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輯要疏菁華  (第三集)  1993/11  台灣彰化  檔名:04-008-0003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光陰過得很快,我們三天的法會今天就圓滿了,時間雖然很短暫,我相信三次的講演多少能夠幫助大家增長一些信心,從這個信心發出求生淨土的大願,老實念佛,一定會成就的。

  昨天我們講到普賢大願當中的「禮敬、讚歎、供養」,今天要跟諸位談一談「懺除業障」。凡是學佛的同修們,對於自己業障深重,幾乎都能夠覺察得到。業障要怎樣才能夠消除?這是我們當前最大的一個課題。業障不但障礙我們修行證果,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開智慧,都被它障礙住了。由此可知,它確確實實是我們這一生很嚴重的一個大問題。

  佛法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如果業障不除,就決定不能成就。消業障一般的方法是要修定,由禪定到開智慧才真正能夠消除業障。這個話說起來很容易,真正去做實在是困難。業障有三層:最外面、最粗的叫見思煩惱,第二層叫塵沙煩惱,第三層叫無明煩惱,一層比一層難破。六道輪迴就是見思煩惱形成的,換句話說,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三界就是六道輪迴,見思煩惱不斷,三界就出不去。

  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小乘人破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這是證須陀洹果,也是證得小乘初果了,這就是聖人。他所證得的是三不退當中的「位不退」,他能不能出三界?還不能。雖然不能出三界,但是他一定會出三界,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個早晚,怎麼個說法?那就是三界還有八十一品思惑,他沒有斷。這八十一品思惑要是斷盡了,就證四果羅漢,三界就超越了。佛告訴我們,證得小乘須陀洹果之後,他決定不墮三惡道,從此之後,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的壽命短,天上的壽命長,這七個往返就證阿羅漢果。所以,須陀洹就決定不墮三惡道了。見思煩惱斷盡了,超越三界。雖然出三界,他還有塵沙煩惱沒有斷、無明煩惱沒有斷,所以距離明心見性還有很遙遠的一段距離。這是八萬四千法門,方法不一樣,門道不一樣,原理原則是相同的。由此可知,修行證果是多麼的困難!

  我們每一位同修,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學佛修行,我要問:「你修了多久?」修了無量劫,不止三個阿僧祇劫!也許你聽了要問:「佛在經上說,我們凡夫修行到成佛,只要三個阿僧祇劫。那我們修了無量個阿僧祇劫,為什麼還沒有成佛?」那你必須要知道,這三個阿僧祇劫是從哪個地方開始。不是說我們一發心修行,這就開始了,那不算!它的算法是從證得須陀洹果那一天開始,修三大阿僧祇劫就成佛了。由此可知,我們無量劫修行到今天,從來沒有一次證得須陀洹果;換句話說,統統不算數!修了無量劫,今天還是苦惱眾生,依舊是迷惑顛倒。

  不過這無量劫的修持,也不能說是白修了,為什麼?如果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怎麼能夠遇到第一殊勝的法門?古德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今天偏偏被你逢到了,這個就是無量劫善根的成熟,我們才能遇到這個法門;遇到了才能生歡喜心,聽講才能夠理解,歡喜接受,依教奉行,這個都是不可思議的福德因緣。

  正是《阿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無量劫的修持,今天「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了;換句話說,這一生當中就有可能往生。可能不可能,決定在自己。我這一生當中,真正依教奉行,那就決定得生,那就沒有問題了。如果我還懷疑、還猶豫不決,或者還想多修一些法門,我們講得近一點的,禪淨雙修、密淨雙修、禪密淨三修,這叫三心二意。那能不能往生?不可靠。真正能夠把所有法門統統放下,專修專弘,這個人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古大德說:「萬修萬人去」,這樣的條件才是萬修萬人去。這個三心二意、猶豫不決,那是非常非常的困難。為什麼會三心二意?業障現前,又想學這個、又想學那個叫業障現前,決定不是好事情。

  消除業障,這是我們當前第一個課題。諸位要記住,普賢菩薩把這個科目排在第四位,前面還有「禮敬、稱讚、供養」三科。大乘佛法當中,決定是後後勝於前前,好像我們蓋大樓一樣,一定先蓋第一層,再第二層、第三層。禮敬是第一層,稱讚是第二層,供養是第三層,懺除業障是第四層。前面三科沒有真正做到,這個業障就不容易懺除,所以一定要把前面三科認真徹底去實行,我們懺除業障就沒有障礙了,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為什麼我們大家天天在懺除業障,業障不但沒有少,還愈來愈多?原因在此地。原因找到了,我們能把原因消除,我們懺除業障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了,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不能不認真去修學。

