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善惡之事,由人心作  (第九集)  1979/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5-007-0009

  世尊對於阿難尊者的一番開示,特別是對我們在家學佛的同修們,因為在家學佛,不但是初學,甚至於老參(多年學佛的老同修們),常常會有一個觀念,就是學了佛之後,對我們世法裡面有許許多多的衝突;換句話說,學佛給我們生活裡面帶來了許多的不方便。這個問題怎樣來處理?今天這一段經文,就是給我們答覆這個問題的。

  佛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皈依三寶的人,受持五戒乃至於菩薩戒的人,他必須要做到「誠信奉行」,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經上講的「敬歸三尊」,代表的尊師重道。換句話說,佛教我們學孝,教我們學忠,教我們誠實,教我們心口相應,表裡一如。這些話聽了之後,生在今天這個時代裡面,諸位想想,我們要認真照這樣去做,當然是很好。佛給我們講的,沒錯,是好,可是我們在這個世間往往吃虧,要上當。好像我們不必嚴守這些道德的規律,只要自己能夠佔到便宜、佔到利益,欺騙人有什麼關係?我得到好處,他受到傷害,那是他的事情。只要我佔到便宜,得到好處,就行了。世法裡面表面看起來損人利己,實際上損人並沒有真正的利己。如果真正的可以損人利己的話,我相信諸佛菩薩也贊成。我得到好處,別人吃了虧,果真如此,諸佛菩薩都佩服,你了不起。實際上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能損害人嗎?不能夠。諸佛菩薩、天魔外道都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今天你有能力說是障礙別人、損人,而真正自己得到利益,你就把因果律推翻了。那佛當然佩服你,為什麼?佛都沒有辦法把因果律推翻。你有能力把因果律推翻,那真正是了不起。諸位曉得,因果有報應的。俗話常說,你吃牠半斤,你將來要還牠八兩,不折不扣,哪裡能佔到便宜?我今天騙到別人的,將來還被他騙回去。一報還一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是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的事實,事實的真相是如此。

  所以諸位是深入經藏之後,通達佛法之後,你就曉得哪一個人佔不了哪個便宜,哪一個人也不會吃哪個人的虧,我們心才能安穩。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身心安穩才能夠修道,這是修道的本錢。如果認為一切法裡面還有牴觸,給諸位說,我們在佛法沒有通達。這一段經文裡佛給我們的開示,就是對還沒有通達人說的,換句話說,就是叫我們造因要謹慎。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在家學佛「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上一次我們講到這個地方。什麼叫做世間事,什麼叫做世間意,當然這個是問題關鍵的所在。我們看今天這段經文:

  【阿難言。世間事。世間意。云何耶。天中天。】

  這幾句是阿難請法之詞。因為阿難聽了佛跟他講,佛弟子可以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所以他請問什麼叫『世間事』,什麼叫『世間意』?下面就是答覆。

  【佛言。為佛弟子。】

  這是指在家的弟子。

  【可得商販營生利業。平斗直尺。不可罔於人。施行以理。不違神明自然之理。葬送之事。移徙姻娶。是為世間事也。】

  這個地方所說的,只是把世間事裡面舉幾個例子。世間事無量無邊,我們應當舉一反三。像這一類的,這都叫世間事。可以經營生意,『商販營生』就是可以經商,可以販賣,可以經營生利取利的這種事業。這個『生利』就是在這個裡面能夠得到利潤的這種事業。所以佛法裡面不禁止工商,可以做買賣,但是怎麼樣?要公平,不可以欺人。所以要『平斗直尺』,這就是教給我們做生意要公平,所謂「童叟無欺」,對小孩,對老年人,對愚痴的人,絕不欺騙他,貨真價實,我們現在所謂是商業道德。我們自己是一個很誠實的人,縱然那個生意人是個奸商,有的時候也被感動。由此可知,那個欺騙人的人,他並不是說什麼人他都欺騙,有的他覺得這個人我不可以欺騙他。像這樣的事情,我們在買賣當中也常遇到。只要自己誠實,縱然被別人欺騙了,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前生大概騙了他,現在他才騙我。我前世沒有欺騙他,他不會欺騙我的。

