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種子教師研習營(二)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集)  2007/7/10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237-0004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老師,大家好。

  我們剛剛講到我們對學生的付出、關愛,他不見得有立即立竿見影的效果出來,但我們還是這顆愛心有增而無減。因為當我們看到孩子,我們對他好,但他還是很冷漠的時候,我們更明白他的人生一定是遭遇了非常多的痛苦、災難,他才會這麼冷漠。所以事物我們是要從根源、原因去看,我們就不會有很多的對立、衝突存在。我這個姊姊她在學校教書就看到這個女孩這樣,她還是不減對她的關心,連她離開學校了,她還是去關心她。

  後來經過了兩、三年,有一天她這個學生已經在工作了,剛好遇到老師學校的學生,這個學生就很激動的問他,你們認不認識某某老師。這兩個孩子說,她就是我的班導師。所以這個學生都已經離開她兩、三年,都沒有聯繫了,但是因為那個時候曾經到她們家再去開導她,又自己親自寫了一封信送給這個學生。這個學生知道老師還在學校,又知道是哪一個班級,她就趕快去找老師。不只自己去,還把先生帶去,還把孩子一起帶去,結果這個孩子跟老師就特別親。為什麼?因為老師告訴她,以後懷孕了要念《普門品》,所以這個孩子跟這個老師也很有善緣,生出來也很好。去了以後老師就講,你之前國中老師、高中老師都在學校,妳應該也去跟他們問侯一下。這個學生搖搖頭說我不想去。為什麼?因為他們都只跟成績好的學生講話。

  當我們跟成績好的孩子講話,忽略了成績不好的孩子,這對他們的人格有沒有影響?有。當一個人諂富、驕貧,《弟子規》這句話就很有人生的啟發。當一個人諂媚有錢人,只跟有錢人好,對沒有錢的人瞧不起,或者是只對成績好的同學跟他交往,成績不好的就不理他,這樣的人不管他是在班級當中,還是在團體裡面,事實上都是破壞人和很嚴重的一個因子。這樣的孩子縱使很有才華跟學歷,他終究無法利益於人群,這是我們值得去體會深思的地方;真正能利益人,絕對是他處世的態度。但孩子的這個態度,很可能受父母、受老師的影響。

  所以我們看《弟子規》,不只是看到《弟子規》所講的這個行為,更重要的是看到這個行為的背後應該具備什麼正確的心態。諸位老師們,「勿諂富」,我們應該有什麼對人的心態?不諂媚、不驕傲,「勿驕貧」。人有可能在什麼情況之下會驕傲?不只是有錢的時候會驕傲,長得身高比較高,會不會驕傲?頭髮比較黑也會驕傲,眼睛是雙眼皮也會驕傲,是不是?我們這些心態可能每天都在增長,我們的心性都在墮落,可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為人父母者、我們為人老師者,有沒有在提醒、有沒有在引導?夫子告訴我們,「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所以學問的大根大本就在心地,福田也離不開心地。那我們的孩子他的心性是愈來愈謙卑,還是愈來愈傲慢、嫉妒?這才是我們給予孩子最受用的東西,是一生受用的態度。

  假如這個學生回想到,都是看到老師在照顧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這個時候成績好的孩子,自自然然會加入老師的行列,去輔導成績不好的同學,那種孝悌的氛圍自然在班級裡面就傳遞開來。楊老師在廬江曾經教到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初一的時候考試總分考十七分,很厲害吧!我們都考不出這種成績來。後來了解到,這個孩子讀五年級的時候,他們老師的態度是前二十名才照顧,二十名以後不管他。我們來體會一下,這樣教導學生,請問誰得利益?所以,當我們沒有真智慧、當我們沒有真愛心,而是用好惡去對待學生,任何學生都得不到好處。

  只有我們覺悟、只有我們有智慧才能真正利益別人,不然看起來我們好像施了很多力氣。我曾經在整個初中、高中的過程當中,我都在反思,我是比較多愁善感的人,大家都看得出來。我說奇怪,那時候在念國中的時候,老師打得那麼兇,老師好過嗎?老師陪我們在題海當中,題海大家聽懂沒有?題目每天考個五、六科,就像大海一樣,我們就沉淪在裡面。甚至連在睡夢當中都還在做數學,真的,我有時候作夢夢到還在考試,很緊張,醒過來,原來在睡覺。這個不只是讀書時候會這樣,連畢業以後都還會這樣。像我母親她們那時候念書不容易,都要趕火車,有時候沒趕上就很麻煩。所以到了三十幾歲、四十幾歲,作夢都還會夢到趕火車,你看那個對心靈的壓力是很深的。老師也不快樂,然後他的家庭也顧不到,陪學生一直在那裡考試、作題,他們也很難受,他們也很辛苦,結果學生被打到怨恨老師。

