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第九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09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六面,第五行: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九願「莊嚴無盡」。從這一願以下,一直到四十三都是說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地方講的是依報,也就是生活環境。一開端就告訴我們,『國中萬物』,也就是指一切物質環境,因為在前面三十八願以前都講的人事,人事是屬於正報,環境是屬於依報。『嚴淨』,嚴是莊嚴,淨是清淨。『光麗』是光明華麗。「嚴淨」是一切物質都是眾寶所成,西方世界沒有塵沙、沒有泥土,沒有這些東西,所以體是清淨無染的。「光麗」是講相狀,講它所現的相非常之奇特,都是光明,沒有一樣東西不放光。這個世界也叫做光明世界,沒有一樣東西不放光,本身都放光,所以是光明世界。
『形色殊特』,殊是殊勝,特是奇特,不是我們這個世間所有的,當然我們也就沒有法子能夠想像得到。『窮微極妙』,這也就是經文前面所說的,實際理體所顯示出來的,性相不二,實際理體就是真性,所以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跟十方諸佛世界那個環境完全不相同。『無能稱量』,量是講數量,數量之多,數量之廣,說不盡。『其諸眾生,雖具天眼』,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的能力之大,幾乎跟佛相接近,當然還是不如佛,跟佛相接近,就是講好像是差不多了,有這個意思在。我們在前面曾經讀到,西方世界的菩薩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一般來講是七地以上,的確與如來的果位很接近。七地上面是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就成佛了,確實是很接近。可是他們這些人,不但是七地菩薩,即使是等覺菩薩,也不能完全明瞭。大經上世尊常常告訴我們,「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徹底明瞭通達,只有諸佛,佛以下的菩薩都沒有能力完全知道。我們在這一願看到了,所以諸佛說這些話有根據的。
他們雖然有『天眼』,天眼洞視,『有能辨其形色』,形是形狀,色是色彩,由此可知,形狀之多,色彩之複雜,沒有人能夠曉得。『光相』,光明相狀。『名數』,這一樣一樣東西是什麼名字,是有多少數目,乃至於是『總宣說者』,能夠統統總說,說不盡,沒有這個能力。這是說西方世界物質環境的莊嚴。正因為極樂世界真實的狀況是這樣的,所以只有十方諸佛才真正有能力替西方世界宣傳,將西方淨土介紹給大眾,這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流通的責任,只有諸佛才能真正承當。所以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宣說這個法門。再看下面經文。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在西方大環境當中,無量無邊的物產當中,簡單介紹那邊的樹木。樹木花草不但我們這個世間人人喜愛,中國人、外國人,古人、今人,沒有不喜愛樹木花草的。我們這個世界人統統喜歡,再想想其他世界也喜歡,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東西就多了,眾生所喜歡的。那邊的樹木非常之多,寶樹周遍,後面經文還有很詳細的,我們可以讀到。有『無量色樹』,統統是寶樹。『高或百千由旬』,這個樹的確是高。這個高樹,加拿大原始森林很多,我想在此地看這高樹、大樹是很容易見到的,不像在台灣不容易見到,在美國一般地區也不容易見到。這個地方的森林特別多,很多都沒有開發,我也去參觀過,非常的好看。極樂世界的樹高,就真高了。「由旬」是長度的單位。一由旬,古書上記載,合我們中國八十里,長度八十里,這是大由旬,中由旬是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經上常常講的大概都是用大由旬作單位,一由旬是八十里,一千由旬、百千由旬,這個樹太高了,恐怕從我們地球上到月球搭個橋都可以搭過去。哪有這麼高的樹?諸位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星球比我們這要大的太多。
我們知道我們的太陽比地球就大一百三十多萬倍,這不可思議,西方世界那個星球比太陽還要大。這是我們近代天文學家承認的,我們的太陽在太虛空當中不是一個很大的星球,不是很大的,比太陽大得很多倍的許許多多。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是個非常巨大的星球,這是那個地方地大。人也大,所以它樹有這麼高,我們今天看到大樹頭去仰著看,樹是比我們人高很多倍。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你們念念讚佛偈,那個讚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身相說「白毫宛轉五須彌」,阿彌陀佛兩個眉毛當中有根白毫盤轉在一起像個珠子一樣,它不是珠子,是一根毫毛,有多大?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你想想看,五座須彌山那麼大,須彌山多大咱們也不曉得,就算地球上喜馬拉雅山,在我們世間上最高的山,要有五倍喜馬拉雅山這麼大的話,阿彌陀佛一個面孔比我們地球就大得太多了。所以你想想看,樹要不這麼高的話,不就等於小草一樣了嗎?所以它的樹高是人大,那麼樣大的身相,配這樣的樹一點都不稀奇。正如同我們世間人這個大小看這大樹一樣,所以這不稀奇。
你想想看,讚佛偈裡頭彌陀身相多大,那一邊的眾生,每個人身相都一樣大。因為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每個人跟阿彌陀佛都一樣,個子大小一樣,長的相貌也一樣,皮膚顏色也一樣,沒有一樣是不相同的,平等世界。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曉得,那個世界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世界。讀了這些經文,我們就不懷疑了,一想這個比例是差不多,應該是要這麼高,沒有這麼高,那就不像話了。