  「懺除業障」這裡面最重要的精神,第一個是要發現障礙在哪裡,然後才能把它懺除掉。如果自己不曉得業障在哪裡,你怎麼個懺法?佛在經上舉的比喻,好像我們去抓賊,先要知道賊在那個地方,然後才可以抓他。賊都不認識,你去抓誰?所以一定要曉得業障是什麼,業障在哪裡,這樣我們才有辦法下手。

  你能夠發現業障,這叫開悟,你覺悟了,你發現了;發現之後,你能夠把它消除,那就叫改過自新。所以懺悔法,不一定要在佛菩薩面前磕頭流淚,求佛菩薩赦免我的罪,求佛菩薩原諒;那是假的,那個沒有用,佛菩薩不管這些事情的。懺悔是改過自新,儒家所說的「不貳過」,我們的過失只有一次,就是過失發現了,我們徹底悔改,這叫真正的懺除業障。譬如我們貪心很重,貪財、貪名、貪色,還有貪圖佛法。貪佛法也是貪,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改變那個貪的對象。世間法不貪了,貪佛法,這也錯了。錢財不貪了,貪功德,那還是貪,這都是錯誤的。要除貪心,不是叫你換對象,這個一定要曉得。從這個地方去改過,這是真懺悔。

  通常我們佛門裡面,幾乎每一個法門、每一部經論,祖師大德都有修學的方法,這個方法叫懺儀。學華嚴的有華嚴的懺法,修法華有法華懺,修地藏法門有地藏懺,修淨土法門有淨土懺,這是古來大德他們把經典裡面重要的開示、教訓節錄下來,每一天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編成了懺儀。

  前清乾隆年間,我們佛門有一位大德,就是慈雲灌頂法師,學佛的同修都知道他。這一位大師他的解、行都有很高的成就,著作非常豐富。他作《觀無量壽佛經》註解叫《觀經直指》,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業障深重的人,大乘佛法裡面所有一切的懺悔法都懺不掉的業障,這是最重的業障,沒有辦法懺除得了的,我們今天大的懺悔法裡面如梁皇懺,再大的水陸法會,最大的懺悔法都懺悔不了的,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徹底把罪懺除。那是什麼方法?念佛。大家不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功德確確實實不可思議。

  現在有人問,這一句佛號,到底是念「ㄨㄛ(窩)彌陀佛」,還是「ㄚ(阿)彌陀佛」?許多人被這個困惑了,這叫著相。「阿彌陀佛」是梵音。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幅員廣大,方言很多,念「ㄨㄛ(窩)彌陀佛」的人,坐著往生、站著往生的人很多,那也沒念錯。所以我們不必執著那個音階對不對,要著重清淨心。你那個音念得再對,不一定能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麼?心淨則土淨,心地清淨。《阿彌陀經》裡面告訴我們,往生的條件是「信、願、持名」,深信、切願、持名,持名是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所以念「阿」可以往生,念「ㄨㄛ(窩)」也可以往生。

  你們再看看倓虛老法師,他是營口人,他那個口音最難聽了,我們聽不懂。我拿到他的錄音帶,聽了三十遍,差不多聽到八成,還不能完全聽懂。一遍一遍的聽,聽了三十多遍,聽了八成。那個佛號他念「ㄨㄛㄋ一‵(窩匿)陀佛」,雖然他念「ㄨㄛㄋ一‵(窩匿)陀佛」,他也坐著往生。這就是說明心真誠,心裡面真有佛。

  諸位細細去讀《觀無量壽佛經》,念佛是我們心裡面有佛,這叫念佛,不是口念。你看那個「念」字,上面是「今」,底下是「心」,這個意思是我現在的心裡有佛,有阿彌陀佛,那叫念。心裡沒有佛,不叫作「念」。口裡面念出來,那叫「稱佛」。「下品下生章」就講得很好,這個人業障深重,造五逆十惡罪,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他不能念佛了,再教他稱名。我們現在把稱名當作念佛了。十稱就能夠往生,善知識的教導十稱名號就能往生,可見得他把「念」跟「稱」分得很清楚。

