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十三集) 2003/5/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13
諸位同學,「依報」裡頭講到: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眾苦』裡面第一類苦苦,苦苦裡面有八種,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這個七種是苦的果報。後面這一種是總說,苦究竟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講「五陰熾盛」,五陰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我們這個身體,物質的這一部分屬於色,色法;受、想、行、識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精神。所有一切的動物,我們講有情眾生,都是五陰身;換句話說,生命是由精神跟物質組合的。物質是肉體,所以它要承受生老病死;精神,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也都要承受。
受想行識,識是一切苦的親因緣。佛法裡面講阿賴耶識裡頭含藏著習氣種子,這個種子是一切苦樂的親因緣。想、行是所緣緣,是無間緣。受是果報,受是什麼?你感受,受苦、受樂。你造作有善因善緣,你就有樂受,如果造作的是惡因惡緣,那你感受的是苦受,三界都逃不出這個定律。這個道理,我們凡夫實實在在說不知道,哪裡曉得世間有這種事情。佛出現在世間為我們說出人生的真相。
真正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我們這才有救了,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一切眾生無論到哪一道去受生都有因緣,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這在佛法裡叫引業,業力做主宰,自己做不了主,業力牽著你走。這個事情一定要懂得。佛菩薩不能給我們作主,上帝、閻羅王也不能給我們作主,誰做主宰?業力做主宰,業力牽著我們走!
你到人道來,到底是什麼樣的業力?佛告訴我們,你過去生中曾經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這個業力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那到天道,天道是上品十善,還要有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修上品十善,這個業力會牽引你到欲界天。下面是三惡道,貪心,貪而無厭,這個業力引導你到餓鬼道,鬼貪;瞋恚心引導你到地獄道;愚痴引導你到畜生道。這是講引業,你到哪一道去投胎。
到這一道來了之後,今天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將近七十億的人,這些人到這個地球上來都得了人身;換句話說,過去生中都是修五戒十善,這一生得到人身。但是得到人身之後,在這一生當中,有享受榮華富貴,有一生受苦受難、貧窮下賤,這是什麼一回事情?佛說這是滿業。業有兩種,一種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投胎;滿業是你在這一道的生活狀況,你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這是什麼?這就是佛法講的你過去修福造業。
修福裡頭最重要的是布施,所以布施不吃虧。你過去生中常常喜歡修財布施,你在這一生當中得財富;換句話說,你的物質生活一定能過得很好,不見得你有聰明智慧,這是真的。我們看到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發大財的企業家,甚至於他連中學都沒有念過,小學畢業,初中畢業,他擁有億萬家財。佛在經上講,這是過去生中修福沒有修慧,也就是說修財布施,不知道修法布施,有財富,沒有聰明智慧。
第二種人有高度的聰明智慧,沒有財富,物質生活相當艱難。我見過很多,教授!方東美先生,胡秋雲先生,真的聰明絕頂,有大智慧,但是沒有財。大部的、整套的書沒有錢買,靠著教書過日子,一生當教授,每個月拿一點薪水、鐘點費。這就是佛在經上講的,過去生中偏在法布施,忽略了財布施。所以佛教給我們兩種布施都要認真的修,修福又修慧,你的果報才圓滿。
福慧雙修,福是財布施,慧是法布施,這裡面當然也包括了無畏布施。憐憫苦難眾生,隨時能夠幫助苦難眾生,果報得健康長壽。如果你能夠在經典裡面把這些道理參透了,然後你冷靜觀察我們周邊的這些人物,你就看得清清楚楚,你自己就知道這一生應該怎樣做。
學佛了,你看看佛,我們念三皈依的時候,「皈依佛,二足尊」。二是兩樁事情,哪兩樁?福跟慧。足是滿足,就是圓滿,佛是智慧福德兩種圓滿。尊是尊敬、尊重、尊貴,要是跟世出世間一切人來相比,比福慧,佛是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佛,所以福慧二足尊。佛是無量劫來修福修慧。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學,我們在經上好像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用大批財物來布施。釋迦牟尼佛出家了!全部財產就三衣一缽,手上不拿金錢,每天托缽,人家供養就是一缽飯,沒有供養財物的。「佛沒有修財布施」,你要這樣看,你看錯了。
