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四集)  2003/7/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54

  諸位同學,請看第三時慈雲法師的「淨土文」後半段看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一個人在世間壽命長短都有一定,凡夫總是業力主宰,也就是業報。如果真的明瞭業報,對於生死自然就看淡了,不會貪生怕死。因為這一個業因報完之後,下面一個業因又生起來,就如同植物開花結果,果成熟就落了,果裡面又有因。果裡頭有核,核是因,因落在地上,大地是它的緣,它又會生根、又會發芽,將來又會開花結果,那是第二次的果報。因果循環永遠沒有止盡,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我們懂得這麼一個道理,生死就一絲毫恐懼的心都沒有了。你會怎樣?你一定會在這一次果報裡面種善因。這一次果報像一個桃一樣,現在你是個果,果就是已經長成桃,但是它還沒有熟透!熟透了它就落下來,在樹上自己就掉下來,不必人去採。桃裡頭有核,就是又有因,這一生造的因,因要好!因好下一次的果報不就更殊勝,更好了嗎!因如果不好,果報就不好。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決定不會胡作妄為,決定會記取古聖先賢的教訓,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智慧,我們吸收,把它變成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經驗,創造自己來生美好的前途,這是正確的,這是六道凡夫。

  如果是佛菩薩、阿羅漢,這是正覺,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他就不是業力,他是願力。他到這個地方來沒有別的事情,他不是受果報的,他是來教化眾生的,是來演戲的。為一切眾生做榜樣,做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超凡入聖,他做這些榜樣,做樣子給大家看的。那麼他在世間有沒有壽命?也有。壽命是依據什麼?依據緣!緣就是我們現在講,他在這個地方演說,表演、說法,有沒有人接受,有沒有人喜歡聽,喜歡學習?如果有,那就有緣;如果沒有,那緣就盡了。緣盡了,他就走了。有緣就住世,沒有緣就離開,就隱沒了,到別的世界去了。

  我們知道宇宙之大,世界是無量無邊。他得大自在,哪個世界有緣就到哪個世界去,他的業沒有了。業怎麼沒有了?從哪裡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業就沒有了,這是從總的來說。人沒有自利的念頭,沒有自私的念頭,他的業就沒有了。自私自利都沒有了,諸位想想還有名聞利養嗎?還會有五欲六塵嗎?還會有貪瞋痴慢嗎?當然什麼都沒有。自私自利好像是樹根,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是這個樹的枝葉花果,根沒有了,統統都沒有了。

  所以佛法重視在「無我」,《金剛經》上講菩薩跟凡夫的差別,菩薩就是「無我相」。實在講四相「無我相」是根。既然無我,哪裡還會有人?哪裡還會有眾生、有壽者?後面三相還不是都從我相起來的!我相是個根,所以「我」沒有了,什麼也就沒有了。我們今天講煩惱,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你所有一切煩惱、業障習氣都沒有了,都從這個地方來!這是凡聖的分水嶺,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

  人到無我,你說跟哪個人不能相處?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有不能相處的?利害衝突。就是自私自利,跟我有利的:這個人好,我很喜歡他。對我沒有利益的,或者是他能侵害我的利益的,這是敵人,就對立了,不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做到無我無私,這真正是轉煩惱為菩提,轉業力為願力。願力來到這個世間沒有不自在的!他確實沒有生死,不是因緣果報,他是乘願再來。緣聚緣散,有緣他就來應,緣是能感,自自然然他就來應;緣盡了,這個應就沒有了,就隱沒了,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若臨命終,自知時至』,這是修行有了功夫,自己知道業報盡了。這是凡夫,凡夫曉得業報盡了,這一世的業報盡了,來世的業報成熟了,自己知道,多數人生天。生天自己知道,就是這一生種的善因,做的好事,來世生天。如果是乘願再來的,當然更沒有問題,那境界比他高。這個地方化緣盡了,他到別的世界去應化。實在講應化的範圍是遍法界虛空界,應化的身體無量無邊,這個地方沒了,那個地方現了。其實是不是真的此地沒了,那個地方現,不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才是正理,這才是真正事實真相。不像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確確實實是你離開這一道,到別的道去投生去了。你沒有這麼大自在;「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沒有這麼自在。大徹大悟的人,他有這個自在。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幾乎都有這個能力。但是雖然都有這個能力,在臨終時候他的瑞相不能現前,那是什麼?他還有相當重的業障障礙住他。這是在助念的時候往往我們能看見。他走的時候很多人助念,看他,嘴唇也在動,好像是也是跟著我們念佛。沒錯,有時候是跟著念佛,但是有時候是他看到佛來接引,他嘴巴在動是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要跟佛去了,他沒有聲音,沒有力氣,說不出來。你仔細觀察表情上能現出來,就是他很安詳,他很歡喜,你看他的表情,走的時候很安詳、很歡喜,這是佛來接引。

