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九十五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95

  請掀開經本,第二百四十五頁第一行,開頭這是疏文:

  【體絕有無。相非生滅。莫尋其始。寧見中邊。迷之則生死無窮。解之則廓爾大悟。】

  我們看註解,這段是說的教體,也就是說,佛給我們說這部經法理論的依據。佛給我們講《華嚴經》,到底根據什麼講的?這就是說的本體,也就是講的自性,佛法裡面講真如本性,現代哲學裡面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這樁事實實在是很難講,既然講都困難,我們在這裡面去領會當然是更難。雖難也不能不說,不說這理論沒有依據,我們的信心從什麼地方建立?大經上說得很好,「信為道元功德母」,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建立信心學起。信心一定要有依據,要有真理做依據,如果沒有真實的理論,那個相信就是迷信。因此在因緣之後,一定要給我們說明理論的依據。《鈔》三這是玄義裡面第三大段。

  【明體相離過。】

  『明』是說明、顯明本體之中決定沒有過失,這才叫真,才叫如。如果有過失那就不能叫真如,不能叫本性,真如本性沒有過失。佛菩薩的體性沒有過失,我們凡夫的體性有沒有過失?給諸位說,凡夫體性與諸佛體性是一性無二性,決定沒有過失。所有一切過失是怎麼來的?過失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雖然虛妄,假如你不知道它是虛妄,它會起作用。起什麼作用?迷惑顛倒,造業受報,就變六道輪迴,就變這個現象,你在這裡面就有苦受,這是你不知道自性。如果明瞭自性,這就叫大徹大悟,那你就得到真正的解脫自在,可見得這的確是佛法教學的重點之所在。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心性就是此地講的『體相』,教下所說的大開圓解,圓解也是說這個事實真正清楚明白。可見這段文非常重要,但是在整個玄義裡面,這段文最艱深,最不容易體會,我們要細細的來讀。

  【體絕等者。】

  這是指前面這段文,『體絕有無』。

  【離過非也。】

  『過』是過失,『非』就是是非。本體裡面沒有過失,沒有是非,這就是剛才說明的真如本性。假如對於真如本性還是不太容易體會,我們再說得白一點就是真心,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自己的本性,真心本性沒有過失、沒有是非。換句話說,也沒有真妄,也沒有邪正,也沒有苦樂,所有一切相對之法在真心裡面都找不到。真心究竟是個什麼樣子?這幾句就是形容真心的樣子。形容歸形容,形容並不就是真實,你要從形容裡面去體會,這才能夠得到真實。得到真實就叫成佛了。成佛是什麼?是成就本覺真知,佛就是覺的意思。你就再不迷惑了,所以成佛就是成就本覺真知,真性的德能完全恢復,不再迷失了,這叫做成佛。所以底下說:

  【體者。本覺真知也。】

  『覺』是用,『知』是體,知與覺都是本有的,不是外面來的,本來就有。它的能力有多大?是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我們聽到都嚇人,其實這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能,你本來有這個能力。可是現在你把你自己的智慧能力都喪失掉了。是不是真的喪失掉的?不是的。為什麼?它是本性本能,怎麼會喪失掉?沒有喪失。所以諸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他從哪裡看?他從本性上看,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佛在《華嚴》上這樣說的,在《圓覺經》上也是這樣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換句話說,智慧神通德能與諸佛沒有兩樣,完全相同。

  現在這個能力怎麼失掉的?佛在經上常說,我們的真心本能就好像太陽,太陽光明遍照十方,現在我們迷了,迷了就好像太虛空當中生了一片雲彩。雲彩把太陽遮住,我們看不到了,像陰天我們見不到太陽。太陽在不在?在!太陽沒有失掉,光明沒有失掉,雲彩障礙了。我們現在就是被這個雲彩障礙了,這個雲彩是什麼東西?佛在大經上講得很清楚,妄想執著雙重的雲彩遮住了。所以本性裡面的智慧光輝德能顯現不出來,並不是沒有,有,就是這個障礙阻礙住,二障。二障講的煩惱障、所知障,煩惱障就是執著,分別執著,所知障就是妄想。所以佛在「出現品」上所講的,「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學佛學什麼?就是把這個障礙去掉而已,去掉就恢復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無限的光明,無限的神通,無限的才藝,無限的德能,這統統都恢復了。所以你想這個事情重要不重要?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的來學習。下面文引用的「問明品」,這是《華嚴經》的一品。

