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上品上生我有分  (第三十六集)  2012/6/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358集)  檔名:29-296-003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八十頁,從第二段看起:

  「至於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安樂集》亦有問答如下」。這個法門,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的。善導距離我們大概一千四百年,他是唐朝初年時候的人,跟智者大師同時代。為什麼那個時候淨宗是萬修萬人去?可以說是古時候的人非常純樸,特別是在中國這個環境,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這是中國人非常重視家教,所以能夠做到人人都能往生。在一千四百年之後的今天,人心那個淳厚不見了。這個不能夠責怪,因為我們把老祖宗東西疏忽、遺失了將近兩百年。兩百年,至少八代。所以這是歷史的包袱,歷史的責任,不能怪任何人。今天修行不如法、造作罪孽是正常的,佛菩薩都不會責怪。我們要了解事實真相。

  世尊在這部經上說「先人無知」,我們的父母、祖父母,這是先人,他不知道,「不識道德」。從前人只知道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都常常放在心上,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多惡少。現在這些東西都丟掉了,現在人對於這些名相非常陌生,你講五倫,他聽不懂;五常,更不知道,所以「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佛叫我們要憐憫他,不能責怪他。他做的一些錯事,我們看到、聽到、接觸到了,我們要把這些人看作菩薩,他在表演給我看,提醒我「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如果這個念頭一轉,這些人都是菩薩,都是在教我,我們老祖宗教我們怎麼學?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定要知道回光返照,所以說反求諸己,不責備別人。這是菩薩修行的祕訣。看到好人好事,我們要反省我有沒有,沒有,趕快學習;有,好好的保持,繼續做下去。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會學的人,善知識到處都是;不會學的人要找善知識,找遍天下,一個都沒找到。會學的人,遍地都是,看他做一點善事,他幹一點壞事,都在提醒我,都是我學習的道場。這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境界裡面學什麼?就學一個清淨心,學到不為外頭境界所轉,這叫功夫。功夫得力,不被外面境界所轉,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是智慧,如果不清楚、不明白,那是迷惑。清楚,不是不知道,清楚。清楚以後怎麼樣?如如不動,就是絕不放在心上,這是定功,定慧等學就在生活當中,就在工作裡頭,就在處事待人接物。會修的人,成佛快;不會學的人,這一生永遠不會成就,那依舊造業,還是三途苦報。所以修行在個人。

  我們在經教裡面去看,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修行,他不管,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問題你會不會?會,每一個人都是老師。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過去我講過兩遍,但是都沒有講完。善財是我們修學的好榜樣,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他心目當中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都是我的老師,只有我一個人是學生,所以善財沒有同伴。這個表法的意思很深。有同伴,這個同學,我們兩個差不多,恭敬心生不起來。沒有同伴,學生就你一個,除你一個之外,天下所有眾生都是老師,禮敬諸佛,你就能做到。無論他怎樣毀謗我、羞辱我、障礙我、陷害我,都是老師,為什麼?他是來考我的,我要不能通過這一些艱難困苦,我不能成就。來考驗我,看我還會不會起煩惱,還會不會生歡喜心。順境,不生歡喜心;逆境,不生煩惱,沒有怨恨,永遠在這地方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用這個心來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萬修萬人去。

  我們今天差,差在哪裡?外面小小的風一動,我們就受不了。這就是非常容易受外面環境影響,一點定慧都沒有,問題出在這個地方。不是古人修學環境好,我們這不好,我們這裡會修的人比極樂世界還好,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們的感觸很深。當年黃念祖老居士,這菩薩再來,真正修行有成就的人,文化大革命被一些小孩給他戴上高帽,拖到街上去遊行,叫他跪就跪,打他、罵他、鞭他,不敢做聲。只有夏老師,這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師給他說:菩薩要經歷一切苦難,你才能成就。那這些人磨鍊他的,都是菩薩,都是來給他磨難,看他能不能受得了,在這個環境裡還能不能清淨平等覺保持住而不動搖。念老對老師這一句提示,覺悟了,心平氣和,受苦難的時候心裡頭默念阿彌陀佛。

