」。除了文壇辭宗來這,還有「畫界方家」,這些大畫家們,「往往筆超畫論」。「畫論」指的是石頭的畫論,講的最高的境界。那來到這,心情一好,冷香舊釀一喝,好,他往往會筆超畫論。「書屋富藏,可信手取讀,其樂又無窮也」。下面幾句同學一起念:

  學生:「南華誦罷,坐忘逍遙齊物;金經夜讀,悟入即色即空;殷墟卜辭,可演周易新義;先秦諸子,用正馬遷世家;碣石幽蘭,能補臞仙舊譜;唐宋遺樂,最愛五湖梅花。」

  教授:之所以要同學們自己讀,要讓你領略到,你這篇文章是來寫冷香書屋,你重點是寫書屋,旁邊剛才那些都是陪襯。那書屋要怎麼寫,讓你領略一下。「南華誦罷,坐忘逍遙齊物」,用兩句話,概括道家的思想。只用兩句話,「南華誦罷」,南華當然你知道,就是指《莊子》。「誦罷南華」,能「坐忘逍遙齊物」,多麼精煉,用兩句概括,這個人讀《莊子》能夠「坐忘逍遙齊物」。

  下兩句,「金經夜讀,悟入即色即空」。「金經」,大家都知道《金剛經》。佛典裡面,一般人最常接受的是《心經》和《金剛經》,這一般。他們分很多門派,在佛教裡面分很多門派。禪宗最被一般人接受就是《金剛經》與《心經》,這我都相信,我相信同學們都非常熟悉。《心經》裡面一開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記得吧?這是一開頭。接下來就說色、空的問題,說一次,翻過來又說一次,「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與空的問題,《心經》談得最清楚。

  《金剛經》裡面,也讓我們很容易的進到它後面說的那四句偈,記得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作如是觀。夢、幻、泡、影、露、電,唐伯虎為什麼叫唐六如?就這六如。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畫家唐伯虎,他叫唐六如。都讓我們,會真正觸動你的內心。五祖替六祖講《金剛經》,講到那個地方,「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就豁然開悟,五祖就傳衣缽給他。「應無所住」,不要執著,要放下。這是我們說,眾人比較容易接觸到的這兩部經書,《心經》、《金剛經》。來這裡的高朋良友,也常常談論這個問題,所以這裡說到什麼?「金經夜讀,悟入即色即空」,用兩句話扼要的來點出佛家的思想。

  一開始兩句是說的道家思想,接下來兩句說的是佛家思想。那還有呢?「殷墟卜辭,可演周易新義」。同學們一定奇怪,這怎麼說?曾經有一個朋友,他是畫家,他要我幫聯繫台灣,想去做一個畫展。我說台灣我離開好多年,跟朋友也很少有聯繫。他說你總有親人在。我說當然有,我弟弟他還在師大教書,可是他不是藝術系。他說那不要緊,請你弟弟幫個忙,他一定認識藝術系的教授。我心想,應該是。我就打電話給我弟弟,我說你幫忙聯繫一下藝術系的朋友,能幫這裡一個朋友想在台灣做一個展覽。聯繫結果很好,最大的展廳,國父紀念館,在台北。展廳很大,聯繫好了,日期也定好了,突然這位老兄(就我那個畫家朋友)自己去抽一個籤,他自己去卜一個卦,半夜跑到我這來,他說不行不行。我說怎麼不行?都已經給你聯繫好了,是台北最大展廳,國父紀念館,都聯繫好了。他說不行不行不行。我說怎麼不行?他說我自己卜了一個卦。

  這兩句非常好,捨不得擦掉,後面這兩句,「天風撼大壑,吹落數峰橫」。要擦等等再擦,我現在說他卜的那個卦。

  板書:乘馬班如 泣血漣如

  《易經.屯卦》上六的爻辭。他自己卜一卦,卜到這個籤,上六爻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他說不行,大凶,不能去做畫展。我看,確實是屯卦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一看是大凶,不吉利。聯絡好的台北的畫展,不吉利,是泣血漣如。看完以後,我再想一想,我說老兄,不著急,這不但不是大凶,它是大吉!他說奇怪了,怎麼會大吉?我說我想起《易經》這個爻辭,是從卜辭來的,甲骨文的卜辭,這個我熟悉,卜辭底下還有一句:

  板書:匪寇昏(婚)媾

  教授:寇盜的寇是這樣嗎?