  【故問明品有佛境界智。及佛境界知。】

  有這兩個說法。

  【疏釋云。】

  清涼大師對這兩句經文的解釋:

  【智即能證。知即心體。】

  這兩個字一個是體,一個是用。我們講智慧的『智』是用,『知』才是體,才是本體。

  【通於能所。】

  這兩種就是體用都『通能所』。

  【便引七祖云。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知與智這兩個字應該如何來揀別?揀別並不困難,揀別就是分別。什麼是知?什麼是智?譬如我拿了這個東西,你們大家都看清楚了,這是知;你把這個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是智。所以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真知。為一切大眾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一絲毫的執著,這是智慧。我給你解釋,我真的執著這個,那就不是智,那叫識。智識,智變成識了,那就大錯特錯,那不是智慧,智慧是說清楚而不執著。所謂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是智慧。有說,或者有無說,只要是有,心裡真的有了,這就變成識,智就變成識,變成情識。凡是情識,簡單的講就是執著,真正智慧裡面沒有執著。為什麼不執著?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並不是真實的。一切境界相緣聚緣散,所以此地講的無有生滅,體絕有無,有無都加不上,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麼?緣聚則有,緣散則無。聚時非有,散滅非無,哪來的有無?哪裡來的生滅?所以一切法的真相不生不滅,非有非無,體如是,相亦如是,作用亦如是,你在這裡面還有什麼好分別執著的?無量法門裡面,貴在應機施教,機感各個人不相同,所以佛無有定法可說。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弘揚一宗,弘揚一個法門,只度無量眾生裡面一類的根機,這很有道理。我接引這一類的根機,你去接引那一類的根機,他又去接引另一類的根機,一切眾生根機無量無邊,因此法門就無量無邊。接引眾生的目標統統都是叫他破除障礙,恢復自性,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千經萬論殊途同歸,歸在什麼?歸在明心見性。淨土念佛往生也不例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還是明心見性。如果不能明心見性,那到西方去幹什麼?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搞清楚。

  所以七祖說,『知之一字,眾妙之門』,這個話一點都沒錯,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佛、菩薩乃至於地獄眾生,有沒有知?有。只是在佛菩薩他真的是知,我們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第一念是知,是真知,可是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是什麼?分別執著,不能夠永遠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沒有分別執著,就是佛知佛見,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這第二念,這是藍的,有了顏色的分別執著。再一看這上面,南無阿彌陀佛,這有了佛號的分別執著,這就錯了,真如本性裡面沒有藍色,也沒有阿彌陀佛,這諸位要知道。所以在這上起了分別、起了執著,這就錯了,這就落在意識裡頭去,把知就變成識了。

  諸佛菩薩給我們講經,常常聽「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那是什麼?那他是智,他沒有落在識裡頭。他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他有沒有說?意思就是,他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從沒有分別,從沒有執著。換句話說,從不著相。我們凡夫著相,佛菩薩不著相,所以心地永遠清淨,永遠無染,這就是自性的正用,他用上了,我們沒用上。我們雖有自性,這第一念自性,第二念?第二念就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就用這個東西。這很糟糕!尤其現在迷得更深的,用什麼?用貪瞋痴慢,這是值得我們自己深深去反省,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落在貪瞋痴慢上?這是真的,一點都沒錯。不要看到我們天天念佛,天天修行,修個什麼?貪瞋痴慢疑,還是搞這個。如果不搞這個,你早已經得一心不亂,早已經明心見性。你今天見不了性,明不了心,不能得一心不亂,換句話說,統統依舊搞的貪瞋痴慢疑。對這個聖教懷疑,我這個經好,那個經有問題,只要有一個疑情,你自己學的這個還是懷疑,為什麼?一疑一切疑,一個不疑是一切都不疑,這是真的,一點都不錯。