財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錢財是身外之物,外財。我們現在講到財布施,大家都以為是外財,沒有想到內財,內財是什麼?身體!身體是內財,我們今天講的義工。我們為人服務不求報酬,完全是義務,這是用什麼?用我們的身來布施,用我的體力,用我的時間,這叫內財。內財布施所得的福比外財還要大。外財,你有錢布施一點,真的無所謂,你沒有去操心,沒有去勞力。所以操心、勞力是屬於內財布施,財布施。
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天天教學,教學講經說法,那個內容是法,身體為大眾表演做給人看,口為大眾詳細解釋說明,這個教學裡面三種布施具足。財布施(內財布施),所表演的一舉一動都是啟發眾生覺悟;言語之中字字句句全是法布施;勸大家斷惡修善,勸大家破迷開悟,這個裡頭就無畏布施。
佛一生教化眾生,沒有收人家的學費,沒有要求別人供養,他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所以,這樣修福、修慧、修長壽統統都得到。凡夫不知道捨己為人,不知道修三種布施,所以命裡頭缺財、缺智慧,而且還有短命的果報。短命果報是怎麼來的?佛在經上常說殺生害命。所以五戒裡頭就講得很清楚,不殺生,不殺得健康長壽,果報是健康長壽;不盜得大富;不淫得端莊,相貌莊嚴;不飲酒得智慧,不迷惑不顛倒;不妄語得信實,你的話有很多人能夠相信,能夠跟你學。
每個修學的科目都有殊勝的果報。凡夫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迷惑顛倒,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善種子不起現行,惡種子起現行。為什麼?遇到緣了,你念頭不善,想!你的行為不善,你怎麼能有樂受?思想不善,行為不善,你的受一定苦,沒有樂,「五陰熾盛苦」。身心煩惱逼迫你,現在人講給你壓力,這是苦苦。
第二大類「壞苦」。佛給你提出來警告,也許你滿業不錯,過去生中修了一點善業,你現在在這一生當中有地位、有權力、有權勢、有財富,你的滿業好,樂!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古人講的樂極生悲!樂很難保持,「不久住故」,「樂是壞苦」。怎麼呢,到樂過了頭,樂產生了變化,苦就來了,我們常講樂極生悲。古人說得好,說得也多,但是一般人沒有聽進去,沒有在意,常常大意疏忽,在享樂的時候造作惡業。
不說別的,世間人以什麼為樂?總是以財、色、名、食、睡。而這個裡頭最容易起貪心的,一個是色欲,一個是食欲,好吃!好吃就免不了殺生。你殺害的這些眾生,吃牠的肉,當時覺得很樂,你有沒有想到將來要還債?佛在經典上講的,講的是真話!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互相吞噉,冤冤相報。這一隻羊,牠是不善的業,遇到不善的緣,墮在畜生身。今天遇到你,你吃牠,牠不是甘心情願被你吃。現在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兩句話誤導了一切眾生,說這個話的人他要背因果責任。這兩句話是錯誤的,如果照這兩句話去做,你要曉得,後頭還有兩句你就不知道。後面是哪兩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要把四句都念下來,你的警覺心就提高了。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
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教化眾生,他非常重視因果報應。講因果報應他總是會提到《安士全書》,講因果報應講得最透徹,講得最清楚。其次他介紹的,勸人一定要讀的是《感應篇彙編》。他勸人讀這兩本書。因果報應的事情千真萬確,你只要冷靜觀察都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在示現。一些人迷惑顛倒他看不出來,非常可怕,非常恐怖。所以覺悟的人、明白的人,他有大福報,有大權勢,他享不享?他不享。
印光大師最佩服的范仲淹先生,宋朝時候人,宰相,做過元帥,真的是出將入相,大富大貴。家裡面日常的生活非常簡樸。他把他的錢財養活貧窮困苦的人家,三百多家!這今天講的是慈善事業,他做這個。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了凡先生做了寶坻知縣,收入比較豐富了,生活也是很節儉,把多餘的財力布施給窮人。
我們在裡頭看到一樁事情,冬天他太太給他兒子縫棉衣,你看自己做,不是拿到外頭給別人做,都為了要省一點錢。看到是用棉花做棉衣,了凡先生講我們家的絲棉很多,你為什麼不用絲棉要用棉花?太太說:絲棉賣掉了,絲棉貴,棉花便宜,我把絲棉賣掉,買棉花可以多做幾件,兒子有得穿,還有窮人也能給人家穿。你看看她存的是什麼心?念念想到世間苦人多,念念總是想幫助這些人,這個心了不起。幫助別人不求回報,你幫助這些窮人,窮人還能報答你嗎?不可能!不求回報的,積大福德。
