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策大師淨土警語菁華 (第五集) 1994/4/2 聖荷西 檔名:20-007-0005
請看第二十六段:
【二六、佛法有無量門,有難有易。欲易行疾至。】
這個就是說,在修行法門裡面,我們想求一個容易修學的法門,想求一個快速成就的法門。『疾至』就是快速成就。
【應當念佛,稱阿彌陀佛名號,疾得無上菩提。】
這個道理、事實在經論裡面說得很多,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示。確確實實這個念佛往生的法門,就像古德所說的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所以諸大菩薩也選擇這個法門。
【二七、五濁惡世,求阿鞞跋致(不退轉)甚難。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願力,攝持接引,決定往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生生不退,佛階可期。】
『五濁惡世』,現在這個社會可以說濁惡到了極處。「濁」是染濁,就是染污;「惡」是惡念、惡行,佛家常講的十惡業。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尤其是今天,大家所崇尚的民主自由開放的社會,這個濁惡更為嚴重。我記得在三十年前,有一天我在方東美先生家裡,正好他家裡也有客人,客人向方先生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客人問:美國將來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方先生聽了之後,大概停了有一、二分鐘,很嚴肅的說出:電視。電視將來毀滅了美國,他說的這個話是三十年前說的。經過這三十年,我們看美國,世風日下,美國社會風氣的敗壞,一年勝過一年,很可能不幸而為方先生所言中。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我們的心靈被污染,貪、瞋、痴、慢,殺、盜、淫、妄,這電視、電影就教人幹這個。這社會還會有前途?還會有好結果?濁惡到極處了。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我們要求『阿鞞跋致』,這就難了。「阿鞞跋致」,翻成中國話叫不退轉。精進不退,這非常困難,為什麼?外面誘惑的力量太大,幾個人能禁得起五欲六塵的誘惑?這種誘惑說實在話,菩薩都為難。你看講菩薩,七地以上才不退轉,七地以前,那個誘惑力量太大、太多了,還免不了要退心,你就曉得這個有多可怕。八地菩薩才叫不動地,才真正有把握不退轉。七地還勉強,七地以前不太可靠。這個難。如果退轉,成佛就難。所以佛常講,修行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要經歷無量劫,原因就是我們進得少、退得多,是這麼一個原因。假如只進不退,成佛不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看《觀無量壽經》,在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在那個環境裡面修行(那個環境是不退轉的),只要十幾劫就成功了,下下品往生的。如果下中品往生的,經上講六劫就花開見佛,六劫花開見佛悟無生,就是六劫他就證到八地菩薩的果位。你說多快!如果上輩往生的、中輩往生的,用我們這世界的時間來說,三、五年的時間就成佛了。我們一定要曉得這些事實,然後才真正肯發心念佛。
『若信念佛三昧』,「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們享受什麼?享受念佛,把念佛當作一種享受,這就是「念佛三昧」。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將來接引往生,則決定得生。這個法門,『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兩句是大勢至菩薩說的。菩薩告訴我們,專信、專願、專念阿彌陀佛,不必要藉任何法門來幫助,只要一門深入,念佛念得功夫深了,自然心開意解。「心開」就是禪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這個意思。『生生不退,佛階可期』,「佛階」就是成佛,可以預期的。換句話說,距離不遠,可以能夠計算得出來這個時間,成佛的時間不遠。
【二八、淨土廣攝諸根,咸登不退。】
這個是《念佛圓通章》講的「都攝六根」,『廣攝諸根』就是都攝六根,就用這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就都攝六根了。
【大本三輩,上品以解悟為本。】