  我們最近買了一個大的,大型的錄音組,你們諸位看到的。這個商店裡把東西送來了,我們外行,不懂。試驗了一下,不錯,很理想。這個人走了之後,我們有個內行的同修來一看,東西是不錯,是新的,但是不是剛拆封的,而是什麼?在那個櫃台上擺了很久的,上面都有灰塵,裡面也有灰塵。新的,是不錯。結果我們問他,花這麼多錢買的,你怎麼送個舊的給我們?他打電話,非常抱歉,我看到好像法師很有修養,我心裡也非常的難過,過兩天我給你換個新的來。他告訴我們,他回去難過了兩天,還給我們送個新的換過來,當面拆封。所以人對人要誠實,要誠懇,他送機器來的時候,我還送了一本《了凡四訓》給他,送了一本《虛雲老和尚年譜》給他,大概他看到我們對他這樣厚,他也良心過不過去了。

  所以平素待人要誠懇,不管別人對待我們怎麼樣,我們待人一定要誠懇。所以說『不可罔於人』,這個「罔」就是欺騙人,這是很重要的,在這個商業上往來交易要顧及到道德。可是現在說得不好聽,所謂是昧著天良的人很多,賺取不義之財,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有好的結果。縱然眼前好像他得到一點利潤,諸位要曉得,那個利潤是他命中有的。命裡面沒有,如果他要得來了那才叫本事,那個本事比佛都大,佛都沒有辦法。既然是命裡有的,何必要欺騙人得來?要造這個罪業幹什麼?所以人要深信因果之後他就不會強求,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今天當小偷去偷人家東西,扒手去扒別人東西,扒得來的還是你命裡頭所有,這叫冤枉,真正是冤枉。可是世間人能夠見到這個道理的人太少太少了。佛菩薩給我們講,講得很多,幾個人相信?相信的人有福了,相信的人心安理得,命中所有的一釐一毫都喪失不掉。明理的人,利用他自己前世所修積的福德來成就他的善根功德,這種生活才有意義,才有價值。而不至於說利用他前生所修的這點福祿,他去造無量的罪業,招得來生事事不如意,這是很值得悲憫的事情。諸佛菩薩要救我們從哪裡救起?就從這個地方救起。所以這個小經多少人把它看輕了。

  你看我們講堂裡,我們講《六祖壇經》,講《楞嚴經》的時候,我看我們講堂坐得滿滿的;講這個經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人心好高騖遠,《六祖壇經》真能聽得懂嗎?我很懷疑,為什麼?我自己都不懂,你們都聽懂了嗎?這都是我們學佛不切實際,不老實,好高騖遠。《壇經》、《楞嚴》、《金剛經》,甚至於我們將來開的《大智度論》,都是一些人非常歡喜的。一百個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人能懂!而小部經學了之後立刻就用得上,真正得了殊勝的功德利益。可是一般人輕視,一看小乘經,我不學小乘,沒有看得起小乘。他不曉得小乘是大乘的基礎,沒有小乘哪來大乘?好像讀書一樣,看到研究所、博士班非常羨慕,我得去聽聽。小學、中學這個不想學習它,他不要讀小學,也不要到中學,他就去念博士班去,有沒有這樣的人?也有,天才,幾百年當中才出現一個,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因此,我們要成就,就得要從小部經裡頭生根,這才真正能得利益。

  如果這個地方沒有人講小部經,自己要常常讀誦小部經。我們講座裡頭一再提示諸位同修,要以《感應篇》做日課,以《了凡四訓》做日課,這個腳跟才站得穩,基礎才牢固。大經裡面,在我們阿賴耶識裡面種下種子,大經大論的種子。接受大部經的薰習,說實在的話得不到受用。如果諸位要說有受用,我可以說是副作用多於正常的受用。大部經只有薰習而沒有其他的作用是最好的,這是最有利益的。一有作用的時候都是不好的作用,怎麼說不好?正是佛在《楞嚴經》裡面所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那是無明,增長無明。聽懂了的是破無明開智慧,聽不懂的增長無明。所以古大德對於甚深了義經典不常講,不願意講,為什麼原因?就是怕眾生增長無明。現在是不得不講,為什麼不得不講?小部經沒人聽,掉頭而去。大部經會把他們都招來,種點善根吧,在佛法裡種點善根,無明跟善根同時種下去,各有各的果報。先受無明顛倒的果報,不曉得到哪一劫、哪一生,遇到佛菩薩出世,你的善根現前了。功德利益在後面,不在眼前。