  所以這些一般人講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就要糟蹋菩薩,他也就是菩薩。為什麼?菩薩心中看他們都是菩薩,成就了。他所以造作這個,受不受果報?受果報。受果報而不苦,就像提婆達多一樣。提婆達多害釋迦牟尼佛,我們剛才講了,毀謗、侮辱、障礙,甚至於陷害他,要他的命,釋迦牟尼佛如如不動。提婆達多造的這個罪業,生身墮阿鼻地獄。墮阿鼻地獄,因為什麼?他成就佛的功德,讓佛通過這麼多的磨鍊,居然不失清淨平等覺,這是他的功勞。在阿鼻地獄的享受跟忉利天一樣,是在地獄,但是他在那裡沒有苦受,他的享受相當於忉利天。如果他糟蹋別人,別人有怨恨,那他的麻煩就大了,那他在阿鼻地獄是受罪,不是享樂。所以你看我們自己一念善心,一念善行,一念覺悟,能叫對我們惡作的眾生都得福報,都結上了佛緣。真的是自利決定利他,自己沒有得利益,決定是害他。害他,後頭就麻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所以佛說色欲會障礙我們的神通,好色的人迷惑了,眼看不清楚,耳聽不清楚。物欲會障礙我們的心智,障礙智慧。貪欲,這是飲食,貪欲,會迷失方向。名利心會障礙理智。控制的欲望、佔有的欲望,會使你被自身所控制、所佔有。為什麼?你有很強烈的我執,你脫不了六道輪迴。過分的貪婪,果報是貧窮。過度的驚恐、憤怒,會讓你現前疲憊不堪,你感覺得很累,壓力很沉重。過度的安逸,會讓你變得懶惰。過度的疑惑,會障礙所有一切有利於你自己修學的機會,你把這些機會統統斷掉。這些是我們要記住的。

  《安樂集》裡面的問答是這麼說的,「若人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這是說如果有一個人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他有能力除十方眾生無明煩惱而得往生。你看,不是除自己,除十方。這什麼意思?如果不先除自己,就不能除十方;一定是先把自己的無明煩惱斷了,然後能幫助十方一切眾生破無明煩惱。這個功德比我們平常講的大得多!

  下面說,「然有眾生稱名憶念」,就是憶佛念佛,「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無明煩惱沒斷,天天念佛憶佛,無明煩惱還在,不能滿自己的願,這什麼原因?「答」,這個問答都是《安樂集》裡面講的,「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這就是修行不如法。為什麼不如法?修學的理論不明白,方法不知道,我們一般講盲修瞎練,又不是用真心,所以他不相應。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講得很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依靠經典。這就是為什麼釋迦佛在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而沒有中斷。如果修行可以不需要懂得理論,佛就不必講經了。再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是在極樂世界講經不中斷。更巧妙的,極樂世界六塵說法,六塵為什麼能說法?那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聞法的這個時間決定不會有中斷,這個厲害!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極樂世界人成就快速,原因在此地。十方一切如來成佛之後,沒有一個不講經說法。今天佛法衰了,其他宗教也衰了,原因是什麼?把講經教學這樁事情疏忽了,沒重視了,就變成迷信,變成念佛不能往生。

  這下面又有個解答,「答曰: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所以者何」。為什麼?這接著再問,「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復有三種不相應」。這個地方,如來是真實實相身,是為物身,物是什麼?物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為一切眾生,佛現身是為一切眾生,不是為自己。成佛之後在十法界現身,統統是為度眾生,決定不是為自己。而如來身是實相身,實相身什麼意思?實相身,他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十法界裡面眾生用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就是阿賴耶,我們全都是用妄心。妄心有妄想、分別,有執著,真心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是真心。用真心是實相身,用真心一定是為眾生,沒有為自己想一樁事情。用妄心,總是自己擺在最前面,第一個念頭一定是自利。

  復有三種不相應,第一個「信心不淳,若存若亡」。這就是我們講的半信半疑,他不是真信。用真心的,是真實心;用妄心的,總帶疑惑。我們的妄心用成習慣了,雖有真心,不會用。所以我們感恩佛菩薩的慈悲、幫助,將壽命延長了,如果不延長,這一生不能成就。如果我四十五歲走了,那個時候半信半疑,能不能往生?有可能,也不可能。那就是完全看臨終那個緣,臨終最後一念要想起是阿彌陀佛,那就往生了;臨終最後一念把阿彌陀佛忘記了,就又搞輪迴了。所以這是個關鍵。人有決定信心,他往生有把握,就是說,臨命終時最後一念肯定是阿彌陀佛,他不想別的。這種功夫全在平時放得下,不為自己,一心一意只求淨土,只求見阿彌陀佛,一定要存這個心。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出榜樣,往生前半年一天十四萬聲佛號,就是說明念念都求阿彌陀佛,世間什麼統放下了,不聞不問了。十四萬聲佛號是追頂念佛,速度很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聲聲接著。

  第二,「信心不一,謂無決定故」。又喜歡這個,又喜歡那個,就在大乘佛法裡面,他的興趣是多方面的,愛好是多方面的,他不能夠專一。這也是障礙的原因。第三個,「信心不相續,謂餘念間故」,這個間就是夾雜。信心裡頭有夾雜著懷疑,有夾雜著他的愛好的習氣,他的愛好很多,這個東西沒放下。這是三大類的不相應。這三樣「迭相收攝」,而且是互相交叉,互相雜染,這就是雖然念佛憶佛,這一生不能往生,把原因說出來了。「若能相續,則是一心」。這個相續是念念相續,像黃念祖老居士臨終之前這樣的念佛。「但能一心即是淳心」。一天十四萬聲,想有一個妄心雜進去,它插不進去,它是念念相續。「具此三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這個三心,就是前面所說的,第一個是淳;第二個是信,專信,我們講真信;第三個是相續,信心相續,沒有雜念。

