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二十八集)  2018/4/17  中國  檔名:56-214-0028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第十一品經文,這品經文的題目,是「國界嚴淨第十一」,這一品經文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環境的莊嚴清淨。現在旅遊的季節到了,從這一品經文開始,我就帶領大家去旅遊,看看各個景點,大家自己去分析判斷哪個景點最好。我已經給大家踩點一次了,比較熟悉路線,所以我領大家一起去旅遊。看前面的四句經文: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這四句經文非常好懂,就是世尊告訴阿難尊者,西方極樂世界具足無量功德和莊嚴,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沒有任何缺欠,就是這幾句經文的意思。再往下看這句經文:

  【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

  這幾句也很簡單容易懂,這就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永遠沒有三苦、八苦等種種苦惱,也沒有三災八難等種種災難,沒有三惡道,也沒有魔惱等名稱,這些個事情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的。這裡面有一個詞,就開始的時候說,西方極樂世界永遠沒有三苦、八苦,也就是永遠沒有三災八難,就永遠這兩個字是一個重要的詞彙,不是臨時沒有,而是永遠沒有。我們看看『眾苦』,是指什麼說的?「眾苦」就是指三苦、八苦等種種苦惱而說的。『諸難』是指天災人禍、三災八難等,種種災難。大家都知道,在當前這個社會,人們對於眾苦的感受是愈來愈深刻。先說生老病死這四苦,大家想想,有哪一個人能免除?可是我們學佛人要知道,真正的學佛人可以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比如說真正的學佛人,他的生苦已經過去了,下面還有老苦、病苦和死苦,這三苦真正的學佛人是可以解決的。我們有好榜樣,比如說海賢老和尚老人家活了一百一十二歲,自在往生,他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這就給我們學佛人做出最好的榜樣。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台灣有個老居士叫李濟華,這老居士非常出名,老法師在講經的過程當中,曾經多次提到過這位老居士。有一次這個老居士去參加一個法會,由他給大家講經說法,老人家講了一個半小時,苦口婆心的勸大眾要好好念佛。一個半小時講完之後,老人說我該回家了。大家是怎麼以為的?以為老人家八十多歲了,講了一個半小時,肯定是有點疲勞,要回家去休息了。誰知道這個老人家往講堂旁邊的一個小客廳,往那一坐老人家就往生了,就這麼迅速。他往生以後,他的太太對大家說,早晨在來講堂的路上,老居士就對他的太太說我要往生,妳以後會寂寞的。他的太太對他說,你能往生真是太好了,我不會寂寞的。就在這一天,老人家就是這麼自在的往生了。你想老人家沒有病苦,沒有老苦,沒有死苦,這是我們的又一個榜樣。

  下面再說說,「求不得苦」,這是我們人人都可以遇到的,因為這個欲望不說人人都有,也差不多。現在不是欲望,而是欲望太多太多,太多求不得來就苦。唯有我們真正的念佛人無欲無求,這個苦對於真正的念佛人來說,是沒有的。比如說我的願心,我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任何的東西我都不求。不求就好,不求就自在,不求就快樂,所以我現在就自在快樂。還有「怨憎會苦」,能不能避免?能。對學佛人來說能夠避免,不學佛的人離不開怨憎會苦,為什麼學佛人能離開?因為學佛人心裡清淨。他知道冤家對頭來整我、來陷害我、來傷害我、來障礙我,你只能障礙我的形體,你障礙不了我的內心,我的內心永遠是阿彌陀佛佛號不間斷。如果你罵我、你打我,我心裡的佛號仍然是不間斷的。假如說不念佛的人,別人一障礙你,你就生氣,生氣你就上當,你就苦了。你不上當就不苦,你上當就苦。所以說不學佛的人,離不開怨憎會苦。

  再說說,『惡趣』,「惡趣」就是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非常複雜,歸納起來,總不外乎貪瞋痴慢這四種惡業,一切罪惡都是從這四種惡業而生出來的。如果我們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的一切順境也好、逆境也好,我們統統都把它放下,把貪瞋痴慢疑、嫉妒、諂媚,等等這些念頭都放下。一心念佛,修自己的清淨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大慈大悲心,這些惡趣、『魔惱』全都可以離開。現前一個真正的念佛人就可以離開,不必等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就能離開這些魔惱、苦難,何況我們去了西方極樂世界!老法師有這樣一句話說,講經說法的人不如真正的念佛人。我們聽了這句話不要驚訝,老法師說的是真話,為什麼這樣說?老人家告訴我們,因為你講經說法會間斷、會打岔,念佛的功夫不如真正念佛人那麼純熟。

