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彌陀四十八大願  (第一集)  2015/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02-041-0166集)  檔名:29-476-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三十二頁,第二行看起:

  【發大誓願第六】

  我們把註解念一遍。「本品乃法藏菩薩遵佛明訓,於大眾中宣說所發殊勝大願。此大誓願,妙德難思。如《甄解》曰:四十八願功德成就,而歸一正覺,正覺之體即是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名弘誓本乘海,亦名悲願一乘。此乃彌陀正覺功德也。正覺功德不可思議者,由誓願不可思議」。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一段文不長,非常重要,我們要想一生成就,這個開示對我們的受用就非常之深廣。

  這一品是接著前面,法藏菩薩向老師世間自在王請法,老師給他講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因為他的本願想為一切苦難眾生建立一個道場,以最方便的方法幫助一切眾生,特別是罪苦眾生,六道眾生,能夠在一生當中,極短暫的時間,證得無上菩提。世間自在王佛嘉許他的悲願,真是慈悲到極處,滿足他的大願,跟他講解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這裡頭的依正莊嚴。而且把十方世界以神力變現在他面前,讓他統統看到,教他,十方世界哪些地方你喜歡的你就採取,不喜歡的你就把它捨掉。這是非常合乎邏輯的理念。這樣子你建立你理想當中的道場,這就是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的成就,是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依正莊嚴美好之大成。這個世界建立之後,那就是都超過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是理所當然。

  佛佛道同,諸佛都有這個能力,彌陀建立了,諸佛要不要建?現在我們人間是比賽,你建個大道場,我建得比你還要好,比你還要殊勝,都爭。阿彌陀佛建的,沒有聽說有一尊佛跟阿彌陀佛去爭去,沒有。為什麼?自他是一不是二,彌陀建立的就是諸佛建立的。所以諸佛省事,你那裡那麼完備,我這個地方教不了的學生,在我這兒不能開悟的,我都保送到你那去。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心是一個心,不是佛沒有能力,你建了,我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世間人有名聞利養,有這種心,有這種習氣,佛完全沒有。這個意思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能夠落實在自己的一生,那受用可大了!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榜樣,一生當中不建道場,為什麼?有道場就有勝負,有道場就有負擔。沒有道場自在,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一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走到哪個地方,人在哪個地方,道場就在哪個地方。如果真的是建立道場,佛建道場容易,當時十六大國王都是佛的皈依弟子,每個人都希望建道場來供佛。佛不接受,請他暫住,講一部經、二部經可以,講完,佛就走了。佛為什麼要這麼做?在今天我們看到了,我們完全明白佛的大慈大悲,佛的智慧,這是有道場就有鬥爭,沒有道場沒有鬥爭。誰都想做住持,誰都想做領導人,有這個念頭,道業不能成就。為什麼?心不清淨,不能證果。

  諸位要知道,須陀洹是小乘位次最低的,初果,有沒有執著?沒有,身見沒有了,他要斷五種見惑才能證到須陀洹果。五種見惑裡頭第一個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了,知道身不是我,放下身見。放下對立,邊見就是對立,跟任何人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是一體。別人有道場,我們盡心盡力來幫助他、協助他,讓他這個道場發揮作用,絕不去佔取這個位子,要去排斥別人,沒有這個念頭。世間一個團體的領導人,他是為這個團體服務;出家學佛了,佛為誰服務?佛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服務。大乘,這個苦難包圍的範圍很大,上面到等覺菩薩,等覺菩薩還有什麼苦難?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有斷乾淨,這就是他的苦難。

  所以要學佛一樣表法,佛真的是捨得乾乾淨淨,六根在六塵境界裡確確實實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佛;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常常想這個;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我們修什麼?這個經題是三個階層,第一個修清淨心。清淨心裡頭決定沒有染污,有我執就是染污,執著身體是我是染污,對立是染污,邊見是染污,成見是染污,我以為怎樣怎樣,這是染污。還有沒有善惡?世間人有善惡,他沒有善惡,他善惡二邊都不存在,所以回歸中道。為什麼?他知道惡等於零,善也等於零,善惡劃了等號;都是業,輪迴業,不能脫離輪迴,統統是在製造輪迴。所以二邊都不著,斷惡不著斷惡的相,心裡頭沒有,修善不著修善的相。為什麼要斷惡修善?那是表演給世間人看的,這是教學,自己善惡沒有了,還要做出善惡的相,勸世間人斷惡修善,造輪迴業別造三惡道,造三善道,是這個意思。那自己呢?三惡道、三善道都不造,超越了。所以那是表法,那是教化眾生,自己超越了。如果自己真有心去斷惡修善,那就是輪迴業,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個事就麻煩了。

