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  (第七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5-006-0007

  請掀開經本第十五頁倒數第二行,看第三小段。

  疏鈔【三、須知但念彌陀。即是念一切諸佛。但念此經。即是念諸佛一切經。只要一心專念。更莫疑也。】

  事實與理論前面都講過很多,一定要深信不疑。因為一切諸佛只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眾生快快成佛。最快捷、最穩當成佛的方法,無過於阿彌陀佛大願普度眾生。阿彌陀佛提出修行的方法,就是念他的名號,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無比的殊勝。因此,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都宣揚,都勸勉眾生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阿彌陀佛的法門,圓圓滿滿記載在《無量壽經》。所以念《無量壽經》就等於念一切經。

  這一章經文,《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可以說是淨宗經論的心經,也可以講是《無量壽經》的心經,一大藏教的心經。《無量壽經》太長,要念一個短的,這部經最短,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沒有比這個更短的。經雖短,內容可不簡單,內容也是圓圓滿滿的《無量壽經》。所以你念此經,廣義來講就是念淨土經,淨土「五經一論」代表一切諸佛的經典,只要我們專心念、不懷疑念,決定有成就。

  疏鈔【四、諸佛心者。清淨。平等。大慈悲是也。故真慈平等。即是佛心(真性)現前。當時即入佛法界也。】

  『諸佛心者,清淨、平等、大慈悲是也』,我們常講,我們的心要與佛的心一樣,我們的願要與佛的願一樣。佛心是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慈悲就是憐憫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對待一切眾生清淨平等,這就是大慈悲。

  『故真慈平等,即是佛心(真性)現前』,真慈平等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們常在經上講的「真如本性」。

  『當時即入佛法界也』,真心一現前,十法界裡面就是佛法界。佛用真心,我們真心現前,與佛無二無別。這些道理與事實,念佛的同修一定要知道。

  疏鈔【五、有一生念佛。不生淨土者。念佛不精誠故。生疑不篤信故。無有往生願故。不能斷貪愛故。】

  『有一生念佛,不生淨土者』,這種人很多,此處為我們說出來。

  『念佛不精誠故』,精就是專,他念佛念得不專,念得不誠,這是念佛不能往生的一個原因。其次一個原因,『生疑不篤信故』。雖然念佛,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懷疑,信心不夠。懷疑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念佛真能往生嗎?這幾個疑問就變成障礙,障礙自己不能去。還有一個原因,『無有往生願故』。雖然口裡聲聲說往生淨土,實際上心裡面不願意去,這個世界還有許多牽掛放不下,這種人也不能往生。

  後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不能斷貪愛故』。有絲毫貪愛娑婆世界,不管你貪什麼,有絲毫貪愛,就決定不能往生,離不開娑婆世界。所以祖師大德常常教誡學人,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一句話很重要。你能放得下,就能脫離三界,永出輪迴。有絲毫放不下,都不行!不要說世法你要放下,佛法放不下也去不了。像哪些是佛法?我們舉個很淺顯的例子:道場。這個道場你建的,建的很莊嚴,念念不捨,完了!去不了。去不了就很慘,為什麼?道場裡面沒有男女婚配,你死了以後還留戀這個道場,捨不得走,到哪裡去投胎?道場有老鼠、螞蟻、蟑螂,你就去投胎做這些。為什麼?還留在這個道場不肯離去,就搞這些,很可怕!

  我看到還有出家人收集佛像,對骨董佛像非常愛,這個事情麻煩。還有人非常喜歡經書,特別是幾百年流傳下來的古經書,你要貪愛它,書裡面生書蟲,將來投胎就作書蟲。這說明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可以貪愛。實在講,我們過去就是吃了這個虧,上了這個當,生生世世修行沒有能往生,就是對世間貪愛放不下。這一次搞清楚、搞明白了,決定不犯老毛病,才能得生淨土。

  疏鈔【六、念佛人要自知宿世今生。種善不種善。作惡不作惡。如是知己。善者增修。令其圓滿。惡者對治。令其除滅。以念佛相好。對治昏沉。以念佛修因證果。無量智慧功德。對治妄想。以平等法性。空寂無為。對治惡境。以念佛菩提威勢力持。本願功德。不為世間事務牽纏。以念佛相好光明萬德莊嚴。不為一切病苦所惱。】

