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九集) 2009/8/31 台灣 檔名:12-047-008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九面第三行:
【起六觀者。依前五門即觀之止。而起即止之觀。何以故。理事無礙法如是故。定慧雙融離分齊故。一多相即絕前後故。大用自在無障礙故。】
這幾句話是『起六觀』的前言,說明六觀的由來,六觀的所以。依前面五門,就是前面我們所學的五止,依五止起六觀。『依前五門即觀之止,而起即止之觀』,從這兩句話我們就曉得,止觀其實是一,止觀不二,止就是觀,觀就是止。可是它作用很明顯的能讓我們看出來,止是放下,觀是看破。如果不放下,你不能夠看破;如果不看破,你不會放下,兩個是一樁事情,必須得相輔相成,觀幫助止,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這兩個法門,初學的人是從觀下手,還是從止下手?不一定。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有的人從止下手容易,有些人從觀下手容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譬如淨土法門,教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對於老實人來講,他能接受,你叫他老老實實念,叫他一切放下,他就真做到,他真幹。可是這個方法,如果對知識分子就不行。知識分子說,我為什麼要放下?如果不把為什麼要放下搞清楚,他不肯放下,所以他要用觀下手。兩個不同的路。
眾生根性很多、很複雜,不外乎這兩大類。這就是一類是從信門入,老實人,他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他就從止下手。另外一種,這是知識分子,他多疑,什麼事情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你要不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他不可能相信你。那怎麼樣?從解門入手,對知識分子,尤其是高等知識分子,要從解門。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中國六祖惠能大師就示現這個榜樣,釋迦牟尼佛代表知識分子,所以他要去求學,學了十二年,不容易,真叫苦學。十二年,所有這些宗教學術的大德們統統見過,統統跟他們學過,疑問還是沒有解決。最後把所學的東西放下,入更深的禪定,這才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成佛。這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畢竟在這個世間知識分子佔大多數。惠能大師他示現的是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世間的學術、出世間的學術一天都沒學過。他的好處在哪裡?標準的老實人,他對經典相信、對老師相信,這種人從行門下手,不用求解,你教他怎麼做他就老老實實做。可是行中有解,解中有行。你做到了,自然明白,解明白了,自然就肯做,就真肯放下。無論是從解入、是從行入,第一步進去之後,以後決定是解行相應,相輔相成。從解門進去的,就是觀進去,就有止,他自然就放下,放下又幫助看破,看破又幫助放下,互相幫助,相輔相成。章嘉大師告訴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個辦法。老師當年看到我初學,盡量不說佛學名詞,他講看破放下我好懂,如果他講的是「即觀之止,即止之觀」,我就糊塗了,我就完全不懂,巧妙,這叫智慧。深入淺出,讓我們初學,沒有接觸過佛法,沒有讀太多的書,也能聽得懂他的話。所以止觀是一體的兩面。
我們學佛學了不少年,雖然沒有什麼功夫,沒有什麼成就,但是這麼多年的薰習,不能說不起作用。古人所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一門深入沒做到,長時薰修做到了。學佛五十八年,沒有一天不讀佛經,不過不是專讀一門,要專讀一門,我深深的相信,沒有一絲毫懷疑,縱然不開悟,也得三昧,肯定的。我們是這個路走過來之後才曉得走錯了,希望後人別走我的路,走我這條路很吃虧,成就不高;不能說沒有成就,不是很殊勝的成就,跟古來祖師大德比,那我們差得很遠。現在看樣子好像還不錯,許多人讚歎,這什麼原因自己很清楚,現在一些人不學了,他們不學,我學一點點,就比他們超越,是這個意思。自己心裡要清楚、要明白,不能跟現在人比,跟古人比,跟古來祖師大德比,我們就會很謙虛。天主教講的謙卑,我們真的謙卑自自然然就露出來。而且對別人尊敬,別人修得比我好的,我對他尊敬;修行不如我的,我對他還是尊敬,因為人不可貌相,現在看到他不如我,可能過幾年他超過我很多。
