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繫念心得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08/10/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WD21-026-0002

  諸位同修,阿彌陀佛!請放掌。昨天跟大家簡單報告,這次在廬江實際禪寺百七繫念護國息災法會的緣起。這個因緣,昨天大概跟大家做了一個簡單的報告。這個緣起可以說不可思議,現在回想起來,的確是不可思議的一個緣起,因為事先也都沒有準備,臨時的,各種因緣俱會,所以成就這個百七繫念護國息災法會。

  到了上個月九月七日,我們在那裡做了一百三十六場,從四月二十五日到九月七日,一共做了一百三十六場。後續從九月八日開始,就由實際禪寺本寺的法師接著做,因為悟道旅行證到期,必定要出境,回到台灣,到澳洲去換旅行證。換證這個空檔,在回到廬江之前,經過香港,進來看看大家,拜見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一共有三天的時間,我們前天到,昨天跟大家做了一個簡報,今天我們還有一次的時間繼續來跟大家報告這次百七繫念的心得。

  這次的繫念法會,的確也是佛菩薩安排的,這次繫念的因緣,我們看到「護國息災」這四個字,顧名思義,這個法會的目的就是為了護國、為了息災,保護國家安全、安定,息滅種種的災難,這些災難包括天災人禍。護國息災這樁事情,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歷朝歷代,特別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可以說歷朝歷代遇到天災人禍,重大的災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時的帝王都會發起儒釋道三教來參與護國息災這些活動。特別在佛教裡面,護國息災這些法會更多。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經典裡面有一部經叫《仁王護國經》。這部經早年,大概在三十年前,我們老和尚在台灣中國佛教會也曾經講過一次,有這麼一部經。講這部經的道場比較少,但是在佛教寺院裡面,在台灣有很多寺院舉辦仁王護國法會,誦經、唱讚,這些法會的活動,這個倒是很多。

  佛法,我們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給我們提示,佛教是教育,不是迷信。所有一切法會,儀規,都有它的理論依據,也就是說每個法會,每部經典,都有它修學的理論依據,有修學的方法。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所得到的效果,在經典裡面都講得非常的清楚。只要我們真正明白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懂得方法,這樣來修學,沒有不成就的,一定可以達到經上所講的效果、目標。可惜的,我們現在很多寺院道場,只重形式,不重經教學習的內容。因此一些法會都流於形式,大家對於做這個法會的理論方法境界完全不明瞭,只是照法會儀規,法師帶著大家念,大家一起念,帶著唱,一起唱,叫拜,就拜,只有形式,不懂得內容。這樣做法會的效果,就很有限,很難達到經典上講的效果,就很難達到。只是在佛門裡面結個善緣,結結緣,我們一般講,結緣式的。這是我們普遍在現前這個世界上很多寺院道場,大部分這些法會都流於形式。

  因此有些沒有學佛的人,特別現在的這些知識分子,學科學的,看到這些情況,他總認為這是迷信,認為這是一種宗教信仰,是迷信的,普遍有這樣的一個看法。這個看法,我們也不能去見怪這些社會大眾,首先應該回頭來反省我們佛門自己四眾弟子,我們表現的給社會大眾他們的觀感,是什麼樣的一個形象。我們看看現在這些寺院所做的,當然很難叫一般人能夠信服,特別是知識分子。因為我們表現的沒有理論基礎,這個方法也不講解,做了之後,到底效果怎麼樣,也不知道。所以被社會大眾認為迷信,這是無可避免的。因為我們表現給社會大眾看的,的確是迷信的一個形象,所以我們佛門弟子應該回頭來反省自己。很難得,我們老和尚在《認識佛教》這個書裡面,把這些道理講得非常清楚。特別是我們學佛的四眾同修,要從我自己來做起。怎麼做?第一個,我們要先學習,在佛門裡面學習聽經聞法,這個是第一步。首先要明白,我們做這個法會所依據的經典,經典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要先明白。對經典裡面講的義理,要能夠理解,不但理解,能夠更有深度的去理解,你來修學,這個效果就更好,就更殊勝。

