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我的靈性到達圓滿 (第三集) 2005/1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第12-017-1465集) 檔名:29-037-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疏》第四段「解妨」。這段裡面又分做六個小段,昨天我們學習到第四段,今天從第五段看起,先把《疏》文念一遍,對對地方。「又所造成行,皆施眾生,不起二乘之心,安忍強軟兩境,或增善品,心不異緣,妙達性空,善巧迴轉,皆願利物,同趣菩提,二乘天魔所不能動,善知藥病,決斷無差,即十度齊修之行也」。這第五段我們看到了,前面所讀的有事行,有理行,有智行,有大悲行、悲智無礙行,有止行、觀行、止觀雙運行,有假觀、空觀、中觀,三諦觀行。今天我們念的這段,十度齊修行。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智行願一而三、三而一,行裡面有智有願,願裡面有智有行,智裡頭有行有願,這是法身菩薩,大乘菩薩行。
我們看這段文,所造成行。這個造是造作,行的意思我們就明白了,這裡面有智、有願。眾生的造作,無論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說實在話沒有智、沒有願,有什麼?有業,所謂的善業、惡業、無記業。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我們看華嚴會上這些法身大士,他們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這點我們要知道,起心動念是妄想、是無明煩惱,他們已經斷了見思煩惱、塵沙煩惱,也就是說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連分別執著習氣都斷了。無明破了一品,無明是起心動念,也不會再起心動念了,但是起心動念的習氣還有,往上去四十一個階級。從二住,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向上就是二住,從二住到等覺,再往上去是妙覺,我們也講他是四十個階級。這四十個階級,理上有,事上沒有,事上是完全平等法界,功夫確實有淺深不相同,也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厚薄不相同;到如來果地,究竟果地,那才完全斷盡。所以等覺菩薩還有一品,圓教初住,四十一品無明破一品了,他還有四十品,帶得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他們的行,不起心不動念怎麼有造?怎麼成行?這是不思議解脫境界。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決定是有緣,這點我們必須要記住。佛法裡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他跟佛菩薩沒有緣,就不起感應道交的作用,起感應道交一定是有緣。緣不定是善緣是惡緣,無記裡頭沒有緣,無論是善緣是惡緣,統統有感。那都是在沒有入法界之前,在六道、在十法界,因為煩惱習氣沒斷盡,跟這裡頭眾生當然有交往,只要有交往就有緣。無論這個緣是淺是深,統統起感應的作用。所以眾生有感,那個感有顯有冥。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有有心求,我們凡夫求佛菩薩有有心求,有無心求,沒有起心動念,實實在在是有求,求佛菩薩加持。有心求有感應,無心的求也有感應。那起感應的作用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現身就有造作,跟眾生交往一定有說法,說法也造作,但是他那個造作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凡夫看到他是造作,實際上他沒有造作。
在這個地方講成行。成就什麼行?普賢行,皆施眾生。所以向上一著,非空非有,空有不二,像《心經》上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才叫妙,妙行、妙法。你看文殊菩薩有個別號叫妙生,現身說法一切造作沒有為自己,沒有自己,自他是一,自他不二!凡夫為什麼會造業?菩薩為什麼不造業?就在這一句,這句明白了,你就知道了,菩薩一切作為為眾生,沒有自己!即使造業也沒辦法有果報。有一個體才有果報,他沒有,他沒有自己,誰受果報?有自己就有受果報的,他沒有。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他四相都沒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四相沒有,四見都沒有,就是念頭都沒有。這個念頭是《金剛經》後半部上所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沒有!我們對佛菩薩這個示現是讚歎,所造成行這句是讚歎,成就普賢大行,我們是如此讚歎。