  彌陀的悲願發得非常圓滿,非常究竟,跟經題上所說的完全相同。他的心清淨到極處,平等到極處,覺,究竟圓滿的大徹大悟,這是因,修因。果報,經題上半部,「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萬德之中,壽命是第一德,沒有壽命其他就等於零,壽命是第一德;莊嚴就是極樂世界,依報正報都得到究竟圓滿,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極讚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不可思議。而這正覺之體,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是誰?就是自己本人,這一點必須要知道,你要不知道,究竟圓滿的佛果你這一生得不到。為什麼?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名號,就是自己的性德。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自性就是無量覺。無量覺就是圓滿究竟覺,圓滿究竟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中國人簡稱為無上菩提。從哪裡證?就這句佛號。

  我們疑慮習氣很重,總是懷疑,總是還會有更好的。更好的找不到了,在你面前,你迷惑了,找不到。難得海賢老和尚做出來給我們看,你問這個老和尚修什麼?一生萬德萬行究竟圓滿,這是他表演給我們看的,用什麼方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二十歲出家,師父,師父是大徹大悟的人,不是凡夫,為什麼?凡夫不識貨,不認識這個人。他師父一見面就認識,這是什麼?這個人將來決定會開悟。那要教他什麼法門?要教他直截了當開悟的法門,就是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他的稟性好,老實、聽話、真幹,一生不換題目。

  你要問我,他什麼時候得到功夫成片?得到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那我可以告訴你,不會超過三年,為什麼?三年得到功夫成片的人太多了,得到功夫成片就有資格往生。為什麼?他見佛了,佛會告訴他,你還有多少年的壽命,時候到了我來接你。他放心了,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他念佛的態度,真誠、清淨、恭敬,這個態度就會成功。不是真心,還有妄念,心還不清淨,還有是非人我,沒有恭敬心,這個得不到。這樣的人多,真正像海賢老和尚的人找不到,到哪去找!過去我們聽說鍋漏匠,念佛同修當中我們還認識幾個。但是我所認識的,大概也就是三年五載念佛念到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我們親眼看到,親耳聽到。都是在家的女居士,男居士沒有聽說過,還都是老太太,三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所以,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人,頂多三年,他二十歲,到二十三、四歲,他就成就了,他就能見到阿彌陀佛,肯定見到。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是現前見佛,當來是往生極樂世界見佛。

  他能持戒,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他能做到。他一生沒有犯過戒,真做到了,所以持戒念佛。肯吃苦,能忍受,忍辱波羅蜜真的是做到家,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生活非常艱苦,沒吃沒穿的,所以他穿的是補的,吃的是苦的。可是你仔細去觀察,他時時刻刻待人接物叫滿面春風,一團歡喜。他那個喜是真的,是自性流露,《論語》上所說的「不亦說乎」,他不是外面刺激,他從內心裡生出來的。真誠的慈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不斷的露在外面,這就是極樂世界。他生活在此地跟生活在極樂世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他不起心動念,在這個地方受盡苦頭也不起心動念,劃平等了,等號,這就叫功夫。

  這一句佛號,我們在《壇經》上要記住能大師開悟時候的五句話,千萬不要忘記,他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是沒想到,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生,自性所現,跟《華嚴經》上講的完全一樣。華藏世界從哪裡來?遍法界虛空界從哪裡來的?這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生、所現的,自性是能生能現,宇宙萬物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修行的目的是回歸自性,這叫畢業了。沒有回歸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常是不生不滅,永遠不變,這叫常;寂是清淨,決定沒有染污,從來沒有染污,永遠不會染污;光是光明遍照。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整個宇宙的本體,宇宙是從它所現的,所生所現。大乘教上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是我們感官當中的宇宙。這個宇宙從哪裡來?從心、從想生的,心是自性,想是阿賴耶識,就是《華嚴》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是一真法界,是華藏世界、是極樂世界,叫做一真法界。誰住在那裡?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都住在那裡,在那個地方修行。他們還修什麼?他們要斷無始無明煩惱習氣。習氣斷乾淨,他就融入常寂光,這個實報土就不見了。

  所以,實報土它沒有生滅,它有隱現,有緣它現出來,現報土,沒有緣它不現。什麼人沒有緣?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了,就沒有緣,就不現,就是一片常寂光。如果有無始無明煩惱習氣在,它就現。哪些人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無始無明破了,習氣在。自性遇到這個緣,自自然然就現實報土。實報土裡面,諸佛如來現報身,為什麼?法身他看不見,現報身,法身沒有形相,報身現相,現跟菩薩同樣的身。極樂世界的報身是很不可思議,現佛的圓滿報身,也就是等覺菩薩的圓滿報身,來幫助這些法身菩薩。這四十個位次,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圓教,這四十個位次,幫助他們,用他們的神通、道力、智慧,幫助一切諸佛如來度化九法界眾生。這個九法界包括菩薩,三乘的菩薩,就是沒見性的,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別教十地是見性了,所以叫三乘,下面這個十住、十行、十迴向沒見性,幫助他們。

