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緣起的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02/12/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WD21-001-0002
諸位大德,我們接著再看第四段,先將這個文來念一遍:
【祭之旨在不忘本,所謂報本反始也。古禮首重祭禮,誠屬心性極則之理而表現於吾人日常生活中者也。真一切行門之大根大本也。】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給我們講祭祀的宗旨是在於不忘本,就是教人做人不可以忘本,要知道我們從哪裡來的,這是祭祀祖先的宗旨。人能夠不忘本,他才能夠『報本反始』,在佛法講才能恢復到自性,恢復到本性。我們學佛為什麼不能明心見性?就是把這個根本忘記了,迷失了,所以就成為凡夫了。「報本反始」,在我們世間教學是基礎,這是基礎,也是根本。所以『古禮首重祭禮』,這個禮,祭禮是最重要的。在過去帝王的時代,一些大的典禮皇帝可以派代表去主持,但是祭祀祖先這個典禮皇帝一定要親自去主持,不可以派別人做代表。這是說明什麼?過去古代國家的領導人是以孝治天下。不像我們現在學西洋的,西洋他們講法治,法律來治天下,跟我們中國古代是截然不同的。古代的人他是以孝道來治天下,也就是帝王自己先做一個榜樣給天下老百姓來看、來效法。人人都能夠懂得孝養父母,這個天下就大治,這是治天下的根本,從這個孝做起。因此這個祭禮非得帝王親自主持不可。如果他不親自主持,表示他對這個孝道不重視。一個國家最高的領導人對孝道都不重視了,當然下面的這些文武百官老百姓,當然也不會重視了。
所以古代帝王,一般講,要做人民的君親師。君就領導人,要領導全國的人民,要照顧全國人民;親就像父母親一樣,愛護子女的心情來愛護人民。所以過去做官的人稱為父母官,一個地方官就是這個地方的父母官。所以父母官我們聽起來非常的親切,這個地方上的首長就是這個地方人民的父母,他要像做父母的一樣去愛護子女。大家都知道,父母對子女的愛護出自於天性,沒有條件的,真心的愛護,做官的人也是要像做父母這樣心態來愛護老百姓。所以跟現在講的公僕意義大不相同。公僕就是公眾的奴僕、僕人,現在做官的講人民的公僕。僕人跟父母這個心態上是完全不相同。大家有做過人家的父母,一定能夠體會得到。第三個是師,師是老師,這個國家各階層的領導人,一直到最高的領導人,一定要做一個好的榜樣、好的模範,來教導全國的人民。這是古代從最高的領導到最下面的領導,每一個階層的領導都具有君親師這三個條件。一定要做到這三樁事情,在這個地位上才算圓滿,才有功德。反過來講,如果做不到,那就有罪過了。這個是講提倡祭禮是重孝道。
祭禮『誠屬心性極則之理而表現於吾人日常生活中者也』,這是把祭禮生活化,就是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這個上面,落實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所以它不是空談,而是要在生活中去落實的,去把它做到。所以『真一切行門之大根大本也』,從這個祭禮當中,你就懂得怎麼做人,人與人之間怎麼相處,怎麼做事、怎麼接物,你從這個地方就可以學得到。所以這個是大根大本。我們再看下面第五段:
【祭有三:一曰祭祖先,每於清明、冬至皆有各個族姓祭祀活動,旨在教民誠、信、忠、敬,愛人如己,事死如生,情至厚也。人心厚,方能繼孝思,篤人倫,醇風俗,進而隆國運,開太平;是為令我中華文化復興光大,普照大千世界,一切眾生之類,咸得和平安樂,福慧自在之基始也。】
這裡是第五段。這是講到祭祀有三方面。『一曰祭祖先』,第一個是祭祖先,『每於清明、冬至皆有各個族姓祭祀活動』。清明,一般我們民間大家都知道,清明掃墓一直到現在還是普遍在民間,每到清明大家都會去掃墓祭祖,這是在民間這個活動到現在還保存著。但是如果我們現在不再極力來提倡祭祀,恐怕再過二、三十年,在下一代的子孫,恐怕把祭祖慢慢就淡忘掉了。所以現在是正好極力提倡的時候。
