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律要節錄 (第七集) 1994/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1-003-0007
【二十、經云:施恩濟乏,使其得安。若見殺者,當起慈心。】
『乏』是缺乏,眾生有缺乏,如果我們有多餘的,就應當要幫助他,這是『施恩濟乏』。他不缺乏,他的生活就安定了,情緒也安定了,所以這個『安』是身安、心安,身心都得到安穩。這兩句是總綱,下面是舉一個例子。『若見殺者,當起慈心』,能夠救護,這是最好的;不能救護,也應當給他祝願,就是開導他,叫他了解這是業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有瞋恚心,縱然被殺害,也不要有瞋恚心,曉得自作自受。在這個時候以真誠心信願持名,那就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臨終十念,必定得生」。這個事實在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去教化新加坡監獄裡面的死刑犯,我們看到真實的效果。他去開導之後,這些死刑犯了解,自作自受,所以一心念佛。死了之後火化,那個舍利子之好,我們從來沒見過,可見得往生是真的。他們對於接受死刑,一絲毫恐懼都沒有,認為什麼?我現在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了,非常歡喜。這是遇到這些事情,沒有辦法救護他的時候,要教他這個方法,臨終決定求生淨土,這才叫真實的慈悲心。
【二十一、一切眾生於財法二種,多所饉乏。見眾生起於慳貪、破戒、瞋恚、懈惰、散亂、愚痴之障,為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濟度之。以財施能令身安,法施能令心安。】
『一切眾生於財法二種,多所饉乏』,這是對絕大多數眾生來說的。「財」是物質生活,「法」是精神生活。換句話說,物質跟精神生活都非常貧乏。『見眾生起於慳貪、破戒、瞋恚、懈惰、散亂、愚痴之障,為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些缺乏,這是果。為什麼缺乏?過去沒有修因。但是在接受果報的時候,他迷惑,他不了解這個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於是起貪心,起盜心,強取豪奪,這是惡業上再加惡業,果報當然就更苦。但是他沒見過,沒見到,也沒聽到,從來也沒有想到,這是愚痴。所以菩薩見到的時候,一定要開導他。就是因為財、法兩種缺乏,所以才起貪瞋痴慢,才造作惡業。所以菩薩一定要教他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布施」得豐足的果報,財、法兩種都不缺乏,一生受用不盡。你要財,你要施財。法是講聰明智慧,你要肯施法。不肯布施要想得到,沒有這回事情。也就是你不種因要想得果,沒有這個道理。做強盜、做小偷,他偷得來的,還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偷也偷不到。有的小偷很會偷,你去偷偷看,看能不能偷到,還沒有偷到就被警察捉去,這就是命裡沒有。用不正當手段所得到的,還是命裡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所以古德講,「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命裡沒有的,你就得不到,偷也偷不到,搶也搶不到。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心就安了,自自然然就守法、守規矩了。「持戒」就是守法。持戒,不再作惡業。對於佛菩薩的教誨常常記在心裡,依教奉行,這是修福。
「忍辱」得端莊美滿的果報。人能忍,就沒有欠缺,就沒有缺陷。「精進」,我們世間人都知道求進步,尤其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佛教我們求進步,要精、要純,要專一,這才能收到顯著的效果。不可以雜進、亂進,那是得不到真實果報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那個果就是禪定,就能夠得定,就能夠恢復清淨心,清淨心現前,智慧就現前。所以六度最後一個是「般若智慧」,這智慧現前了。
