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八集)  2008/8/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46-004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賢首大師開示最後的一段。我們從「然此觀門名目無定」,從這裡看起:

  【若據一體為名。即是海印炳現三昧門。】

  『炳』是光大的意思,『現』是現前。我們採用「海印三昧十義」來做個簡單的介紹,十條,上面我們學過「無心能現」、「現無所現」、「能現所現非一」、「能現所現非異」、「無去無來」,第六是「廣大」,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今天我們再從第七「普現」,這是說「如來三昧,一切世界於一心中,不簡巨細,皆悉能現」。這十義說明自性的智慧德用。如果我們要問,什麼是我們的真心?什麼是我們的本善?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性本善」,本善是什麼?就是智慧。智慧是我們的真心,智慧是真正的本善,能現一切世界,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在《華嚴經》裡面講,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都是在一心現的。一心能現,一心能覺,對於所現這一切法沒有一樣不清楚,過去、現在、未來,而且是平等的,沒有哪個比哪個強一點,哪個比哪個差一點。但是迷失了自性就很可憐,迷失了自性之後,智慧就變成煩惱,什麼煩惱?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嚴重的話,學佛也不行,學佛還是要墮地獄。古人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地獄門前僧道多」,什麼人下地獄?學佛的人下地獄。

  為什麼說學佛的人下地獄?沒有依教奉行,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佛的教誨完全相違背。佛是教我們,怎麼教的?就以我們這個「妄盡還源論」來說,你看裡面講的四德,這是你自性,性德。第一個給你講「隨緣妙用」,你不隨緣,你不是妙用,你是造業。就跟《地藏經》裡面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要想一想是不是說我?「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我們今天隨的這個緣完全是自私自利,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不知道明天的果報,明天果報現前了,後悔莫及。你說佛菩薩不慈悲,沒有救你,佛菩薩非常慈悲,經書你得到了,你天天看,你天天在聽講,聽了怎麼樣?聽了耳邊風,聽了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不相信這是真的,相信眼前名聞利養是真的,不相信佛菩薩教誨,當然更不相信聖賢的教誨。佛菩薩都沒有看在眼裡,聖賢算什麼?就是這個罪,就墮阿鼻地獄。

  那我說我們敬不敬佛菩薩?也很恭敬,見到佛菩薩形像會禮拜,其實呢?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情,佛菩薩並不要我們天天拜他,並不要我們天天念他,佛菩薩什麼都不要。我們拜他、念他,是感恩!現在的人學佛,天天拜佛、念佛,是什麼?知道自己做錯了,希望佛菩薩原諒,希望佛菩薩饒恕,都是妄心在作祟。你想想,佛菩薩能不能饒恕我們?能不能赦免我們的罪?不能。如果能的話,我們不用學佛,佛菩薩普度眾生,不度眾生佛菩薩不慈悲。這是佛菩薩做不到的事情。經上說得很好,「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中峰大師在「繫念」開示裡面講過,你們不是天天都在念嗎?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作自受,你怪誰?佛菩薩不能幫助我們。佛菩薩能幫助我們,經上講得清清楚楚,他只能做到開示,後面行證他做不到,是要我們自己修行,自己去證果,這個做不到。清涼分《華嚴》四科,信解行證,不是清清楚楚嗎?

  佛的開示是他給我們的恩德,我們自己要悟入,也就是說,佛的話有沒有聽懂?聽不懂,真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你天天聽經,聽了一輩子,一句沒聽懂,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原因?你有業障,什麼業障?自私自利,你就聽不懂。如果聽懂了,你怎麼會不開悟?你怎麼會不證果?六祖惠能大師當年聽五祖忍和尚講經,他聽懂了,他開悟了,他成佛了,那叫聽懂。沒有做到,沒聽懂!我年輕的時候跟章嘉大師在一起,大師常常告訴我佛法知難行易,就是說,你真聽懂太難太難了,修行證果太容易了。章嘉大師圓寂三年之後,我親近李老師,李老師就跟我講信佛這個信太難,幾個人能信佛?他為什麼不相信?他不懂,不懂佛法。天天念經,經裡什麼意思不知道;天天聽講,經裡什麼意思也不知道,這個難。真念懂,真聽懂了,他就真做到。所以李老師告訴我,信佛這個信字的標準是你做到;你沒有做到,你不信,你那個信是假信、迷信,不是真信。這一點我們要清楚,不是真信,打著佛的招牌,破壞佛的形象,無論在家、出家,你幹這樁事情你就是阿鼻地獄。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

