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10年先師長善護追思紀念大會—對淨宗學院同學的談話—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  (第三集)  2010/3/1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589-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好!時間過得很快,我記得好像我十九歲的那一年,這個地方有一張照片(對,那張照片),我叔祖的夫人過世,叔祖寫了一幅輓聯,上聯寫的是「去日無多來日少」,下聯是「他生未卜此生休」。那個時候我沒有學佛,我二十六歲才接觸到佛法,看到這一幅對聯感到非常的悲哀。這一轉眼七十多年過去了,這七十年當中,我們由中國大陸輾轉到了台灣,從台灣走向國外。十幾年前,我們到了澳洲,在此地今年十一年了,過去的一些同伴、同參道友幾乎也有一半都不在世間了。

  我們今天從信息上看到的,社會的動亂,災難的頻繁,今天我聽到同學們告訴我,南極冰山快速的融化,許多冰山都在澳洲、紐西蘭的附近可以看到。大家都擔心溫度上升、海水上漲帶來的地震、颶風、海嘯。很多災難沒有預警,突發的,還有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這都在我們現前。我們佛門弟子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看這個事實真相?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來做什麼?來救苦救難、來普度眾生。用什麼方法?諸位要記住,他用教學,我們只要能夠信、能夠理解、能夠依教奉行,就能夠平穩的度過。

  佛教我們放下,這樁事情是非常困難,為什麼不能放下?我們對這個世間的現象迷惑、誤會,這才生起種種的分別執著。事實真相是什麼?佛講得很清楚,我們也聽得耳熟,但是確實我們沒有聽懂、沒有聽明白。佛常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講得多清楚、多明白。人生確實一場夢,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醒悟過來之後,這夢中境界就沒有了。佛告訴我們,我們能不能相信?六道輪迴是一場夢,十法界也是一場夢,從十法界來說,六道是夢中之夢,幾個人能夠醒悟過來?真正醒悟過來,他的心平靜了,為什麼?他把六道裡面這些全部放下,不再放在心上了,這個人就得解脫。在佛法裡面講,他證阿羅漢果,他從六道這個夢中醒悟過來。醒悟過來還在夢中,在十法界。他那個夢中的境界就是四聖法界的境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比這個六道好像是殊勝一些、好像是真實一些,還是假的,佛告訴我們那還要放下。

  四聖法界放下之後才真正覺悟、醒過來了,那個境界大乘教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性是自己,禪宗裡面講的「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你真的還源、真的回頭,把你自己本來面目找到了。本來面目是什麼?是佛。所以《華嚴經》上佛講了多少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成不了佛、回歸不了自性,原因在哪裡?原因在你的分別執著,你不肯放下夢中的境界。那這個夢就麻煩了,很不容易醒悟過來,你對它有貪戀、你對它有情執。所以身有生死,靈沒有生死,中國人講靈魂、外國人也講靈魂,靈魂沒有生死,他又去找一個身體。總而言之,出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輪迴,捨身受身,幹這種事情。這種事情幹多了,愈幹愈迷惑,愈迷惑你愈不容易覺悟。

  佛經裡面佛菩薩真的讚歎,提醒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很幸運得人身聞到佛法,在佛法裡面無比殊勝的《華嚴》、淨土,我們都遇到了,凡是遇到的人,就是說你在這一生當中,有機緣、有機會脫離六道輪迴,你有機會。這個機會非常難得,「開經偈」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我們想我們過去生中有沒有遇到過?肯定有。如果過去生中你未曾遇到過,你不可能今天在這個會堂裡面聚會。你能來到這個地方,就說明你過去生中曾經遇到過。雖然遇到過,你沒有能把握這個機會還繼續搞輪迴,那是什麼?你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對事實真相了解不夠透徹。

  經,大家都在讀、也都在聽,但是怎麼樣?不懂,「願解如來真實義」,這真實義你沒有能了解,為什麼不能了解?你有障礙,佛法講業障。你有障礙,你那個經念一輩子,你都念不懂。障礙要是拔除了,一看就懂、一聽就懂。這個障礙的總名詞就叫業障,佛經上常說的,把它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煩惱障,另外一大類是所知障,這兩種障礙,障礙了你不能開悟、障礙你不能修行。這一生遇到了,就像過去生中遇到的一樣,過去生中遇到,我們有障礙、有業障沒消除,還是繼續搞輪迴,這一生當中又碰到了。如果這兩種障礙起了作用,依舊障礙你,你這一生也是白過。白過裡頭有嚴重性,嚴重性是你造業。我這一生當中沒做壞事,你遇到了不能解脫,遇到了不能往生,就是在造業。