  但是有些時候,他走的時候表情不好,大家助念,念上兩、三個小時之後,他變得非常好。這裡頭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他往生了;一個是他業障消了,雖然不能往生,他生善道是肯定的,所以助念的功德不可思議。助念的效果,今天有科學來證明,這個不是假的,這是真實功德利益的事情。遇到這樣的機緣不能錯過。我們常常幫別人助念,你臨命終時有人幫你助念,這都是屬於因果,你種好因,後來一定有好的果報。我們這一生當中明白這個道理,對於一切人我們以善心相對,回報,所有一切人以善意對我。我以善心對他,他還是以惡意對我,我的善意還不夠,不要怪別人,要怪自己;我的誠心,我的善意還不夠,我要加強,永遠外頭境界沒有過失。

  記住蕅益大師的教誨,「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在自己的心。自己心好,一切人事物的境界都好,我自己的心不夠好,所以外面境界不好。你要是怨天尤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你完全是迷而不覺。我們學佛的人,不要說是我們凡夫,你看祖師大德、聲聞菩薩,每天都非常認真的反省,改過自新。等覺菩薩天天都要改過,何況等覺以下。要虛心、要謙虛、要恭敬,要知道尊重別人,我們自己才能成就圓滿的德行。在社會上無論世出世法,好事讓別人,辛苦自己樂意承當,這個消業障、增福慧比什麼都快!

  【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這種境界,我想有不少同學親自見到,也許你見到不少次,你有沒有在這個地方覺悟?他能,我也能,希望我做得比他更好。臨命終時確實沒有病苦。但是這種人少,大多數念佛往生的人臨終還是生病,雖然生病,他病苦很輕微不嚴重。這是什麼?業障在臨命終時消完了。所以,業障為什麼不在平常時候消!平常時候忍辱是消業障,為什麼不能忍!一切人事物加給我們的,像誤會、毀謗,精神物質種種方面的磨難都是消業障;歡歡喜喜的承受,沒有瞋恚心,沒有懊惱的念頭,更沒有報復。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要這樣的訓練,你臨命終時就沒有病苦,自自然然是預知時至,什麼時候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利益眾生。我念這一句佛號,把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迴向給一切眾生,我為一切眾生念的。特別想著自己現前、累劫的冤親債主,我念念為你們。我們每天在這個地方把佛法介紹給大眾,上課之前,我們恭恭敬敬的,觀想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神靈,此界他方一切城隍土地尊神,迴向偈裡頭「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所有一切眾生統統包括裡頭了。我們這個事情為這個做的,不為自己利益。為什麼?自己跟法界眾生是一體,念念都為法界眾生,沒有想到自己,這個很要緊很要緊。為什麼?想到自己,自私自利沒斷,我執沒破;起心動念只有一切眾生,我執不破自然就沒有了,這是大乘裡面的方便法。

  我執破了,大家曉得輪迴沒有了,我們來生到哪裡去?絕對不會再墮六道輪迴。小乘,你看看要斷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大乘比小乘高明,大乘比小乘方便,小乘用這樣的方法吃盡苦頭,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出得了六道。大乘知道只要「我執」破了就行,我執怎麼破?從思想、從起心動念,到日常生活一切行為,不為自己為眾生,肯定眾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眾生,自他是一不是二,這比小乘要快多了!殊勝多了。人為自己愚痴。