  第七這節所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心所現的,不簡巨細,巨是大,細是小,我們今天講宏觀宇宙、微觀世界全包括了,宏觀是講大宇宙,微觀是講小宇宙,小宇宙講什麼?講到原子、粒子、基本粒子,講到夸克,這是小,皆悉能現。所以這個現沒有先後,底下就講到,第八講「頓現」,「謂如來三昧,一切世界當念即現,無前無後,色相宛然」。我們今天沒有辦法看到宇宙的全體,我們只看到宇宙的一半,一個角落,這就講空間維次不同。科學家說,從理上講,空間維次是沒有限量的,我們在無限量的空間維次,我們今天只能看到三維空間,四維以上的我們就看不到。但是無限維次空間都是我們一心所現的,我們看不到,不能說沒有。所以佛在經教裡講了一個「隱現不同」,我們看不到的就是隱,看到的是現,現前。實在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這個屏幕一樣,我們這架機器,接收的電視機,能夠收到全世界的節目,那總有幾百個頻道,這就好像不同空間維次。我們只按一個頻道,這個頻道的色相現前,其他的沒有去按到,不能說沒有,統統有,都在現前,我們只能看一個。佛告訴我們,空間維次是怎麼形成的?現在我們清楚了,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的法界,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唯識所變。你知道它的原因,把這個原因消除掉,空間維次就沒有了,本來沒有。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空間維次沒有了,那麼心現識變的宏觀世界你全都看見了,真的是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沒有先後,就沒有時間;普現,沒有空間。不但是大宇宙你看得清清楚楚,小宇宙,就是微塵裡面的宇宙,毛端裡面的宇宙,你都看得非常清楚,色相宛然,跟現在科學發現的全息照片的理論有點像。微觀世界是什麼樣子?跟宏觀是一樣的,所以大小不二,完全一樣。

  不但我們起心動念,我們講波動,現在講波動的世界,念頭才起已經傳遍虛空法界,我們一舉一動也不例外。前面看到信息,《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的,善財童子參訪彌勒菩薩,進入彌勒樓閣之後,看到彌勒的樓閣是遍法界虛空界,重重無盡。看到無量無邊的樓閣,每個樓閣裡面都有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面前都有善財童子,他看到了。這說什麼?你一舉一動都遍法界虛空界,你能瞞得了誰?你說我今天做事情別人不知道,那叫自欺欺人,見性的人全知道。這個標準我們曉得,就是《華嚴經》上初住以上的菩薩們,他們全都知道,因為他所有空間維次都突破了。你起心動念,他知道;你一舉一動,他知道。實在說,阿羅漢以上就沒有法子瞞過他,但是阿羅漢有時候還不知道,為什麼?他必須入定才知道,他不入定不知道。你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光目女母親墮地獄了,向阿羅漢請教我母親現在在哪裡?阿羅漢入定,出定才能告訴她。就是十法界裡面,沒有出十法界的,他要入定才知道,不入定不知道。但是法身菩薩,就是超越十法界以上的,他不需要入定,他一切時、一切處都知道,為什麼?他都在定中,他不需要入定。這是什麼?自性本定,「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他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所以定不是盤腿面壁,定是心不動,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不分別、不執著是大定。不執著,還有妄想分別,這是二乘的聲聞、緣覺的定功。所以他們在定中能見到,出定他見不到。

  所以曉得,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現在有很多通靈的,這通靈的人,我接觸的時候我知道不是假的,為什麼?如果是假的,他們說的話,不能說同樣的話,不能說同樣一樁事情。幾個通靈的,他們彼此不認識,也不住在一起,碰到我說一樣的話,說一樁事情,這就有可信度。他們能力比不上阿羅漢。如果是鬼神、天神,他們有報通,就是報得的,五通,他沒有漏盡通,他有天眼、天耳、他心,我們凡夫心裡想什麼他知道。我們的過去跟未來他也知道,他看得很清楚,這個我們能夠信得過的。他給我們傳遞一些信息,很值得我們做參考,但是怎麼處理事情,我們不能聽他的,聽他支配就錯了,你就被他控制。

  所以我們要學隨緣妙用,這句話裡面,隨緣就是恆順眾生,妙用,妙用是隨喜功德,我隨喜當中成就自他功德,這是妙用。怎麼成就自他功德?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常常勸導大家把跟世出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對立的念頭要消化掉,那你就是隨喜功德。你跟人有對立,有對立就是你有自私自利,用《金剛經》的話說,你有我相,有強烈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具足。具足,那就不是佛菩薩講的隨緣,隨緣是要隨順性德,你是完全跟性德相違背,你是隨順自私自利,隨順貪瞋痴慢,這個與自性完全相反的,果報在三途。你不是學佛,你是在修餓鬼道,你是在修地獄道,那也是道。不是十道嗎?佛道、菩薩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你是修的哪個道?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佛學、學佛,這不是我發明的,李老師教導我們的。台中慈光圖書館開辦大專佛學講座,接受一批高等知識分子來學佛,李老師提出佛學跟學佛是兩回事,你們來參加講座,到底是學佛還是來搞佛學?老師每天上課是一樣,學生各個人所契入的不一樣。搞佛學的多,天天來聽課,也寫筆記,也講得頭頭是道,做不到,這是什麼?這屬於佛學。對佛法懂了沒有?不能說他不懂,也不能說他懂。你說他不懂,他真的講得頭頭是道;你說他懂,他一條都沒有做到。李老師下了一個結論,他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他還要接受輪迴,佛法裡面真實殊勝功德利益,他沒有得到。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他這一生成佛去了,這一生就作菩薩去了,這還得了!他有這個機會,他放棄了,他做不到。