時時刻刻、念念都為世間苦人想,在從前讀書明理覺悟的人無不如是。所以范家,范仲淹先生一生積得有大福德,他的子子孫孫一直到今天,家庭都不錯,蘇州人。印光大師一生,最尊敬的是孔老夫子,其次的就是范仲淹,講經說法常常提到,那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
今天我們明瞭,人生最大的享受是什麼?讀書。最大的善事,講學。讀聖賢書,傳聖賢之道,這是世間第一等的事業,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但是這個緣不是每個人都有,我們要懂得,我們要認識清楚。真正清楚明瞭,你會跟古人一樣認真努力,勇猛精進,你不會放鬆。
認真讀書要寫札記,這是什麼?每天的成績。札記裡面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節錄經典裡面重要的句子。經典太多太長不容易記,但是最重要的那個句子,寫在筆記本裡面,把它念熟。第二個是心得、感想,你天天只要記這兩樣東西。經年累月認真努力去做,三、五年你就變樣子了,不一樣。就跟在學校裡頭讀書一樣,要寫筆記,要寫報告,大學裡頭要寫論文,你得真幹!你要不是這樣幹法,天天聽,聽了多少年,什麼都不知道。這一邊聽進去,那一邊跑掉了。所以日久天長是一無所獲,還不如老實念佛!諸位想想是不是?不真在學習上下功夫,那你就老實念佛,專修淨業成就也不可思議。
世尊給我們提出「壞苦」,是給我們很高度的警覺,這裡面就是經典裡面常常所說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常常想到成住壞空,現在人講這是自然的定律。
第三種「行苦」。行是什麼?「非苦非樂」。非苦非樂好事情,為什麼說它苦?它不能持久,「性遷流故」,不能永遠保持,那就苦了。欲界,這些苦統統具足。如果你修禪定、修四無量心,你生到色界天四禪天,四禪天裡頭苦苦沒有,這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沒有了。他的欲斷了沒有?給諸位說欲沒有斷,沒有斷何以離欲了?他是定功把它伏住了,它不會起作用,禪定功深!色界天人有色相,有身體,但他不需要飲食,所以財、色、名、食、睡他都沒有了。他不需要睡眠,不需要飲食,他的福報很大,他有宮殿。沒有苦苦,但是怎麼樣?有壞苦。
什麼時候壞苦?到他壽命快要盡了,他的身體產生變化,他居住環境也產生變化,這個時候他感覺到苦。在一般的時候,他完全不知道有苦,那真樂。色界天人化生,沒有愛別離,沒有怨憎會。為什麼?那個境界裡頭都是修定的,都是有定功,都是有善行,修慈悲喜捨,你不具足這個條件,你入不了他的境界。所以佛曾經說過三禪,第三禪是我們娑婆世界裡面的極樂世界,樂!樂什麼?沒有苦,但是你要記住,壽命到了的時候,壞苦現前。所以他有壞苦,他有行苦。色界天有後面兩種,前面一種沒有。
再上去到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沒有身體,沒有身體當然不需要宮殿樓閣,不需要了,所以壞苦也沒有了。他苦苦沒有,壞苦沒有,可是有什麼?有行苦。行苦就是他這種境界不能永遠保持,他有時間性。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佛給我們說,他的壽命是八萬大劫,可是壽命到了,他還要墮落。上頭沒有了,那只有往下墮。因為到那個境界,他都誤以為他成佛了,誤以為自己證得大般涅槃。壽命一到的時候:這不行!古聖先賢、諸佛菩薩講的般涅槃是假的,他說不生不滅,我為什麼還有生滅?這樣一來,這個念頭一起來,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那個罪業是墮阿鼻地獄,這就所謂是爬得高摔得重。爬到頂點,掉下來是掉到阿鼻地獄,所以佛說三界統苦。《法華經》裡的比喻「三界火宅」。
相對的,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苦統統沒有了,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慈雲大師曾經說過(這是前清乾隆時間的人),他講到此土(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對比有十種難易,我們這邊有十種難,極樂世界有十種易,他們沒有苦。沒有苦,這就受諸樂。
第一個,無罪報之苦。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的,沒有惡報。為什麼沒有惡報?無享受而造惡業之機。也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決定沒有惡念,決定沒有惡言,決定不造惡業。身語意三業純淨純善,他怎麼會有苦報?雖然是帶業往生,那是帶過去生中惡業的種子,我們知道種子要不遇到緣,不能起現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緣,所以帶去這些種子永遠不會起現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環境裡面,一切人事物純淨純善,我們要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不曉得這樁事情。純淨純善現在就要修,你還等什麼時候?