  『念佛人要自知宿世今生,種善不種善,作惡不作惡』,我們要問怎麼曉得我們過去生中,種善不種善?作惡不作惡?如果我們冷靜的反省,不難覺察。習氣是過去生中帶來的,從習氣就知道我們過去生中造修的。有人習氣很善,我們常講天生善良,「天生」就是過去生中修的。有人性情很不好,前生造的惡。這一生的造作,大致上很容易覺察。

  『如是知已,善者增修,令其圓滿,惡者對治,令其除滅。』佛教我們斷惡修善,這很重要,要認真去做。你若常常檢點、時時覺察,善的,希望它增長,令其圓滿;惡的,想辦法對治,令其除滅。實在講,就是四正勤裡所講的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已生惡要把它斷掉,未生的惡叫它不要再生。這是修行的根本原則,念佛人也不例外。

  『以念佛相好,對治昏沉』,這是講念佛時業障現前,大概一般同修都會有的,念佛時打瞌睡,提不起精神。特別是在念佛止靜時,大家一起大聲念,還不會睏,止靜不念佛,一坐就睡著了,這是昏沉。這個毛病用什麼方法對治?不念佛時,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在想就不會睡覺。睡覺的人不會想,會想的人不會睡覺,用這個方法對治昏沉。

  『以念佛修因證果,無量智慧功德,對治妄想』,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妄想多,止靜不念佛時,胡思亂想,妄念特別多,止也止不住。這時候用什麼方法?這裡教給我們,你想阿彌陀佛修因,因地上的修行,阿彌陀佛怎麼證果,阿彌陀佛怎樣度眾生,就想這些。《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說的,想這些,妄想就沒有了。想這些就是憶佛,念佛,用這個方法排除自己的妄想。

  『以平等法性,空寂無為,對治惡境』,我們生活環境不如意,遇到逆境、遇到逆緣,應該如何相處?常常想到佛給我們講的「萬法皆空」,經論上常講的「清淨寂滅」,如果能常常作如是觀,惡境界也能隨順,不生煩惱。

  『以念佛菩提威勢力持,本願功德,不為世間事務牽纏』,這一條也非常重要。現代人處在今天這個社會,事務牽纏比古代的人增加很多倍,怎樣應付這樣複雜的生活?佛教給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菩提是正覺,念佛的正覺,佛對於宇宙人生真正覺悟;念佛的智慧德能、善巧方便,他能把非常繁雜的事,應付的井然有序,絲毫不亂,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可見佛法的修學不全是出世,這是世間法,對於處事待人接物有很大的幫助。

  『以念佛相好光明萬德莊嚴,不為一切病苦所惱』,人在世間,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道理!生老病死,一切眾生在所不免。這個境界臨到自己身上了,怎麼辦?佛教我們一個修行方法,念佛的相好光明,萬德莊嚴,莊嚴就是美好,念佛身心圓滿。這幾句話合起來講就是身心圓滿,絲毫缺陷都沒有。

  為什麼念佛相好就可以把病念好?裡面有個大道理,要知道所有一切的病痛,不管是大病、小病,全是從妄想執著生的。妄想執著是一切病痛的根源。現在一天到晚心想佛的相好光明,這個根就斷掉了。現在醫學裡面也很重視,叫做心理健康。念佛相好光明莊嚴是健康當中最健康的,所以人要常常憶佛念佛。你若真的做到憶佛念佛,不但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從現前到將來往生決定不生病,身心健康,這是真的。

  疏鈔【七、存心念佛。廣大功德。無有不成。深重業障。無有不滅也。或有宿障深厚。及不善用心。容有魔起。須當辨識。凡所現相好。不與經合者。不與本所修行合者。所現境相久久不滅。或謝去更來擾亂。凡是令心識動亂。煩惱增重。眾多妨礙。不利定心者。悉屬魔作。】

  『存心念佛,廣大功德,無有不成。深重業障,無有不滅也。』我們曉得人都有業障,沒有業障怎麼會到這個世間來?既然到世間來了就有業障。業障要怎樣消除?古大德告訴我們,消除業障最有效的方法,最殊勝的方法,無過於念阿彌陀佛。

