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十)  (第二集)  2001/3/20  香港九龍  檔名:12-038-0002

  請看講義第二頁,第三行看起:

  【云何能滅魔境界,顯示佛境界。】

  這一條,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讀了感觸非常之深。為什麼?世尊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就是世尊所說的魔的勢力最盛的一個時代,法弱魔強。怎樣在這個時代能夠不受魔境的影響,成就自己的道業,這是一樁相當艱難的修行。佛在經上講,末法,特別是指現前,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善財童子請教的,「怎麼樣能夠滅魔境界?」世尊非常慈悲,在楞嚴會上有一段很重要的開示,古大德把這一段開示稱之為《清淨明誨章》,內容是告訴我們哪些是妖魔鬼怪,只要我們有能力認識他,魔境對我們就不會造成傷害。所以《楞嚴》這一章經文非常重要,而佛所說的內容就是四重戒:殺、盜、淫、妄;無論他提倡什麼樣修行方式,什麼樣修行的理論方法,只要他不斷殺盜淫妄,都是屬於魔境界。由此可知,魔境界跟佛境界的差別,世尊用最明顯的教誨來教導我們,就是在持戒與不持戒。

  真正能夠持戒修行,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諸位一定要知道,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是以戒律為修行的基礎,而戒律裡面又特別重視十善業。十善業不是屬於戒律,是屬於善法,但是戒行一定是建立在善行的基礎上,如果我們心行都不善,怎麼能持戒?所以我們在「觀經三福」裡面非常清楚的看出,佛是以善行為基礎,從善行向上提升,這才叫戒行,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弟子沒有不奉行戒律的。現在這個世間佛法衰了,不但是佛法衰了,可以說佛法滅了,只剩下佛法的形式、佛法的軀殼,佛法的靈魂沒有了。靈魂是什麼?戒定慧三學。我們只有形式的佛法,沒有實質內容的佛法,佛法已經不存在了。

  今天上午,我們有緣去訪問鳳凰衛視的劉先生。他跟我談到國內的佛教,從表面上看,過分的商業化,處處都是要錢,化緣、蓋廟、造大佛像,都是做這些形式上的活動。我們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慨,相形之下,講經說法的人太少了,幾乎沒有了。佛法本質是教育,佛陀教育,就從形式上來講,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不是宗教。佛教傳到中國來是教育,這是我們從本質上要認識它的,佛教是師道不是神道。我們一直到今天,就算佛教的內容已經都沒有了,我們還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還稱他老師,「本師」是根本的老師、最初的老師,我們到今天還紀念他、還稱讚他。你想想「師」,我們自稱為弟子,現在的話弟子就是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是他的學生。我們要再進一步問:「老師教我們什麼?我們又學到些什麼?」我們有沒有這樣想,有沒有這樣問過?決定不可以含糊籠統;我們稱他老師,他也沒有教我們,我們也沒有跟他學什麼,這個老師名實不相副。

  我們迷失了佛陀的教學,而把佛教教育變成了宗教。宗教是迷信的崇拜,盲目的崇拜,佛教的本質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們學佛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現在學佛的人很多,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的人不多。所以社會上一般人說我們學佛的人是迷信,我們聽了這個話,細細想想,不無道理,我們真的是迷信。我們學佛,佛是什麼,講不出來。說佛,廟裡大殿供的像那就是佛,我們印象當中只有這些。「佛、法、僧」這個名稱、意義都非常的模糊,我們這樣修學怎麼可能會有成就?

  「佛」這個字的意思,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中國古時候文字裡面沒有這個字,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中國開始翻譯佛經,造了不少的新字,「佛」這個字就是新造的一個字。沒有人字邊的「弗」,這個字中國有,古時候有這個字,有音相同,「佛陀耶」這個音相同,我們就用這個「弗」;但是印度這個「佛陀耶」他是人,所以這個「弗」字邊加一個人字,這是個新字。他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究竟什麼樣的人稱之為「佛」?印度人稱為「佛」,中國人稱為「聖人」,一般宗教裡面稱為「神人」,意思都非常接近。所以「佛陀耶」這個名稱翻成中國音譯之後再加以解釋,這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真正覺悟的人。所以「佛」這個字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智慧、覺悟,又怕我們把這個意思錯會了,所以對於智慧跟覺悟上面又加一個「正」字,「正覺」,正確而沒有錯誤、沒有偏差的覺悟;正知正覺,這是佛的意思。

