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菁華 (第一集) 1993/11 馬來西亞 檔名:01-012-0001
各位佛友,我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聚集在這個講堂,靜聽我們敬愛的淨空老法師的教誨。我們都懷著同樣的心情來到這裡,渴望從淨空老法師那兒瞭解異彩斑斕的佛教世界,都希望領悟多姿多彩的佛教哲學。老法師以他學佛及弘揚佛法的三十多年豐富經驗,今天來到吉隆坡向我們弘揚佛法,為我們排憂解惑,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福報。
大家都知道,淨空老法師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他以寬闊的胸襟、超越常人的智慧、淵博的學識、慈悲的心懷,將博大精深的佛教教育,深入淺出、有條不紊的弘揚到五湖四海,遍及千家萬戶,普度芸芸眾生。他這一偉大又無私的奉獻,不僅叫我們肅然起敬,他的崇高品格更是我們待人處事的楷模。
一九二七年,淨空老法師出生於中國安徽省的廬江縣,當他還是孩童的時候,就隨家人移居福建省的建甌。對日抗戰時期,他在國立第三中學受教育,抗戰勝利後,他轉入南京市立第一中學繼續求學,一九四九年移居台灣。工作之餘,他苦心哲學和佛經長達十三年。他俗姓徐,名叫業鴻。一九五九年他毅然決然的在台北市圓山臨濟寺剃度,法名淨空。接受了清規戒律之後,就在國內外弘揚佛法,講述《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圓覺》、《壇經》、《金剛經》、「淨土五經」等大乘經論達三十多年。
老法師曾經在台灣先後創辦華藏法施會、華藏精舍、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華藏講堂及佛陀教育基金會。他是第一個採用視聽教育方法弘揚佛法的人,他大量製作了佛法講經錄音磁帶和錄相帶分送世界各地,並且還印刷了超過三百多萬冊的《大藏經》以及各種經論善書,連同多種佛菩薩像好幾百萬張,贈送給世界各地的善信。他曾經擔任圓山臨濟寺書記、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南普陀佛學院教師、中國佛教會設計委員、弘法委員、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教授兼教務主任、松山寺大專佛學講座講師、中國內學院院長、中國文化學院教授、中國佛教會大專院校佛學講座總主講、天主教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教授、華藏法施會會長等職。
老法師目前是華藏精舍的住持、華藏圖書館導師、華藏淨宗學會會長及佛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美國淨宗學會會長、美國達拉斯佛教會會長、新加坡淨宗學會導師等重要職位。老法師還在台灣以及其他國家促成了淨宗學會的成立,共十五處。由此可見,老法師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佛教,把善心都獻給了人類。現在我們迎請老法師上座。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淨空今天第一次到貴國首都佛教總會跟大家在一起見面,承蒙馬來西亞淨宗學會的邀請,時間雖然不長,能夠在此地跟大家結這個殊勝的法緣,感到非常的歡喜。
這一次給諸位報告的是《彌陀經要解》,首先我們要簡單的將佛法做個簡報。佛教一般人只是把它當作是宗教,其實它不僅是宗教,而且是最偉大的教育,是世尊對九法界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在過去,我在台南成功大學有一次講演,就是以「至善圓滿的教育」做講題,聽說這個錄影帶在這邊有流通。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它的內容我們用一句話就可以把它概括,就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法裡面常說迷、常說覺,覺就是開悟,迷的是什麼?迷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瞭,這就叫迷。覺悟,對於這個事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瞭解,這就是覺悟,這就叫開悟。由此可知,佛法是覺悟的教學,它的目的是讓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通達明瞭。明瞭之後,我們在宇宙之間,自己就能夠作主宰;不明瞭就是迷惑,迷惑的眾生一定受環境的支配。受環境支配,受外面力量支配,自己不能自由、不能作主,就相當的痛苦,所以才有三界六道的流轉。悟了之後,永嘉大師他老人家說得很好,「覺後空空無大千」,連大千世界都沒有了,哪來的三界六道?三界六道他也有個好比喻,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夢就是迷,就是不覺;我們在迷,不覺,這才有六道輪迴,覺了之後就沒有。
但是,有一等聰明智慧的人,接觸佛法之後,也有相當深刻的體會,體會到人生如夢。像《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真的有這個體會,這算很難得。但是如何從夢中醒過來,這才能解決問題;知道自己在作夢而不能從夢中醒過來,還是沒有用,還是要六道流轉。這一流轉,一定有隔陰之迷,前一生所悟的那一點點又迷了,又不覺了,這就是講的退步。進一步,退九步,到哪年才能成就?