凡夫為什麼叫造業?有我,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具足。有我就有自私自利,有人,我人就對立,這裡頭矛盾、誤會就發生了。眾生,空間;壽者,時間,我們講時空。他造業,業感就現六道輪迴,六道裡面就有果報,三善道、三惡道;與善相應的感三善道,與惡相應的就招三惡道的果報。皆施眾生,不起二乘之心。二乘是聲聞、緣覺。雖然執著沒有了,見思煩惱沒有了,他還有分別,所謂是「我執已盡,法執猶存」。那我們要問,誰執著法執?沒有我的話,誰執著法執?二乘人,我執確實是斷了。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我執的習氣沒斷,見思煩惱斷容易,斷見思煩惱的習氣可不是那麼容易。所以二乘人有見思習氣,塵沙煩惱沒斷,必須塵沙煩惱習氣也斷盡,才能破一品無明,那就超越十法界。
這些事理都很深,不是我們境界,我們要不要知道?要知道,應該要知道。知道有什麼好處?知道現在就要幹了。現在就要把妄想分別執著要看淡,不要看得那麼嚴重。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古人教給我們「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往一定用平常心。什麼叫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恆,跟一切人往來永恆存一個平等心,這叫平常心。平等心是佛心,平等心是真心;著了四相,就有你我他,就不平等。我總比你強一點,這是什麼?傲慢,貪瞋痴慢。有我,執著這個身是我,有我決定就有貪心、有愚痴、有瞋恚、有傲慢,要知道這叫做輪迴心。輪迴心起作用叫輪迴業,你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迴?所以這些懂得之後,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叫真正用功,什麼都看淡,什麼都無所謂。
什麼事情最重要?「清淨平等覺」最重要。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如何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心,重要!為什麼?六道裡頭沒有清淨平等覺,六道裡頭是貪瞋痴慢疑。所以細細想想,我們自己起心動念是清淨平等覺還是貪瞋痴慢疑?如果是念念都沒有離開貪瞋痴慢疑,六道輪迴是決定出不去,念佛都不能往生。如果起心動念跟清淨平等覺相應,那就恭喜你了,你念佛求生淨土一定成功。所以這個世間一切人與事有什麼好執著的?有什麼好認真的?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執著它幹什麼,應該要放下;放不下,這是煩惱習氣,慢慢來,一天放一點,天天放,放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容易,就不困難了。開頭很難,突破這個瓶頸之後慢慢就容易了,往後愈來愈容易,到法身菩薩完全沒有自己了,不起二乘心。
二乘偏重在自利,不主動去利他;法身菩薩主動去利他,這叫大慈大悲。二乘人的慈悲不是大慈大悲,佛將慈悲分四等,我們世間人也有慈悲,慈悲有條件,愛緣慈悲。你喜歡的人對他很慈悲,不喜歡的人就沒有慈悲心,叫愛緣慈悲,這是六道的凡夫。再往上面去,眾生緣慈悲,這也是凡夫,心量大了,知道怎麼樣?知道能推己及人,《弟子規》裡面講「凡是人,皆須愛」,眾生緣慈悲。二乘、菩薩,法緣慈悲,這就更高一層了。他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事實真相,佛法的術語叫「諸法實相」,逐漸逐漸明白了,所以對一切眾生的慈悲心沒有差別,法緣慈悲。這是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法緣慈悲。脫離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到極樂世界,無緣慈悲,沒有條件的,我們也稱之為大慈大悲,就是此地講的所造成行皆施眾生,不起二乘之心。