這個事情,古今中外很多例子,決定不能夠輕慢別人。倓虛法師跟我們講的故事,鍋漏匠在世,誰瞧得起他!曬蠟燭的和尚,哪個人不笑話他!三年之後成就了,以前笑話的人感到慚愧、懺悔,看錯了人。他怎麼成就的?就成就在老實,老師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他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站著往生,你能跟他比嗎?預知時至。曬蠟燭這個和尚,師父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佛舍利,一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他開悟了,他能講經,他能說偈,沒人能跟他比。你就曉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多少時間出人頭地?這兩個人三年。不可以輕慢別人,不能小看別人,可能三年之後他就比我高得太多了。永遠保持謙卑,這決定正確,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這是佛門弟子,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在世,一生都是保持這樣的態度,做給我們看的。你看惠能大師,一生是不是保持最低的謙卑姿態?那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人。我們今天有一點點小成就有傲慢心,錯了!孔夫子說得好,假使這個人「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這孔夫子說的話。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決定是謙卑,如果不是謙卑,這個人學問德行都有限,這是我們修學基本的態度,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從止入門還是從觀入門?各人根性不相同,哪一種方法都可以。我學佛就是從解門入的,我要不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叫我學它,很難,我做不到。我必須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認為這個值得我學,我才真肯幹。兩種各有長處,平等平等。可是我自己感覺到還是老實可貴,老實人不成就則已,一成就,真是出人頭地,很少人能跟他相比。老實比多聞,我覺得要高明,老實不容易,過去生中善根福德修成的,不是偶然的,我也很想老實,做不出來,這不是勉強能做的。所以理要懂,一生不敢輕慢別人。
「即觀之止」,這是講前面五種,我們絕不是簡單的把名相術語介紹一下就行,至少都要略略的加以解釋,怎樣在日常生活當中活活潑潑把它落實?真放下。世尊在大乘教裡面,總的給我們說,這非常重要,「止」是自性本定,「觀」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全是自性裡頭有的。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現在遇到善知識,遇到善友,指導我們回頭之路,回頭是岸,指出一條道路教我們回頭。這篇文章講還源,這兩條路是還源的道路,止、觀,怎麼知道?它稱性,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我們能掌握住大原則,明白這個道理,凡是與自性相應的,這是正法,與自性不相應的不是正法。止觀與自性圓滿的相應。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什麼都要放下。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自性在淨宗講常寂光淨土,這裡面沒有物質現象,所以一切物質你要放下,身是物質,要放下;沒有精神現象,所以受想行識要放下,這是最高的原理原則。你不肯放下,那就是障礙,不但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大徹大悟,講到最淺顯的地方,障礙你這一生的幸福圓滿。你有福報、有大財富,你有地位,你做大官,大富大貴,你的生活並不快樂。什麼原因?你沒放下,你比不上釋迦牟尼佛,比不上孔老夫子。為什麼?人家放下了。從什麼地方看到的?《論語》裡面記載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就是快樂,非常快樂。快樂從哪裡來的?從學、習來的。學的是古聖先賢的教誨,習是什麼?習是統統把古聖先賢的教誨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上,工作、待人接物學得跟古人一樣。孔子學的古人是哪些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是他一生學習的榜樣。