  佛在大乘教裡頭講得太多,我們要明瞭、要覺悟,決定不再為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想到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過什麼樣的日子?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一無所有!他智慧了不起,他所說出來的,就是《大藏經》。《大藏經》不是他的著作,是他跟大家隨便講講,記錄下來這就成《大藏經》。我們今天出去教學,還要準備一大堆材料,釋迦牟尼佛什麼都沒有,你說他多麼自在,大自在!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

  他的智慧從哪來的?他告訴我們「自性本具」,世尊說我有你也有。你有,為什麼不能現前?你有業障。業障的根就是我執,就是自私自利,你不能把這個東西捨掉;捨掉了,凡夫就成佛了。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是一念之間,一念果然覺悟,徹底覺悟了,凡夫就成佛。徹悟的樣子是什麼?徹悟的樣子是無我,不但無我,也無法。

  無我,煩惱解脫了,也就是說,自性本具的德行現前;無有法,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無法就是法執破了,無我是我執破了,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太多了。眾生所以變成眾生,不能夠成佛,就是二執,我執跟法執,這也叫做二障,煩惱障、所知障;煩惱障就是我執,所知障就是法執。所以我執破了,德行圓備,法執破了,智慧圓滿。真正會用功的人要在這上面用功夫。功夫成就,那就如慈雲大師在此地所說的,這是現身說法,這是功夫成就的證明,命終自己曉得,功夫好的人一、兩年前就知道。

  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六祖惠能大師預知時至,時間多久?一年多。一年多前他就很清楚了,派人去給他準備後事,去見他,準備後事。我們早年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預知時至的時間兩年。有一次講經他告訴大眾,他說我講經只講兩年!聽眾當中有聽到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到台北來問我。我說老師真的說他講經只再講兩年了嗎?他說是的,我說那老師兩年之後就往生了。他問我怎麼知道他往生?他老人家到這個世間來,不是幹別的事情,就是講經的,他要不講經,他沒有事幹了,當然走了。果然兩年。心地清淨,業障消除了,這麼早就曉得。

  通常我們看念佛人大概三個月,兩個月、一個月,我們常見。他告訴你我什麼時候要走了,大概時間就是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是很不錯了。新加坡居士林陳光別老林長是三個月,那個日期那麼樣的確定,一點都不錯。雖然有病,沒有病苦,頭腦清楚,體力衰,這是什麼?這都是殘餘的業障,消盡了。如果平時肯用功,平時業障都消盡,臨命終時沒有業障,臨命終時不會生病,說走就走了。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用的是什麼樣的心行處事待人接物。從這些地方我們真正反省,意識到了,原來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那叫真修行。

  所以這是我們聽說的,倓虛老法師他老人家講的,諦閑老和尚的一個念佛的徒弟鍋漏匠,人家走的時候是站著走的。等他師父來替他處理後事,他站了三天,三天三夜站在那裡,這不是假的,是真的,真事情。台南將軍鄉的老太太念佛三年,也是站著走的,沒有生病。大概在二十年前,頂多二十一、二年,八0年代的初期,我是八三年在舊金山講經。甘老太太告訴我她的親戚(也是個老太太),前一兩年往生的,坐著往生,什麼病也沒有。遺囑自己寫好了,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她統統做好了,擺在她床旁邊。你看看這個老人,一句話都不說,天天做家事,照顧家人。兒子媳婦上班,孫子上學,她一個人在看家,大概就是念佛,功夫不間斷,真成功!

  這些人為人示現,真的她是真正做到了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雖然沒有說,她的表演就是說,做出來給你們看看。你看念佛往生跟照顧家事一點妨礙都沒有。她要不是預知時至,她怎麼能夠把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統統做好,後事等於說她已經辦了一半。因為在外國沒有那麼方便,臨時到哪裡去找?她預先統統給你準備好,她也不吭氣也不說,忽然之間家裡人發現她走了,坐在床上打坐。沒有病苦!預知時至,沒有病苦。

  『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就是什麼?真放得下!真放得下是在平時,現在就要放下,你還等什麼時候!為什麼你臨走的時候會生病?你沒有完全放下。如果完全放下,怎麼會有病?不貪戀,心裡頭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沒有瞋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意不顛倒」就是不愚痴。這兩句「貪瞋痴」真的沒有!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事物裡頭,沒有一點點貪瞋痴的念頭。佛法裡頭常說看破、放下,「意不顛倒」,看破了。「心不貪戀」,放下了,徹底放下,現在就要放下。

