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小築護國息災繫念法會開示—真修才能真得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八集) 2020/9/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32-072-0018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我們午供到此圓滿。請放掌。
我們做法會,多少要懂得一點唱念內容的意思。我們念消災佛,「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這個三障,第一個是無明、第二個塵沙、第三個見思,這三種障礙,我們一般講業障、報障、煩惱障,學佛就是要消除這三種障礙。我們做三時繫念,四弘誓願第一願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生死有兩種,一個變易生死,一個分段生死。我們凡夫兩種都有,我們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生死,分段生死;變易就是阿羅漢以上,到等覺菩薩還有,他們沒有分段生死,有變易生死。如果要超越六道,最少要斷見思惑(見思煩惱)才能超越,這是所有的法門,顯宗密教、大乘小乘都一樣的一個條件。只有西方淨土這個法門不用斷惑,惑一品沒有斷,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其他的法門叫豎超三界,只有這個法門橫超的。不用斷惑,要伏惑,要伏斷,不用滅斷,滅斷那個難度比較高,伏斷。伏斷就是伏惑,我們有貪瞋痴這個煩惱,把它伏住,我們這樣信願念佛就能帶業往生。
淨土法門,我們做三時繫念,《彌陀經》講的信願行三資糧。第一個,你要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相信自己遇到了就有機會往生;願,要發願求生淨土,放下娑婆世界;第三就要行,行就是念佛。念佛,在《彌陀經》講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分三個層次,最高的是理一心不亂,破無明惑,見思、塵沙、無明都破了,理一心。再來就是事一心,起碼斷見思惑,事一心,這個難度高。我們就是淺的一心不亂叫功夫成片,就是伏煩惱,煩惱沒斷,但是壓住,不起貪瞋痴這個煩惱,不發作;病根沒有斷,但是它不發作,控制住。我們要念到這個功夫也不容易,念到這個功夫,現在就跟阿彌陀佛感應了,我們就有把握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沒有念到這個功夫就沒把握,看臨終最後一念你是不是念佛,如果忘記念佛,那又要六道輪迴。當然古來祖師大德都勉勵我們,最好我們平常就要念到功夫成片,伏煩惱。伏煩惱,這也是要下真功夫,不是我們做做法會,唱念唱得很好聽,那就行了。唱得再好聽也不行,那個煩惱、境界一來,我們控制不住,又隨業流轉了。
雪廬老人在台中蓮社對蓮友佛七開示:貪心起來,趕快念佛壓下去;瞋恨心起來,看到不如意的事情,趕快念佛壓下去;愚痴心起來,趕快念佛壓下去。那個痴比貪、瞋麻煩,痴就是他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痴毒比較麻煩,貪、瞋我們容易發現。貪心我們容易明白,瞋恨心、發脾氣也容易明白,愚痴就不容易發現。所以痴毒,其實貪、瞋也是從痴毒來的,貪瞋痴三毒煩惱。要去壓,實在講,大家壓看看,人家罵你一句,你第一個反應會不會念阿彌陀佛。這樣壓下來,功夫就得力了,你現在就可以跟阿彌陀佛連線,連線你就很清楚,將來可以預知時至。大家壓看看。這個痴是比較麻煩,你要真下功夫才行。所以我們修行不是說唱念、熱鬧這些,這不是修行,是修行的形式,真正內容就是你起心動念,貪瞋痴,「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我們三障諸煩惱,貪瞋痴有沒有消?不要說全部消,有沒有減輕一點?這個自己可以勘驗自己,問別人不準,自己最清楚。煩惱輕,智慧就長,願得智慧真明了。所以這個不是念一念,光念一念有什麼用?念了,煩惱還是沒有消,智慧還是沒有增長,不是一樣嗎?所以修行要下功夫,這是講真話,講真修行。
我們實在很不容易,古人比較容易。古人為什麼容易?因為他有底子,他有基礎,他有我們中國儒家的四書,中華傳統文化的底子,道家的底子。學佛,有小乘的底子,學大乘法就容易成就。因此我們淨老和尚用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來幫助我們,戒定慧三學,這屬於戒學,幫助我們伏惑。《太上感應篇》你做到了,斷惡修善,就伏惑。《感應篇》要讀,讀到我們明理。讀《弟子規》、《感應篇》,包括老和尚提倡的《群書治要36O》,非常重要,這些都輔助我們伏惑,斷惡修善。斷惡修善,你在其他法門你沒有斷惑,出不了三界。其他法門伏惑只有人天,你可以生人天善道,來生再來做人,或者修得好一點生天,出不了三界。但是在我們淨土法門就及格了,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滅斷,換一個環境再去斷,現在我們這個階段的功課先伏。
所以這些經書要讀,《無量壽經》要讀,包括《地藏經》要讀。《地藏經》就是這個月,七月在我們民間叫鬼月,所以在我們台灣民間的風俗,七月份不結婚的,七月份去娶新娘就娶到鬼新娘。在我們佛門,七月不是叫鬼月,叫「教孝月」,教孝道的這個月,教孝就是地藏菩薩代表。佛門四大菩薩,地藏菩薩代表孝,孝是根本,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佛門稱為孝經,佛門的孝經。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就是地藏菩薩的聖誕,那一天在大陸安徽九華山就很多人去朝山,去拜。但拜地藏菩薩,大家都去拜,朝山,如果你沒有學習《地藏經》,沒有聽講《地藏經》,沒有深入這個經,不能夠起觀,那就是結結緣,也不曉得地藏菩薩他教我們什麼。我們在生活當中,現在面臨到的所有的問題,我們現實的問題都是《地藏經》,超度也是依照《地藏經》講的,助念也是《地藏經》講的。《地藏經》講助念,若人「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那個就是助念。所以《地藏經》是基礎,這個都是相關的基礎經典,這個月教孝道的。