  學生:對。

  教授:卜辭總共是三句,「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匪寇婚媾」。上次我們介紹過,說是古代搶婚的制度,這位鄰村的小伙子,約著他那一群小伙子,騎著很漂亮的馬,把我一把搶上馬去。其實她內心是很高興,終於有人把我搶走了,但是她表面上要裝作很悲傷的樣子。一邊裝作哭,實際上內心是「匪寇婚媾」,他們是來搶我結婚去的,不是強盜。所以是大吉,對嗎?他一聽,真是大吉不?我說《易經》很多爻辭是根據卜辭來的,它只摘錄了前面那兩句,後面一句它沒有用,所以你看起來是大凶,實際上是大吉。果不然,他到台北做展覽,他的畫很有風格,檔期欲罷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一直到人家已經另外安排好,他不得不到台北另外一個地方,歷史博物館再展。歷史博物館展完,台灣的這些人還不饒他,又把他拉到台中去展,是大吉嗎?

  學生:是。

  教授:大吉,真是大吉。這裡說的「殷墟卜辭,可演周易新義」,指的就這個事。你從《易經》裡面看,那是大凶;其實從卜辭裡面,你可以看出它是大吉。所以「殷墟卜辭,可演周易新義」。

  「先秦諸子,用正馬遷世家」,注意這個「正」字,是訂正的意思,訂正司馬遷的錯誤。這個我記得上次跟同學們說過,先秦諸子如何來訂正司馬遷《孔子世家》的錯誤。《史記》,司馬遷在《孔子世家》最後,他寫到關於孔子刪詩的事,他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

  剛才把這兩句擦掉,我覺得有點可惜。同學們要把它記得,如果有人問,你的老師會作詩嗎?你說,會作一點。如果有人問你,他作的什麼樣的詩?你說,你就把這兩句告訴他,讓他看。我老師只會作這一句詩,其他都不像,不像真好的詩。「天風撼大壑,吹落數峰橫」,好不好?

  學生:好。

  教授:鼓掌。我最喜歡聽你們鼓掌。好,剛才我們說到哪裡了?刪詩。《史記》司馬遷記載,古代詩有三千餘篇:

  板書:3000

  「及至孔子,去其重」,重複的去掉,「取可施於禮義」,那些不可施於禮義,所謂的靡靡之音也去掉。

  板書:300

  去掉一個零,現在《詩經》剩多少?

  學生:三百零五篇。

  板書:305

  教授:你把不可施於禮義的去掉了。所以孔子,我們在《論語》看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什麼?

  學生:「思無邪」。

  教授:「思無邪」,都是非常純正的。我們讀先秦諸子,它常常在一段議論以後,然後會有詩曰:

  板書:詩曰:「…」

  這叫引詩。

  板書:引詩

  引用詩來證明他前面說的這段理論,詩曰如何如何。我們讀先秦諸子,讀到引詩的地方,就對這個問題打一個極大的問號。

  板書:?

  如果根據司馬遷這一說,也就是古代詩有三千多篇,他刪汰了百分之九十,只保留百分之十。先秦諸子,先秦諸子是很靠近孔夫子那個時代,他們引的詩,不一定是孔夫子你刪汰以後的三百零五,他們引的詩應該是這一群。好,那我們讀他們的引詩,應該有百分之九十是佚詩。

  板書:90% 佚

  是三百篇以外的,刪掉的這個零叫佚詩,明白嗎?被刪汰掉的,不在三百篇裡面,我們稱它為佚詩。先秦諸子引用的詩,我就花了半年左右的時間,把先秦諸子從頭翻,把它只要說詩曰的,我都把它抄出來,就像同學們,我剛說的,你做筆記,讀《說文》圈點。我讀,因為我有這個問題,這個是嗎?所以因此把先秦諸子從頭翻一遍,碰到詩曰,我就把它摘錄出來,做了一篇小的論述:

  板書:先秦諸子引詩考

  「先秦諸子引詩考」的一個考證。做完以後,我的稿子拿去請教我的老師,林老師。林老師過目以後,他說:你的《莊子》怎麼沒有引?嚇我一跳(《莊子》本來也相當熟了,但是沒有老師那麼熟),我說:《莊子》,我記得好像沒有引詩。他說:怎麼沒有?他馬上說出來「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回去再查查。趕快回去再查,從頭到尾再翻一次《莊子》,也只有那一句,只好補上去。這是說做這篇文章,一個疏忽就挨罵。然後,把先秦諸子所有的引詩摘錄出來,你做個統計。做個統計之後,如果照司馬遷《史記》的記載:

  板書:

  佚詩跟現在的三百篇《詩經》的比例,佚詩應該佔百分之九十,它(305)應該只有百分之十。你把先秦諸子所有引詩都摘錄出來,然後再把《詩經》翻開來對照,應該是這樣一個結果才對的。可是恰恰相反,它是反過來的,佚詩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跟三百篇相同的卻是佔百分之九十左右。由這個證明,證明什麼?《詩經》不是三千餘篇,是三百餘篇。

  板書:+300

  可能三百四十篇,三百三十篇,去了一些重複的、一些靡靡之音的,剩三百零五,我們讀先秦諸子的引詩,才會是有這個結果。反過來的:

  板書:

  佚詩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合乎三百篇的卻有百分之九十左右。這是用先秦諸子引詩,來考證司馬遷你說的對還是不對,我有點懷疑。結果被我發現,修正他,孔子確曾刪詩,他確實刪過了,但是刪的數目不是司馬遷說的,由三千多變成三百,而是三百多變三百,數目不對。這篇文章我發表在台灣的「孔孟月刊」,它分兩期登載。這是也提出來讓同學曉得,你做專題研究是怎麼樣去做,你們慢慢深入,從《說文》的段注,這樣慢慢去做筆記,你就會發現你要做的很多事。這是說到這裡,「先秦諸子用正」,用來訂正「馬遷世家」,指的《孔子世家》。

  「碣石幽蘭,能補臞仙舊譜」,我們說過。「能補臞仙舊譜」,「臞仙」我們說過是朱權,他是明太祖第十七個兒子,朱權。他極喜好琴曲,他蒐集一本叫做「臞仙琴譜」。「臞仙琴譜」,他是在明初時候的人,而我們看到,我們現在能聽到的「碣石調.幽蘭」曲,卻是唐代已經傳到日本,在清末才又流回來的。因此在朱權明初,他蒐集的「臞仙舊譜」,是肯定、可以確定它沒有收入這個「碣石調.幽蘭」曲。所以我們說,像現在回流的碣石幽蘭,能補臞仙舊譜。

  「唐宋遺樂,最愛五湖梅花」。保留唐宋,甚至唐以前,古代音樂最多的就在閩南的南音,到台灣換一個名字叫南管。南音裡面有十三大譜,樂譜的譜,是純粹器樂演奏。這裡面我最喜歡聽的就是「五湖遊」。記得我題了一張畫,上面有「五湖三江一扁舟」。南音裡面保留古樂的有一個琵琶曲,叫做「五湖遊」。「梅花」指梅花操,琴曲裡面有梅花三弄。古樂裡面,保留在南音裡面有梅花操,非常好。

  好,最後這一小段是用來寫「書屋富藏」。你重要是寫書屋,書屋裡面到底有些什麼?「南華誦罷,坐忘逍遙齊物」,兩句話概括。「金經夜讀,悟入即色即空;殷墟卜辭,可演周易新義;先秦諸子,用正馬遷世家;碣石幽蘭,能補臞仙舊譜;唐宋遺樂,最愛五湖梅花。」我說了,這篇文章「冷香書屋記」,辛巳,十幾年前作的。我說這是我的一篇習作,練習作的。

  我們以前談過文言文,從韓愈他提出古文。他所謂的古文是與六朝以來的駢文相對,並不是說他們寫的就是上古的文章,古是與駢文相對的。駢文我們舉過王勃的「滕王閣序」,駱賓王的「討武曌檄」。當然,集大成的應該是一本書,你能告訴我嗎?

  學生:《昭明文選》。

  教授:《昭明文選》,真好。梁昭明太子,他蒐集的一本文選。季剛先生要求林老師熟讀,林老師幾乎能背《昭明文選》。你想要認識我們中國唯美的駢文,《昭明文選》是比較全的。到了唐代,初唐還有「滕王閣序」,王勃;還有駱賓王的「討武曌檄」,這都是很好的駢文。駢文是兩句兩句相對的。平仄相反,詞性相同,所以駢文是很不容易做的。如果才華不夠,你做出來完全是顯得是堆砌典故。所以韓愈看到這種弊病,說文章是用來載道的,不是用來玩弄辭藻的,所以大聲疾呼要文以載道。不要再做那種像七寶樓台那麼漂漂亮亮,可是拆下來不成片段,沒有內容的東西。這是古文運動,後來附和的有柳宗元,以及宋代的,複習一下,歐陽修開始,再來:

  學生:三蘇。

  教授:三蘇,再來,曾鞏,王安石,加上前面兩個。

  學生:韓愈,柳宗元。

  教授:古文八大家。這些古文八大家,就是為著不要再落在那種只是偏重典故堆砌的這種作文的毛病。我有一個想法認為,文言文古文也好,駢文也好,它都極好,看你怎麼運用。古文又稱散文,它不對的,散開的散,散文,又稱古文,散文。所以我個人認為,你作文章不一定要執著於我只作古文,或者我只作駢文。文是用來達意的,可以怎麼樣?當駢則駢,當散則散,讓文氣貫穿。記得曹丕說的嗎?文以什麼?