  「此論直指當世淨業行人之病根」,今天修淨土的人,病根,真的不外乎這三種。「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來是實相身。認身如物」,把如來看作普通一個人一樣看待,「取相執著。妄生計較,缺少智慧,失中道義」。這把毛病都說出來了。不能往生就是不能成就,只是阿賴耶裡面種了善根。這個善根什麼時候成熟,很難說,有時候真的要經無量劫。「另則三種不相應,此三種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總而言之一句話,不是真信。要捨,要放下。能捨、能放下是個非常好的增上緣,統統都放下,連生命都放下。生命交給阿彌陀佛,我不再去想這個事情,我天天就在等待,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引我。阿彌陀佛認為成熟了,一定就來接。還沒有來接,我現在還不淳,還沒有徹底放下。果然徹底放下,像宋朝瑩珂法師念了三天三夜,阿彌陀佛就來了。那是什麼?真放下了。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據《要解》所云」,蕅益大師說的,「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所以他老人家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你是不是真想去?真信、真想去,這個地方要徹底放下。有一樣事情不放下,這一樣事情就抓住你,就是你的絆腳石,就障礙你往生,徹底放下,連弘法利生都要放下。弘法利生是修善積德,這是屬於法布施,是利益眾生的。我們要以這個功德迴向往生淨土,不能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現前福報,那就完全錯了。不求福報、不求利養,名聞利養都不求,只求往生,這樣才對,這是真信、真願。真正持名,持名就是為往生,持名就是為放下雜念、放下煩惱習氣,我們用這一句名號來代替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才現前,「阿彌陀佛」,把它換過來,不讓煩惱習氣相續,這叫真正會用功。也就是用阿彌陀佛這一念代替所有的雜念,一切雜念都歸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把它化解開掉了。平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真修行,不論這個事情與我有干涉沒有干涉,統統都是一句阿彌陀佛。確確實實,真正做到的人就是鄉下的阿公阿婆,他們真做到。他們真正是修菩薩行,來給我們做樣子的。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住大乘者」。大乘是智慧,住大乘不容易,為什麼?住大乘者沒有煩惱了。大乘跟煩惱是相對的,大乘是明,煩惱是暗。「《法華經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就是十力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這個大乘人自利利他,一定先成就自己。怎麼成就的?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從這來的。學佛,如果把經教疏忽了,那就是盲修瞎練。修得很好,也不過是人天福報,出不了三界,依舊是生煩惱,不生智慧。那怎麼辦?真正是因為沒有聽懂。沒有聽懂不要緊,多聽,長時薰修,慢慢就懂了。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聽經的方法,我們沒學到。他告訴我們聽經,第一個,不執著言說相;第二個,不要執著名字相,大乘、一切智、佛智,這都是名字,不要執著;第三個,不執著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聽了之後,我覺得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心緣相。只管聽,不能夠分別、不能執著,不要去想它,一遍一遍這樣薰修,會豁然大悟,這就能見性。我們之所以不能見性,就是聽經的時候著言說相,著了名字相,也著了心緣相,那你所聽的全是你自己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聽佛經裡講,完全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佛的意思,全搞錯了!要知道佛說法,佛是從真實心中流露出來的,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自性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很奇妙!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會說話?為什麼說出那麼多的經典?這一樁事情,我們從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得到一點信息,就是得到一點消息。我們有心對著這個水,水回答我們沒有心,它沒有起心動念,它沒有分別執著,它的回答完全是從我們心念變現出來的,來回答我們。從這個消息裡頭,我們慢慢去體會就明白了。

  自性,如果起心動念是凡夫;不起心動念,它所回應的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起心動念回答你的時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從妄想裡頭流出來。佛菩薩是從真心流出來的,真心裡面流出來的經論,我們用起心動念來分別執著、來分析它,就是把佛的經教全變成知識,不是佛的意思。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學經教是曲解如來真實義,是誤解如來真實義,所以都搞錯了。這一錯,影響太大了,影響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是盲修瞎練,所以你念佛不能往生。確實不如阿公阿婆,阿公阿婆已經到了不起心、不動念,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很多人知道現在災難現前,我們如何應對?不起心、不動念,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災難就沒有了!對於這個念佛人,災難全化解了。縱然災難來的時候,佛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了,所以他一點事都沒有。在這個世間連身體都放下,都不要了,何況身外之物!你想要的東西,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個地方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什麼,它就現什麼;你想要什麼,東西就在面前,不想的時候就沒有了,你說你多自在!我們想要一個人陪伴我、照顧我,行不行?行,決定行,但是那個人他並沒有往生,從我們心想生。這個喜歡的人在我面前照顧我,照顧一陣子,我們覺得不需要了,他就不見了。