  這個「念」是念念當中心上有佛。有什麼佛?念念心裡有這個佛相還不行,那只是種善根而已。那念念心裡有什麼?有佛心,我的心跟佛心一樣。佛心是什麼?佛心是平等心。佛給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佛是平等心,菩薩是六度心,緣覺是十二因緣心,聲聞是四諦心,天是慈悲喜捨、十善心,人是五戒心(五戒,就是我們中國儒家講的五常),修羅是以嫉妒、瞋恚修十善,果報在阿修羅,餓鬼道是貪心,畜生道是愚痴心,地獄道是瞋恚心。這是十法界的心行,佛給我們講得清楚。所以我們的心清淨平等,這是念佛,這是佛心,念佛心。

  「願」,要念佛願。所以教你念四十八願,是把阿彌陀佛的本願變成我自己的本願,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我發跟他同樣的四十八願。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相同,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相同,我的解跟阿彌陀佛的理解相同,就跟阿彌陀佛建立共識。那就一定要把彌陀三經裡面所說的道理,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阿彌陀經》裡面教給我們種種修行的方法,變成我們自己生活行為,我們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這叫做念佛。不是口裡「阿彌陀佛」,心裡面還是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那個沒有用,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阿彌陀佛」也不行,也枉然,「阿彌陀佛」、「ㄨㄛ(窩)彌陀佛」都枉然。所以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心、願、解、行」都依照三經所說的修正過來,你的一切業障就徹底懺除了。

  我們平常念這一聲佛號,這一聲佛號念出來,「心、願、解、行」都在佛號之中,「信、願、行」三資糧也在一句佛號之中。不僅如此,「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都在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裡面所含藏的意思,無量無邊,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一定要曉得。所以,念有會念,有不會念。不會念的,嘴皮上念,不相應;會念的,「心、願、解、行」統統相應。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很要緊,這是真正懺除業障,這是真實修行。

  同修們一定非常關心,我們的功課要怎麼個作法?有空閒的人要定早、晚二課,這叫定課,不能缺少。不可以今天有事偷偷懶,明天再補一下,這個不可以的,決定不許可。時間很匆忙的人,抽不出時間來做早、晚課,我們可以把早、晚課的時間縮短。最短的也是慈雲灌頂法師教給我們的「十念法」,他這個十念是盡一口氣叫一念,這一口氣裡面念的聲數,不拘多少。每一個人身體不相同,有的人氣很長很足,有的人氣比較短,那個念的多少沒關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口氣叫一念。十念不要多,不能少。早、晚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所佔的時間很短,幾分鐘的時間,我想一定可以能夠抽得出來。早晨起來,洗了臉之後,家裡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或者是燒一支香,合掌修這個十念法。晚上在睡覺之前,也在佛像前修十念法。沒有佛像,就面向西方,不點香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心地清淨、恭敬、真誠就有感應,這是早、晚用這個方法做為定課,也是一天不能缺。一天不缺,到命終的時候,符合《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沒有缺!從學佛一直到往生前一天,他一堂課沒有缺。時間雖然短,不缺,這就是「一向專念」,這個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早、晚課定得愈短愈好,為什麼?你不會缺課。你要定得很長,很難持久。尤其有事情的時候,忙的時候,或者出外旅行的時候,不方便的時候,你這個課就會間斷,用「十念法」不會間斷。

  我這一次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那邊有一些同修也是非常忙碌,功課相當困難,於是我也傳了一個「十念法」,跟慈雲大師的「十念法」不一樣。我傳給他們的「十念法」時間更短,只要一分鐘,所以他們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時間雖然短,我這個十念法就是十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這個課就做完了。十句佛號念的時候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心地真正的真誠、清淨、恭敬,要用這個心合掌念。

  十句佛號時間非常短,一天要修幾次?要修九次。不是早、晚兩次,要修九次。這個九次怎麼個修法?早晨起來,早課修一次。吃早飯時,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合掌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實在講,這是有口無心,唱唱而已,沒有什麼好處的。我們早晨合掌念十句佛號,也是真誠、恭敬、清淨心念十句佛號再吃飯。這三餐飯就修了三次。到上班的時候,你往辦公桌那裡一坐,先把課修好,再開始辦公。有好處!時間雖然短,身心輕鬆,頭腦清醒,處理事情不會亂。上班的時候修一次,下班的時候修一次。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各修一次,早飯、中飯、晚飯前各修一次,早起、晚上睡覺前各修一次,一天九次功課。他們聽了很歡喜,時間短,只要一分鐘。