『大本』是《無量壽經》,跟我們講『三輩』往生。《觀經》的九品,三輩跟九品只是開合不同而已,九品說得詳細,三輩說得簡單,此地是講三輩。『上品』就是上輩,『以解悟為本』,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確確實實有幾分了解,雖然不能究竟圓滿的明瞭,他真的了解了幾分,真的有認識。真明瞭他就會真發心,所以上輩念佛往生是以這個為基礎。你要問他,為什麼肯發心?為什麼要求生淨土?他對這個有認識,他明瞭。
【中品以戒善為本。】
中輩往生的人,中三品的,我們在《觀經》裡面很清楚的看到,這個是持戒修善之人。『中品』往生的,中品上生、中品中生都是持戒修善的。中品下生是世間善人,他不懂戒律,他沒有學佛,但是他是非常之善良,臨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勸他往生,他真的就念佛往生了,那這種人是中品下生。所以說中三品都是善人。
【下品純惡無善。】
這是下輩。下三品,下上品是造作小惡的人,雖造惡,惡不太大;下品中生的,是破戒之人,所以這破戒的罪比世間做的小惡要重;下下品往生,是造作極重罪業的,五逆十惡。所以下三品往生的都是惡人,『純惡無善』。
【惟臨終遇善友,一念信心,滅罪往生。】
這是懺悔,這就是說下輩往生的,是屬於懺悔往生的,懺罪往生的。這也決定不是偶然,還是他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福德,臨終才遇到善友,善友一勸,他就真的肯回頭、肯悔過、肯念佛。這是相當不容易。
【二九、悟後求生者。】
這個是指的上輩,上三品的,他是覺悟之後。
【藉極樂境緣。】
悟了之後,他讀經念佛,讀經念佛就是藉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境界。
【結習易斷。】
他的煩惱習氣自自然然就輕了,功夫積久了,它就斷了,就不起現行了。這個就是我們講的,念佛一心不亂,他得事一心,見思煩惱斷了;得理一心,無明也破了幾分。這就講這個功夫。
【三昧易修。】
念佛三昧容易修。
【速成忍力。】
這個『忍』就是六波羅蜜裡面的忍辱波羅蜜,他能成就,他能忍。為什麼能忍?他對於理、對於事,他都清楚。所以這個是利害得失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能忍。
【度諸眾生也。】
他有能力自度度他,有這個能力。
【未悟求生者。】
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沒有了解事實真相,也能求生,這是這個法門無比殊勝之處。
【為親近彌陀,易於見性。】
沒有開悟的人不要緊,不開悟也沒關係,老實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然就開悟。所以底下說:
【永明所謂。】
就是永明延壽大師講的。
【但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是也。】
永明大師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就是這一句話。所以不開悟也沒有關係,前面大師教給我們,念佛人不要求開悟,不要求感應,什麼都不要求,只把這一句佛號念好,自自然然就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然就開悟。這個就對了。
【三十、禪淨二門,各宜專務,不必兼修。】
這是對的,決定正確的。我們千千萬萬要記住,不要被外面,有一些人說禪淨雙修、淨密雙修,還禪淨密三修,以為這樣才能成功,這搞錯了。為什麼?分心,你的心力不集中。所以你要修禪,你就老實參禪;你要念佛,你就老實念佛,一門深入,這才容易成功。這很重要的修學的原則。所以說不要兼修。永明大師所說的禪淨雙修,不是對我們說的。你仔細去看他的註疏裡頭,他有特別的對象,那個對象是誰?是參禪的。這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看到當時一些人,一窩蜂的去參禪,參禪不但不能開悟,連禪定都得不到,你說這多可憐!勸他念佛,他貢高我慢,他不甘心接受,所以他老人家示現,示現參禪的,在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回過頭來又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現身說法,做一個樣子去度化那些人。是對那個參禪的人說:你們參禪很好,如果再念阿彌陀佛就更好了。是誘導他們回頭念佛,是這麼個意思,不是對我們說的。那個真正的用意,是你禪不能成就,如果肯回頭念佛,這一邊還有救,就這個意思。所以不可以把祖師的意思錯會了。底下這句話很要緊。
【但彼此相非,深昧佛旨。】
『彼此相非』,念佛的人批評參禪的,參禪的人瞧不起念佛的,見了面就互相毀謗。這個是錯誤的。
【經云:不謗大乘。】