  就像李長者註解《華嚴經》,他這一樁事情寫在序文裡,絕對不是假的。他發心替《華嚴經》做個註解,這大事,佛菩薩、龍天善神都知道。他要找個清靜環境,你看老虎,這他找地方,找老虎洞,老虎統統搬家,把這個洞讓給他。他很喜歡這個地方。一個人住在這裡,居然來了兩個女孩子,年輕女孩子來照顧他。他也不問,不聞不問。這兩個女孩子每天替他整理環境,來服務,伺候他。這一部註解寫完之後,長者很開心,總是完成了,也很滿意。女孩子,你看看,始終一句話也沒講過,想問問她,兩個人不見了。以為是附近農村裡頭的人,到農村裡面去找,去謝謝這兩個人,感謝。農村人告訴他,沒看見,不知道。那是天人,不是天人,也是佛菩薩化身;可見得李長者的智慧、定力。做這個註解時間很長,照顧這個仁者,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問她叫什麼名字,反正你想要叫她辦事,她就在你面前;不需要她的時候,她就不在你面前,好像都有感應一樣的。我們想,我們這個世界有,極樂世界怎麼會沒有?決定可能。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得到大圓滿、大自在!

  這些住大乘者,「聞法信受,勤修精進」,這八個字最為重要。目的呢?目的是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全部都是自性裡頭的。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這個意思。本自具足,不向外求,向內求。向內怎麼求?誠敬當中求。真誠恭敬,這個智慧自然就現前,能力現前,無畏現前。愍念安樂無量眾生,智慧開了,不為別的,為這一些苦難眾生,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一點私心都沒有,念念無非是成就別人、幫助別人。自己沒有了,這才能夠與諸佛菩薩起感應道交,於一切護法龍天得到感應。

  「又《十二門論》云:摩訶衍者」,摩訶衍就是大乘,這是梵語,摩訶是大,衍翻作乘,「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二乘是聲聞、緣覺,摩訶衍在二乘之上,我們把它翻作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佛,乘大乘法而來,「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那說大乘的智慧,這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智慧多大?能盡世出世間一切法的邊底,也就是說,對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通達明瞭。我們用一般宗教對神的讚美,有這麼一句話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這大乘的意思。「諸佛大人乘是乘」,大人,法身菩薩。乘是比喻,好像他坐的這個大乘車,故名為大。

  「又能滅除眾生大苦」,大苦是無明煩惱,是生死大苦。這說明了生死、出六道,唯有智慧能辦得到,智慧不開,你永遠不能出離。為什麼?六道是個夢,你在這裡頭醒不過來,你從來沒有一個念頭想離開六道,無論起什麼念頭都是六道裡頭,從來沒有起個念頭想超過六道、出離六道,沒有起這種念頭。唯有智慧開了,知道六道是假的,這才會有一個念頭,我要超越六道,我要清醒過來,六道是個夢,我要清醒過來。有這個念頭就真的能清醒,真的能脫離。我們知道六道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煩惱就是執著,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了,阿羅漢就斷掉了,就出離六道輪迴,從這個夢中醒了。這夢裡還有夢,夢中之夢,不知道有多少夢境,出了這個夢,還有上面夢;再出來那個,還有一個夢,夢是無量無邊。

  佛經上給我們講的六道,這就講大的,六道裡頭每天都在作夢。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很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全都是在作夢,不知道這個夢是假的,把這個夢當真。當真就很苦,為什麼?當真就在造業,業牽著你,感得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不堪言。六道裡頭每一道都是夢,進去,是入了夢境;離開夢境,是醒過來了,醒過來還是夢,永遠出不去。所以不遇到佛法,確實沒有超越六道的緣分,遇到大乘法,這非常幸運。我們知道事實真相,不想再玩這個遊戲了,我們要提升。我們超越六道,跟佛菩薩遊戲,那還是夢。慢慢全部都搞清楚了,我們知道應該回常寂光,回常寂光就是真正醒過來、徹底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才有能力與十法界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去幫助他們。眾生有感,你就自然現身。現身,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的身是自在的身。現什麼?為他現身,這個眾生有感,為他現身,幫他解決問題。他的問題解決到了,這人自然沒有了,就不見了。所謂「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出生、滅盡都沒有起心動念。