  老法師給我們舉個例子,諦閑老法師的徒弟鍋漏匠,念佛三年站著往生的;諦閑老和尚不能,老人家走時生病,是躺著往生的。一個是師父,一個是徒弟,徒弟是站著往生的,老師是躺著往生的,這是老法師給我們舉出一對師生的例子。諦閑老和尚為什麼不如他的徒弟走得那麼自在?這是因為老和尚為大眾犧牲了自己的品位。這是一種什麼精神?是一種菩薩精神。我們要學習這種菩薩精神,要盡心盡力的把《無量壽經》、把這殊勝的念佛法門,介紹給一切有緣眾生,讓眾生生起信心,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以這個方法來報答佛恩。我們聽了這個能不能想講經說法不如自己念佛?不要這樣想,這樣想就自私了。後面老法師告訴我們,諦閑老和尚的這種精神是菩薩精神,我們要學習老人家這種菩薩精神,犧牲我們自己的一點品位,為大眾是值得的。看下面一段經文:

  【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

  世尊告訴我們,在極樂世界裡沒有四季,『寒暑、雨冥』,等一些氣候的變化。簡單的說,就是極樂世界沒有什麼氣候變化,也沒有『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這些地理環境的差別。我們看看這裡,『四時』是指什麼?「四時」就是我們所說的春夏秋冬。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春夏秋冬,沒有季節,沒有氣候的變化。「雨冥」就是我們所說的陰雨天,「丘陵」是高山,「坑坎」是深陷的窪地,「荊棘」是帶刺的植物,「沙礫」是小石子,「鐵圍」指一個單位世界外圍的大山。「須彌」就是我們中文所說的,妙高山,它是一個小世界的中心。

  從上面這一段經文可以看出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地理環境的差別。極樂世界有七寶池,有八功德水,那個八功德水它是隨心所欲的,可深可淺,可以往上流,這在我們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我們這個水都是往下流。這個「丘陵、坑坎」,是表示地質的不平,在這裡「丘陵、坑坎」是表達地不平,也是人心的不平。「荊棘、沙礫」這四個字,是表達地質環境的惡劣。「鐵圍、須彌」這是大山,大山是表示障礙。看下面一段經文:

  【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這段經文,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環境什麼樣?就是都是以七寶自然所成的,黃金鋪地,這個面積廣大無法計算,而且國土微妙、奇特、華麗、『清淨莊嚴』,超過十方一切世界。我們大家想一想,用黃金來鋪地面積又是沒法計算的那麼大,大家想想,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什麼樣的境界?我們這水泥路、揚灰路是不是?大家形容晴天就是揚灰路,雨天就是水泥路。現在有了很大的改觀,儘管是有改觀,但是比起西方極樂世界,黃金鋪的地,那沒法可比。是不是這樣?這裡面說都以七寶自然所成,『七寶』都是什麼?就是我們所說的金、銀、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瑪瑙,我們所說的七寶就是我剛才說的這七種。不單是七寶,這裡是用七寶代表無量的珍寶。

  奇麗是什麼意思?不說『微妙奇麗』嗎?什麼叫「奇麗」?是奇特華麗。『黃金為地』,這個地是指什麼?是指道路,西方極樂世界的道路,是用黃金鋪成的。『寬廣平正』,平地要先平心,心平地就平。我們看看,這個經文它有深刻的含義的,我們不能光從字面來理解。微妙奇麗是妙好、奇特、華麗。「清淨莊嚴」是光華燦爛,不可思議無可為比。剛才我們把這些詞彙,做了一個簡單的解釋和介紹。同修們想,你就像身臨其境的一樣,你看一看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是不是太美太美了、太有誘惑力了?如果看看我們的世界,再看看西方極樂世界,你只要認真的比較一下,你肯定會選擇西方極樂世界的。接著往下看這段經文: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這段經文有些難,不太好理解,又說得比較拐彎。這段經文,主要是說什麼?阿難聽佛所說之後,就是世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之後,就請問世尊說,誰請問?阿難。他說假如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靠什麼地方而住?阿難為什麼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往下我慢慢的給大家說。因為我們大家知道這裡面所說的「四天王天」,阿難說沒有須彌山,這四天王天它依何而住?咱們一個一個來分析。這四天王天是哪層天?它是欲界的初層天,這個天它住在哪?它居住在須彌山的山腰,這個我們一說就知道,它居住在須彌山的半山腰。忉利天是欲界的第二層天,這個天它是居住在須彌山的山頂,一個住在山腰,一個住在山頂。此上兩天都是地居天,這兩個天是地居天,那你想一個住在山腰,一個住在山頂,如果沒有這個須彌山,它這兩個天往哪住?阿難提出就是這麼個意思。怎麼解釋?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不可思議的世界,不能用我們現在的想法、看法,去看西方極樂世界。