心純淨,修清淨心,真誠、清淨、平等,不容毫分不淨夾雜,決定不能夠受污染。修清淨心,怎麼個修法?要萬緣放得下。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心才會清淨。你要有爭,你要有求,你就不會清淨。有同學問,我跟自己爭行不行?跟自己爭心不清淨,何況跟別人爭?必須要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切隨順佛陀教誨,隨順經論裡面的教誨,你才能夠真正脫離娑婆苦海,不再造業。不但是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了,那這樣子我們是不是還要斷惡修善?要!斷惡修善不就是又造善業、又斷惡業?對的,這是事,事上必須要這麼做法,心裡頭痕跡都不著。
斷惡不落斷惡的相,修善不落修善的相,你的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這是往生非常重要的條件。《壇經》上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處處都在提醒我們,起心動念就錯了。我們斷惡修善,斷惡是消業障,修善是培福慧,不落痕跡就超越了。落痕跡怎麼樣?出不了六道。你斷惡不墮三惡道,你修善生三善道,這事不容易!所以經教要熟、要熟透,自己才做一個明白人,才真正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再接著看「受諸樂」。前面說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但不造惡業,連惡念都不會生,這是那個地方的環境好、聖賢多,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講等覺菩薩、地上菩薩太多了。你六根所接觸的都是純淨純善,所以決定沒有惡緣,你阿賴耶識裡面帶去的習氣種子,沒有東西把它引發出來。慢慢的在那個地方定功成熟,智慧開了,煩惱自自然然就轉成菩提了,轉煩惱成菩提。
第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退轉。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都是圓證三不退,「無求寂滅之退轉,無修道之障礙」。求寂滅,寂滅就是大般涅槃,清淨寂滅,這是修行最高的層次了。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層次比這個低一級,為什麼?阿惟越致的菩薩,阿惟越致是無生忍的菩薩,迴向偈上常常念的,「花開見佛悟無生」,那是阿惟越致菩薩。再上去,上去是如來果地,寂滅忍。所以你求究竟圓滿的佛果,只有進步沒有退步。不像他方世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更不必說,進得少退得多!很不容易成就。
說到修道、修行,障緣太多。多少修行人,我們一起發心的,好像賽跑,起步我們在一條線,有人走到最前面了,有人落伍了,有人被淘汰掉了。什麼原因?障緣太多,障礙你。有「人」障礙你,有「事」障礙你,有「物」障礙你,還有你的冤親債主障礙你,有形無形太多太多,這障緣。什麼人能夠通過這重重障緣?能成就的?這個沒有別的,一心向道!天天讀經,天天研教,不能有一天鬆懈。所有障緣來了不要去理它,只問我心在道上,我行在道上。自己細心的去觀察,去思惟,如果我的心行沒有離開道,沒有違背佛陀教誨,所有一切障緣不理會就行了!千萬不要把精神、把時間去研究怎麼去對付障礙,那你的障礙就大了。
譬如說別人毀謗你,你要研究怎麼樣去辯駁,你不叫自找麻煩嗎?這個時候怎麼樣?一有這個念頭你的心就違背了道義。佛沒有教我們去辯駁,佛教我們什麼方法?默擯。默擯是什麼意思?完全不理會,你毀謗任你毀謗,我行我素。等於說他這一拳打來之後,我們沒有反抗,他這個拳就落空。他一毀謗,我們再一辯駁,好,兩個人對打打起來了。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心在道上,行在道上,勇猛精進,這個事情實在講,難!一般人忍受不了,難忍能忍,難行能行,菩提道才能走得通。愈到緊要關頭,你所遇到的障緣愈嚴重,我們要把這些障緣看作考試。
我現在功夫進到這個程度了,要通過這個考試,所以障緣沒有什麼不好。佛在經教上常常教導我們,世出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吉凶禍福在哪裡?實在講都在自己一念,自己一念「正」,化凶為吉,轉禍為福,有什麼不好?你這個修行的功夫管用了,起作用。如果你不能忍,有一念瞋恨,有一念報復,大幅度的退轉了,你在菩提道上被淘汰掉了。這樣的人不止百分之九十九,不止!恐怕是一千個人當中,一萬個人當中,真正能夠突破的,萬分之一!說實在的話萬分之一都找不到。
你想想看學佛的人,如果是萬分之一,學佛的人不少,有百萬、千萬,萬分之一的話,真正有成就也有幾百個,也上千個,沒有。你才曉得這個事情多難,要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我們非常幸運,你要問我為什麼能夠降伏這個煩惱習氣?沒有別的,天天讀經,天天講經,天天在研究,全部的精神心力都在經教裡頭。這些事情沒有時間、沒有精神去理會,實在的。不但這些東西沒有時間理會,沒有精神,許許多多同修給我寫的信,我都沒有時間看。所以我常常勸大家不要給我寫信,真的不想看。