二乘是法緣慈悲,這個地方是無緣慈悲,跟佛一樣,不附帶任何條件,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你還談什麼。這個事實真相沒人知道,知道的人什麼附帶條件都不加了。二乘人度眾生,這就是經上講,有緣他就度,沒有緣他不度;不像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有緣度他,沒有緣跟他結緣,統統度。「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阿羅漢有分別,法身菩薩沒分別,不捨一人,不起二乘之心。
安忍強軟兩境。強,逆境;軟,順境;安是安住。安忍一切境界,順境要安忍,忍什麼?不起貪痴,不可以有貪戀;逆境不起瞋恚,這個功夫叫安忍,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這個強就是惡緣,遇到惡人你要能忍,不生瞋恚、不生報復;軟是善緣,你遇到些好人,這個人對你真好,對你很照顧,你們相處都很歡喜,不生貪戀;這個時候容易起貪心。所以順境容易起貪心,逆境容易起瞋恚,貪跟瞋裡面一定有痴。所以強軟兩境,如果你不能夠安忍就起貪瞋痴。
那我們想想,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活在這個世間幾十年了,每天起心動念是不是落在貪瞋痴裡頭?貪、瞋、痴、慢、疑、惡見,一點都不錯。釋迦牟尼佛這麼說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也是這個說法,我們細心去觀察思惟,不要看別人看自己。修行功夫好不好,實在講就是貪瞋痴慢疑的程度有淺深厚薄不同,不學佛的人很嚴重,學佛的人稍微輕了一點。我們看到功夫不錯,貪瞋痴淡了,戒定慧增長了,這修行功夫好!修行幾十年到臨命終時還起貪瞋痴,有沒有?有。不但有,很多!臨命終時還有貪瞋痴,還沒放下。這樣學佛,來生看他造的善惡業了。如果這個人一生行善,他又到人天來,出不了三界,也不能往生;如果他造作的是惡業,他就到三惡道去了,看他造作罪業的輕重,有畜生、地獄、餓鬼不同。這不能不知道,知道了,你才會用功,你才曉得怎麼修行;不知道,你不知道怎麼修法。
念佛、念經管用嗎?不懂得修的人,古人說念佛人,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心裡還有貪瞋痴慢,想這些,口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這個事不順眼,念佛聲音念得再大、念得再多,沒用,「喊破喉嚨也枉然」。那是什麼?他造的業!我們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報告過,他不會念。會念的,跟阿彌陀佛的心願相應,此地講的行裡頭有智有願,那就相應了。那是一聲佛號一聲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相應什麼?與佛的智相應、與佛的願相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為自己,為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完全相應,這叫會念,求願往生哪有不生的道理!
這品經裡頭,諸佛如來給我們示現,教導我們,我們要善學。學了確確實實改變了我們的觀念,改變了我們的行為,真的學會了,學了真管用。或增善品。增是增上,善增長,惡減損,我們講的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心不異緣,緣是攀緣。諸位想想看,這就叫一心不亂。佛菩薩在這品經裡面的示現,念念不捨眾生,念念只緣一樁事,這樁事「四弘誓願」裡頭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諸佛如來的本願,只有這一念,決定沒有第二念,心不異緣。
你看往後經文裡面,一百四十一首偈都是「當願眾生」。就是說所造成行皆施眾生,沒有說當願我自己,都是當願眾生。眾生有沒有得到真實利益?肯定是有。眾生的業障習氣太重,佛菩薩的願力加持他,他不接受;不接受,佛菩薩一樣加持,不是說不接受,我就不加持你,那是小乘。小乘,你不接受,他不加持你。你看看前面說的不起二乘之心,眾生不接受也加持,非常感動人。你排斥、你拒絕,甚至於你反對,做出種種不善的行為,障礙佛法,這些菩薩還當願眾生,念念不捨,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妙達性空,善巧迴轉。妙是智慧的起用,妙慧!在什麼地方見到空?在有裡頭見到空,叫妙;什麼都沒有了,你見到空,這不算妙。妙是什麼?當體即空,知道萬事萬法,包括時間空間,事有理無,相有性無,性空。這是智慧,般若智慧,不必等分析,科學家今天用的分析。二乘人用分析,分析到最後了不可得,知道是緣聚緣散。緣聚現這個幻相,緣散了,這幻相就不存在,這是析空觀,分析空。不像這些法身菩薩,他們智慧高,所有現相在面前絕不執著,決不會分別,為什麼?當體即空。