  緣最極殊勝,有大福報、大智慧、大因緣,他才遇到淨宗,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如果像海賢老和尚這等人,他一生就證得圓滿。三年,念佛三年可以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之後,再三年他就能得事一心,再三年他就能得理一心。換句話說,他從念佛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多少時間?十年。十年到什麼程度?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這個等級海賢和尚達到了;跟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金剛經》大徹大悟,也是這個等級,法身菩薩的等級。他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見阿彌陀佛,佛就現身。在這個境界裡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所以海賢老和尚,他的師父囑咐他一句話,「明白了」,明白了就是你開悟了,你見性了,「不能亂說,不能說」。為什麼?六祖開悟還要到獵人隊躲十五年,我們就明白了,這個世間同行相忌,嫉妒障礙的人太多,你裝聾作啞沒事,平平安安;你要是你這也說那也說,嫉妒障礙全來了,眾生是凡夫,不是聖人,你不能立足於這個世間。所以,立足於這個世間,裝聾作啞,你問我什麼都不知道。在最迫切需要的時候,真正利益一切眾生,露一點點,馬上就藏起來。在海賢老和尚一生行誼當中,我們看到,我們體會到,我們明瞭。

  老人家說一句話,普遍勸一切眾生,「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這真話!還有一句話幫助你圓滿成功,這句話就是,「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心要專,就成佛了。大乘經裡頭佛曾經說,會了,哪一法不是佛法?念《無量壽經》能往生極樂世界,能成佛作祖,我們念《古蘭經》行不行?行。為什麼?會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這哪一法不是限於佛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只要你專。為什麼?專,你把妄想放下了,放下妄想就成佛,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我念《古蘭經》一樣,我也可以放下執著,我也能放下分別,我也能放下起心動念,他就成佛了。將來到哪裡去?到了天堂,到天堂一看,阿彌陀佛也在天堂,殊途同歸,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如果不會,佛就翻過來說,哪一法是佛法?不會就是你心不專,你什麼都想學,《華嚴》《法華》《無量壽經》不是佛法。

  由此可以說,世間法跟佛法也劃了等號,是一不是二。關鍵怎麼?關鍵就是教你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任何一法都是佛法,為什麼?你只要專,你都能成無上道。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從任何一法都能見性,離開本性沒有一切法,十法界統統是自性變的。所以關鍵就是會不會?會不會你不好懂,我們換句話說,專不專?專就會,不專就不會。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這很難契入,你所修的頂多得善法,生欲界天而已,為什麼?欲沒斷。欲斷了,得禪定,才能生色界天、無色界天。還有欲望,不能離開欲界,這裡頭就有善惡,善感三善道,惡感三惡道,就這麼個道理。善惡沒有了,就脫離六道輪迴。

  善惡從哪裡來的?嚴重的分別執著,從這來的。海賢老和尚為什麼為我們表法?他對於一切人事物啥都好,什麼都好。吃的沒有分別,穿的沒有分別,居住環境沒有分別,待人接物統統沒有分別,把每個人都看成阿彌陀佛,平等恭敬,平等的愛護。有人將這個光碟看了將近兩千遍,真用功!給我們說,愈看愈歡喜,遍遍有悟處。他能不能成佛?肯定往生成佛。

  法是真妙,這一句佛號包羅一切,包羅萬法。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誠心誠意念,沒有妄想,沒有夾雜,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一句佛號就把全宇宙統統念到了。佛法裡面講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如來,世間宗教所講一切神明,全都念到,一個都不漏。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切法,一切法所生所變,你念一切法的能生能變,不就全部包了嗎?一個都不漏了。

  「正覺功德廣大」。《行卷》文裡頭有說,這是一段,「敬白一切往生人等,弘誓一乘海者」。你看人家這個言語、心地恭敬,敬白,白是下對上。上對下是告,佛告訴你,佛告訴我們,弟子對佛,恭敬的是用白,這是下對上。這是對誰敬白?對一切往生人等,那個「等」裡頭,有菩薩、有羅漢、有天人、有畜生、有餓鬼、有地獄,全都包括了,這等字,就是一切往生的眾生。下面告訴我們,弘誓一乘海,弘誓就是四十八願,我們要在這一品學習的。四十八願從哪裡來的?是法藏菩薩稟承世間自在王佛的教誨,又在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細心的去觀察,學得來的。不是妄想生出來的,不是想像,也不是佛教給他,是他真正參觀、考察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依正莊嚴,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成就極樂世界。這是弘誓。