冬至這個就比較少人知道了,一般大家都知道清明,冬至就知道的人比較少。所以我們道場我們導師在過去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每一年道場基本上有三次的法會。第一個就是清明,我們修淨土就是打佛七、做三時繫念,來祭祀祖先,把誦經念佛的功德迴向給列祖列宗。第二個節日就是我們民間農曆七月份,俗話稱鬼節,就是中元普渡,是民間從七月一號到七月三十號,這三十天當中選一天,也是做佛七、三時繫念的法會。第三個就是冬至了,像我們這次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舉辦「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落成冬至祭祖佛七三時繫念法會一樣,剛好佛七圓滿第二天就是冬至。所以選擇這一天來祭祖,就符合過去我們祖先祭祖的節日,剛好是冬至這一天。所以稱為冬至祭祖。所以祭祖的活動一年基本上是兩次,一個清明、一個冬至。
每個族姓在過去這兩個節日都有祭祀的活動,這個活動它的宗旨在『教民誠信忠敬,愛人如己』。祭祀是教導人民這個心要真誠,儒家也講「不誠無物」,誠就是清淨心。過去清朝曾國藩先生他註解誠的意思,他講「一念不生謂之誠」,就是我們心中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時候這個心就是誠心,真誠心。所以有同修問到了,我們要怎樣做心才真誠?我們以曾國藩先生這個註解,他這個註解跟佛經講的也相應,我們佛經講一念不生,返本歸實,恢復到本來的心性,我們本來的心性就是清淨的,所謂妄念就是虛妄不真實的,才叫妄念。如果是真的就不能叫妄念。我們把妄念放下就恢復到真心本性,真心本性就是誠心,就是真誠心。
我們這次打佛七有同修問到這個問題,我們要用什麼心來念佛?要怎樣念?想了很多問題。想了這麼多是什麼現象?就是妄想、妄念。要怎樣念才叫是真誠心念佛?我們就是以一句佛號來代替所有的妄念。我們念佛,心中有妄念起來了,這個念頭不管是善、是惡,亂七八糟的、奇奇怪怪的雜念起來,怎麼辦?古大德教我們不理會,不要管它,這個妄念起來讓它起來,你不要在乎那個妄念,也不要再回憶那個妄念,不要去擔心那個妄念。你把注意力轉移到阿彌陀佛這一念,照顧這一念,你不要去照顧那個妄念。我們現在念佛這個要領抓不到,就是念佛不照顧佛這一念,偏偏去照顧那些妄念。所以念來念去,念到心神不安,心不安寧,就是沒有抓到念佛的要領。
所以古大德教我們,你妄念起來,不要管它,盡量讓它起來,你不理會它就好了,過一陣子那妄念自然就沒有了。你只要把注意力專注在這句佛號上,專注在念佛這個上面,這樣念久而久之妄念慢慢就減少,到最後妄念它自自然然就沒有。所以念佛的時候你也不要一直想,我這樣念會不會得到一心不亂,我還要念多久才會得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又是什麼樣子?給大家講,如果你在想這些問題,統統叫妄念。如果你這些念頭不把它放下,就是你念佛得一心不亂的障礙。什麼念頭障礙你一心不亂?就是這些念頭。那要怎麼念?剛才講,你不理會,你也不要管你什麼時候會念到一心不亂,也不要去想一心不亂又是什麼樣子,你先不要去想這些問題,現在重要的,你先放下萬緣,提起一句佛號。
當你心中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心就是真誠心,起作用就是大慈大悲。就是我們導師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五句是一而五,五而一,是一樁事情。你真正真誠心了,那你必定清淨;你有了清淨心,必定平等,你的心一定平等;心平等,一定是正覺,覺而不迷,正而不邪;你不迷了,你用心一定是大慈大悲。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如果你沒有真誠心,沒有清淨心,反過來講,你那個慈悲不是佛法講的慈悲,是感情的愛緣慈,不是智慧當中所產生的慈悲。這一點我們同修一定要認識清楚,不能把感情的愛緣慈看作是佛菩薩那個大慈大悲。佛菩薩大慈大悲是從清淨心當中智慧所產生的,跟我們凡夫從妄想心、意識心、感情用事的心產生的,那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所以這個誠在世出世間法都擺在第一個。《觀經》講三心,第一個也是講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所以誠,儒家、佛家都講,都講求。