《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分別它豈不是錯誤嗎?你執著它是更錯,你要想佔有它,身體都佔有不到,全是妄想,統統是妄想分別執著;除妄想分別執著之外,一無所有,你什麼也得不到。你所得到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叫業。所以「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業感果就變現,這個果是什麼?果是變現,把一真法界扭曲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無論怎麼變,還是個幻覺,事實呢?事實沒變。事實是性空。性空怎麼變法?扭曲的是形相,理體永恆不變。理體就是性空,所以菩薩了達事實真相。
善巧迴轉,皆願利物,同趣菩提。自己慶幸這一生遇到善緣得聞正法,乃往昔善根福德因緣,能信、能解、能入,具足信解行證。再回頭看看九法界裡頭芸芸眾生,尤其是六道裡面的,還像我們自己一樣,往昔那些顛倒錯亂。我今天得度了,不必別人來勸教,自自然然這個慈悲心油然而起,自自然然像諸佛菩薩一樣去幫助他,沒有任何條件。眾生的感,用現在的話來說,波動。起心動念,我們今天講思想波,起個善念,起個妄念,起個惡念,不管你念是正邪、善惡,不管,它那個波是一樣的。波動的速度不是光能比,也不是電能比,光跟電跟它比那差太遠!光跟電這波的速度很接近,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可是我們思想波才動就周遍法界,那光跟電怎麼能比?光跟電通過銀河,我們的銀河系,從這個邊緣,譬如這是銀河系,從這邊到這邊,科學家告訴我們,用光的速度要二十萬年。那宇宙之間像這樣的銀河無量無邊,我們思想波才一動就周遍了。
所以上與諸佛菩薩起感應,我們這個念頭是感,佛菩薩有應;下面同時也跟一切眾生起感應,一切眾生裡頭有妖魔鬼怪、冤親債主,同時跟他們也起感應。所以菩提道上障緣很多。障緣從哪裡來?是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跟一切眾生有些過節,這麼來的。沒有緣遇到,沒事;有緣遇到了,遇到就麻煩了,就這麼回事情。可是你要是真正覺悟了,真正像佛菩薩一樣,所造成行皆施眾生,你的冤親債主遇到你,對你也佩服,也沒有話說。善緣,他在暗中幫助你,做你的護法神;惡緣的眾生不會害你,你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他對你也很尊敬。如果他的善根福德現前,他也會變成你的護法神。
如果你在修行過程當中,一念迷惑,起了貢高我慢,就像唐朝時候的悟達國師。悟達國師的故事很多人你們都知道,雖然是十世高僧,不容易!十世都不失人身,而且生生世世都有緣出家修行,十世高僧。第十世的時候,那修行很有成就了,做了帝王師,國師,做帝王師了。皇上是他的學生,皇上送一個沉香寶座供養他。這個沉水香難得!這個寶座,我們中國人講太師椅,價值連城。他接受之後,這個傲慢心生起來了,覺得非常榮耀,皇上的恩寵。不是平常心,起了一點傲慢心,出家人當中哪個人能跟我比?這一念傲慢,護法神走了。護法神沒有情面,你真正是有道心,他一定護持你,你那個道心差一點點,他就走了。護法神一走,冤親債主來了,就附在身上,長了一個人面瘡,幾乎把他的命送掉。畢竟他的善根深厚,十世高僧,也是有感,這個災難當中有感,迦諾迦尊者來給他調解。他這個冤親債主也接受,離開了,他這個人面瘡就好了。《慈悲三昧水懺》就是迦諾迦尊者為他調解的這段公案,很值得我們警惕。
在六道裡面,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定什麼時候把你的煩惱習氣引發出來,就帶來了麻煩。現在修行同修,無論在家出家,冤親債主附身的我見的就很多!真正懂這個道理,信心不退,信心不逆,你的冤親債主都佩服你,不會找你麻煩。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懂,懂了之後,不但自己不會有冤親債主找麻煩,也可以幫助一些有麻煩的人,幫助他調解,勸這些冤親債主遠離。為什麼?找來之後雙方都痛苦,冤冤相報,什麼時候能化解?不如現在覺悟就回頭,一起聽經聞法念佛求生淨土,這樣多好!很多冤親債主聽了之後都接受,一接受就化解了。