偶爾翻舊書裡頭夾著有信,信封沒有拆開,一看的時候,大概七、八年前的,忘得乾乾淨淨。所以,希望大家讀經、念佛,如果有問題,多念佛、多讀經自然就明瞭。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是讀經、念佛,為人演說,這是經上世尊常常講的讀誦受持,為人演說。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第一等的善行,純淨純善,世出世法都不染著,這才真正得大自在。縱然大自在得不到,小自在肯定是得到的。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沒有障礙,那個地方沒有障緣。
所以世尊才為我們介紹「其國眾生」,其國眾生都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沒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個諸樂裡頭樂事太多,舉了兩條,一個是不退轉,一個是沒有障礙,「故名極樂」。再看第二段,第二段講「地利之樂」。前面這四句是總說,下面來分到底有哪些樂。地利之樂是居住的樂,居住環境之樂。我們看經文: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一段是講地利。「眾寶欄樹」,地利之樂。「七重表七科道品,又表圓滿之意,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這個經文表法的義趣一定要懂得。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往往是意在言外。七科道品就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分為七大類,這個同學們都很熟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這個七科。科就是類,這三十七道品分為七類。它通大小乘,通顯密,通宗通教,所以用三十七道品就代表全部的佛法。
由此可知,不但佛說法,六塵統統在說法。表法!表三十七道品,哪個不說法?情與無情統統說法。你想想看在這個環境裡頭,你怎麼退轉?不可能!沒有障緣。我們這邊外面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常常障礙你,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七」又表圓滿,所以讀這個經一定要懂意思,有很多人看到這個經文來告訴我,他說:法師,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到處都一樣,每個地方都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到處都一樣,有什麼好看?不如我們這個世界。到哪裡去都一樣,有什麼意思?一處看完了不想看第二處!
他不知道七不是數目字,它是表法的,它代表圓滿。圓滿,什麼叫圓滿?你喜歡什麼樣子就變什麼樣子那才叫圓滿。真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居住環境隨心所欲,你想什麼樣子它就變什麼樣子。衣服也是如此,飲食也如此,絕對不需要人工料理。居住環境用不著人工去營造,變化所作,隨心所欲這叫圓滿。你看經上有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上都有講,你喜歡房子大,房子就變大;他喜歡房子小住小房子,他的房子就很小;他喜歡房子在地面上,房子就在地面上;那個人喜歡他的房子在空中,那個房子就漂浮起來就在空中。
隨心所欲,真的是自在如意,這才真正快樂。決定不妨礙別人,決定沒有跟別人利害衝突,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利害,沒有衝突,只有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沒有煩惱,他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樣好,這麼樣殊勝的生活環境!所以它代表圓滿,「七」的意思是四方、上下、當中,七是表這個。這就圓滿,一點缺陷都沒有。
『四寶』也是表法的,什麼是寶?「常、樂、我、淨」是寶。常,永恆不變,不像我們這個世間無常。這是現在大家都曉得,我們小時候讀書見到書上講「滄海桑田」,不知道什麼意思。這些年來天災人禍太多,一個大地震,山沒有了,田地沒有了,湖泊沒有了,這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滄海桑田。我的童年是住在農村,我們的村莊不大,小村莊,只有十幾戶人家。村莊的對面是一個湖,小時候我們常常到湖邊上去玩,撿貝殼,去抓魚。
我離開故鄉五十年,第一次回去的時候,剛剛好離開五十年。回去之後,湖沒有了,湖乾了,現在這個湖變成耕地,變化很大!我離開的時候二十歲,二十歲那一年回去一次,住兩個月,變化還不大。這一次回去之後完全不一樣,跟從前記憶裡頭是大不相同,這是無常。親戚朋友、小時候的玩伴都不在了。看了之後無限的感慨,這七十多年真叫一彈指!想想那個時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人生還能有一個七十年嗎?不可能。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事實真相,「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國土尚且危脆,我們這個身算得了什麼?