我們老和尚提出中華傳統文化來補習基礎功課,沒有這個基礎功課,學大乘法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要補習這個功課,這些基本的經要讀。「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子孫雖然他的聰明智慧不高,但是不能不教他讀經,你不教他讀經,他就沒智慧,他就沒有能力辨別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是非善惡他沒有能力分辨,他沒有標準,他就變愚痴。愚痴不是說笨笨的那個是愚痴,他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他的博士學位不代表他有智慧,要搞清楚。你不能聽他的,你聽他的就錯了,要聽誰的?聽佛菩薩、聽聖賢在經典講的。我們三寶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在世,依佛為師;佛不在世,依法為師,經典有沒有這麼講?他講的,經典有依據,我們可以相信;經典沒有依據,我們不能聽他的,要聽經典上講的才是標準,這個大家要懂。所以不讀經,你就沒有智慧,你就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你已經落在愚痴裡面了,愚痴跟畜生道相應。你不要以為那個學歷很高的他有智慧,那叫聰明,不叫智慧,那在佛經講叫世智辨聰,八難之一,跟自性的般若智慧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讀經就沒有智慧,他就愚痴,是非善惡顛倒。所以臨命終,心不顛倒,你平常就不能顛倒,臨終才不顛倒。臨命終顛倒,不是說臨命終突然顛倒,不是這樣的,你平常就顛倒,我們現在就顛倒。我們要覺悟,我們現在顛倒,不是臨終的時候才顛倒,是臨終的時候那個情況比較明顯。我們現在就顛倒,為什麼顛倒?你不學經,沒有依照經典在修就顛倒。我們要覺悟,我現在就顛倒。你有沒有聽佛講的?還是隨順你的煩惱習氣?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你現在就顛倒,不是臨終才顛倒。
這些沒有遇到善知識給我們指點,我們也不懂,我們肯定要顛倒;遇到善知識,你不認識,也是空過。遇到善知識不容易,我們這一生要了脫生死,善知識、好的老師是關鍵。再來就是我們自己本身,你能不能理解?有沒有正確的理解?理解之後,有沒有能依教奉行去做?如果遇到善知識,善知識的指點,我們正確的理解,理解之後我們也去落實,依教奉行,我們這一生就解脫了,我們在淨土法門就成就了、就作佛了。所以這個非常重要。遇善知識不容易,也是可遇不可求,我們看看很多學佛的人,那麼多,幾個人遇到真善知識?讀佛教大學、讀什麼佛學院,煩惱有沒有減輕?還有考試,還在跟老師計較分數,分數不給他,他還生氣,你說讀那個跟了生死有關係嗎?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要說了生死,你要得個人天福報都沒有,是不是?要搞清楚。所以佛光山出一個報紙叫「人間福報」,你要得到人間福報,也要懂得怎麼修,你要《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樣如理如法去修,才能得人天福報,你修得不對是三惡道。我們不斷的在起貪瞋痴是跟三惡道相應,跟人天善道不相應;人天善道,你要不貪、不瞋、不痴,來生才能生人天善道。所以佛門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六道輪迴要輪迴到人道很難!但是失去人身,要墮三惡道,機會很多。來生再得人道那就不容易,為什麼?因為我們想一想,我們貪瞋痴有沒有降溫?有沒有伏住?我們自己考驗自己,不要問別人,這個最準的。所以我們來生去哪裡,自己去考驗自己。你遇到善知識,善知識跟你講,你也要聽得懂;聽得懂,你也要接受。有的人聽了,好像懂了,其實他沒懂,他以為懂了;真懂了,他就會去照做,沒照做就是還不懂。所以我們老和尚過去常常跟我們講,我講的你們都聽不懂。我們覺得都聽懂了,我們也會講給別人聽,怎麼會不懂?他老人家說,你有沒有做到?做到才算真懂。這就是很嚴肅的問題,那不是講一講風涼話就可以。所以要了生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生死是大事,我們一定要去正視,正面去重視這個事情。
好,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提升,我們不能老是停留在做法會,熱鬧,上香。上香是什麼香?三時繫念第一個香叫「戒定真香」。那個戒定才是真香,那不是燒一兩幾萬塊的檀香。沒有戒、沒有定,你燒一兩十萬塊的,那也不叫真香。所以看到人家上香,或自己上香,它是表法的。不是說你來上香就有功德;沒上香,功德都沒有,不是的,全搞錯了。要燃起自己心中這一炷戒定真香,那才是真的,戒定才是真香,不是跟我們講得這麼清楚嗎?如果沒有戒、沒有定,你燒再好的香、你燒再多的香,也不是真香。所以我們要學真的,真的就是心中戒定真香,戒定慧三學,佛法的學習是戒定慧三學。所以我們上香、上水都是一個表法,一定要知道它表這個法,我們看到這個起觀照,從我們內心做一個改變,改心。改變心理才有用,心理改不過來沒有用,你燒再好的香也沒用。
好,現在我們是午齋時間,祝大家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