  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就是一切人事物),念頭才一動就錯了。念頭一動是什麼?你沒有放下,你沒有看破。這個時候怎麼辦?馬上提起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伏下去,伏久了自然就不起了,那就好了。跟大家接觸,就真的是「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真看破,真放下了。跟大眾相處一切隨緣,這裡頭還是有原因的,總是為利益眾生,總是為正法久住。如果不是為利益眾生,不是為正法久住,決不參與任何的活動。那有什麼意思?你不是搞名聞利養,你也不是貪圖五欲六塵,這個社會許許多多這些活動,你參與有什麼意思?沒意思。縱然是歷事鍊心,真正在這個裡面修行,磨鍊自己,鍊什麼?鍊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鍊這個,在鍊功!鍊功也是利益眾生。

  『如入禪定』這是成績。就是世尊在《金剛經》上教須菩提尊者的,這些話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禪定。一個人臨命終時也是「如入禪定」,表演給大家看看。就像平常打坐入定一樣,但是平常打坐入定他會出定,到時候他會起來。這個一入定不再出定,他走了。學佛人能做到這樣的功夫,才算是真的成就。這個成就有大有小,為什麼?像這樣成就走的,只要是生欲界忉利天都有這個能力,都有這個現象,忉利天以上的往生,都是這樣的瑞相!念佛人更是希有了,念佛人走的時候,如果這個瑞相現前,肯定後面:

  【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如果同時你見到無量諸佛,這是上上品往生。你只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隨著佛來的,許許多多菩薩、阿羅漢,這個境界都是上輩往生,上輩中品,上輩下品。你仔細觀察跟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的人,裡頭一定有你認識的人。當然你不陌生的,是在你這一生當中曾經親近的一些善知識,他們先往生的,真往生了。你往生的時候他一定來,跟著佛一起來接引你,認識!

  就像我們遠公大師往生的時候,他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引的時候,他看到劉遺民,看到自己蓮社前面幾個往生的人,跟著佛一起來接引他。劉遺民還跟他開玩笑,他說大師,我們都是跟你學佛,我們先到極樂世界,你才來,你怎麼落後!所以,我常常說到極樂世界才有真正的朋友,真正的知交,到極樂世界不寂寞。在這個世間,古人常常感嘆著說,「相知滿天下,知心有幾人」?一個也找不到。但是到極樂世界那真正統統是知交!為什麼?各個心地是純淨純善,都沒有私心,都沒有我執,都沒有法執,你說這個世界多好!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趕緊去,這個世間不要留戀,沒有一絲毫值得留戀的,為什麼不快快去?

  『佛及聖眾,手執金臺』,我們也不要在這上面分別什麼金臺、銀臺,沒有這個需要。古時候懷玉禪師看到佛拿的是銀臺,他皺著眉頭:我以為這一生當中可以金臺往生。佛拿的銀臺來,他不願意去,佛就沒有了。他真正努力又念了七天七夜,佛來了,這一次看了果然是金臺,他很歡喜,跟佛往生了。這些人我們想到都是給我們做示現的,但是我們也不必這麼固執,銀臺也不錯!何必一定要金臺?要那麼執著幹什麼?

  『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這一句話裡頭含義很深,「一念頃」時間很短,真的是一彈指,極樂世界距我們這兒多遠?十萬億佛國土。這裡頭告訴你遠近沒有了,換句話說,你見到佛,佛來接引的時候首先佛光照你。佛光照你這是佛力加持,把你自己的功夫提升一倍,我們的功夫念到功夫成片,提升一倍就是事一心不亂;如果我們念到事一心不亂,提升一倍就是理一心不亂。所以羅什大師翻的這個經「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他沒有錯,但是梵文原本裡面是一心繫念,一心繫念沒有說佛力加持。臨命終時佛光注照是一定加持,這個加持,把你的功夫往上提升一倍,提升一倍就是一心不亂。羅什大師對這個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也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淨土文」最後這一句:

  【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從這個總結的幾句話裡面來看,這個功夫果然不錯,是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往生決大多數是凡聖同居土。這是理一心不亂,為什麼?「生極樂國,華開見佛」,這是理一心不亂,境界跟宗門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完全相同。當然這是少數,因為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煩惱也斷盡,無明也破了幾品,這是「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