禪定能遮惡業、伏煩惱。智慧開了,能轉煩惱。諸位要曉得,「斷煩惱」這句話是方便說,煩惱確實斷不了。為什麼斷不了?它是自性變現出來的。煩惱斷掉了,本性不就沒有了!沒有這回事情。是轉變,轉煩惱為菩提。智慧能轉,沒有智慧的時候轉不了。「定」是把煩惱控制住,伏住,雖有煩惱不起作用。從定開智慧,轉煩惱成菩提,煩惱就沒有了,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化成無量無邊的智慧。
『而濟度之』,佛教菩薩幫助眾生是用這個方法。『以財施能令身安,法施能令心安』,身心安穩。世間人縱然學了佛法,聽了佛法,看到這個也點頭,他就做不到。原因在哪裡?還是對於佛所講的,沒有能透徹了解。透徹了解,他就真幹了。他曉得這個好,這就是好處,真肯施了。世間人沒有看透徹,聽到有道理,但是實際上還是不肯捨,還是吝財、吝法。有些人布施,不能盡心盡力布施,換句話說,還要留一些。我布施一些,我自己還要留一些,這個觀念都是錯誤的。小施得小果,大施得大果。譬如「財」,你施小財,你得小財;你施大財,你得大財,世間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學佛要懂得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出家人,既然發心出家了,出家是大施,不但我們外財施了,身外之物布施了,我們連身體也施了。身體是內財,以我們的體力、智慧,為佛法、為眾生做一切善事,所以這種布施叫大施。念念之中幫助一切眾生,時時刻刻幫助一切眾生,把佛的教誨介紹給眾生,推薦給眾生,這在佛法裡面就是「度」這個字。佛菩薩怎麼度眾生?就是把這個介紹給人家。講得清楚,說得明白,真誠懇切的勸導。好處、利益是他的,不是我的。你布施財,將來得大富,我並不想分一點,這完全是你的自受用,與我無關。這是佛法講的「濟度」,這是慈濟度化。
我們一生這樣做法,統統捨盡了,什麼都不要,給諸位說,我們日常生活所需,決定有佛菩薩護念,有護法神照顧,不用發愁。沒有錢了,明天日子怎麼過?明天還沒到,你打妄想幹什麼!用不著想。有護法神護持,到明天自然就有了,你說這多自在!只要真正肯依教奉行,樣樣都不會缺乏,這個方法最好了。所以不要去動腦筋想辦法歛財。剛才講了,你所歛得的,還是你命中所有,但是這種手段、存心錯誤,這就造了很多罪業。
所以我們自己先身心安穩,然後才能幫助別人身心安穩;我們自己修福,才能勉勵別人修福。修福非常重要,特別是教化眾生。有智慧,沒有福報,不能教化眾生。所以我們在經上看到,佛成佛了,成佛是智慧圓滿了,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福報。沒有福報,你說,不能服人。那麼多人都聽你的,這是福報。所以佛教我們「福慧雙修」,福還在慧的前面。沒有福報不能領眾,人家不服你。有福報的人,人家服他。諸位如果仔細去讀歷史,觀察這個世間,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公司行號,那些領導人都是有福的,不見得有智慧。他有福報,人家都聽他的,聰明智慧很高的人也聽他的。有很多大老闆底下用的人都是博士,他自己小學都沒有畢業,那些人服服貼貼,都聽他指揮,這是福報。所以要曉得,做一個領導人要修大福報。福從哪裡修?布施。對於一切大眾要存慈悲心照顧大家,為大家服務,像父母對兒女一樣,為兒女服務,照顧兒女,這沒有講代價的,這是修福。
【二十二、偈云: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為己施一切,得報如芥子。救一厄難人,勝餘一切施。】
『悲』是以慈悲心,清淨、平等、慈悲,布施一個人,『功德如大地』。為什麼?因為稱性,他是性德流露,他沒有界限,所以果報就很殊勝。下面說『為己』,己就有界限,有分別,不平等了。用這種心布施,得報就小,所以『得報如芥子』。「芥」是芥菜子,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你得的果報就這麼小,這是比喻得的很小。芥菜子跟大地怎麼能比!同樣的布施,同樣的幫助人,存心跟得報不一樣,心跟境的差別很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要訓練,處事待人接物要用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真正修行,一切時、一切處,就是學這個。我們的心待人不平等,我們有分別、執著,如何能把這些分別、執著減輕,一年比一年輕,一年比一年淡,這就功夫進步了。一切要往大處著想,要廣利眾生,要真實利益眾生。
