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人生講座-弟子規與淨宗修學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05/5/9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52-124-0007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上一節課提到,要把菩提心落實在生活之中,落實在工作與處事待人接物之中。老和尚將如何落實幫我們提綱挈領,舉出了五個修學綱目,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讓我們能夠抓住綱領,一門深入。首先,基礎在三福,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剛剛也提到,孝養父母必須先做到敦倫盡分,沒有把我們的本分做好,必然會讓父母操心。人的本分落實在與人相處,有五個關係,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在這五個關係當中能和睦,那父母一定放心;假如五個關係常常衝突,那父母一定相當的擔憂。所以中國人講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無後我們當然不是只理解到就是有生一個孩子傳宗接代,更重要的一定要讓孩子有德行,能夠光宗耀祖。不然生了一個不孝子孫,到時候還讓祖宗蒙羞,那這個確實就是無後為大。當然教育好孩子,我們還是要掌握綱領,也就是《禮記.學記》裡面提到一句相當重要的話,「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到底孩子目前應該修正的壞習慣在哪,我們要趕快對治,進而要長他的善良、長他的本性。

  剛剛也提到,在救失方面,第一個提到自私自利,還有呢?比較懶惰;再來頂嘴,那就無禮;還有沒有?不好學;還有沒有?沒有責任心。要不要再繼續寫?到時候寫成十條,就變成兒童十大罪狀。我在海口,因為成立的是啟蒙中心,所以很多家長會來跟我們一起研究孩子的問題。一進門,剛好辦公室離門口有七、八十公尺,我就帶著他一路走過來,一邊走他就開始說,現在的孩子脾氣很大,又很懶惰,又不愛學習,一路上把他孩子的罪狀都講出來。一進入辦公室,我就跟他說,你一定很口渴,講了這麼多話,我幫你倒杯水。趕快倒一杯水給他喝。他坐下來喝了一口,我馬上就問他,我說孩子自私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孩子懶惰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好學是結果,原因出在哪?這個家長這麼一聽,表情很驚訝!當然我們要「視思明,聽思聰」,看別人的表情要了解他背後的言語,他的言語就告訴我,我怎麼沒想過這個問題?當然也沒有人問過他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學佛,就理解到「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才能夠把結果改善。當然,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往往原因都已經埋藏了好多年,現在結果冒出來,我們要從原因上斷掉。

  所以我接著就引導這個家長,提到說你們夫妻跟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小孩也在,你夾起來的第一口菜先給誰吃?很多家長很有悟性,但是這個悟性還是悟得早一點比較好。我這麼一問,很多家長就笑了。我也看得懂他笑的意思是什麼,他笑的意思是說,「啊!夾錯了」。所以當她第一口菜夾給她的孩子,「兒子,這一道菜是媽媽特別煮給你吃的,多吃一點」;爺爺、奶奶也不甘示弱,「乖孫子,這幾道菜也很好吃」,統統幫他夾菜,誰的菜滿滿的?小孩的菜滿滿的。家庭的地位已經很分明了,誰的地位最高?小孩的地位最高。所以,夾菜夾出了小皇帝,因為他最大。俗話又說,「伴君如伴虎」,皇帝的脾氣好不好?很不好。所以現在十個小孩,幾個脾氣不好?可能都快八九不離十,相當嚴重。脾氣不好是結果,原因在他從小只想到自己,當不如己意的時候,他的脾氣就上來。

  我記得小的時候,我父母打開冰箱拿出水果,先給誰吃?假如我爸爸拿錯了,我現在就不會坐在這裡。所以諸位同修,拿水果重不重要?不只不會坐在這裡,很可能現在已經成為敗家子,因為我很有成為敗家子的條件。我在家是獨子,又是長孫,還是長曾孫,所以假如父母、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不對,很可能就把我寵壞了。所以我們的念頭裡都是先想到爺爺、奶奶,想到長輩。我就記得小時候出去郊遊,剛好在活動過程看到有人賣豆腐乳,我的奶奶特別喜歡吃豆腐乳,所以我就買了一罐豆腐乳。在回家的路上抱著這一罐豆腐乳,腦子在想什麼?腦子都在想著,奶奶接到這個豆腐乳一定會有喜悅的表情。當然結果也是這樣。所以確實施比受更有福。而一種關懷、愛心絕對不可能用文字來學,必須自己親身去落實、去體會。所以只要孩子能為人著想,有孝心,他就不可能自私自利。