  所以只要有恆心,依照我這個方法去做,我告訴他們,我大概半年以後再來看你們,你們一個個都變樣子了,就不相同。這是極短的時間,我們一天修九次,時時刻刻心裡有佛。因為它時間短暫,過一會兒又要修一次;再過沒多久,兩個小時又要修一次。我教他們這個方法,不費時間,不妨礙工作,隨時隨地可以修學,而且效果很殊勝,與散亂心作課誦完全不一樣。我們念一部經打很多個妄想,這一分鐘當中,十句佛號裡,一個妄念都沒有,所以他能夠收到很殊勝的效果,幫助我們身心清淨。

  十願裡面,前面的四願是自利行,完全是自利的。自利裡面當然有利他,但以自利為主。向下「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三願是利他,利他當中也是自利,但是偏重在利他。

  「隨喜功德」是我們利他的第一條。為什麼?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貪、瞋、嫉妒的習氣太重了,不要學的。你看那個一歲,甚至於還不到一歲的,兩個小朋友在一塊,給其中一個糖果吃,另一個就有嫉妒心、就有好勝心。誰教他的?從來沒有人教過,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佛教我們「隨喜功德」,就是破除嫉妒障礙的。見到人有善心、善舉、善行,我們不但不嫉妒,我們要隨喜,隨喜是盡心盡力幫助他,成人之美!他有多大的功德,我們跟他的功德一樣大,這又何樂而不為?又何必他做善,我做惡?我那個嫉妒障礙是做惡。應當隨喜,跟他功德同樣大,這個才對。所以普賢菩薩把這一課列入重點,教給我們修學一定要修隨喜。隨喜裡面,我們有能力,一定要盡心盡力幫助;沒有能力,要生歡喜心,要能夠讚歎,決定沒有毀謗,這個也算是圓滿的隨喜。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幫助佛菩薩推展佛陀的教育,使佛教育能夠普遍利益一切大眾。世間人對於佛法不認識的人很多,不明瞭的人很多。他不認識,他不明瞭,甚至於還有誤會,當然他不會請善知識來講經說法。我們明瞭、知道佛法的好處,我們請善知識到這邊來講經說法,使這一方的人都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這叫「請轉法輪」。

  法輪就是代表佛法的弘傳,像輪一樣。輪是個動相,輪要不動就不起作用了。法要流通,法要能夠展佈到十方,流傳到三世。所以每一部經典後面,一定有「流通分」,那就是佛囑咐你得到佛法之後,一定有責任要傳播,你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樣我們才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祖師大德,代代相傳。

  近代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古時候沒有。古時候,我們看到無論什麼人的著作,在家出家的著作,都是歡迎大家流通的。現代有一些著作,那個版權頁上印的「版權所有,不准翻印」,這個意思就是說不准流通。這不是佛的意思,這完全違背了佛的教悔,這是我們千萬要記住的。佛法是要流通的,勸勉大眾流通,哪有「版權所有」!

  誰給你版權?現在印的《大藏經》後面還有「版權所有」,這是盜釋迦牟尼佛的版權,這是大盜!古來祖師大德的著作,版權沒有給他,這是偷盜!諸位看得很清楚,偷盜佛法這個罪過,在戒經裡面,這是墮阿鼻地獄,太可怕了!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的。

  關於佛法的書,乃至於善書,能夠利益社會、利益大眾,我們都歡迎傳播,決定不可以要版權。你要版權,賣個版權,你得多少利益?你把眾生法身慧命造了重大的障礙,這個過失就太大太大了,你得的利益太微小了,這個人是愚痴到了極處,他才會做出這個事情。我們學佛,學佛要開智慧,學佛要破迷惑,一定要清楚、要明瞭。所以看到人傳播應生歡喜心,我們出錢出力幫助他,這就對了,這才是「隨喜功德,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佛不在世了,請善知識常住在我們這個地方。他不常住,眾生哪有聽一次經就開悟的?聽一次經就證果的?沒有。古時候雖然有,那是鳳毛鱗角太少太少了。一定要善知識常住在這個地方,經年累月不斷的教導,我們長時期接受薰習,這才能破迷開悟,所以請善知識常住在這個地方就非常重要了。

  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我們曉得李老師在台中三十八年沒有動過,就在一個地方住了三十八年教學,所以才有這樣的成就。我那個時候跟他,他要我們每一個同學說說志願抱負,像孔老夫子問學生,「各言爾志」。問到我的時候,我就老實給他講了,我說:「我希望將來學成之後,能夠到處弘化。」