  如果眼前要能得到,我們特別要重視小部經論,尤其要重視《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個三樣東西,立刻就兌現,馬上就得好處,比什麼一切大經大論效果都來得顯著。這不是說那大經大論不及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雞毛蒜皮。這三樣東西好比是什麼?麵包,肚子餓了一吃就飽。大經大論像什麼東西?這麼大的金剛鑽,你拿了有什麼用?肚子餓了不能吃,凍了不能做衣服穿,抱著一個大金剛鑽活活的餓死,這不是冤枉嗎?是冤枉!這就是你不會用。大經大論就是金剛鑽,好,你拿過去,榮耀!你看我有這麼大的金剛鑽,我沒有飯吃,我可憐,餓死了,活活的餓死。所以肚子餓了麵包有效,《了凡四訓》、《感應篇》跟《安士全書》就是麵包,立刻得到效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也不例外,也是屬於這一類的。你要認為,要執著《感應篇》是外道的,不是佛教的,那好你就拿這部經做日課,每天去讀誦,依教奉行。這個裡面講因果報應的,所以是不欺騙人,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一個人一生榮華富貴都是命。改造命運是積善修德才能夠改造,所以懂得改造命運的理論,懂得改造命運的方法,我們才能夠走一條幸福的道路。我們的物質生活,我們的精神生活,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去改善。我們想求個什麼都能求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必須要懂得求的理論,要懂得求的正當方法。不如理,不如法,你所求的自然不相應。縱然求到了後果不堪設想,何況求到的還是自己命裡面有的,所以說實實在在是冤枉。

  這裡告訴我們『施行以理』,這一句是講我們「營生利業」一句總結。總而言之,一切的「施行」,這是指我們身口意三業的行為一定要合理。「理」這一個字做什麼講?下面一句就註解這個字,『不違神明自然之理』。所謂「神明自然之理」這個話聽了不太好懂,俗話常講天理良心就是神明自然之理。「神明」是指我們的心性,我們心性是光明磊落,所謂是「神而明之」。這一句話就是王陽明所講的「致良知」,世俗所謂的良心,我們做事情要憑良心。所謂是合情、合理、合法,一切的作為都要注意到這個情理法。

  『葬送之事』,這是世間事,也是世間的大事。『移徙』,是遷居、搬家,這也是人情之往來。『姻娶』,是婚嫁,也是世間事。『是為世間事也』,佛弟子都可以做。一切的世間事,受過三皈五戒,受過菩薩戒的人,統統都可以做,跟世間人一樣,沒有兩樣。但是佛在這裡禁戒我們,不可以為世間意。什麼叫世間意?諸位看看:

  【世間意者。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

  這把『世間意』舉出幾點出來。我們學佛的人,佛叫我們不能做,偏偏還做,還去看個相,算個命,這是「世間意」。搬個家,要看個好日子;出個門,今天是不是黃道吉日?還選個日子;蓋個房子,找個地理先生來,包個大紅包給他,看看風水。這都是世間意。現在你們有許多地方,法師蓋廟,不是蓋普通房子。法師蓋廟,蓋道場,還要請個地理先生來看風水。這個方向,這個風水將來能不能出祖師?廟蓋幾十年、幾百年也沒有看到那個地方出個祖師,看風水的簡直是胡造謠言,沒有這個道理。要是那個地方能夠出帝王,出將相,出聖人,風水那麼好,那個地理先生早他自己就佔去了,他會給你?他不會給你的,我們世間人迷信。