禪是佛說的,是大乘法;淨也是佛說的,也是大乘法。我念佛毀謗禪宗,我已經毀謗大乘;參禪的人毀謗念佛的人,他也毀謗大乘。毀謗大乘決定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個一定要曉得。
【則謗者不生,可知也。】
所以決定不能夠毀謗大乘,各人修各人的,各人走各人的路,都好。
【三一、經云:娑婆世界修行一晝夜,勝於極樂世界行善百歲。】
有人看到這段經文,就不想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在這修行,你看修一天,勝過西方極樂世界修一百年,那我要去幹什麼!這種人叫斷章取義,只看到這一句,前後沒有看到。看看前後文,那真正意思你就了解了。
【蓋以此土難於進修。】
『難於進修』,你能夠精進,這難能可貴,是這麼個意思。
【彼土易為功力故也。】
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容易,我們這修行難,難就可貴了,是說的這個意思。下面則舉例來說明:
【例此而言,則風塵世路中修行一日,勝於深山淨剎修行百千日,無疑矣!】
這個比喻,比喻得非常好。有些修行人離開都市,離開熱鬧場所,到深山人跡不到的地方,去搭個茅蓬,在那裡進修。環境清淨,那個地方就像淨土一樣,容易成就。花花世界裡面修行,非常不容易,換句話說,很容易墮落。很容易墮落當中不墮落,那他的功夫比那個深山修行超過不曉得多少倍。深山裡面修行幾十年,自以為身心清淨,道行不錯了,如果叫他花花世界轉一圈,很可能他就動心,就退轉了。這個事情自古以來就很多,你們看看《竹窗隨筆》,蓮池大師就講過,多少在深山住茅蓬閉關的人,幾十年,功夫不錯了,一接觸這個社會,名聞利養的、貪瞋痴的念頭又起來了,非常的可怕。下面大師做個結論,告訴我們:
【是故帝鄉可遊也。】
『帝鄉』就是首都,以前皇帝住的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現在講,首都是一個國家最繁華的地方,最熱鬧的地方,這個地方修行人可以去遊,可以。
【紅塵可入也。】
這個要真正修行人,要真正覺悟的人,沒有問題。不覺悟的人,是有問題,不覺悟的人很容易墮落。你說定功,那個不行,靠不住。定功有的時候,定不住的時候,就墮落了。一定要悟,悟什麼?他了解、清楚,事實真相他知道。
【所謂淨願不可忘也。】
雖然在紅塵裡面,雖然在繁華都市裡面,他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的貪戀,這『淨願不可忘』。
【淨行不可缺也。】
雖然在紅塵,不染紅塵。你問他為什麼不染?他願行清淨,只願西方極樂世界。他曉得唯有求生西方世界,這一樁事情是真實的,除此以外,都是輪迴業。人在享福的時候,佛家常講紅福,世間人享的福叫紅福,紅塵之福。紅塵之福沒有不造業的,所以享福就造業,福報要是愈大,造的業就愈重。這個福享完了之後,以後的帳就算不清了,那個麻煩就大了。所以修行人,雖然紅福他完全捨棄了,他享的是清福,身心清淨,他享的這個福。這個福給諸位說是真的,為什麼?不造業。什麼叫清福?我在此地簡單跟諸位說說,心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恐怖。你看,這個人有福報!雖然他穿得很破爛,吃得很清苦,這才是人間第一等清福之人。他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清淨自在,這是修行人。佛門裡面出家、在家,真正修淨業的,是要以這個為標準。所以這個「淨願」、「淨行」,一時一刻都不能忘。下面,這感嘆的話:
【嗟乎!】
是感嘆的話。
【風塵亦何能染人?第恐人自染風塵耳。】
確實污染是自己迷惑顛倒,才會被外面境界所染。自己身心清淨,外面再繁華、再熱鬧,也沾染不上。
【三二、心作南車。】
『南車』就是指南車,我們現在講指南針。『心』,清淨心,這個心就是願生淨土之心,是這個心。
【願為先導,處處道場,時時佛事。】
可見得修行真的要在心地上用功,這叫真修。
【淨願淨行,常得現前。】
一切時、一切處,『淨願』,就是願生西方。我們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一絲毫也不牽掛,這個心就清淨了。願生西方,這叫「淨願」;『淨行』,「行」是講日常生活行持,不求一切享受,不要貪圖享受,生活過得愈簡單,愈自在。簡單的生活容易,實在講簡單的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很多人不知道,以為每天要吃很多東西,要攝受、講求很多營養,他未必長壽、未必健康。我們知道中國人講求色香味,中國人講求這個;外國人不懂色香味,講求營養。過去我們沒有到國外過,不知道外國狀況,現在我們到外國住了十幾年,看看外國人,並不怎麼健康,一個個吃得肥肥胖胖的,我看毛病不小。我們回到中國大陸去轉一轉的時候,覺得大陸上的老百姓確實比他們健康,比他們長壽。原因在哪裡?中國大陸老百姓吃得很清苦,吃得非常清淡。所以簡單的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你看牛羊吃青草,一輩子就吃一樣東西,你看牠吃得多肥多壯,簡單!這裡淨願、淨行非常重要。