佛為了憐憫一切眾生,大慈大悲不附帶任何條件給我們講經說法,教導我們破迷開悟,這個恩德太偉大了。從理論上說,所有一切經、所有一切法門都是向破迷開悟這個方向、這個目標來走的。理沒有錯,可是事上來說,我們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有人根很利,有的根很鈍,因此理論上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在實際上,我們的修學就有很大難易的差距。如果選的法門是很難修學,我們這一生當中生命非常短促,就很不容易成就。假如遇到容易修學的法門,我們就非常幸運,這一生也許就能成功。所以諸佛當中,阿彌陀佛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特別是看到六道凡夫要想破迷開悟、超越三界,太難太難!
我們從經典裡面得到一個消息,如果不是佛說,我們怎麼會知道?佛告訴我們,我們今天在座的這些同修,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思議!為什麼?《無量壽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子,他們是一幫的,釋迦牟尼佛講經他們常常來聽經,這是一幫人。他們是一幫同參道友,好朋友,一幫的。這一幫過去生中有緣,沒有緣怎麼會聚會在一起?他們聽了佛為大眾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他們聽了很歡喜,心裡面就起了個念頭,我將來要成佛也要像阿彌陀佛。
佛的神通廣大,不要你說話,心裡動個念頭,佛就知道了。佛就跟大家介紹,這一幫人過去生中,多生多劫都在學佛、都修行,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一億是一萬萬,四百億佛。諸位同修要知道,一尊佛出世要三大阿僧祇劫,四百億佛,你說這個時間多長?沒有法子想像,所以聽到淨土法門才會起這個念頭。他還沒有起念頭發心這一生當中求往生淨土,他還沒動這個念頭;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求願往生的念頭還起不來。我們諸位在座的同修,你們聽到阿彌陀佛、聽到淨土三經都非常歡喜,一個個都發願我們一定要求生淨土。你起這一念,就證明了你過去生中的善根超過阿闍王子;換句話說,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供養諸佛如來超過四百億。如果不超過四百億,你今天遇到這個法門不會起個念頭,「我下定決心要想求生西方淨土」,這個念頭你不會生的。
所以《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過去都不曉得少善根是少到什麼程度,不知道。讀了《無量壽經》才曉得,它有個標準的,一定要超過四百億諸佛如來。你有這樣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成熟,太希有了!十方一切諸佛看到都生歡喜心,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我們自己聽到這個法門、聽到彌陀名號,能夠生很大的歡喜心,這不是沒有緣故。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淨土,為這些苦難眾生做個增上緣,使你們從前種的善根福德因緣,遇到他這個法門,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要再等第二生。
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我們讀過的。釋迦牟尼佛對彌陀如此的讚歎,要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對於阿彌陀佛的讚歎,跟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完全相同。彌陀是一切諸佛如來之所讚歎,就是他為六道眾生建立這個法門,實在是無比的殊勝。
世尊為我們介紹,先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西方淨土概論,把阿彌陀佛的歷史,實際上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這個世界的起源,怎樣成就的;成就之後,它有怎樣的莊嚴、怎樣的功德、怎樣的利益,佛都給我們介紹出來。第二次,他老人家講的是《觀無量壽佛經》。這部經的因緣非常特殊,是韋提希夫人啟請的。佛在這部經裡,為我們詳細說明往生淨土修學的方法,也就是念佛的方法,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都出在《十六觀經》裡面。又給我們說明九品因果不同。我們得到了方法,知道方法,曉得怎麼個修法。
最後一次就是為我們講《阿彌陀經》。講《阿彌陀經》的用意,是佛的苦口婆心,勸我們要相信這個法門,要發願求生,要一心持名,經裡面三次的勸導。不但釋迦牟尼佛這樣苦口婆心勸勉我們,同時我們在經上看到六方佛這一段。這段經文就是諸佛如來怕我們聽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勸導,你還不相信。所以一切諸佛都出廣長舌相,異口同音統統來勸勉我們,為釋迦牟尼佛作證,佛所說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句是虛妄的。這三經才把西方世界圓圓滿滿的介紹出來。