我們今天學佛,我們的榜樣是什麼人?釋迦牟尼佛、諸大菩薩。凡是學佛的人,尤其學淨土的,六大菩薩沒有人不知道,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彌勒、地藏,這是我們的好榜樣,這是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是校長,這六個是老師、教授。每個人專主一門,文殊菩薩教智慧,觀音菩薩教慈悲,地藏菩薩教孝心,彌勒菩薩教我們拓開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慈悲要遍法界;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就明瞭,六大菩薩幫助佛陀接引眾生、教化眾生、成就眾生,總的原則不外乎止觀。念佛是止觀,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觀;放下萬緣,那是止,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讓心裡只存一句六字洪名,除這句佛號之外,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有止、有觀。這個止觀,在所有止觀方法裡面達到登峰造極。所以世尊在《大集經》裡面讚歎這個法門,持名念佛,叫無上深妙禪,禪就是止觀。我們自己修學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會動搖,看到別的法門都想學,認為那些法門比念佛高,念佛是老太婆教,對於沒知識的人佛用這個方便法接引他。殊不知老太婆所受持的是無上微妙法門,超過知識分子所學的多多!這是一般人不知道,不是佛說出來,我們也不曉得。所以觀裡面有止,止裡面有觀,觀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止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第四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第三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具足裡面就包括著本具的般若智慧,那就是觀。所以止觀,修學方便上講是兩種,實際上是一樁事情,都是幫助我們向上提升。
五止學過之後,接著我們就學六觀,從五止起六觀。下面假設一個問答,『何以故』,為什麼,「何以故」用現在話是為什麼。大師跟我們講了四句,『理事無礙法如是故』。《華嚴經》講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講到極處。這四句話從理上講,現在人稱它作哲學,從事上講,現在人稱它為科學。換句話說,這是真實究竟圓滿的學術,你說它是科學、哲學都行,三千年前佛陀說的。念到這個地方,我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華嚴宗三觀」,這是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依《華嚴經》而立,謂之法界三觀」,謂就是稱它,稱它為法界三觀。「法界是所觀之境,三觀是能觀之心」,著重在後面三觀。法界是外頭的境界,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末後一句「能生萬法」。萬法把它歸納起來,用佛家的術語來講,不外乎心、色,佛家講色跟心,色是物質環境,心是精神環境,這是宇宙的現象,現象無量無邊,不外乎這兩大類。我們學《還源觀》,對這個事情就會很清楚,前面跟我們講過,顯一體,起二用。二用就是一個是心、一個是境,在佛法裡又稱之為依報、正報,心是正報,境是依報,從一體就起這兩種作用。境是環境,是物質,宇宙萬法;那個心是什麼?心是自己不是別人,正報就是我,我跟宇宙同時出現,沒有先後。我有沒有生滅?沒有,惠能大師第二句話就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我們今天很多人貪生怕死,那是不了解事實真相。生死是什麼現象?色法的現象,物質決定有生住異滅,在人、動物,我們稱為生老病死,植物生住異滅,礦物成住壞空,它一定是四相遷流,這四種現象循環,這是自然的現象,法爾如是,法本來就這個樣子,所以沒有生死。從一體起二用,不能說生;妄盡還源,不可以說滅,不生不滅,這叫什麼?大般涅槃。
般涅槃是梵語,古印度的言語,意思就是不生不滅。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完全肯定,對佛所教的一絲毫都不懷疑,你把這樁事情看透了,你還有沒有生死的恐怖?沒有了,恭喜你,你已經證得大般涅槃,就這麼回事情。你對於生死上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是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了,恢復到你的真心、清淨、平等、智慧。起作用的時候大慈大悲,看到苦難眾生自自然然伸手幫助他,像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那是真實慈悲的流露,也沒有理由。你說他為什麼?他什麼也不為。喜歡分別的人一定要問,那佛就不得已說一句話應付應付他,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就是沒有理由、沒有條件,慈是愛心,愛一切眾生、愛宇宙,捨命都甘心、都情願,還有什麼捨不得的?這是什麼?徹底覺悟的人。世間人愛護兒女,為保護兒女,父母能捨命,那是什麼?