【自然達清泰之上邦。】
我們能夠這樣清修,與淨土、與彌陀的本願就相應,自自然然你就能夠到達『清泰』,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叫「清泰」,也叫安養。『上邦』,是一切諸佛世界裡面最殊勝的,叫「上邦」。
【面無量之壽聖。】
『壽聖』就是阿彌陀佛,我們面見阿彌陀佛。
【三三、當念流光如駛,衰老日侵,勿虛度好時節。定課外有餘暇,但只加持佛號。若楞嚴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我們讀了大師的警語,確實許多疑問都得到了解答。『楞嚴咒、大悲咒』,在中國佛教裡面是非常盛行。過去一般寺院道場,早課都是念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還有許多在家同修,也是以楞嚴咒、大悲咒做為自己的課誦。行策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不必了,『客路』,不需要。我們今天在娑婆世界是做客,不要讓這些東西耽誤了我們大好光陰。要把這個時間拿去念佛,不要去搞這些不相應的方法,所以說可以不用了。過去常常念楞嚴咒、十小咒,從今天起都可以改念阿彌陀佛。還有同修告訴我,他說改了之後心裡很難過,大悲咒念了不少年了,現在不念,好像對不起佛菩薩。沒有這個道理的,這都是我們自己妄情、執著,我們自己錯了,不明白正理。所以大師在此地勸我們,要常常警惕到光陰過得很快。中年以上都能夠覺察到,像我們常常在外面旅行,更容易感到。許多地方,我們一年去一次,兩年、三年去一次,都好像很匆忙的,再一到那裡去,二、三年過去了。中國大陸我們一年去一次,今天四月二號了,我們大概就是這個月二十號,又要到大陸去一趟,這一去的時候又是一年了。光陰非常之快!人一天一天衰老,所以大師勸我們要提高警覺,不要浪費大好時光。我們定課之外還有時間,統統念佛。所以『但只加持佛號』,所有一切經咒都不必念,心才能專一,專一就有功效。
【三四、暇莫暇於不失時。】
『暇』是閒暇,閒暇要緊,不要把光陰浪費掉了。念佛實在講,在所有一切法門裡面,確實是最方便的,什麼時候都可以念,什麼處所都可以念,出聲可以念,默念也行。換句話說,對於你的工作,或者日常生活,決定沒有妨礙。出去遊玩的時候也可以念,心裡佛號沒有中斷,口裡不念,心裡頭不要中斷,那就對了。這個樣子,我們的時間沒有空過。
【富莫富於常知足。】
佛說「知足最富」。家財萬貫,他還不知足,那個人是窮人,是可憐人!我們見到很多,現前這個社會上就不少,他的財富是真多,他的生活過得不如我們。省吃儉用,不如我們,一口氣不來,一樣都帶不走,你說那個人多可憐!這佛說得沒錯,知足不但是最富,知足常樂。所以一定要知足。
【強莫強於勤精進。】
什麼人最強?勤奮的人、精進的人,這個人最強。強在什麼地方?他這一生永脫輪迴,了生死、出三界。這是強人才能做得到的,不是最強的人決定做不到。這個世間其他那些強人沒有用,那是假強人,不是真的強人。是假的,為什麼?還要搞六道輪迴,還要去搞三惡道,那強在什麼地方?所以真正的強人,是了生死、出三界。我們看三十五節:
【三五、今時淨業人。】
『今』是講現代。行策大師是清朝初年的人,康熙時候的人,他講的這個話,我們現在看看也很適用。現在修淨土的人:
【終日念佛、懺罪、發願,而西方尚遙。】
『遙』是遙遠。換句話說,他每天念佛,發願求生淨土,問他:你往生有沒有把握?搖搖頭,沒有把握,這就是西方還很遙遠。不但一般人沒有把握,連一輩子勸人念佛一些老法師,老法師當然也不打妄語,也很可愛的。有些居士們就問這老和尚:老和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您老人家有沒有把握?這個老法師很可愛,很老實,告訴他:沒有把握。原因在哪裡?這給我們說出來了:
【往生弗保者無他。】
『弗保』就是靠不住,沒有保證。念佛求往生還靠不住,沒有其他的原因。
【情與愛猶未拔除故也。】
這兩個東西,他沒有把握,毛病就發生在這裡,『情』沒斷,『愛』沒有斷。這個東西很麻煩、很麻煩!底下這一條一開頭就說,這古人講的,「愛不重不生娑婆」,還有一句,「念不一不生淨土」。我們要想得生淨土,念要專一,那你就有把握往生,確實有把握。如果「情」跟「愛」沒有斷,娑婆世界決定出不去,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這個是最嚴重的問題、最嚴肅的問題。那我們就要細心去想想,我還要不要搞輪迴,六道輪迴、極樂世界擺在面前,你看你怎麼選擇法?愛跟情不斷,六道輪迴這一邊;真正能斷了,一心念佛,那就極樂世界那一邊,就這麼回事情,擺在面前,任自己去選擇。
【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
『嚼蠟』,是一點味道都沒有。
【不管忙閒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一切境緣,無能動搖。】