  一乘,阿彌陀佛這個道場,沒有二乘、沒有三乘,只有一乘,一乘是成佛,叫一乘。釋迦牟尼佛教導一切眾生,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一乘經典不多,只有三部。三部之外,還有一部就是《無量壽經》,淨土法門是一乘。一乘是成佛,跟別的不一樣,別的是普通法門,要斷煩惱,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小乘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慢慢向上提升;一乘不是的,一生就證得,叫橫超,它不是豎出。這個法門,就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對這個法門,你遇到了,你要有善根,你要有福德,你要有緣分。緣分是有,都遇到了,沒有善根、沒有福德,他不相信。雖然相信,他還要加上別的法門,加上別的什麼?這個味道就不純了,就被你破壞了,你得不到利益。

  海賢老和尚,我估計他決定在四十歲以前他得到的理一心不亂,也就是像宗門裡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六祖惠能大師這個境界,他得到了。得到這個境界,所有一切經教全通了,應該是在四十歲他得到的。他沒有往生,那是阿彌陀佛給他的任務,叫他住世表法,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到一百一十二歲。看到《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看到這本書,表法圓滿。他拿到這個書照相,主動要求人照相,一生從來沒有過,主動要人給他照相的,只有這麼一次。照完之後三天走了,自在往生,他的功德圓滿了。

  真正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住在這個世間,你一生的道路都是阿彌陀佛替你安排的,自己不要操一點心。自己操心很累,未必是正確的。佛給我們安排的,無論是順境是逆境,你都會非常快樂,為什麼?消業障。順境消善業,善業要不消,到人天來受果報,出不了六道;逆境消惡業,不墮三途,沒有一樣不是好事。賢公老和尚的光碟真了不起,《無量壽經》聽不懂,你就看光碟,你看上三年、五年,《無量壽經》全懂了,不必聽人講,你全懂了。這佛法之妙,妙極了!

  所以記住,專,決定不能雜。祖宗教給我們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那一門。你不要搞個多門,三門、四門太多了,再幾十門、幾百門,那還得了,那不就亂成一團了?一門,一門什麼時候開悟?這一門沒有了就開悟了。還有這一門,這一門是個障礙。要知道,大乘教裡面佛說過,「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畢竟空,不可得,你還有一門,這一門是障礙。這一門放下,自性就開了,你就明心見性。這是真正大乘,真正一乘。這樣的根性人,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太少了!中國歷代有,不是沒有,少。

  我們看到海慶老和尚,業消了。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大徹大悟他沒有,賢公大徹大悟,他有大悟。你看他的忍辱波羅蜜,別人欺負他、毀謗他、捉弄他,他感恩。告訴人家什麼?他替我消業障,我怎麼能不感恩他?真消業障,他接受了,所以他走得那麼自在,留下肉身舍利。這個肉身舍利不容易得來,坐缸七年,六年九個月,身體沒有壞,連衣服都沒壞。我們真學佛到哪裡學?就在這裡學,你就成就了。

  所以「成就無礙」,沒有障礙,「無邊最勝深妙,不可說不可稱不可思議至德」。這個德是自性,自性本具的大德,無量無邊際,性德統統顯露出來,就這一句。我提醒大家,你在海賢老和尚光碟上你細心去看,你真看明白了,這一句你完全證明了,真的,一點都不假。他確實弘誓一乘海者,這個者是人,他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全做到了。別看光碟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會看的人,看幾千遍他不厭,愈看愈歡喜,這個攝受力量多大!

  下面提出問題,這都是《行卷》裡頭說的,「何以故?」為什麼?「誓願不可思議故」。為什麼?他的誓願是真的,沒有一念是為自己,念念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罪苦眾生,他為這個,沒有為過自己。這個心跟性德圓滿的相應,有為自己的,完全錯了,為什麼?佛法講無我,你怎麼會有我?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頭一個就要破身見,就是無我。你看《金剛經》上,上半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誰?這是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還有我,還有我沒入門。大乘到最後,《金剛經》後半部,不但沒有我,我、人、眾生、壽者這個念頭都沒有了。你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個見是念頭,那就叫斷乾淨了,念頭都沒有了。前面斷了,離開了,還有念頭,後半部是念頭都沒有了。念頭沒有是什麼境界?常寂光的境界。所以前面是小乘,《金剛經》前半部是小乘,後半部是大乘菩薩。誓願不可思議,為人,別為自己。為人,你的心生智慧;為我,生煩惱,錯了。都在念頭上轉,不在外頭。