那是因為他的兒女,跟別人他就不幹了,那個慈悲叫愛緣慈。佛對一切眾生無緣無故,所以叫無緣慈,沒有條件。要知道,沒有條件是我們自己本來面目,現在變成這麼多條件,那是什麼?迷失了本性,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才談條件,錯了!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所觀之境跟能觀之心是一不是二,說這個我們也懂,為什麼?我們在起二用後面念到三種周遍,知道二用是一而二、二而一,能現的心跟所現的境是一不是二,同時起來的,而且永遠不能分離。彌勒菩薩說得更清楚,「念念成形」,形是境界,阿賴耶識裡頭境界相,這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物質現象裡頭,大,虛空法界、星球;小,微塵、毛端,這是小,形皆有識。識是什麼?見聞覺知,受想行識,有,它有受想行識,它沒有眼耳鼻舌身,微塵裡頭它沒有眼睛、沒有耳朵,它也沒有心,它有見聞覺知。古大德學佛,我們不能不佩服,為什麼佛說這些他都相信,一點不懷疑,他也沒見到;現代人要拿不出證據,不相信。近代這個世界上人都相信科學。科學的特質是什麼?是證據,拿證據來,所以科學最重視實驗。大學裡面只要涉及科學,一定有實驗室,你在那裡面可以看到證明。其實佛法沒有實驗室,有沒有證明?有。宇宙的緣起誰看到?佛說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人很多,你去問他,他都知道,我親眼見的,那個也說我親眼見的。你沒有見,你沒有他的功夫。到八地以上,你問問彌勒菩薩所講的是不是真的?他可以跟你說,我可以給你作證明,真的。可是現在人實在是太差了,他非得自己眼睛看到,他才相信,別人看到他都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他自己什麼時候能達到這個境界?永遠達不到,為什麼?他不肯放下心意識,所以他永遠見不到;也就是說,他不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他見不到。這是自性,是你自己本來面目,人人都有,見性成佛。
禪定也是止觀的功夫,實在講就是講放下,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你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法都不執著了,佛說你就證阿羅漢果。這個時候你對於整個六道輪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不再執著,超越六道,六道沒有了,六道變了,變成什麼?變成四聖法界,我們淨宗叫方便有餘土。這方便有餘土裡頭有四層,聲聞、緣覺、菩薩、佛。在淨土講,方便有餘土裡面有三輩九品,講得更詳細。為什麼還有這個等級?放下的不一樣,放下愈多愈往上升,放下愈少他就往下降,降叫退轉,上上下下在這個境界裡。不過他一個是位不退,他有最低的限度,不會再往下退,叫位不退。你說阿羅漢他住在四聖法界,他決定不會退轉到六道,不會,叫位不退,他有個底限。如果再放下分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了,連分別的念頭都沒有,他升了,升到菩薩。再能破一品無明,破一品無明什麼?於一切法學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叫破無明,就是放下起心動念。這個時候方便土不見了,沒有了。像作夢一樣,醒過來了,方便土沒有了;沒有,是什麼境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現前。你們想想看,六道沒有了,變成四聖法界是第一次夢醒,醒了;放下妄想分別,四聖法界沒有了,實報土現前,第二次夢醒。六道是夢中之夢。真的就是放下,放下你才能提升,才真正明瞭。
所以我們看科學、看哲學,這些大科學家、哲學家,他為什麼到不了佛境界?他沒放下,他靠科學技術去觀察,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放下不需要用儀器的,你全都明白了,而且你所見到、所明瞭的比科學儀器觀察的還要詳細。科學儀器觀察,還是要隔個儀器,不是直接看到的。我們看顯微鏡裡面的微生物,是透過機器才看到的,沒有這個機器看不到。我在高雄看牙齒,牙周病,第一次給醫生檢查,首先用X光照相,照出來之後,他在牙縫裡面挑一點黑黑的,髒東西黑黑的,看不出什麼東西,什麼都看不出來。他把它放在顯微鏡裡面,再用我們電視屏幕,把它連結到電視,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好多好多小微蟲,來來去去的,數不清。我就問劉醫生,你放大多少倍?三千六百倍,看到了,藉機器看到。像阿羅漢,不需要,阿羅漢馬上就看清楚。釋迦牟尼佛說,佛說一滴水,八萬四千蟲。那八萬四千蟲不就是微生物嗎?一點都不錯。針尖挑一點點東西,放在顯微鏡裡面,在電視裡頭,布滿整個屏幕,你就看它在動,看到了,這真的不是假的,真可怕。你看針尖挑一點,整個牙齒還得了!所以劉大夫講,法師,你是嚴重的牙周病。他說你還能講經,這是佛菩薩保佑,在一般像這牙齒不行。所以徹底治療,差不多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密集治療,天天去洗,把它洗乾淨了,再去照相,很少了,只有幾個,大概不到十個。劉醫生說,完全搞清楚是很困難的,這不容易,大幅度的減少,沒有了。這是科技的技術。