誠而後有信,信就是不欺騙人,講信用,與人交往守信。忠,這個字,中心,你這個心不偏不倚就叫忠,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就是你守本分,把你自己分內的工作,本分的工作,把它做好,所謂盡忠職守。比如說你在道場,你擔任什麼職事,你把你這個職事的事情、本分,自己該做的把它做好。要認清自己的工作,不能顛倒,不能自己本分的事情沒有做好,去做不是我們分內的事情,那就顛倒了,那就錯了。現在有很多人,你不能說他不熱心,不能說他心不好,心是好心,但是事情往往做錯了,他不知道,他還以為自己好心好意幫助別人,實際上他做錯了。所以這個忠,盡忠職守,首先要把自己當前分內的工作要先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之後,要盡心盡力去把它做好,這才叫盡忠。敬就是恭敬,對人、對事、對物,我們一般講敬業,你有敬業的精神,你就會把這個事情把它做好,盡心盡力去改進,這是敬。「愛人如己」,愛護別人就如同愛護自己一樣,絕對不會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事死如生』,這是我們講祭祀祖先。過去有些人拜祖先,拜牌位,有很多人說這個是迷信,祖先都死了,也不會講話,拜那個牌位幹什麼?所以有很多人他就不拜了,縱然拜,他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因為他不懂祭祖的意義,不懂祭祖的道理。所以他拜的是,我們一般講,沒有法喜,心裡不歡喜,縱然有一個形式,那也是應付應付,就做個樣子,沒有那個心。要怎麼樣祭祀才算是有誠意?就是要「事死如生」,就是這個人雖然已經死了,但是你要把他當作在生前一樣來奉事。所以我們拜祖先,過去我們在俗家的時候,父母親每逢先人過世的日子,就煮很多飯、很多菜來拜拜,準備筷子、碗,就像我們平常吃飯一樣,如果過這個節日也是準備得特別的豐富。這是什麼?就是事死如生。雖然這個先人已經過世了,但是我們祭祀要表現出跟他生前在這個時候一樣,這個時候你才有真正的恭敬心。
有了恭敬心,這個祖先也會有感應。如果學佛的人都懂這個道理,人死了不是說都沒有了,不是的。人有三世,有過去世、有現在世、有未來世,這一生人死了,來生他再到其他的地方去投胎,他又一個新的生命。過去我小時候也聽到大人講一則故事,這個故事完全的內容我是記不太清楚了,那個時候年紀還很小,大概是四十年前了。他是講到祭祀拜祖先,就是我們一般有人過世,到他祭日,就是他往生那一天,我們民間都會拜拜。過去我們在俗家,我父母親,有時候這個人過世二、三十年了,都還會根據他往生那個日子來祭祀、來祭拜,這個在過去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就很少,很少見到。
這個故事是講,有一對夫妻,她這個先生過世得早,大概年紀不大,可能是二、三十歲,頂多三十初頭,大概是這個年紀就過世了。這個太太也非常的賢慧,她先生過世的每一年這個忌日,那一天她都煮很多飯菜來祭拜。這樣一直拜,拜了二十年,這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二十年每一年到他往生這個日子她都有祭祀。到二十年後,這次的祭祀,他這個太太就想到煮一些湯圓,那天中午來祭拜。她這個先生往生之後,又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投胎,去做人,還是一個男子身,但是到另外一個地方。當然我們佛經上講人有隔陰之迷,人一死,再去投胎,前世的事情都忘記了。