  『即聞佛乘』,「佛乘」是我們佛門一般講的一乘法,一佛乘在大乘之上,這是最真實法。世尊在法華會上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由此可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在九法界示現,真正教人的確實只有一乘法,唯有一乘法,才真正平等,才是真正慈悲。為什麼說三乘?三乘是大乘,大乘叫菩薩乘,緣覺乘、聲聞乘,這叫三乘;菩薩是大乘,緣覺是中乘,聲聞是小乘,說這個三乘。如果說二乘,二乘就是大乘跟小乘,大乘是菩薩,小乘把聲聞、緣覺合併出來就叫小乘。這是法華會上世尊開權顯實,把這個權巧方便給我們說出來。講二乘、講三乘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一乘法,《法華經》是一乘,《華嚴經》是一乘,《梵網經》是一乘。

  所以在此地我們看到「華開見佛,即聞佛乘」,佛乘是指什麼?我們想像當中那一定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究竟圓滿的一乘法。所以《華嚴》當機是什麼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住什麼地方?住實報莊嚴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我們要知道,凡聖同居土相當於我們這個世間的凡聖同居土。我們地球就是凡聖同居土,在我們地球上,我們知道有阿羅漢在這個地方修行。但是我們的空間維次不同,我們見不到阿羅漢,阿羅漢也不輕易讓我們看到。

  諸位在《三昧水懺》裡面曾經讀到,《三昧水懺》是悟達國師業障現前,害了人面瘡,幾乎把命送掉。這個時候想起了從前有一個和尚,這個和尚生病滿身潰爛,臭不堪言,他不錯,發了慈悲心照顧這個和尚。這個和尚以後好了告訴他,你將來有大難的時候,你來找我。他說他住在四川,在四川什麼山上,這個山上有兩棵松樹,你到那個地方去叫我,我就會來幫助你。這個話以後他得人面瘡的時候想起來了,去找他,結果才知道是阿羅漢示現。他到那個地方去找他,果然看到是阿羅漢的道場,七寶莊嚴!原來那個人是迦諾迦尊者,給他調解冤結把它化開。這個冤家債主離開,用三昧水來洗傷口,他才恢復。以後離開,回頭再一看沒有了,一片荒山,什麼也沒有,知道我們這個人間有阿羅漢的道場,沒有特殊的緣分,你見不到。

  我們淨土宗第四代祖師法照也是禪師,他的淨土緣很深。有一天過堂的時候(就是吃飯),寺院裡面過堂用缽,有一天早晨,早晨吃粥,他低頭看缽裡頭,忽然看到缽裡面現出境界五台山,文殊菩薩大聖竹林寺現在他的缽當中。他看得清清楚楚,他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問別人。別人一看,有人去過五台山,一看這個地方像是五台山,於是他就發心去朝五台。朝五台的時候,到五台山,果然想到那個路就像缽裡頭現的一樣,他就沿著這個路去找,找到了,果然找到大聖竹林寺。文殊、普賢兩位菩薩都在那裡,文殊菩薩在講經,他坐在裡面還聽了一堂課。然後他向文殊菩薩請教,這個世間已經進入末法,人的根性逐漸逐漸劣了,煩惱習氣比從前的人要深,修什麼法門能成就?文殊菩薩就告訴他,要修念佛法門。

  怎麼念法?文殊菩薩就念了幾句給他聽,他就學會了。以後離開竹林寺,他沿途還做記號,怕迷路,下一次再來!一路做記號,回頭一看,一片荒山,寺廟沒有了,真的像作夢一樣,這才曉得聖人境界!回去之後,就提倡念佛法門,五會念佛就是法照禪師提倡的,五會念佛的念佛聲調是文殊菩薩傳授給他的。現在也有五會念佛,但是我聽了聽,不像!為什麼?現在的五會念佛,我們聽了心定不下來,文殊菩薩傳的念佛的方法,不可能教你聽了心不清淨,不可能,一定很攝心。所以,這個五會念佛念法,真的是已經失傳。現在的五會念佛譜是民國初年有一位法師,他編的譜,像唱歌一樣,聽起來是滿好聽。我聽過,我說好,接引現代的年輕人是個好方法。但是真正念佛攝心,要想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他這個方法有問題。