  在我們這個道場,我們老和尚長年講經,可以說非常密集的,中斷的時間很少。現在透過科技的方便,講完經,把講經的影音放在網路上,或者錄成光碟,CD、錄音帶來流通。所以現在透過這個科技,我們聽經聞法,的確是可以做到每一天不會中斷,這是我們現代人比古時候的人方便的地方。古時候沒有這些科技,聽經如果沒有時間到現場去聽,那就沒辦法了。現在得力於科技的方便,我們不一定要到現場,在家裡,或者在任何地區,甚至在車上,現在都可以放CD,一面坐車,一面聽經。還有,現在隨身聽也很普遍,小小的一個東西帶在身上,可以錄十幾個小時的經典,戴個耳機走到哪裡都可以聽。所以我們道場它的殊勝在於長年講經不中斷。

  講經教學,我們來聽經學習,這個方式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當年示現在印度,就是做這個榜樣給我們後人看的。我們根據傳記的記載,釋迦牟尼佛三十歲成道,成道之後,天天講經說法,一天還講八個小時,講了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七十九歲入滅,如果以我們中國人算虛歲,是八十歲。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他也沒有帶人去打個禪七,也沒有帶人打個佛七,天天講經教學。佛陀他這樣的一個示現,也是很明白的告訴我們後人,學佛最重要的,也可以說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先明理,道理你必須先要明白。道理不明白,這個方法往往是會用錯了,當然就達不到學習的成果。在佛門講成就,不管是大成就、小成就,都很難達到。像我們在《彌陀經》看到的成就,在現前得一心不亂,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是成果,將來的成果,成就。

  根據《彌陀經》這個講法,修學的時間要多長?我們淨宗同修,包括其他宗派的同修,都念過《彌陀經》,古時候禪宗道場也把《彌陀經》列為晚課,所以《彌陀經》在佛門裡面讀誦的人就多了。《彌陀經》告訴我們,念佛一心不亂要多長的時間?若一日到若七日,七天,七天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一心不亂。而且上根的人,一天、二天,他就一心不亂;中根的人,三天、四天、五天;下根的人,六天、七天。說明七天是最長的,根性比較差的,最差的要七天。根據這個經典來看,我們學習這個法門成就的時間不需要太長,頂多七天。我們佛門也常常打佛七,特別在我們淨土宗的道場,這個佛七可以說現在在世界上也很普遍,有的人參加不止一個佛七、二個佛七,甚至幾十個佛七,幾百個佛七都有人參加過。但是有沒有達到經上講的這個效果?參加這麼多佛七的人,大概都有一個答案,都還沒有達到一心不亂這樣的效果。是不是佛在經上講錯了?我們肯定,佛決定不會說錯,有可能是我們沒有真正明白經上講的意思,沒有深入的去理解。這個問題追究到最後,還是回歸到我們眾生自己這方面。

  佛所講的這方面是絕對沒有問題,問題都是在我們凡夫(眾生)這方面。所以這方面的主要問題,都是在於對這個道理不是很透徹的明白。我們也聽過經,但是這個經所講的,我們沒有深入。為什麼沒有深入?我們一部經,特別現代人比較沒有耐心,一部經重複的聽講,聽個十遍的,都很少。如果一部經重複聽二十遍、三十遍,那就更少了。一部經如果能聽上一百遍,這個就熟透了,對經教裡面講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他的印象就深刻了。這是一個方面,就是一部經我們並沒有深度的去學習,沒有反覆不斷地去學習,這是一個因素。另外一個因素,也有人這個經聽很多遍,經也常常讀誦,但是還是不得其門而入。道理也明白一點,修學的方法也大概知道,但是始終沒有達到經上講的這個效果,這個始終沒有達到。

  沒有達到這個效果,主要的原因在修行這方面,也就是用功,修行這方面,還不得力。不得力,一個是理論方法還不是很清楚,另外一個就是煩惱習氣太重。這些道理方法也都知道,但是煩惱習氣障礙住,明明知道,但又會做錯事,這個我們一般講業障深重。道理方法明白,但是要去修,也相當的困難,有很多障礙。這個障礙,一個是自己內心的煩惱,業習太重;另外一方面,外面這個環境也不好,遇到一些不好的因緣、不好的環境,勾引我們內心這些深重的煩惱習氣,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難免就出現很多障礙,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個預期效果,就像《彌陀經》講的七天是一個期限。我們打了這麼多佛七,還沒達到這個效果,這個當中就是有業障、有障礙。不是理論方法不明白,就是煩惱業習、惡劣環境造成的障礙,使我們無法達到這個預期的目標。這個惡劣環境,不但物質環境,還包括人事環境。人事環境,我們一般講惡友、惡知識,錯誤的引導、影響,這些造成的障礙。所以這些統統歸納為業障,所謂業障深重。