這一天,他太太給他祭祀這一天,那天是中午的時候,他覺得很想睡覺,因為他又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投胎了,很想睡覺,就睡了一覺。睡了一覺他就自己循一條路,從自己家裡門口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他前生的家庭來,就是他太太這一天在拜他,他就走到那邊。走到那邊看到很多豐富的菜,他就坐下來吃了,還有看到其他有很多人,他就坐下來吃,對這個地方的環境就記得非常清楚。吃飽了,吃飽了就好像去給人家請客,吃飽他就要回來了。回來他的袖子黏了一粒湯圓,湯圓都是糯米做的,黏了一粒湯圓,出門走到大門的時候,發現袖子黏了一粒湯圓,他把這粒湯圓拿起來,他也沒有丟掉,就把湯圓黏在門框旁邊,就黏在那裡,他就走了,就回來了。
回到家的時候他就醒過來了,剛才作了一個夢,但是這個夢非常真實,非常的清楚,那條路、那個房子他記得非常清楚。醒過來之後,剛才我去這麼一個地方,去給人家請客,他就循著他記憶的這個方向、這個路線再去找。找找找,果然被他找到了,在另外一個地方被他找到了。找到,他想那天已經是下午了,他就想,我中午來給人家請客,出來我還做個記號,袖子黏一個湯圓,把它黏在門框,他找到這家的時候,去看看,果然那個湯圓還黏在那個門框,他就進去了。進去就問了,你們家是什麼人?就問到他前生這個太太,問她,你們今天到底是辦了什麼事情?他前生的太太就講了,她說我先生過世二十年了,每一年他的祭日都有給他拜,今年特別給他準備了湯圓。可能他這個太太非常誠意的祭祀,雖然先生已經死去二十年了,還是跟生前一樣的來拜他,所以就有感應了,她先生投胎到另外一個地方,他睡覺,他的神識就回到他前生這個家來,來應供。所以他回去找,就找到他前生他的家裡,找到他前生太太。但是現在他又去投胎了,又換一個身了。
這個故事我記得非常清楚,我覺得這個故事滿有趣的,以前小時候聽聽,就像故事一樣,只不過對這個故事滿有興趣的,不知道這到底是真是假。後來學佛了,讀到佛經、聽經、聞到佛法,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現在我們看到這個祭祀,事死如生,真正有誠心誠意祭祖,祖先會感應,會來應供的。所以我們再以佛經來印證,這個是更清楚、更明白了,因為人有三世,不是說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你真正有誠心,這個都會有感應。
能夠這樣做,『情至厚也』,能夠事死如生,這個情感、這個情誼可以說很厚,我們一般講厚道,人心純厚。就是剛才講的那個小公案,這個夫妻情至厚,她先生死了二十年,她還是沒有給他忘記。『人心厚,方能繼孝思,篤人倫,醇風俗,進而隆國運』,這個是人心純厚才能夠盡孝,才能夠盡人倫道德,才能改善風俗,社會一些不良風俗才能改善。進一步才能興隆國運,國家才會興隆。因為一個國家的成立就是很多個家庭組合起來的,家庭能夠這樣做,當然國運興隆,天下太平。『是為令我中華文化復興光大,普照大千世界,一切眾生之類,咸得和平安樂,福慧自在之基始也』。這個是講到復興中華文化,能夠把這個中華文化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和平安樂,它的基本就是在這裡,在這個祭祀。一切眾生能夠得到福慧自在,它的基本就是從這裡開始。我們再看下面,下面這一段:
【次曰祭天:天者天理也。有事必有理。祭天旨在教民即事以明其法爾自然之理也。天理明則良知現,良知現則道義生。心生道義,行順理智,此祭天之本義也。】