  如果我們自己修行也得到正知正覺,我們也稱之為佛。所以佛家講,人人都應當作佛。《華嚴經》、《圓覺經》裡面說得更好,「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何況佛又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來成佛。為什麼我們的智慧德相在今天都沒有了?不是真的沒有了,如果真的沒有了,佛就不可以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不可以說。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了。只要哪一天一覺悟過來,才知道自己的智慧德相圓滿具足,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因此,佛出現在這個世間,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他真正的意義在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回頭。我們只要回頭,智慧德相就現前了。

  香港我相信也有不少的朋友們很關心自己的命運,很關心自己居住的環境風水好不好。遇到我:「法師,您會不會算命?會不會看相?會不會看風水?您能不能替我看看風水?」從這些心態,我們就知道他對自己非常關心。這個問題我們有最真實、最圓滿的解答。現在我們做的《了凡四訓》電視劇光碟兩個,你把這個拿回去多看幾遍,問題就解決了,我就替你看了相,也替你算了命,也替你看了風水。人一定要明理,相隨心轉,命也隨心轉,居住的環境也不例外。佛在經上說得很多,「依報隨著正報轉」,這一句話就是講風水,風水就是說我們的居住環境。看風水的這些人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意思就是只要你有福,你住的地方風水就好,你要是沒有福報,住在哪裡都不好。可見得修福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懂得斷惡修福,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居住環境。

  我們一念迷、一念錯誤,那就是魔境,一念覺悟、一念回頭,那就是佛境界;佛是覺悟,關鍵都在覺與迷。可是今天這個社會迷的人太多了,迷的時間太長,覺悟的環境、覺悟的機緣非常稀少。因此,說覺悟、說回頭,難,那是真難!佛菩薩、大聖大賢出現在世間,為我們講經說法,為我們做出覺悟的榜樣,眾生見到了、聽到了,才有回頭是岸、破迷開悟的機緣、機會。現在講經說法的人少了,於是這個機會很難遇到。

  今天我們在鳳凰電視台這一棟建築,大概是為了內部交通方便,樓裡面做了一個樓梯,我們所謂是樓中樓。聽說有一位看風水的看到之後說這個風水不好,住在這個地方會破財,人在這個地方留不住,於是他們就請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樓梯口,風水就轉過來,會聚財、會留住人了。果然這是真的,那倒不難,多造幾尊佛像,看看是不是會發財?是不是會把人才留住?真正明理的人曉得,這種建築結構關係不大,關係在我們住在這裡面的人他的心、他的行為。如果他的心正、他的行正,自自然然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如果他的心術不正、言行不正,就有魔來護持他,那就屬於魔境。魔與佛不在外面,在我們自己一念之差,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佛家供奉的這些佛像用意是在表法的,是在教導我們念念要覺而不迷,時時要覺而不迷,在一切人事物,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之中,都要保持覺而不迷,這就入佛境界。一念迷而不覺,你就墮在魔境界裡面了。而外面境界有沒有關係?跟諸位說,沒有關係。為什麼?境隨心轉。

  可是,有許多同修來問我,他說:「法師,到底人有沒有命運?有沒有風水?」我的答覆:「有。」為什麼有?因為你執著有,你相信有,它就真有。如果你沒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你問我:「有沒有?」我告訴你:「沒有。」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完全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妄想分別執著,我的答覆是看著你的心態來說話。這個在凡夫境界裡面是有作用的,雖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不是凡夫境界,凡夫總是把虛妄的境界執著以為是真實,錯就錯在這裡。如果真正契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已經入佛境界,佛境界是無障礙的境界。《華嚴》,清涼大師給我們講解,「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佛境界。到無障礙的境界,跟諸位說,命運、風水都沒有了,如果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障礙,確確實實沒有。心造法界,念變法界,念頭能改變法界,這才是正理,這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

  所以我們要認識魔境界,一定要在生活當中去體驗、去觀察。凡是增長我們自私自利的念頭,增長我們貪瞋痴慢的習氣,這個境界是魔境界。魔是什麼?折磨自己,你自己生活得很苦,生活得很可憐。反過來,凡是能夠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放下自私自利,幫助我們放下貪瞋痴慢,這個境界是佛境界。你要懂得這個原則,在生活當中你就可以能體驗。譬如我們現前這個場所,我們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經教,在這個地方確確實實幫助我們放下貪瞋痴慢,幫助我們忘記是非人我,這個境界是佛境界。可是,我們這一堂課講完了,諸位出去街上一走,街道上種種誘惑又引起你的貪瞋痴慢,又引起你的是非人我,那是什麼?魔境界。由此可知,我們現在這個境界範圍很小,魔境界的範圍很大;我們佛境界的時間很短,這兒講經只有兩個小時,外面那個魔境界二十四小時有二十二個小時。所以我們怎麼能脫得了魔掌?都被魔控制了。