  又《寶積經》第二十八卷說:「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諸佛如來,正,正就是不邪,不偏不邪叫正。真,決定不是虛妄,不是假的。真正完全講的是自性真心,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在哪裡?就在現前。我們這個身是妄,虛妄的,我們住的環境是虛妄的。妄從哪裡來?妄由真起來的。沒有真,哪來的妄?好比我們人站在太陽底下,人是真,影子是妄,沒有人,哪來的影子?所以妄跟真永遠不會離開,形跟影不離開,有形必有影,有影必有形。所以真在哪裡?真妄和合,真在妄中,妄在真中。我們只要把妄息掉了,真就現前了,不要去找真。妄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要把這個東西放下,真就現前,就是一片真正之道,就現前了。不要去找真,找真,真又變成妄。所以我們有真,這才叫不怕,真是永恆的。六祖大師把妄放下,真現前了,告訴我們清淨,從來沒有染污。染污是什麼?煩惱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這裡全沒有,真心裡頭全沒有。妄不放下,真就不現前;妄放下,真自然現前。這真是本有的,不生不滅,妄是生滅法,有生有滅。

  諸佛如來所行之道,他沒有絲毫虛妄。經上所說的種種,全是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眾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一句話沒得說。正因為眾生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感,佛用智慧來應。於是我們就明白了,經不能不學,不能不聽,不能不明白。明白就是開智慧。智慧開了,要落實到生活,我們就離苦得樂了。黃念祖老居士被人戴了牛鬼蛇神的高帽,紙帽子,拖到街上去遊行,他心裡頭默念阿彌陀佛。他有沒有樂?他有樂,他知道眼前這個境界是替自己消業障的,這些小孩來找麻煩、來鞭他的,踢他的,罵他的,打的,吐口水的,那都是菩薩來考試他,通過這個大考,他就成佛了。所以,他不但對這些人不會責備他、責怪他,他還感恩他。就像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不會怨恨他,感激他,還要報他的恩。為什麼?經過這個考試,他提前成佛了。本來成佛在彌勒之後,他倒過頭來,他在彌勒之前成佛了。所以發的誓願,我成佛第一個來度你。這個歌利王就是世尊面前的憍陳如尊者。真的,他第一個成阿羅漢果。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那真快樂,什麼環境都快樂,都自在。順境沒有貪染,清淨心現前;逆境沒有怨恨,也是清淨心現前,你看多自在、多快樂。

  「住大乘者,即常住於如上大乘法中之人」,這個我們要學,我們要常住在像上面所講的大乘境界。「當知是人,決非凡小。雖是肉身,亦名菩薩」,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真妄是永遠不能分離的。這真在哪裡?真如在哪裡?就在我們身上。只要我們覺悟了,我們就發現它真的是在身上,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不用妄心,這個人就是菩薩、就是佛。現前就要幹,天天幹,它就相應了,愈幹愈有味道,愈幹愈深入,這個智慧天天增長。煩惱習氣天天往下減,減弱,智慧天天增長,人怎麼會不快樂?無量無邊迷惑顛倒罪業眾生,沒有一個不是因此而得度。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一切眾生最大的恩惠,就是天天講經教學,把大家喚醒,幫助大家把煩惱妄念(這是假的)丟掉,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如來的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統統現前。這是最大的恩惠。佛要不講經,對眾生沒有絲毫利益。這是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的,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講經教學的,道理就在此地。

  下面說,「清淨心,無疑無垢,淨信之心也」。清淨心是基礎,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裡頭沒有懷疑。你看,貪瞋痴慢疑,把疑提在第一個,沒有懷疑。無垢,垢是什麼?貪瞋痴慢是垢,那是染污,是髒東西。貪瞋痴慢疑都放下了,清淨心就現前。為什麼不能貪?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今天科學家為我們做證明,我們真正相信了,以前對於佛經上講的半信半疑,明明這東西是真的,怎麼是假的?現在科學家證明了,它是波動現象產生,波動就是生滅。波動多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我們看不到、覺察不到。如果我們用比喻,這個概念就很清晰,像我們看電影,老式的電影,現在數碼不容易看見。老式的電影是幻燈片,這個很容易體會到。銀幕上的動畫是什麼?是一張一張的相似相續相,用快速度把它放映出來,我們在銀幕上看到好像是動的,其實它沒動。每一個鏡頭打開,這一張片照在銀幕上,就是一個照片,關起來,再放一張,是第二個照片,一張一張的,從來沒有動過。這個我們的概念很清晰。

  佛告訴我們,我們眼前,不但六道,包括十法界,十法界全是生滅法,就跟這個道理完全一樣,只是它速度太快了,我們疏忽了,以為它是真的,全是這麼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這才曉得我們生起貪心,是我們自己的愚痴,它根本就不存在,包括我身體都不存在。我們的思想、身體都是假的。外國哲學家有時候比我們聰明,他說身不是我。什麼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夠想像的那是真我。這就是什麼?他不把物質的身體當作我,把念頭當作我,因為我有思想,那個東西是我。這比一般人高明的,殊不知,那個想也是生滅法,都不是。所以佛法講無我,這無我是真的,無我就是真我,你就把真我找到了。你要有個我的話,你永遠找不到。我是迷,我放下了,真我就現前了。真的裡面沒有對立的,有真有假,那個真也是假的,真裡頭沒有真假;我裡頭沒有有我、也沒有無我,統統沒有,這才是清淨心。