  一切諸佛剎土都是佛的願力,以及九法界眾生的業力感召所成的,這兩句話我們能聽得懂。就是一切諸佛剎土是怎麼形成的、怎麼成就的?是諸佛的願力,以及九法界眾生的業力感召而成的。阿彌陀佛的願力遠遠超過諸佛,他的國土也遠遠超過諸佛國土。阿難問這個問題是不是代表我們問的?是。凡夫聽了世尊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總免不了有疑惑,因為十方諸佛剎土,都有六道,都有三千大千世界。由單位世界、小千世界、大千世界都是這樣組合的,只不過範圍大小不相同而已。那唯獨西方極樂世界,它跟任何一個星系的組成都不相同,這就是極樂世界和其他諸佛國土的區別。佛在這裡的答覆有的是方便說,有的是真實說,這個我們要理解。我們要能夠理解什麼?就是佛說法總不出二諦,一個是真諦,一個是俗諦。什麼叫真諦?真諦是佛親證的境界,俗諦是隨眾生說,這就是真諦和俗諦的區別。因此在這裡說,佛說法有時候說真諦,有時候說俗諦,我們應該理解。

  我們聽佛這樣說可能也有這個疑問,阿難就向世尊請教說,『若彼國土無須彌山』。「若」是假如的意思,假設、假如。四天王天住在須彌山的山腰,沒有須彌山,四天王天沒地方住。忉利天在須彌山的山頂,如果沒有須彌山,忉利天也沒有地方住,這個問題就嚴重了。所以阿難請教世尊,『依何而住』,就是依靠什麼能住?佛沒有正面答覆阿難,佛是採用啟示的方法讓阿難自己去體會。佛反過來問阿難,夜摩、兜率,夜摩天以上稱為空居天,剛才咱們說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是地居天。現在佛提出來的夜摩天和兜率天是空居天,這個天它就不是住在地面上。夜摩上去是兜率,到最高的天是哪?色界天、無色界天。這些空居天沒有須彌山那它們依何而住?它並不依靠地面,不依靠須彌山。世尊講這個讓阿難自己來回答,你自己分析分析。所以下面這段經文,我們再往下看:

  【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佛反問阿難,夜摩天、兜率天,乃至色界天、無色界,『一切諸天』,那它們依靠什麼而住?阿難給出答案了,他說依靠眾生不思議禪定功力而住,不依須彌山而住,是依眾生不思議禪定功力而住。我們下面看看,『夜摩』是什麼意思?也就是夜摩天它是欲界的第三層天,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從夜摩天以上都是空居天,居住在虛空中,所以叫空居天。下面說說這個業力,『不可思議業力所致』,這個「業力」,和我們以前所接觸到的,這個業力不完全一樣。在這一塊這個業力是指什麼?指禪定功夫,這個業力是指禪定的功夫,這是一問一答。

  「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這句話是這一段經文的主題,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眾生世界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佛在經上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這幾句話是告訴我們什麼意思?就是說人要造業雖然久遠,因緣相遇的時候,業報必定會現前,沒有辦法逃避。西方世界造的是不可思議之業,世間人造的善業、惡業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思議的,西方造的淨業當然更不可思議。這就是什麼?一層一層的在幫助分析,回答阿難提出這個問題。在這裡佛告訴阿難,空居天以上的天人修的是禪定,定力也稱為不思議業,愈往上去定力愈深。但是定力不是你一得到就永遠得到,永遠不失去了,不是這樣的。就是到了一定的時候他的定力能退轉,會退失,不單退轉,還會退失。一退失怎麼樣?他又要墮落。