佛法,一切都是緣。緣之所在,我們努力以赴。什麼樣的因緣,我們就怎樣去做,就會做到恰到好處。以我們自己本身來做個例子,當我們自己沒有道場,這個緣沒有成熟,我們可以到一切有緣分的地方,廣結法緣。有緣是什麼?哪個地方邀請我們,我們就到那裡去講經,勸大家學佛,去跟一切眾生結緣。如果自己有道場,就不能跑了,一定要長住在一個地方。中國古來的這些高僧大德,哪一個人一天到晚到處亂跑!中國淨宗初祖在廬山結蓮社,一生都不下山。客人來拜訪,送客以虎溪為界,不過虎溪。有一次陶淵明去拜訪,這一路走一路聊天,不知不覺過了虎溪,留了一段佳話。長住一個地方,他的心是定的,這一定要知道。
我們過去也是沒有這個緣分,所以每一次到美國,我大概都要走十幾個城市。最近三年,哪裡都沒去了,我們是為長遠著想。各處都認識了,都結緣了,這樣去走一趟,大家雖然歡喜,說老實話,空歡喜一場,我們的時間都糟蹋了。如果我們在一個地方,才能講一部經,才能講一個東西。現在這個錄音帶,我們可以送給他們,可以流通到各處,利益很多的有緣人,時間這樣省下來。如果還是那麼走,到每個地方去講個一、兩次,這是一事無成,時間浪費了。那個時候的緣跟這個時候的緣不一樣。所以我們將來講經的處所、範圍是愈來愈小。
今年這個地方講完,我到溫哥華跟洛杉磯去一趟,這也是不能不去。他們在那個地方成立淨宗學會,我要去看看,幫助他們。洛杉磯的會非常難得,接受印海法師的教導,但是溫哥華這個會就沒有人。現在台灣有不少的法師也都移民到溫哥華,在那邊建道場,我想去看看那邊學佛的環境。往後我們的道場,大概就是這個地方一個,跟台北、新加坡,這三個道場。這三個道場是一家,無論在人力、財力都可以互相支援,互相幫助。所以這三個道場,我們一定要照顧。大家如果認真的在福慧上努力修學,我想三年之後,我就不必跑了,你們就可以代替我去。
我們不像佛光山,佛光山星雲法師真了不起。昨天有一個同學告訴我,星雲法師一年三百六十天,他要坐兩百天的飛機,所以真的是空中飛人。道場太多了,到處飛。從前人是跑,跑來不及,飛了,到處飛。所以我們希望同學真正成就道業,真實利益眾生。自己要珍重,要愛護自己的身命與慧命,要真正愛護眾生的身命、慧命。如果不能真實幫助人,我們不要浪費時間、精神。
『救一厄難人,勝餘一切施』。這是佛教導我們,遇到有大災難的人,一定要盡心盡力幫助他,這個功德最大。佛家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也是這個意思。人在有痛苦、有災難的時候,這是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是最可憐的時候,我們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可是諸位一定要記住,自度度他,一定要依智慧為基礎。如果沒有智慧,你幫助別人是帶來麻煩,所謂「慈悲多禍害」,那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現在由於交通便捷,我們活動的範圍擴大了,每一個國家、地區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所以幫助人的方法也不一樣。譬如在中國,看到小孩跌倒,你可以馬上把他扶起來。你在美國就不可以,你要去扶他的時候,人家家裡馬上就告你,你把人家小孩摔倒,要你賠錢,官司吃不盡的。看到怎麼辦?立刻打電話通知警察,用這個方法來救護。所以方法、手段不一樣,這不可以不知道。在美國碰到人有急難的時候,動都不能動,碰都不要碰他,立刻打電話通知警察。不像在中國,你馬上就去幫助他,這是對的,他會很感激你。在美國的時候,你去幫助他,他倒咬一口,你就麻煩了。在阿拉伯國家的法律又不一樣。所以到哪個地區,一定要多問問,多打聽。一定要理性,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隨順當地的風俗習慣,隨順他們的法令規章,這才叫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