  我們一樁一樁的來說。『卜問』,就是包括占卜、算命、看相這一類的。你看寺廟裡面,我們看到許多人到寺廟去燒香,抽籤、問卦。這些東西原來在佛門裡頭沒有的,可是佛門怎麼樣?叫大開方便之門。你們不是喜歡問嗎?抽個籤嗎?好,多做幾個籤桶,讓你們一個人有個籤桶去抽去。反正寺廟抽籤總得要給一點錢,積少成多,一天收入也相當可觀。要沒有這些東西,錢財就不來了。那靈不靈?諸位曉得,天曉得。所以人家抽籤,抽到那個好的多半不靈,抽到壞的好像很靈,佛門的壞事很靈,好事不靈。我們真正佛弟子,受了三皈的,從此也不必看相,也不必算命,也不必去問卦。實實在在講,佛真慈悲,眾生這個習氣太重,這個習氣並不是今天才有的,無始劫以來就有這個習氣。中國、外國都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也說了一個占卜的,就是地藏三經裡頭《占察善惡業報經》,那是佛門裡面教給我們占卜的。佛講你要實在放不下要想問問你的命運的時候,佛教給你這個方法,依這個方法去學。那個方法不是說拿來就可以占卜,佛要求的條件也相當苛刻,叫你修占察懺,至少要修七天才可以占卜,才會靈。你要不修七天的話,你拿到手占卜不靈。這是世尊的善巧方便。最好不必要,不必要問,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學佛學個清淨心,有這個念頭不清淨,這個裡頭包括了駕乩扶鸞也在內,扶鸞不但是「卜問」,而且還有『請祟』。扶鸞,給諸位說,多半都是靈鬼假冒佛菩薩的名義來修一點善事。他藉這個修善,勸人為善,大多數都是一些善的鬼神。他要說他是什麼鬼來了,把人都嚇跑了,誰還敢接近?他冒充我是什麼佛來的,我是什麼菩薩來的,大家對他恭恭敬敬的。都是冒充的,都不是真的,所以說小的事情很靈驗,他有小神通;大的事情,他就也不知道了,胡造謠言。世法之大者他都不能明瞭,那佛法甚深之意趣他當然更不懂。所以佛經跟外道的經有個最大的不相同之處。你說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的《可蘭經》,他們都認為那是神降下來的。佛法不如是,佛經是佛說的,他是人。歷代承傳翻譯的人都有名字,他負責任,是我翻譯,對大家負責任,告訴你它是有來源,有來歷的,不是天下掉下來。駕乩扶鸞我們不能相信,不能夠取信於人,所以佛門裡面不主張這個事情,諸佛菩薩也不做這個事情。

  佛教把宇宙人生的道理,在現在保存的經典裡面已經說得太透徹了,不必要再增加了,充其量加上註解。如果是佛菩薩再來的,他可以示現人的身分。在我們中國歷代祖師裡面,我們曉得有許許多多是諸佛菩薩應化而來的。人所周知的,像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再來的;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永明延壽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傅大士也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說諸佛菩薩以應化身到我們人間來的太多太多了。印光大師大家曉得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正可以堂堂正正以法師或者大居士的身分出來解釋一切經論,不必去作怪,駕乩扶鸞就是作怪,用不著耍這個把戲來造成世間的迷惑顛倒。你看佛在這個經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就教誡,不許可的,不要「請祟」。還有『符咒』,畫符念咒,這統統叫世間意。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本省同胞家裡面,就是景美都不少,我看家家前天大拜拜,每個人家裡都貼著有符,什麼清水祖師,那些符咒畫得我們也看不懂那什麼玩意。從前那個符是畫的,現在科學發達了,統統我看都是印的,不是畫的,畫來不及了,是印出來的。畫的符很靈,印出來還會靈嗎?我很懷疑。