  所以真學佛,必須約束自己,從哪裡做起?從持戒做起,從三皈五戒做起。你想想看,三皈五戒你做到哪一條?一條也沒有做到。三皈做不到,三皈第一條,皈依佛是覺而不迷,試問問,你自己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依舊是迷而不覺,沒做到,你皈依佛是假的,你沒有皈依。皈依法,法是正,正知正見,你的念頭還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跟佛經教完全不相應。所以你不是皈依法,皈依佛法,你是皈依魔。皈依僧,僧的意思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完全染污,掉在名聞利養裡面去了,落在五欲六塵裡面爬不出來。所以三皈你沒有。五戒就不提了,你雖然是沒有殺生,你沒有殺人,但是你叫很多人生煩惱,這個是等於殺人。你給人氣受,你欺負人,你侮辱人,你虐待別人,這個等於殺生。接受不應該得的財物供養,你接受了,這是等於偷盜。你把五戒一條一條想想,大概可能只有一條你做到了,不飲酒,其他做不到。真正《十善業道》落實,《弟子規》你可以打一百分,你是圓滿的。所以我常講《弟子規》是什麼?是五戒十善的落實,《弟子規》跟《感應篇》。你要真正想學佛,你一定從《弟子規》、《感應篇》下手,《感應篇》講因果教育,關係到你起心動念。

  第九句講「常現」,「謂如來三昧,於諸法相,無有不現之時,非如鏡像,對時方能顯現」。我們看到境界相,沒有中斷過。晚上睡覺的時候,眼睛閉了,睡著了,這個相真的沒有了。可是一醒來,睜開眼睛,這相又現前,沒有中斷過,為什麼沒中斷過?你念頭生滅沒有停過,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念念相續,它不會中斷。但是每一個念頭,前念不知道後念,後念不知道前念,念念它出生境界,念念出生,境界裡面就有情識,所以精神的現象、物質現象全是從念頭裡面生起來,它能生就是自性。在四聖法界以上是智慧,六道裡面是煩惱,智慧跟煩惱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覺悟了,煩惱是智慧,迷了自性,智慧是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體的兩面,就是不二。煩惱不斷就是智慧不斷,因為它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生不滅,它不會斷。所以說真的,佛教我們轉煩惱為菩提,煩惱一轉變就是智慧。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懂得怎麼樣轉境界。能轉境界,你才真正懂得佛教導我們,「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妖魔鬼怪、地獄眾生都是好人,都是好事。為什麼?看到地獄的現象提醒自己,我不能有過失,我不能造地獄因。你看他對我就有好處,他示現造罪業墮地獄給我看,我看了之後,省悟過來。所以我對他感恩,他叫我不能學他,學他就墮地獄,就要受這個罪,他是我的老師,他是我的恩人。就不一樣了,這智慧就開了。所以順境、逆境都是善知識,順境是正面教導我們,佛菩薩;負面的,就是三途眾生教導我們。那個地方我們願不願意去受罪?太苦、太可憐了,我們不想去,那你就不能造這個業。已經造了,已經造了不怕,只要真正懺悔,回頭是岸,這是正理。只要你回頭,你還有一口氣在,你還沒有斷氣,你還有機會回頭,回頭就得救了。真正懺悔,後不再造。五逆十惡罪,一回頭,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不是什麼佛慈悲,不是的,這裡頭有個理在,道理在此地。你回頭是回歸自性,自性裡沒有這個東西。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妄心變的,這一回頭,妄盡了,還源了,妄盡了,十法界沒有了。你們在「繫念」裡面念到永嘉大師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是迷,迷的時候有六道輪迴,覺的時候沒有了。所以你一回頭,六道就沒有了。

  所以要知道這個境界是頓現的,沒有先後。這是佛法裡講境界現象跟哲學、跟科學講的不一樣,他們講的有先後。你看道家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他有次序的。佛法講頓現,沒有,哪有那麼多?頓現講得合理,常現,頓現、常現。末後跟你講「非現現」,這才講到究竟處。怎麼叫非現現?你看到後面全否定了,否定得乾乾淨淨,那就回歸自性。「如來三昧,寂然不動,為眾生故,於非應中隨感而應。」眾生有感,這不是佛來應,這是如來三昧應,如來是自性。自性本定,你那個感就好像按頻道的開關,你按下去,它相就現出來,你不按它就沒有,你按它就現了。你要問這是什麼原因?沒有原因,是法爾如是,在自性,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自性沒有生滅。惠能大師講得最好、最清楚,講得透徹,講得明白。