那我們發現礦物,我們講沒有生命,它有見聞覺知。日本江本博士做的實驗,做成功了,很多科學家去參觀他的實驗室,證實他是用科學的方法,沒錯,可以相信。他在聯合國也做過好幾次的報告,得到世界上科學家的肯定。我們聯繫上,我在日本開會,順便到東京去參觀他的實驗室,聽他的報告。他那個時候還很小心謹慎,不願意碰宗教,因為碰宗教怕別人說他是迷信。我告訴他,你的實驗,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已經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三千年之後你們才發現,而且發現的不完整,你們已經發現物質,只要是物質,你今天只是用水來實驗成功。佛說所有的物質,只要是物質現象都有見聞覺知,再小叫微塵,今天科學家講的粒子,原子、電子、粒子,基本粒子,不能再分的小物質,統統都包含圓滿的見聞覺知。說明什麼?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也能夠接受整個宇宙的資訊。接受到善的資訊,好的資訊,它的反應非常之美,它歡喜;如果是負面的資訊,你看它的反應非常醜陋,好像很難過、很傷心的樣子。這個科學實驗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什麼啟示?我們真正了解所謂自然災害怎麼形成的。佛在經上說的,我們現在佩服得五體投地。佛說自然災害怎麼形成的?境隨心轉,就一句話。
外面的環境是隨著我們的心在轉,我們的心善、行為善,外面所有的環境都以善相報。我善,它就善,哪有災難!我們這才肯定,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地球有沒有差別?毫無差別。為什麼世尊在經裡面為我們介紹那個世界那麼美、那樣善,一絲毫的缺點都找不到,什麼災難也沒有,為什麼?居住在那個環境的人心善,大家都善,共業所感,就這麼個道理,境界決定沒有差別。我們地球上的居民他想什麼?他念的是什麼?他說的是什麼?幹的是什麼?你細心去觀察,不善。佛講的善惡有標準,十善業道這是標準。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那一邊的居民皆是上善,你看不但是善,上善,這些人居住在一起,上善之人。回過頭來看看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裡的居民,可能現在是大多數,上惡,上品十惡。所以什麼災難都出現,連地球的溫度都突然上升。溫度怎麼上升?火氣太大,瞋恚心太重,這屬於火,嫉妒、瞋恚都屬於火,所以地球溫度不斷上升。冰山、冰川融化,海水上升,造成水災。水災是什麼?水災是貪婪,貪而無厭。你能說水不知道嗎?江本博士實驗的水,它知道,我們是什麼心,它就產生什麼變化。風災是愚痴,地震是我們傲慢不平,我總比別人高,別人總不如我,這個念頭產生地震。所以佛告訴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個世間災難全沒有了。佛是講的真有辦法,真有道理,可惜現代人說他是迷信,他不合科學,堅固執著這個觀念是正確的,最後結果是什麼?地球毀滅。地球為什麼會毀滅?是我們的惡業造成的。
深入大乘之後才徹底覺悟,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前面「顯一體,起二用」。所以佛法不但能夠解決我們個人這一生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得到,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地球的困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宇宙的大事。真正明白人,對大乘佛法生恭敬心、生感恩的心,五體投地,認真學習。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批評大乘、否定大乘,那就是給地球帶來災難。由此可知,我們的心、念頭,染、淨、善、惡,對於我們生活的環境、對於居住的星球,關係有多大?太大了!然後你就曉得,佛法大乘對於一切眾生的恩惠多大。我們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四重恩裡頭是以佛恩為第一,父母之恩大,不能跟佛比,佛恩確實是擺在第一。佛確實有能力幫助我們化解衝突,幫助這個世界恢復安定和平,幫助我們消除所有一切災難,這個恩德多大。如果今天否定他,說他是迷信,說他不合科學,排斥他,反過來,那個罪過有多重。這些災難,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自作自受,你能怪人嗎?災難來了,怨天尤人,這是罪上加罪。罪上加罪的後果是什麼?後面還有更嚴重的災難。對災難應該什麼態度?災難現前,應該自己反省,思過、懺悔,改往修來,自己要認錯。