這個就是念佛專一了。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是順逆境界,一心一意就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一切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我統統不動搖。為什麼不動搖?統統放下了,不再為它所動了。
【煩惱魔軍。】
『煩惱』,這是個魔障。
【無始情識。】
『無始情識』,就是指的習氣。
【銷鑠無餘。】
在我們心裡面,都把它消除掉了。這個人心清淨,信願清淨,行清淨了。
【此人雖現處五濁之鄉。】
他現在還沒有往生,現在還在我們這個世間,雖然人在這個世間,他心已在西方極樂世界了。
【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裡。】
這就是有把握往生。你能做到這一步,這就是有把握往生。
【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
這就是彌陀聖眾來接引。不必等他接引,你已經『在蓮華國裡』。
【而始信其往生哉。】
這個就是往生的事情現前就可以辦,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三六、古云:愛不重不生娑婆。】
我們無始劫的修行,生生世世求生淨土,都沒去得了,原因就是情與愛沒有斷。如果要是斷了,那你早到西方世界去作佛去了。這個地方,一定要看得破,一定要放得下。昨天我跟諸位報告,達拉斯廖居士的往生。廖元德居士往生,今天下午他太太打個電話給我,來給我道謝。她說他的父母看到廖居士往生的瑞相非常歡喜,看到許多同修給他助念很感動,打個電話來道謝。我說我非常歡喜,看到廖居士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菩薩去了,不是凡夫了,人家那是菩薩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跟我們講得清清楚楚,圓證三不退。所以電話最後,我勸她要好好念佛,妳親眼看到這個瑞相。不再學密我就不好說了,不講了。妳好好念佛,妳親眼看到的,這一點不假。
【又云: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多時。】
我們這世間人情愛很重,如果把這個念頭換成阿彌陀佛,那你早就成佛了。換一下就行了,就成佛了,就早就成佛了。
【聖果以還,鮮有不被其繫累者。】
這就是剛才所說的,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現在這個世間種種的誘惑,一個普通人不可能不動搖的。所以這裡講『聖果以還』,這個「聖」,小乘的聖人阿羅漢,阿羅漢以下的,三果以下的,在這個花花世界都保不住。大乘聖者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權教菩薩也保不住。你就知道,這個濁惡的環境多麼可怕。『鮮』是少,少有不被它『繫累』的。
【煩惱無盡,而生死根本,則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
煩惱固然是多,這個最重,這個就是情跟愛。我記得我有一年參加佛光山的大專講座,大專學生,講到這些問題,有一個女學生就站起來說:法師,這個世間要沒有情跟愛,那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意思?聽了很難過。我聽了之後我說:那很好!高雄有愛河,跳下去,愛河永浴。佛光山就在高雄,沒多遠,我就勸她去跳愛河去。不知道這個利害,生生世世被它整慘了。這一生要不覺悟,換句話說,你來生決定不如這一生,你會墮落得更苦,更悽慘!所以這個要知道。
【但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勉之!】
情與愛要能夠斷掉,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上輩往生,不在中下輩。上輩往生,那真是不可思議。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換句話說,就等於你親證八地菩薩的境界,那不是佛力加持的,是你自己確實證得的。中品往生的,經上告訴我們,一個星期,花開見佛。一個星期七天,是我們這個世間的七天,你說多快!所以那就等於說,這一生當中就超過至少兩個阿僧祇劫,你說這個多快速。能夠淡個幾分,對於念佛往生是有很大很大的幫助,平常看得淡,在臨終的時候就放得下,那才能往生。平常情愛要很濃的話,那個麻煩就大了,臨命終時就一點把握都沒有,縱然有人幫你助念也靠不住。為什麼?他放不下,這個就是累贅。所以這是一定要知道的。情跟愛,是生死根本、輪迴根本,一切苦難的根本,罪苦災難都是從這個來的。這個是三毒之根,為什麼不把它拔除?