  自性本來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什麼東西染污你?妄想、煩惱、習氣,我們《華嚴經》裡面講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染污。染污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這在佛法裡面稱為不相應行法,現在學術裡面稱之為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抽象概念。所以我們的自性沒有失掉,我們的智慧、德相沒有失掉,老祖宗跟我們講的本善,佛說的本覺,沒失掉,只是現在很不幸,扭曲了。不管怎麼扭曲,他的純淨純善從來沒有改變過。所以諸佛菩薩,這個要學,諸佛菩薩對蚊蟲螞蟻都禮敬。我們現在怎樣?我們現在對一切人都瞧不起,這就差得太遠了。為什麼諸佛菩薩對蚊蟲螞蟻會恭敬?因為牠的如來三昧跟佛的如來三昧是一個三昧,不是兩個。所以佛眼睛看到他們,他們是佛,只是什麼?迷失了自性,不能不尊敬,不尊敬就是不尊敬自己。所以我們講尊敬、講愛,我總是頭一個講愛自己,自愛,自己尊重自己。自己不知道尊重自己,他不會尊重別人,不愛別人,就是不愛自己,為什麼?自他是一不是二。你從這個地方細心去觀察,他自不自愛?他自不自重?你一看就清楚了。佛自愛、自重,所以他愛一切眾生,他尊重一切眾生。連世出世間聖賢都不例外,你看孔子,孟子,他們在一生當中看輕哪個人?沒有過。貧窮、殘障格外恭敬,恭敬裡頭還加一分憐憫心,沒有輕慢的。所以,自愛自重很不容易,覺悟的人才做到。迷失自性,他怎麼會懂得自愛,他怎麼會懂得自重?所以瞧不起別人,就是瞧不起自己。凡夫看不出來,就是從前李老師所說的,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人看得清楚,你不能夠欺騙別人。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你都沒有辦法瞞過他,你怎麼能瞞天地鬼神,你怎麼能瞞諸佛菩薩,哪有這種道理?理事我們都要懂。

  所以「非現現」這是說明真相,這是不思議的境界。前面或者你還有議論、有爭議,或者有問題,到這個地方什麼問題都沒有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一切眾生於自性中,自性是寂然不動的,但是隨眾生的感它自然有應。所以,眾生在感應裡面所見的一切境界,從哪裡來的?是你自性變現的。心外確實沒有一法可得,這個道理太深,講不出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來跟我們講都講不出來,叫言語道斷;不但說不出來,當然你聽不懂,你也想不到,那怎麼辦?佛法裡有句話告訴我們,「唯證方知」,你證到這個地位你就知道了。怎樣去證?你要行;怎麼行法?要放下。放下,那就要談到戒律,戒律裡面教我們不可以做的,你統統放下,這是止持,止是放下。菩薩戒裡面告訴我們哪些要做的,你就照做,這叫作持,你要不做,你就犯戒了。叫你做,不做,你犯戒了;不許你做,你做了,也犯戒。

  所以戒律有兩種,一種是止持,一種是作持,比丘戒是止持,菩薩戒是作持。佛教菩薩要普度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你不做怎麼行?釋迦牟尼佛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你看他在沒開悟之前,止持,放下;開悟之後,開悟之後是作持。這個彌勒菩薩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在中國。中國,彌勒菩薩化身就是布袋和尚,我們中國造彌勒菩薩像都造布袋和尚,這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大藏經.高僧傳》裡面有他的傳記,也不知道布袋和尚姓什麼,名字叫什麼,不知道,他是哪裡人也不知道,多大年歲也不知道,沒有人曉得,所以叫不詳。但他的事跡有記載,圓寂的時候記得很清楚,他身世沒有人知道,別人問他,他也不說,問這個幹什麼?這個不急、不重要。人家問他什麼是佛法?他每天背一個大口袋到處化緣,人家供養都放在口袋裡頭,所以大家都叫他布袋和尚,不知道叫什麼?叫布袋和尚,也很出名。人家問他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兩個手攤開,一句話也不說。人家看這個樣子,懂得這叫放下,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提著布袋扛起來走了,理也不理。放下之後提起,提起要幹,去行!你看他不說一句話。所以對你自己修行,是叫你放下;放下之後呢?放下之後要提起來,教化眾生。