環境沒有錯,主宰環境的是人心,佛家講的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講得多好。我們想善,環境就是善的;我們想惡,環境就是惡的,誰主宰?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在主宰,這是佛說的。佛沒有說他主宰,也沒有說天神主宰,也沒有說是閻羅王主宰,佛說是我們自己主宰。佛永遠居淨土,我們相信,為什麼?佛心清淨,從來不起心、不動念,你說他不住淨土,誰住淨土?淨土從哪裡來的?還是自己變現的。佛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真淨土,純淨土。那個淨不是染淨的淨,染淨都超越了。佛給我們凡夫講淨土,是對染講的淨。那個淨土是什麼?就是方便有餘土,我們講十法界,四聖法界是淨土,六凡是染污,這相對的。超越這個,叫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說的,初住以上的菩薩住實報土,那個土裡頭什麼災難都沒有。
下面給我們講三觀,三觀第一個是「真空觀」,「窮盡法界之事相,無一有自爾之別性,皆歸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這是跟你講真空。法界這兩個字很難懂,界是界限,法是萬法,萬法各個都有界限,所以稱之為法界。在佛法裡面,很多同修都知道有十法界,其實法界不止十種,無量無邊。十是個代表字,不是數目字,代表什麼?代表圓滿,代表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因為數目字從一到十是個圓滿的數字,它代表圓滿,是這個意思。這裡頭差別很多,所以法界裡面的事相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事相,無一有自爾之別性,沒有一個,自爾就是自己,自己的差別的性,沒有。性是體,沒有性它怎麼能現出相來?我們前面念過,顯一體,起二用,那個一體就是性,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這些事相統統是依他起,就是依這個性起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體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說它做空。這個空,不是我們一般人觀念上的空,一般人說空,空沒有,什麼都沒有,佛法這個空不是這個意思,空有,它有。有為什麼說空?你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身體接觸不到,你想也想不到,六根緣不到,但是它存在,存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所有一切事物都是動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不動的。我們講到這個問題,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用電影的銀幕來做比喻。電影的銀幕乾乾淨淨,決定沒有染污,它沒有聲也沒有色,可是色相一定從它顯出來,沒有它顯不出來。雖然顯出來,它一絲毫沒有沾染,色相是動的,它是不動。我們電視屏幕亦復如是,天天看電視,你要是常作如是觀,那你是在修行,你是在修止觀。會不會得定?會不會開悟?會。所以會的人,看電視都能成佛。看出什麼?屏幕是真的,色相是假的,真不礙假,假也不妨礙真。二十四小時把這個電視機打開,電視屏幕絲毫沒有被染污,這是自性,它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現。所以一切物沒有自性,無一有自爾之別性,就是個別的性沒有,性是相同的,皆歸於平等之空性,所以叫真空。佛法常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什麼?就是我們電視屏幕上的現象,有,有而不有,叫妙,叫妙有。屏幕空,空它能現相,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這叫空性,或者稱性空,都可以,這才是事實真相。
大乘法裡面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現象都不是真的,你要清楚,你要明瞭,你是個明白人。明白人叫佛菩薩,如果不明瞭事實真相,糊塗人,糊塗人叫凡夫。凡夫跟佛菩薩是一不是二,就是一個明白,一個不明白,所以一個是覺,一個是迷。十法界裡面,除了覺與迷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所以佛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他現在沒有覺,他在迷,一旦覺悟了,他就是佛。覺悟之後,沒有先覺悟後覺悟,平等;沒有先佛後佛,先佛後佛是凡夫的分別執著,覺悟之後完全平等,叫明心見性,見性就沒有先後。為什麼?時間不存在,沒有先後;空間不存在,沒有大小。沒有說先成佛的資格老,老佛爺、老菩薩,沒有,一證得的時候立刻平等,這是事實真相。首先給你講的是空性。