  怨恨老師不是小事,在心境上對老師無法產生恭敬的時候,這個孩子這一生可能跟道德學問都要絕緣了。他一想到要學習,打開課本,想到老師,他就讀不下去。我們很多的同學智商都在一百五十幾,還有到一百六的,高不高?高。諸位老師,我的智商才一百一十八,他們都比我高很多,都非常聰明。但是因為老師用打的,要打出成績來,他們產生逆反、叛逆的心。不能操之過急,教育當中,耐性太重要了。我這些同學智商這麼高,結果後來很多讀得一蹋糊塗,因為他們已經對學習沒有興趣。所以,當老師只照顧前面二十名的同學,這些同學會驕傲。你們成績不好,掃地都交給你們,你們不用掃。這些成績好的同學會驕傲、自傲,覺得自己不簡單,成績都比他們好,比較了不起。

  所以,我們照顧的孩子,他的人格出現狀況,傲慢;我們忽略的孩子,他的人格也出現狀況。好一點的比較自卑,個性比較強一點,遇到這樣的老師,他以後對老師有這種敵意,甚至於是對社會都有這種反社會情緒會產生。當我們看到年輕人無故的把一排機車都給燒掉的時候,請問他那個忿怒的來源在哪裡?那個是結果,因在哪?因可能在家庭,因可能在學校,因可能在他成長過程當中他太缺乏愛,而產生偏頗的人格。我們愈深入教育,愈體會到社會所有的問題真的都是教育問題。我們留在孩子心目當中的是什麼樣的處世態度?

  有一位老師他就回想到,他一到四年級成績都不算是很理想。後來在他高年級的時候遇到一位老師,是位男老師。這位老師,因為他比較膽小,以前成績又不好,當老師問到他問題,他站起來很緊張,結果回答完之後,他回答錯了,他更緊張。當下這老師就說:某某同學,你敢站起來回答就已經很好了,雖然你沒有講對,但是只要再好好努力,老師相信你下一次回答一定會回答對。你看,沒有責備他,反而是肯定他的精神、勇氣,所以這孩子跟老師之間那個感覺、互動就愈來愈好。

  後來這個老師還帶他們,放假的時候去一些孤寡老人的家裡,幫這些孤寡老人打掃房間,因為他們比較沒有能力整理這些家務。幫他們掃好了,然後帶一些好吃的送給老人。這個老師並沒有告訴孩子,你們要有愛心,你們要多關懷老人。雖然沒有這樣的言語,但是老師帶領他們去這些老人家裡做的付出,都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裡。這樣的老師帶出來的班級,少說也會有五、六個孩子都做老師。往往很多走上教育道路的同仁們,都曾經遇過好的老師,以老師為榜樣。這個叫「善歌者,使人繼其聲」,一個人唱歌很好聽,唱兩句之後,人家就情不自禁就跟著他唱起來了;「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真正用愛心教導學生的老師,一定會有很多的學生受感動,而也願意來做這分教書育人的工作。

  這個孩子十七分,後來老師教他們德行、教他們《弟子規》,經過幾個月的時間,這個孩子已經初二了,他考試的成績是五百八十六分。他的媽媽欣喜若狂,跑到我們中心來說,我要來做義工,我不要薪水,你們就讓我一起來做這個事情,幫我撿回來一個孩子。她為什麼這麼願意來做我們的義工,她從一個萬分焦急的母親,因為孩子的孝心起來、德行起來,這個孩子轉變了。她能體會到當孩子不懂事的時候,父母是多麼的痛苦,所以她希望這樣的道德學問、這樣的課程,能夠讓普天下更多的孩子能學得到,這個都是將心比心的心態。