  你要把你自己發的願要兌現,你可不能天天欺騙佛菩薩,那個罪過太重。四弘誓願,你看你每天念,「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天天在障礙眾生,你天天在找他麻煩,你不是在度眾生,天天給氣給他受,你這不叫欺騙佛菩薩嗎?「煩惱無盡誓願斷」,你天天生煩惱,你沒有把你自己煩惱減輕,你念這首偈是不是打妄語?「法門無量誓願學」,你根本就沒有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就不說了。所以你所作所為,捫心自問,都是幹的是騙佛菩薩,騙眾生、騙自己,叫自欺欺人,還得欺騙佛菩薩,你說你的罪多重,你不墮地獄誰墮地獄!地獄不是佛菩薩造的,這樁事情我們也非常清楚。我從前年輕的時候,聽到朱鏡宙老居士跟我講這些故事,都是真人真事。他的老岳丈是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在世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東嶽大帝就是泰山,山東泰山。那是大鬼王,他管差不多管五、六個省,這個裡面的人生死都歸他管。東嶽大帝找他,做他的判官,判官是什麼?就是現在的祕書長,地位很高。所以他很辛苦,白天在世間要辦公、要處理事情,晚上要到東嶽大帝衙門去上班,好在時間還不長,大概不到兩個月。可能是判官出缺了,或者是有事情,他去代理,所以時間不長。他在這個職務上就想到地獄裡面的炮烙,他說炮烙的刑罰太殘酷,不人道,要求東嶽大帝把這個刑罰廢除。這個建議提上去之後,東嶽大帝笑笑,也不說話,派了兩個小鬼帶章先生到刑場親自去看。小鬼帶他走了一段路之後,告訴他,炮烙刑場就在此地,他看不到。才恍然大悟,一切唯心造,他沒有做這個罪業,他看不到。所以以後再不提了,才曉得地獄從哪裡來?是你自己的業力變現出來的,自己變自己受,不是閻王造的地獄罰你去受罪,不是!這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就跟作夢一樣,你說夢,夢境是誰製造的夢境給你去受的?沒有,地獄的境界就像這樣。

  你什麼樣的心感什麼樣的境界現前,境界無量無邊,我們在前面第三段念到的「出生無盡」,三種周遍,出生無盡,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自己受。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眼前境界也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自己受。現在災難很多,化解災難,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很容易了,我只要把心,惡的念頭斷掉,惡的行為斷掉,災難對我就沒有關係了。你縱然是有因,當中沒有緣,果你就不受。所以理得,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安了。這是佛在大乘教裡面,教給我們怎麼樣消災免難?你說這是靠佛菩薩保佑?不是。是靠自己做個轉變,就是妄盡還源。佛法有道理在,不是迷信。要是靠佛菩薩保佑,那是迷信,那完全錯了。佛菩薩要真能有這個力量能保佑,世間就不會有災難。所以,一切災難是惡業感召,你造這麼多惡業,你自作要自受。共業裡面有不共業,所以心地清淨善良的人什麼樣的災難不害怕,沒有恐懼,不驚不怖。「海印三昧」我們就介紹到此地。我們再看下面的文:

  【若約二用而論。即名華嚴妙行三昧門。】

  『二用』就是生起依報、正報。『華嚴妙行三昧門』是說的什麼?是說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依什麼修行?祖師慈悲,把《華嚴經》的修行方法,你看看就用這六個綱領,這六門就講清楚、就講明白了。如果用《華嚴經》的經義來說,那就是文殊、普賢。文殊菩薩教我們修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通常講的菩薩六度,再加上方便、願、力、智,《華嚴經》講十度,十波羅蜜。普賢菩薩跟我們講十願,導歸極樂。這是《華嚴經》的兩位法身大士,把修學修「華嚴妙行三昧門」給我們具體的顯示出來。我們有沒有認真去做?實在講,是我們做不了,境界太高了,太妙了。所以加上妙,做能不著相,六度、十願齊修,這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妙了;有分別執著,它就不妙了。為什麼?有分別執著在裡面,你是修的福德,沒有分別、執著就叫功德,做一樣的事情。譬如修財布施,今天遇到人家有災難,像四川災難,我們捐了一些錢去幫助他們。我們有分別、有執著,這是修福,沒有分別、執著是修功德,果報不一樣。功德能超越三界、六道,福德不能,福德只能在六道裡面,你將來到哪一道享福,你修的福報。由此可知,學佛的人多,修福的人多,修功德的人鳳毛麟角,幾個人懂得功德?修功德的,無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修功德,那真正叫學佛。修福的那是搞佛學,佛學裡有福,有福報,沒有功德,這個要懂。真正的善心、善行是修福,我們現在看到很多是在修福報,可是他心行不善;心行不善,福報不能說沒有,有,到什麼地方去享?很可能是三途。鬼裡面有福德鬼,享福的;畜生道裡面享福的很多,你看現在很多寵物,寵物你細心觀察,牠很聰明,牠懂得人的意思,牠也知道牠過去生中幹的是什麼。修的有福報,現在到畜生道去享福,錯了。下面說:

  【若據三遍為言。】

  這是講體、用,自性清淨圓明體起的二用,依正現出來,這現相,有體、有相。體跟相都是三種周遍,「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包含空有」,這個你一定要懂。你要是真的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曉得,不但我們起心動念,念頭周遍法界,我們的一舉一動也周遍法界。這個現象就像賢首國師請皇帝建的八角亭一樣,八角亭八面擺八個鏡子,大概上面下面都是鏡子,十面,十方。人站在當中,你一個動作,十方你都看到,各個都是這個動作,就像善財童子在彌勒樓閣裡的境界一樣,你這裡一動,遍法界都在動。你能瞞得了誰?你能說哪個不知道?不可能。所以你自己欺騙自己,你欺騙不了眾生,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華嚴》講得透徹。