  學生:文以氣為主。

  教授:對了。你行文可以用散文行文,氣容易貫。你覺得要讓它美一點,你可以用駢文,駢句。所以一篇文章裡面可散,夾雜駢語。我覺得這是很方便,也很好的辦法。我有意來學,學得不好,就像這篇。前面就是散文,「資江之源,林壑之間,有冷香書屋」。後面又像駢又像散,它都不執著於所謂一定要駢,一定要散,只要求得文氣能夠貫穿,辭藻精美。這是我學習古文的一個方向。這篇文章打印出來給同學們是一個參考。重要是後面那些,用最精簡的幾句話來說明一樣學術思想,「南華誦罷,坐忘逍遙齊物;金經夜讀,悟入即色即空」,這都是讓同學看到,如何用最精簡的語言,又讓它顯得很典雅。這是如何學習文言文,我提醒同學們也能夠在日記裡面用文言寫個一句、二句,再來慢慢能寫成半篇,最後能寫成一篇。每天日記都用文言能寫,慢慢就鍛鍊出來了。

  說到這裡,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冷香書屋那個地方有多美,看看黑板上那些畫,很多都是那附近的景色。也不是完全寫生,我是憑印象畫的。我們的攝影機鏡頭能夠把它照得很大嗎?把它整個畫面照下來,最好這個字也能照出來。我們照一張,我來講解一張。「霧重失三徑」:

  板書:霧重失三徑 流清若有聲 抱膝茅屋下 疑是羲皇人

  這是上面題的詩。「霧重失三徑」,三徑是什麼?「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讀過「歸去來辭」,三徑記得怎麼解釋?以前我們說過有個高人,他沒有很多朋友,他難得有朋友,他有兩個朋友,一個叫羊仲,一個叫求仲。他住這,羊仲住這,開一條小路,好方便羊仲跟他往來。求仲住這,又開一條小路。那還有一條路,開到雜貨店,可以買香煙。所以三徑,三條小路。「霧重失三徑」,很多霧,所以小徑都看不清了。字面上是這樣說,實際上是寫什麼?寫它的環境是多麼的幽寂。「霧重失三徑,流清若有聲」,看到這個小塊這裡,看到溪流。流清,非常清澈的溪流,雖然你聽不到聲音,可是它感覺到有聲。靜中還有溪流的鬧聲,這才顯得更加幽靜,「霧重失三徑,流清若有聲」。這個茅草屋裡面,「抱膝茅屋下」,寫的那個人,裡面的人。因為茅屋很小,他只能抱著膝蹲在那裡,「抱膝茅屋下」,指的那個人。「疑是羲皇人」,「羲皇」是誰?伏羲氏。伏羲氏那個時代一定是沒有這麼多的物質欲望,大家都是非常的純樸,羲皇人。

  陶淵明給他兒子的一封信裡面,他說,「常言五六月中」,夏天,「北窗下臥」,靠北面窗下,敞開肚皮在那乘涼,「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從窗外吹的涼風,他感覺到非常舒服。「自謂是羲皇上人」,他認為夏天躺在北窗下,一陣涼風吹進來,舒服得自己認為他就是羲皇上人了。「疑是羲皇人」,指的這房屋裡面的人。「抱膝茅屋下,疑是羲皇人」。我自己很慶幸,我這陣住在北京的鄉下,一個小小的四合院,當中有個柿子樹,當傍晚的時候,放個躺椅,躺在那裡,「疑是羲皇上人」。同學們要能領略,最好你也去試試看,能不能成為羲皇上人。

  這是一張畫要怎麼樣表現,不光是筆墨和色彩的堆積,要把意境說出來。這是「霧重失三徑,流清若有聲,抱膝茅屋下,疑是羲皇人」。你多讀幾次,你甚至會想進到屋子裡面也去當當羲皇人,想不想?

  學生:想。

  教授:我也想。這一張畫,看這一張畫,色彩就很重了。整張畫面都塗滿了色彩,沒地方題了,只好勉強用金色題在黑底上。看他題的是什麼?「一篙撐入三維水,秋色媚人欲破禪」。

  板書:一篙撐入三維水 秋色媚人欲破禪

  這裡有個老翁,一個野人。篙是撐船的竹篙,「一篙撐入」。你在古人詩裡面,你絕對翻不到有這三個字,「三維水」。什麼叫三維?空間,立體的。這個水畫好以後看看,它好像可以看到水裡面,透進去一樣,像三維的水。同學們你們看到沒有?好像可以看到水裡面是有空間的、立體的。所以一篙他撐入,划船撐到三維水。所以我相信這個三維水是現代的名稱,古人詩裡面一定不會有,「一篙撐入三維水」。一看這麼漂亮,「秋色媚人欲破禪」。秋色,你看還有倒影,這麼漂亮的紅色,使他正在修禪入定的都被它打動了,「秋色媚人欲破禪」,可見這個秋色會害他。再畫面太滿了,你沒有辦法題上一首詩,只好用最簡短的兩句,「一篙撐入三維水,秋色媚人欲破禪」。怎麼沒有掌聲?