自己要真用功、要真努力,世間一切法只有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的《疏》文,下面是「二乘天魔所不能動,善知藥病,決斷無差,即十度齊修之行也」。二乘天魔所不能動,不是他不能動,是你自己已經不動了,別人就不能動。自己要是有疑惑,二乘天魔就能動;換句話說,他就能影響你。最明顯的例子,諺語常講「謠言止於智者」,一般人都聽信謠傳,都不加以思索,信以為真,於是就很容易做了錯事;以後知道上當,又顧了面子問題,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失,這個過失永遠錯到底。這樣的事情,在這個世間古今中外很多很多!所以聖人讚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那是大智、大仁、大勇的表現。知道自己過失,能懺悔、能認錯,這是具足智仁勇才能做到。做錯了不承認,古聖先賢說那是小人不是君子,沒有智慧、沒有仁愛、沒有道義,智仁勇三個字都沒有。
這個世間確實聖賢、君子少,凡夫、小人多!這就是世界為什麼叫娑婆?就這個意思。佛在經上常講「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幸虧有這些聖賢出世應化在世間,國王大臣這裡面也是有很多佛菩薩應化而來,應以國王身得度者就示現國王身,應以大臣身得度者就示現為大臣。國王大臣怎麼度眾生?護法。釋迦牟尼佛把這麼大的一個事業,這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事業,交給誰來護持?交給一般人沒有力量,你看經典上世尊入滅的時候囑咐的國王大臣,這些人有權、有力、有勢,他護持就容易了。
佛陀教育能在中國發揚光大,靠帝王。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求法,迎請印度的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迎請兩位高僧帶著佛像、佛經到中國來,是帝王去迎請的。這裡頭也有感應,是明帝在這之前做了個夢,夢到人是金色身,第二天談起這樁事情,就有大臣知道,他說金色身這是浮屠,佛陀的譯音,浮屠,在西方,西方的聖人,他說應該是這種感應。所以皇帝就有了興趣,派人到西域去迎請。歷代帝王都護持,漢明帝帶頭,所以在中國形成這樣廣大的影響。
在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學佛的人很多,成就的人也很多。成就的,有緣人,緣成熟的;沒有成就的都有緣,緣沒成熟。中國人與佛怎麼會沒有緣?「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成熟,二乘天魔所不能動,他這一生決定成就,決定超凡入聖,至少能脫離六道輪迴,生四聖法界,也是超凡入聖。何況這其中,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的歷代很多!不是假的。往生西方淨土就超越了十法界,這成熟的。所以在中國人他都知道有佛,知道有佛,阿賴耶裡頭就有種子,就是有緣人。不過這個不成熟,有種子而不成熟。這個種子,佛在經教裡告訴我們,永恆不滅,不定在什麼時候遇到緣它就起作用。有的人一生當中遇到,有的人到來生後世,有的人可能到幾百世、幾千世,乃至於還有人到幾個大劫之後遇到這個緣,金剛種子!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我們利用這個來結法緣,利用網際網路、利用衛星電視,這個緣結得更廣。那什麼是有緣人?他知道我們的網址,知道怎樣接收我們的衛星電視,有緣人,這就是有緣人。歡喜看、歡喜在一起學習,天天在一起,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一生沒空過。真有這樣成就的,同學們把這些訊息傳給我,是在電視衛星裡面學習的;而且學的時候還真的有發大心的,不但自己學,他還勸別人學,自行化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福不唐捐。所以要緊的是自己真信、善解、力行,往生就是證果。
自己不動搖,二乘天魔就不能動,一切謠言、毀謗、侮辱、陷害都是魔來擾亂,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不能上當。魔來擾亂的時候要怎麼辦?只要自己如如不動,不要理他,什麼事都沒有。毀謗隨他毀謗,可不能理會,理會,你就上當了;不理會,他毀謗到一個時候,沒有反應,也就是說你的毀謗、惡言惡語,我沒有接受,我真的沒有接受。因為你毀謗不在我面前,我沒聽到,你寫成文字在雜誌、在報紙裡頭,我不看,那就跟經上講的,我這裡不接受,那最後還回還給你自己。佛教給我們的!