『道場樹高,四百萬里』,道場樹是阿彌陀佛講堂周圍,阿彌陀佛講堂周圍的樹叫道場樹,高度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單單這方面,一般人都能夠知道,就是善根劣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他也知道,他也很清楚。這個樹,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楚,本經世尊為我們介紹,在《觀無量壽經》裡面也講得很多,這個樹既然是眾寶所成,寶都放光,不但放光,而且還有香氣,所以西方世界也是香光世界。古時候修淨土的人,往往他的念佛堂,小型的,個人進修,小型的,叫香光室,你只看到掛這個匾額,香光室,就知道他是專修念佛求生淨土的一個小道場,叫香光室,香光莊嚴。所以樹光無所不照,香氣也是無所不薰,形色微妙,它能夠隨眾生的意願,你想見什麼就現什麼,想聞什麼樣的香它就放什麼樣的香,香光都能如人意。而且樹它發音,微風吹動的時候,樹葉相敲擊就像風鈴一樣,音聲美極了,就像交響樂一樣。不但是演奏音樂,而且能說法,這就不可思議了,你想聽什麼法它就給你說什麼法。這些環境,依報環境,統統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
西方極樂世界有眾鳥,我們這個經上有說到,《彌陀經》上有說到,眾鳥說法,那些鳥不是畜生道,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這些樹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要不然它哪有這樣殊勝的功能?它會說法。所以眾生見到這個樹,聽這個樹的說法,或者聞到它的香味,嘗它的果實,都能開悟,這是西方世界六塵說法。
底下一願是四十一願,「樹現佛剎」,這個就更殊勝了,是我們每個人非常期望的。『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這一願與《觀無量壽經》第四觀,第四觀是寶樹觀,裡面所講的相同。《觀經》裡面講「此諸寶樹,生諸妙華」,這些樹它也開花、也結果實,「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樹放光,光中變現著有幢幡,有無量的寶蓋,幢幡寶蓋都是莊嚴之具,這是光中變化出來的。在寶蓋當中,寶蓋當中所現的就像我們現在的電視一樣,它能夠顯現十方諸佛的剎土,在那個裡面統統可以看得到。如果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從這個地球上去往生的,常常想家,家裡情形怎麼樣,那裡就現出來,你就統統可以看見。我們這裡人看不到他,他看到我們,不但能看到我們,我們這裡說話的音聲,他也聽得很清楚,如同對面一樣。這是這一願。
所以,要想永遠不離開家親眷屬,說老實話,只有往生西方淨土。如果不生淨土,這一輪迴,各人走各人的路,以後再要相逢,說老實話,相逢也不會認得,相逢的機會非常的渺小。唯獨到西方世界,可以說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到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裡面,你天天可以見到,時時可以見到。這是你關心他們,這在佛法裡面講就叫有緣,跟他有緣,所以常常關心他。到因緣成熟的時候,你就可以去度他。什麼叫成熟?給他介紹西方淨土,他能信、他能願、他肯念佛求往生,緣成熟了。無論在哪一道當中,他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度他。那個時候度他,就像觀音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得度,你就去給他講經說法,勸他念佛往生,他就會接受。不能接受的時候,你在那裡等待機緣,也不會著急,為什麼?緣不成熟,勉強想度,不但得不到效果,會起反作用,使他對於這個法門誤會,生起瞋恨、毀謗,那造罪業更重,於他這個得度機緣成熟愈晚了。佛菩薩大慈大悲,總是很有耐心的等待因緣成熟,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這是「樹現佛剎願」。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是第四十二願「徹照十方」。從這一願當中我們真正體會到,西方世界乃是法性土,所謂身土不二,完全是真如自性理體,它不是別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法身本體,這個世界是法身本體,所以顯現的『廣博嚴淨』,廣博是講大,嚴淨是莊嚴清淨。『光瑩如鏡』,這一句是比喻,它的光明、清淨像一面鏡子一樣,鏡子能照外面的物相,西方世界也是如此,它能夠徹照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換句話說,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一個都不漏,統統在他這個大圓鏡照明之中。所以你在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哪一個諸佛世界,你想看沒有看不到的。不但聽佛給你講經說法,給你說明,讓你親自統統見到。所以這個地方,他怎麼會退轉?他怎麼會不快快成佛?這一定的道理。我們今天講迷,迷在哪裡?迷的是我們聽不到正法,我們見不到事實真相,這就迷了。一天到晚在胡思亂想,都在那裡猜測,全都猜錯了。那個地方佛給我們說明,而且統統叫你看到,親眼見到。
這個世界就像《華嚴經》所說的一樣,是無障礙的法界,《華嚴》上講的是「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一個事事無障礙的法界,所以這個世界是大小相容。彌陀世界再大,要比起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它就小了;可是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都照在它裡面,都顯現在寶樹光明之中,這是小大相容,廣狹自在。不僅如此,如《華嚴》中所說,一毛一塵,毛是我們正報最小的,汗毛,毛端,塵是微塵,依報最小的,說一塵一毛,悉皆映照十方淨剎,十方諸佛國土都照在其中。所有一切的現象,這個國土是清淨是污穢,眾生是善是惡,一切業緣果報統統都顯示在其中,你沒有看不到的。換句話說,跟法藏比丘在因地裡面親近世間自在王如來,世間自在王如來給他講經千億歲,而且將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那個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前面跟諸講過,是圓滿的意思,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統統顯現給他看,他是從這兒成就的。