  我們再看這張畫,上面山頂的雲霧,如果同學們你有眼福,你應該經常能看到,我們這就應該能有。只要你在山間,你就能有眼福,能看到山上是迷迷濛濛,雲霧山巒在那繚繞。這本來不太好畫,竟然被我畫出來,我也很高興。正好是清晨,畫一輪紅日將出。好,我先不念上面題什麼,請各位,如果這張畫是你畫的,你該題什麼?動腦筋。以後你如果學畫,你會碰到。對一張畫看一看,你就想題什麼,要很切題。「嶺上雲飛出曉日」:

  板書:嶺上雲飛出曉日

  「嶺上雲飛出曉日」。大家會說,這只是根據畫面題,也沒有什麼奇特。對,好像很單調,接下來應該題什麼?

  板書:梯田雨足犢相呼

  這裡面有梯田,雖然看不到牛,牠太小了,太遠了。「梯田雨足犢相呼」,前面的小牛,嗚,ㄇㄤ,後面的媽媽就ㄇㄤ,相呼。聽過沒?沒聽過就是洋包子,到鄉下去體會一下,聽聽牛在那相呼。「嶺上雲飛出曉日,梯田雨足犢相呼」,就很完整了,有動感了。除了畫面之外,還有生氣,犢相呼。

  板書:朝朝葦渚討營生 何妨放歡酒自傾 夢醒一篙天野大 波心朗月寂無聲

  畫的是蘆葦,同學們一定想,那北冥鯤哪去了?牠還沒來。畫的是蘆葦,一個釣翁,是晚上的夜景,這裡還有一輪明月。「朝朝葦渚討營生」,指的這個漁翁天天划著船到蘆葦叢這邊來釣魚。他天天來釣魚是幹嘛?討營生。是為著到市場賣了換柴米油鹽,可以養家。說的是這個漁翁,「朝朝」,天天,在這討營生;其實也說的眾人大家,你我大家天天都在討營生,為生活大家都在奔忙。他比我們好像還聰明一點,「何妨放歡酒自傾」,他帶了一壺酒,一邊工作,一邊閒暇時喝它一口,曉得能夠及時行樂,不完全被工作佔領你的一生。

  清人有一個半半歌:「一半還之天地,一半讓將人間。」記得下來嗎?「一半還之天地,一半讓將人間。」「一半還之天地,一半讓將人間。」這個態度非常好,儒家、道家還能夠深明中庸的道理。你把整個生命統統討營生去了,太可惜了,白來了這一朝。不要忘記,人來這一朝只有一次,你不要把生命統統付在討營生上,為兩個字,名、利。我們有釣鯤鯉的詩是吧?看誰能逃名利雙鉤,「你龍門鯉,你北冥鯤,看誰能逃名利雙鉤」。「一半還之天地,一半讓將人間」,我能夠這樣來處理,你才不會白白的走這一趟。

  他很聰明,一邊工作,還一邊「何妨放歡酒自傾」,又有何妨?一邊釣釣魚,還一邊喝口酒,他很愛酒。我詩裡面有很多酒,並不證明我很愛喝酒,其實我很不會喝酒,我只嘗了一口就不行了。這裡面是藉他們這種態度,他很能喝,「何妨放歡酒自傾」。有一次喝多了,睡著了,等一覺醒來天黑了,一篙撐出來,從蘆葦叢中撐出來,發現「天野大」,境界放寬了。我特別用個夢字,一般詩裡面「夢」是不太用的,這首詩我特別用個夢字。「夢醒一篙天野大,波心朗月寂無聲。」一篙撐出來,境界不一樣,放寬了,酒一喝,夢醒了,這個夢包含黃粱一夢,世間如一夢,《金剛經》裡面說的「如夢幻泡影」。「夢醒一篙天野大」,境界寬了,夢醒,境界寬了。再一放眼,「波心朗月寂無聲」,一片寂靜,波心一輪朗月。

  孔子有一次對弟子說,我不再跟你們說了,你們有點麻煩。弟子問,老師你不再說了,我們能聽到些什麼?孔子怎麼說?

  學生:天何言哉?四時行焉。

  教授:「天何言哉?」老天跟我說些什麼嗎?什麼也沒說。寂,寂靜的寂,寂無聲。此時只看到波心一輪朗月,你自己去悟去,這種境界。「朝朝葦渚討營生」,說的他,說的眾人,包括你我。「何妨放歡酒自傾」,這個就不一定是你能學得到的,他很聰明,他曉得不糟蹋一分一秒,時光太可貴,「何妨放歡酒自傾」。酒一醒來,好像黃粱一夢,夢醒,一篙撐出來,天野大,境界高了、境界寬了,又看到「波心朗月寂無聲」。