  但是,我們從這個地方得到一個可貴的啟示,那就是,如果我們真正要想脫離魔境界,永遠住在佛境界裡面,那只有遠離紅塵,住在道場裡面。道場在哪裡?你的家庭是道場,你的工作處所是道場,乃至於你交際應酬的場所也是道場,只要你的心不住在紅塵裡面,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永遠保持你覺悟的心。維摩居士講得好,「直心是道場」,永遠保持直心;《楞嚴經》上也是這個說法,佛教菩薩在菩提道上永遠沒有委曲之相,都是用這個直心。

  所以在初學,我們的功夫定力都不夠,必須要持戒。持戒一定要懂得戒律的精神,戒律的原理原則。《無量壽經》上世尊教我們端心,存心要端正;端目,眼睛非禮勿視;端耳,非禮勿聽;六根都要端正。這是什麼意思?用現代的話說,不應該看的不要看,不應該聽的不要聽,不應該吃的不要吃,不應該聞的不要去聞。你把這個意思多想一想,你就會修行了,你才曉得:我家庭真的是道場。

  哪些東西不能看、不應該看?報紙不應該看,雜誌不應該看,電視不應該看,廣播不應該聽。為什麼?那是魔境界。你看看那裡頭內容是什麼?都是教你殺盜淫妄。天天報導這些東西,看多了,你的心不安,你的心被污染;被報紙污染,被這些電視廣播新聞污染。現在新聞都污染人,你說怎麼得了!電影、電視不能看,現在的這些流行歌曲不能聽,噪音!那個噪音對我們的身體、對我們的精神都有傷害。我們從這些地方回頭,你就真正懂得怎樣修行,你就知道魔境界跟佛境界的差別。我今天去參觀鳳凰衛視,裡面節目主持人就問我,跟我講這些節目,我說:「我平常不看電視,你跟我講的節目我都不知道。」我的心為什麼會清淨?我保持得很好,我不看報紙,每天天下太平,天下無事。你們生活在亂世,我生活在太平盛世;你們生活在穢土,我生活在淨土,心淨佛土就淨。淨土不一定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此地!就看你自己怎麼樣選擇。

  他們今天報導了一則新聞,說是阿富汗那邊,好像有好幾百年前造的佛像,現在那邊是個回教國家,把這個佛像炸毀,這個新聞播出來了。這個節目主持人問我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臨時把我抓到播音室裡面去錄了幾分鐘,做了一個簡短的訪問。我說這是一種誤會,是阿富汗人對於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所以才有這種誤會,才有這種不幸的事情發生。世間的所有宗教都承認有神,都崇拜神明。我接觸的宗教很多很多,許許多多宗教領袖我們都熟悉,我們在一塊聊天、閒談的時候,都能夠肯定神只有一個。造物主是創造宇宙、創造生命唯一的真神,所有宗教都肯定有一個唯一的真神。可是世間宗教很多,每一個宗教都有他們崇拜的神明,但是這些神明都是一個神的化身。《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一是唯一的真神,多是各個宗教裡面崇拜的那些神明,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

  這個話怎麼說?佛經上講得清楚,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以我們佛教來說,應以基督身而得度者,即化基督身而度脫之;那我們曉得,耶穌基督是佛的化身。我們應該怎樣看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就是如來佛,沒有兩樣。在基督教看我們佛教,釋迦牟尼佛是耶穌的化身、是上帝的化身,這個事情不就擺平了嗎?回教崇拜的唯一真神,他的名號叫阿拉。從回教的觀點上來看,釋迦牟尼佛是阿拉的化身,耶穌基督也是阿拉的化身。如果我們都懂這個道理,他對於阿拉的化身也會很尊重,也會很歡喜,哪裡會破壞!所以我說誤會,他不懂這個事實真相,真神的化身。