他造成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他老師教給他的方法還要殊勝,教我們。當時他在因地的時候,壽命只四十二劫,我們今天生到西方,壽命是無量壽,不是四十二劫,所以彌陀的恩德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你才曉得這恩德之大。他不但教我們,成就我們,實在講,讓我們成就還要超過他,他的教學設施比他老師要殊勝。無論在哪一方面來觀察,世間自在王如來都比不上阿彌陀佛的殊勝,這是老師恩德之大,總是希望後來的超越前人,所謂後來居上。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很重要的一樁事實。我們這個世間七寶只有光,沒有香,我們人間的七寶。而且這個光還不是自己放光,是由其他的光照的時候,它的反射光,它本身並不放光。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本身放光,不但放光還放香,還有香氣。我們這個地方的七寶,寶的體質是堅硬的,只能夠做裝飾品,不能夠做其他的用途。西方世界七寶是柔軟的,所以用途非常廣,可以做衣服穿。我們世間七寶不行,做衣服穿太堅硬了;它的寶軟,可以能夠製成很薄很薄就像綾羅綢緞一樣,可以製作成衣服,本身又放光是又放香,這真正叫寶衣。
不僅如此,從地面到虛空,其中『宮殿、樓觀』,這是居住的所在。寶池、流水、華樹,各種所有一切萬物統統是無量珍寶所成,每一種寶都有香氣,所以它就是『無量寶香』合成的。這香從哪來的?我們要問,光從哪來的?香從哪來的?自性本來具足的,它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我們今天光也沒了、香也沒了,身上仔細聞聞都是臭氣,哪有香氣?都是臭氣。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還是佛一句老話,佛在《華嚴經.出現品》上說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的確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道破。諸位要是把這句話牢牢記住,你在佛法修學上就不會走錯路,為什麼?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執著。佛菩薩跟我們有什麼不相同?佛菩薩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所以,幾時你要沒有妄想執著,你就成佛了,就成佛、成菩薩了;你要有妄想執著,你決定是眾生、你決定在六道,你不可能超越六道的。連阿羅漢,阿羅漢還有妄想,執著沒有了,我執破掉了,執著沒有了,還有法執,法執就是妄想。幾時把法執也破掉,妄想沒有了,他就明心見性,他就成菩薩、成佛了;那個菩薩是大菩薩,我們稱他作法身大士,像《華嚴經》上所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所以,我們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佛在《華嚴》上說得很清楚,在《圓覺經》上也說得很清楚,他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是真的。佛講我們迷了,迷什麼?迷了自性,不是迷別的,是迷失了自性。佛法的教學就是教我們恢復自性,佛把這個理論方法教給我們。要怎樣才能恢復自性?就靠自己的修德了,修德有功,性德就透露,性德就顯示出來。西方世界是圓滿性德的顯露,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這無量無邊的莊嚴功德統統是自性本來具足,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佛法的修學,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甚至於密宗,統統都是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土宗的見性,是在現前你煩惱斷不掉,你見不了性,這才念佛往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見性了,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到西方世界完全是性德的流露。
當然這個法門的確是非常的殊勝。我們一般講,自性顯露要靠自己的修德,修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說實在話,這是阿彌陀佛本願所現的。我們自己功夫雖然不到,還不夠,不夠已經享受到了,阿彌陀佛的性德加持我們,我們就享受了,就這麼回事情。這一點諸位要知道。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必須靠你自己修,你自己修多少享受多少,不像西方世界,你還沒有修就先享受。就跟現在西方世界一樣,所有一切房子、汽車種種東西先享受,錢慢慢再付,就是這種情形。馬上就享受到了,慢慢再修,慢慢再付,就是這個味道。他方世界就像我們中國一樣,你有多少錢享受多少,沒有賒帳的,賒不到的。西方世界是阿彌陀佛本願威德的加持,一到那個地方就享受到。而且在那裡修行,只有進步沒有退步,進的快慢那要靠個人,各人不相同,有人進步得很快,有人進步得比較慢,這是各人修行有勤惰。但是決定不退轉,決定沒有退轉,所以一個個都是一生圓滿成就。
所以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在此地我們能看到一個大概。這樣的殊勝,統統是法界萬德之香光,也就是自己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德能逐步的往外面透露。阿彌陀佛將西方世界介紹到這個地方,就是一個段落了,依報、正報都介紹清楚了。下面還有幾願,又是一個段落,是他特別加持十方世界諸菩薩眾的。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
你看看這個經文上的句子,前面是講十方眾生,現在是講『十方佛剎』。
【諸菩薩眾。】
這個對象就不像前面講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我們在其中。這是十方佛剎『諸菩薩眾』,我們不是菩薩,這個願裡頭就沒有我們,這是十方世界的菩薩們。這些菩薩:
【聞我名已。】
也就是有機緣聽到《無量壽經》、聽到淨土三經、聽到彌陀名號,就是這個意思,『聞我名已』是這個意思。他得什麼樣的好處呢?