《無量壽經》我也講過很多遍,今天我在貴地淨宗學會看到他們做的錄音帶,做得非常精美,我看到很喜歡。這一套帶子是去年講的,也可以說是最近講的,去年我在美國加州迪安那大學,在學校裡面講的。今年我也同樣在這個學校,將《彌陀經要解》詳細講過一遍。講完之後,忽然想到一個問題。現在在外國跟在中國都一樣,時代變了,生活環境跟從前不相同。大家的生活都非常忙碌、非常緊張,時間愈來愈少,所謂是分秒必爭。我們展望公元兩千年以後,這很快就要來了,看底下一個世紀,生活緊張一定超過現在。
一切經裡面,淨宗的經論最少,比起任何一個宗派,我們的經論只有五經一論,而且五經分量都不多。《無量壽經》是最大的,經本諸位都讀過,這是最大的,《彌陀經》這很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只有兩百四十四個字,所以淨宗的經論都很短。但是將來這個世紀的人,恐怕看這些經論他都嫌太長,都很不容易接受。我們講一遍,簡單的講,省略的講,一部經至少也要六十個小時以上,誰有這麼長的時間來聽?所以這確實是值得我們考慮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就想到,要把經典跟古大德的註解,把重要的地方節錄出來,像我們這部《要解菁華錄》。《要解》是蕅益大師寫的,這裡面重要的開示,一定要記住的、要認真學習的,我把它摘錄出來,一共摘錄了八十六條,這比原書就少得太多了。
我將五經,現在已經摘錄了四種,還有《普賢行願品》,最近我也要把它摘錄出來。這麼一來,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他們歡喜。很短的時間,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把它看完,這他很高興了。《無量壽經》我節錄了六十條;《觀無量壽經》,我們採取善導大師的註解,就是《觀無量壽經四帖疏》,我把它節錄成一百四十八條,都變成一點點了。這裡面句句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寶貴的開示,雖然沒有讀全文,讀這些也就足夠。重要的意思我們掌握住,再看全經或者看註解,就不會困難了。所以有時間,肯深入的,去找原文去研究;沒有時間,不想再深入的,讀這個也就足夠了,這是我們開始摘錄菁華錄的構想。
同樣的,世尊留給我們的法寶,我們中國人稱它作《大藏經》。這麼大的一部書,我們一生當中要沒有機會把它看一遍,多少研究研究,我們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怎麼對得起歷代的祖師大德們?可是一部《大藏經》要瀏覽一遍,恐怕現在不但是在家人做不到,出家人也做不到。我們怎麼辦?我也就想到,做《大藏經》的菁華錄。把每部經裡面重要的開示、好的教訓,一條一條摘錄出來。希望將來一部《大藏經》變成一冊、變成一本,我們每個人這一生當中都有機會能夠看到世尊四十九年一代教義的精華。我就有這個想法,我還得要去找人幫忙,大家一起來做這個工作,希望將來能夠把《大藏經》濃縮成一冊,這一冊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本書。
我又想到我們中國的古籍是人類文化的寶藏,這些年來,台灣出版界做了很大的功德,做了好事。最大的好事是商務印書館將《四庫全書》翻印出來,《四庫全書》的分量,我們用《大藏經》來比,超過十倍,十倍以上。尤其難得的是台灣世界書局將《四庫全書薈要》也印出來,《薈要》很多人沒聽說過。為什麼?因為《薈要》只有一部,乾隆皇帝放在他自己書房裡面,他看的,所以外面沒有人知道。這部書很完整的保存下來,在台灣翻印出來。所以我這個頭腦就想,這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多少人智慧、經驗、學術累積的精華,我們要不能享受一番,也是一生的遺憾。所以我也動腦筋,想編《四庫全書》的菁華錄,我要找人來協助我,希望將《四庫全書》將來編成一冊,《薈要》也編成一冊,《大藏經》也編成一冊,我們都有福了,都能夠普遍的看到。這樣我們才能夠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列祖列宗。
但是更重要的,我們這一生一定要超越生死輪迴,輪迴實在太可怕了,我們一般人懵懵懂懂,不知道這事實真相。佛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有六通,比我們聰明,他能夠知道五百世的事情,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他都知道。看到從前自己墮地獄的情形,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身上流血汗;這不是叫冒冷汗,身上流血汗,你就想到地獄是多麼可怕,地獄是多苦。所以瞭解事實真相,必定發願要超越六道。