  『厭怪』,「厭怪」是鎮壓。這些事情,我不知道我們本省有沒有這個習慣?在大陸上有這些事情,有做這個鎮壓的。譬如說蓋房子,那是泥瓦匠,他有這些邪門外道,他要做幾個什麼小人,放在那個梁上(上梁的時候,放在這個梁上),房子蓋好了,你這個家裡人住進去就會吵架,家口不寧。還有這個灶裡面,他不曉得埋一些什麼東西,這都屬於鎮壓一類的。這個事情不但在民間常有,在歷史上甚至於過去宮廷裡面也發生過這個事情。『祠祀』,這個地方「祠祀」不是講祭祖先,去鬼神廟裡頭許願,許了願去還願叫祠祀。這在我們民間也是普遍的看到。『解奏』,「解」就解冤,就是我們現在講消災。這個家有什麼災難的時候,找那個,或者是在佛教裡頭,或者是道師什麼,請他來念個經、念個咒,消消災。這個「奏」就是等於我們現在像燒這個疏文一樣的,奏給玉皇大帝,用這些表文是這個意思。世俗迷信的觀念,不但我們中國人很普遍,外國人也有,甚至於外國人有的比我們還要迷得深。我在台灣到處走走,我們台灣同胞很迷信,像這些情形普遍都看得到。可是到日本去看看,大概日本人的迷信在我們十倍以上,普遍都是的。給諸位說,這都是迷而不覺。佛法是覺而不迷,這些事情要不得。

  『亦不得擇良日良時』,用不著,不需要選擇好日子、好時辰。為什麼?下面佛給我們說:

  【受佛五戒。福德人也。有所施作。當啟三尊。佛之玄通。無細不知。戒德之人。道護為強。役使諸天。天龍鬼神。無不敬伏。戒貴則尊。無往不吉。豈有忌諱不善者耶。】

  這就說明了,所以我們自己首先要有信心,要能信佛,要有自信,自信自己是一個善人,是一個真正心地善良,具足無量功德之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吉祥的。那個地方該遭難,該遭殃,我一去了,帶去了吉祥,要有這樣的自信,這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要選個什麼日子,選個什麼時辰,不需要。

  受了三皈五戒,你要曉得,你是有福之人,你是有德之人。沒有福德,三皈五戒是受不到的,不容易受到的。何況菩薩戒?受持三皈五戒之後,對於三皈的義理,一定要懂得。如果我們說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某法師,你遇到災難還是轉不過來,你要出門最好還看看日子,還去算算命比較可靠一點,為什麼?你沒有皈依三寶。諸位要曉得,三寶是一體的,皈依兩個,少了一個,這三皈不完整,你沒有皈依到。所以我們皈依,要皈依三寶,而不是皈依某法師。我們請某法師給我們受皈依,就是請他來做證明,證明我皈依三寶。現在人有個錯誤的觀念,請那個法師來給我受三皈依,我就是皈依他,這是大錯特錯,把三皈也破壞了。所以我們應當要曉得,我們是三寶弟子。三寶弟子,凡是三寶就是我的老師,我在三寶裡頭要以平等心看待。這個是我的皈依師,他是我的師父,那個,那個不是,他不是我的師父,分別心起來了。這個皈依不但沒有功德,有罪過,為什麼?把佛法破壞了,把佛法分化了。佛法本來是團結的,是一不是二,這樣一搞你看分黨分派,一個師父是一派,把佛教搞得七零八落,一直把佛法鬧到滅亡為止。這個不叫做學佛,這個叫滅佛法。諸位想想,我們要做破壞佛法,毀滅佛法,那個罪過報應是什麼應該要曉得,我們皈依人自己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不懂,我們一受皈依那一天就開始滅佛法,我們在造罪業,不是護持佛法。我們天天想修福,福到哪裡修?天天在造罪!所以皈依的時候,首先要了解我是三寶弟子,只要是出家人,他守戒也好,他不守戒也好;他修福也好,他造罪業也好,我一律平等看待,統統是我的老師,要以平等心,沒有分別心。他善的,我跟他學;他不善的,我引以為戒,都是我的老師。這樣皈依三寶才是佛的真正弟子。