【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
這是他得到的第一個好處,『普等三昧』。由此可知,這個法門對於十方世界諸菩薩的利益太大了。菩薩想聽這個法門,很多聽不到,沒有緣分。他要能夠聽到這個法門,他就可以得到『清淨』,清淨是離染著。我們要問,菩薩還有染著嗎?有。小菩薩,我們講這個,佛法裡面講權教菩薩,權教菩薩就是沒有見性。即使已經斷了見思煩惱,他沒有見性,他還有無明的染污、還有塵沙的染污,無明煩惱、塵沙煩惱,還有這個染污,很不容易得清淨心。聞到這個法門,得到彌陀威神的加持,他可以很快得到清淨心,離一切染污就得清淨。
『解脫』這是離繫縛,沒有斷見思煩惱的,有三界的繫縛,三界是個牢獄一樣,你沒有辦法超越三界六道輪迴。如果這個菩薩遇到這個法門,確實他可以超越輪迴,脫離三界。已經超越輪迴的,就是斷見思煩惱的這些菩薩,他決定脫離二乘,二乘也是個纏縛、也是繫縛,脫離二乘是第二次的解脫。脫離六道輪迴是第一次的解脫,脫離二乘是第二次的解脫。
「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遍平等的法門才稱性。給諸位說,不平等的法門就不稱性,為什麼?心性是平等的,唯有平等才真正稱性,這是諸位必須要記住。普等三昧是什麼?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真的是平等。禪宗裡面念阿彌陀佛,《禪門日誦》晚課念阿彌陀佛,參禪的這些禪師們臨終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教下也念阿彌陀佛,天台從智者大師起,智者大師就是往生淨土的,所以天台以後的子孫念佛求生淨土的就太多了。我們看看近代天台宗的祖師諦閑老法師,念佛往生的,諦閑的傳人寶靜法師念佛往生的,倓虛法師念佛往生的。現在,這兩天在此地的暢懷法師、智海法師都是倓虛老法師的學生,倓老是念佛往生的,這是講教下。由此可知,念佛三昧就是此地所講的普等三昧,普遍平等成佛的方法。
『諸深總持』,總持是說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拿現在話來講,就是一切諸法的綱領,他統統掌握到了。若就事相上來說,一切善決定不會失掉,一切惡決定不生,這是總持的意思。剋實而論,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就是「諸深總持」。這個話,諸位愈細細的去體會你愈容易理解。在前面,我們曾經就古人的較量,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古人曾經說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做個整體的比較,《華嚴》第一;《華嚴》跟《無量壽經》比較一下,《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了。我們再往裡面去比較,我跟諸位講,這個經,《無量壽經》一共四十八章,哪一章第一?第六章第一,第六章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哪一願第一?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是十念必生。念什麼?阿彌陀佛。比到最後,阿彌陀佛第一。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諸深總持,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的佛法包盡了,你一比較才曉得它包盡了。
這一句阿彌陀佛,要在密宗裡面講是無上的神咒,是咒中之咒,咒中之王,有幾個人知道?密宗的祖師,開山祖師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普賢菩薩念什麼咒?念南無阿彌陀佛,念這個咒,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才知道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念佛的人很多,這一句名號究竟有什麼功德,能說得出來的人不多,沒幾個人能了解,沒幾個人說得出來。所以在佛法裡,的確你把尖端抓到了,第一殊勝的法門你找到了。
『住三摩地,至於成佛』,這就是安住定中,心定了,三摩地是心定了,就定在這句佛號上、就定在西方淨土上,決定往生不退成佛。這是「普等三昧願」。再看底下一願,這是「定中供佛」。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定中有境界,所謂「定中供佛」,它的真正意思就是不動本處,周遍十方。自己有沒有動?沒動。怎麼會周遍十方?化身去了。到十方世界,每天上供諸佛,下化眾生,他有這個能力。供佛是修福,聞法是求慧,福慧雙修。最重要的是『不失定意』。在《華嚴經》末後的一品,就是「普賢行願品」,這一品經裡面有兩大段,第一大段叫本會,第二大段叫末會,本會是文殊菩薩會,末會就是五十三參。所以「普賢行願品」,過去我在台灣,在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他告訴我,他說佛經當中,《華嚴經》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教科書。他是個哲學家,他用哲學的眼光來看佛經,他說《華嚴經》是最好的課本,有圓滿的理論,有精細的方法,而且還帶表演,五十三參是表演,實際上做給我們看。他說像這樣編教科書的,古今中外沒有,只有佛教裡頭有,所以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晚年他從台大退休,退休之後,輔仁大學請他去,他在輔仁大學博士班就講「華嚴哲學」。那個時候正好我在台北講《華嚴經》,他來告訴我,他說他在學校裡開課。我就問他,你的學生有沒有《華嚴經》?他說沒有。我說要不要我送給你?他說那太好了。我就送他一百套《華嚴經》,因為那個時候正好我印的《華嚴經》。我送的是很完整的,《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六十華嚴》,這一套三種《華嚴》一共有五十冊,我送給他一百套,每個學生都有一套。他對《華嚴》佩服得五體投地。