  因為古代資訊不發達,交通不便捷,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們,許許多多老死不相往來,因此每一個地方有他們地方的語言,有這個地方的文化,有這個地方的傳統,所以才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產生。真神愛護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一定是隨順眾生的方便,做出種種不同的示現;種種不同的示現,還是一個真神。我們能夠把這一個事實真相認識清楚,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誤會化解了,衝突化解了,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神的愛、佛的慈悲,於是才能真正落實到我們現實的社會,落實到一切眾生,這是神聖的教化,我們不能不懂。所以宗教徒,我們敬愛自己所奉行的宗教,我們同樣也敬愛別人所奉行的宗教,我們知道是一不是二,社會才會有安定,世界才會有和平,人類在這個地球上才會有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所以絕對不能夠敵對,敵對是錯誤的。

  中國聖人說「仁者無敵」,人是個仁慈的人,仁慈的人心裡面沒有怨、沒有敵對,仁者無敵。伊斯蘭教他們的經典是《古蘭經》,《古蘭經》每一段經文前面第一句話,「阿拉確實是仁慈的」,「阿拉」是他們稱上帝的名號,上帝確實是仁慈的,對一切眾生都是仁慈的。所以,仁慈博愛的心胸,仁慈博愛的行為,就是佛境界,就是上帝的境界,就是神聖的境界。我們要學佛,必須要懂得仁慈博愛,與仁慈博愛相違背的,那就是魔境界。我們能夠掌握到綱領、掌握到原則,才能夠轉凡成聖,才能夠遠離魔境界,隨順佛境界。再看底下這一句:

  【云何能竭愛欲海,增長大悲海。】

  「愛」是貪愛,這一個字裡面包含著見思煩惱,是從我們妄心裡面生出來。「愛」是從妄心裡頭生出來,這是感情的;「欲」是從外面來的,財色名食睡,佛家稱為五欲,色聲香味觸法,也稱為六欲。迷了,這些東西在外面誘惑我們,勾引起內裡面的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我們中國人講七情。這些東西障礙我們本性的智慧,障礙我們自性本具的德相,使我們長劫不能夠脫離輪迴,原因在此地,我們自性裡的大慈大悲透不出來。大慈大悲、仁慈博愛,是我們心性裡頭本具的、本有的,透不出來,這是六道凡夫的通病。凡夫之所以變成凡夫,凡夫不能轉變成聖人,原因就在此地。

  善財向菩薩請教:「怎麼樣能夠把愛欲斷掉,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能夠增長?」我相信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現前大眾迫切需求的一個問題。可是『愛欲海』,我們現在已經墮落在愛欲海裡頭,而且墮落得相當的深,不容易出離。佛菩薩雖然講了許許多多的理論方法,我們聽了也會點頭,而事實上不肯離開,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還是貪瞋痴慢,還是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怎麼辦?要知道,這決定不能夠脫離輪迴,決定不能夠證得佛果。

  可是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嚴肅、非常重要的問題。佛法教學的目的,有一條說「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所以,我們必須要認清楚,眼前的愛欲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細細的去思惟、去觀察,這個愛欲是苦,不是真正的樂。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希求得到眼前愛欲短暫之樂,你不知道你付出了多少的代價,換得來很短很短的快樂,不值得!你所付出的代價,在佛法裡面講,就是你造作的業障。這是你付出的代價,代價的後果是三途六道。很少人覺悟,很少人仔細去想想這個問題。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想清楚,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了,你對於眼前五欲六塵的享受自自然然就淡薄了。

  五欲裡頭,財色名食睡,現在是大家拼命在追求。你真的能追求得到嗎?如果真能夠追求得到,我想釋迦牟尼佛也就不會阻止我們去追求,實際上追求不到!你用種種手段方法求得的,還是你命裡頭有的;你命裡頭沒有,你決定求不到。你要是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會恍然大悟,用種種不正當手段去追求是錯了。為什麼?命裡頭有的,不求還是會得到,何必要造作罪業?這一個事實真相、這個道理,《了凡四訓》裡面講得很清楚、很透徹,大家要多看、多聽。我對於初學佛的同修,我總是勸他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然後再談學佛。用這個做為學佛的基礎,你先念三百遍,你就明白,你的心就定了,你自然會得福報,這一個科目比什麼都重要!