所有一切謠言亦復如是,不要接受。沒有智慧的人相信,有智慧的人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哪個對,哪個不對。對天天罵人的人,總是這個人錯,這個人不對;那個被罵的人一句話不說,這個人了不起,有修養,反而人家讚歎這人有修養,這人有德行。不可以,就是被人殺害也沒有怨恨。我們記得以前甘地是被人行刺而死的,被刺殺的,死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不要追究凶手。仁慈!不追究凶手。凶手是人,他有良心,他一生會愧疚,我殺錯了一個好人。殺了他,他不恨我,他不怨恨,他不報復。世間哪有這種好人?難得遇到。甘地這種心腸,愛人,沒有怨恨。我們知道他死了以後決定生天,不會墮惡道,他沒有貪瞋痴!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別人用什麼惡的手段,他沒瞋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他到哪裡去?至少是欲界天。
所以對於陷害的人,你沒有怨恨是正確的。你要有怨恨、有報復,你就到三途去了。為什麼?等待機會報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多痛苦,這就錯,這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的人決定沒有。眾生做錯事情是他無知,是他可憐,你怎麼還可以加罪於他?他要是明白人,他要是懂事的人,他不會這麼做法。如果我們要責怪他,那我們也變成不懂事了,跟他程度一樣了,錯在我們自己,不在別人,別人沒錯。
我們讀聖賢書,孔孟怎麼教我們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佛是怎麼教我們的?佛教我們「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所以聖賢人教我們,不會走錯路。一定要知道人不是這一生就完了,這比什麼都重要,你有前生、你有後世。你這一生所得到的,你過去生中修的,來世的果報是你這一生當中所造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前世造的因;「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為什麼不作善?為什麼要作惡?別人以惡來,我以善回應,以德報怨,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不要冤冤相報。
別人要侵占我的財物,給他,歡歡喜喜的給他,不要爭執,爭就錯了。我們相信,我命裡面有,我給他了,後面還會來;命裡沒有的,決定得不到,得來也很快丟掉。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你這個地方丟掉了,後面就來了。這些道理是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尊重老師,我相信老師,對老師的教誨沒有懷疑,一生依教奉行,所以菩提道上化解許許多多的災難,平平安安都度過。要懂得怎麼做法。
諺語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孔孟是老人,佛菩薩是老人,他對於眾生一無所求,所造成行皆施眾生。我們對於這種人不相信,你還相信什麼人?世間人他還有煩惱,還有習氣,還有貪瞋痴慢,還有自私自利,他們的話我們不能完全聽。聖人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這些人講的話可以相信。相信他的話,何止千千萬萬人,沒有不得利益的,依教奉行的人有福。所以這一句很重要。
我們有真信、有切願、有智慧選擇,一切境界裡頭守住佛菩薩的教誨,如如不動,不會受外面境界的干擾。外面境界應當要遠離,為什麼?沒有好處,沒有利益。所以廣播電視、報紙雜誌我有四十年沒有接觸了。這是方老師告訴我的,這些東西全是染污。早年我在台灣,台灣政府提倡恢復固有文化,有這麼一個運動。有一天我在方老師家裡,正好來了好像是三個人,教育部的官員,他們對方老師非常尊重,向方老師請教復興中國文化要怎麼做。那是蔣總統(蔣介石先生)提倡的,教育部他們負這個責任執行,向方老師請教怎麼做。
方老師聽了之後很嚴肅,態度非常嚴肅,二、三分鐘沒講話,然後開口:要想復興中國文化,首先要將台灣三家電視台關閉,所有廣播電台關閉,報紙雜誌一律停刊。這個官員聽呆了,搖頭跟老師說:做不到。然後老師就講: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文化,你要想復興中國文化,首先要把破壞的東西除掉,你這個文化才能夠復興。你要不排除這破壞中國文化的,你怎麼能復興?這個話,那一天我在旁邊聽到了,講的是真的,做不到!這個話四十年前,你看看今天台灣社會這個亂象,都被他說中了。