因此,我在《華嚴經》上是悟到兩樣東西,我不曉得有沒有跟諸位說過。第一個就是我悟到淨土,從《華嚴》認識淨土,這是很大的收穫。第二個,我從《華嚴經》裡認識了「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大家都會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可是這四弘誓願從哪來的?應該怎麼做法?就不曉得了。那就是一部完整的《華嚴經》,《華嚴經》講什麼?《華嚴經》總結它的內容,就是這四句。這是我在《華嚴經》上領悟的。因此,我對於學佛修行的方法、門路就清清楚楚,成佛之道找到了,就是這四句。
你要學佛,首先你要發心,你要發度眾生的心,度眾生的心一發,兩種執著都破掉了,為什麼?我起心動念不再為自己利益著想,起心動念都想一切眾生,這個心量大了。心,海闊天空,這個心量是虛空法界。不會像從前那個心量那麼小,一起心動念就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家庭,能夠想到自己一個國家都不得了,國家還是一塊很小的,還是沒有用處,要想到盡虛空遍法界。所以首先第一個願是拓開心量,讓你心量跟虛空法界平等,《楞嚴經》上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先要發這個心。發心之後,從哪裡做起?斷煩惱,從這斷起。
所以「普賢行願品」,我們不是講現在你們大家念的那個,那個不算,那是「普賢行願品」的結論,「普賢行願品」一共有四十卷經文,那是最後一卷。我們講「普賢行願品」講全經,本會,文殊菩薩那一會就是斷煩惱。善財童子拜老師就拜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教給他什麼?就教他斷煩惱。所以諸位要曉得,這就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的師承,師承就是從《華嚴經》上來的,只可以跟一個老師學,不能跟兩個老師。善財童子是個做學生的榜樣,拜了文殊菩薩,只能聽他一個人講經說法,不可以聽第二個人。為什麼?在文殊菩薩會下,主要的是斷煩惱,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用什麼方法斷煩惱?用定。定慧等持,用這個方法,也就是講修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般若經》上講得很好,「般若無知」。《心經》是《般若經》的精華,《心經》的結論「無智亦無得」。所以在文殊菩薩那個會裡頭修什麼?修無智無得。無智無得,你的心才清淨、你的心才平等,般若無知。無知而後是無所不知,你先要想求知,你求知到最後什麼?到最後你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必須從無知下手,無知才無所不知,有知就樣樣都不知道了。我們今天這個修學的錯了,念念《華嚴經》才知道完全搞錯了。
然後這才出去,老師放你出去,放出去參學,這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無所不知,叫你去接觸,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接觸、什麼樣的法都可以接觸。在你根本智沒有得到的時候,就是你還沒有到無知的時候,決定不准你接觸,為什麼?接觸,你染污。無知得到之後,你有這種能力,接觸而不染污,他有這個本事。接觸是智慧,我接觸我樣樣清楚、樣樣明瞭,心裡頭如如不動,心是有定,這就是講「不失定意」,他不會被外境所轉。像一個修行人真正修行到這個功夫了,什麼報紙、雜誌、電視、歌舞你都可以去參加,市場天天去逛,為什麼?天天看,看這個世界怎麼變化的,你樣樣清楚,這是智慧。心裡怎麼樣?如如不動,絕對沒有受它干擾,心裡有定。這叫定慧等學,成就後得智。老師最初為什麼叫你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你沒有定,你一接觸就被染污。聽到禪不錯,想去參禪,聽到密又想去灌頂,再聽到教,又想去研究經,這糟糕了,你心裡頭沒有主宰。沒有主宰的時候就禁止,樣樣都不准;心裡頭有定,就完全解放了,讓你自由自在,一點限制都沒有。所以說老師教學他是有時間性的。先斷煩惱,煩惱斷盡之後學法門,沒有煩惱就有主宰,這時候學法門,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到最後,遇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圓成佛道。
你才曉得一部《華嚴經》就是說的「四弘誓願」。整個修行的次第也在《四十華嚴》裡面清清楚楚給我們交代出來,你要不順著這個路子走,你學佛學一生,很可惜,冤枉了,你什麼也得不到。所以我自己很幸運,我對我的老師是念念不忘,我每天禮佛都要拜三拜拜老師,老師對我的恩德太大了,他教我這條路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一點都沒錯。所以,真正好老師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給諸位說這麼多,就是這一句「不失定意」。