  那修行修什麼?就是日常生活當中,把我們的煩惱,煩惱,其實無量無邊的煩惱是從六個根本煩惱裡頭生的,這六個是根,貪瞋痴慢疑,這五個根,後頭還有一個,惡見,惡見是什麼?錯誤的見解,錯誤見解也有五個,這六個根本煩惱。把這五個總歸納為一個,展開來五個,第一個身見,以為我有身,以為我有靈魂,所以靈魂是迷惑顛倒,它還是執著。有邊見,邊見是什麼?對立,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這個觀念我們要建立。不容易建立,一定要建立,為什麼?它是事實真相。一切萬事萬物是一個自性變的,佛經上常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個心是真心,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真心。如果我們對立了,這就錯誤,對立就是不承認是一體,一定承認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也就是我們要承認,我們這個身體,這身體,科學家告訴我們多少細胞組成?大概是五十兆,五十兆個細胞組成的,每一個細胞都是我,不能說這個細胞是我,那個細胞不是我,這就組成這一個身。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事萬物組成這個法界,法界是我。為什麼?法界是心現的。所以法界是我,阿彌陀佛是我,極樂世界是我。為什麼?都是我的心現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它不是外頭的。所以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理論,自己心現、自己想去,哪有去不了的?決定往生,心現識變,他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清淨心是真心,沒有一點染污。這裡頭決定沒有見思、沒有身相,這個我們常講,《金剛經》上四相、四見統統都破了,清淨心現前。四相破了,小乘的清淨心;四見破了,大乘菩薩的清淨心,那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就是中國佛教裡頭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是四相、四見統統放下,《金剛經》的修學圓滿了。那《金剛經》的修學是怎麼個修法?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不用四相,從這下手。知道四相是空的,總的一句話說,也是《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歸納起來就是四種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歸納起來就四大類。凡所有相,這四種現象都是波動現象,都是生滅相,而且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你怎麼能說它是真的?

  科學對我們現代人幫助太大了,古人怎麼會能夠相信這個?我常常想到佩服古人,佛講,他真能相信,他不懷疑。我們現在聽了,懷疑,沒有像古人那麼老實,我們一定要拿到證據才相信。那科學它拿到證據了,我們看到科學報告,相信了。真的相信就真的放下,放下之後是什麼?起心動念是為別人想,不是為自己想,這就不一樣了。如何幫助別人?一個總的念頭,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總念頭。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是這一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那是什麼?我自己已經離苦得樂,我才能幫助別人,我自己沒事了。所以清淨心重要,清淨心的修學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我們要學,在生活當中學,工作當中學,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學什麼?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古大德說「常作如是觀」,這《金剛經》上的話。

  《中阿含》四十一卷裡面說,「清淨心,盡脫婬怒痴」,成就戒定慧,這是講小乘。小乘在事上講,淫怒痴就是貪瞋痴,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放下貪瞋痴。「成就於三明」,三明就是六通。天眼明,明比通還要高一級,通常大乘教裡頭,一般講佛菩薩是三明,對聲聞緣覺講六通。三明裡頭,第一個講天眼,第二個講宿命,第三個講漏盡,用三個代表六個。「如是清淨心,功德難思」,這是真話,無量無邊功德都從清淨心生出來。「故《十方佛讚品》」,本經,「乃至能發一念淨信。...隨願皆生」,沒有不往生。願是什麼?我願生西方淨土中。你有清淨心,用清淨心發這個願,沒有一個不往生的。「以如上之清淨心,歸向無量壽佛,故云:以清淨心,向無量壽」。淨宗原理就是心淨則佛土淨,西方極樂世界是從阿彌陀佛清淨心當中流出來的,所以我們的心清淨,西方極樂世界自然就清淨。那現在念佛的人為什麼不能往生?就是他不是用清淨心,原因在此地。他要用清淨心,沒有一個不往生,真叫萬修萬人去。他的心裡頭還雜著有,夾雜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這不能往生。真信、真願、真念佛,他心不清淨,那就完全都錯誤了,一定要用清淨心去念。

  那念多少?底下一段告訴我們,「乃至十念。乃至者,從多向少而言,如云下至」。這是什麼?說得最少的,十念都行。多呢?多多益善,愈多愈好。下至十念,是最下的,十念。這個十念,古今說法不一樣,有一些祖師大德說,這是臨命終時十念;也有人說,這是平常的十念。平常是什麼?工作非常繁忙,沒有時間念佛,每一天只能用很少的時間去念佛。但是只要每一天不間斷,也能夠符合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符合往生極樂世界所要求的標準,能講得通。所以祖師大德提倡,對於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早晚課就用十念法。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大乘經上確實是佛說,不重形式。真念佛,早晨起來洗臉漱口之後,如果家裡供佛像,就在佛像前面做;沒有佛像,面朝西方。因為這個法門,它不是修空觀,它是指方立相,指定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向西就有感應。想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一口氣叫一念,這一口氣不拘多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晚課亦如是。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一生不中斷,天天都不缺課,就行。所用的時間,我相信不會超過十分鐘,人人做得到,決定得生。