  佛跟我們講的是真實語,是真的情況,是真相。世間禪定大家都知道最高是四禪八定。到第八定生到哪裡去?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他的定力能支持多久?能支持八萬大劫。但是這個八萬大劫到了,他的定功就支持不住,支持不住他就往下墮落。那到什麼時候這個定功才不會失去,不會墮落?佛告訴我們,八定再往上進一級是第九定,就超越三界,就證得了阿羅漢果。到了第九定才不墮落、不退轉,阿羅漢果就不會再退到三界去了。阿羅漢有時候也到三界來,咱們三界不都有阿羅漢嗎?那是怎麼回事?是他又退轉了嗎?不是的,阿羅漢不會再退轉,他是乘願再來的,是來示現的。示現幹什麼?來示現度眾生的。我們不要有這個疑慮,阿羅漢不退轉了,他怎麼還到我們三界來?不要忘了,他是乘願再來度眾生的。

  西方世界,阿難尊者把它稱為「不思議業力」。這不思議業力是什麼?我們前面說了那麼多,可能大家還是沒聽懂,這回一說你立刻就明白了。這個不思議業力究竟是什麼?就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回聽懂了?多麼簡單!說了這麼半天不可思議業力,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不但超越阿羅漢,超越辟支佛,超越權教菩薩,超過法身大士。經文後面說,「行超普賢」。大家就奇怪了這麼高,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能行超普賢?對的,大家說得沒錯。普賢是等覺菩薩,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是這裡講的,不可思議業力。這回知道依何而住了!回到問題的原點,沒有須彌山依何而住?現在如果有人問你,你怎麼回答?一句話依阿彌陀佛而住。一句阿彌陀佛就有地方住了,就這麼簡單。看下一段經文: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

  這段經文比較長一點,先把它用白話給大家說一遍。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不是它的深刻含義,是它的字面的意思。佛告訴阿難,不可思議的業力包括的範圍很廣,你知不知道?你自身的果報不可思議。為什麼會有無量無邊的世界?為什麼會有三途六道的區別?因為眾生的業因果報差別不可思議,眾生學佛的善根也不可思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們的大願大行,及真實功德所成就的智慧、慈悲、德能、國土,都是不可思議的。還告訴阿難,極樂世界的人都是發菩提心,以一句名號契入彌陀願海,所以他們能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大業所成就之地。極樂世界是依眾生的功德善力,及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力所成就的,所以不必依賴須彌山而能自然安住。最後一句話是最明確的答案,為什麼不依賴須彌山就有住的地方?前面告訴我們,為什麼能夠安住在這個地方?就是說因為極樂世界的人都發菩提心。他們是怎麼樣契入彌陀願海的?就是以這句阿彌陀佛佛號契入的,所以他們能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大業,所成就的地方。這就是最終給我們的答案。

  這裡面涉及到幾個名詞,一個名詞是業,業就是不同的地方它的解釋也不盡相同,在這裡這個業是指造作之意,一般是指行為、言語、思想。果報是指過去所作善業、惡業,感召今世的結果與回報,叫果報。業報指業因與果報,也就是所造作的善惡之業因,而感受苦樂之果報,就是你造什麼因你就嘗什麼果,說白了就是這麼個意思。聖力這個力是能力,是作用、力用,這裡是指什麼?指佛的威神之力。善力是依法修善所得的力用,稱為善力。行業地是指阿彌陀佛大願、大行、大業,成就的地方,稱為行業地。這些詞語都比較生疏一些,通過我們不斷的學習,逐漸就理解得深一些。

  下面這三句經文具體的再詳細的說一說。『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什麼意思?佛對阿難說,你知不知道「不思議業」包括的範圍很多?前面講的不思議,指名號不可思議,信願不可思議,讀誦不可思議,受持不可思議,弘揚不可思議等等等等。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不可思議,把這一句的意思引申出來,再問他,這一句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什麼意思?就是說『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這幾句經文也不是太容易理解的,說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無量無邊的世界?為什麼會有六道三途?這裡的因緣果報都含在這一句中。