  『或有宿障深厚』,就是說你有很重的業障。『及不善用心』,這是現前,你學佛用心不善。『容有魔起,須當辨識』,人學佛會遇到魔障,是這兩個因緣。如果沒有這兩大類的因緣,你就不可能遇到魔障。宿障深重無可奈何。消除深重的業障,只有老實念佛;念久了,業障確實能消除。不善用心是最容易著魔障的。我們念佛,依照經典的教訓去修,這是「善用心」,不會著魔障。如果我們違背了經典上所講的理論、方法,就很容易著魔障。喜歡神通,喜歡感應,是最容易著魔障的。

  現在在國內外,特別是念佛的年輕人,年歲老的人著魔的我還沒見過,沒聽說過,年輕人著魔的很多。有一些著魔的來找我:「法師,我被魔附身了。」他們精神沮喪,氣色態度完全都不對,一看就曉得著魔。世間人講的神經病,醫學上講神精分裂,住到精神病院去了。很可憐,這真的沒救。他來問我,我反問他:「我說你是不是很喜歡神通?」他說:「是,是很喜歡神通。」魔障從哪來的?就是你喜歡神通、喜歡感應,不老實。

  諸位要知道,佛菩薩有神通,絕不用神通。為什麼不用神通?妖魔鬼怪都有神通。如果佛菩薩用神通來接引眾生,佛菩薩與妖魔鬼怪你就無法辨別,是正?是邪?混淆不清了。因此,諸佛菩薩接觸大眾講經說法。妖魔鬼怪不會講經說法,他會用神通。於是諸佛菩薩講經說法,妖魔鬼怪沒有辦法,不能模仿,也沒有辦法欺騙人。

  所以佛教化眾生是以講經說法為主,絕對不以神通做佛事,也不求感應。乃至於我們念佛人,要求一心不亂,經論上祖師大德常常教給我們,要求一心不亂,求一心不亂是個願,願要求,不能有求一心不亂的心。為什麼?你有求一心不亂的念頭在,這是一個妄念。天天念阿彌陀佛名號,當中還有求一心不亂的念頭,加上這個妄念就夾雜了,你一心不亂一定得不到。怎樣才得到?求一心不亂的念頭都沒有,自然就得一心。

  由此可知,心真的要清淨,要會用心。會用心就是保持清淨心,清淨心裡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對了。連這一個念頭都要把它去得乾乾淨淨的,何況其他的大乘佛法,又何況世間一切諸法。

  尤其今天處在亂世,人命無常,要特別提高警覺。今天中午,郵政局的同修請我去講演。我有一個同學,是過去在家的同學,在那邊服務,他開車來接我。告訴我,在我出國這半年中,我們有個同班同學走了,還有一個同班同學的太太也走了。半年走了兩個,這兩個都比我年輕。人命無常!光陰比什麼都寶貴,不能蹧蹋,不能虛度。如何才不虛度?老實念佛,你就沒有空過。你要不念佛,搞其他的,說老實話,大好光陰都空過了,太可惜。這值得我們特別提高警覺的。

  魔障時時刻刻會遇到,你要有本事認識它。你認識它,就不受它的害,所以「須當辨識」。小的魔太多了,隨時隨地你都遇到。魔是什麼樣子?魔很可愛。它不可愛的話,怎麼會折磨你?你一定很中意,它才折磨你。把你念佛的念頭打斷,擾亂你,讓你得不到清淨心,這就是魔。

  此地舉幾個例子,『凡所現相好,不與經合者,不與本所修行合者,所現境相久久不滅,或謝去更來擾亂。凡是令心識動亂,煩惱增重,眾多妨礙,不利定心者,悉屬魔作』,這是把原則說給我們了。現在人喜歡神通、喜歡感應,這個感應到底是佛?是魔?感應十之八九都是魔,不是佛現的。為什麼?他所現的相好與經上講的不一樣。

  好多年前我在香港講經,暢懷法師拿了一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是大陸上一位法師,到西方極樂世界遊覽回來寫的。有人把這本小冊子送給暢懷法師看,讓暢懷法師鑑定一下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暢懷法師拿來給我看,他搖頭,好像與經上講的不一樣。不一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他所說的與經上講的一樣,這是真的。像過去東晉慧遠大師,他一生中見過三次西方極樂世界,所見到的與經上講的完全一樣,就是真的。百分之九十九都一樣,只有一樁不一樣,還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

  第二種不與本修相應的,一定是魔現的。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身,我們見到了,這是真的,這是感應。天天念阿彌陀佛,藥師如來現身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與我們本修的不相應。甚至於我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釋迦牟尼佛來了,也是假的。為什麼?與我本修的不相應。一定要與本所修行相應。