  「悲願喻如大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悲願是同體大悲,怎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怎麼幫助?看看諸佛如來,他是我們的好樣子。最近的,距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生在印度。你細心去觀察他,他放下了,十九歲捨棄王位,捨棄宮廷富貴的生活,出家修道,放下煩惱障。三十歲,十九歲出來,學了十二年,這個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統統去學過。學了怎麼樣?不能解決問題,完全放下,到菩提樹下去入定,開悟了。到菩提樹下入定,是放下所知障。二障統統放下,開悟了。煩惱障放下是小悟,阿羅漢;所知障放下之後大悟,大徹大悟,是法身菩薩。

  佛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知道。佛法裡面的功夫不是別的,放下,你放下幾多,他功夫比你高,他放下比你多,是這個意思。為什麼?放下恢復自性,恢復自性裡面智慧、德能、相好。智慧、德能、相好大家都是圓滿的,就是圓滿的自性,都是圓滿的。而且自性是一個,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法身,共同一法身,共同一個自性、一個本性,不是兩個。習性有兩個,不一樣,自性沒有,自性相同的。各個都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德能,究竟圓滿的相好,只要你把一切障礙放下,你就證得了。所以它是本有的,你會成佛,因為你本來是佛。本來是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怎麼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你看看地球上,哪個國家領導人不愛護人民,總是想幫助人民離苦得樂,想什麼樣的方法都不產生效果,甚至於帶來很多麻煩。佛用什麼方法?佛跟我們老祖宗想法差不多,所以我相信我們老祖宗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我年輕的時候有這個想法,我向老師請教,李炳南老居士,我說我們孔子、老子、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他們是不是佛菩薩在中國化身的?老師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因為他沒有透出來,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我們不知道,在理上是決定講得通的。為什麼?他們所作所為跟佛說的一樣。這一樣什麼?教學為先。你看,哪一尊佛菩薩不教學?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教了四十九年,一直到往生,到最後圓寂。還給我們講,最後告訴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最後的遺教。

  學佛,你要想真的成佛,要放下一切欲望,要放下一切享受,要放下一切名利。這些東西全是假的,這些東西統統是障礙,不是好東西。所以一生不建道場,為什麼?自在。你有道場,你就有妄念,你能不顧那個道場嗎?所以我一生沒道場,我只要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地方可以睡眠休息,就好了。真的不操心,沒有妄念。有道場,你就得天天放不下,那個事情可麻煩了。中國自古以來,道場誰建的?佛菩薩。所以主持道場的是什麼人?諸佛菩薩,他們再來的,來成就這些佛子,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之人,不是凡夫。凡夫要主持道場,沒有不造罪業的,將來果報在三途。每個大道場,世世代代都出高僧,那就對了。這個道場出不了高僧,這道場肯定造孽,我們在旁邊看,看得清楚。

  我要不要道場?我不能要,為什麼?章嘉大師沒有教我幹,李老師沒有教我幹。而且中國古人說,你想害某個人,你就請他做住持,請他做當家,他就完了。為什麼?操心,妄念多,心不清淨。頂多他做得很好,照顧人照顧得好,人天福報,比不上一個老太太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她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差遠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建立道場,就要成就人才,以這個為目的,絕不是自己名聞利養,在佛門裡有地位,有人崇拜,不是這個意思,那把你那點福報都消光了,你的罪業就建立了,成立了。所以太可怕了!

  我學佛這麼多年,年歲老了,這就九十歲了,我很感恩,這邊有信徒送我一個小房子,小房子大小還沒有這個攝影棚大,我住得非常舒服,住得非常自在。講經教學不中斷,這就是諸佛菩薩之所行。現在的方法好,可以用光碟,可以用網路、用電視,這種方法把名聞利養給隔離了,小道場沒有人來聽經。這科技發達,非常方便,無論在哪個地方,你家裡有電視,你就能收看到,你有電腦,網路就可以看到,好,你說多自在!如果想這個想那個,太苦了,一切隨緣,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隨緣。緣具足,應該要幹,為什麼?利益眾生;緣不具足,別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我這一生的成就,我感謝韓館長他們一家人護持,照顧我三十年,我這個根紮穩了,沒有這三十年就沒有今天。所以他們家這個功德大,我們這一生成就,帶許許多多人念佛往生,這功德都有她一分。千萬不能造業,千萬不可以造罪,這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願要大,願,為度一切眾生,跟如來同願。如來用這一句佛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都用這句佛號,都是勸大家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在這經裡往後面可以看到,十方諸佛讚歎,十方諸佛介紹。就這一門,就這一句佛號,就行了,只要你專,十年你就能明心見性。禪宗難!哪個法門都沒有這個法門這麼快,這個法門無比殊勝,真正是第一法門。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不要緊,真有成就。因為,不認識字好,沒念過書好,為什麼?他思想單純,他妄念少。學的東西太多了,頭腦很複雜,很不容易把它丟掉;他也好不容易記住了,現在要丟掉,同樣困難。沒有學的人是有福氣,什麼都不知道,老老實實一句佛號,念到你什麼都知道。如果是真的專,專一,十年會成功,一部經,一句佛號足夠了。蓮池、蕅益到晚年都把經教放棄了,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自己一部《阿彌陀經》,一句佛號。《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功德是同樣的。