  《大寶積經》上,說閻羅王就告訴犯罪的罪人,這個罪人不都得去受報嗎?凡是見到閻羅王的人都不是好事。這是閻羅王告訴這些罪人說的,凡是見到閻羅王的都不是好事,做好事的人不會見到閻羅王,見到閻羅王沒有什麼好結果。但是閻羅王很慈悲,他告訴那些受罪的人,我沒有能力加重你們一點罪,同樣的我也沒有能力減輕你們一點罪。因為什麼?閻羅王是執法的人,如果是他要能給人加罪和減罪,他自己就犯罪。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什麼?這些受罪的人是自作自受,不是閻羅王加給他的。所以現在有的人到了不好的道,心裡不服氣,這個你不要不服氣,這都是你自作自受,你自己造作的罪業,你自己見閻羅王,業報是你自己招感的,沒有人能代替你。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要時刻警惕不可造作罪業。

  下面兩句經文,『眾生善根,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這兩句經文是這段經文的重點,很難懂。《法華經》上有一個這樣的案例說,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人想出家,舍利弗、目犍連都是阿羅漢,佛就叫他們兩個人看看,這個要出家的人有沒有善根?這兩個人給看了之後都搖頭,說這個人沒有善根。那大家都知道,阿羅漢他能看前後五百世,他這一說沒有善根,那就說要出家這個人五百世之內是沒有善根的,所以不能出家。因為阿羅漢的能力只能通五百世,過了五百世他看不著,他不通。所以他說這個人五百世中沒有積一點的善根,那哪能出家?就向佛報告了。結果佛就把這個人收作徒弟,舍利弗和目犍連都非常不理解,這樣一個沒有善根的人,佛怎麼能把他收作徒弟?結果沒過多久,這個人就證了阿羅漢果。舍利弗和目犍連就更不理解,他怎麼還能證阿羅漢果?他也沒有善根,愈發奇怪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時候佛就告訴他們,這個人在無量劫以前,他是一個砍柴的樵夫。有一天他到山上去砍柴的時候,就遇到了一隻老虎,這老虎就追他要吃他。這人在急的時候就不知道他用什麼招了,他急得沒辦法的時候,他就爬到樹上去了,然後他就喊了一聲南無佛。三個字南無佛,就是這一聲南無佛,經過了無量劫,今天遇到佛他的善根成熟了。所以這一稱南無佛必定成佛道,何況是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我們聽了這個案例能不能受到一點啟發?世尊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一個人如果你在一生當中,有機會念一聲不管他是有心念、還是無心念,念一聲阿彌陀佛、念一聲無量壽佛將來必成佛道。這是說什麼?眾生的善根真的不可思議。我們聽了這個,你相不相信?我們這一生,我們念了多少阿彌陀佛?你一定要相信你必定成佛,問題是你什麼時候成佛?你今生成佛的機會到了,這個緣你遇到了你把握住,你今生就成佛,千萬不要等來生後世。

  下面三句,『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這裡的「諸佛聖力」是專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彌陀聖力是令一切眾生往生不退成佛,一生圓滿,真實不可思議。第一個,阿彌陀佛就是諸佛。第二個,諸佛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諸佛世界。比如說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密嚴世界,密嚴世界是密宗所講的,華藏世界是顯宗所講的,名稱不同,是一個處所,極樂世界是華藏密嚴之精華。密宗的初祖金剛薩埵也叫金剛手菩薩,金剛薩埵和金剛手菩薩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密宗稱為金剛薩埵,在顯宗稱為普賢菩薩,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是一個境界不是兩個境界。是兩種不同的修學方法,目標是一個,方向也是一致的。這段非常重要,希望同修們認真學習和理解。我們為什麼有執著、有分別?就是對這些真實情況、真相不了解,了解了這些真相,我們決定不會再去分別,不會再去執著。

  下面兩句話,「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裡,他說「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這是普賢菩薩的一段話,是回憶他過去在因地中,在沒有學佛之前,和我們的境界是一樣的,與我們完全相同;證果之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禮敬、稱讚、供養、懺悔」。我們看看,等覺菩薩還要修懺悔法門,還要請佛住世,還要請轉法輪。何況我們?這是等覺菩薩在以他自身的經歷,為我們表法。