  感應所現的瑞相時間不會很長。你看清楚、看明白了,相就消失了。假如這個相現得很長,不會消失,或者消失之後又來了,都不是真的,是魔境現前。總而言之,魔一定叫你把定力喪失掉。本來你心很清淨,一看那個相,生歡喜心,高興得不得了,定沒有了,心不清淨,就是魔來擾亂。

  佛為什麼不現前?你們不夠資格。佛一來,你的清淨心立刻沒有了。佛不害人。到什麼時候佛會現前?兩種狀況,一種是初學時,佛有這個感應增長你的信心,所以初學的人往往有很多瑞相。學了幾年,瑞相全沒有了,絕對不是你退心,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你常常看到瑞相,你就著魔了,就錯了。另外一種是你功夫到某一個階段,佛有這個感應,等於來考試,提升你的境界。你見如不見,絕對不會被這個境界相擾亂,這是瑞相,是真的感應。凡是你見到這個相會起心動念,都不是真的,是魔境現前。總而言之,凡是叫我們心裡生煩惱,起貪瞋痴慢,把我們清淨心失掉,平等心失掉,都是魔境。佛菩薩絕對不會這個作法。

  疏鈔【八、修淨業有三種力。(一)念力。(二)本有佛性力。(三)諸佛本願威神加持力。】

  『修淨業有三種力,(一)念力』,這是現前的,我們努力拼命念佛,念力很大。『(二)本有佛性力』,為什麼我們念會產生力?就是把自性佛的力量念出來。『(三)諸佛本願威神加持力』,是外面一切諸佛本願威神加持的力量。所以前面兩種是自己的,後面一種是佛力加持的。

  疏鈔【九、經云。若有得聞彌陀名號者。阿彌陀佛。住其人前。魔不能壞彼正覺心。是故但當一心念佛。莫疑慮也。】

  不要懷疑,不要害怕,你只要老實念、一心念,阿彌陀佛保護你,十方諸佛護念你,龍天護法擁護你。魔縱然過去與你怨仇再深,他也沾不了你的邊。怕的是你自己把道心失掉,護法神也沒有了,佛力量加持不上,此時魔才得其便。所以我們只要心地真正清淨,真真實實念佛修這個法門,得到的功德利益與經上所講的完全一樣,決定不假。

  疏鈔【十、心淨佛現。心垢佛滅。心迷佛隱。心悟佛顯。】

  『心淨佛現』,心地清淨佛就現前。『心垢佛滅』,才一動念,妄念起來,佛就沒有了。『心迷佛隱』,隱是不現。『心悟佛顯』,悟就清淨,這是說明感應的原理。

  你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我的心不清淨,我天天見佛,所現的佛大有問題。為什麼?不清淨的心決定現不出佛,所現的是魔。魔變成佛的樣子來誘惑你、來欺騙你,這不是真的。如果心地真正清淨,見到佛是真的,從這裡也能辨別境界到底是真的、是假的。

  經【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去佛不遠』,與佛一天比一天近了,你依然照這個方法修行,一天比一天接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兩句是講果報。

  疏鈔【一、初句躡前修因說。次二句正明果證相也。】

  前面講修因,修因一定證果,「自得心開」是自自然然的。「得」就是證得,「心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疏鈔【二、事念見三身佛。理念見自性佛。念佛法門。即勝異方便。故不假餘方便門以助顯也。】

  『事念見三身佛,理念見自性佛』,三身就是佛的應身、報身、法身。理念見自性佛,自性佛是三身一體。『念佛法門,即勝異方便』,勝是殊勝,異是特別,與其他法門絕對不相同。因為它殊勝特別方便,『故不假餘方便門以助顯也』。所以它不要用其他法門來幫助。

  疏鈔【三、念佛即是念心。心佛無別。自他不二。故不需心外他佛作方便也。】

  『念佛即是念心』,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們真心本性的德號,所以你念這個名號就能明心見性。何況念這個名號還有阿彌陀佛加持你。不但彌陀加持,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加持,好處太多了。『心佛無別,自他不二,故不需心外他佛作方便也』,說明這一法門勝異之所以。

  疏鈔【四、自得心開。以念佛心。入佛知見。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是證成佛果。所謂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是也。】