  板書:禪

  禪的境界,想到嗎?「波心朗月寂無聲」。所以學畫不光是筆墨,不光是色彩,最重要的是你的思想。思想怎麼來?好好讀書,你才能表現。

  剩下不多的時間,同學們有什麼疑問,我們這一個月來,有任何疑問我們都可以提出來討論。感覺到時間太快了,好像實在不夠我們用。這個自由討論。

  剛才最後一堂課,我們是舉個我的一篇習作《冷香書屋》,讓大家看到古文該怎麼做,也讓同學們,希望你能夠從作日記開始。又告訴你,我個人的見解,不拘拘於駢文,不拘拘於散文,駢、散,你該駢則駢,該散則散,只求文氣一貫。你看這篇《冷香書屋》,它文氣一貫,它最後重點說出這個書屋,而用最精簡的兩句話說一個思想,兩句話形容一個思想,要學習這樣精練來寫出文言文來。這是上一個鐘點。下一個鐘點,使我想起冷香書屋那個環境,就像這些,黑板上這些地方。喜歡嗎?

  學生:喜歡。

  教授:我真願意,咱們有時間,我當嚮導,帶大家一起去這邊旅遊。那是時隔十幾年了,不知道冷香書屋現在還在嗎?但是那個石頭是一定在的,阿諾與阿人一定還在。阿諾是怎麼樣?剛毅勇往。阿人是如何?

  學生:蜜意柔情。

  教授:蜜意柔情,石頭一定還在。上了天脊看到什麼?「雲生足底,天風拂拂,應是昔日太沖振衣之所。」還有看到迎面而來那兩塊大石壁,「石濤欲搜盡千峰,實則畫稿即在眼前。」這麼好的地方,這是天脊。

  要你們發問,你們在那默默不吭氣。好,妳說。

  學生:四百三十四頁。

  教授:四三四。

  學生:季剛先生二十一條例例字,在這個例字裡面,在第十行的「才」,然後它下面有一個「從母咍部」,然後旁邊的例字是「精母咍部」。老師這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精母咍部」?

  教授:這個母就是紐,聲紐的紐,現在弄清楚了吧?就是從紐,精紐;咍部,指韻部。我們說過我們用的是段玉裁的古韻多少部?

  學生:十七部。

  教授:十七部。是讓我們很方便知道哪些字在同一個韻,這裡說的咍部,是陳新雄他定的三十二部,他把十七部慢慢又擴充、擴充,太炎先生先擴充,季剛先生又擴充,他又擴充,到三十二部,這個目前我們沒有介紹給同學們。所以他說的咍部就是陳新雄三十二部裡面的咍部。還有問題嗎?

  學生:老師曾經說過,在《說文解字》裡面有說到,某省聲這個字,我們怎麼理解?因為段玉裁先生有說,凡是有省聲就有疑,可疑。

  教授:妳給我看看是哪一個字。

  學生:就是說省聲。就是《說文解字》裡面,如果說這兩個字。

  教授:省聲。妳翻一個實際的例子我看看。這裡是說這個「豈」字,它的聲符是從「微」這個字省略一些筆畫,只保留上面那些筆畫來當聲符。如果不省聲就是「微」,它把「微」,因為筆畫太多了,省掉下面那些,「豈」這個字是從「微」這個聲符,省掉了以後當聲符,叫省聲。清楚嗎?

  學生:清楚了。老師,剛才同學說的,凡是許慎先生說的從某省聲,段玉裁先生說某省聲是多可疑,就是還有待確鑿,所有的省聲都是這種情況嗎?

  教授:據段玉裁他是這樣說,認為省聲多可疑。這很好,這成為一個專題,大家有空有興趣就把《說文》所有的省聲給我找出來,然後去分析一下,是段玉裁說的那樣嗎?試試看,很好一個專題。

  學生:老師,還有二十一條例中,第十九條和第二十條,它們有什麼區別?表達的意思感覺是……

  教授:有點相近。妳讀一遍,十九和二十。

  學生讀誦:十九、《說文》之字有本有聲而不言聲者,此於無聲字中可以明之。如道从辵、从首,實首聲也。皆从比、从白,實比聲也。差从左、从垂,實垂聲也。軵从車、从付,實付聲也。馗从九、从首,實九聲也。钀从金、从獻,實獻聲也。逵从辵、从坴,實坴聲也。位从人、从立,實立聲也。(此舉大小徐不言聲者,若大徐言聲,小徐不言,或小徐言聲,大徐不言,不在此例。)

  教授:先說這條。《說文》裡面有本有聲而不言聲,這裡後面舉了一些例字。最後這個例字,「位从人、从立」。

  板書:位

  《說文》說:「从人、从立」。

  板書:从人 从立

  我們講過《說文》裡面,從某從某這種說解是屬於什麼?