  所以,真的是諸妙功德廣無邊故,這個話佛說,不是佛,沒有人知道。「猶如大車乃至猶如大風,普行世間無所礙故」。大車載人多,能量大,大風亦如是。普行世間無所礙故,就這一句佛號,在這個世間一切障礙都沒有了。有很多人學佛,跟著我,念了多少年,身體不好有病了,去找一些醫生,為什麼?對佛法不相信。不是佛不靈,是他自己沒有信心。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他十八歲,身上害了毒瘡,醫藥沒效,苦不堪言。他忽然想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度一切苦厄,他就專念觀世音菩薩,念了一個多月,病就好了,瘡不藥而愈。這是什麼?什麼叫靈?信就靈,不信就不靈。不信的人,你念觀音菩薩,你那瘡病好不了;你找醫生,醫生把你治好了,你信那個醫生。完全是自己的信心,外面是緣,次要的,主要的是信心。

  他十二歲的時候種了一個冬瓜,冬瓜被他堂弟偷去了,他不知道。他就小聲的天天在咒,「誰偷了我的冬瓜,叫他長瘡害病」。一句一句的念,念了,三天他堂弟果然長瘡害病。嬸娘來告訴他,叫他你別念了。他一想有這麼大的力量,趕快改口,「快叫他好了,快叫他好了」。堂弟的病果然就好了。這是什麼?這是告訴我們,念力能量不可思議,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證明了什麼?所有物質現象從哪來?從念力來的。我們天天打妄想,所以物質變成非常非常複雜,沒有秩序,這就會造成災難。如果我們的念頭統統是善念,統統是淨念,這個世界立刻就是太平盛世。世間什麼樣的衝突、造罪,統統可以消滅掉,太平盛世就出現了,都在念力。

  所以我們常想到,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諸佛剎土為什麼那麼好?我們看出來了。世尊介紹過,這些諸佛菩薩今現在說法,原來是這樣的。我們有沒有聽明白?有沒有悟過來?世間第一等的好事,就是講經說法,沒有比這更好的。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彌陀經》上說的,「今現在說法」,沒有停止過。十方諸佛菩薩哪一個不講經說法?沒有。我們今天這個世界變成這樣子,毛病出在哪裡?所有出家人都不講經說法,問題出來了。所有出家人都出來講經說法,這個世界馬上就改變了,為什麼?讓一切眾生能聽到正法,能明白諸法實相,能放下一切錯誤,這就對了。

  中國古代,在政治制度上,你很明顯能看得出來,把教育擺在第一。國家整個政治設施為什麼?為教育,教育擺在第一位,所以國泰民安,太平盛世。現在這個世界科學技術發達,把經濟利益擺在第一位,教育擺在最後。所以,人學了這些技術,會做事,他不會做人,他不明恩義,不知道孝養父母,不知道尊重師長。今天縱然有好老師肯教,找不到學生,這是我親身的體會。

  我在早年,二十六歲認識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請求他老人家准許我們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他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六十四年前的學校,六十四年前,他說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以為老師完全拒絕了,當時心裡很難過,表情當然很沮喪。我們沉默了六、七分鐘,方老師說,你真想學,那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他給我上兩個鐘點課,每個星期天。這是我們不敢想像的,我們沒有繳一分錢學費,我們不認識,只知道是個同鄉關係。他是桐城人,我家鄉在廬江,我們的距離現在二十多公里,很近,就這麼個關係。我感恩,一輩子感恩,要不是跟他學這門功課,我們永遠不認識佛教,我們都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

  他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五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門功課裡頭認識佛教。他把佛經哲學介紹給我,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說我們學哲學,「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才認識。認識之後他告訴我,佛經哲學不在寺廟,為什麼?兩百年前,寺院庵堂的出家人有德行、有學問,他們真懂,他們真有資格教你。現在出家人不學了,寺廟有經書,他們不看,他們會念經,他不懂意思。我說那怎麼辦?佛經,你要深入經藏,指出我一條道路。我這才開始去逛廟,逛廟目的在哪裡?目的在找經書,看這個寺廟裡頭有沒有藏經,可不可以借出來?借出來就抄,那時候買不到,只有借來抄,抄好了之後還給他。很難,真不容易。