  我們明白這一個事實,曉得這個道理,然後才真正體會到這一個法門,在所有法門裡面確實是不可思議。在一切法門裡面,這個法門真的很適合於自己來修學。你明白、清楚了,才會死心塌地,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過去的人處事待人接物有原則,有規矩可循。所以孔子說:「雖百世可知也。」,就是一百世以後也能知道。為什麼?有原則,總不違背這個道理。

  現代人不一樣,所有一切原理原則都推翻了。中國人做人的原理原則是五倫八德,現代人不要了。外國人自古以來原理原則是《聖經》,現在他們也不要《聖經》了。天下大亂!天下一亂,說實在話,不要說百世你不知道,明天的事你也不知道,也無法斷定,非常可怕,非常悲哀。我們要想將來真正有幸福,該怎麼作法?只有一個方法,全心全力修福。你不修福,你想「我留一點福報,晚年再來享」,靠不住,這個世界變化太大了,不是你能用想得到的。絕對不能用常理來推斷,這是要修福。

  佛告訴我們真實修福的方法。你要想一生財富用不盡,這是大福報,不缺錢用。用什麼方法?不是你今天儲蓄,儲蓄沒有用的。為什麼沒有用?幣值會貶值,這是大家知道的。除了貶值之外,恐怕將來幣值一文不值,變成廢紙。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看,今天我們國家有錢,外匯存底世界第一。外匯是美金,美國如果垮台,美金變成白紙,我們的外匯等於零,我們的鈔票一文都不值。美國不能倒下去,倒下我們就完了。同樣道理,我們今天發行的鈔票,是以美金為基礎,日本也是如此,德國也是如此。世界上幾個富強的國家,都是以美金為基礎。美國一垮台,所有這些國家都變成窮光蛋,你儲蓄再多都等於零。你能知道這個世局怎麼變化嗎?

  所以要信佛的話,佛的話真實,佛教我們怎樣致富,教我們布施。我們今天手上有錢趕緊布施,做好事,不要等到將來那些錢變成廢紙,想布施也沒有了,機會錯過了。財布施,你一生財用不缺乏,得財富的果報;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財富、聰明、健康長壽我們都要,都喜歡。都喜歡不肯種因,到最後還是一場空,一樣也得不到。所以一定要曉得,佛在經典裡給我們真實的教誨,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認真的去做。不要積財。《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佛告訴我們:「積財傷道。」道就沒有了,財要立刻把它布施出去。布施,佛給我們講是真正的儲蓄,真實的保值,絕對不會變質。世間人愚昧,不相信佛的話,就沒法子。有智慧的人,真正聰明人,相信佛的話,他得利益。不相信,不肯做的,就沒法子。

  所以「自得心開」是圓滿的福報,到這時性德流露出來,就不必修了。我們今天不能見性,所以才要修。見了性之後,不必修了。為什麼?一切財富、智慧、德能,自性裡面本來具足,而且無有窮盡。這才是佛法終極的目的,真的教我們離苦得樂,沒有一樣不稱心,沒有一樁不如意。事事稱心如意,見性就現前了。

  『入佛知見』,與佛的知見完全相同。

  為什麼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這一切所得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沒有一樣是自性之外的。這時才曉得無量的福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原來是真心本性裡早就有的。這個境界我們很嚮往,很羨慕,這一生中能不能修得?很難,要看個人的根性,看個人的修持。如果我的根性劣,修持的功夫也達不到理想,我們求往生就得不到。現前這個世間我們得不到,見到阿彌陀佛就得到,只要一見阿彌陀佛,我們性德就恢復。你們念《無量壽經》就明白,我們把目標訂在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見阿彌陀佛,這個容易,我們一生中決定可以做到。我們在這一生中要想「自得心開」,不見得!但是見佛決定可以做到。下面菩薩給我們說了個比喻:

  經【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疏鈔【一、初二句舉喻。次二句出名。】

  前面兩句是比喻,香光莊嚴是名稱。

  疏鈔【二、身近佛身(戒)。心開佛心(定慧)。如染香人。謂以如來法身香光。莊嚴自心本覺如來。】

  『身近佛身(戒)』,佛的身是什麼?佛的身是「戒」。戒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規矩、威儀。佛行住坐臥、處事待人接物,循規蹈矩,我們把佛的行持記下來就是戒律。所以持戒是讓我們的身像佛身。