  【即是塵含十方三昧門。】

  舉的微塵,一粒微塵。一粒微塵裡面有十方世界,那個世界有沒有我們?有!統統在裡頭。微塵的世界跟外面的宏觀世界沒有兩樣,一樣的,現在全息照片有這個現象。知道這個,我們起心動念就會收斂,自然就收斂了。

  【若準四德為名。即名四攝攝生三昧門。】

  『四德』是性德,是性德裡面的根本,自然的流露,一點都不勉強。我們想想「隨緣妙行」,在法身菩薩,就是眾生有感他就現身,這就隨緣。雖現身,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行。示現什麼樣子?「威儀有則」,這一條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純善純淨,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有則」就是有規矩,在佛法裡面講就是戒律,三聚淨戒一條都不犯,有則。「威儀」是說行住坐臥,起心動念沒有一點過失,這是四德裡第二個。第三個是講到最核心的,「質直柔和」,處事待人接物。質直是我們講真誠心,就是菩提心,真誠心;柔和是和顏悅色,表現在外面,沒有粗暴。面孔一放下來,瞋恚就起來了,那就完了,全部就完了。所以性德裡面講四條,你看看特別提出這一條。最後一條是「代眾生苦」,菩薩示現在世間不為自己,為眾生。這是性德裡基本的四大德行。攝受眾生,這佛經上常講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條就是落實這四種性德。「隨緣妙行」落實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威儀有則」也是落實在裡面,「質直柔和」跟「代眾生苦」統統落實在這個四條,這個四條就表現在外面,『四攝攝生三昧門』。所以佛不講空話,佛所說的都表現在外面。

  【若約五止而言。即為寂用無礙三昧門。】

  寂是寂靜,動靜不二,動中有不動,不動裡頭有動,動跟不動是一不是二。像圓一樣,我們現在科學時代,沒有辦法離開圓,動都是靠圓,圓心不動,圓周在動。所以身動心不動,事動理不動,相動性不動,不障礙!理性不障礙事相,在事相上是事事無礙的法界。

  【若取六觀為名。即是佛果無礙三昧門。】

  這是末後我們所念的。你看看佛,我們用凡夫的層次來說,佛是怎麼看我們這個世界?怎樣看六道?事事無礙。清涼講了四種,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說得好!

  【如是等義。隨德立名。】

  名是假名,不是真的。

  【據教說為六觀。】

  這是教學,稱它為六觀。

  【隨入一門。眾德咸具。】

  這個六門,任何一門,你要是入一門,一切都入了。這個地方的『隨入一門』,就是前面講的六門,不是講的六觀,是講的六門。六觀是末後這一門。都是見性!不見性,你就沒有法子契入這個境界。

  【無生既顯。幻有非亡。】

  『無生』是性,『幻有』是相,是一真法界,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你看「無生」,性見到了,相怎麼樣?相還在,相沒有滅掉,相在。礙不礙事?根本就不礙事。性是真的,相是假的,就像我們看電視屏幕裡畫面一樣,無生是什麼?無生是屏幕,屏幕什麼都沒有,無生,什麼都沒有它能顯相,它所顯的相,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屏幕不礙現相,現相也不礙屏幕。屏幕確實沒有染污,我們把頻道一關,乾乾淨淨,沒有落一點痕跡,這是自性。所以真妄可以同時存在,彼此不相到,彼此不妨礙。

  【攝法界而一塵收。舉一身而十身現。如斯等義。非情所圖。識盡見除。思之可見。】

  『如斯』,斯是前面所說的這麼多的義趣,不是情識所能夠理解的,『圖』有理解的意思,有得到的意思。『情』就是情識,妄想分別執著都叫做情,它做不到,它不能了解,它不能契入,它也不能控制。要怎樣?『識盡見除』,識是妄想分別執著,見是見思煩惱,把這個東西統統斷掉。「識盡」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見除」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那你就見到了,這裡面講的六條這六門的真相你完全明瞭了。我們想想杜順和尚、賢首、清涼,如果沒有入這個境界他說不出來,雖然世尊在《華嚴經》上說得這麼多,不是他的境界他說不出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可是話是這麼說,真難懂,我們把這個文介紹完了,是不是真懂?太難了!真懂,你就入境界了。你沒有入境界,換句話說,自己要曉得沒有真懂。為什麼沒有真懂?我們有最大的障礙,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見煩惱,貪瞋痴慢是思煩惱,所以對於大乘教入不進去。因此,佛才說了真話,在《佛藏經》裡頭,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叫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你沒有按部就班,你小學、中學都沒有念,你怎麼能念研究所?《華嚴》是研究所,你得不到好處。可是它末後有一門,那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真正能把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就入《華嚴》境界。不在此地,到極樂世界去,《華嚴》所講的完全通達明瞭,你去不了極樂世界就不行。