  為什麼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學生不喜歡讀書。學生為什麼上學?等文憑。在那個時候,小學生讀書,為什麼?要考中學,中學生讀書,要考大學,大學生不讀書了,等拿文憑,找工作,就業了。他心不在學習上,對老師不尊敬,老師講的他聽不進去,所以老師就不講了。老師就靠這個生活,教學拿一點工資、拿一點鐘點費回家過日子,學生就要文憑。考試的時候,老師幾乎把考試的內容都告訴學生,讓學生各個都是好分數,皆大歡喜。是這麼個狀況。到以後,我到大學裡頭也去上了幾堂課,一看果然如是。學生的耐心不超過十五分鐘,心不在焉了,東張西望,不是聚精會神在學習,旁邊有人都不知道,心不在焉。這是教育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怎麼辦?教育大幅度的滑坡。

  所以我常常想,二十年之後大學裡頭沒有教授了,後繼無人,恐怕連高中都沒有教授了。怎麼辦?我現在看出來了,光碟,現在這些老教授的光碟,還有他們的著述,可能就依這個了。放光碟教授,旁邊有個助教,助教不難,助教能把光碟看三十遍、看五十遍,他就有資格當助教。同學們看光碟有疑問提出來,他能解答。二十年之後,學校恐怕變成這個樣子,這是我們憂心之處。如何培養根柢真正深厚的老師,老師必須要發菩提心,要發大願,為什麼?教書這個行業很辛苦,真的遠離名聞利養,為民族、為下一代做一點功德,要存這樣的心。我犧牲奉獻,寧願清苦一輩子,我把幾個學生教好,讓後繼有人,這菩薩心腸。人有利害他做不到,沒有名利心才能做到出離,永遠脫離六道輪迴。有名利心的時候,他搞六道輪迴,他永遠出不去;搞佛法也不是真的,是佛學常識,是知識,不是智慧。這是我們在國內外許多地方,我們親眼看見的。外國的大學我知道的很多,去參觀過,考察過,統統是知識,不是智慧。

  中國不但佛法是智慧,儒跟道都是智慧,乃至於三教九流,真實智慧,真正了不起。古人留下的東西,精華,沒有糟粕,糟粕早就丟掉了,不等我們現在。東西能傳幾千年,多少人眼目看過,還能留下來,不容易!所以,我們對傳統文化要有信心,年輕人更應當發大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菩薩行,這不是凡人。什麼樣的苦我們願意吃,我們遵守古人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就是戒律。嚴持戒律,不怕吃苦,認真努力學習,做一個啟蒙的老師。不從啟蒙著手,你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能深入,你只能得一個普通常識,表面的,深入真實智慧得不到。

  啟蒙的東西兩個,一個德行,德行大家都知道,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佛法的《十善業》,最好還能加個《沙彌律儀》,連威儀都能學到,這是做人的根本。另外是學問,學問要從《說文解字》下手,一定要把這個東西搞通,認識中國字,你才有能力閱讀幾千年留下來的文獻《四庫全書》,祖宗這份珍貴的遺產你就繼承了。中國人可以繼承,外國人也可以繼承,一定要把文言文學會,要把中國字認識。中國文字講求形,形狀,寫的方法,著重音聲,還講求義理,有形、有音、有意。這是個表意的文字,其味無窮,它是藝術。不像外國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表音,音會變化,意不會變化,幾千年人寫的,現在看得懂,是他原來的意思,沒有看錯,這了不起!這是中國老祖宗最偉大的發明,整個世界多少科學家、哲學家,他們所有的發明比不上中國老祖宗造字。這個字造得怎麼這麼圓滿,沒有一絲毫缺陷,在全世界中國獨有,外國找不到,英國的羅素、湯恩比對中國文字非常讚歎。不能不在這上下功夫,不下功夫怎麼能深入?怎麼能知道中國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方法、理念、經驗,還有他們的成就?你真正敬仰的心生出來了。你連字都不認識,文都不通,那個恭敬心、愛心決定生不起來。

  所以年輕人要發心,把祖宗好東西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傳給後代,這個功德不可思議。這一生雖然是清貧,生活清苦,來生的功德、福報沒有人能比得上你。你要不要這個福報?要這個福報,出不了輪迴。真正搞通了,還是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好,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到諸佛剎土裡面去作佛、作菩薩去了,這才真得大自在。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能現什麼身,這個好,這才真正能自度度他。

  所以悲願比喻大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際。後面總結的來說,「能出三有繫縛城」,繫縛是煩惱的代名詞,像繩索捆綁了,你沒有自由,你離不開六道輪迴,城是比喻六道輪迴。「乃至開顯方便藏」,方便藏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比這個更方便的。這一句佛號能叫你永遠離開十法界,叫你一生成就無上菩提。「良可奉持,特可頂戴也」,這兩句話勸我們,應當奉行,應當保持,應當頂戴。