  這些孩子他們在鄉下都挺淳樸的,所以對老師特別恭敬。因為楊老師常常到大江南北去處理事情,不常回來,前一、兩個月很用心教,後來因緣變化。但是只要回來,都會抽空教這些孩子。有一次是真的只回來兩天,行程排得很滿,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時間教孩子。剛好晚上要去參加一個晚會,我們那個晚會是敬老晚會,九九重陽節辦的,多少人參加?三千人。整個鎮中心的那一條最大的馬路人山人海,一起來參加,是湯池鎮最盛大的一次晚會。前面一區全部給老人坐,桌上擺著水果、瓜子,都有我們的老師迎著老人家到貴賓席就座,所以老人感覺很受尊重、很幸福。

  老人家他們特別可愛,你對他一分好,他馬上就還你三、四分。我記得那一次敬老晚會我有上台跟他們交流,結果隔天就有老人家送了一大籮的雞蛋,而且都是自己家裡養的土雞蛋。真的當雞福報都不一樣,我看湯池鎮的雞悠悠哉哉,腿都很強壯、雞冠都很高。送了一大籮的雞蛋來,因為他們看我上台太瘦了。老人家就說:你看蔡老師來了我們湯池變那麼瘦,我們實在是太虧待他了。實在非常淳樸。會議當中老人家就覺得備受尊重,其實敬老、尊老、愛老是我們民族的美德,「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們整個社會有現在的成果,都是上一代人的付出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要飲水思源回報老人。我們自己冷靜來想想,當一個老人他一生數十年的光陰奉獻給家庭、奉獻給社會,假如到了老年沒有人照顧,那老人家的內心是多麼的失望、難受。我們絕不願意做這樣的晚輩,我們也不希望我們的晚年是這樣的結果。所以,教導敬老、教導知恩報恩,對我們整個學生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那一場晚會老師要去參加以前,就看到學生排兩排,站在門口等。因為他們只聽說楊老師會去參加晚會,所以他們就站在門口等,我們一打開門就看到他們,也不知道他們等多久。在那裡等那麼久為了什麼?就為了給楊老師鞠一個躬:老師好。就送老師,老師就開車出去。老師在車上就很感動,就說幫我排一排,擠出一、二小時我再給他們教書法。所以,孩子有沒有福分,最重要是他那一顆恭敬心。最後沒辦法,擠出那個時間就是孩子下課到七點半這個過程,就是五點多到七點多給他們教。因為晚上還得上課,老師還要上課,給員工上課。

  擠出來之後,這些孩子一下課幾十個人就到教室去,全部的人一齊啃饅頭,在那裡吃著鹹菜、吃著很簡單的菜。諸位老師,那一餐好不好吃?我相信那一餐他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為了好學,吃著很簡單的食物,聽說還有學生吃七、八顆的饅頭,人多就覺得東西好吃。我感覺他們這一段同學的情誼,都可以支持著他們以後在學問、在書法藝術當中會有很高的成就。所以楊老師都期許他們,再過十年你們可以一起開成果展,而且要定位把這個城鎮變成為全世界書法之鄉。一個人、一個因緣能不能有所成就,關鍵在立志,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諸位老師,你們立了什麼樣的志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一個人的志向就好像樹之有根,樹之有根自然能夠吸收水分、營養,成長茁壯。

  剛剛提到這個學生,知道老師在某班當導師,回去找老師的時候,說到其他的老師她不願意去跟他們打招呼。所以當我們在路上遇到一些曾經教過的孩子,當他們看到我們就趕快躲到其他的巷子裡面去,這個時候我們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母親也曾經跟我提過一個情況,這些情況對我往後從事教育影響都很大。我母親提到,她說那個成績第一名、第二名的學生很聰明,畢業以後在路上遇到她,有時候一看到她就躲起來、就跑了;反而是那個被她打得最慘的,犯錯的時候她教訓他的那個學生,遠遠十幾公尺看到她就「老師好!」她就在那裡很感慨,成績很好的孩子看到老師都不打招呼,這樣的孩子以後人生會有成就嗎?所以,我們到底要教給孩子什麼?這個值得我們深思。這些成績不好的,你打他,但是你是為他好,他還感覺得到。