【三七、末法澆漓,人趨詐偽。】
這個現象現在普遍都能看到,人心虛假,不誠實,確確實實自欺欺人,今天是這麼一個社會。
【唯以淨業棲心。】
這是大師勸念佛人,我們應當,『唯』是唯獨,一心一意去修淨土,心心念念都要住在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上,那就對了。怎麼個住法?淨土三經在,常常讀誦三經,常常玩味三經,思惟想像經中的境界,這就是『淨業棲心』,我們把心住在淨業上。
【則慧芽增長,道種成熟。】
這樣自自然然煩惱就輕了,智慧增長。
【異日佛前,蓮華化生,便是上上根人也。】
這個『上上根人』,不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才是上上根,是你現在這樣選擇、現在這樣做,你現前就是「上上根人」。所以這個上上根人是指現在,花開見佛那不必說了。這個上上根人是指現前,我們現前能夠棲心淨土,能夠把情愛看淡,這個就是上上根人。
【三八、經云: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精華,精髓之所在。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事實真相。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我們心想生的,心想什麼,那個境界就會現前。六道是心想生的,三惡道也是心想生的,佛對於這些事情說得很多。我們心裡面要是常常想怨恨,心不平,怨天尤人,仇恨難忘,懷恨在心,常常想這個,那就是地獄境界現前了,這個就是想地獄。常常想貪愛,貪愛是餓鬼,貪心最重的是餓鬼。所以常常想著貪心,將來就是餓鬼道的現前,想餓鬼就變餓鬼了。迷惑顛倒,是非邪正,甚至於利害都不能辨別,心裡面糊裡糊塗,那就是想的畜生,畜生愚痴。所以貪瞋痴是三惡道,不能存這個心,就是不可以有貪瞋痴的心。貪瞋痴是變現惡道,三惡道;人道是五戒十善,人常常五戒十善存心,來生還不會失人身,來生還能夠得人道;天道則是上上品的十善,再要加上四無量心,這個四無量是慈悲喜捨,這是生天;聲聞是四諦,苦集滅道,常存這個心;緣覺是十二因緣;菩薩是六度;佛是真慈平等,佛心是平等的,真正慈悲平等是佛心。所以你存什麼心就變什麼境界,一切法都從心想生。
【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這幾句話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淨土三經,《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概論,把西方極樂世界圓圓滿滿的為我們介紹出來,這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說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的理論,這幾句話就是理論,為什麼那個世界會有這樣殊勝的莊嚴,理論說出來了。修行的方法,九品因果,《觀無量壽經》說得非常詳細。所以《觀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特別在理論修行方法跟九品因果,做為詳細的解釋。小本《阿彌陀經》,完全是勸我們求生極樂世界的,是勸勉我們的。這是三經大致上的內容。
【只此數語,便是念佛三昧祕要。】
淨宗修行,決定離不開這一個原則。淨宗以外,禪家講參究,教下講作觀,也沒有辦法違背這個原理原則。由此可知,這個原則是大乘的總原則、總綱領,所有一切法門都是依這個理而建立的。
【一切觀門,無不從茲流出。】
『觀門』,也就是我們普通講的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無量無邊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這個道理。佛法如是,世法也不例外,世間所有一切法,給諸位說,也是從心想生。世間人,有富貴窮通、夭壽不等,你追究起根本的因素都是從心想生。
【三九、大集經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