  《大寶積經》裡面有一段經文,不長,「發十種心向佛決定得生」,這上面打出來了,「十心向佛命盡往生」。我講的時候把「命盡」改做「決定」,決定往生。這個十條很重要,希望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你不做,你就知道必定墮三途;你要做,你決定生淨土。第一條,「於眾生起大慈,無損害心」。一切眾生你不能去損害他,你要愛他。大慈就是大愛,你要愛護一切人,甚至於連蜎飛蠕動這些小動物你都要愛牠,你不可以損害牠。你要叫他因你而生煩惱,你就害了他。所以大乘教裡頭佛常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那個眾生不喜歡,不喜歡,我看到他我躲避他,他就喜歡了,這是菩薩行。眾生有一點錯誤,縱然他是你的部屬,你也不應該用嚴厲的態度來對他,為什麼?你沒有尊重他,他也是個人。像胡小林,胡小林學佛覺悟了,他知道自己過去做錯了,他對員工很厲害,常常罵員工,員工都不敢見他。現在見員工九十度鞠躬禮,員工把他當作親人。他才做兩年,他真的是學佛了,他不是搞佛學,他是學佛。所以起這麼大的變化。看到員工犯再大的錯誤,他不發脾氣,他有的時候還有習氣,怎麼辦?這個事情暫時不辦,過個十分鐘、十五分鐘之後再說,他讓他定下來,恢復理智才處理事情。他不會像從前,馬上就暴躁,摔茶杯什麼的發脾氣罵人,現在沒有了。真正做到什麼?質直柔和,他把這個綱領抓到了。做錯事情了也和顏悅色,你讓人對你有感恩、感激。你把他教訓一頓,他懷恨在心,他今天是要拿你的工資過生活,不得不低頭,他不是甘心情願的。所以,這都是屬於殺生。

  第二,「於眾生起大悲,無逼惱心」。你不要逼迫他,你不要叫他生煩惱。你的下屬、你的員工因為你而起煩惱,你就有罪過,你不是在行菩薩道,為什麼?這個障礙你往生,你就是念佛你也往生不了。你看看有沒有這種行為?對人、對事、對物。這個十條你都做到,決定往生。你要知道,看到別人有過失,一發脾氣,「算了,我就墮地獄吧,我不要往生了!」就是這樣的,你放棄極樂世界,你願意到阿鼻地獄去了,這沒有話說,佛也攔你不住。大慈是愛心,大悲是憐憫心,中國古人所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們講同情心、憐憫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幫助他們改過自新。所以教就不能不學。我們今天誰來勸我們改過?現在社會沒有人了。在過去舊社會裡面,一百年前,你有過失誰來說你?你的父母說你,老師說你,這是他有義務來教訓你的。現在父母不敢說,老師也不敢說,父母說了,兒子把父母殺掉;老師說了,也把老師殺掉。老師聰明了,不敢惹火上身,所以不說了。換句話講,你的過失天天在增長,你不知道,沒人說了。從前朋友們相交,朋友有規過的義務,點到為止。所以李老師教給我們,勸人兩次,不可以第三次,兩次他不改,以後就不能再勸,勸了,他懷恨在心。不能勸!你就是承認一個事實,各人因果各人承當,我們心就平了,隨他去吧!幹什麼樣的壞事,滅佛法、破壞佛法形象,隨他去。決定不能講,講了沒有用,只有負面的影響,沒有正面的,那你又何必講他?好好修自己的。前天我收到一封信,東北一位同學寄來的,我不認識這個人,是一份報紙剪下來的,裡面一個資訊是東北報紙上刊登的。外國的科學家提出來,拯救地球時間只有七年了。我明天把它影印起來貼在我們這邊,大家看看,這是外國人說的。所以說許多科學家警告我們,我們學佛的人,不管他這個東西是真的是假的,但是給我們的警策是好事,為什麼?我們要認真努力。念佛往生需要多少時間?我們從《淨土聖賢錄》、從《往生傳》,從現前很多念佛往生的人,我們知道時間頂多三年到五年就成功。所以取淨土不難,七年時間足夠。關鍵在哪裡?關鍵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個放下並不是叫你不管事,事可以照做,心裡頭沒有,這就放下了。事情在做,沒有關係,心裡除了阿彌陀佛還是阿彌陀佛,絕對沒有第二樣東西在心上。這叫一心稱念,事事無礙,所以他決定生淨土。