  佛的弟子,我們一切的作為『當啟三尊』,「三尊」就是三寶。我們想做什麼事情,或者有什麼疑問,自己不能夠決定,我們求佛或者求老師來給我們指點,這就叫「當啟三尊」,對佛要相信。『佛之玄通』,「玄」在此地當作深講,深之極就叫玄;「通」是說的神通。『無細不知』,世出世間一切事佛都知道,所以我們什麼事情求佛不要求鬼神。真正信佛就是求佛,這與我們學佛的因緣可以說很有關係。如果我們一開頭學佛遇到一個好老師,他教給我們這個正當的路,我們一生當中就少走很多冤枉路,少吃很多苦頭。這各人因緣不相同。

  我學佛給諸位說沒有走迂迴的道路,沒走冤枉路,這就是剛學佛的時候遇上了一位好老師,他教我。他教我什麼?一切不能解決的問題求佛,不要求人。當我對於佛法道理了解的時候,我覺得佛法太好了。我那個時候有意無意的問他一句話,章嘉大師,問他,我說我將來如果出家好不好?他說很好,你不要去求師父,為什麼?你要去求一個老法師想說跟他出家,他要不答應你,你不就生煩惱了嗎?我想對,是有道理。那怎麼辦?求佛。只要你真正的發心,你從發心那一天一直到你成佛為止,這個當中的路都是佛菩薩給你安排的,你一點都不要操心。這倒很舒服,怎麼還有這麼好的事!好,我就照這麼辦,就求佛。有願出家,不求老師。那個緣成熟什麼?老師來求我,要請我去出家。老同修就曉得,請了我九次。劉備請諸葛亮才三顧茅廬,我要等老師請了九次,我答應他,出家了。那個時候我在台中,李老師說奇怪怎麼人家一請你就出家了?我說他來九次了,來了九次了。九次你還出家?我有這個願,我早就有這個願,這老師才同意。不是人家來一說、一勸就走了,我看這個師父意很誠,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才出家。受戒也是人請我去受戒。再給諸位說,我學講經的時候,那個經講不下了,看註解也看不通,不曉得怎麼好,一切都放下,拜佛,拜上個兩、三百拜的時候,意思統統都出來了,寫都來不及。求佛,不要求人。

  所以真正發心,「佛之玄通,無細不知」。我們舉心動念佛菩薩都知道,知道得清清楚楚,比我們自己知道的還清楚,為什麼?自己幹的事情忘掉了,佛菩薩不會忘掉。我們這個道路都佛菩薩安排的,護法神天天在照顧,所以求個什麼?不用發愁。只要我們能身心放下,清淨光明一天一天的接近,決定有成就,決定有收穫。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信佛,不相信,那就沒有辦法。這一句是講的信,相信自己有福,相信自己有德,相信諸佛菩薩,護法龍天,日夜的護持。自己要有這個信心,自己做的光明磊落,自然有這個感應。

  下面,佛為了增強我們的信心,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戒德之人』,這裡是講在家,著重在五戒。修五戒,修十善,這樣一個道德之人,『道護為強』,道德一天一天增高,護法神日夜的保護你。『役使諸天』,我們沒有意思要麻煩諸天,諸天天神自動的來保護你。『天龍鬼神』,這是指護法神。所以是八部護法鬼神,『無不敬伏』,對你都尊敬。「伏」是服侍你,侍候你。『戒貴則尊』,這個地方「戒」是同指的德行。德行的總綱領,心地平等慈悲,行為是利益一切眾生。這樣存心做事的人,鬼神沒有不尊敬的。這樣的人,『無往不吉』。他有什麼忌諱?他還有什麼不善,還有什麼不如意?沒有,決定沒有。下面說:

  【道之含覆。包弘天地。不達之人。自作罣礙。】

  這個地方的『道』是說的真如大道,它的包含,『含覆,包弘天地』。「道」也就是真心,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達』,就是不悟的人,是個迷人,愚人。自己做個障礙,可見得這個障礙不是外面來的,是自己製造的。怎麼個製造法?就是於一切法當中生知見,起分別。這是一切煩惱,一切障礙的根源,我們應當要覺悟。