  下面幾句,『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這一句是正答阿難尊者的提問,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助雙修。下面兩句,「功德善力,住行業地」。見佛得平等身業,那我們什麼時候能見佛?因為你說見佛就得到了平等的身業。這一往生就見佛簡單!你不是盼著什麼時候見佛嗎?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見佛。因為什麼?佛來接引。見阿彌陀佛就得平等的身業,稱名得平等口業,憶念得平等意業,所以說三個你都同時得到了。所以大家看一看,除了這句佛號之外,沒有一樣能跟菩薩、羅漢平等的,只有這一句佛號是平等的。大勢至菩薩勸我們「淨念相繼」,就是讓我們修平等的身、平等的語、平等的意這三業。看這一句,「住行業地」,就是住阿彌陀佛的行業地。我們的心行跟阿彌陀佛相同,我們的造作跟阿彌陀佛相同。「及佛神力」,你跟阿彌陀佛的心願、行業都相同,阿彌陀佛的本願自然加持你,你能得到,因為這個緣故,能自然安住而不需依須彌山,最後這是正答。為什麼不需要依靠須彌山?因為這個緣故自然你就安住了。依什麼?依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最後一段經文:

  【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於此法。實無所惑。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

  這一段經文是,阿難說對於眾生不可思議的業因果報,我一點都不疑惑。為了眾生,尤其是末法時代的眾生,他們情執深重,對於事理往往疑惑,我為了幫助他們破除疑惑,所以才請佛開示的。讀了這段經文我們明白,是阿難真的不知道嗎?不是,阿難是為我們請法的,才請佛來解答這個問題。因為什麼?阿難知道末法時代的眾生情執深重,對於一些事理往往存有疑惑,為了幫助末法眾生破除疑惑,所以阿難才向佛請法的。在這裡我們應該深深的感恩阿難的慈悲,尊者阿難明瞭真相,他在這裡請法是明知故問,是代我們問的。這一品經文,顯示了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之所以然,依正莊嚴在這部經裡說了很多很多,這一品是把理論給我們透露出來,這個理論依據是什麼?就是這一句話「不可思議業力」。就這句話,就是這品經文給我們的理論依據。

  這品經文說到這就結束了,下面說一說這品經文的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理論依據是什麼?是不可思議業力。那不可思議是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第二個要點,佛說法有真諦和俗諦,真諦是佛親證的境界,是真實說;俗諦是隨眾生說,是方便說,這兩個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第三個要點,佛在經上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這就告訴我們,人要造業,雖然久遠,因緣相遇的時候,業報必定現前,沒有辦法避免。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我們要深深記住,這些對我們非常有益的話,以免我們造作罪業。

  下面還有幾分鐘,咱們也別浪費,我想給大家藉著這個機會,介紹一位學佛的老知識分子,因為這個是我最近才知道的。小于這次從吉林過來,給我揹了十二本學習筆記,就是這樣的,就這樣的學習筆記一共是十二本。這十二本學習筆記,是一個老教授去年就是二O一七年,一年的學習筆記,就是這十二本。它的內容是什麼?因為這個我真是有點猶豫,我跟不跟大家介紹?後來我想,我介紹的是他的精神。因為他這十二本筆記就是學習我的三個專題講座,一個是「慈雲法語」,一個是「般若清蓮」,還有一個是「菡萏花開」,一共是十二本。就「慈雲法語」這一個專題就是六本,就做了六本的筆記。這個老人家今年已經八十來歲,他是一個醫學教授,曾經是博士生導師,現在年齡大了退休回家。這個老人家,他純粹是一個高級的知識分子,是不是這樣?他原來是不信佛的。那有人說劉老師,您怎麼說人不信佛,又寫這麼多筆記?我給大家說說這個經過。

  前幾年遇到了一件事情,然後我們的于記者,小于就跟他的兒子說,因為老人家的兒子和小于在一起學佛,經常到道場去,就說了他老爸和老媽的一些情況。正好趕上過春節,小于說那好,過年我去給兩位老人家拜個年,我順便跟老人聊聊。實際小于去的意思,就想給他介紹介紹佛法,我跟小于也聊了是這個意思。小于去了以後,老人家挺客氣說過年好,互相一打招呼。然後老人家開頭就怎麼說的?跟小于說佛教挺好,但我不相信。小于跟我說劉姨,這老人家一開門就給我一個下馬威,告訴我佛教挺好,但我不相信。那後一句話肯定就是說,你別跟我嘮這個嗑。小于說那一會兒我就掂量掂量咋說!過了一會就聊聊家常,聊聊聊他就聊到佛法上去了。然後就是這個就可以說,你說算老人家入門?他就第一次接觸,他一開始是很排斥的,他告訴小于他不信佛。然後兩人一聊就聊出感情來了,咱們就這麼說,可能老人家就是這個緣。因為他以前沒學過佛,他就問小于,我該怎麼做?可能小于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因為你過去沒接觸過,現在我建議你,你把劉老師講的那個專題講座,你可以看。