這個祭祀第一個是祭祖先,第二個就是祭天了。天它是自然之理,我們一般講天然的道理,所以天有自然、有天然這個意思。『有事必有理』,有這個事情必定有它的道理,每一樁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在,所以有事有理。『祭天旨在教民即事以明其法爾自然之理』,法爾自然是佛經講的,從祭天這樁事情讓我們明白宇宙之間法爾自然之理。我們人要順乎自然,這就正常了;如果違背自然,那就不正常了。不正常就不健康,好像我們違反大自然。從我們生活當中,飲食起居、一切作息一定順乎自然。順乎自然是就健康的,違反自然那就不健康,那就毛病百出了。所以祭天就是要我們明白要順乎天理,做什麼事情要順乎自然之理。比如說四時有春夏秋冬,你要順這個四季;有晝夜,白天要工作,晚上要休息。如果偏偏晚上不休息,白天不工作,那這個就違背自然之理,當然就很多問題產生了。這是祭天。『天理明則良知現』,你那個天理你明白了,你的良知良能,也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才能夠現前。我們良知現前,道義自然而生,這是自自然然的,一點都不勉強,順乎自然。『心生道義,行順理智』,你心生道義,你的行為當然就順乎理智,不會感情用事。這個是祭天它的本義。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三曰祭諸神:諸神即指萬物萬事之謂也。祭之旨在教民敬事愛物,以成百藝,是為生活之藝術感情之表現,並非迷信也。如地神、山神、海神、樹神、花神、五榖神,乃至門神、灶神等等,無一不是教人敬事愛物之意也。實即孫中山先生所謂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勤儉之道,從此生矣。其立意之精美,則非淺智所知也。】
祭神,一般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以為祭神是迷信,實在講這個不是迷信。我們中國人祭諸神就是教導老百姓『敬事愛物』,萬事萬物我們都要去恭敬。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就教我們禮敬諸佛,這個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華嚴經》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以諸佛不但是有情眾生,還包括無情的眾生。這個就講到萬事萬物統統要恭敬。這是講敬,敬事敬物。所以拜這些神不是說迷信,我們對於任何一個事物都存一個禮敬、恭敬之心。你存這個心你就不會任意的去破壞、去糟蹋,這樣自然能夠得到吉祥、平安、如意、自在。所以這個不是迷信。孫中山先生他也講得非常好,『貨暢其流,勤儉之道,從此生矣』。這個是祭諸神它的用意是在此地。這個不是一般淺智所能夠理解的。再看下面這一段:
【三祭備,真善美滿之人生樂趣,始得與物同享。佛法曰:離苦得樂。是祭之道不亦大矣哉!】
『三祭備』,就是這三方面的祭祀都完備了,都具備了,我們『真善美滿之人生樂趣』就產生了,我們就得到了。所以『佛法曰:離苦得樂』,真正能做到離苦得樂。『是祭之道不亦大矣哉』,我們要離苦得樂,從祭祀做起,這樁事情就很重大,很重要。再看下面:
【佛陀教育乃師道,而師道必建立於孝道之基礎上,無孝道即無佛道,亦無師道可言。孝道、師道、佛道斷絕世間,則一切災難必隨之而來,此即世間宗教所言之末日也。故凡我佛弟子,皆應大力提倡孝道,以期全球凡華人居處,皆有祖宗紀念堂在。由一國一族之先祖紀念,進而推廣及九法界眾生之先祖紀念,如此大行孝道,而後必有聖賢師道之示現,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為聖之學術生焉,斯生民之最大福善也。】
這段是講到師道。佛陀教育是師道,這是我們導師經常在講席當中不斷的強調、不斷的提倡,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孝道,那師道也談不上了。所以孝道、師道、佛道如果在這個世間斷絕,一切災難就現前了。這個就是在這個世界上其他宗教講的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就是指這個世間將有大災難來臨。為什麼會有大災難來臨?因為人把孝道、師道、佛道都忘記了,大家不明道理,胡作妄為,這個就招來巨大的災難。所以凡是我們學佛的佛弟子都應該大力來提倡孝道,首先當然以為我們華人做起,因為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提倡孝道,從我們做起。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提倡先祖紀念,進一步一直擴展到九法界一切眾生都能知道紀念他的祖先,這樣才能夠大行孝道。如果能夠這樣做,必定有聖賢佛菩薩師道的示現,這樣才能感應到師道。如果沒有孝道,那個師道就沒有感應。這樣才能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為聖。這是我們生民最大的福善,最大的幸福,就是從這裡所生的。我們再看下面:
【香港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成立,旨在令我國民,人人得以追往古繼孝思;以至情內固民心,外結僑情,暨為大陸十數億同胞孝心之所皈依。是其恩澤所及,上至萬姓宗祖,下及其萬代子孫。佛曰:其功德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信哉言!】
這是講到我們香港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的落成,成立宗旨就讓我們國民『人人得以追往古繼孝思』,追往古就是在追溯古人,繼續孝思,就把孝道的思想把它延續下來,繼孝思。『以至情內固民心』,這個孝思是至情,「至」就是我們佛經講的至誠,至情就是至誠的意思,以這個來固民心,這個心是一切法的根本,這個根本固好了,枝葉自然就茂盛。『外結僑情』,這是在海外這些華僑都可以跟他們結緣,能夠連結在一起,大家團結在一起,大家是同一個先祖。『暨為大陸十數億同胞孝心之所皈依』,這是我們中國大陸有十三億多的人口,這個孝心它皈依處是從先祖紀念堂做個具體的皈依的一個象徵。所以這個是皈依處。雖然我們紀念堂不是很大,但是這是大家精神所皈依之處,大家的祖先都在這裡,所以這是大家的皈依處,每一個人的祖先都在此地,我們來提倡這個。『其恩澤所及,上至萬姓宗祖,下及其萬代子孫』。所以功德不可稱、不可量、無有邊,這是我們佛法講功德不可思議。這是佛菩薩才能夠理解的,我們一般的凡人他就不了解了,不知道這樁事情的功德之大,大到你沒有辦法去思議。這些都是事實,『信哉言』,我們一定要能夠深信。最後一段:
【孝慈為中華文化精神之大根大本,亦是大乘佛法的根基,孝無則無儒無佛,中華文化亦蕩然無存。孝道如此之重要,望天下有識之士認真努力共同推行之!則真善美慧之人生必然光照寰宇。】
這是最後一段,這是一個結語。孝慈是我們中華文化精神的大根大本。也是大乘佛法的一個根基,所以沒有孝道就沒有儒,也沒有佛,中華文化也就不存在了。『孝道如此之重要』,當然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希望有識之士能夠共同努力來推行這個萬姓先祖紀念堂,希望每一個地方,有華人的地方先做起,都能夠成立這樣的紀念堂,讓所有的子孫都知道去祭祀他自己的祖先。這股團結的力量它是自自然然的,毫不勉強,祖先是自己的。人總不能說不認自己的祖先,這個是自然之理,是天理,這是祭祀它精神之所在。
今天這個時間也差不多快到了,這一篇文章如果要詳細的講解,實在講可能講十個小時還講不完。我們這次佛七有兩個小時的簡單介紹,是大概給大家提一下,這篇文章還請各位自己仔細的去看、去讀、去揣摩。雖然這個文章並不長,但是它裡面有很深的道理在。希望這篇文章諸位同修大德自己可以去影印流通,希望都提供自己的親友,讓大家都知道祭祀的重要,我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第一個成立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就功不唐捐了,功德就圓滿了。今天非常感謝我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凌會長給我這個機會到錄影室到來學習,一方面也把這次佛七祭祖法會簡單跟大家做一個報告。下次有因緣我們再相會,非常感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