  『心開佛心(定慧),如染香人。』佛心是定,佛心清淨,佛心一塵不染。六祖大師講:「本來無一物。」心地清淨,什麼都沒有,這是定。定心起用就是慧,定心起用是照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照,一接觸就通達明瞭,自自然然就明白,這是慧,這是佛心。換句話說,《無量壽經》裡面戒定慧三學具足。

  我們特別把第三十二品到第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定做晚課,這段經文的內容就是講戒學,希望每天讀誦,每天反省,認真學習,就是身近佛身,把自己這個身修得與佛一樣。又將第六品四十八願作為早課。四十八願是佛的心願,就是佛心。我們心同佛、願同佛、解行都同佛,這才是阿彌陀佛的真正弟子。每天這樣修學,就是染香人。香在哪裡?在《無量壽經》,天天讀誦、天天修學,就是染香人。

  『謂以如來法身香光』,《無量壽經》經典就是法身的香光。

  『莊嚴自心本覺如來』,就是如染香人。

  疏鈔【三、華嚴云。菩提心香。能除貪恚痴等熱惱。令其具足智慧清涼。菩提心香。一念功德。普薰法界。菩提心香。若一發時。即令一切善根。永出三界。】

  《華嚴經》上這幾句話,有不少同修在修學生活裡面體會到。特別是心裡不高興時,念幾遍經、念幾圈佛號,心就很清涼、很自在。你讀經讀得愈真誠,體會得愈深入,你所得的清涼自在愈殊勝。不但這些煩惱立刻沒有了,煩惱化成菩提,就化成智慧清涼。普通用功的同修都能體會得到,可見經上講的不是假的。

  『菩提心香,一念功德,普薰法界。菩提心香,若一發時,即令一切善根,永出三界。』這兩句比前面意思深。我們業障習氣深重,這樣的功德利益有沒有?有。實在是自己業習太重,雖有不容易覺察。前面那一句容易覺察,這一句不容易覺察。這一句要念到相當功夫,自然也能覺察出來了。知道自己這一句佛號,不管你大聲念、小聲念、默念(是不出聲心裡面念),它的效果,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的音聲,震動盡虛空遍法界,普薰法界。

  這一句佛號具足一切善根,一切善根怎麼說?十方所有一切諸佛、菩薩所修的善根,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都具足,他怎麼不出三界?念阿彌陀佛的人很多,這一句阿彌陀佛有這樣殊勝的境界,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不管他自己知不知道,這是事實真相。這個境界明顯不明顯,在於自己業障的深淺,業習淺就覺察得到。所以真的是一念一切念,念佛功德殊勝真實不可思議。知道的人確實不多,但這都是事實。

  疏鈔【四、清涼疏鈔結成十香。(一)發菩提心香。(二)忍香。(三)精進香。(四)戒香。(五)定香。(六)慧香。(七)解脫香。(八)知見香。(九)稱法界香。(十)忘能所香。若能於嗅香時。起如是十種觀照。則名入香光室者。】

  『清涼疏鈔結成十香』,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上把香光莊嚴歸納為十種香。

  第一種是「發菩提心香」。所以一開頭教我們要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覺悟什麼?第一個覺悟,六道生死輪迴可怕,這是真正覺悟,曉得六道輪迴不是好事情。覺悟後念佛決定往生,往生決定不退成佛。你只要把這兩樁事覺悟了,這是發菩提心。我願意離開三界六道,我願意這一生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作菩薩,你發這個心就是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心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妙香,這個香普薰法界。法界裡所有一切諸佛菩薩,他聞到香,就知道你發了菩提心。一發心,諸佛菩薩立刻就加持,幫助你,使你很順利在一生當中,滿足你的大願,所以發心是最重要了。

  第二種是「忍香」。我們的業障習氣,無始劫來生生世世累積下來太深太深了,雖然發了菩提心,也有諸佛菩薩加持,業習太重;換句話說,種種阻礙在所不免。這些阻礙是不是能真的把我們障礙住?不是的。只要你能忍,它就不能障礙;你不能忍,障礙馬上現前。所以佛教給我們一個妙法,你能忍辱,所有一切障礙很容易突破。所以《金剛經》上佛特別開示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

  六度裡面布施是放下,這是修功德,修因。忍辱是成就,使你的功德不會喪失。換句話說,你能保持,我們常講積功累德,積、累都要靠忍。能忍的人才會積功累德,他的功德不會喪失。不能忍耐,一定半途而廢,到最後前功盡棄,很可惜。