我記得這個官員還問了一些問題。這閒談的時候,正的問題問了,在閒談,就談起當代美國是世界超級強國,最大的超級強國,歷史上記載的歐洲的羅馬,那世界一等強國也會滅亡。他們就問,那當然美國將來也會滅亡的,美國滅亡第一個原因是什麼?方老師毫不猶豫,不假思索立刻就答出來,電視。那個時候還沒有網路,網際網路還沒有,電視。而且說的是你們要小心,台灣要不好好的管理這些媒體,將來也在這上吃虧。這個到現在我看到了。這是什麼?社會教育,電視廣播、報紙雜誌是社會教育,你天天教這些社會大眾,你教什麼,他就學什麼。
方先生確實有智慧,看得很透徹。他老人家這些東西也不看,天天讀書,而且晚年幾乎全部都念的是中國古聖先賢的典籍。《大藏經》出版之後,他也是費了很大的力氣買了一套。晚年真的進入到佛境界,在學校裡開課,講什麼?佛經哲學。我知道他在台灣大學講過「魏晉佛學」、「隋唐佛學」;在輔仁大學博士班講「華嚴哲學」,開出幾個大單元的課程,佛經到高等學府裡面去了。所以自己認識不清楚,沒有智慧,你就有疑惑,你就會受外面障礙。外緣障礙,一定要自己不動。
昨天有個同修從深圳來,問我一個問題,他在深圳這些年來教小朋友讀經,現在教不下去了,他說小朋友只剩十幾個人,原來有七、八十人,問我怎麼辦。我問他:《弟子規》你做到了沒有?沒有。你沒有做到,你怎麼能教人?你不要看小朋友小,他很聰明,你所教他的,他一定會想,老師你沒做到,你為什麼教我?回到家裡面看看父母,父母沒做到,為什麼叫我學。為什麼在中國大陸有些人教得很好,深受歡迎?沒有別的,他做到了。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所說的,有一句沒有做到,誰會相信他?誰會崇拜他去跟他學?孔子一生教人的,他有一句沒有做到,人家也不會聽他的,也向他質問。所以我在講席裡頭多次提到,自己統統做到,然後說到,再教人,聖人;說到之後自己一定能夠做到,這賢人;說到做不到,叫騙人。騙人怎麼會成功?哪有這種道理,不可能的事。沒有別的,你下一年工夫好好把《弟子規》三百六十句,句句落實,你再去開班,你就成功了。一定是先要求自己。
善知藥病,決斷無差。藥是方法,病是病態,今天社會一切眾生得了哪些病,你知道嗎?自私自利是病,一昧追求名聞利養是病,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是病,貪瞋痴慢是病,對於聖賢教誨懷疑、忽視或者是排斥,這都是病,這病根!這種病感應的天災人禍,要什麼方法對治?道就是藥。我們讀到這八個字,自然會聯想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是一九七0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所說的話: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是病,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是藥,決斷無差,我們不能不佩服。
這個問題我們也曾經長時期討論過,我也問過很多同參道友,湯恩比說的話真的嗎?你看看國內外學佛的人有多少,大乘佛法能解決嗎?我們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十善業沒做到、三皈依沒做到、五戒沒做到,能解決問題嗎?不能。孔孟學說,這些年來孔孟學說在世界上學習的人愈來愈多,四書五經、十三經到處都有人在講學,能起得了作用嗎?為什麼起不了作用?湯恩比的話說錯了?我肯定,湯恩比話說得不錯,而是我們自己做錯了,錯在哪裡?我們自己沒有依教奉行。這就是我剛才講的,說到做不到。《論語》講得頭頭是道,自己做不到;《十善業道經》講得頭頭是道,做不到,無濟於事。
所以我告訴我們的同參道友,湯恩比的話沒錯,要從哪裡做起?儒的根在哪裡?佛法的根在哪裡?這就好像樹木花草一樣,四書五經、十三經是枝葉花果,大乘經論也是枝葉花果,好看,你真得不到!你把它採來放在花瓶裡插到,很美,很欣賞,二、三天枯死了。我們今天搞的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就像這樣的。所以我說要找根,根是活的,根不好看,但是根要找到之後,它會發芽,它會長成,會開花、會結果。