  他老人家笑笑,他說:「你倒想得很好!」他就告訴我:「你到處弘化,只作一點宣傳工作,不能利益大眾。」

  我問:「為什麼?」

  他就講了:「哪有聽一部經就開悟了?」

  他勸我應當要找一個地方,哪一個地方有緣分,要在那裡住得久才能產生影響力。我離開老師之後,確實在全世界每個地方遊化,對我個人來講的確有很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是「家」的觀念沒有了、破滅了,這個地方住幾天,明天又要走了。所以我是作客人,處處作客,在海外差不多作了二十年的客。要連台灣也算,我已經作了三十五年的客人了,到處作客,沒有「家」的觀念,住幾天就捲行李要走了。雖然沒有很大的影響力,借助現代科學工具,錄音帶跟錄影帶產生了很大的效果。我到那裡去跟大家見一次面,很多地方我只去一次,住一個星期、十天,跟大家見見面,以後錄音帶、錄影帶源源不斷的寄過去,這個利益、效果也看到了。

  實在說,住在一個地方很難。住在哪裡?住這個地方對不起那裡,住那個地方對不起這裡,因為找我的人太多了。前年我在加州,有一個同學來問我:「法師,你想不想建道場?」在美國有一位居士他在紐約的附近有一塊地,想捐出來作道場。多少地?有一百英畝,所以這個地很大。他來問我,我就笑一笑,我說:「現在中國、外國找我講經的地方,不止三百六十處。這三百六十處,我要統統去講,每一個地方只能待一天。假如我去講經,每一個地方去講一個月,我從現在起,這三百六十個地方講完了,我就一百歲了,我還要什麼地方?」這是事實。

  所以「請佛住世」非常重要。我這一生沒指望,沒這個緣分。各人緣分不一樣,我這一生當中所做的就是宣傳,就是推廣介紹,希望將來有繼起的大德們,能夠住一個地方弘化一方,這是我天天在盼望的,我相信一定後繼有人。諸位將來遇到這樣的善知識,你就求他,不要放過,這就是個人的因緣不相同。

  後面三條,「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這三條都是迴向。所以,實在講普賢十願,願只有七條,後面三條都是迴向。「常隨佛學」就是迴向佛道,「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法界,所以這三條都是屬於迴向。

  講到迴向,《華嚴經》講得最圓滿、講得最周圓。「迴」是把自己所修學的一切功德不據為己有,我所修的歸佛道、歸一切眾生、歸虛空法界,這就對了。這個樣子,我們心性裡面絲毫障礙都沒有。所以一切障礙的發生,都是發生在妄想、執著。

  特別是六道眾生,起心動念有一個「我」,「我見」、「我執」這就是大障礙。「我」沒有了,就證阿羅漢果,就出三界了,三界就沒有了。只要有「我」,三界就出不去了。所以「我」不是一個好字樣,這個「我」是假我。佛告訴我們,假我丟掉之後,真我就現前了。所以「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裡面,都具足「常、樂、我、淨」四德。法身具足這四德,般若具足這四德,解脫也具足這四德,所以有真我。假我不破,真我就不能現前。真我才叫大自在,那是宇宙人生真正的主宰,佛教我們親證,那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

  這一次講座,我跟大家介紹普賢菩薩的行願,就介紹到此地。下面的時間,我們要辦一樁大事,聽說今天有不少的同修要求皈依,我在這個地方,把三皈傳授給大家。

  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三皈入門。皈是回歸,要曉得從哪裡回歸?依是依靠,我們依靠什麼?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在佛菩薩面前,把三皈依的咒文念一下,就算皈依了。那是假的,自認為我皈依了,我是三寶弟子,其實是冒充的、冒名的,佛菩薩不承認,護法神也不承認。你要是真正皈依,佛菩薩承認、點頭了,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佑你。為什麼?你真皈依了,你是真的佛弟子,不是冒充的。冒充的,佛菩薩也不管你,護法神也不管你。所以一定要曉得從哪個地方皈?依靠什麼?一定要說清楚,要聽清楚。

  皈依是以三寶為對象。三寶之中,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寶」,那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這個諸位要曉得。所以,皈依決定是自性三寶。