  第三種是「精進香」。所以忍很重要,忍之後才有精進,不能忍耐決定沒有精進。所以六度的順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忍辱之後才能精進。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這是基本的條件。你不具足這個基本條件,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所以非常重要。

  下面才真正到持戒、修定、般若智慧、解脫知見。第四種是「戒香」,第五種是「定香」,第六種是「慧香」,第七種是「解脫香」,第八種是「知見香」,在佛法裡面講「五分法身香」。這才有分,你才能修成功。換句話說,如果忍辱沒有,底下統統都落空了。你所修積的只是人天有漏福報,佛法裡殊勝的功德利益你決定沒有分。第九種是「稱法界香」,第十種是「忘能所香」,第十種就是前面所講的普薰法界,意思完全相同。到達第十能所雙忘,你的功德就圓滿了。

  『若能於嗅香時,起如是十種觀照,則名入香光室者。』淨宗的道場,也稱作「香光室」。所以你若看到道場上面掛「香光莊嚴」的匾額,你就知道是修淨土的,修念佛法門的。或者這個房子取個名字叫香光室,那是念佛堂。我們在佛菩薩前面,天天燃香,當你們聞到香時,有沒有作如是觀?如果不會作如是觀,香確實白燒了。如果聞到香就想到這十種,功德就大了,可見香是提醒我們修行。

  佛像前面點蠟燭,為什麼不用電燈?古時候沒有電燈,現在有電燈,為什麼點蠟燭?為什麼點油燈?我們這兒沒有油燈,很多寺廟有油燈,是表法的。點蠟燭就想到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油燈也是如此,自己慢慢燒乾了,發出來的光輝照別人。佛教給我們捨己為人,以我們的智慧、以我們的財力、以我們的體力,幫助一切眾生,就像蠟燭、像燈一樣,照別人,不是照自己,念念為一切眾生,把自己忘掉了,這個好。因為佛法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執與法執,我執破了就證阿羅漢,法執破了就成佛。大乘法很妙,教你起心動念絕不想自己,想一切眾生,漸漸的把自己忘掉了。我執不破,自然沒有了,所以它的方法比小乘巧妙太多了。燈與蠋表這個意思,所以看到了,自己要想到我應該怎麼作法。

  中國佛教,無論在家、出家,受戒時燃香,燃香與點燈意思完全相同。我在佛菩薩面前發過願,我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發了這個願,頂上也燃了香,手臂上也燃香了,起心動念還自私自利。這成什麼話!這不像話,與自己的本願完全相違背。

  中國傳戒,好像非燃香不可,燃香是什麼意思也沒說清楚,糊裡糊塗就燃。有些人燃了,一生都不曉得是怎麼回事。「我燃香是供佛的」,佛要聞你這個香氣嗎?臭不堪言。你的身上到底有什麼好香?有什麼好聞?燒出來都是臭氣,佛才不聞。所以燃香,是表示我發願犧牲自己,成就別人,讓你常常看到香疤,就想起來我發過的願,一定要兌現。

  經【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這是大勢至菩薩說明他修因證果的經歷。

  疏鈔【一、本因。因也。無生。果也。次句。徹果該因。】

  『本因,因也』,本因就是修因,他修的是念佛法門。『無生,果也。次句,徹果該因』,無生忍是果,是佛與大菩薩所證的,他用念佛這個方法修因證果。

  疏鈔【二、念佛心。述己非用分別意識而念。乃六根都攝。一心不亂念也。】

  著重在心。這是說自己不是用分別意識而念,用真心念,都攝六根,一心不亂。用這個心念,這叫念佛心。諸位要記住,簡單的講,念佛心就是清淨心,念佛心就是正覺心,覺而不迷。為什麼?所有一切法裡,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句是真實的,其他都是假的,都是虛妄不實在的。我的心念念是佛號,心就是佛號,佛號就是心。這個心就真實,這是一心。這樣念法,入無生忍。