  還有另外是我在師範院校南師那一年,我的導師尹老師就提到,他曾經有一天下雨走出校門,走了幾步路,因為南師附小就在學校的旁邊,連著學校。他正往那個方向走過去,看到一台豪華的轎車開過來,有個母親很匆忙的打開車門,拿出雨傘,然後就趕快跑到校門口接她的女兒。結果她才剛走出車門,突然她的女兒說:妳白痴!現在才來。當場我的老師聽到這段話愣住了,這怎麼是一個小學生講出來的話?結果母親聽到這句話之後回答:對不起,對不起,我來晚了。諸位老師們,你看一個人為人父母要不要學?不學的話,真的不知道怎麼做父母。不知道怎麼做父母,最後,孝子孝子,都做成孝順兒子,給兒子做牛馬,他還真把你當牛馬。現在有多少的家長在那裡哀嘆,我們竭盡全力的照顧他、養他、栽培他,怎麼得到是這種結果?很感嘆。人生不學不行,要扮演好每個角色要有真智慧,「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我們愛護生命中的家人、朋友,不用智慧、不用正道愛護他,反而是害了他。

  所以,人生有一件事情排在第一位,要趕快開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從好學來,要認真的學習。諸位老師們,當我們踏出大學校門之後,你每天固定兩個小時以上學習的舉手?假如我們每天都沒有一、兩個小時學習,請問當我們踏出校門以後到現在這一段歲月,我們是在進步還是退步?你們怎麼這麼老實?老實好。我們不是孩子生出來,我們就能當好父親、當好母親,我們也不是踏出師範院校的那個校門,我們就是會教學生。都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才能愈做愈圓滿。

  所以老師講到這個情況,我們就感受到,品學兼優,品是擺在前面;德才兼備,德也是擺在前面。而當孩子無德而有才,這個對家庭跟社會是有威脅的。所謂「有德而有才,上品;無才而有德,是次品」。看大家的表情我應該寫一下。有德有才,這個對社會貢獻最大,上品;有德無才,次品,但是這個次品要提升到上品不難,因為他有德,他會好學、他會認真,縱使資質比較差一點,有恆為成功之本。我們在《中庸》裡面有一段話非常激勵我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家一次會的,沒關係,我笨一點,我一百次我同樣還是會。「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假如有這樣的態度、心境,「雖愚必明」,縱使愚笨都能夠變得有智慧,「雖柔必強」。這樣的心態我們給學生扎根了沒有,不要怕比人家差,我們要有奮發圖強的精神。我們很冷靜的來看,現在的孩子忍受挫折力快速下降,這都是攸關他生命成敗的關鍵、心境、心態,這都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我們看孩子要看他一生的格局,不能只看到他現在的分數而已。

  有一個小偷,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走到一個大戶人家的家裡,幾十個人都在屋裡面。然後他大搖大擺的走到這戶人家放金子的地方,就把他的金子拿起來要盜走了。走了沒幾步,馬上就被當場擒獲,抓到縣太爺那裡去。縣太爺就很好奇,你這麼做怎麼可能可以偷得到金子?一定被人家抓到。難道在偷金子的時候你沒有看到旁邊有很多人嗎?這個小偷就說:有嗎?有嗎?我只看到金子而已,哪有人!諸位老師們,這個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你看一個人在找對象的時候,假如他只是重視美貌,他就只看到那個美貌,其他這個女孩不孝順父母、德行很差,他看不看得到?這個叫當局者迷。當我們有虛榮心在的時候,為人父母、老師能否看到孩子心靈的狀態?父母愛面子的時候,只看到你趕快給我考好成績,你給我參加比賽要得名。他並不清楚孩子現在的內心有沒有患得患失,有沒有已經對學習產生厭惡了,他看不到。