  所以菩薩、羅漢跟我們在一起住,是真的,不是假的。史書、古人筆記小說裡頭記載很多很多,至於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就更多了!我們肉眼凡夫看不見,這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就像我們這個世間的四聖法界,凡聖同居土像我們這邊的六道。六道裡面,經典上講的凡聖同居有三處,我們這個人間是凡聖同居,欲界天裡面是兜率天,彌勒菩薩內院在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裡面的凡聖同居土。色界天裡面第四禪,第四禪裡面有五不還天,淨居天人修行的場所。淨居天人是三果以上,所以那也是一個凡聖同居土。這都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相當,但是沒有它殊勝。我們這邊凡聖雖然同居,凡聖境界不一樣,凡夫見不到聖人,聖人也不見凡夫。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凡聖天天見面,生活在一起,這個不可思議!

  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天天見面的,跟這些大聲聞也天天見面的。天天在一起學習,這個難得,無比的殊勝。方便有餘土相當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四聖法界,實報莊嚴土是相同的,這個沒有什麼分別。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跟極樂世界的實報土沒有什麼兩樣。所以西方世界最殊勝的是凡聖同居土。能讓我們凡夫一品煩惱沒有斷,也能夠一生圓成佛道。因此十方諸佛讚歎極樂世界,讚歎阿彌陀佛,道理在此地!而且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花開見佛只要十二劫的時間,下下品往生!

  我們一般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能在下下品,至少有下中品、下上品、中下品、中中品,這是非常可能。下下品造五逆十惡,我們雖然造作罪業,沒造得這麼重。現在造作惡業有可能,在古時候是很難很難的,你說殺父親、殺母親,大逆不道現在有,我們在資訊裡頭常常聽到。從前那真是非常非常難得聽到會有這麼個事情,人再不好,他不會殺父母,他不會殺兄弟。

  聽《華嚴》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對法身大士講的。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分,大家共同在一起學《華嚴》,雖然我們不是法身菩薩,我們學習法身菩薩的課程,希有難得的因緣!我們受這個薰習,雖然學《華嚴》,一定要記住專心修淨土。我們聽《華嚴經》,讀《華嚴經》,我們的功夫依舊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對我們有大大的幫助。為什麼?你看看《無量壽經》一開頭,「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所以學《華嚴》,念佛求生淨土真的是大大的提升了我們往生的品位,提升層次。機緣難得,不容易遇到,一定要珍惜。

  『頓開佛慧』,「頓開佛慧」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我們不敢期望這個境界。如果果然能夠明白了,真正能夠覺悟了,放下自私自利,對於自己不執著,對於一切人事物、一切萬法不再執著。我法二執縱然不能說斷盡,淡了很多,那你的品位自然就提升了,所以這個大經對我們幫助很大,要認真努力的來學習。

  『廣度眾生』,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眾生,滿菩提願」,這是肯定的。自己縱然沒有開悟,凡聖同居土下輩往生也廣度眾生。他憑什麼?憑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智慧、能力、相好,他還沒有見性,自性裡面的都還沒有現前,佛力加持!得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願加持你,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就跟七地菩薩差不多,阿惟越致菩薩!凡是往生的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所有一切剎土裡頭找不到,十方諸佛世界裡頭都沒有,所以一切諸佛讚歎西方極樂世界,讚揚阿彌陀佛,道理就在此地。這是真正能滿諸佛菩提大願,也滿自己的菩提願。

  慈雲懺主這一篇「淨土文」,受持的人很多。不但是淨土宗的同學們在誦經、念佛、懺悔、迴向的時候常常用它,就是不是專修淨土的,乃至於禪宗、教下,依文發願的很多很多。這一篇文字無量無邊功德,幫助不少人念佛往生淨土。我們再看底下這一首偈:

  【念佛臨終見寶臺。寶幡寶蓋滿空排。彌陀勢至觀音等。合掌相隨歸去來。】

  這首偈讚歎念佛人臨終往生,你看看這多麼殊勝!我們世間人講排場、場面,這場面無比的殊勝。世出世間法裡頭找不到,只有真正念佛念到功夫到家,不再分別執著我與諸法,像《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念到這個境界,臨命終時就是這首偈所說的。『見寶臺』就是見蓮華,「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你真的見到了,不是假的見到。『寶幡寶蓋滿空排』,你看到隨著諸佛菩薩這些供養具,幢幡寶蓋遍滿空中。這個場面現在在我們佛門裡面很少見,從前有,從前大法會裡面有這個場面,現在很少了,時代不一樣。一般人認為這種場面是迷信。

  但是在今天中國西藏、青海,這些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密宗還是保持著,我們會在那邊看到滿山遍野的幡幢寶蓋。偶而我們在傳媒報導裡面看到,那些人還是以這個來供養。幡幢寶蓋都有含義的,表法的,我們今天重視它的表法。這些都是屬於旗幟,扁形的、長形的是幡,圓形的,像風筒一樣,是幢。蓋是傘蓋,蓋遮灰塵。幢表說法,幡表法會,在這個地方做這些大型的活動,幢幡寶蓋。一個人往生是大事,諸佛菩薩都來了。人數之多我們無法想像,排列在空中。

  『彌陀勢至觀音』,這是西方三聖,來接引的主角!臨終的人見到了,見到這個瑞相決定往生。這種瑞相魔不能現,這確確實實是西方三聖臨終來接引,放心跟他去,穩穩當當一點都不錯。所以『合掌相隨歸去來』。「歸去」是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來」,希望你乘願再來。這是一首讚歎、囑咐、祈願統統都包括在其中。

  下面這是第三時,三寶讚裡面的僧寶,前面我們看過佛寶讚、法寶讚,現在讚僧寶。讚僧寶,首先我們要說說「僧」,梵語僧伽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都省略掉,只稱僧。其實後面那個「耶」是尊敬的意思,你看佛陀耶、達摩耶、僧伽耶,「耶」是很尊敬的意思。僧,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行,遵守佛陀的教誡(這個教誡就是六和敬),四個人在一起遵守六和敬,這才叫做僧。所以僧是一個團體,不是一個人,四個人以上這樣的團體叫僧團。人再多,不修六和敬,不叫僧團,那不能稱僧,所以僧一定是和敬。

  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諸位想想要不和、不敬,你的心怎麼會清淨?你已經被污染了!真正做到了「六和」自然就一塵不染,身心清淨。由此可知,六和是因,六根清淨是果,你修因一定得到果報;果報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修因重要!六和裡面頭一個「見和同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建立共識,這個很難。人與人之間彼此都有意見,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怎麼能相同?你說好,我們都依佛教,佛怎麼講的,我們依佛,那還是有不同。

  為什麼?佛的意見跟我們不一樣。有人說依佛的意見,為什麼不能依我的意見?所以諸佛如來高明,高明到極處,真的是講出來契機契理,非常公平,非常公正。那就是我們大家把想法看法統統放下,不就平等了嗎?我們放下,佛也放下,這一放下叫回歸到一真,你看看這個方法多高明!佛說,你不必依我,我們大家統統放下,平等了。真平等,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見和同解!有妄想分別執著,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生煩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生智慧。所以經論上常講「煩惱即菩提」,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菩提現前,連帶著妄想分別執著,那煩惱現前,煩惱跟菩提是一樁事情。佛是從這個理念上建立「見和同解」。

  我們平常講,我們實實在在是放不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放不下怎麼辦?這才不得已,我們大家想想我們依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這總有個根據了。這是不得已的方法,這是落在第二義上,第一義裡頭連佛這個也放下,那是真的,真的生,真實生。我們今天依著佛菩薩經論教誨來修行的,這實在講相似位,這不是真實位,相似位。就是好像像但不是真的,也算不錯,從相似慢慢去證得真實。如果不經歷相似,那真實決定做不到。所以我們要肯定自己是業障深重,煩惱習氣沒有能力放下的凡夫。我們今天除了要依經教來幫助,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法子好走,那就是中下根性的人,一定要遵循聖賢的教誨。聖賢的教誨,是他從自性裡頭親證的,真實智慧!性德本有的德能。這個性德本有的德能就是戒律。本具的智慧那就是經教。