  學生:會意。

  教授:真好,屬於會意。位,他說从人、从立,它是個會意字。季剛先生這一條例是說,「位」這個字看來是會意,它並沒有說明這裡面兼有聲符的意思,而實際上,這個字「位」,兼聲符,實立聲也。

  板書:立聲

  「位」,它是會意字,是無聲字,但是這裡面可以看出,這個「位」字,實立聲也,立兼聲。這是這一條的意思。所以他說,《說文》之字有本有聲而不言聲者,譬如「位」,本有聲,是立聲,而《說文》不言聲,只說从人、从立。看二十條:

  學生讀誦:二十、《說文》之字本有聲,而得聲之後,其音轉變,因而不言聲。如天从大,實大聲;熏从黑,實黑聲。皆有線索可尋,觸類旁推,可以悉明。

  學生:老師,這個「天」,天它是不是也屬於無聲字?

  教授:天,天當然是無聲字。

  學生:無聲字多音。那它和第十九條有什麼區別?

  教授:這條是說明《說文》裡面有些字像「天」,它本來有聲,而得聲之後,知道它讀天以後,音轉變,變成天,因而不言聲。如天从大,實在是大聲,而音轉變以後,它就不說是大聲,沒有說明是大聲。這是說從這些字裡面,他舉的像天、熏,都可以從說解裡面有線索可尋它的聲韻,知道它本來是有聲的。

  後面我們有個按語,會意字屬於形形相益,好像跟聲韻沒有關係。然會意字之所以有這個字音,天之所以有天這個字音,是語根裡面先有天這個字音,先有語根而後有文字,然後才有「天」這個字形。字形是根據語根而造,故盡可能利用能表達意義之語根為其構形。天,為什麼讀天?語根裡面它有大,因為先有天這個字音。文字是不可能在語根之前先造好,它是先有字的字音,先有語根,然後再有字形。所以說,會意字它雖然不言聲,但是可以從它的說解,這些無聲字,可以從它的說解,不光會意,象形也是一樣,指事一樣,從它的說解裡面可以追溯它的語根,這裡主要說這個意思。

  時間又到了,好像還有很多需要跟同學們介紹的,感覺到時間太緊迫。好在六書的概念,以及尤其重要的是,知道什麼是雙聲、什麼是疊韻、什麼是同音,怎麼樣可以通假,為什麼同音可以通假?告訴我,要說得出來。

  學生:聲義同源。

  教授:聲與義同源。凡同音皆同義,季剛先生說的。所以同義當然就可以通假。所以我們兩個字之間為什麼可以通假,你一定要追求、要追究它的反切,都會查了嗎?

  學生:會。

  教授:查什麼反切?告訴我,不要騙我。《廣韻》,還有什麼?《說文》本身也有。查出反切再對照聲紐,有時候稱聲母,剛才那位同學就弄不清楚了,是名詞的不同,聲紐、聲母是一樣的。查出反切,先查這兩個字它的聲紐。如果相同,第一個證明它雙聲。再看它韻部,最方便是《說文》的段玉裁註,十七部,如果同一部,表示什麼?

  學生:疊韻。

  教授:疊韻。既雙聲,又疊韻,表示什麼?

  學生:同音。

  教授:這兩個字同音。同音,根據段玉裁說的聲義同源,季剛先生說的凡同音皆同義,它當然可以通假。明白嗎?

  學生:明白。

  教授:非常高興,這麼短的時間讓你能曉得用這個東西,什麼是通假,還能明白,我能夠證明它通假。告訴我,怎麼證明?剛才說的,用反切。但是不要忘記那個反切上字表,如果你能背得,沒有那個反切上字表也很好,也可以。

  時間匆匆過去,這是我在我那個鐵蘆草堂裡面貼在牆壁上勉勵同學的一個小條子:「蜂腰繼絕,不忘先師之遺言;章黃實學,殷期後生傳薪火。」留給各位一人一張。

  不忘先師遺言,先師就是我的老師林景伊先生,他自命要「蜂腰繼絕學」。三代單傳,前面兩個走了,剩他一個,他認為擔子很重,如果到他斷掉,他變成罪人,所以他一定要傳絕學。這是我常常聽到他嘴巴上說的,「蜂腰繼絕學」。所以這次我寫一篇,是開吉師要我寫的,咱們這次叫做祭祀大典,上面有一本文集,那個文集裡面有一部分是尊師重道,我寫了一篇「蜂腰繼絕傳薪火」,懷念我的恩師林景伊先生。這是登在那個,那叫什麼?