  剛好也有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母親都會買當季剛出來的水果,這個水果都很貴的,回到家裡藏得很好,等公公、婆婆上樓了,趕快拿出來,把兒子叫過來,「兒子,這個是媽媽特別買給你吃的水果,來,趕快吃」,還要看看有沒有人來了。你兒子吃得很高興,他一定學得很徹底,所以他以後有水果給誰吃?給誰?不用等到他有兒子,保證只給他女朋友吃,給他老婆吃。因為你示範給他的不是情義、道義,是好惡,我喜歡的人就對他好,不喜歡就不做,所以孩子學到就是用這個好惡在對別人。當他對女朋友好,對你比較不好,你就會受到同樣的待遇。所以教孩子要教他道義,不能教他感情用事。假如孩子已經很大了,來不來得及?要了解,「人之初,性本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一次我們到雪梨去辦課程,當地的朋友提到,說我們的課要上三天,每一天要上五個小時,在他們的都市裡面幾乎沒有這樣辦課程,一般能聽一個小時就不錯了,而且是一天五個小時,辦三天,所以他們想說有二、三十個人來就好了。就在雪梨大學裡面辦。結果來了一百八十個人,還有四十幾個義工不算,所以一個小小的空間,擠進了二百多個人學習。所以確確實實我們在推展聖賢教誨的過程,深刻體會人都有好善好德之心,只是他有沒有這個機緣可以接觸到,不然都會很歡喜。我也記得在溫州辦課程,第一天來了三百個人,第五天變成五百多個人。還有一個朋友跑到前面對我們說,他說我的家族來了一、二十個人,親戚能來的統統都叫來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人都很善良,都希望別人好,只是找不到方法。澳洲當地有一個女士,她第一天來了,還不知道講什麼,很多人都會糊裡糊塗來,今天有沒有糊裡糊塗來的?她朋友叫她來聽,她也不知道講什麼。結果一進學校,要收十五塊錢的車費,澳洲幣十五塊也不少,她心情很不好,說還要收錢!本來想走,後來想,既然來了,聽一節課就好。結果第一節課聽完,她又連續來了三天。三天聽完,打了一通電話給她的朋友,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他,本來想走,後來聽了覺得很受益,所以也相當感謝她的朋友能把這個機會介紹給她。

  我們在推展聖賢教誨,除了對自己有信心之外,一定要對他人也有信心。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她三天聽完,隔天起了大早,很早就起來,她的父親看到她第一個反應就說,妳起那麼早幹嘛?女兒微微笑了一下,沒說什麼,就往廚房走進去。父親看到她走入廚房,突然回過神來,「哦!去幫我們準備早餐」,所以她父親說挺有效果。然後,因為剛好送我們去機場,就提到這件事,接著後面又補一句,「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要有信心,你不要拿著放大鏡在那邊等她,什麼時候不做了,她一定渾身不自在;要稱讚如來,多加肯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一定要有信心,不管我們的孩子有多大了。

  當然,上行下效,什麼時候都有效,縱使你現在孩子已經三十歲了,你做得好還是可以達到「上所施,下所效」的效果。怎麼說?舉一個例子,我的父親差不多五十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場考試,因為他們公司要成立一個證券所,我父親在銀行上班,成立證券所必須有一個執照,所以公司就派人去參加考試。派出去的人當中我的父親年紀最大,看到父親五十歲還在那裡看書,很認真。考試結果,整個公司只有一個人考上,諸位同修,你們知道是誰嗎?你們怎麼悟性這麼高?我父親考上了,三、四十歲的都沒考上。那時候我在念大學,這一件事給我什麼影響?父親年紀這麼大都這麼好學,我們年紀輕輕怎麼可以輸給他?所以確實榜樣的力量相當的大。