  不但對佛法不懷疑,對於世間一切法,甚至於邪法外道都不懷疑。為什麼?一切法是平等法,統統是自性起用的,所以一覺是一切覺,一迷一切迷,這一懷疑是統統都懷疑。哪有對這個不懷疑,對那個還懷疑,沒這個道理的,這是我們自己要檢點,要把自己這個病根在哪裡找出來,然後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我們有沒有貪心?有沒有瞋恨心?有沒有嫉妒心?有沒有貢高我慢心?佛法真正的功夫是從這裡除。你只要把這障礙破除,給諸位說,一切經論擺在面前自然心開意解。世出世間一切法,只要一接觸沒有一樣不通達,要不要去看?不必要。這經本翻個二、三頁統統都明瞭了,這個能力從哪裡來的?自性本能,自性裡頭本有的。佛法千經萬論無量法門,就是這麼一個單純的目標,一個方向,叫你認識自己,認識真心本性,認識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真如本性,這是一切法的真相。諸法是多,本性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叫實相。所以這個字的確眾妙之門,這個知就是覺的意思。下面再解釋,說了這麼多只說了一個字,體。下面再說絕有,再解釋這個絕:

  【言絕有者。離一切相故。言絕無者。靈知不昧故。】

  這個解釋『絕有、絕無』,怎麼絕有?有是有為法,《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給我們講了六個比喻:夢、幻、泡、影、露、電,這六種比喻是相有體無,它不是真有,幻有。我們今天這個境界相,身體、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展現在我們面前,什麼相?夢幻泡影,這要知道。讀經、聽經的時候,聽聽不錯,說了你也點頭,講完之後全忘掉了,還是一樣分別執著,這是什麼原因?煩惱習氣你斷不掉,這不是真功夫,該怎麼樣生死還是怎麼樣生死,沒法子。一定要真正去下功夫,真正去求覺悟,要認識一切法的真相;真相認識了,於一切法中自然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任何一切法於自己用功統統不妨礙。

  佛菩薩叫我們護持正法,護什麼?是幫助初學,初學的人有障礙,要幫助他選擇法門,這叫為眾生做擇法眼。選擇什麼?選擇其他根機的,他修學起來方便容易成就的,替他選擇。於自己?與自己毫不相干,為什麼?自己在一切法門當中不染不著!離一切分別執著,所以這是絕有,曉得這一切現相不過是緣聚緣散,只有聚散,沒有生滅。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聚,他就認為執著生;散了,他執著滅,他執著有生死,執著有生滅。所以這是虛妄執著,不是真相,真相不生不滅,沒有生滅。沒有有無,沒有生滅,這是事實真相。

  體空寂,這個「空」我們叫真空,不是頑空,不是空有之空。為什麼叫它空?因為它沒有現相,所以叫它做空。不能做一般空來看,因為它這個空會現相,不是像一般空,一般空裡頭不能現相,它這個空裡頭會現相,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依正莊嚴,都是這個真空顯現出來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的境界彷彿,所以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體絕有無,這是真的,它確實存在,這是一個事實,這是絕有。「言絕無者」,怎麼說它也絕無?『靈知不昧故』。你要說它無,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靈明覺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它不是無。它有無量無邊的德能,它確實存在,就是因為這個能力變現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位如果真正能體會到一點,不要說體會到很多,體會到稍許,你的確也能夠達到彷彿的心開意解。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會執著了,自然淡然相處,你的心平靜了,你在一切境界裡不會有衝動,真實的智慧逐漸往外面透露,這樣的修學功夫才得力。我們再看底下的文:

  【故肇公云。】

  『肇公』是僧肇法師,他是鳩摩羅什的弟子。羅什弟子很多,裡面最聰明的、最有智慧的早年開悟的就是算他,鳩摩羅什有四大弟子,他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壽命很短,三十幾歲就過世了,但是成就不可思議。他有一本著作留下來,就是《肇論》,有四篇文章,總題目叫《肇論》。他曾經說:

  【知有有壞。知無無敗。其知之知。有無不計。】

  這四句話什麼意思?就是解釋前面靈知不昧。靈知不昧這句很難體會,肇公這個解釋使我們對這個意思就明白了很多。但是他這四句話還是不容易體會,這就是真正的事實很難講,講出來也很難懂,綜合這四句話的意思,還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靈知不昧。佛給你講靈知不昧,好,你要執著有個靈知不昧就又錯了。六祖在《壇經》上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個本來無一物也是這個意思,也是體絕有無。有是有無,無也是有無,執著有是有無,執著無還是有無,全都錯了。所以你執有,這個執有就是你執著有,分別一個有,有就壞了;你要執著個無,分別個無,無也壞了,那有無都不是佛講的意思。佛所講的你決定不能執著,你才能會到他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萬萬不能執著。所以佛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也應該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就對了,這就相應了。佛是無說而說,我們是有聽而聽,這錯了,那你就不解如來真實義。

  『其知之知』,那個真知,真知是有無都不計較。換句話,真知是什麼?真知就是以一個絕對清淨心去對一切境界,那是真知。你起個念頭,這就是我們俗話講,你有成見,你有成見就不是真知。為什麼?就六祖講,你的心裡頭已經有一物,已經有個東西在了。有個東西,那個什麼東西?無明、業障,你有障礙了,你的真知會透不出來。由此可知,千經萬論教我們修行,為什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推崇淨土?淨土沒有別的,純修清淨心。修行的綱領都在經題上,修的什麼?清淨、平等、覺。我們通常講皈依三寶,三寶就在經題上,清淨,僧寶;平等,法寶;覺,佛寶。心裡面有一物就不清淨、就不平等、就迷了。如何保持本來無一物?怎麼樣保持?這就是真如本性,這就是佛知佛見。

  佛是覺,佛知,覺悟之知;佛見,覺悟之見,就是肇公在此地說這四句話的意思。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實在講就是執著,分別執著,離開一切分別執著,人真的得大自在,一切隨緣而不攀緣,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為什麼說樣樣都好?樣樣都是真如本性。古德悟過來說,悟了以後,所謂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但是那個山跟水不一樣了。山是什麼?自性之山,水是自性之水。山不異水,水不異山,山即是水,水即是山,佛法跟外道亦復如是,沒有兩樣,自性是圓融的。

  正法是自性變現,邪法還是自性變現的。不能說那個邪法是自性之外的,自性之外沒有法。法外無心,心外無法,統統是一個真心變現出來的。換句話,邪即是正,正即是邪,邪不異正,正不異邪,確實這才真正見到,這個心真的平等、真清淨了,沒有真妄,沒有是非,沒有邪正,沒有善惡。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就曉得我們依然是凡夫,不是聖人。檢點我們修行的功夫,就是看我們分別執著的輕重,如果我們的執著一年比一年輕,一年比一年淡,這就有進步。到完全離一切分別執著,說老實話,那就接近大徹大悟。

  真的,解鈴還需繫鈴人,誰能幫助你?自己才能幫助自己,佛也幫不上忙。佛只能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你,解決問題的是自己,自己度自己,佛不度眾生,自覺、自悟、自度、自證,這是佛法。佛對我們最大的恩德,就是我們無始劫以來迷惑顛倒,不曉得事實真相,今天佛給我們說明,使我們徹底覺悟了,這是佛的大恩大德。悟後怎麼樣?悟後要起修。修什麼?就是把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給捨掉,這叫修,修的是這個東西;還有這個,那就是沒有修了。悟,悟了之後不能修,六道輪迴依然不能出去,一切果報還要自受,可見得修是非常非常重要。下面又引一個:

  【秦主云。】

  此地的『秦』是姚秦,『主』是國王。因為僧肇大師當年在世的時候,就是鳩摩羅什大師住世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國王是姚興,此地講的秦主就是姚興。姚興也是虔誠的佛教徒,是羅什大師的大護法,他曾經說過:

  【若言第一義諦。廓爾空寂。無聖人者。知無者誰。】

  這是姚興聽講經他的心得,他的悟處。『第一義諦』就是體,就是真如本性,萬法的本體,就叫第一義。它是什麼樣子?『廓爾空寂』。廓爾是廣大沒有邊際,這裡頭什麼也沒有,也就是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不但無一物,清淨寂滅,連聖人也沒有。知有知無,誰知有?誰知無?知有知無,剛才講了,就已經是染污,已經有一物,哪裡還有有無?有無沒有!誰知道有?誰知道無?我知道有,我知道無,已經有我執了,知一個有無就法執,二執就起來了。二執起來,這是凡夫,不是聖人。破了我執,證阿羅漢果;破了法執,才圓教初住菩薩。哪有執著?凡夫才有執著,聖人沒有執著。

  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那個地方一切眾生、一切萬物沒有名號,有名號就有執著。佛在我們這個世間告訴你,這是阿彌陀佛,那是藥師如來,這都是分別執著。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名字統統沒有,那很奇妙,那統統沒有,我們見面怎麼稱呼?我們找人會不會找錯?他那個地方街道,街道也沒有名稱,家家戶戶也沒有門牌號碼,你到哪去找人去?奇妙的世界,那才叫真正的平等。那個世界的眾生,每個人都恢復了自性的本能,你要找你的朋友家親眷屬,絕對不會錯。只要你心一動念,他感應就現前,就現在面前,他也不來,你也不去,兩個人就見面了。

  我們科學家聽了在幻想如何能做到這個境界,西方極樂世界老早就有了。這是最省事、最簡單的、最快速的、最圓滿的。所以西方世界那是心性到了極處,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境界。我們不相信,有懷疑,那不要緊,佛再說其他的法門。等到幾時你把這個事實真相真正搞清楚,你要真的下決心想修、想斷煩惱,快速的將我們性德恢復起來,我們的智慧本能才立刻恢復,那就是西方淨土,使你很快速的全部恢復。

  有些人對這個理論還沒有搞通,他已經就往生了,這是一回什麼事情?那是他無始劫來過去生中的善根。這個善根什麼?他不懷疑,一說他就相信了,他就真正的發願,真肯念佛,信願行三個條件具足,他往生了。如果沒有過去生中深厚的善根,你跟他講,他不相信。你給他說西方極樂世界好,怎麼好,他聽了之後也覺得很滿意,他不願意去,他捨不得這個地方。這些原因,《無量壽經》上統統都有答案,善根福德少,不夠。所以姚興也是很了不起,沒有智慧怎麼能護法?這也是菩薩再來的,示現為國王身來護持佛法的,他一聽了就開悟。

  【肇公印定云。實如明詔。實如明詔。】

  僧肇大師給姚興印證,他體悟的境界沒有錯,確實。『實』是真實,『明』是明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論是從體用,無論是從現相,無不如是。下面引《起信論》上所說的。《起信論》是馬鳴菩薩作的。

  【又起信論云。真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真實識知義故。】

  這都是給我們說明自性本具的德能,本有的德能。智慧從哪來的?智慧不是學來的,不是修來的,智慧是本有的,馬鳴菩薩這幾句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老人家還說過,「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兩句對我們初學的人來講,給了我們無比的信心。本覺就是正知,就是這個地方說的意思,『真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那本有的。不覺就是無明、妄想、分別、執著,這都是不覺,自性裡頭沒有的,本來沒有。為什麼說給我們修學無比的信心?本來沒有的當然可以斷掉,那本來沒有,當然可以斷掉,本來有的當然可以證得。我們修證的信心根據這個理論就建立起來。