  在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傳授皈依的時候,唯恐大家對於佛學這個名相產生了錯誤的解釋,所以他老人家不說皈依「佛、法、僧」。因為皈依「佛、法、僧」怕大家產生錯誤的概念。「皈依佛」,就看著佛像裡的佛了,這是錯誤的。《壇經》裡他老人家傳授三皈,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覺、正、淨」就是三寶。然後他老人家解釋,「佛者覺也」,佛就是自性覺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自性正;「僧者淨也」,就是自性清淨,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所以「覺、正、淨」是性德,依性德才能夠開發自性,禪家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既然曉得佛是覺悟的意思,所以「皈依佛」是我們要從不覺、從迷惑顛倒回頭,這是回歸。要知道從哪裡歸?從迷惑、顛倒、不覺那裡回歸,依自性覺,覺而不迷,這叫做「皈依佛」,這個要懂得。自性覺,真正靠得住,這個可靠!第二是「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我們從一切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觀念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想法、正確的看法,這叫做「皈依法」。就是《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佛知見是正知正見,這才是我們真正依靠的。第三是「皈依僧」。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那我們就明瞭了,我們要從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見解的污染,從這些污染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這叫自性三寶,曉得從哪裡回頭,要依靠什麼?

  「住持三寶」,功德很大,我們要尊敬。什麼功德?它常常提醒我們。如果沒有人提醒,我們常常迷,常常邪、邪知邪見,常常受染污,所以佛弟子要供佛像。供佛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不忘老師,這是不忘本。我們中國人家裡供祖先牌位,這是不忘本,這是提倡孝道。我們接受佛陀這樣好的教導,我們對這個老師怎麼可以忘記?所以見到佛像就跟見到老師一樣,念念不忘,這是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提醒我們見到佛像,「我要皈依覺,我要覺而不迷」,提醒我們三皈當中的「皈依佛」,要覺而不迷,對人對物對事都要覺而不迷。

  「皈依法」,法就是經典,不管什麼經典,只要一看到經典,我們就想起「我要正知正見」,從錯誤的思想、見解回過頭來,一定要依靠自性的正知正見,它給我們有提醒的作用。所以佛弟子在家裡面放幾本經書,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皈依僧」,我們看到出家人,你不要去管這個出家人是持戒是破戒,是清淨、是不清淨?那與我們不相干,毫無關係。一看到出家人,他就提醒我們,「我要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這件衣服很有作用,它會提醒你;你們在家人穿那個衣服就不能提醒。我們這身衣服一穿,在街上走一道,凡是受過三皈依的,它都提高他的警覺,這是很大的功德。所以他能夠提醒我們,一定要六根清淨,不被環境污染,這個才叫真正的三皈依。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叫三皈。

  我們今天在大乘八個宗派裡面,選擇的是淨土宗,因此我們的三皈也要落實到淨土,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從這一天起,我們真正發心,立志修學這個法門,希望在這個法門裡面得到真實的效果。我們淨宗的皈依,我們「皈依佛」是阿彌陀佛,專門跟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在哪裡?淨土三經裡面。我們依照三經的教訓去修學,就是學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我們是彌陀弟子。「皈依法」,法是經典,我們專依淨宗「五經一論」,這是我們所依靠的法寶。諸位要知道,其他一切經論我們統統放下,專修。專修,你才能得到「一心不亂」,你才能成就「念佛三昧」。如果你修雜了、修亂了,你的清淨心得不到,所以要捨棄。如果真的想學,等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學。現在不學,現在我們有生之年專取淨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有的是時間,又有好老師,又有好的同參道友,西方極樂世界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無邊法門,一樣都不缺,到那個地方再學。不要在此地把我們寶貴有限的時間浪費掉了,那叫真可惜!

  所以,「四弘誓願」也是修學的層次。我常常勉勵大家,我們四弘誓願修兩條,「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願我們要發,「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要真幹。那個「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兩句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辦,再解決。所以「四弘誓願」分成兩段,現在做前面兩段,到西方極樂世界完成後面兩段,這樣就不會錯了,我們的心就專了。

  所以我們「皈依法」,就是淨土五經。我過去曾經說過,如果你一生當中只依一部經,或者是《阿彌陀經》,或者是《無量壽經》,依一部經,念阿彌陀佛,你一定上品往生。如果你說一部經不夠,一部經念得太枯燥了,你念「淨土五經」,念阿彌陀佛,你的往生品位要低一點;你的心沒有那個念一部經的人專,你就要差一點了。假如覺得五經還太少了,最好還得加一點,《淨土十要》不錯,再加個《十要》,那你就要更低一點了。這個《十要》還嫌少,那《印光大師文鈔》不錯,分量也還夠,你這樣修學也可以往生。如果再加上別的東西,那就靠不住了,不保險了。這一生能不能往生?打個問號了,只可以說你跟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而已,這一生不一定能去。你才曉得這個法門,愈專愈好,愈精愈好。所以一定要記住,專精我們才能成功,才能穩穩當當的成就,這是要曉得的。