  這個好學,現在很多家長很頭痛,覺得孩子都叫不動,都坐在電視、電腦前面,一坐就幾個小時。誰造成的?很多家長幫他買電腦。幹嘛幫他買電腦,還那麼早就買?買了電腦不打緊,還幫他在郵局開了一個戶,自動扣錢,所以可能一個月花在網路、電腦上的錢就相當多。有的還給他配大哥大,一跟同學聊起天來沒完沒了,帳單一看幾千塊,父母在那裡叫苦連天。所以教育孩子要很謹慎,所謂慎於一開始。一開始對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做錯了,要再把他引導回來,就會事倍功半。

  當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吃飽飯,休息一會就到房間看書,我記得年紀小,打開門看看,父母都在看書,這個時候我們敢不敢坐在椅子上大搖大擺看電視?一定不敢,爸爸都很有威嚴,爸爸都看書了,我們哪敢看電視!所以自然而然養成習慣,就進書房看書。在記憶當中,我的母親差不多十點多、十一點都會上樓來告訴我們去睡覺了,不要再念了。後來母親人還沒到,聽到腳步聲,我姐姐就在房間裡開始傳話,「去睡覺了,不要再讀了」,我媽媽聽了都會心一笑。所以當一開始很謹慎,當能做榜樣,教育就顯得輕鬆;當只是說,自己都沒有做榜樣,到最後你喊得聲嘶力竭也叫不動。我就跟一些家長提到,當你在那裡看電視,然後跟兒子講,「你趕快去寫作業」,兒子把他沉重的屁股抬起來,緩緩的走過去,眼睛看哪裡?看電視,抱在樓梯口的柱子上流連忘返。突然你擺出了父母的威嚴,「你再不去寫作業,我就家法侍候」,孩子迫於無奈就上樓去了。當他坐在書桌前面,身體在書桌前,他的腦子裡想什麼?想電視劇情,根本無法專心學習。所以好學必然是要父母開始做。

  現在我們要學習《弟子規》,首先誰要好學?雖然我們現在五十多歲了,回到家裡,《弟子規》拿起來。兒子比較晚了,孫子還在,我們到墨爾本澳華歷史博物館,它的館長說,我要教我的孫子,還要教我的曾孫。他有這樣的志向,相信會長命百歲。當你在那裡念,你的孫子走過來,「爺爺,你在念什麼?」諸位同修,一個人在念經典的時候,毛細孔都放光,你自己沒看到。因為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紀曉嵐就有記到一則故事,有一個在陰間辦差的鬼使,他剛好遇到他以前的老朋友,他這個老朋友讀了很多經典,一副老學究的樣子。剛好碰上了他的這個朋友,也不覺得很詫異,就跟他聊起來。這個鬼就對他的朋友提到,他說前面有一個書生,他很窮,衣服都是破的,但是他半夜都在那裡讀經典,身上都放光,連屋頂都有光芒射出來,所以你可不能瞧不起他。他的朋友就提到,這個書生放光放這麼高,請問我的光放到哪裡?因為他是老學究。結果這個鬼就跟他講,他說這個書生讀了之後都有做,你讀了之後都沒做,所以你的光芒發到胸口前面就消失了。他聽了很生氣,鬼就跑了。諸位同修,我們的光放到哪裡,自己心裡要有數。當你真正抱持著以身作則,抱持著給子孫當榜樣來念《弟子規》,保證放大光明,自然而然孩子跟孫子就會感染到這一分學習的態度,會起而效法。

  第二個,除了自私以外,我們提到懶惰。諸位朋友,有沒有看過孩子生出來,二、三個月就很懶惰?躺在那裡都不動,說我好累。假如有這樣的小孩,趕快帶去看醫生,不大正常,小孩子都是活蹦亂跳。為什麼活蹦亂跳,十多歲會變得很懶惰?我們要把根源找出來,根源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其他的事你都不用管。所以他的責任是什麼?把書念好。所以他做事會不會有責任感?他沒有經歷、沒有體會,沒有去做過,這個盡責任,做完事會去報告,他就很缺乏這樣的態度。所以這個原因所在,就在於父母在他成長過程,做人做事的方法沒有教好。孩子只是讀書,他會形成一個態度,為誰讀?為誰?為父母讀。而且為父母讀還要講條件,小學考得好,要帶他去吃冰淇淋、吃麥當勞;初中考得好要幹嘛?當然那個條件就會升高,變成要買個數碼相機給他;考上大學什麼條件?要讓他出國遊學,有沒有這種情況?這樣念書的態度不正確。