  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本來沒有,為什麼斷不掉?你今天難斷,斷不了,是習性,所謂是壞習慣。壞習慣搞長久了,習慣成自然,是一種壞習慣養成的,不是真的,不是本性。習性,習慣成性,這可以斷掉的,只要你真正下決心,沒有斷不掉的。好像抽煙的,人本來不是生下來就抽煙的!那抽煙抽了多少年成了習氣,能不能戒得掉?能戒掉!不是戒不掉,戒掉不會死人的,沒有那麼嚴重,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可以斷掉的。我們今天妄想分別執著,你有沒有這個決心把它斷掉?所以真正修行是在日用生活當中。

  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法還執不執著?還要執著,錯了。那修的是什麼?我放棄了,不再執著了,這是功夫。這放棄一切分別執著,逐漸本性就恢復了。那個不覺本無的放棄了,那本有的就現前了。好像這個雲霧撥開了,陽光自然就遍照了。陽光不是不照,那雲霧遮蓋了,現在我把雲霧撥開掉,那陽光就自然照了!你的大智慧德能自然就現前了,這叫修行,這叫真修。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要不要做?要做,要認真負責任去做。雖然做,不能執著,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乃至於我們過日子,穿衣吃飯都是要有這種良好的覺性,在這裡面顯出自己的真心本性,這叫學佛。

  於一切法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隨著眾生分別而分別,隨著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有沒有?沒有。這樣就是變成了執著就是不執著,不執著就是執著。這個話怎麼說?譬如說,你問我這什麼?這書籤,書籤執著,是因為你們執著,我也隨順你們叫它書籤,實際上我沒有分別。我自心裡頭確實沒有這個東西,是因為你們分別執著叫它什麼名字,我也叫它,隨你們執著,我自己不執著,沒有執著。我沒有執著,隨順你們的執著,不執著就是執著,執著就是不執著。繞了半天,希望你們懂得這個意思,那你們的生活就會過得很快樂、很幸福。

  所以佛法學的是什麼?佛法很現實,本身的幸福快樂,家庭的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往生成佛,學的是這個。很多人學的得到的結果,恰恰跟我所講的相反,那毛病出在哪裡?毛病出在你是真的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你得的結果恰恰相反。為什麼?只要有分別、有執著,你決定超越不了業力的影響,你無始劫造作的業因,現在這一生又造作的業緣,有因有緣,哪沒有果報的道理!因緣果報。你果然學了佛,學了佛於一切法從今之後再也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業緣捨掉了。雖有業因,沒有果報,所以這一生離苦得樂,幸福美滿,那自自然然的!性德流露了,雖然沒有完全流露,流露少分,這一少分,一點點少分的這個性德,那我們這一生當中享受不盡,這要知道,這是佛法真實的好處。

  我們為什麼要學這個東西?就是為了離苦得樂,為了幸福美滿,所以佛法怎麼不現實?沒有這些好處,我們學它幹什麼?這好處說不盡。無論什麼經典,大乘小乘,佛法裡頭常說,「如人食蜜,中邊皆甜」。好像蜂蜜一樣,當中甜,旁邊也甜,一個味道,沒有兩個味道。入這個境界,世法、佛法並無二法,世法跟佛法那個界限在哪裡?沒有界限。換句話說,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只要有一點分別執著,《華嚴經》也是世間法,不是佛法。所以佛法的界限就在覺迷,一念覺,哪一法不是佛法?一念迷了,哪一法是佛法?體絕有無,這是事實真相。底下還有一句『真實識知義故』,前面智慧是體,大光明智慧是體,這句是講智慧的起用。所以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法,你都認識得清清楚楚,也就是常講的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沒有一樣不知道,絕對沒有一法看錯了、沒有一法迷失了,沒有。

  【又般若論云。】

  宗密大師在此地引經據典是引得不少。《般若論》上有這麼幾句話說:

  【欲言其有。無狀無形。】

  你要說它有,『狀』是相狀,『形』是形色。為什麼說「無狀無形」?我們今天看到這個,試問問這有沒有相狀在?有沒有形色在?我們都承認有。其實我們這個肯定有,這個答案錯了,答錯了。但是凡夫都認為這個答得很正確,沒有答錯。這個桌子,我昨天看這個樣子,今天看還是這個樣子,它不是有形有色嗎?為什麼說錯?其實昨天看的桌子跟今天看的桌子不一樣。怎麼個不一樣?如果用現代的科學來證明就知道,這裡面組成的原子、電子、粒子,裡面有生滅無常,所以不一樣。我們這個人身體,你從進這個門來,到聽了這一個半鐘點出去,還是不是一樣?不一樣。裡面的細胞新陳代謝換了好多了,哪裡是一樣?這就叫無狀無形。但是我們凡夫必須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會發現,譬如這個桌子,二百年、三百年,這發現它起了變化。其實它的變化並不是一百年、二百年才起變化的,它是剎那剎那在變化。因為它變化的幅度小,我們不容易看出來,時間長了,逐漸積小變化就成大的變化,我們發現不一樣了,其實剎那剎那在變化。

  所以這是緣聚緣散,《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講得更徹底、更究竟,「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生滅是同時的,同時就是無有生滅,底下一段講這個道理,就是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我們人也是不生不滅,哪來的生滅?為什麼不生不滅?因為體沒有有無。體絕有無,相怎麼會有生滅?對相是從體生出來的,體變現的。它能生、能變相的沒有生滅,它所變相怎麼會有生滅?沒有,這才真正把事實真相找到了。下面說:

  【欲言其無。聖以之靈。】

  你要說它沒有,這些聖者,在我們凡夫看,阿羅漢以上都是聖者,小聖,菩薩是大聖。這些聖人因為明心見性,他有無量無邊的智慧能力,就是此地講的靈,這個靈就是指無量無邊的智慧能力,他這個能力從哪來的?智慧從哪來的?所以你不能說它無。他所引用的原文到此地,下面再做一個綜合的結論:

  【以離相釋不有。】

  離一切相解釋『不有』。

  【諸家共明。】

  這是講佛法的宗派,無論是華嚴、是天台、是法相、是三論,各家統統都是這種解釋,共同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以真知釋不無。諸家少說。】

  真實的智慧,這是有的,不無就是有。《華嚴》、《法華》之外,有很多人就少說了。確實《華嚴》、《法華》是圓頓大法,為什麼?因為它完全離開我法二執,其他的不管怎麼說法,你仔細去研究,還是有分別執著在,沒有像這兩家這麼樣的圓滿;換句話,還有一點點成見存在。講般若的人執著般若,那就是病;講空的人執著空,那就是得了空病,不會像這個一切都不執著,一切都隨緣,特別在《華嚴》末後善財五十三參。你看善財,看五十三位善知識那麼樣的圓融,那麼樣的自在,於一切萬法那麼樣的隨順,你就曉得,他的快樂從哪來的?就從這來的。我們五十三參看到事,這個地方是講理,理論的依據,完全應用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不但自己生活究竟圓滿,整個社會是無比的和睦圓融。所以這個經教真實不可思議。因為諸家說得少。

  【故廣引證也。】

  所以他引用的就比較多,這是宗密大師在此地給我們做了一個總結。說了這麼多,實在講,《疏》文上只說了一句話,體絕有無,這是從真如本性上說的。底下講:

  【相非生滅者。】

  這第二句指下面來解釋這個,我們今天的時間到了,這第二句我們就留著星期四再講。本來我這次回來,這次回來的時間短,在我想大概可以住一個月,還要到美國去。現在,美國國內有十個淨宗學會遍布在全美國。加拿大現在多倫多很快要成立一個,那合起來總共是十二個會,有很多會我已經二、三年都沒有去了。再要不去,大家恐怕把念佛都忘掉了,所以非去不可。所以這次回來原本是想把所有的時間統統講《無量壽經》,希望《無量壽經》把它講圓滿,這錄音帶可以流通。大概是圖書館跟此地沒有協調好,所以簡居士已經發了通知,那就沒有法子,就是星期二、星期四還要在此地繼續講。這樣一來,兩部經的時間都很長,這次統統還是講不完。佛法也是因緣生,我們只好隨緣,隨緣就快樂了,不要去分別執著。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