  護國息災,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你看很多道場做仁王護國息災法會,但是沒有很明顯的效果。主要講這個經的人太少,帶領大家來做護國息災法會的法師,他自己對經裡面講的理論方法境界也不明瞭,只有一個形式、一個儀規,當然這個法會也就很難發揮它殊勝的效果,也就是得不到經上所講的殊勝的功德利益,就得不到。其他的法會,譬如拜懺,每個懺都有它的懺本,這些懺本也都是古來祖師大德依照經典的理論來彙編的。一般消災的,譬如《梁皇懺》、《慈悲懺》,還有《水懺》、《藥師懺》等等。超度最普遍的,現在在佛門是放焰口,放大蒙山。蒙山施食,焰口也是施食,主要是施食,布施飲食給鬼道的眾生。規模最大的,就是水陸大法會,這是佛門裡面超度規模最大的,是水陸大法會。一般放焰口、放大蒙山,這是最普遍的。

  「三時繫念」,這個是我們在台北,這個總在二十二年前了,我們老和尚在景美,那一年是李老師,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往生那一年,這是在二十二年前的事情。他老人家生前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這本《無量壽經》交給我們老和尚。在箱子裡面放了很多年,到了老師往生那一年,老和尚把它從箱子拿出來,當時也交代悟道去接洽,印這個經本來紀念老師。因為那個經本有李老師在旁邊用毛筆做註解,叫眉註。當時我記得是印了一萬本出來流通。後來這部經書印出來,紀念李老師,同修們看到,就請我們老和尚來講這部經。這部經宣講之後,到今年已經第二十二個年頭了。在全世界,這部經流通量,在我們過去印經的記錄來看,流通數量是最廣、最多的。所以在當時就成立了淨宗學會,最早在景美成立華藏淨宗學會,我們老和尚在佛教會登記,韓館長在佛教會登記一個會長,韓館長她是總幹事。後來館長往生,有同修捐信義路(現在的道場)給我們老和尚,做流通法寶聯絡處。這是現在華藏淨宗學會新的地方,當時我們老和尚,這個華藏淨宗學會地址是附設在華藏佛教圖書館,後來館長往生之後,有人捐了這麼一個地方,所以就把這個地址移到現在信義路四段333號之1。

  當時成立這個淨宗學會,在還沒有成立之前,在華藏佛教圖書館,每一年農曆七月,還有清明四月,十二月冬至祭祖,一年有這麼三個節日,韓館長都辦超度法會。四月份是清明祭祖,農曆七月是中元普度,農曆十二月是冬至祭祖,過去圖書館一年就辦這麼三次的法會。在圖書館成立早期,我記得每一次辦法會都是三天,一天誦一部《地藏經》,到了第三天下午六點到晚上十點,請外面的法師來放大蒙山。所以在早期,我們在華藏圖書館,我跟悟本師兄,我們都參加過放大蒙山。一直到了淨宗學會成立,因為當時在台灣農曆七月,一般寺院的法師都是最忙碌的,一方面他們自己也有道場,自己道場例行性的法會要做,另外外面有很多地方也邀請。當時敲法器由圖書館的出家眾來擔任,主法的法師,就到外面請。當初,像請大智法師,這個現在聽說已經往生了。另外還有現在還在的,見如法師,明乘法師。韓館長請他們來主法,我們敲法器,放大蒙山。後來,大概是我到圖書館的第三年,我是在二十二年前,出家是在台北市杭州南路,佛陀教育基金會,住了一年五個多月。這個是二十四年前的事情,佛陀教育基金會剛剛成立,我去當義工,我父親過世四十九天,有因緣在基金會剃度。住了一年多,韓館長請我到華藏圖書館去幫忙。我到圖書館大概第三年,前面二、三年都是請法師來放大蒙山。到了第三年之後,以前請的幾位主法的法師,大家都很忙,特別到了農曆七月,大家都沒時間來。