  還有是工作非常繁忙,連這個都很難做到。我是在一九九八年住在新加坡,同修們帶我組了個團到馬來西亞去訪問,看到穆斯林,就是回教徒,他們每天五次祈禱。這一些回教徒都能夠遵守,一到祈禱時間,工作立刻放下去做祈禱,他的祈禱不會超過十分鐘,祈禱完畢回來再工作。我覺得那個很好,一天五次薰修,他不會忘記。這是什麼?佛家講的長時薰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我就想出一個十念法,一天九次,比他還多,但是時間比他短,就是念十句阿彌陀佛,一天九次,一次都不要缺。早晚兩次;這個十念法,實際是一句就是一念,十聲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聲,這就是一次,非常短,早晨一次,晚上一次,三餐飯,人家吃飯念供養咒,我們念佛號,十聲佛號,這就五次了;再是上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就是四次,一共九次。你就是記住修這個法。那個時候我住在美國,我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南洋、介紹給美國同修,他們用這個方法用得很得力、用得歡喜,一點都不浪費時間,到時候他就想起來。吃飯之前就合掌,念十聲佛號,這個佛號;工作之前,先念十聲佛號再開始工作;工作結束之後,收拾好了,念十聲佛號離開崗位,一天九次,比回教就更密切,他五次,我們做九次,時間比他更短,真有效果。

  「如上之信願持名歸向淨土,下至僅得十念相續,亦定生彼國」。下至,我們講的一天九次念佛,一次就是十句佛號,行,一定生彼國。「此之十念」,這個底下有說,有平時、有臨時。「一、至於平時十念,亦有兩種:一者,如前引《彌勒發問經》中佛說之十念,不雜結使」,結使是煩惱,不雜煩惱,「是乃菩薩念,而非凡夫念」。這前面我們介紹過的,彌勒菩薩這個十念法,凡夫做不到。「本經所云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這個我們做得到。我們就用每天九次的這個十念法,這都行,跟它相應。「即以脫盡婬怒痴之三毒,具成就三明之智德,以如是之心,而持佛名號。如是念佛,功德難思。以此為因,則臨終正念現前,定得往生。但此乃菩薩之十念」。這屬於第一種。這個是菩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菩薩學佛。

  佛的事業是什麼?我們常講佛事,佛的事業是什麼?就是一句話,教化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佛事。佛知道一切苦從哪裡來的,從迷失自性。十法界裡頭所有眾生苦,都是迷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智慧沒有了,智慧變成煩惱,變質了。智慧裡頭加上迷,就變成煩惱;德能裡頭加上個迷,就變成造業;果報上加上個迷,就變成六道輪迴,從迷來的。那佛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講的,果上不能下手,要從因上下手。因是什麼?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沒有了;悟開了,樂就得到了。那佛用的手段是什麼?是教學,教育,講經教學。講經教學的目的是幫助人破迷開悟,人真的破迷開悟,就離苦得樂了。這是佛的大慈大悲,這是佛的慈悲濟世。世間人這個救濟,真是完全從物質上來說,沒得吃的,送一點吃的給你;沒有穿的,送一點衣服給你穿,這是小恩小惠,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是徹底解決。你看,到極樂世界,真徹底!阿彌陀佛做到究竟圓滿。到極樂世界去,只要你肯去,什麼都不要帶,統統放下,到極樂世界去了。

  到極樂世界,你得的身體是法性身,不是我們這個身,法性身不生不滅。你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法性的土不是泥土、不是泥沙。泥沙這種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它是生滅相。極樂世界法性土不生不滅,所以土地一塵不染,眾寶所成。這些眾寶是隨我們念頭變的,你說這個多自在。我住這個房子,我想是黃金造的,全是黃金;我想是瑪瑙造的,全是瑪瑙,你念頭才一動,統統都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衣著,穿的衣服款式、質料也是隨心所欲,我想我穿的一身是金色衣服,它就是金的。它那邊黃金非常柔軟,像布料一樣,可以做衣服,我們這個黃金太硬了。因為我們這個地方,人心太狠了,所以七寶都很硬;西方世界,人心柔軟,所以七寶柔軟的。所以你用什麼東西,它都可以做衣服穿,都可以變成宮殿居住,你的居住環境。樹葉花果都是這樣的,我想這棵樹瑪瑙樹,那一棵樹黃金樹,你的花園裡頭真的隨心所欲,所以你很快樂。這是物質上的供養達到究竟圓滿,不是我們沒有,你給我一點,我用完了之後就沒有了,極樂世界是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看多自在。