  「皈依僧」。我跟諸位同修介紹三位僧寶:第一位觀世音菩薩,第二位大勢至菩薩,第三位普賢菩薩。這三位僧寶決定不錯,靠得住,我們決定依靠他們。跟觀音菩薩學大慈大悲,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學觀音菩薩的慈悲。跟大勢至菩薩學專修,大勢至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一句佛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是不藉任何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如果你們要說:「有人說這一句佛號、一部經不能成就。」你問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是一句佛號成就的,從初發心到無上道,《圓通章》裡講得很清楚。所以學大勢至菩薩修行的方法,就是專精。學普賢菩薩心量的拓開,普賢菩薩是大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普賢菩薩。我們不要起分別,不要有執著,不要在自性裡劃格子,劃格子很痛苦,所有一切界限統統打破,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你說這個多快樂!這是真正快樂。

  我在這裡給諸位介紹三位僧寶,這是我們真正落實在淨宗,我們依靠的地方。自己一定要明白,「我是彌陀弟子」。一般皈依,我講的是「三寶弟子」,我們今天比三寶還要殊勝,是「彌陀弟子」。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推崇備至,尊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彌陀弟子沾了阿彌陀佛的光,到哪一個世界見到佛,佛都特別禮遇,因為看阿彌陀佛的學生來了,就要特別客氣,特別招待,跟別的佛弟子不一樣。

  所以以後有人問你:「你是誰的弟子?」「我是彌陀弟子」,要這樣說。不可以說:「我皈依淨空法師,我是淨空法師的弟子。」那就完了,這麼一說就壞了。為什麼?你要有這個觀念,你就造了罪業。這個罪業從哪裡生的?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淨空法師才是我的師父,其他的法師不是」,你看你在僧團裡面起了分化作用,破壞作用。僧團是一體的,你怎麼可以在那裡分化?這就造了很大的罪業,這是「破和合僧」!你認定「這個師父是我的師父,那個不是」,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戒經裡面很清楚,墮阿鼻地獄。所以我把話講清楚,你們要搞錯了,將來墮阿鼻地獄,不能怪我,我講清楚了。

  我傳授皈依是三寶裡面一個代表人,就好像你們入黨一樣,入黨時,黨部要派一個資深黨員來給你監誓。我在僧團裡面也是資深的一個出家人,來給你監誓。你誤會了,就入了我的黨了,那就壞了,那還得了,那就不得了了。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見到出家人,我們的心是清淨平等,一律平等看待,決定不能有彼此之分。常常要覺悟,不能迷,「這是我師父,那不是我師父」,就迷了,就邪知邪見了,就污染了。你看看把三寶完全顛倒了,你皈依什麼?「皈依迷,皈依邪,皈依染」,那不就大錯特錯了。是教給你皈依「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那就對了。所以我發給諸位同修的皈依證,我俱名是「三皈證明阿闍梨」,我是給你做證明的,不是皈依我的,我特別在此地說清楚。我們皈依阿彌陀佛,皈依淨土五經,皈依觀音、勢至、普賢菩薩,這是三寶俱足,所以決定不能夠誤會。

  我們這次皈依,彰化淨宗學會處理得很正確,會長韓居士的教導,並沒有要你們皈依的同學留下姓名、住址、電話。因為你們是彌陀弟子、是三寶弟子,我們這裡不留你的記錄。也就是說,我不拉你做信徒,我也不求你的供養,只希望你真正明瞭佛法的精髓,依教奉行,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又見面了,那我們這一會真正的目標就達到了。所以不搞拉信徒、不搞這些供養,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不是實在的。我們要從實質上去努力修持,這一些假東西、假相能捨都要把它捨掉,我們的心才清淨。每一位同修身心都清淨,這就如法了。