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常,不變!我們要問它為什麼不變?我們這兒為什麼會變?我們這個地方變,就是你有念頭,你的念頭剎那生滅,念念不住。環境是隨著你念頭在變。這個道理最近我們體會更深,看到日本科學家做的水的實驗。這是環境裡面的一個物質,隨著我們的意思在變化,剎那剎那不住。你要問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為什麼不變?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居民,上從阿彌陀佛,下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就不變。
所以在《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它只有唯心所現;九法界裡頭有「唯識所變」,它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所以它常,它有常,這是道理!由此可知,只要我們有念頭,起心動念就肯定要變。變的時候就是無常。什麼時候妄念沒有了,妄想沒有了,外面環境就不變了。這個道理我們能想得通。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有念頭?實在說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諸上善人做我們的同參道友,我們想起念頭都起不出來。一真法界!
「我」是什麼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能做得了主。我是自在的意思,自己得大自在,自己能做得了主。我們在此地自己做不了主。譬如說我不想老,它偏偏老,你做不了主!我不想生病,偏偏生病,事與心違背。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做得了主,身體想大就變高大,想小一點它就變小了,做得了主!居住的房子,剛才講了,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想什麼樣子就變什麼樣子,隨心所欲,自己能作主。到他方世界去拜佛,自己居住的房子隨身,不要離開房子,房子可以飛行,也就是交通工具。這是講的凡聖同居土!西方極樂世界,世尊為我們介紹的,幾乎全是凡聖同居土的境界,讓你看到這麼美好。
如果到實報土,實報土你每天去參訪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要不要到那邊去參訪,去,然後再回來?不需要,為什麼?到那個境界裡面,時空沒有了,你只要想見哪一尊佛,這個佛就在面前。他在他的那個世界講經說法,你就好像到他的道場一樣,其實你並沒有動。沒有遠近,沒有前後,沒有前後就是沒有時間,你能夠訪問過去佛,你也可以訪問未來佛。三世諸佛都在面前,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叫「我」!
戒定慧三學增上,每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快樂無比!樂。世間人有樂,但是不清淨,極樂世界的人有樂,大樂,清淨。清淨什麼?心地裡頭一絲毫不沾染,真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還到不到六道裡頭來?來!常來,來幫助六道眾生,照顧六道眾生,教化六道眾生,心地清淨,決定沒有沾染。天堂裡頭絕無貪戀,地獄裡面決定沒有煩惱,十法界在他心裡頭平等的。六道十法界裡面的人,他有苦樂,有受,佛菩薩來度化眾生沒有苦樂。雖沒有苦樂,有的時候裝樣子,好像有苦有樂,為什麼?安慰眾生,不要讓眾生看到怪怪的:我跟你不一樣!那就不好教了。
所以佛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總是讓一切眾生感覺得佛菩薩跟我差不多,這樣才能夠激發他的志向:他能成就,我大概也行!激發他的道心!由此可知,無一不是來教化眾生,不是來幫助眾生。其實不但是一塵不染,不來不去,同時能分無量無邊身,同時能住無量無邊的法界,真樂,真淨。常樂我淨這四淨德,世間沒有,世間無常,世間(前面講了)三界統苦,哪有樂?苦苦、壞苦、行苦。世間無我,那「我」是假的,做不了主不自在。世間不清淨,起心動念都染污,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講事實真相。下面說:
「自德深,他賢遍」,自己的德一天比一天深,一天比一天廣,德深、智廣。跟你同學的都是聖賢,「聖」是地上菩薩,「賢」是三賢,你所接觸到的所有的人都是三賢十聖菩薩。三賢十聖,十聖不必說了,三賢位在西方極樂世界全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不可思議。我們想到這樣的修學生活環境,到哪裡去找?十方世界諸佛世界裡頭,有,不是沒有,但是問題是條件太多,你去不了!