  印光老法師當年在世,一生提倡《了凡四訓》。我早年學佛,對他老人家這種極力提倡,感覺得非常迷惑:他是佛門的大德,為什麼不提倡佛教的這些經論,去提倡《了凡四訓》,用意何在?現在我們才真正明瞭他老人家的苦口婆心,挽救現代社會的劫運,《了凡四訓》是很有效果的一種修學方法。佛經雖然好,來不及了。救急,《了凡四訓》有很大的作用。首先教我們明瞭因果、認識因果,善因決定得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人要是真正懂得因果報應的道理、因果報應的事實,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會收歛,不敢作惡,知道作惡對自己決定不利,對於這個世間的愛欲自自然然就降低。你明白這個道理,你的慈悲心、你的愛心,一定會慢慢的增長,懂得愛護一切眾生。再下面一個問題:

  【云何能閉三途八難門,開人天涅槃門。】

  『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八難』,這個「難」是比喻我們人遭難,遇到困難沒有辦法脫離。「八難」裡面前面的三條就是「三途」,你要是墮三途,你是遭了難,你很不容易出離。三途業因是什麼?造作惡業。業因非常複雜,在許許多多複雜業因裡面,佛跟我們說最重要的一條,餓鬼,貪心。我們今天貪名、貪財、貪色、貪利,天天貪心在增長,將來果報是餓鬼道去了;鬼是貪心,貪心變餓鬼。由此可知,如何能夠脫離餓鬼道,把餓鬼道這個門,鬼門關,把它關閉起來?不貪,鬼門關就關起來;貪心增長,鬼門關開得好大,你不知不覺就走進去了。

  貪心是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什麼叫愚痴?是非真妄顛倒了,把真的當作是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把善的當作是惡的,把惡的當作是善的,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道。佛在經上常常提醒我們,貪、瞋、痴叫「三毒煩惱」,這三條就是餓鬼、地獄、畜生的業因。我們如果想不墮三惡道,佛告訴我們用什麼方法?斷貪瞋痴,你就不墮三惡道。學佛的人有沒有貪瞋痴?有!學佛要不懂這個道理,不斷貪瞋痴,學了佛之後,還墮三惡道。學佛,貪圖佛法,世間法他不貪,他貪佛法,我們問:貪佛法的人要不要墮餓鬼道?肯定墮餓鬼道。為什麼?他的業因是貪,不過貪換了一個對象。他貪佛法他不貪世間法,將來墮餓鬼道,在餓鬼道裡享福不受罪,為什麼?他貪的是善法,還是脫不了餓鬼道。在餓鬼道裡面,佛講的餓鬼道有多財鬼、有少財鬼、有無財鬼。大概是貪佛法的可能會變成多財鬼、少財鬼,鬼裡面享福的。所以我們不能不知道,佛法也不能貪。

  佛法也不能有瞋恨。怎麼說佛法有瞋恨?「我修這個法門,我喜歡這個法門」,看到修別的法門,他就討厭,他就毀謗,他就起瞋恨心。這樣的人,雖然學佛,還是要墮地獄道;「自讚毀他」,依舊是毀謗三寶,大錯特錯!往往犯這些錯誤的人,自己完全是不知不覺,還以為自己是對的,這個我們在現代社會上看到很多。這些人,實在講,雖然是學佛,甚至於出家,對佛法不通,對佛法不懂。真正通達佛法知道,佛以無量方便法門度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法的法門不一樣,根性跟法門相應了,決定得度。所以佛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都要尊重,都要禮敬,決定不可以說「我不喜歡這個法門,我不學這個法門,我就厭棄它」,這個觀念錯誤了。「我要尊重它,我要禮敬它,我為什麼不學?跟我的根機不相應」。我們在《華嚴經》五十三參,這就是非常明顯的一個例子。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所修學的法門都不一樣,彼此尊重,互相讚歎,決定沒有說毀謗哪一個法門的,這是我們的好榜樣。不但對於佛門的宗派互相尊重,互相讚歎,連我們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都一律平等看待,也是互相尊重,互相敬愛,完全沒有分別。

  善財童子去參訪勝熱婆羅門,這一位善友是什麼身分?印度教的長老。佛陀那個時代稱「婆羅門教」,我們現在稱「印度教」。勝熱婆羅門,用現在的話來說,印度教的長老,他的德號叫勝熱。善財童子去參訪他,他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是充滿智慧的人;在我們佛教裡稱他,他是佛、他是菩薩,但是他所示現的身分是印度教的傳教師,是印度教的長老。你從這個地方看,佛法對於所有的宗教都這麼樣的尊重,都這麼樣的讚歎,也都這樣的認真向他們學習。遍行外道,這也不是佛教的,都是屬於其他宗教的長者。