儒家的根在哪裡?在家庭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你要能發現這個,中國自古以來最重視的就是家教。所以我說出中國教育的特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充,到佛教育那是教育的圓滿,四種教育是一貫的、一體的。佛教導我們,大乘佛法一定要依小乘為基礎,佛講得很清楚,「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中國人現在不學小乘。從前中國人不學小乘,他學儒、他學道,無論在家出家學佛,都有很好家庭教育的基礎,都曾經學過儒跟道,孔孟老莊,有這個基礎!那進入到佛法沒有問題,三皈五戒十善,人家真能落實,真的解決今天社會問題。今天社會的病就是少了這個東西,所以我們特別提倡《弟子規》,這是基礎的基礎。儒家的中心是孝道,孝悌!古人講得很好,「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孔孟之道,仁義而已矣」。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以孝道為基礎,沒有孝悌仁義,佛就不能生存,那佛就是有名無實,這要懂。
今天佛法衰,我們無論出家在家是佛的一個形象,沒有佛的實質,要知道。三皈依入門傳授給你,根本就不懂什麼叫三皈依?三皈依是你一入佛門,就把修學的總綱領、總目標、總方向傳授給你,希望你一生當中有所遵循,你不會走錯路。三皈依是什麼?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頭講得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皈依佛,佛是覺的是意思,皈依佛就皈依覺,覺而不迷;我們今天還是迷而不覺,這一條沒有。法,正知正見,正而不邪,我們今天還是邪而不正,所以法沒有。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今天是染而不淨。我們搞的是迷邪染,三寶是覺正淨,皈依了沒有?沒有。
所以三皈沒有,五戒做不到、十善做不到,大乘佛法救不了二十一世紀的病!湯恩比的話,他提醒我們,我們要注意。今天對全世界自行化他,不是大經大論,而是最淺顯的《十善業道》、三皈五戒,出家人還要學《沙彌律儀》。我們就不要再搞了,就這一點東西,就能夠化解一切衝突,就能夠恢復世界的安定和平,真有效!從哪裡做起?從自己本身做起。我做不到不能影響人,我真正做到了,我真正明白了,做到才明白,做不到永遠不會明瞭。「願得智慧真明了」,是要靠行,做到。做到之後,然後你再勸別人,人家相信。
想學好的人很多很多,沒有一個好樣子。我們如何給世間人做一個好樣子,做個儒的好樣子?儒的好樣子,《弟子規》。今天許許多多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學校問題,到處都有問題,只要這一服藥,《弟子規》學會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如果再加上《十善業》,那連問題的根本都拔掉了,真有這個利益。所以湯恩比善知藥病,決斷無差,那不是個普通人。我們一定要明瞭,我們自己做,自度了,自救了;我們幫助別人,度他。自己能做到,身教!會看的人學會了,不會看的人,他不知道,心思細密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現在社會競爭激烈,我們學了孔孟、世尊,我們在這個世間一生當中不跟人爭,「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生活得快樂。現在人講壓力很重,我們一絲毫壓力都沒有。身體沒有壓力,精神沒有壓力,每天跟聖賢人在一起。聖賢人在哪裡?書籍就是聖賢人。天天讀聖賢書,天天聽聖賢的話,天天思惟聖賢,天天行聖人之事,他怎麼不快樂?快樂無比。這社會上形形色色雖然不接觸,報紙、雜誌、電視、廣播完全不看,無論什麼事情,有人跟我提起來,我都知道,我不是不知道,不要去接觸都知道。怎麼知道的?知道現在的人心他想的是什麼?想的是自私自利,想的是名聞利養,想的是五欲六塵的享受、貪瞋痴慢。所以他所想的我知道,他所做的我知道,他所受的我也知道;不用那麼多精神去看這些媒體報導,不需要。
我有對治的方法,他沒有,那我們這個快樂他想不到。我們的快樂是「法喜充滿」,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種是孔顏之樂,孔子、顏回之樂,他哪裡會懂!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安分守己。他們住亂世,我住太平盛世,他亂,我不亂。
這段裡面是十波羅蜜齊修之行,我們平常講六度四攝,就是此地講的十度齊修,在這一百四十一願之中,這是法身菩薩的《弟子規》。好,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