  後來我們老和尚有一個戒兄弟,明訓老法師,小我們老和尚三歲,他們是同屆,同一期去受戒的,大概都是在那個時候出家的,小老和尚三歲,今年七十九歲了,目前住在台灣南投彌陀精舍。他們剛出家,在五十年前,台東佛教蓮社,明訓老法師當時創辦,當社長,請我們老和尚去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個照片,我這次回台灣,也特別到南投去看他老人家,我看他的客廳掛了這幅五十年前的照片,我就請照相館的居士(林居士)幫我照下來。照下來,加洗了很多,帶到香港給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非常歡喜。這個五十年前黑白的舊照片,現在放大,看得還非常清楚,看了非常喜歡,早上他還把這個照片送給同修。那個時候,明訓法師有時候也會到台北來,他的道場在南投,彌陀精舍是個小道場,彌陀精舍。他常常請我們老和尚的錄音帶,去跟他的信徒結緣,他自己也有在聽。那一次韓館長剛好做法會請不到人,剛好明訓法師從南投上來,到圖書館來請錄音帶,也見到師父、見到韓館長。韓館長當時剛好請不到法師來主法,看到明訓法師是我們老和尚的戒兄弟,也知道他以前在戒德老法師那裡,以及大智法師那裡學過唱念。因為明訓法師是蘇州人,戒德老法師是常州天寧寺出來的,現在還在台灣,聽說已經一百零二歲了,現在聽說還有在做佛事。聽說他做佛事,都不馬虎的,像放大蒙山、燄口,課本上講幾遍就幾遍,沒有偷工減料的,沒有減少的,可以說在做經懺佛事方面是一個非常規矩,非常老實的一位老法師,今年一百零二歲,也非常難得,明訓老法師以前就是跟他學的。

  韓館長以前在寺廟跑得多,所以認識這些唱念的法師也認識了很多,這個法師唱的怎麼樣?那個法師唱的怎麼樣?一提到,她都很清楚,因為她喜歡唱念。所以看到明訓法師來,知道他也有學過唱念,現在正好找不到法師,就請他幫忙,請他來放個大蒙山。當時我聽到明訓老法師跟韓館長講,他說放大蒙山要三密相應,裡面有很多咒語,這是屬於密教部的,密宗的,要觀想、持咒、結印,三密相應,才能變出飲食供養眾生。他說我沒有能力做到三密相應,我變不出這些東西給眾生吃,你請我放大蒙山,他說這個我辦不到。如果你請我做「三時繫念」,還可以。當時我們沒有聽過三時繫念,只知道有燄口、大蒙山、水陸法會,還有其他的像《梁皇懺》、《慈悲三昧水懺》,這些我們是常常聽到。三時繫念,從來也沒聽過。他老人家說,這個「三時繫念」是勸亡靈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的,就是勸念佛的,信願念佛的,他說我們修淨土宗的,這個我們還可以。三密相應,難度比較高,他做不到。他就跟韓館長講,他說如果你請我來做三時繫念,那我就答應。課本,這些儀規,他可以來教。韓館長當時請不到法師,當時她也不知道什麼叫三時繫念,我們也都不知道,反正有比沒有好,只要他答應,我們這個法會應付過去就好了。就這樣答應下來,韓館長就同意了,請明訓法師來教我們三時繫念,教這些唱念儀規。這個是在二十二年前了。大概就是我們老和尚宣講《無量壽經》會集本之後沒多久。