  我們今天主動的訪問其他宗教,禮敬其他宗教,讚歎其他宗教,讀誦其他宗教的經論,學習其他宗教,這是佛在《華嚴經》上教我們的,我們沒有違背佛陀的教誨,我們學習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以今天外國有提倡多元文化,所謂「多元文化」就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講的「世界大同」,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我們是一家人,世界大同,外國人叫「多元文化」,我們中國人叫「世界大同」。現在許許多多外國人有這一個思想,有這一個理念,這個思想是好的思想,這個理念是好的理念,希望全世界人與人之間就像父子兄弟一樣,相親相愛,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祈求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這個。

  外國人推行多元文化,就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推行世界大同。外國是看到近代社會的動亂,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冷靜思惟怎樣挽救,這才提出多元文化的理念。這個理念在我們中國三千年前典籍裡面就記載,最明顯的是《禮記》「禮運大同篇」,這是多元文化最高的理想、最高的理念、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應當把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介紹給西方的聖哲,來促進世界大同。我們在這部《華嚴經》裡面看到是大同的落實。《華嚴經》裡面給我們講到兩百多個不同的族群,他們在華藏世界生活得多麼融洽,這裡面決定沒有爭執,大家和睦相處,大家都平等對待,這就是佛的境界,這就是佛的國土。

  我們怎樣能夠契入?完全靠覺悟。覺悟的人沒有自私自利,覺悟的人看一切眾生一視同仁,看一切眾生都跟看自己一樣,自他不二。迷惑的人,自己跟別人界限劃得很清楚。所以我們自己要問:我到底有沒有覺悟?我是在覺,還是在迷?就從這一點,你去思考、去反省,你就知道。我跟一切眾生當中沒有界限,我覺悟了;我跟眾生當中還有界限的話,我沒有覺悟。佛經念得再多,甚至於講得天花亂墜,還是有界限,你的覺是「名字覺」,好像是覺悟,實際沒有覺悟,你的心理沒有改變,你的行為沒有改變;真正覺悟,心理、行為統統改變了,你的愛欲淡薄了,你的慈悲增長,你懂得愛人,你懂得愛護眾生,你不會再做三惡道的業。所以,遠離貪瞋痴,三途的門關閉了。

  除此之外,還有幾種困難,這叫「八難」。三途之外,頭一個,生長壽天你遭了難。「長壽天」是指什麼?六道裡面的四空天。四空天壽命長,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生到四空天,這是六道裡面最殊勝、最高的境界,為什麼說你遭難?那個地方沒有佛法。佛菩薩在六道裡弘法利生,上面只到四禪天,下面到這個人間,只在當中這一段。三途裡面雖然有佛菩薩應化,很難度;而四空天裡面佛菩薩不應化,沒有佛的教化。所以他這個難,主要就是學佛的機會沒有了,這是真正的難,真的遭了難,不是指其他的,是學佛的緣沒有了,四空天沒有。四空天總說叫長壽天,那麼長的時間沒有緣分接觸到佛法。

  其次,佛告訴我們「世智辯聰」也是難,世間聰明智慧辯才無礙,這種人他不相信佛法,你跟他講他不能接受,他還有一番歪道理來駁斥你,這是雖然在人道,雖然遇到佛法不能接受,這人遭了難。「盲聾瘖啞」也在八難之中,雖然有機會接觸,但是自己有殘缺;盲沒有機緣看到佛像、沒有機緣看到佛經,聾沒有辦法聽講經說法,啞自己有疑問沒有辦法問,對於佛法的修學比一般人困難多了。

  善財提出這個問題:「如何能夠避免三途八難,開人天涅槃門?」『人天涅槃門』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聲聞、緣覺、菩薩是屬於「涅槃門」。換句話說,眾生聞佛法,絕不墮三途,可以免除三途八難,這是我們學佛所獲得殊勝的果報。底下一個問題:

  【云何能出三有繫縛城,入種智解脫城。】

  前面所問的,著重在「果報」上講的;這一條所問的,著重在「因行」上說的。『三有』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有了習氣種子,你就沒有辦法脫離三界。在三界當中,如果我們把五欲的享受放下,財色名食睡放下,決定沒有貪著,你來生就不會再生在欲界。你生到哪裡去?色界天去了。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對於財色名食睡還會不會動心?這個事情很現實,不能騙人,自己認真反省,對於這五樣東西還有貪戀,決定在欲界。