像善財在五十三參的時候,他什麼人都去看,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所接觸的各種人物,五十三參就這個意思。這裡面有學佛的,有不學佛的,有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你統統都可以接觸,接觸的時候,你在這裡面開智慧。接觸的時候,你自己心地如如不動,在一切境界當中,絕對沒有起心動念,絕對沒有分別執著。所以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定慧等學,依這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所以《華嚴經》實在講就是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與生活確實沒有離開,就是日常生活,教你怎麼做人,怎麼處事,怎麼樣應付這個社會。那的確是一部非常好的經典,可惜就是經文太長,現在大家這樣忙碌,要想聽一遍《華嚴經》不容易。不過我在過去講經的時候曾經提倡過,現在還沒能實現,看看再過一、兩年有沒有這個因緣,如果我有這個因緣的話,我可以幫助大家。怎麼樣實現?這個經一天講八個小時,一年圓滿。
可是我要一天講八個小時,在從前行,幾年前行,現在畢竟年歲大了一點,講八個小時,我有點吃不消;講四個小時沒有問題,早晨講兩個小時,晚上講兩個小時,我現在沒有問題。我記得我八三年初到美國來,美國的同修不饒人,我在洛杉磯一下飛機,下了飛機就上講堂,一天叫我講九個小時。我站著講,他們坐著聽,聽的人累了,我講的人不累。所以,前幾年行,年歲的確還是有關係。如果一天講四個小時的話,就是兩年圓滿。要怎樣來聽這個經?你必須努力工作去賺錢,去存兩年的生活費用,兩年不要做事,來學兩年,學好了之後,你再去找工作。我想了這麼一個方法,這是個很好的方法,等於說是這兩年不要工作,好好的來學一部《華嚴經》,來上學。
現在我在美國有這麼個小道場,大概可以收容二十個學生不成問題,二十個人就很難得,就不少了。兩年的時間,這一部《華嚴經》講圓滿。《華嚴》實實在在,因為我最初學佛就非常喜歡《華嚴》,在台灣一般講,一天講一個半鐘點,一個禮拜講兩次、三次,一部經要講幾十年都講不完,這沒有法子,太困難了。這種經典必須要天天講,是兩年一部。從前清涼大師當年在世是一年一部,清涼大師一生講了五十遍,我對這個非常羨慕,就想學清涼法師,一年講一部,他講五十年,他活了一百多歲。所以我們中國歷史上稱他作華嚴菩薩。我今天在台灣講這個經,台南的開心法師一再勸我,他說法師,這個經你要講,你不講,以後沒有人講了。我說好,我找機會。一定要這樣講法才行,像斷斷續續的,一個禮拜講一次兩次,這不能講,這個經太大了,沒法子講。所以這才採取《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內容就是《華嚴經》,跟《華嚴經》確實沒有兩樣。《無量壽經》就是小《華嚴經》,就是《華嚴經》的濃縮、《華嚴經》的精華,這個經展開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它確實是一樣的,這是我們不能夠疏忽的。
因此我教學,我現在在教幾個學生,這幾個學生都是發心一生將來是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也就是專門要弘揚這個《無量壽經》,弘揚《無量壽經》一定要精通《華嚴》。不精通《華嚴》,說老實話,《無量壽經》你講不好,為什麼?《華嚴經》就是這個經的註解,這部經是《華嚴經》的精華提出來的。你不知道全體,你怎麼能知道裡頭的意思?所以對教學,學生,我一定要跟他上《華嚴》的課程。如果諸位同修自己修,你不懂《華嚴》沒有關係,你依照這部經修學,往生不退成佛是決定可以達到的。但是要講給別人聽,那就一定要《華嚴經》,像《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乘經論都一定要修學,你沒有這個基礎,這個經就講不出味道,很難說的出來。這個經義,看到文不深,裡面的意思是無有窮盡,所以一定要有大經大論作基礎。好,我們再看末後這一願,今天四十八願可以圓滿。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
這個經文很清楚,這一願也是專門對『他方世界諸菩薩』所發的。所以四十八願後面有五願是為菩薩發的,前面所發的弘願是為一切眾生所發的,可以說是上從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一切眾生統統有分。末後這五願對菩薩才有分。
【證離生法。獲陀羅尼。】
這是第四十六願。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
這是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
【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八「現證不退願」。所以這一段裡頭一共有三願,這三願的對象統統是他方世界所有的菩薩。菩薩當然要有緣,沒有緣,聽不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雖然廣大,一切諸佛都弘揚,為什麼菩薩還沒有緣?我們聽了很奇怪。這個沒有緣,不是佛跟他沒有緣,佛跟他有緣,為什麼?佛常常講這部經。而是菩薩本身沒有緣,聽了不歡喜,聽了,這是佛勸老太婆的,不是勸我的。所以他不想念佛,他也不想求生淨土,這叫無緣,這叫沒有緣。這樣的菩薩很多。你就不要看菩薩了,你就看看你所認識的這些法師,有幾個老實去念佛的?你問他阿彌陀佛,他都知道,你問他《彌陀經》,甚至於他也會講。雖然會講,講給你聽的,勸你念佛往生,他自己不念佛,也不求往生,這就叫無緣。所以我們冷靜一觀察,曉得無緣的真不少。
