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七九集) 2020/3/15 台灣 檔名:WD20-037-0479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陽貨篇〉第十三章。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陽貨〉下篇,經文多半只一、二句,更難講,要緊在背誦,今人多不肯念。」這章書開頭雪廬老人講,〈陽貨〉下篇,就是下半的篇章,經文多半只有一、二句,更不好講,要緊在能夠背誦,現在的人都不肯念。
「《論語》的好注解,不到十分之三。」這是雪廬老人他給我們舉出《論語》自古以來好的注解,十種不到三種,可見注這個不容易。「這是孔子所說」,《論語》是孔子所說的。「孔子的弟子,終日在跟前,尚且不知道孔子的心意,宋人隔了千餘年,如何能懂?」雪廬老人提出質疑,《論語》是孔子說的,當年跟在孔子身邊的弟子,他的學生整天在孔子的面前,尚且不知道孔子的心意,到了宋朝,隔了一千多年,那宋朝的大儒如何能懂。就是當年跟在孔子身邊的弟子都不懂,過了一千多年,到了宋朝的人怎麼能懂?很多都是以自己的意思猜測來注解,不是孔子的本意。「所注解的能文從字順便是好注」,文從字順就是好的注解,「我們看一次不懂,再看一次,讀書讀千遍,其義自現,果真能懂得一、二句,就得一篇,得一篇便得全部,你們溫習到髮白了,還不夠熟」。還不夠熟,雪廬老人講的這句話非常重要,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果真,果然真的能夠懂得一、二句,那麼你就懂一整篇的。比如說〈陽貨〉這篇很多章,你懂一、二句,這整篇都得到了,就懂了。得一篇便得全部,懂得一篇跟其他的篇章也都能貫通。雪廬老人指出我們學習到頭髮白了,還不夠熟,可見得一、二句也不容易。
「那一句也有問題。從前吾只為你們講道理,今日吾講文字,文以載道,只有在字裡行間找得到道的,就算是會讀書的人。」文以載道,在字裡行間能夠找得到道的,這就算是會讀書的人了。「山河大地都是書,不必只在白紙黑字裡找。」在書本上,我們會應用在整個生活環境上,整個生活環境、山河大地都是書,也不必只有在白紙黑字裡面去找,要從生活當中找出來。
「這章的注子吾都不採取,《大學》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物與事不同。道,路也。塗,也是路。路上聽到在路上就說,有德之人也不聽。這是古來各注解的講法。」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道聽塗說什麼?學而時習之,學什麼?學道。道有動詞、定詞的區別,定詞如孔子所說的人道敏政的道。」
「塗,指道塗上。道,指志於道的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隨時要聽要學。道聽,聽了道,在道塗上聽了,在道塗上就說,對研究道有所得的人,他不會採取,他會捨棄你。因為聽聞後必須經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若教人,更須傳不習乎!先必須溫習幾遍,才能教人。」
「《禮記》說:斅學半,教學必得溫習,你學他也學,各得一半。當時聽了不研究,沒有體會進去,當時就說,會被有德的人捨棄。例如王陽明學宋儒,格物就在物裡窮理,結果格竹子而吐血。格物的物,在《左傳》、《易經》都有。子貢的聰明尚且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志於道,據於德,必須有所得才能教人,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熱心是好,卻誤人子弟,也會害人。」這章書總是勸我們自己要好好學習,自己要溫習,自己要有所得才能夠去教人;如果自己沒有所得,熱心是好,那好為人師雖然熱心,卻會誤人子弟,也會害人,給人誤導,所以這個我們必須要學。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