  這個淨宗學會這次送了不少書籍給大家,他們都有地址,你如果需要,你就主動跟他們聯繫,他不來找你。我們道場不找信徒,信徒他來找我們,我們一定要接納,一定要幫助。我們不拉信徒,不找信徒,保持著清淨心,這個非常重要。天天腦子想要拉信徒,那個很苦!心就不在道了,心裡怎麼能得到清淨?所以,一定要看破、一定要放下、一定要捨棄一切,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牽掛,把它捨得乾乾淨淨,你就一定往生。

  這個皈依證已經發給諸位同修了,我也說清楚了。誓詞是弘一大師在戒經裡面摘錄出來的,弘一大師告訴我們,誓詞是世尊當年在世給信徒傳授皈依所用的,所以他勸我們最好能夠依照這個做。我這麼多年遵守弘一大師這個教導,都採用這個誓詞,誓詞簡單隆重,在佛菩薩面前以真誠、清淨、恭敬心宣誓。宣誓時,我在旁邊是監誓,看到你們,給你們作證明。

  誓詞第一句:「阿闍梨存念」。這個阿闍梨是我(淨空法師)。阿闍梨,翻成中文是老師的意思。老師,你記住,就是給我做證明,證明我今天皈依三寶。

  法名用的是「妙音」,法名是誰取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取的,所以你們的福報很大!在什麼地方取的?《無量壽經》最後的一品,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授記,說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將來念佛生到西方淨土,在西方證得無上菩提之後,到他方世界去做佛度化眾生,都叫妙音如來,「同名妙音如來」。我們現在一皈依就是妙音居士,因果都相應,所以這個名字非常之好,因果都相同,所以用「妙音」。

  我們從今天起「盡形壽」,就是我們活一天,我們一定遵守佛在經典上的教誨,我們深信不疑,發願依教奉行。這才是真正皈依,真正成為阿彌陀佛的好學生。

  誓詞裡面有「皈依佛陀,兩足中尊」。這個「足」是圓滿的意思,「兩」是兩種,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叫「兩足中尊」。有些人佛學不通的,我們在海外遇到很多,他們看到「兩足尊」這個名詞,就以為是兩隻腳裡最尊的。你說,這成什麼話!這是很大的顛倒錯誤。這是福德跟智慧裡面沒有人比佛更高的,所以佛叫「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世法也要離欲,但是離得不乾淨。你看孔老夫子一生教學,他沒有教人出三界,只教人要做好人,保住人天的身分,所以教給人「欲不可長」。欲望可以,不要再增加了;欲沒有斷。其他宗教裡面,修行人要生天,往上升一層,欲就要減少一些。你看五欲如果要是不能夠斷掉,你生天在欲界天,你不能到色界;而且欲界六層天,愈往上面去,那個欲愈淡薄。欲要是斷掉了,就生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天,叫四禪。四禪、四空欲都斷掉了,雖然斷,他是伏斷,他不是滅斷,就好像石頭壓草,那不是根本辦法,沒斷根!唯獨僧團裡面,佛教給我們,欲是要斷掉的,所以見思煩惱斷了,超越三界輪迴。僧團裡面所有大眾,這個「眾」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團體,我們這個社會有種種團體,一切團體裡面最尊最貴,就是因為他欲斷了。欲斷了,這個團體是一切團體裡面最尊最貴的,所以叫「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僧是「眾中尊」,僧是修「六和敬」的,這個是為大眾所讚歎的,是一個非常和睦的團體。這個離欲是清淨的團體,清淨的修持,大眾相聚是一個「六和敬」的團體。每一個人都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都修的「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所以這個團體是一切團體裡最值得人家敬仰、敬慕的一個團體。

  這是誓詞裡面的大意,宣誓的時候大家跟著我念。接受三皈的同修站起來,不必集合到前面,秩序就不會亂。沒有受三皈同修坐下來,你們就不必站起來。我們節省時間,受三皈的同修就在原來的位子上站起來,這個誓詞跟著我念。授受三皈,我給大家做證明,我不能坐在此地,坐在此地就變成皈依我了,大錯特錯!我要站在旁邊。你們向佛菩薩宣誓,我在旁邊監誓,這個是必須要知道的。

  現在大家把誓詞打開跟著我念,剛才我說過了,我們要以最真誠的心、清淨心、恭敬心來宣誓:「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好,就地向佛一問訊。念第二遍: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再問訊,念第三遍: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再問訊,好,恭喜。接受三皈的同學,從現在起你們就是彌陀弟子,這是值得我們非常欣慰的。大家請坐合掌,跟著我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我們法會功德圓滿了,祝福諸位同修,道業精進,智慧增長。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