再給你講,「空者,非頑無之空」,這個對我們初學人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是我們一般人觀念當中的空。因為我們一般人看到這個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那叫空,不是的,不是這個空。「真如之理性」,真如是本體,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用真如之理性,就是賢首大師在這個論文第一段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跟這句話一個意思。「超然而離諸相」,它怎麼離相?即相離相,我們看電視屏幕裡面的色相,你要真正看出屏幕是空的,空無所有,它有沒有離相?它是離相,為什麼?相絲毫沒有染污它,即相離相。我們要怎樣學才能夠跟自性相應?融入,我們在這裡就能學到。電視頻道裡的現象跟屏幕是不是融成一體?是的,可以說它融成一體。你再細細看,它是真的融成一體?是真的,也不是真的。為什麼說是真的又不是真的?你才看到真相。你要說真的融成一體,你把頻道按掉,畫面馬上就沒有。這是什麼?畫面是畫面,屏幕是屏幕,兩樁事情,一而二、二而一,你不能說它是一,也不能說它是二,這你才真正看到真相。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們跟這個社會是不是融成一體?融成一體。我們今天凡夫麻煩在哪裡?迷了,把它當真,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在這裡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自找麻煩。你在這裡面起七情五欲、起貪瞋痴慢,墮落了,全搞錯了。真正懂得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那人家問你,你知不知道?隨問隨答,不需要想。人家問我,想一想,我要怎樣答覆他,不需要,自性流露,隨問隨答。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隨問隨答,有沒有想過?一次也沒有想過。想過是什麼?凡夫要想,他不想,不知道怎麼答法,為什麼?他著了相。諸佛菩薩不著相,隨問隨答,答的都是決定正確,一絲毫錯誤都沒有,智慧,不要想的。如果不是這麼殊勝,不是這樣微妙,我們學佛幹什麼?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說了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被這句話吸引住,我們想追求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告訴我,在大乘佛法裡,只要你真正去學,你能得到。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決定得到。為什麼?自性裡面的,不是向外求。向外求不容易求得到,向內求有求必應。這樁事情,方老師介紹給我,我得到章嘉大師詳細給我說明,懂得了。我們真的想要得到,就得真幹;不幹,得不到。你光是聽,那什麼?那是解說,不真正去幹,那個解說就變成說食數寶,變成什麼?變成一種學術,不能得受用。真幹,怎麼幹法?真幹就是放下,什麼都要放下。
放下難,難捨能捨,我們經過好幾次的考驗。韓館長當年在世,我們合作,她幫助我三十年,那三十年是放下,放下什麼?我常常講這三句話,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放下。學什麼?不管錢,財放下;不管人,人事放下;不管事,事放下。不容易,三十年的訓練,才真放下。我跟她合作,名義是我的,你看成立華藏精舍,住持是我,實際上以後華藏精舍變成架空,空殼子,底下又設一個華藏視聽圖書館,她做館長,那個圖書館是真的,華藏精舍有名無實。管人、管錢、管財,她統統攬去了,我要不放下,我們兩個就不能合作,利害就發生衝突。好在我接受老師的教育,學釋迦牟尼佛,一想,釋迦牟尼佛放下了。今天我們必須合作,她要的我不要,我要的她不要,我們沒有利害衝突,這三十年密切合作。我要的是什麼?天天上台練習講經,這個她不要,所以她每天替我張羅,找講經的場所,租地方,借地方,聯繫聽經的信徒。我們的信徒也不多,大概不超過三百人,我們不攀緣,來聽的都是自動來的,還有聽眾他們自己介紹親戚朋友來聽的,所以聽經人不多。我們的講堂也不大,講堂大概頂多只能容納一百五十人,那就坐得很擠;坐得舒服一點,八十個人是最好。景美圖書館講堂只有五十坪,這大家都知道,五十坪還隔了兩個小房間,一個臥房,一個小客廳,所以面積不大。我們在台灣就這麼一個道場。道場小,開銷少,維護容易,所以我們一生保持到不化緣,沒有問人要錢過,心安理得。如果我們要權力,要管人、管事,那就不能合作。所以這也相當不容易,三十年真放下,你再給我我都不要,長時間的磨鍊。所以,以後我們遭遇很大的困難,心安理得。離開台灣,我們那個圖書館放下了;離開美國,美國兩個道場放下了;離開新加坡,新加坡淨宗學會這個道場放下了。這都是考試,誰來考試?佛來考試,沒有放不下的。在中國大陸,這做的是規模最大的,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我們做了三年,交給政府,放下了。沒有一樣放不下,放下得大自在。每次的放下,就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法喜充滿,境界提升,智慧也提升,德行都提升。