超越六道真正可靠的方法,真正有把握的方法,我們自己能夠做得到的,實實在在說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其他的經論修學的方法,在理論上講可以說得通,事實上怕的是我們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實在講非常簡單,第一個,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業障!第二,現在的社會風氣不好,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誘惑的力量太大了。內有煩惱,外有誘惑,你還能成就嗎?這不能成就。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只有帶業往生,除了這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好走,所以我們這次特別選定這個法門。我自己接受這個法門,也是很辛苦、很不容易,學佛學了四十多年,到最近這十年才相信這個法門,以前都很難接受。可見得這是佛講的,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真的是難信。我是從講《華嚴》、講《楞嚴》、講《法華》裡面明白這個道理,看清楚這個事實,所以回過頭來專念彌陀,專修淨土。
在美國,有機會遇到了黃念祖老居士。我在美國遇到他的,以後我到北京也訪問過很多次。非常難得的,我在海外弘揚的《無量壽經》,我是採取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子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傳給我的,我弘這個本子;他老人家在大陸、在中國也弘揚這個本子。弘揚這個本子的人很少,過去我也沒聽說,他也沒聽說,我們兩個一見面一碰頭,真是非常歡喜,志同道合。
這些年來,這個本子已經流傳到全世界,讀的人非常之多。這三寶加持,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意想不到。而經本印刷的數量,我最低限度的估計也超過三百萬冊,流通在全世界,這也是意想不到的。我在當年想,能夠在十年當中流通十萬冊,我就很滿意了,沒有想到超過我想的太多太多了。從這個地方看,眾生的緣成熟,《彌陀經》上講的,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蒙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十方諸佛的護念,所以淨宗今天在全世界,我們看到是個非常蓬勃的現象。每到一個地方,我見到同修都生無量的歡喜心,每個人都歡喜,這是很希有、很值得慶幸的一樁大事情。
在這裡附帶向同修們報告一下,許許多多地方寫信給我,打電話給我,想盡方法跟我聯絡。希望我能夠到那個地方去看看大家,到那裡去講講經,結結法緣。我真的想去,可惜的是分身無術。過去我每年差不多要走二、三十個地方,走得很多,從前年起就減少了,減少了很多,所以我有時間講幾部大經。像前年在加州講的《無量壽經》,就是美國其他地方我沒有去,我只去了達拉斯、去了洛杉磯,去了三個地方。原本在美國也有十幾個地方要去的,都沒去。今年也沒去,所以今年完成了《彌陀經要解》的講演,留的有錄音帶跟錄影帶,統統送到每個道場。如果去了的話,每個地方一個星期、十天,時間都耽誤掉了,要想做點事情就很困難,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瞭解的。
更有甚者,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寫信,信件我都保存著。見面都勸我,「法師!你不要到處跑了,不要講經了」,他叫我不要講經,他說「我們佛門後繼無人,培養人才重要,寫書重要」。他勸我培養學生,勸我寫書,不要到處跑,不要去講經,這是他老人家的苦口婆心。對不對?非常正確。我說「這樁事情我早就想到了,但是緣沒有成熟,我想教學生,沒有人跟我學,沒有學生,我只好到處跑,跟大家結結法緣」,緣重要。看起來這個緣我想明年很有可能成熟,如果成熟,我明年弘法的計劃多多少少會要改變一些,要向幫助年輕人,在這上下手。弘法的人多,就好了,不必要我一個人去跑。能夠有個十個、二十個,我們在全世界弘法就不會缺少弘法人才,這是諸位同修都要能夠體諒的。我沒有休息,不走也在講經,做錄影帶跟錄音帶。一定會把這些東西送給每個道場,供養每位同修。前面交代的話就講到此地,我們現在言歸正傳。
諸位看這個小冊子,看《菁華錄》,《菁華錄》我們一條一條的寫著,這很清楚,非常的醒目。《要解》是非常非常之難得,印光大師很多人知道,他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印光大師的話就是大勢至菩薩說的。他老人家對《要解》的讚歎,「即使是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你看看這個讚歎,讚歎到極處,讚歎到頂點!寫《要解》的蕅益大師到底是什麼人?蕅益大師絕對不是個普通出家人,普通的出家人做不出來,這我們要知道。但是蕅益大師的身分沒有暴露,印光大師的身分是露出來了,我們曉得。以印光法師這個說法,蕅益大師必定也是古佛再來的,他要不是彌陀、釋迦再來,怎麼能寫得出這樣的註解?這是我們應當能夠體會,知道尊重、知道珍惜,要依教奉行。我們看第一段:
【諸佛憫念群迷。】
一切諸佛大慈大悲,看到六道眾生太苦了,破迷開悟談何容易。所以,
【隨機施化。】