這是講十方世界菩薩有緣的。像在我們這個世間,馬鳴、龍樹,這些有緣的。在中國,像永明,那沒話說的,這是阿彌陀佛示現的,是禪宗的一個大德,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可是像智者大師、徹悟禪師,那是真正有緣的,因為他不是修淨土的,聽到這個法門之後,他雖然傳他這個宗派的經典,可是自己念佛求生淨土。智者是天台宗的祖師,一生弘揚《法華》、弘揚止觀,但是他自己念佛,他是求生淨土的,《淨土聖賢錄》跟《往生傳》裡面都有他。近代,我們看到天台宗有不少祖師也是如此。華嚴宗的大德現在沒有了,民國初年還有幾個,像興慈法師、楊仁山居士,有幾位統統都是學《華嚴》的,雖修《華嚴》也是念佛求生淨土。像江味農居士、周止菴居士,這是學般若的,也是念佛求生淨土。這都是屬於十方菩薩之類的,這我們要曉得。
他所聞名得到的利益,第一個是『證離生法』。離生,生就是三界生死,就是六道輪迴的生死。你只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這個法門,你依教修學,決定超越六道輪迴,決定超越,這就是證離生法。『獲陀羅尼』,陀羅尼前面講了,總持法門,你決定可以能夠得到。得到陀羅尼門,給諸位說,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達;雖然通達,真正菩薩、祖師大德,一切法都通,但是他只傳一樣。我在前面曾經告訴諸位,我們看古時候這些大德們參學,他到某個地方參學,向老和尚請教。談了幾句話之後,老和尚說你的因緣不在我這裡,你在某某處,你去。他果然去了,到那裡沒有多久,他就開悟、就證果了。這個指點他的老和尚難道沒有本事嗎?沒有本事怎麼曉得他的因緣在哪裡?怎麼能指出他的路?都通達。都通達為什麼不教?因為每個寺院它有個專科;換句話說,所有科系我雖然統統都懂,但是我今天教的是這個科系。你跟我學的是不同的科系,那個法師在那裡學那個科系,你就到他那裡去。我雖然有能力教你,我不教你,我叫他去教你,道理在此地。這就是提倡專精的意思。
法門能不能成就,就在專精。「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專精深入進去,一切都通達。像這一個講堂一樣,開了很多門,不管你從哪個門進來都一樣的,沒有差別;在門外有差別,進門沒有差別,進到裡面完全相同。所以一進來統統得到,這叫大總持法門。你說在從前清涼大師難道不懂《法華》嗎?不可能。智者大師難道不能講《華嚴》嗎?都通達。通達,為什麼清涼專講《華嚴》,智者就專講《法華》?雖然會講,我也不講,你學《華嚴》到他家去,學《法華》到我這兒來,就這個意思。各人都辦個專科學校,要專要精,這就對了。你一樣通了,觸類旁通,統統都通了,這是真的。
我在李老師會下,十年只學了五部經,哪五部?初到台中的時候,李老師講《阿彌陀經》,我就發心學《阿彌陀經》,那時他講,在慈光圖書館講這部經。在教學的時候,他有個小班,專門教講經的,那是按輪流、按順序的。我們是後去,名字排在最後,前面有二十多個人,他是按照順序排先後的,先來的先教,後來的後教。我們一起去上課、去旁聽,就聽了一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雖然李老師是教別人的,大概那兩個人沒有學會,我這個旁聽的學會了。所以,我學了一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那是小乘經,學了一部《阿彌陀經》。第三部是「普賢行願品」,就是那個最後的一卷,大家現在常常看到的。第四部是《金剛經》,第五部是《楞嚴經》。我跟他老人家十年就學這五部。我沒有學過《法華經》,我講過《法華》,我沒有學過《華嚴》,我講過《華嚴》,《地藏經》講過很多遍,禪宗經典講過很多,一樣通其餘都通了。我聽李老師講《華嚴經》,《華嚴經》是我啟請的,八個人啟請,我是其中之一。我只聽一卷,八十卷只聽一卷,聽聽老師怎麼開頭,怎麼講法,那一卷聽了之後,我就到台北去講了,後面七十九卷我都會了。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專精才能夠通達,你要不專精的話,學一部會一部,這部大藏經學到哪一年?沒指望。
李老師教學的原則就是學一部經,一部經沒有學成功,你不要想學第二部經,你要想提出第二部經,要挨打,打了還不教。所以跟李老師學,真正做他的學生是很不容易,他講東西的時候要專心聽,你要是聽漏掉了,忘掉了,再去問他,挨了打還不告訴你。打了以後他給你講,如果打了我就告訴你,下一次你不用心,頂多挨打一頓,還可以知道;打了也不告訴你,他就沒法子了,下次不能不專心,不能不留意,打了也不告訴你。這是專的重要,特別要記住,不專不能成就。唯有專你的心才清淨,清淨心就是一心,清淨心就是定,一心就是定。專心在一個法門上,所有一切妄想、雜念都沒有了,這才真正是精進,真正能有成就,才能夠抓到佛法的綱領。
陀羅尼法,如果就經典整個經藏來說,《華嚴經》是大藏經的總持法門。《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陀羅尼,是《華嚴經》的總持法門。這一章,第六章,這四十八願是全部《無量壽經》的陀羅尼。你就知道了,你就曉得應該怎樣去掌握住它,怎樣去把它抓到。陀羅尼是含無量無邊義,義理無有窮盡。
再看四十七願,『清淨歡喜,得平等住』,平等非常重要。平等這個術語就是佛法裡面出來的,所以佛法於中國人的生活、中國的文化影響非常大。我們平常很多口頭語都是佛法上的,平等是出自佛經上的。平等是諸法體相,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的現象。十方眾生若與彌陀如來見相聞名,或者是見光知法,皆入如來之室,登堂入室,得畢竟平等之義。我們要想得到平等法,這是個最方便的入門。以平等心念平等覺,這也是得平等住的一種說法。平等心是在一切萬事萬物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時候的心是平等的;才起一念分別執著,平等心就沒有了,心就不平等。一切妄念都不生,沒有分別、執著的時候,心是平等的,用這個心來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得平等住」。