  有個孩子參加鋼琴比賽得到了冠軍,算是比較大型的比賽,記者就衝上去訪問他:你得這麼大的獎,那你現在最希望做的是什麼事情?這個孩子回答:我現在最希望做的事,就是把那台鋼琴給砸了。假如一個孩子得了鋼琴冠軍,他的心裡是痛恨鋼琴,請問誰得利益?誰得利益?沒有任何人得利益。而孩子讀了個博士回來了,他的心靈、人格假如不健康,那個博士會造成他往後工作的障礙。甚至於當他以後工作障礙,跨不出去家裡、家庭,窩在家裡的時候,他會是整個家庭的障礙。他的父母本來是覺得很有面子,讀到博士,當博士找不到工作的時候,他父母的面子又在那裡難受了。所以真正重要的還是從孩子心地引導起。教育最重要的是「長善救失」,長他的善良的心,救他心性的偏頗處,把他的壞習慣改過來,這就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所以我們從事教育者,一定要時時看到孩子的心性。而什麼時候可以看到孩子的心性?任何一舉手、一投足,都離不開心性。所以老師教學,絕對不是在講台上傳授知識叫教育,還有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好的機會教育點上,引導孩子提升他的德行。諸位老師們,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走路撞來撞去的,要不要引導?要。要引導他「寬轉彎,勿觸棱」。他在走路的時候為什麼會撞東撞西的,代表他的心境出什麼問題了?你看急不急躁?急躁的心境沒有能夠對治調伏的話,一輩子想幫人、想有貢獻都難,因為急躁很容易壞事。他走路,閩南話說很無才,就是這樣吊兒郎當的,要不要糾正?當他走路吊兒郎當的時候,請問他這一天的心性當中,有多長的時間處在輕浮的狀況?難道他走路輕浮,然後坐下來就莊重、穩重嗎?有沒有可能?不可能。

  現在因為重視孩子素質教育,還有些地區推展什麼?推展靜坐活動。老師們就說,這樣能讓學生靜下來。然後就開始十分鐘、十五分鐘,拿著棍子,不能動,都坐好!好不容易撐過了十五分鐘,然後說,好了,你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能不能達到效果?心定下來,不是在靜坐的時候定下來,而是在一切言動都應該要穩重。我們現在光是在那裡辦一堆活動,到底這個活動的實質有沒有抓到?很可能我們自己教師都很躁動,自己講話就跟機關槍一樣,然後叫孩子靜坐,靜下來。有可能嗎?不太容易。

  有句話對我們也很有啟發,「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錯九差,只為慌張」,這種穩定的心境對孩子一生也是關鍵、重要。所以,他應該是行住坐臥都很穩定,這樣他的定力才能形成。行住坐臥跟講話的穩定度,《弟子規》有沒有教?有,全教了。「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你看講話當中,「長無言,退恭立」,然後「問起對,視勿移」,現在孩子我們在跟他講話,他能不能做到視勿移?他連聽父母、長輩講話都靜不下心來:好了啦,老師,不要再說了,我知道了。他知道沒有?然後「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然後「長呼人」,那都是講話的態度。接電話怎麼接,其他班的老師來找我們老師,我們怎麼去傳達。比方在前門口,老師剛好在後門,「你們老師在嗎?」「老師,有人找你!」這個機會點出來了,我們有沒有教?他的心性每天都在「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從這裡體會到,老師覺悟了,老師有德行,處處都是機會教育點;老師沒有這個警覺性,每天有無數個教育機會,都沒有辦法看得清楚。

  剛剛跟大家講走路還沒講完,我們剛剛講的,走路,他有沒有輕浮,還是穩重?他走路是很穩定還是急躁?《弟子規》當中走路的句子還有沒有?「步從容」,還有沒有?走路要「鬥鬧場,絕勿近」,不要東張西望,好管閒事,這個不行,還沒定性。「寬轉彎,勿觸棱」。還有走路的時候也是在培養他恭敬謙卑的態度,哪一句?「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還有「行不中道」,跟長輩在一起,能不能大搖大擺站中間,甚至於走很大的門,都是從門的旁邊走進去,不張狂。任何一個動作都在影響他的心性,所以叫心行一如。什麼時候是教育?他一切行為都是教育點,心跟行為是一不是二,行為是心的反射,從每一個行為可以看出孩子他心偏頗在哪裡。

  所以教育有沒有小事?沒有小事,都是重要的事情。你看孩子掃地,「我才沒有那個時間去管他,有掃沒掃都好」,很可能孩子應付的態度、虛偽的態度,就從這個當下就形成了。所以當老師確實辛苦,但是辛苦有代價,我們踏實。就像老爺爺說的,日子雖然苦了點,但是心裡踏實。不只我們踏實,我們這個榜樣也會讓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後代覺得踏實。我們回想到,一個家族能綿延幾千年不衰的,往往都是他的祖宗是教育家,對國家貢獻很大。孔子的祖宗是契,契就是幫忙堯、舜教導人民倫常大道五教的讀書人,你看他的後代很興旺。