  這個三時繫念一做了之後,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當時韓館長跟我們總是覺得這個很陌生,什麼是「三時繫念」?沒聽說過。放大蒙山,我們放很多次,很熟悉了,這個佛事,我們沒學過。只是想,因為找不到主法的法師,這個明訓法師他答應,這次做了,下一次看看哪個法師如果有空,下一次大家還是習慣放大蒙山。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這個「三時繫念」一開始做下去,仔細讀誦它這個內容,發現跟我們淨宗的修學非常的相應。裡面中峰禪師編的這些開示、讚,編得非常好。這樣一做下去,我們淨宗的同修,大家都非常歡喜,《彌陀經》我們常常在念,大家都很熟悉,平常功課誦《彌陀經》、念往生咒、念讚佛偈、念佛,這些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再加上中峰禪師編的這些讚,那個詞都非常的優美,配上這些唱念,大家做得法喜充滿。所以從那次開始,韓館長她也很喜歡,以後統統都來做這個法會。所以「三時繫念」這個佛事,這個課本出來,似乎配合《無量壽經》的弘揚,可以說在全世界普遍受到淨宗同修的歡迎。所以現在提到「三時繫念」,淨宗同修沒有不歡喜的;提到《無量壽經》,大家都非常樂意來讀誦。提到超度佛事,在我們淨宗講,真是非「三時繫念」莫屬,因為這個跟我們淨宗修學是相應的,所以大家特別的歡喜,也符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原則。

  所以從那次開始,我們的法器都學這個法事。這個法事從華藏圖書館開始做了之後,慢慢的有很多同修知道,知道之後,有很多地方請明訓法師去主法。到了圖書館做法會的時候,那個時候換明訓老法師他沒時間了,因為大家知道這個繫念法會做得非常歡喜,有很多地方請他去做。請的人多,他時間就不夠,到圖書館要做法會的時候,那個時候連明訓法師他也沒時間來了。沒時間來,那怎麼辦?外面法師請不到。後來韓館長就請問我們老和尚,那個時候老和尚他就講,我們自己家裡道場的出家眾,自己可以學。當初我在基金會出家,出家前聽經聽了十五年,出家最主要的願望,就是想學習講經說法,覺得聽經聞法,講經弘法非常重要。因為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個佛法、佛經沒有人來講解,縱然在這個世間他很聰明,有很高的智商,他也不能夠理解。佛法衰落,佛法被社會大眾誤會,主要的因素也是缺乏講經弘法的法師。因為不講解、不說明,大家就不了解;不了解,當然產生誤會是在所難免,把佛教的經義誤解,甚至曲解、錯解了。這個情況是佛教沒落、衰微的原因,只有形式,沒有內容。所以我發願出家就是學習講經說法。

  但是到了圖書館,遇到這個事情,老和尚、韓館長叫我們都要學,我第一個被叫上去學主法。以前剛出家,作夢也不敢想上台去當主法。但是當時也沒辦法,情勢所逼,打鴨子上架,硬著頭皮上了。所以這個唱念佛事,本來也不是我出家的本願,我出家的本願是學習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但是這個因緣,遇到學習唱念這些佛事,後來我想這方面也有它的需要,所以講經弘法、唱念,這兩方面也都值得提倡。因為唱念這方面屬於音樂,在佛門講叫梵唄,梵樂。我們中國古人、聖人治天下,禮樂治天下。一個地方如果這個樂,歌曲,它是正面的,就可以幫助這個社會大眾導入人心向善,把人心導入向善,改善社會的風氣。所以唱念的這個音樂,古聖先賢,包括我們佛門都非常重視。如果唱一些負面的歌曲,這個會敗壞社會風氣。現在社會風氣這麼敗壞,跟歌曲、音樂有很密切的關係。

  《三時繫念》中峰禪師編的,中峰禪師他是一個開悟的人,當然他編的這些內容,我們長時來唱誦、來修學,它也是幫助我們開悟的。很難得在二OO三年,我們老和尚在澳洲淨宗學院,那個時候是我們胡總幹事啟請,為她母親往生啟請的,啟請老和尚把這個繫念講一遍。在這個之前,有講過,好像在新加坡,我記得講了五次,後面沒有講圓滿。到了二OO三年,在澳洲淨宗學院,這部《三時繫念》完整的講圓滿了。這個因緣也非常難得,我們聽老和尚講解《三時繫念》,我們再來參加繫念法會,可以說效果就更為殊勝,幫助我們隨文作觀,進一步可以做到隨文入觀。當時我也想到這一點,所以也就用心學習,同時也帶動我們師兄弟,大家一起來學習。當時我們都輪流,有時候我來當維那,讓他們上台去學主法,大家互相學習,多學習幾樣法器,將來要安排法器上場,比較方便一點。