  下面為我們介紹,「至於願文多寡,諸譯頗有差異」。我們知道《無量壽經》原譯本有五種,這裡都舉出來了。「漢、吳兩譯」,漢是漢朝,安世高那個時代,吳是三國時候,三國時候的吳國,這兩種本子,大誓願是講二十四願。「且經中明言,便結得二十四願經」,這說明有二十四願的。宋譯本的,這是最後的,這裡面只有三十六願。魏、唐,魏也是三國,康僧鎧的本子,唐,這兩種本子四十八願。「至於《後出阿彌陀偈經》」,裡頭有一句話「誓二十四章」。「可見廿四願於諸經中實居多數」。但是在中國,世間流通的只是《魏譯》,就是康僧鎧的本子,他翻譯得通俗,容易懂,大家都喜歡讀這個本子,其他的四種本子沒有人讀。《魏譯》的是四十八願,所以提到淨土宗,提到阿彌陀佛,大家都知道四十八願,不知道二十四願,不知道三十六願。這個歷史我們要清楚,五種原譯本所講的願不一樣。

  底下這一段說,「且漢吳兩譯雖同為廿四願,但內容亦甚不同」。下面舉例子說,「《吳譯》第二願為,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婦人,女人欲來生我國中者,即作男子」。都是男身,極樂世界沒有女身的,女身往生統統變成男身。「諸無央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這是畜生道,「來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花中化生長大,皆作菩薩、阿羅漢,都無央數」,這是數目太多了,「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這裡面講到蓮花化生、國無婦女殊勝大願,漢譯本沒有,其他諸譯本也缺了這兩願。蓮花化生這一願,與國無婦女這個殊勝的大願,《漢譯》沒有,其他諸譯也缺了這句。「由此可見,諸譯差異之甚」,不同的地方很多。

  我們再繼續往下看,「且漢吳兩譯雖同曰廿四願,但實際內容,則不止廿四。以上《吳譯》第二願為例,此一願中實具國無婦女;蓮花化生;蜎蠕得生,並皆作菩薩、阿羅漢;菩薩、阿羅漢無量等,精要勝願。準是可知,所謂廿四願,實不止廿四。據諸《後出阿彌陀偈經》誓二十四章之經文。可知彌陀誓願實為廿四章,非僅廿四願也」。二十四章可能裡面就有多出一些願,不止二十四願。像這些,確實黃念祖老居士非常認真,把不同的地方給我們說出來。念老把這些不同地方寫在此地,讓我們都能看到,了解古大德所判斷的,《無量壽經》決定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講,不是講一次。如果講一次,結集的時候只有一個本子,翻譯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錯誤,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判斷至少世尊講過三次,有三種不同的梵本,都到中國來了。但是,《無量壽經》在中國有十二種譯本,七種失傳了,如果那七種要都在,可能還有不一樣的地方。

  總而說明就是釋迦牟尼佛是多次宣講,很特別,其他的經都講一遍,沒有講第二遍的,只有《無量壽經》,至少三種不同的版本,也就是三次不同的宣說。這樣一來,就是有會集的必要了。讀五種原譯本很麻煩、很難,讀一種,又有很多重要的這些經文,這本裡頭沒有,不完全,這就說明結集非常必要。而且會集在最初翻經的時候就有,並不是王龍舒開始的。我們知道最早翻的經《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就不是一部經,是在許多經裡頭節錄出來的,節錄四十二條,那就是會集本。所以,會集沒有過失,古人最初翻經的時候,就有這個本子出現,而且留在《大藏經》裡頭,我們都能看得到。

  《吳譯》第二願為例,這個例子,在這一願當中確確實實有國無婦女,蓮花化生,蜎蠕得生,這就是小動物,微不足道的這些小動物,牠們都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並皆作菩薩、阿羅漢,菩薩、阿羅漢無量,這也是這個本子裡頭有的。《吳譯》有菩薩、阿羅漢無量,這是精要勝願。準是可知,所謂廿四願,實不止廿四。據,根據《後出阿彌陀偈經》,它這裡頭有這麼一句話,誓二十四章,二十四章就不一定是二十四願,這個判斷就有根據。

  「魏唐二譯同為四十八願,但名為四十八,實際則不足四十八。例如《魏譯》第廿九願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第三十願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這個兩願,實實在在的這兩願只是廣略之異,內容是一樣的,一個說的多一點,一個說的少一點。所以,第三十願只是第廿九願的補充、引申而已。《唐譯》中第廿九與三十願跟這個相同。「更有進者,魏唐兩譯均缺國無女人及蓮花化生之願」,這兩個本子裡頭沒有。「可見魏唐兩譯之四十八願,並未圓具諸願」。

  說這些話,都是為後面講到會集本是必須的,會集本是應當要做的。這就是把世尊多次宣說的,要會集成一本,我們不必去遍讀五種原譯本,讀一個會集本全都讀到了,帶給我們很多方便。所以,會集是應當的,會集沒有過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