  孔老夫子兩千多年家道不衰,甚至於他的後代都是接受國家俸祿的。有一次剛好這個俸祿要押到孔子家裡面去,夫子早就已經去世,他傳了好多代的後代。有一次俸祿要押到他們家,結果被盜賊給盜走、搶走了,回來也沒有說很不高興,也沒有說很遺憾。等到隔天一開門,看到那些俸祿的東西原封不動放在他們家門口。因為這個盜賊了解到是孔夫子家的俸祿,聖人的東西不能拿,又把它送回去了。一個人的德行能庇蔭到他的後代這麼深遠。諸位老師們,假如我們現在遇到你的同學說,我是孔子的後代、我是范仲淹的後代,我們都對他肅然起敬。我們願不願意說我是某某人的後代,人家馬上去買雞蛋,一、二、三,那這個就遺害子孫。

  我們了解到教育沒有大事小事的時候,我們教育的敏感度就會提起來。這個是次品。「無德無才叫廢品」,諸位老師,我突然寫到這一段,感覺到這句話要修正,這句話不對。他的德其實還是可以培養,但是可能不是這一輩子可以培養起來,不一定培養得起來。就是說當孩子現在是無德的時候,我們都要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有時候他會突然開竅,都很難說。剛剛講到我姊姊教的那個孩子,你看她對老師都那麼仇視,結果兩、三年之後主動的來找老師,還拿了大包、小包,她家裡經濟情況都不是很好,來看望老師。她就跟老師講,她說老師你寫的那一封信,我每天都看。她雖然表面很冷漠,可是每看一遍她的冷漠就開始融解掉。當然那是很真誠寫了那一篇文章。

  後來這個學生就說,老師我可不可以跟妳去散散步。以前的記憶,好幾年前,這個學生她要帶她去溝通溝通都離很遠,結果這個時候她走得很近,就對著老師說:老師,我可不可以牽著妳的手。當下老師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然後就這樣牽著她散步。你看,人內心有一分愛的動力的時候,他的人生就會愈來愈上進;人之所以自暴自棄,是他的內心還沒有那一股愛的向上力量。走了幾圈以後,這個學生說:老師,我今天帶了相機來,妳可不可以給我一張獨照的照片。所以當老師也可以過過明星癮,還要拍回去每天看。我們是深信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所以沒有廢品,這句話改掉。教育是成就人,而不是淘汰人。我們為什麼教出來的孩子,成績不好的,自暴自棄多,甚至於對社會不滿;成績好的孩子傲慢,只有專業能力,很多做人做事的態度都沒形成。這樣的方向值得我們教育同仁冷靜深思,我們到底走的方向對不對?

  在西藏有一群藏羚羊,牠們分成兩派,跟現在的民主政治有點像,分成兩派。前面吃草,後面也跟著吃,當前面的那一群羊往前面移動的時候,後面這一群羊過來吃。發現前面的吃過了,牠們就不願意吃牠們吃過的,又衝到前面去吃。本來在前面的現在變後面了,然後又發現這些草前面的吃過了,牠又趕到牠們前面。就這樣在那裡爭呀爭,就一定要爭,好強。結果科學家發現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爭到最後,牠們已經忘了牠們的目的是要吃草,而不是在那裡互相爭奪。因為這樣爭到最後,忘記了前面是懸崖,很多羊就這樣跌下去摔死了。教育要走的是真理的方向,而不是新的方向,你覺得教改了,新的就是好,這樣的思惟有待商榷。我們在這短短幾十年,吸收了多少新的思惟,但是我們的家庭社會變成什麼樣子了?真理是亙古不變的。所以我們不能競爭到最後,已經忘了自己當初做人的目的,走上教育這一條路的目的。我們絕對不是在那裡跟人家比分數、比高下而來的。

  所以,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而有才,他德行還沒建立起來,可是他很有才華,這個叫危險品,簡稱毒品。現在高科技犯罪很嚴重,你看所有這些名列在全世界五百強,轟然倒下的時候,誰造成的?都是那些知名大學的碩士生、博士生,掌握權利之後弄權的結果、貪污的結果,垮下來了。我們有沒有在生產毒品、危險品?所以知所先後,先後順序倒了,那個結果會讓我們擔憂、害怕。好,這節課我們先談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