  【善惡之事。由人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

  一切事的善與惡是從心生的。善心與外面境界合就是善事,惡意與境界合就是惡事。由此可知,境界是平等的,境界沒有善惡。正如蕅益大師的開示一樣,蕅益大師那篇開示我希望諸位都能夠背得很熟,然後你才真正覺悟善惡從哪來的。如果更能進一步把善惡兩頭都捨掉的時候,那就成了大功,那就真正的開悟了,那不是小乘,那是大乘菩薩。兩頭沒有放下,有善有惡,這是權小凡夫的境界。我們要斷惡修善,假如善惡兩頭都坐斷的話,那就超凡入聖。所以『禍福由人』,是自己造,自己受,與什麼人都沒有關係,與什麼樣的環境也沒有關係。有關係的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與這個有關係。除此之外,與其他的都沒有關係。底下兩句是比喻,善惡的果報就像影與形,響應聲一樣,形影不離。

  【戒行之德。應之自然。諸天所護。願不意違。感動十方。與天參德。功勳巍巍。眾聖嗟歎。難可稱量。智士達命。沒身不邪。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

  這個『戒』是指的持戒,『行』是講的行善,一個持戒行善,這樣一位有道德的人,他的感應是自然的,自然而然絕沒有一絲毫的勉強。在佛法裡面常常說「法爾如是」,就是一點勉強的意思都沒有。什麼樣的感應?『諸天所護』,諸天善神,護法伽藍,他自然守護你。『願不意違』,「願」是你的願,願望。願望不會違背的,所謂是有求必應,這就是「願不意違」。能夠到有求必應,事事如意,諸位要曉得,這是要靠諸佛菩薩、護法善神冥冥當中來幫助,我們才能達得到,同時還要修德修福。我們自己本身沒有福德,護法善神也幫不上忙。本身有福有德,他能幫得上忙,他給我們做增上緣,使我們的福德提前成就,使我們的福德更加圓滿。可見得一切法離不開因果的。

  下面這兩句說的利益就更殊勝。『感動十方』,憑什麼感動十方?身口意三業要像佛,如佛。成佛之心,佛的心是什麼?無住生心。無住就是平等,是清淨;有住就不清淨,不平等。生心,生什麼心?救護一切眾生之心。所以才能夠感動十方諸佛菩薩,護法龍天。『與天參德』,所謂是參天地之化育,自己的心行就如同天地一樣,天哺育一切眾生,地是載一切眾生。我們的心,我們的德,是不是真正能跟天地造化合而為一?給諸位說可以。為什麼說可以?本來是一,本來就不是二。我們為什麼不能像天一樣那麼大,包含一切眾生?包含一切萬物?為什麼不能像地一樣的普載一切眾生?還在裡頭生分別,生知見。所以這個經,你看雖然是小乘經,裡面也有幾句達到大乘最高的境界。

  『功勳巍巍』,如果我們自己把自己的心行與天地的造化合而為一了,這種功德「巍巍」,太大了,巍巍是形容詞。『眾聖嗟歎』,「眾聖」是指諸佛菩薩,「歎」是讚歎。『難可稱量』。「難可稱量」就是諸佛菩薩都讚歎不盡。頭頂上是天,腳底下是地,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有幾個人去學天學地?天地之德是大公無私,就是佛心,就是真心,真正的平等清淨慈悲。『智士達命』,「智士」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是指前面的佛弟子,佛弟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達」是通達明瞭。「命」是說的自然之理。『沒身』,等於說終身,我們佛門常講是盡形壽;『不邪』,不做邪事,也就是說不做不如法的事。『善如佛教』,我們身口意三業都要能夠善於體會佛菩薩的教導。『可得度世之道』,這個「度世」包括了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之道。

  世尊開示的話到此為止,言語不多,意義深長。下面一小段我們也把它念掉,在長行文裡面可以算是一個總結。阿難尊者聽了前面四番的開示,自己覺得非常的慶幸,同時又憐憫許許多多的眾生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不聞佛法,實實在在是可悲的事情。

  【阿難聞佛說。更整袈裟。頭腦著地。】

  這是聞佛開示之後,自己所感動老師的恩德,這是頂禮。

  【唯然世尊。】

  這下面是他的言詞,是心得,也就是聽了這個開示之後,他自己的心得報告。

  【我等有福。】

  這個『等』,凡是遇到佛的人,凡是見到三寶的人,可以說他都有福,尤其是:

  【得值如來。】

  能夠遇到佛陀在世,能夠親近佛陀。

  【普恩慈大。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脫苦。】

  不但自己還感恩,這個意思當中,還求佛要『愍念一切』,給一切眾生作福田,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唯有佛菩薩才能夠做得到,唯有佛菩薩才是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田。下面是一番悲憫的話:

  【佛言至真。】

  真實到了極處,一點虛假都沒有,『至真』。可是怎麼樣?