  所以參禪難!我最初學佛,對於禪非常嚮往,禪宗的典籍我也涉獵一些。最後想一想,沒有辦法,我決定沒有能力去修禪,為什麼?欲不能斷。欲不能斷,無論修什麼樣的禪定,你都沒有辦法生四禪天,你決定在欲界,欲界六欲天。對於愛欲淡薄,你在欲界天生得比較高一點。欲界六層天,愈往上面去愛欲愈淡薄,沒有斷。我們在事上斷不行,念頭上要沒有才是真斷。事上我們離開了,可是念頭還有,還會起心動念,你才曉得,這個欲界是多麼不容易遠離。

  欲界真的放下、斷掉了,你能夠生四禪天。四禪天叫色界,你還執著有形色。色界四禪有十八層天,看你對於色法執著程度的淺深。你執著得淺,你就生得高,十八層天你往上升;你要是分別心重,你的地位就比較低。如果對於色也不分別、也放下,這才能生無色界天。愈往上愈難,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還是出不了三界,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他有「無色界有」。這叫三有,有這個業因他就有果報,就沒有辦法離開『繫縛』;「繫縛」是煩惱的代名詞,你出離不了三界,『城』就是代表三界。必須要脫離三界六道,你才能入佛的『解脫城』。「解脫」,用現在話講就是「自在」。「解」,我們念去聲,做動詞講,就是把煩惱、愛欲解開。我們說「解(三聲)」是名詞,說「解(四聲)」當作動詞,是把這個情結解開了。「脫」是脫離,脫離欲界,脫離色界,脫離無色界,脫離三界六道輪迴。「脫」是從果上講的,「解」是從因上講的。

  修行人著重在因,不要去想果報;因上解脫了,果報自然就現前。「解脫」,最重要的一個業因就是智慧,沒有真智慧,沒有辦法解脫。佛教給我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得定,定能不能解脫?定不能解脫。定可以幫助你到色界天、到無色界天,出不了六道輪迴;定要是開慧,就夠超越三界。阿羅漢開智慧了,稱之為「正覺」。可見得他開智慧了,他才能超越三界;他要不開正覺,他就沒有辦法脫離三界。由此可知,四禪天人、四空天人有定沒有慧,他們具足戒定沒有慧,不能算成就,五乘佛法裡面他們叫「人天小果」。慧開了之後才能入涅槃門,才能得解脫城。

  由此可知,我們學佛學什麼?學開智慧。「佛」這一個名詞裡面,就包含智慧、覺悟,我們要求覺悟,我們要求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智慧從定中來;如果我們不能得定,智慧就不會開。什麼叫「定」?定,大家不要誤會,不是每天在自己的佛堂、禪堂盤腿面壁坐幾個鐘點這叫修定,那個定靠不住,不管作用。真正能起作用的定、靠得住的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定。眼在色塵裡頭入定,不是叫你眼睛不看,睜著眼睛什麼都看,看了怎麼樣?如如不動,不起分別執著,眼根在色塵裡頭入定。耳也聽,雖然聽,在音聲裡面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我的耳在音聲裡頭入定了」,這個定才管用。入定的時間長久,就開智慧,智慧就能了生死脫三界,我們要學菩薩這樣的禪定。

  善財童子,這我們還沒有念到,善財童子參訪鬻香長者,鬻香長者是修禪定的,他在哪裡修?他在市廛裡頭修。「市廛」是古時候的名詞,現在的話就是最熱鬧的市場,外國人講的mall,我們現在講百貨公司。修禪定的人天天逛市場,逛市場是修禪定,定慧雙修。天天逛市場,市場裡頭那些百貨、新的東西產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你不是個糊塗人,人家說起什麼都知道。雖然看得很清楚,決定不動心,決定不起念頭,這是定,在那裡入了定。我們一般人逛市場,心就被它牽走了,看到這個好的想買,看到那個動心,口袋裡的錢都被人騙光了;有功夫的人他天天看、天天看,他從來沒有動一個念頭想去買一樣東西。人家修禪定不是在禪堂裡面壁打坐,哪裡熱鬧哪裡去,在那個地方試驗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真的功夫、真的禪定。善財童子參訪,到最熱鬧的市場去參訪鬻香長者,顯示出什麼?「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們是入了無障礙的境界,決定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