  有一個初中生,初三考高中考上了,對他父母講到,他說爸爸,我考上了高中。因為在大陸,假如高中沒考上,可以繳一筆龐大的金錢,然後提供一個名額給他兒子念高中。因為他考上了,所以他跟他爸爸說,我考上了,讓你省了幾千塊,你應該幫我買名牌的衣服。假如是我們的孩子你就要謹慎了。念書應該是自己的事,不應該談條件,而且念書的動機一定要從小引導好。我們剛剛也提到,社會國家是互助之體,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因為讀書明理,讀書有智慧,往後可以為這個社會做更多事,應該以這個為動力才好。他平常都不幫忙,不幫忙能不能體會勞動者的辛勞?很困難。

  我在前年到了海口,海口在海南島。很多朋友沒聽過海口,這個海南島就是當初各個歷史朝代當中,很多的清官被貶到那裡去了,所以那裡叫做蠻夷之邦。我遇到很多一起學習的老師,他們遇到中國文化也是相見恨晚,所以學得相當積極,我都要向他們學習。有四點就起床,聽兩個小時的經到六點,六點吃個飯就到學校去,每天第一個到學校,然後拿起《孝經》、《弟子規》開始讀誦。他的學生走進教室,本來還拎著早餐,想在那裡慢慢吃,突然看到老師正襟危坐在讀經,馬上碎步坐在椅子上,趕快把書拿起來。所以以身作則,效果最佳。然後回到家,還固定也聽一個小時的經,所以一天學習三個小時。他有這樣好學的態度,他的學生對他很尊敬。一個老師假如上課的時候都能引經據典,學生就興起對學問的嚮往之心。

  很多同修就說,蔡老師,你怎麼可以背那麼多東西?你是怎麼背的?告訴諸位一個祕密,其實我就會那幾句,但是在記的過程,我們都是用心去體會,所以你用心去體會,句子就特別容易記住。比方說我考一個試,上等學子,什麼樣是上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折磨,忍耐上進。所以可以去感受一下折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折磨;折磨當然要忍耐,忍耐才會往上,所以上進,那就背起來了。中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鼓勵,你看我們被鼓勵就怎麼樣?發憤圖強。再來,下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讚美,我們的心很脆弱,必須要呵護,「不錯了,再來一次」,所以要在愛中成長。最後一個,劣等學子,什麼都不能接受,事事叛逆。我們用意識去體會,就容易記住。所以你現在要去跟小朋友拼記憶力,那是自討苦吃;從意識去體會,然後多讀就好,不要硬記,硬記怕你晚上還失眠,那就不好。

  這些老師相當積極學習,所以我都跟他們提到,我說諸位老師,我們今天在這裡相會,就代表過去生中我們都是很有氣節的清官,曾經都被貶到海南來。他們聽了以後也露出會心的一笑。所以,前世被貶到海南是為了後來的因緣。所以諸位同修,境緣無好醜,不要生執著,一切都有很好的安排,只要我們這一顆願心不退。因為我到海口舉目無親,所以就開始自己煮飯、洗衣服、拖地板,突然在那裡拖地板的時候,有一首歌曲在我的心中唱了起來,諸位知不知道哪一首歌?昨天才母親節。突然想起「世上只有媽媽好」。所以在這個勞動的過程才體會到,當一個母親很不容易。所以,事非經過不知難,當家才知米貴,養子方知親恩。那一段過程裡面,很多的活我就開始自己學著做,飯也自己煮,我記得我煮飯差不多都是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因為我只煮一樣東西,叫煮麵,菜切一切,全部放進去,再給它澆一點芝麻醬,用上去就很香了。後來我們中心的老師說,蔡老師,吃芝麻是不是會變得很聰明?不可以亂推。