  【而信者少。】

  相信的人太少了。

  【是世多惡。】

  『世』是指這個世間。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的人多造十惡。

  【眾生相詛。】

  互相的傷害。

  【甚可痛哉。】

  這在佛菩薩眼光裡面看是一樁很悲痛的事情。

  【若有信者。若一若兩。奈何世惡。乃弊如此。】

  這是講對佛教,佛陀的教化,能夠生信心,億萬人當中只有一兩個。所以阿難尊者的感嘆,為什麼這個世間濁惡到這樣的地步?『乃弊如此』,到這種地步。諸位要曉得,阿難說這個話是佛陀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的風俗雖然不好,比我們現在還是厚道得多。

  【佛滅度後。經法雖存。而無信者。漸衰滅矣。嗚呼痛哉。將何恃怙。惟願世尊。為眾黎故。未可取泥洹。】

  哀憫一切眾生是悲心的流露,單單只有悲心流露於世依舊是沒有利益,沒有好處。所以阿難發起慈悲心之後一定要求佛住世,弘法利生,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心。末後這幾句,這是請佛住世,請轉法輪,這是真正的慈憫一切眾生。佛滅度之後,佛不在世了,雖然佛的經典、佛的教法還流傳在世間,但是什麼?沒有人相信。尤其在今天,整個世界上,雖然有許多國家也有佛教,但是他們信仰的那個程度,給諸位說,遠不如我們在座的同修。所以說沒有信者,沒有人信仰,沒有人修學,佛法就漸漸衰了,漸漸滅了。佛法是一切眾生,唯一的希望,唯一的光明,唯一的一條生路,把它斷絕了,諸位想,這多可惜!我們今天發心就是基於這個認識,所以來發心維護,發心延續下去。怎樣延續?就是希望諸位個個覺悟,個個成就,人人將來都能弘化一方,佛法的慧命,眾生的慧命,才能夠繼續。絕不是我一個人,我一個人有什麼用?一個人無濟於事。我們這個道場雖然小,我們同修可以說都具有最虔誠的心來成就大家,只要肯發心我們盡心盡力的協助,一切所有財、法毫無保留的供養給大家。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到的,鬻香長者那一丸龍藏之香要燃燒掉才有無量功德,保存在那裡沒有功德。所以我們毫無保留的貢獻給諸位,希望諸位要認真的學習,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

  挽救佛教,救度眾生才能救自己。如果說我只救自己不顧眾生,決定救不了你自己,你也不會像經裡面講的這個感應。一切為佛法,一切為眾生,沒有自己的身,也沒有自己的命。給諸位說,也沒有自己的福報,眾生的福報是自己的福報,自己福報跟眾生融合成一個,就是把自己的身,把自己的心,剛才講「與天地參」,跟天地合而為一。什麼人能夠把天地毀滅,天地就是自己的身心,這才是真正的金剛不壞身。我們要傳,傳這個法;要弘揚,是弘揚這個法。可是眾生無知,他不覺悟,他不能體會到這點意思,這是非常悲痛的事情。假如佛法不存了,『將何恃怙』,「恃怙」是依賴的意思。像一個小孩,他要生存,必須要依靠父母,沒有父母,這個小孩他就沒有生命。佛法更如同是眾生的父母一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阿難尊者才代表一切苦難的眾生來求佛,請佛住世。『惟願世尊,為眾黎故』,這個「眾黎」就是指一般老百姓,有情眾生,您老人家不可以涅槃。『未可取泥洹』,「泥洹」就是後來翻譯的涅槃。意思就是說,您老人家要長住在世間,不可以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