這一句佛號說明白了,就是實相理體,這是許多念佛人不知道的,不曉得這句阿彌陀佛是諸法實相。般若經上常講諸法實相,就是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是諸法實相的名號,也就是法界全體,也就是諸法平等的體性。所以我們真正要能夠明瞭、認識,真能體會,只要念念相續,念到功夫成熟,就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個時候就明心見性了。禪家講明心見性,在此地講得平等住,得平等住就是明心見性,得平等住就是破無明、證法身。所以,這樣用功、這樣修行,這叫作『菩薩行』,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自行化他,具足德本。
『應時不獲一二三忍』,一二三忍在本經第十五章經文上給我們講了三種忍,「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講了三種。前面兩種我們沒聽說過,但是「無生法忍」我們很熟,因為佛在很多大乘經上都說過。如果根據《仁王經》上把菩薩等級分為五個,他統統都用忍。第一個叫「伏忍」,伏是降伏、伏住。《仁王經》是講別教,天台把這一代時教分為四種,藏、通、別、圓,《仁王經》講別教。別教初地、二地、三地,就是一、二、三地是伏忍,這個功夫還淺。所以伏煩惱,真的,功夫確實能夠伏得住。第二種叫「信忍」,信是正信,他的地位是四地、五地、六地。「無生法忍」是七、八、九地。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此地講的一二三忍是別教地上菩薩。這是說,十方菩薩沒有證得地上這個果位,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這部經,依照這部經的方法來修學,就能夠一下把地位提昇到地上,從初地到九地。這就是「一二三忍」的意思,這是證果證得快,馬上就得地上菩薩的果位。
末後這句是總結,也非常重要,『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是總結。我們修行最大的困難就是退轉,如果要真正能夠不退的話,可以說成佛的機會就很大,也就不甚困難了,難的就是我們進的太少,退的太多,特別是三界之內。縱然出了三界,聲聞、緣覺退緣還是很大。到什麼時候才真正不退?前面講一二三忍,你得到第一種忍的時候就不退了。這是非常困難。淨宗這個法門,不但是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圓證三不退,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的那個圓字。證三不退不稀奇,前面講了,得第一忍,就是初地,就三不退了,但是沒有圓,不圓滿。圓證三不退是什麼地位?如果嚴格的講是等覺菩薩,標準放寬一點也是十地菩薩,十地菩薩通常講七地以上,前面六地都不講,七地以上,接近圓滿,等覺菩薩才真正圓滿。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佛確實在一切經裡面沒有說過,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聽說過,所以就難信,很不容易叫人相信。
這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還沒有生到西方之前呢?現在怎麼樣?現在如果你真正對於彌陀名號功德能夠理解、能夠通達,堅定其心,現在就三不退,這個不得了。我真搞清楚了、真搞明白了,我一心一意只修淨土,我知道《金剛經》上講的沒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今天這個世界什麼是真實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真實的,其餘統統是假的。假的我都不要了,假的我都不留戀了,我要真的,你就不退轉了。所有一切言語、一切言說都是假的,天天大家在講假話、講廢話。真話、真言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一句是真的,除這一句全是假的。你要把這個事實認清楚了,一天到晚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念念是真言,心裡面所想的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念是真實,句句是真言,你現前就不退轉。凡是會退轉,對於這個事實的真相沒搞清楚,為什麼?還會動搖,還會隨外面的假相,被假相所欺騙,被它所扭轉,你會退轉。你不知道事實真相,你不知道名號功德,所以你會退轉。真正把它搞清楚,現在就不退轉,不要說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就不退轉。
所以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怎麼會沒有把握?決定有把握。人雖然沒去,西方世界已經報名註冊了。十方諸佛如來、一切菩薩看到你,你是哪裡人?你是西方極樂世界人,你不是此地的人,你是西方極樂世界人,是阿彌陀佛的弟子。諸佛尊敬你,護法善神擁護,彌陀弟子實在太難得。諸位聽了之後仔細去想想,如何取捨那是你自己分上的事情了。
我們今天到這裡是四十八願講圓滿,四十八願是全經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