  繫念法事做了二十幾年,可以說推廣世界各淨宗道場幾乎都有做過。不但淨宗道場,還影響了其他的道場,有些道場他們從來也不做「三時繫念」,現在聽說也都在做。做的聽說唱腔、儀規跟我們有點不太一樣,那也沒有關係,愈多人做就愈好!為什麼?因為我們末法時期,畢竟淨宗是最契機的。這一生要想脫離六道生死輪迴,唯一能達到這個目的的,只有西方淨土阿彌陀佛,求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才有可能達到。其他法門都必須斷見思煩惱,才能出離六道。見思煩惱有一絲毫沒有斷乾淨,六道都出不去。這是大乘小乘、顯宗密教,雖然修學的理論方法不相同,但是它的標準是一樣。有的法門快,有的慢,有的圓滿,有的不圓滿,但是要達到了生死,出離六道輪迴,斷見思惑這個標準是同樣的。不但釋迦牟尼佛這個娑婆世界是這樣,其他十方諸佛世界都沒例外的。唯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他特別,見思惑一品沒斷,你只要具足信願行,念佛求生淨土,就可以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其他的法門叫豎超三界,這個法門叫橫超,快速。所以末法時期,這個法門是最契機的,這個佛早在《大集經》上,就跟我們講過了。所以三時繫念這個法會,特別在我們末法時期,受到這麼多人的歡迎,不是沒有道理的。

  繫念雖然不用斷見思惑,但是要具足信願行,這是一部《彌陀經》講的修學的宗旨,就在信願行。這個信,在中峰禪師編的《三時繫念》,在第一時後面,他一段開示的白文,講「信者,信有西方淨土,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第一個要相信的確有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理想國,而是真正有這個世界,不是虛構的,是真實的。要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西方極樂世界有佛叫阿彌陀,攝取十方念佛的眾生,往生到他的世界。所以《彌陀經》上講兩個有,「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佛號阿彌陀」,這個有就是很肯定的,真有,這是首先要信的。信自己有往生之分,有極樂世界,有佛阿彌陀,也要信我自己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典,我就有往生之分,我有這個緣分,這個分就是緣分。也就是講有這個機會,我有往生的機會了。

  禪師又講,但是信,我們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都是從我們自己心裡所現,自心去感的,我的心能感,阿彌陀佛他能應,這個感應都沒有離開我們自己的心性。在大乘經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萬法唯心」,一切法都是從心生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沒有離開自己的心,離開我們自己的心性,那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整個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心現識變的,沒有離開我們的心。離開我們這個心性之外,那什麼都談不上,這一點要真正的相信。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這個信講了六個,講得更詳細。禪師又講,「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這個是講到了重點。一般我們講信願行,但是禪師他開示信行願,這個開示也非常有他的道理。一般我們講,相信淨土,我想來學習淨宗的同修,沒有一個不相信。但是信,還不了解就信,這個叫迷信。但是迷信,如果是信佛的正法,雖然不了解,這個迷信還是非常可貴的。為什麼?因為他所迷信的本質是佛法,佛法本質它不迷,它是從迷給你導入悟的境界。所以你開始不了解,迷,但是慢慢會讓你了解,讓你開悟,那就不迷了。

  所以聽經聞法,這些理論方法明白了,這個時候就不迷信,像大家都聽過經就不迷了。沒有聽過經的,他迷;聽過經的,他就不迷了,對經典裡面講的這些道理,明白了。這個時候叫正信,這個信是正確的,觀念見解都正確。但是正信夠不夠?還不夠。你理解之後,進一步要去行,行就是修行。在念佛法門,念佛就是修行。你這個行的功夫得力,你這個信心就深入了。功夫得力到一個程度,你就證果了,證實經上講的效果。譬如經上講的一心不亂,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這個是證果,證明這個結果。在現前達到一心不亂,你達到這個目標,信心就生了。證實這個結果,那個時候的信叫真信,絕對不會動搖了。所以這個行,它是來證實你所信的,你所信的沒有透過這個行來證實,這個信心還不夠標準,不夠經上講的標準。這個信當中,總是不穩固,總是有疑問,半信半疑。所以他講信行願。