  造的什麼業?讓一般大眾看到你的形象:「你看這個人學佛、這個人修行,到後來還不是這樣的」。讓別人造口業,毀謗佛法。他為什麼毀謗?看到你所學的不如法,看到你墮落。那我們造的是什麼業?我們做的是破壞佛法形象的業。這個罪名,諸位稍稍涉獵一點戒律經典你就曉得,果報在阿鼻地獄。你是代表佛教形象的,這個形象不好,讓社會大眾糟蹋你;不是糟蹋你,糟蹋整個佛教,糟蹋了諸佛菩薩,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自己造罪業之重。所以懺悔比什麼都重要。除了發露之外,懺悔真正產生效果是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懺了,明天還照樣做,那有什麼用?沒用處。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懺除業障。那個時候我初入佛門,對佛門很多事都不知道,老師教導我。我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艱難,老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安慰。然後告訴我,有時候你有求未必有應,那什麼原因?是你有障礙,佛沒有不感應的,是你自己有業障,障住你。求智慧,智慧不能現前;求斷煩惱,煩惱斷不掉;求財,財也不見得來,業障。業障真的懺除了,真的有求必應。老師教我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這六十年當中我證明老師的話是真的,佛氏門中確確實實有求必應。我們不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我們只求消除業障、智慧增長,這才跟佛的教學完全相應。

  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告訴我們苦從哪來的?苦從迷來的,你迷了自性,苦就來了,因為你會生起妄想分別執著,你會造業。樂從哪來的?樂是覺悟,覺悟是什麼?明白,明白之後我不造業了。不但不造業還懺除業障,所以煩惱習氣天天輕。天天輕,那幾乎是功夫到家了。功夫差一點,可以說一年比一年輕,你就有進步;到一個月比一個月輕,那你功夫得力了,你對於念佛往生你就有把握。一個月比一個月往上提升,往生就有把握。一年比一年好,算不錯,但未必有把握;到一個月比一個月的時候,顯著的精進,那就有把握了。關鍵是真放下,放下煩惱習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會跟性德相應,那是自然的。煩惱是障礙你的性德,性德是什麼?這是世間、出世間所有的聖賢都在說,一致的,他們沒商量過,我們中國老祖宗至少一萬年以前,那時候沒文字,他們用言語、行動來傳承。性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很簡單,起心動念與這個統統相應,這就是聖賢、就是佛菩薩,這就是覺。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與這相違背,那就是迷,那就是造業。

  所以,首先教我們要明瞭人與人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關係搞清楚。儒家的倫理只講到人道,那佛法講的關係就擴大了,這五種關係是人際關係,再擴大是人與樹木花草的關係,人與山河大地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所以佛法倫理非常廣大,你關係要搞清楚。什麼關係?同一個自性,你看這關係多密切,這佛說的。關係搞清楚了,你的性德自然就流出來了,什麼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條件的那種熱愛、愛心,對人、對事、對物、對天地鬼神,真心發出來了。這就是大乘教裡頭「發菩提心」,這種真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就是菩薩道,自自然然的一絲毫勉強都沒有。

  在中國老祖宗教人,根本的根本就是孝敬,所以中國的文化用一個字來說孝文化,從這個孝道衍生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用八德裡面的十二個字就全部都包括了,這就是中國文化千萬年的承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我們起心動念與這十二個字相應,這是覺悟,與這十二個字相違背是迷惑。大乘教裡面說得更高,「隨緣妙用」,隨緣隨什麼?隨順這十二個字,這叫隨緣。妙用是什麼?妙用是隨順而不著相,那就叫妙用,那就高了。著相是善法,你的果報在人天;違背了,果報在三途。不著相呢?不著相你就超越六道,叫妙用,妙在此地。真正覺悟之後,肯定他會發心,自動的,不必要人勸的,行為世則,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

  最好榜樣是什麼?把這十二個字做到,那就是做好的榜樣。在佛法裡面把《十善業道》做出來,就是最好的榜樣。行為世則,這世間的標準,世間的標準,《十善業道》做到了。一切戒律都從《十善業道》衍生出來的,《十善業道》是根,沒有《十善業道》什麼戒律都不能建立。《十善業道》像大地一樣,佛在經上講的,大地,你看樹木花草、所有一切動物都從大地生的,都不能離開大地生存。這就是儒家的五倫、五常,人決定沒有辦法離開的,你要離開那就不是人了;離開《十善業道》,不是佛弟子,學佛的根就在《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現在為什麼沒法子落實?他沒有孝敬的心,所以《十善業道》他做不到,《十善業道》他也不能理解,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現在鬼神,這些年來,世間亂了,鬼神多了,有很多人問我鬼神為什麼這麼多?附體的為什麼這麼多?為什麼從前沒有?從前社會上的人有正氣,鬼神不敢親近,躲得遠遠的。現在社會上的人正氣沒有了,全是邪氣,鬼神不怕你;不但不怕你,鬼神瞧不起你,你看你糟不糟糕!所以他都冒出來,就這麼個道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與《十善業道》相違背,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相違背,這鬼神都出來了。絕對不是說從前沒有鬼神,現在鬼神特別多,不是的,從前也有,他潛伏在那裡,他不敢出來。現在人也不像人,人的思想行為還不如鬼神,這鬼神瞧不起你,他都出頭了,就這麼個道理。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希望同修們要覺悟,要認真修行。如果不認真修行,真的像我叔祖寫的那個輓聯上那句話,「去日無多來日少」。