  所以遵循經典的教誨是遵循我們自己的性德,當你自己明心見性之後,你的思想見解行為決定跟諸佛菩薩完全相同,佛佛道同,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懂得之後對於這個經教才死心塌地。我念經是念什麼?是念自性裡面的智慧、功德。我依教修行是依什麼?是依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來行事、來過日子,不違背性德。這裡頭千萬記住,不是被佛菩薩牽著鼻子走,那你就大錯特錯。就是連今天印光大師,那都是真正佛菩薩,你看他所講的,他指導我們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完全是性德,絕對不是九法界眾生能說得出來的,這個話是自性裡頭流出來的。這個字一定要認清楚。

  修行從哪裡開始?一定從持戒開始。傅大士在佛門記載裡面,他是彌勒菩薩化身的,真的,菩薩都有這個能力。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彌勒菩薩現居士身,傅大士,彌勒菩薩現出家相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也是彌勒菩薩化身的;現在家居士相傅大士。他教導我們的,不就是彌勒菩薩教我們?他怎麼教我們?他教導我們「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淨律淨心,心即是佛」,哪一尊佛菩薩無一不是教人從戒律上著手!

  近代虛雲老和尚常常教初學,頭一句話「嚴持戒律」。所以六和敬裡面第二條「戒和同修」,守戒律,守規矩,你這個僧團才受到人家尊敬;有秩序,有規矩,這就是社會所有一切團體的好榜樣。為人演說!整個團體在這裡表演,表演給社會大眾看,希望所有一切團體都像這個團體這麼和睦。大家都知道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怎樣才能達到,才能做到?持戒就能做到。你不持戒、不守規矩,你就做不到,持戒守規矩才能做到。這個團體真的不但世間人尊重你,諸天都擁護,都讚歎。落實在實際生活,「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真正做到六和敬。對於自己,自己的修養五戒十善,然後再提升到十戒二十四門威儀,這是沙彌,我們今天只希望做到這個標準。

  所以學院開學之後,一切上軌道,我們頭一門的功課,這門功課是共同科目,就是《沙彌律儀》,在家出家統統都要學,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將來我們學院每一季(春夏秋冬每一季)辦一次佛學講座,佛學講座裡面有三門基本課程必修的,就是每一屆我們都要講的。這三門,第一門《認識佛教》。學佛,佛教是什麼你都沒有搞清楚,那你學個什麼?這是我們的共同科目。第二門是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極力提倡的《了凡四訓》,第三門《沙彌律儀》。我們這三門課是主修的功課,一定要講的。一年講四遍,要不是這樣常常提醒我們,印象不深,你不會覺悟,所以你做得很辛苦、很困難,不想做。如果真的明白了,你會很歡喜做,決定不會違背。

  為什麼?你在這個裡頭得到法喜。你知道這樣做法真的快樂,你要是違背真痛苦。業報不說了,你受到良心責備。那麼你今天完全違背了,好像沒有受到良心責備,那是什麼?你沒有良心了!你的心壞了,不良了,所以良心不會責備你;你沒有良心,你要有良心的話,你會受良心責備。人到沒有良心,這個人就是三惡道的人,這個人不是人道的人,當然更不是天道的人。這是理、事我們都要懂得,都要清楚。所以這個三門,我們把它訂做初學必修的課程。除這個之外,必修裡面還有選修,就是輔助的課程也很重要,《感應篇彙編》、《德育課本》,經典裡面《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個課程我們都要開的。這些經教如果不能奠定深厚的基礎,我們學佛沒有根!

  我們念佛要想真正念到「臨命終時,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如入禪定」,很難做到。你仔細去觀察,凡是臨命終時有這麼好的瑞相,你仔細觀察那些人雖然沒有學,他可都做到了。他真的有良心,他真的是個善人,他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沒有一點點惡意,所以臨終才有這麼好的瑞相。所以我們今天在這個學院裡頭,花個兩年時間奠定這個基礎,其他的經論縱然我們沒有學,甚至於我們不要學了,我們一句佛號念到底,你臨命終時有這個瑞相。凡聖同居土上輩往生,瑞相都非常希有,都能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凡聖同居土上三輩。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這是真的,真的我們要爭取,假的要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是假的,徹底放下。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