  疏鈔【三、入。即悟入。有解悟、證悟之分。本經三漸次至十信位。解入也。住。行。向。地。等。妙。證入也。有淺深地位不等。小聖悟生空。破人我執。亦是證入生忍也。】

  『入即悟入』,入就是悟入。悟入有兩種,『有解悟、證悟之分』。解悟是明理,理論上通達了,境界上沒有證得。證悟是自己確實入到這個境界。

  在《楞嚴經》裡面,佛說修行果位,講得很詳細。《楞嚴》是大乘圓教,『本經』是《楞嚴經》。『三漸次至十信位,解入也』,這個位次是解入,解悟沒有證。證是明心見性,沒有見性不是證,沒有見性都在解悟。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叫證悟。換句話說,圓教初住菩薩以上是證,初住以前都是解。十信位常說三漸次,其他經上沒有。我們要知道什麼叫三漸次?次是次第,漸是循序漸入,三種修學的方法,這個方法通一切法門,這是講原則。

  三漸次第一個是「修習」。修行的修,實習的習。它所說的,把我們修行道路上,有妨礙的東西要去掉。好比我們走路,先要把路上的障礙物排除。哪些是障礙物?凡是幫助我們引發煩惱的,障礙我們心不能得清淨的都是。《楞嚴經》裡面給我們舉出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只舉這一個例子,凡是與這個相同的都是。若一樁一樁的細講,說不盡。

  《楞嚴》上舉的五葷是障礙,所以葷、腥要搞清楚。葷是草字頭,底下一個軍,葷菜不是肉食,肉是屬於腥。葷有五種,經上給我們講:蔥、蒜、蕎頭(我們叫小蒜)、韭菜、興渠。興渠在古代中國沒有,現在有了。現在交通便捷,就是指洋蔥。為什麼不吃這五種?它的性質不好,對我們修行有妨礙。《楞嚴經》上講得很詳細,熟食能幫助你產生荷爾蒙,容易引起性衝動,所以熟食不能吃,教你斷掉。生吃助長肝火,容易發脾氣。這五種對於我們生理上有影響,讓我們心不能清淨,無論生吃、熟吃都不好。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曉得它的道理,為什麼這五種東西佛不給我們吃,不讓我們吃。腥是肉食。實在講肉食是與眾生結怨仇。佛在《戒經》上講得很清楚,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冤冤相報,很麻煩。所以不吃動物、不吃肉是培養慈悲心,不與眾生結怨仇,意思在這個地方。

  素菜裡面,這五種是葷,性質不好。所以佛都把道理講出來了。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在外國常常遇到初學佛的人,菜裡面放一點蔥蒜做佐料。若這也不能用,他寧願吃肉,他不吃菜,菜沒味道。很多家庭主婦來問我:「可不可以放?」我說:「可以放。」有沒有違背經義?不違背。為什麼?佐料那一點量不起作用。

  譬如吃大蒜,我現在鼓勵同修,一個星期要吃一、兩次。為什麼?現在蔬菜裡農藥太多了,大蒜是殺菌的,這是健康。你吃一、兩次,不起作用。要怎樣吃才起作用?山東人吃大蒜像吃花生米一樣,那才起作用。你有沒有本事吃?沒有本事,你吃一兩瓣就辣得不得了,好不容易吞下去,所以不起作用,這要知道。所以你做菜時,配在菜裡那一點佐料也不起作用,大量的吃才會起作用,天天吃才會起作用。偶爾一次,一點點起不了作用,分量不夠。就好像喝酒一樣,要喝相當的分量才會醉。喝一滴、兩滴怎麼會醉?不可能的事情。不起作用,一定要知道。所以我們在家庭裡做菜就方便,持戒就是決定不過量,要曉得這個道理,就好辦。

  每一條戒律都有開緣的,「開遮持犯」,不是死的,條條戒都是有開緣的。只要一家人歡歡喜喜,我們能把肉食斷掉,就是很大的功德,所以不要求之過急。酒是五戒之一,比五葷更嚴重。做菜裡放料酒,你有聽說哪一個人,吃菜裡面放的酒而醉了?沒有。所以用料酒是不犯戒的,這一定要知道。佛實在是慈悲到了極處。年歲大的,七十歲以上身體不好、有病的,需要用酒作為調養身體的,都有開緣。年歲大的人體力衰,血液循環不好,所以每一餐喝一杯酒,幫助血液循環是正常的,這些都有開緣。

  我初學佛時常到寺廟去,有一位老和尚對我很好,我常到那裡去吃飯。看他吃飯每一餐都喝一杯酒,我那時候覺得很奇怪,也不敢問。以後到台中李老師那講起來,我才提出來。李老師說這個不犯戒,這是為了健康,藥用,他沒有喝醉,他也沒有亂性。這才懂得原來佛門真的是廣大,佛實在是很講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