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大集經》上講的,這兩句話也非常重要。實在說,佛已經把無量的法門都會歸到淨土了,所謂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這是總的指歸。念佛無異於參禪,不但無異於參禪,而且是『無上深妙禪』。我們每天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算不算「無上深妙禪」?給諸位說,這不算。那要怎樣才算?你看看經上關鍵的那個字眼,『但念』,關鍵的字眼就是那一個字。「但念」就是一心念,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叫但念。如果還有夾雜,那就不是禪了。決定沒有夾雜,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淨念相繼」。淨念相繼,真的是無上深妙禪,跟禪確實沒有兩樣;不但是禪,而且這一句佛號是無上的密咒。所以我們把這些道理、事實都搞清楚了,那一句佛號,你就會老實念了。人家來勸你去學禪、勸你去學密,你都不動心了。為什麼不動心?勸我學禪,我的禪比你高;勸我學密,我這個密咒比你殊勝,我統統都學到了,你們還差得遠。他怎麼會動心?這個都是事實。
『至心想像見佛時』,這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凡夫無始劫的妄想習氣很重,一天到晚,自自然然就會冒出妄想。為什麼不想佛?要想不想很難,那真的是不容易!真正到什麼都不想了,那你就得無想定了,來生往生是生到四禪的無想天。那也很了不起,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那是四禪天的境界。做不到,怎麼辦?妄念一起來,馬上轉成阿彌陀佛,這樣就好。想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想阿彌陀佛的八十種好,想佛的相好,這舉一個例子。或者想佛的功德,想佛,我們想阿彌陀佛,這《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想阿彌陀佛的發心。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當初怎麼發心的,想阿彌陀佛學道,跟著世間自在王佛學道的那個情形。想他的修行、想他的成就、想他的大願普度一切眾生,想這些;或者想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那是阿彌陀佛的成就。我們能夠想這些,就是想『不生不滅法』,因為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都是不生不滅。佛無量壽,菩薩無量壽,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是無量壽;西方世界,所有一切物質也是無量壽,我們今天講植物、礦物,都是無量壽,都是「不生不滅法」。佛教我們這樣想法,這個想法就對了。禪宗大德說得好,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妄念,妄念我們決定是有的。沒有妄念,那就是聖人了。六道凡夫,統統都有妄念,包括天人,包括四禪天、四空天,都有妄念。妄念起來不要緊,要轉得快,轉就是覺,教我們去想佛,想佛的依正莊嚴,想這些那就對了。
【四十、智覺禪師云: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智覺』就是永明延壽大師,這兩句話是他老人家講的。關鍵在『相應』,「相應」才叫做念。所以「念」跟「想」,我們中國字是很有味道的,你心裡想,心裡就有相,那就想,心裡就有相;「念」是什麼?現在的心,你心上真正有,那就叫相應。心裡頭沒有,就不相應了,口裡念佛,心裡也牽掛著別的,那不相應。果然真的相應,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心上真有阿彌陀佛,這就叫相應。真有,那就是前面所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與阿彌陀佛真的會感應道交。所以這個要緊的在相應,『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兩句話的深理,深妙的道理,唯識經論裡面說得詳細,說得非常的多,非常的詳盡。『一念相應一念佛』,「一念」的時間非常短暫。所貴的是能夠持續,就是相續,要念念相續,那就成功了。所以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淨念相繼」,「念念相應」就是相繼,「一念相應」就是淨念。所以大勢至菩薩只講了四個字,智覺禪師講了這麼多,他兩個講的完全是一個意思。前面,「一念相應一念佛」,就是淨念;後面,「念念相應念念佛」,就是相繼。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全在其中,不必再去問都攝六根了,已經統統都攝了,統統都在其中了。這個是念佛方法裡面的祕訣。你知道這個祕訣,會運用這個祕訣,我們常說你念佛的功夫就得力了,功夫得力就法喜充滿。底下這一段比較上長一點,大概我看差不多了,還有兩次。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