  阿彌陀佛不但是法布施,財布施不得了!讓我們在那邊豐衣足食,心想事成,這極樂世界的莊嚴。聞法絕不中斷,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你都聽到阿彌陀佛在說法,所以在那個地方成就太快了!這樣的好環境,我們不要,到哪去找?我們知道有這麼一個好環境在等著我,這一邊一切隨緣,得過且過,我要回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是我的老家,落葉歸根!歸極樂世界的根,不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旅遊,是到這個地方來接受訓練的,這訓練很嚴格,我們是來接受訓練的,訓練成功,回到極樂世界。所以以這種心態來過日子,就很自在、很快樂。無論是順境是逆境,順境,沒有絲毫貪戀,為什麼?比不上極樂世界,差太遠了,到這個地方來接受釋迦牟尼佛的考驗。說明這邊都是用四相。

  「二者,慈雲懺主有晨朝十念法。每日清晨,漱口焚香,向西合掌。念佛盡十口氣。一口氣中,盡力念佛號,一口氣盡,是為一念」。這一口氣裡頭不拘多少,就是十口氣。這是慈雲懺主他提倡的方法。「此為接引事務繁忙,或勤修別法,無暇多修淨業之人。終身修之,蒙佛本願加威,亦得往生」。這個勤修別法,或是參禪的,他以參禪為主,每天早晚念這個十念法,想求生淨土,也能往生;或者是修密,或者是修唯識、修三論,修其他法門的,乃至於修其他宗教的,都可以用這個方法。用我們一天九次的念佛方法,一口氣只有十聲佛號,無論修哪個法門,無論修什麼樣的宗教,只要你真信、真願,你必定得生。這法門真廣大,真正不可思議!

  「二、至於臨終之十念,則如《觀經》所說。暗契理一心,故必往生」。這個臨終十念是《觀經》上所說的。這也是一生從來沒有聞過佛法,臨命終時才聽到,但是他聽了,他就相信,他就接受,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經上常說,這種人皆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雖然沒遇到佛法,臨終才遇到,一遇到就相信,這是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他就相信,他就真念。你看看,一聽,真信、真願、真念,十聲佛號,相繼不絕,他能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高。為什麼?他沒有雜念,他沒有障礙、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念念相續,他跟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善根深厚的,真是一心嚮往的,這個時候沒有第二念,他往生的品位一下可以提升到上品上生,實報莊嚴土,能達到這麼高的位次,那就是十念成佛。這也是非常難以相信的一個法門,可是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如果把《無量壽經》真正念懂了、念通了,你就不會懷疑了,它有很深的理論在支持它。臨終是一念真誠心,尤其是造作惡業,在這個時候就讓你自己選擇,一個是地獄,一個是極樂世界,你選哪一個?選定了,那個心堅固,不摻雜雜念,所以他成功快、成功高。

  我們在過去遇到一個這樣的人,在美國馬里蘭州,周廣大先生。他沒有宗教信仰,中國人,移民到美國,在美國開個麵包店,人非常老實、非常忠厚,好人。得癌症,癌症的末期,醫生告訴他家人,他癌擴散了,擴散到全身,沒法子治療了,存活不會超過一個月,讓他家人帶回去。家人這個時候到處求神拜佛,希望有奇蹟出現,找到我們。那時候我們這個華府佛教會,好像成立還不到一年。找到我們這些同修,我們有四、五個同學去看他,看了之後打電話告訴我,確實不能好了。於是就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聽就接受,很歡喜接受,告訴他的家人不要去求這個,找醫生、找什麼、找神,都不要去,統統放下,念佛,幫助他往生。我們這個念佛會裡面的同修也去了,輪流去,一次三個人,輪流去給他助念,三天三夜,往生走得很好。他一發心要念佛的時候,有一個感應,不痛了,本來那個癌症很痛,居然就不痛了,所以他的信心大增。這一個瑞相就很好,不痛了,所以叫家人都給他念佛。在那個環境裡頭三天三夜,平平安安往生。火化的時候,我聽說還有舍利,撿到幾顆舍利,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親自遇到的事情。

  所以念佛功德,得佛力的加持,你能得多少加持,完全在那個誠意,你有幾分的誠敬。印祖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全在誠敬之心。誠是真誠,不夾雜雜念,那叫誠;敬是恭敬。敬從哪來?從誠來的。內裡面不誠,外頭恭敬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決定是真實心中作。所以我們學佛了,尤其在現前這個環境,最重要的用真誠心,用真誠心生活,用真誠心工作,用真誠心待人接物。別人對我們假的,沒有關係,是他,我用真誠來回報,我決定得生淨土,你有把握,你有信心。如果虛情假意,你那個信心不是真的,裡頭有懷疑、有夾雜,那就很難了。沒有夾雜、沒有懷疑,這個行,決定得生,自己充滿了信心。這就是我們往生決定的把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