  行要怎麼行?接著禪師又講,他也是舉出經論,舉出《楞嚴經》跟《彌陀經》,「《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接著舉出《阿彌陀經》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個行叫正行。行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前面那個信總是有懷疑,不堅固,為什麼?對於往生極樂世界沒有把握。如果這個行得力,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那你的信心還會動搖嗎?還會有懷疑嗎?就不會了。所以這個很重要的關鍵,在行這部分。信願行他是缺一不可,是相關的。他舉出《楞嚴經》,「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個簡單十六個字,但是可以說是念佛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原理原則。都攝六根,怎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都攝六根。如果你能夠淨念相繼,都攝六根,這樣念阿彌陀佛,那你就不需要借用其他的方便法。你這樣念,念得功夫到了,自自然然心就開了,心開就是開悟,禪宗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在淨宗講,叫理一心不亂。我們現在有很多念佛的同修,甚至念了幾十年,並沒有達到這個目標,於是乎心裡就難免起了很多疑惑,我到底能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這條線,還沒有接上,還不相應。在這個情況之下,難免有很多疑惑、懷疑,這是行這方面不得力。

  念佛這個道理,說簡單也很簡單,說很深,它是最深的。我們講淨念相繼,這個念佛,我們大家都知道,我現在心裡念阿彌陀佛,口中念阿彌陀佛,身禮阿彌陀佛,身口意三業,禮佛、想佛、念佛,這個是不是叫淨念?不一定。如果不是淨念,那就無法都攝六根。那什麼叫淨念?這一點我們念佛的同修,不能不深入的去探討。這個淨念是心清淨。心怎麼樣才叫清淨,怎麼樣是不清淨?這個標準,我們不要講得太高,就以我們人天法的標準來講。淨業三福,第一福,人天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三福就像三層樓,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出世間小乘福,第三福是入世的大乘菩薩福。這個三福,佛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在還沒有給韋提希夫人講解十六觀,這個觀想的方法之前,先給她講這個三福,講完之後,跟她說,這個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諸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尊佛例外的,這個三福的原則都同樣的。淨業正因,我們要注意看這四個字,淨業。《楞嚴經》講念佛要淨念。我們要達到淨念,正確的修因,修學的原則就是這個三福,他不是講助因,是講正因。這個我們不能疏忽,疏忽,我們修學很難抓住重點,這個不能疏忽。這個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顯宗密教,大乘小乘,包括我們修淨土的都不例外。

  我們淨土是可以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有分三輩九品。如果我們做到第一福,下輩往生;修到第二福,中輩往生;能夠做到第三福,是上輩往生。最起碼我們要下輩往生,也得要能做到第一福,人天福。我們這樣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是絕對有把握,帶業往生。這在其他法門是不能脫離六道輪迴的,唯有淨土這一法門。你修其他法門,可以得人天福報,還在六道裡面。但是你把這個三福的修學,起碼做到第一福,這樣信願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住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有六道輪迴,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他沒有六道輪迴,而且人人無量壽,四土都在一起,這個世界非常非常奇妙。因此一切諸佛都勸眾生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條件是出離輪迴最低的,可以說人人都能辦得到。雖然條件最低,低也有他低的條件,並不是說低到都無條件。好像考試,阿彌陀佛這個學校,只要有二十分,他就錄取了。其他諸佛的世界,你起碼要六十分以上,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這個不等,最少要六十分以上,以下的都不錄取。阿彌陀佛這個是條件最低的,二十分他就錄取了。但是我們學習,總不能連二十分都達不到,考個零蛋,這個也不能往生。他條件是最低的,跟其他法門比較來講,他是最低的,最容易的,而且最方便的。但並不是說完全沒有條件,這個條件就是信願行。