  去日不談,我們談來日,全世界聯播的這個電影「2012」,還有多少時間?還有兩年。可不可能發生?有很多人問我,甚至於我這次訪問很多宗教領袖們都提出這個問題出來,可見得大家對這個問題很重視。他問我:「法師,你們佛教對這個問題怎麼看法?」我們舉《楞嚴經》的例子回報他們。佛在經上講,水災是貪心感得的,火災包括火山爆發跟地球溫度的上升,瞋恚所感的,風災是愚痴所感的,傲慢感得地震。所以佛常常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災難就沒有、就化解了。我們今天小小的一點風波,就會惹得你貪瞋痴慢爆發了,那有什麼辦法。所以今天的這個社會、這一切眾生我們看得很清楚,古人所講心浮氣躁。心浮是心裡頭沒有主張,妄念太多了,前念滅後念生,在佛法講沒有依靠的地方,所以人心惶惶;氣躁很容易爆發貪瞋痴慢,禁不起誘惑。今天外面誘惑太多太多了,你所看的、你所聽的、你所接觸到的,它誘惑你做什麼?誘惑你貪瞋痴慢現行,它在勾引你,讓你生煩惱不生智慧。

  各個宗教講修行,修行功夫是什麼?境界現前不被境界所轉,那叫功夫。見到自己不喜歡的,他不會生氣;見到喜歡的,他不會起貪愛,那叫功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起心動念,煩惱習氣就現前,這就是今天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災難不斷出現的原因。首先我們要反過頭來問問自己,我們自己有沒有這些毛病?自度度他都要從自己本身做起,不要管別人,也不要管環境;你要是常常想別人、想外面境界,你永遠不會開悟,你永遠不會成就。你自己以為你修得不錯,假的,不是真的,這一點要懂,境界是來考驗我們的。

  好人是善知識,他的心好,行為好,我跟他學習。壞人也是善知識,他念頭不好,他行為不好,我看到了,我要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他提醒我,那是我的善知識。善財童子一生成佛,憑什麼?心目當中沒有一個是惡人,全是善知識、全是佛菩薩、全是來度我的,所以他一生成佛。我們看到這是好人、那是壞人,完了,你搞六道輪迴。什麼時候你能夠覺悟,如佛所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能對一切眾生都看作佛一樣的恭敬,那你就是善財童子,肯定你一生成就。這個世間是真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點都不假。

  我在早年講《四十華嚴》,講了一半沒講完,我寫了這兩句話「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們自己要真正做到心平氣和,在這個動亂大時代裡面,我們自己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就安定了,不會被外頭境界所轉。對一切人事物充滿了恭敬,學會了謙卑,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愈往上提升,你看經典、你看這個世間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白。唯有自度可以度別人,影響別人。度人,佛說得很好,「佛不度無緣之人」。佛在我面前跟我住在一起,你沒有緣,你就沒有法子得度。這個緣是什麼?緣是信、解、行、證,你得相信,你能理解、真幹,就成功了,那就是有緣人。四個都具足,信解行證都具足,這叫根熟的眾生。根熟,他這一生成佛;如果缺少一個,他不能證,他能行,這善根深厚;如果行都做不到,他能信、能解,這人有善根,不能講深厚,有善根;他能信,他不能解,這善根才冒出芽出來。要到行才能得度,這一生當中會有成就,念佛能生淨土。但是其他法門不行,其他法門一定要到證才得度。所以淨宗法門的殊勝,不必證,行就得度了,這才叫普度眾生。這不行,沒有法子;但是行,一定要信解。為什麼我們做不到?信解有問題,這問題剛才講過,業障,你得把業障懺除。你真的有信解,後頭就有行證。確實要依教修行,我們自己想的一套方法跟經上所說的相違背,那個方法是有問題。所以對佛菩薩一定要相信,不可以自作聰明。自作聰明就是古人所講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們最近給大家提出兩個好榜樣,一個劉素雲,你看念佛;一個胡小林,胡小林學佛三年,他入境界了,憑什麼?這兩個人都同樣的,憑信、憑解、憑行。兩個人都做到這個,這是我們非常好的榜樣。我們距離2012,12月31,恰好是三年的時間,三年取淨土是決定有把握,你肯不肯幹?例子太多了,《淨土聖賢錄》裡頭多少例子,《往生傳》裡頭多少例子,三年修淨土。關鍵呢?最重要的關鍵,「放下」。放不下的人不行,三十年也不行。真正放下,三年足夠了,你自己問題解決了,你才能幫助這個世界上苦難眾生。用什麼方法,你自然明白,你就很清楚。

  我看今天時間差不多了,我到這個地方來吃一餐飯,把這點心得供養給大家,希望我們認真修行,一起努力利用這個非常好的、殊勝的一個環境。對這個環境沒有留戀。我建這個道場,我曾經告訴不少同學,我對這個地方毫無留戀,留戀就生不了淨土。對這個地方留戀,死了以後還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沒有男女交配,有什麼?有老鼠、有蒼蠅,你就變成這些了,你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不能有絲毫留戀,丟得乾乾淨淨的,你才能到極樂世界去。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