  當一個人真正去勞動,他對勞動者的感謝油然而生。我在到澳洲學習的過程當中,因為有將近一百個人,所以我們這些同修二、三個禮拜輪一次洗碗,每一次輪到我們,要洗的是快一百個人的碗盤,再加上一些烹飪的用具,那個鍋子很深,都要手伸下去刷。剛好有一次我在洗碗的時候,有一個長輩盧叔叔走過去,突然停了下來對我說,他說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一個人洗碗把底細都露出來了。所以一個孩子做事能力有多高,真正有智慧經驗的人瞄幾次就看透了。諸位同修,您希望你的孩子以後能夠得到很好的長官提拔,很多表面的能力是蓋不住的,一定都要有真實的實力才行。所以做人做事要從小培養才行。在這個洗碗的過程,我突然若有所悟,體會到人生該是你幹的事,跑到天涯海角都得幹。你是要年輕的時候幹,還是老的時候再來幹?假如老的時候再來幹,那就很歹命。所以趁年輕要多做事,多行善,晚年就福報自然現前。所以習勞者才知感恩。

  有一個四年級的小朋友,他的老師很注重德行教育,當然德行首重孝道,所以告訴他們生日是母親的受難之日,也把懷胎、生育、養育的過程給孩子娓娓道來。所以孩子的善根增長,遇到生日不是再要禮物、蛋糕,而是跟母親提到幫她做家事。所以這個小女孩就說,要幫媽媽煮盤菜,她要炒黃瓜。一進去廚房,因為個子不夠高,搬了一個小椅子踏上去,接著就把油倒到鍋裡,油就濺了起來,她有點害怕,去拿了一個手套戴在手上。戴好以後就把黃瓜倒下去。結果因為黃瓜裡面有水分,這個油就濺得更高,她情急之下,所以孩子多做事,急中會怎麼樣?生智,就跑去把她父親的安全帽拿來戴在頭上,這個叫做全副武裝。諸位同修,以後知道「全副武裝」這句成語的來源了吧?就把這一盤菜炒完,相信可能是汗流浹背。當她把這一盤菜端出廚房,諸位同修,她的人生態度有沒有變化?她往後吃她母親的菜絕對感受不同。

  我記得我在台東那段時間,我自己種菜,種空心菜、種紅蘿蔔。因為我屬牛的,所以這一輩子就想耕田,覺得很有情調。那段時間種出了一些成果,我就興高采烈把這個菜採收,然後就拿去煮,兩個禮拜的辛苦,他們差不多三分鐘就解決掉了。所以真正體會到什麼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所以要能感同身受就必須要讓他實際去體驗、去經歷。這習勞知感恩。當他習勞,就不會懶惰;當他勤快,他人生的財富就有根本,所謂「大富由天,小富由儉」,由勤儉而來,他絕對不會坐吃山空。當一個人處處懂得主動協助幫忙,他人際關係好不好?一定會很好。所以一個態度幫孩子鋪下了一生受用的能力。所以教育要能高瞻遠矚才是。

  我們也發現,現在的孩子意志力特別弱。那一天看報紙,有一個孩子,應該也一、二十歲了,養了一隻金絲雀,結果金絲雀死了,他很難受,就自殺了。你看現在的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相當低。所以意志力的培養也至關重要。現在的人生,沒有三兩三,上不了梁山,絕對不能等到孩子遇到瓶頸了,你才來培養他的能力,那時候就為時已晚。所以你讓他多付出、多勞動,他的意志力就從中培養出來。

  盧叔叔他就曾經跟我提到,他小時候,隔壁家阿姨的水缸沒水,他的母親就跟他講,去把水缸的水把它裝滿。他小時候都是很聽話,父母的命不敢違,就拿著桶子到河邊提水,傍晚四、五點去提,提回來都八、九點,菜都涼了,他一個人在那裡慢慢吃。諸位同修,你們捨得嗎?捨不得就訓練不出總經理的人才、董事長的人才。盧叔叔就提到,他的工作都是相當大的挑戰,他是專門幫企業解決危機。一到這個企業都變成空降元帥,不帶一兵一卒。我們都理解到,一個公司裡面有沒有派系?都有小團體,所以一個人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定是讓人家觀察、觀望,這個時候你沒有德行,沒有相當大的睿智,很難處理。盧叔叔就提到,有一次帶一個餐廳,他馬上進到廚房,拉起袖子跟員工一起洗碗。在這個洗碗的過程,這些同仁都一直看著他,總經理洗碗洗得比我們快又乾淨,內心怎麼樣?服氣!盧叔叔跟我講,我當總裁,整個公司的流程我都清楚,但只是不去介入,盡量授權。但是因為每個環節心裡有數,所以要抓問題才能抓得住。您假如整個過程怎麼樣的做法都不清楚,很可能就被底下的人把你瞞過去。盧叔叔提到,每一次他面臨很大的工作挑戰,腦海裡都會浮現一個影像,就是當初在提著水,心裡面想走不動了,但是走不動總不能待在這裡,所以一步一步激勵自己要跨過去,意志力就在無形當中提升了。