  我們為什麼達不到淨念?我們從第一福這個標準來講,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我們大家都聽過,我們現在念佛為什麼沒有辦法在七天裡面達到一心不亂?不要說一心不亂,功夫成片都達不到,為什麼?因為我們內心還是有很多煩惱妄念,這個妄念最嚴重的就是貪、瞋、痴、慢、疑、惡見,濃縮起來講,貪瞋痴慢,貪瞋痴三毒煩惱,這個惡念、雜念特別多,心不清淨。我們念佛當中夾雜這些惡念,貪瞋痴這些惡念,所以怎麼念都沒有辦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是被這些惡念障礙了。大家如果真的想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建議大家可以多讀《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個在前年,我們也請北京世邦文化公司幫助,請台灣中視退休的王導演去主導,在大陸拍連續劇。我們十樓的結緣架上都有,現在有做DVD流通,大家可以看看。另外一方面再看書,然後再看看這個影劇。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他這篇是補充《了凡四訓》之不足。他這篇東西,特別是針對意惡,就是身口意三業,內心裡面充滿了種種的惡念,貪瞋嫉妒,種種的妄念、惡念,太多了,他自己沒有發現,但是他對灶神奉祀非常虔誠,感應到灶神現身來給他指點,這是俞先生他的善根福德因緣。袁了凡他是遇到雲谷禪師給他指點,俞淨意是遇到灶神給他指點,他們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我們看看這個書,就知道我們淨念相繼的標準在哪裡。所以去年我到馬來西亞古晉淨宗學會,前會長,前一任的會長,賴會長,有一天請我吃飯,他告訴我,他說悟道法師,我很慚愧,《念佛圓通章》講,念佛要淨念相繼,他說我現在並不是淨念相繼,而是煩惱相繼,貪瞋痴這個煩惱不斷的相繼。我跟他講,我說你這個話說對了,我們念佛人功夫不得力,主要原因就是煩惱相繼,並沒有真正做到淨念相繼。真正做到淨念相繼,就像俞淨意公一樣,把內心貪瞋痴,種種惡念、雜念,統統排除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以俞淨意公遇到灶神之後,灶神跟他指點,他發現自己的毛病在意惡,他的毛病在意惡。所以發願要排除這些意惡,他自己取了一個外號,叫淨意道人。俞淨意,淨意是他遇到灶神之後取的。他的原名叫俞都,字良臣。袁了凡,他原來不是叫了凡,他叫袁黃,他的字號叫學海。是遇到雲谷禪師給他開示,他明白了,才改為了凡。俞都,就是俞良臣,他是遇到灶神跟他指點,他才改成俞淨意,淨就是清淨的意思,意就是我們身口意,這個意地裡面要達到清淨。因為過去他自己煩惱太多了,自己並沒有發現自己這些毛病,經過灶神一指點,他才發現原來自己錯了,所以改為俞淨意。我們要學習淨念相繼,我們參考看這個俞淨意公這個就可以達到。

  另外我們再參照《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品,裡面有一段經文,那段經文佛開示的,就跟《遇灶神記》這一段意思都相同的。說明我們一個念佛人,你要往生極樂世界,最起碼現在的修學,你的意念是什麼樣的標準?如果我們真正明白這些道理方法,那真的你打個佛七,一心不亂不敢講,功夫成片是肯定達到的。像俞淨意、袁了凡,他們這些要達到功夫成片都沒有問題的,而且這個功夫成片還不是低層的,是高層的。

  所以中峰禪師講,信行願。你這個行得力了,那你的信心就堅固了,你就不會懷疑了,當然你的願也不會退了。所以願以導行,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講,這個信願行,行是證實你所信的,滿你所願的,願什麼?我們願生西方。這個行,念佛,淨念相繼,就是證實我們相信的這樁事情,來滿我們期望的這個願望,這個願望就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滿我們這個願,這個要靠行。所以信願行,或者講信行願,這個三資糧,它是相關的,分不開的,你缺一個都不可以。念佛要知道,我們修學的理論依據,我們的目標,就是我們的願望,這個願望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立志。你這樣念佛,你要達到什麼目標、什麼願望?經上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我們願望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學佛、作佛,就是這個願望。所以一部《三時繫念》,它主要的重點就是在《彌陀經》。中峰國師的開示,也是依照這個經典來給我們做深入的開示。不但我們可以往生淨土,如果能夠依照中峰禪師的《三時繫念》,能夠隨文入觀,那這個往生淨土都不在中下品,不在中輩、下輩,而是可以達到上輩往生。這點非常重要,特別要重視這個淨念,我們要好好從這個地方來修學。

  好,今天時間也到了,這次也很簡單的將廬江實際禪寺百七繫念護國息災大法會的因緣,以及這次做繫念的一點心得,提供給大家分享。謝謝各位,我們下次再見。祝大家身體健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心想事成,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