  第三,「於佛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這個樂是愛好,就對於護持佛法(護法)不惜身命,我要來護持佛法。佛法怎麼護持法?佛法要不是天天在一塊研究、討論,在一起學習,這不是佛法。所以佛法不是印很多經典,造很多寺廟,這都不是的,這都不相干。天天在一塊學習,研究、討論、學習,這叫佛法。有這麼個場地,這叫道場,人數不拘多少,三、五個是道場,二、三十個也是道場,二、三百個還是道場,天天幹,真幹!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硬體設施,沒有!都是在山林樹下,他這個道場大,一千多人,咱們書上記載的,常隨眾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佛是每天跟他們在一起研究、討論,在一起學習。所以,你首先要認識什麼叫正法,什麼是真正的佛法?第四,「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這就是講不執著。不執著,你要有堅定忍得過才行,好像我不罵人了,你真能忍得過,你不能忍,還是發作。所以沒有執著,你看沒有執著是阿羅漢。為什麼我們偏偏要執著?我們忍不過。所以要忍,不要再執著了,要最殊勝的忍力,把執著化解掉。自己常常想到,有執著,就是我們講有控制的念頭,有佔有的念頭,這都是三途地獄的念頭。我想控制某個人,我想控制什麼事,這都不好,為什麼?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你什麼能帶去?古大德講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尤其現在這些科學家,這麼多的科學家,不是一個人提的,這個世界災難只有七年了,你還有什麼東西要控制的?你還有什麼要佔有的?你連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你說要不要放下?所以我們常講,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執著,還要加一個,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這個一切法包括出世間法,都要放下。

  第五,「不貪利養敬重,淨意樂心」。貪圖小便宜,貪圖利養,貪圖別人尊敬,這個很糟糕!這是什麼?你的心被染污,不清淨,意不清淨。你們看過《俞淨意遇灶神記》,他把他的名字改成「淨意」,就是因為自己的心不清淨。起這個名字,常常要顧名思義,我一定要修清淨心,清淨心才真樂。五欲六塵那種享受,我們教席常常提到,那種樂是服毒、是打嗎啡,刺激,那不是真樂,那個樂裡頭有無量的苦,那是一時求麻醉。只有清淨心才是真正樂,叫法喜充滿。第六,「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念念不忘,就求佛的智慧。種智是一切種智,這一切種智是對於宇宙人生,佛法裡頭講六個字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通達明瞭,這就是佛的一切種智,我們要像佛一樣。要求智,就不能離開經教,天天讀經,天天接受佛菩薩的教誨。第七,「於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這個要真幹。我們現在看到湯池教學這兩年半,有很殊勝的成績,許多的老闆現在對員工都九十度鞠躬禮。他們到湯池學了之後,回去他就幹,他就用上了,所以這個公司和諧,家和萬事興。你對員工是居高臨下,員工跟你不是一條心,對你做事他常常敷衍,不負責任,投機取巧。你要用尊重別人、恭敬別人,絕不看不起別人,你以這種心對待你的員工、對待你的下屬,你得人,得人心。你的下屬、你的員工沒有不尊敬你的,沒有不聽你的。所以罵人是失敗的,決定是失敗的,常常呵斥的,這是失敗的人,這人不能做大事。古時候用人不用這種人,性情不好,心浮氣躁,常常喜歡發脾氣,這人不能用,用這種人決定壞事,他不得人心。所以這個道理要懂。

  第八,「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這一條簡單的說,世間有許多的輿論批評佛教,我們聽了不會懷疑,不會動搖,這個很重要。那個批評的人他沒有接觸過佛法,他不知道,他是道聽塗說,聽別人說佛教是迷信,我們就真的以為它是迷信。我在沒有學佛之前也是這樣的,遇到真正善知識方東美先生介紹,我們才曉得,以後天天讀佛經,才完全恍然大悟。所以不是真正學佛的人,沒有得到佛法真實好處的人,他們的批評都不可靠,包括一些搞佛學的人,搞佛學他沒有得到受用,所以他的那些議論都有問題。真正學佛,依教奉行,得受用的,那不一樣。所以佛教你做的,你做到沒有?教你覺而不迷,你做到沒有?教你正而不邪,你做到沒有?教你淨而不染,你做到沒有?沒有做到就不要說話。第九,「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天天想到自己的善根,自己的德土,你要積功累德,你天天要種善根。你心地有雜有染,善根、福德就沒有了。所以要離開雜染,要保持清淨心。最後一條,「於諸佛捨離諸相,起隨念心」。諸佛,一切諸佛他不著相,《金剛經》上說「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我們雖然做不到,要嚮往,要對佛菩薩敬佩,他可以做到,我們做不到。所以這個十條能夠幫助我們,是非常切實可行的,我們一定要做到。這個十句要擺在我們的案頭,天天看,就像朝暮課誦一樣,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好好反省一下,我做到沒有?我們才有救。否則的話,你就是甘心情願墮地獄,沒救了。末後這幾句:

  【余雖不敏。素翫茲經。】

  這個『余』是賢首大師,他老人家的話。他說我雖然不聰明,可是我很喜歡這部《華嚴經》,『茲經』是《華嚴經》,『翫』就是學習,一向專門學習這部經典。

  【聊伸偶木之文。】

  這都是很謙虛的話。

  【式集彌天之義。】

  『彌天』是像天一樣,義理無有窮盡。你看看文不長、不多,但是整個《華嚴經》的義趣統統在這裡面。後面有一首偈:

  【頌曰。備尋諸教本。集茲華嚴觀。文約義無缺。智者當勤學。】

  這四句話是勉勵後學,我們今天學習這個,當然我們要直下承當,這是祖師末後勉勵我們應該要勤奮學習。好,「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就圓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