所以我始終感激老師,你看我講經的地方一定有老師的照片擺在周圍,就像他們都在場聽我講經一樣,感恩。不是老師的指導,我們怎麼知道佛法殊勝?不是老師的教導,我們怎麼會懂得放下?放下看破是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教給我的,我們能夠成功,得力於一樁事情,聽話,老師講的真的依教奉行,不打折扣,所以才能得到這樣殊勝的利益。我相信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他肯定在學校裡也介紹給許許多多同學,這同學沒有真幹。我出家之後去見方老師,方老師一看我,你真幹了?我說是,老師教我幹的,我真幹了。他感到很驚訝,然後就勉勵我,好,你走的路正確。我出家學佛,那個時候的朋友、同學、長官對我都感覺得很訝異,學佛可以,你怎麼學成這個樣子?你學迷了。而我自己感覺到我學得太晚,二十六歲才開始,如果十六歲開始學,我不是這個樣子,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各人緣分不一樣。成敗關鍵就是真幹,真放下。真放下,至少頭十年很痛苦,以後慢慢會緩和,我自己的經驗是到三十年才不動心,給我我都不要。所以韓館長往生之後,我們捨棄幾個道場,歡歡喜喜,沒有一絲毫怨言。跟著我的這些同學也不容易,都能聽話。一定要學「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相信因果,命裡有的決定有,命裡沒有的不要強求。命裡該餓死的,我縱然有個金山也會餓死;命裡不該餓死的,一無所有,到時候有人送飯來吃,相信這個,深信不疑,所以沒有一絲毫憂慮,身心清淨。這上天保佑,才有這麼好的身體。我相信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九十多歲,生活能夠自理,不需要人幫助,這是學佛人的威儀,學佛的殊勝利益從這裡就看出來,這叫真正的福報。福報不是地位、不是財富、不是權力,這些東西都是假的。福報是智慧,福報是頭腦清楚,不迷惑、不糊塗,身體健康長壽。李老師講經講到九十七歲,他老人家往生,我聽說只有兩次沒講經,他一個星期講一次,走之前只停兩次。這是我們眼前的榜樣,我們應當要學習。
超然而離諸相。這要知道,即相離相,要懂這個道理。相在不在?在,一天到晚沒有離開,心裡絲毫不染著,知道萬法皆空,自性不空。對初學來講,講自性不空他不懂,因果不空。深信因果,你會有成就,為什麼?你不會變質;不相信因果,名聞利養現前,變質的人太多,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誘惑。只有深信因果的人,名利現前不動心,不會生貪愛,在最窮困的日子裡也不會退心,不會感覺得有艱難困苦,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
下面說,「吾人所見之森羅萬象,悉為妄情之遍計」,遍計所執性,這講三性,我們前面講過,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遍計完全是假的,計是什麼?計度分別,也就是妄想,想什麼它就現什麼,遍是普遍,這種想是非常微細,你自己不能覺察,覺察不到。你會想,我門前有山,我什麼時候想山?好像我沒有想山,山為什麼在此地?其實你想,你不想不可能有。眼前所現這些人,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都是你遍計所執性變現的。如果你真的把這個放下,遍計所執,六道裡頭統有,遍計所執放下,六道就沒有。依他起性放下,十法界就沒有了,最後在實報莊嚴土,只有圓成實性。所以遍計是假的不是真的。
下面一個比喻好,「猶如空華之實性為虛空」。空花是什麼?眼睛長了病,有沒有害過眼睛?害過眼睛的人有這個經驗,害過眼睛的會看見空中有花,出現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假的,實際上空中是決定沒有。害眼睛的時候看燈,燈上有個光圈,你看得很清楚,但是眼睛沒有毛病的人看不到,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都不是真的。所以空中的花,它的性是空,虛空。「於中泯亡妄情所見之事相,顯真空之妙體,名為真空觀」。這是教我們,你對宇宙萬有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是怎麼個看法。真正明瞭的人看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全是假的,相有性無,事有理無。就像大師在此地所說的,把妄情遍計統統放下,你所見的色相當體即空,從事相上就見到性體,性體是空寂,顯真空之妙體,這叫真空觀。「真空,即四法界中之理法界」,你在相上看到理體,看到真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