  而且小于還跟他說,你最好是一個專題,一集你看三十遍。這一句話就起大作用了,這個老人家就完全相信了。所以他就是「慈雲法語」,和我剛才說「菡萏花開」、「般若清蓮」,這三個專題講座,可能每一個都是五講、六講、七講,都是這個數目,老人家是每一集都看了三十遍,聽了三十遍。他這上都有記錄的,你看這個,我給大家看看,這字都是老人家自己寫的,「慈雲法語學習筆記」,括弧「第一至第五遍」;完了第二本,「第六遍至多少遍」。一直是六本把「慈雲法語」看完了,三十遍。你想想,這是個什麼功夫?我在這裡跟大家說,我不是說因為老人家(老教授)看的是我的東西,我才給大家介紹,我真的要給大家介紹老人家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老人家八十來歲了,這十二本筆記,你們看看裡面的字,老人家字寫得相當漂亮,特別流暢。看看,大家可以看看,我把這個對著鏡頭,你們看看這筆記十二本,本本是這樣的。沒有那個信念,沒有毅力,年輕人也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我看了小于給我帶這十二本筆記以後,我自己第一,非常感動;第二,我也很慚愧,我就覺得我有何德何能?跟大家交流那點東西,讓老人家一遍一遍的,一集看三十遍。這三個最起碼應該是十五、六集,或者十六、七集這樣,你想就算十五集加在一起再乘上三十,多少?老人說他去年這一年就忙活這個,天天就是看這個、聽這個。而且他這個筆記,小于告訴我,不是說咱們那文字檔下來以後,他照那文字檔學,然後把重點摘抄出來,不是的。他是擱那個那叫什麼?反正那小機器。他覺得哪是重點,他給它摁暫停,然後把這段重點記下來,然後再給它開開;再哪兒重點,再摁暫停。我覺得老人家可能比我還聰明點,我連這個還不太會。所以你想,老人家這十二本筆記,是怎麼樣記出來的?太讓我感動了。另外我就覺得我都說些啥,讓老人家費了這麼多工夫。我跟大家介紹這位老教授,你看,他是一位典型的高級知識分子,帶博士生的,博士生導師。現在他一旦認準了這條路,他就堅定不移的往前走,剛剛接觸沒幾年,是這樣的一位老人。

  那我現在可以跟大家說,你說老人就這麼個學法,他能不成就嗎?他那心定了是不是?他定在這個道上了。不是說因為他學我這個東西,我就給他這麼評價,真是這樣的。如果要不是學我的東西,可能我說得更全面一些,更好說一些。所以我想,如果我們每位學佛的同修,能有這個老人家的一半的精神、一半的勁頭,我都保證你今生一定往生,那沒跑的。這位老人家後來我回憶,我曾經在小于那道場看見過一次。那一次在道場,好像有四、五十個同修去聚會,然後希望跟老師見見面。我就跟大家見見面,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老人家當時在場。因為我誰都不認識,他就是一個,小于他們都叫他李大夫,那是他的兒子。後來臨走的時候,有人給我介紹說,這個老爺子是李大夫的父親。我記得當時他給我提出了幾個問題,我當場都給他回答,據說老人家聽了很高興,回去以後那信心更足了。

  所以我在這裡就是希望,首先我要向這位老人家學習,學習他這種精神、這種勁頭,我也希望我們的同修們向老人家學習。這樣我們將來必定在西方極樂世界大團圓,這個事我絕對不會騙大家,我不會說謊話的。大家想想這一本厚厚的,那天小于問我說劉姨,這老人家他這十二本筆記大約有多少字?有沒有你那個《無量壽經》講稿多?我說遠遠超過我那四十萬字,真的是這樣。因為他這個太厚了,他這一本不是說咱買的現成的稿紙。他這個我沒數,我估計這一本大概能有百十來頁!沒有,也有七、八十頁。你想十二本兩面寫,都是滿滿的,它該有多少字?所以這一點希望大家向老人家學習。

  這節課就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