  所以,「禪定」這兩個字的意思,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外不受誘惑,內不起心動念,叫禪定。其實六祖大師這個講法是從《金剛經》上來的,他老人家是在《金剛經》裡頭開悟的,所以《壇經》我們可以說是《金剛經》的註解,是他老人家修學《金剛般若》的心得報告。他解釋「禪定」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金剛經》裡面佛教給須菩提的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這兩句話。「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那叫禪;用現在的話,外決定不受誘惑,財色名食睡種種誘惑不受,這是禪。內裡面沒有起心動念,順境、善緣不起心不動念,沒有貪愛的心,逆境、惡緣不起瞋恚心,這個心永遠在境界裡保持平等、清淨,這叫禪定。我們要懂得禪定的意義,知道禪定是怎麼修法。

  我們每天出去,看到外面的境界還會起心動念,禪也沒有,定也沒有了。怎麼辦?回家去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靠佛力加持。雖然是這麼說,也要把誘惑減低到最低的程度,我們才能往生。如果不能把這些愛欲降低,念佛還是不能往生。所以必須用念佛的方法,把我們的煩惱伏住。我們沒有能力斷,我們用這一句佛號把這個煩惱伏住。看到外面形形色色,貪心起來了,「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把貪心壓下去,把那個貪心換掉,這叫念佛功夫得力。逆境、惡緣,看到冤親債主,瞋恨心起來了,「阿彌陀佛」,瞋恚心壓平,這叫會念佛。這樣念佛,功夫才能得力,才能夠帶業往生。如果念佛,一天念得再多、念得再好,順境還會起貪心,逆境還會起瞋恚心,這樣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伏不住煩惱。因此,我們能不能往生,不要去問別人,自己清清楚楚。不要求別人印證,你在這個世間求別人印證是假的,人家騙你的,絕對不是真實的。

  我有一年在洛杉磯講經,洛杉磯有五個年輕人是受藏傳喇嘛仁波切印證過的,仁波切喇嘛說這五個人已經開悟了,所以他們很自負,自己以為高人一等,瞧不起別人。我在那邊講經,他們也來聽,聽完之後,求我印證,要我證明他們開悟了。我看了一看,我說:「你們沒有開悟。」他就非常生氣:「密宗上師、仁波切、活佛都說我們開悟了,你為什麼說我沒有開悟?」我就說:「我沒有開悟,你要我來給你證明你開悟,你肯定沒有開悟。」這是假的、騙人的。開悟的人怎麼會發脾氣?開悟的人不會發脾氣的。你讚歎他,他也不會歡喜,你罵他、毀謗他,他也不會發脾氣,那是真正開悟的人。我們說幾句話不好聽,他馬上面色就變,脾氣就發起來,凡夫一個。小小的風一吹,他就動了,他連一絲毫禪定的功夫都沒有,他怎麼會開悟?

  所以,今天有許許多多的人自己以為修行有功夫了,就求人印證開悟,結果都上當,都被人騙了。我是一個老實人,不騙他,他對我不高興。騙他,他歡喜,這種人難說!在這個社會,假的多,真的少!我們是佛弟子,我們要遵守佛陀的教誡,決定不欺騙別人。你找我來印證,你肯定有問題,我碰到這個事情很多。老老實實念佛就好,我們這一生當中就肯定有成就。不可以有邪知邪見,求人來證明我開悟,證明我到什麼境界,這都是心理不正常。古時候可以,現在不可以;古時候確實有開悟的人,現在這個時代不可能有。這個話不是我說的,諦閑老法師的學生倓虛老法師講的。

  倓老在香港住不少年,我過去曾經在他的圖書館,中華佛教圖書館,講過不少年的經。倓老法師講,現在這個時代沒有開悟的人。他老人家九十多歲往生,說他一生當中學佛,宗門、教下開悟的,不但自己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但是參禪得定的他見過,虛雲老和尚得禪定;參禪得定的有,開悟的沒有。得定的人只能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虛雲老和尚很難得,他生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層天,親近彌勒菩薩去了,兜率內院,這是禪定裡頭最有成就的人,並不多。參禪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出得了三界,才能脫離六道輪迴,可見得這個事情不容易。但是,修淨土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的,臨終不生病的,他說他一生當中親眼見到二十多個,聽到的那很多,親眼見到的二十多個,這是真的,不假。他雖然是天台的傳人、天台的祖師,他依舊是念佛求生淨土。

  所以,淨宗法門無比殊勝!《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提倡淨土,第一參吉祥雲比丘念佛法門,最後一次參訪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五十三參一個頭、一個尾都是淨土法門,都是念佛法門,這個意思非常明顯。我們要記住,要認真好好的學習,唯有老實念佛,所有一切妄念、妄緣統統放下,我們才能夠成就,才能了生死出三界,靠這一句萬德洪名。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