  學生:《祭祖專刊》。

  教授:《祭祖專刊》的上面。就用這個標題,因為林先生經常說:你們要負有責任,是蜂腰繼絕。同學們也希望能體會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也能夠從最實際的《說文》入手,然後漸漸深入傳統文化,成為弘揚、維護我們傳統文化最堅實的前衛。

  尤其是有些人不認識,在五四那段時間還有人說要廢棄中文,用標音。標音,不久就會變成像英文一樣,像西洋文一樣,只有字音沒有字義,二千年、三千年之後,看到我們今天的報紙,就完全看不懂,語言變了。所以韓國人他現在用那個符號,一橫一直,彎彎拐拐那個,那是什麼東西?標音。日本有個平假名、片假名,有一部分也是標音。這個標音,他們沒有看到這裡面的毛病,這裡面的問題那麼嚴重。西洋,歐洲,原來的兩河流域,巴比倫,還有埃及,這些文明古國最早的文字跟我們一樣,象形。後來他們不走標義的這條路線,他們走標音,把它變成A、B、C。用標音,看到這一行文字只是標音,沒有任何意義在上面,語言一變,你原來寫在上面標音的,後世就看不懂了。

  這是為什麼我們中國漢字,它的穩定性成為我們民族凝固、團結的最大主因,漢字有最大的功勞。南北人語言不通,不要緊,寫出來,我們是好朋友,自然就是團結了。所以漢字有這樣大的功用,我們幾千年下來,你看多次的各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合,包容、融合。這是我們同學們要認識這一點,我們努力學習文字學,努力深入傳統文化,我們要弘揚傳承。必要的時候,有人想破壞我們的文字,你要站出來說話,他想破壞,你甚至可以痛罵他,無知、愚蠢,真是無知、愚蠢。我們不敢罵韓國人,他那個是標音的,他原來用很多我們的漢字。Seoul這個城市,原來叫漢城,記得嗎?原來叫漢城,他大概是不甘心永遠當漢的城,所以改成Seoul。因為他標音,文字也統統變成標音的。無知,不能說給他們聽,我們在這說,是種無知。

  同學們認識了文字的重要,我們有工具書《說文解字》,進一步你可以參閱甲骨、鐘鼎。確實認識文字,我們就能正確的來解讀經典。這樣的話,你就能堅定的認識和堅定的認識你的使命。因為我深愛我的傳統民族、傳統文化,你怎麼樣我都是愛我的中華文化,因為它太好。

  你能找到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哲學,不管文學,能跟我們中國的哲學、文學來比嗎?有部分相像,有部分沒有,甚至有的不能比。所以我在前年,在政協日報,他們政協開會,元旦之後沒幾天開會,他們政協日報有人要我寫一篇東西,我就寫「中華五千年文化,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學術上如此,藝術上也如此。我是針對那些藝術家說的。做為一個中國的藝術家,應該奠基於我們的中國傳統藝術,放眼世界,吸收新知,成就新的中華的藝術。這是說我們傳統的文化,有機會我就要說它好,它真好,沒得說的。

  好,前一陣,前幾十年風行一個哲學,我不太認識,我知道那個名稱叫尼采的存在主義,聽說嗎?你讀讀《莊子》,看他有沒有說到存在?莊子幾千年前已經說了,你現在尼采說出存在主義,你們因為不知道有莊子,你就覺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這個存在主義、存在主義。證明什麼?證明我們傳統文化有那樣高深,可以引領世界各民族走向文化更高的殿堂。我們不自私,這是世界人民的公產,不是我們中華人民、中華民族的私產。文化,世界各民族的公產。我們願意奉獻,你願意我給你,你願意我給你。你們都負有這個使命。現在你們開始要到英國去,要認清楚這個,你們肩負有使命。介紹我們的文字,介紹我們的文化,讓他們認識。新來的同學,我相信你慢慢會認識中華的文化,你會更深愛中華的文化,我相信你也能當一位傳播中華文化的前哨尖兵。到美國去,讓你的同胞知道遠在東方的中國,有這樣美好的文化,它是包容,它絕不排斥。

  「武」、「信」這兩個字,我們講過的。武,本義是人拿著武器去打仗。到春秋時候,許慎《說文》就引到楚莊王曰,春秋楚莊王,就把武改成什麼?它意思變成引申義,「止戈為武」,能停止天下干戈、爭鬥的才是真正的勇武。這說明我們中國老祖先,在春秋時候,對武的觀念就是愛好和平。還有信用的信也是,都用來證明我們中華民族是怎麼樣一個民族,是講誠信。

  這是課程我們上到一個月,今天最後一節,同學們發言也不多,我還是重複再重複的告訴各位,如何我們進一步認識我們的民族文化,如何我們去宣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如何在必要時我要站出來大聲疾呼,捍衛我們的文字,捍衛我們的文化,好不好?

  學生:好。

  教授:好,我們今天講到這,下課。

  學生:老師要不要唱歌?

  教授:站著唱歌,大聲一點:「功課完畢要回家去,先生同學大家暫分手,我們回去不要遊戲,先把今天功課再溫習。明朝會好朋友,明朝會好朋友,願明朝齊到校無先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