『施化』就是設教的意思。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他老人家教學的方法就不一樣。對根利的有利根的教法,根鈍的有根鈍的教法,根熟的有根熟的教法,沒成熟的有沒有成熟的教法。所以他老人家一生所講的經論多,所說的法門也多。法門無量要知道它怎麼個來源,這個地方為我們說出來了。
【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
『歸元』就是明心見性,歸元就是成就圓滿的佛果,我們俗話說成佛。什麼叫成佛?這句話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夠迷惑。成佛就是恢復我們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這個智慧是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那是我們的本能。我們現在的智慧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佛在《華嚴經》上說得很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智慧、我們的能力、我們的神通、我們的才藝,就是被妄想、被執著障礙住,不能現前。《華嚴經.如來出現品》裡面一語道破,把眾生的病根說出來了。
妄想發展,變成了所知障,執著發展,變成了煩惱障,我們常講二障。煩惱障、所知障從哪兒來的,我們也要搞清楚,就是妄想執著不斷不斷在增加變出來的,害得我們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所以,歸元無二就是把我們的妄想執著打掉,恢復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這就是歸元。所有一切經教法門,目標都是一個,方向都是一個,所以說「法門平等,無二無別」,道理就在此地。底下說『而方便多門』,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法太多了。
【然於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所有一切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恢復我們自性的智慧德能,這就叫成佛;我們的智慧德能恢復了,就叫成佛。所有一切方法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為什麼?最直捷、最圓滿,頓是快速,頓超;最快速、最圓滿、最直捷的就是念佛。為什麼?佛在《觀經》上把這個道理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理,是真理,永遠不變的;關鍵就在是心作佛,我們念佛就是作佛,你看這多直捷。我們念菩薩就作菩薩,作菩薩之後還得要念佛成佛,就拐了彎,就不是直接的,就是間接的;作阿羅漢,又是間接的,所以沒有念佛這麼直接。
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宇宙萬有千變萬化,怎麼來的?是我們心裡面想什麼,就變現什麼,諸位如果要研究一點法相唯識,就懂得這個道理。人不能了生死,在六道裡頭,為什麼我們人常常講人死了都作鬼?這個話講不通,六道,人死了也可以生天,人死了也可以來生再做人,為什麼要去作鬼?其實你要再想想也有道理,什麼道理?人還沒死就想作鬼,他想作鬼他怎麼會不作鬼?所以六道也是心想的,想作鬼就變鬼,想作菩薩就作菩薩,那為什麼不想作佛?
《觀經》三福,第三福裡頭講「深信因果」,我對於這句話搞了好幾年才搞明白。因為這三福,第一是人天,第二是小乘,第三是菩薩,「深信因果」放在第一就很好懂,放在第三就不好懂。第三是菩薩,這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人都相信,難道菩薩都不懂嗎?佛還叫菩薩「深信因果」?所以就把我搞糊塗,糊塗了好幾年,好不容易才明白過來。原來佛教菩薩深信因果,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真的很多菩薩都不知道,那是教菩薩的法門,不是普通的因果,所以好難才把這個搞清楚。所以念佛決定成佛,這是最直捷、最穩當的一個方法。
【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
念佛的方法很多,很多種念佛的方法,最簡單的、最容易的、最穩當的,就是,
【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信願專持名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裡面傳授給我們的、教給我們的,簡單、容易、穩當,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這樁事情,現在我看看很多同修你們都帶了照相機來,高級的照相機一台不少錢,你會不會照?不會照。為什麼?講究的學問可多了,光圈大小、距離、還要調色溫,三十六張底片難得照個一、兩張好照片。就好比什麼?難行法,不是人人都會的。現在的傻瓜照相機,全自動的,一按,張張都好,那就是『至簡易』、『至穩當』,張張都好。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方法,就是不會照相,拿到傻瓜照相機,我張張都漂亮,張張都好,就是這樣的。所以聰明人要選擇簡單容易的方法,那叫真聰明,才叫真正有智慧。不要找麻煩,替自己找麻煩的都不是有智慧的人。再看第三:
【持名一法。普被三根。】
這是講眾生的根性,上根、中根、下等根性統統都行,這一句阿彌陀佛哪個不會念?三歲小孩也會念,八十老翁他也會念。你叫他念個咒,他未必學得會,你叫他念部經,他未必能念,念一句阿彌陀佛,誰都會念,這個容易。所以我們不要看輕,不要小看這個法門。《華嚴經》上,我剛才跟諸位說的,我對這個法門相信是從《華嚴經》來的。怎麼來的?看到《華嚴經》上了不起的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文殊、普賢修什麼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看到這個嚇一跳,真的是莫名其妙。
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不是普通人,華藏是圓教,圓教等覺菩薩還要念佛求生淨土嗎?還有這個必要嗎?在我想沒有必要了。為什麼他還要發願念佛求生淨土?想來想去只有一個道理,到西方極樂世界,證圓滿菩提比其他地方要快,只有這個道理。再仔細一看,是不是?真的,果然是快。這些等覺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沒有耽誤的,他就圓滿成佛了。
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下下品往生的人,那是壞事做盡,這種人臨終遇到這個法門,有人勸他念佛求生西方。他真的回心轉意,念佛求生,佛也接引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多少時間成佛?十二大劫。諸位同修要聽清楚,佛在其他大乘經上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天文數字!西方世界下下品到那邊修行成佛只要十二大劫,十二大劫跟三大阿僧祇劫不能比!你才曉得西方世界那個速度之快,沒有法子想像。下品中生,六大劫;下品上生,十小劫,不是大劫,十小劫,你就曉得上輩、中輩,就不必說了。你就知道,西方世界成就速度真是任何世界都不能夠為比,所以這普被三根。
【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哉。】
『事理』是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事實。『宗教』是指佛法傳到後世,傳到中國來,中國這些祖師大德依照經典修行方法把它分類,成立宗派。在中國,我們大乘有八個宗,小乘有兩個宗,所以佛教在中國總共有十個宗派。這十個宗派裡面,除了禪宗之外,其他的九個宗派都叫做教下。宗門、教下,就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為什麼禪宗特別提出來?禪宗修學的方法跟其他宗派完全不同,禪宗不用教科書、不用經典,完全用參究。其他宗派都要依靠經典,經典就是教科書,所以叫教下,都有教科書。禪宗沒有教科書,所以禪宗講「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它的教學方法非常特殊,單單把它列出來。這個「宗教」不是我們現在講宗教的觀念,諸位要記住,是宗門、教下,是這個意思。這一句阿彌陀佛,宗門、教下全都包括在其中,真正不可思議。
【佛以度生為懷。】
一切諸佛如來出現在世,為什麼?就是為了度眾生。度字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幫助眾生、協助眾生,幫助你破迷開悟,幫助你了生死,幫助你出輪迴,幫助你成佛道;度就是這個意思,現在人講幫助、講協助。佛出現在世間是這麼個用心。
【眾生成佛機熟。為說難信法。令究竟脫。】
這一條(第四條)每位同修都要記的牢牢的,不能忘記。蕅益大師說出,其他祖師大德沒有說得這麼清楚,沒有說得這麼明白。這個法門度什麼樣人的?諸位要記住,『眾生』,我們是眾生,『成佛機熟』,我們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成佛的緣分熟了,太希有!所以佛為我們說這個成佛的方法,把成佛的方法傳授給我們,我們這一生依照這個方法就必定圓滿成佛。這個法門不是教你成菩薩的,不是教你成阿羅漢的。菩薩機熟、阿羅漢的根機熟,佛不給你說這個法門,為什麼?沒用處,這個法門是專門對這一生當中成佛機緣成熟的眾生而說的。我們今天聽到這部經,聽到佛的名號,生大歡喜心,真正發願要求生淨土,這就證明你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成熟。諸佛歡喜,諸佛都讚歎,這個法門正是對你說的。
『令究竟脫』,脫是解脫,究竟的解脫就是成圓滿的佛道。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不能稱究竟脫,究竟脫,如來果地上才可以這樣說。所以你看看這個法門多麼殊勝、多麼希有、多麼的難得。我們這次時間雖然不長,只有短短的六天,九個小時,我們把《要解》的精義介紹給諸位同修。諸位同修得到之後,如果真正能信、能願、一心念佛,你必定在這一生當中究竟脫,我們這一會那真是無比的殊勝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