西方極樂世界要想去,不難,別的他方世界你要斷惑,你才能去。換句話說,見思煩惱斷了,你才能生他方諸佛的方便有餘土。什麼是方便有餘土?我們常常講四聖六凡,六道是凡聖同居土;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超越十法界,十法界以上的,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實報莊嚴土。那要什麼人去?見思斷了,塵沙煩惱斷了,至少破一品無明,你具足這個條件,你才能夠生他方世界諸佛的實報土。
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殊勝在哪裡?凡聖同居土跟實報莊嚴土無二無別,世尊為我們介紹的,十方世界裡頭沒有聽說過。一切諸佛剎土只有阿彌陀佛這個剎土特別,它四土合在一起。其他諸佛剎土,四土都是分別,不在一起。釋迦牟尼佛這娑婆世界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有!它不在一處。極樂世界它在一處,這個我們要知道。下面我們再看:
「是極樂之真實因緣」,這一句很重要,在這裡總結。極樂世界真正的因緣,這個話說得正確,顯示什麼?依報隨著正報轉。你自己沒有煩惱,有道德、有智慧,其他的人都是聖賢,換句話說,你自己也是聖賢。聖賢人所居住的環境,你就可想而知,那個環境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此等莊嚴,同居是增上善業所感」,這個增上善業就是「念佛」。「亦圓五品觀所感」,這個圓五品觀,圓是圓教,圓教裡面講的五品觀。五品觀底下括弧裡頭說了,「隨喜、讀誦、解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這是講修行。我們要問有下下根往生的,這個例子很多,古時候有,現在也有。不認識字的,沒有念過書的,也沒有聽過經的,什麼都不懂的。但是什麼?他自己感覺得人生很苦,有人告訴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就可以離苦得樂。他信以為真,如獲至寶,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他成功了,真的往生。這是什麼?這就是前面講的「增上善業所感」。
你要曉得什麼是增上善業?念阿彌陀佛是增上善業。你想想看一心念阿彌陀佛的人,他十善五戒具足,他還會有害人的念頭嗎?害人的念頭都沒有,他還會殺生嗎?不會!他也不會偷盜,也不會去淫欲,也不會妄語,他統統做到了。他對這個世間全放下,無貪、無瞋、無痴,無痴就是受持這一句佛號,一天念到晚,他不愚痴,增上善業。
中上根性的人,智者大師為我們示現的,天台家的祖師,他示現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講經說法又領眾的法師,走的時候徒弟們問他,說:師父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在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他跟大家講,他說我因為領眾,領眾要管事、操心!不能夠專精,所以往生只有五品位,他示現的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什麼位子?凡聖同居土。
我們曉得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不是凡人!這個說法日本也有。去年我到日本去訪問,見到日本人還供養智者大師的像。我們去參拜的時候,我告訴日本的這些法師,我說在中國傳說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化身來的,他們說我們日本也有這個說法。示現,做給我們看!為什麼?高的修行方法不能,這個行!隨喜。你能做到嗎?不難。隨喜功德。
通常,「隨喜」對治我們一個很嚴重的煩惱,是什麼?嫉妒。你有嫉妒,隨喜你就做不到,隨喜的時候嫉妒心沒有了。嫉妒是瞋恚裡面發出來的,人沒有嫉妒心,那瞋恚一定是很薄弱,雖然沒有斷,很薄弱。「讀誦」,讀誦是天天不離佛,所以你能隨喜,你能讀誦。「解說」就是為別人演說。「兼行六度」是隨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正行六度」,這兼行跟正行都有。「正行」是一心一意為眾生。「兼行」是隨緣,遇到這個事情隨喜去做,隨緣做,正行是主動去做。
譬如修布施,看到人家有這種布施的事情,我們隨喜一點,這是兼行。如果自己發起做一個社會的好事,主動的來做,那你這是正行。兼修、正行統統要做。譬如圖文巴市政府,市長發起要做一個青少年戒毒中心,這好事情,我們隨喜布施,這是兼修六度。如果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上有這麼多青少年做錯事情,我們自己要發起建一個戒毒中心,那我們就是正修。兼跟正意思在此地。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