  所以勞動相當重要。孩子為什麼從小不勞動?父母沒讓他做。再來,有時候孩子過來做,還被媽媽推開,說「去去去!我來就好了,擦又擦不乾淨」。我就想起我小外甥,因為常常到我們家,剛好我姐姐有一天在擦桌子,他就跑過來,拿起抹布也在那裡玩,我姐姐看到了就對他說,她說小偉,年紀這麼小就懂得幫媽媽的忙,真有孝心!他本來拿著好玩,突然抬頭挺胸繼續擦。孩子是鼓勵出來的。等他擦完要做一個動作,我們給孩子做工作,你不能說有做就好,不行,你要交代他做完要報告,報告完,你要陪他去看看。比方說地拖好了,說「哇!你拖這麼快,能力很好」,陪他去看一下,假如真的拖得不錯,妳說你的做事能力比媽媽強太多了。假如看看,邊邊角角都給妳打馬虎眼,怎麼辦?妳可不能馬上跟他講,偷懶、亂七八糟,妳這麼一講,他下次就不幫妳拖了。妳就跟他講,你拖這樣很不錯,但是拖地最容易忽略的是它的角落,假如角落都能拖乾淨,那你做事就非常細心、非常完整,那他下次就注意了。我這個小外甥在擦完,他母親就告訴他,擦桌子四個角也都要擦好,這樣就做得相當的盡職。所以小時候養成習慣,現在六歲了,很多生活細節,像摺被子,這些生活能力都養成。孩子有獨立能力,你就少操心。好,這是談到懶惰。剛剛我們也提到,責任心也是透過教、透過做,他就會形成。

  最後我們提到無禮。長輩到家裡來,您的小孩會主動問候打招呼的舉手。請放下。我有時候跟家長溝通說,有沒有走到長輩面前問好?他們說還打招呼?能對你笑一下就不錯了!假如標準都定到能笑一下就不錯了,那下一代會教成什麼?還有家長走過來跟我說,她說蔡老師,我的孩子天生不叫人。你看,很有禮貌。結果很好玩,她說天生不叫人,然後就對著她孩子講,因為課程結束,她說來,跟蔡老師說再見。她孩子說蔡老師,再見。他媽媽很驚訝。其實孩子是看人,他把你的底細摸得很清楚,能省他就省下來了。很多家長最主要是他認知不夠,他沒有體會到禮貌對孩子深遠的影響。無禮所產生的是傲慢心,傲慢心絕對學不了真學問。而傲慢心就會從人延伸到對事,所以他要把事業做起來也相當困難。

  而我們也常常希望孩子往後能有貴人相助,確實,人生有貴人相助,所能得到的益處太大了。我記得在澳洲上《弟子規》,我也《弟子規》從頭學過一遍,剛好上到那一句「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學了以後要馬上落實,所以本來都是師兄、師姐稱呼,那一天回到寢室,我就開始對每一個長輩問候,順便請教他是哪一年生的。結果有一位長者比我父親大一歲,我馬上跟他說,譚伯伯,您好!另外一個長者他姓陳,我說陳叔叔,您好(比我父親小)。突然這一位盧叔叔就跑過來,他說我也要當叔叔,我馬上也給他鞠一個躬,盧叔叔,您好!諸位同修,這一個鞠躬下去以後,我的人生發生強烈的化學變化。起了什麼變化,我們下一節課再講。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