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七集節要(主敬存誠)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一五集)  2024/12/20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115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七集節要九:

  「潁川郭伯益,好尚通達,敏而有知,其為人弘曠不足,輕貴有餘,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

  潁川郭伯益,這個潁川是一個地名,他的出生地祖籍。古人,我們在歷史當中看到很多有建功立業的人,最後都是以他的出生地(故鄉)來稱呼他,這是對這個地方出這樣一個人的一個榮耀。「好尚通達,敏而有知」,這個人非常用心求學問,對道理也很通達,而且很敏銳、很有悟性。但「其為人弘曠不足」,就是他處世為人度量不夠,弘曠不足是指一個人的度量不足。「輕貴有餘」,餘就是多了,輕貴有餘等於是愛憎的心比較強一點,喜歡的好得不得了,討厭的就見不得他一點好,這是處世的大忌。坦白講喜歡的就好得不得了,就看不到他的問題;討厭了,就排斥得不得了,這樣學不到人家的好處,甚至跟人對立起來,造成一些衝突。接下來就講到,「得其人」,等於是跟他緣分很好、很談得來,「重之如山」,非常重視他,就是跟他很有緣的他就非常重視。「不得其人」,看這個人不是很投緣,「忽之如草」,就忽視他就像對野草一樣。

  大家想一想,假如我們今天跟人家相處,這個人看了不是很順眼,就把他當野草一樣看,你說能不招來人家的不滿跟對立?這樣也很困難,必定招來別人對自己的不滿。所以中華文化強調「主敬存誠」,隨時要對人對事對物要保持誠敬的心。不能誠敬,還有傲慢,這個心就生病,生嚴重的大病。「吾以所知,親之昵之,不願兒子為之」,他跟郭伯益相處也很相知,交情也很好,但是不願意效法他整個人生的態度。

  「北海徐偉長」,北海徐偉長先生,不治名高,不求苟得,這個人淡泊名利,不貪求。其實只要求名利這個學問就上不去了,被欲望給障礙住,孔子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一個人說發願要求聖賢的大道,結果每天挑菜吃、每天挑衣服穿,他精神就耗在這些欲望上,怎麼能辦道?一天出門選衣服選了半個多小時,還沒有決定好,最後選到生氣了,這樣怎麼修道?貪瞋痴每天都有作用。「澹然自守,唯道是務」,淡泊這些物質的追求,自守也是時時克己復禮的態度,時時觀照自己,有沒有跟聖賢的道、教誨相應,唯道是務就是非常的認真、篤實的在學。「其有所是非,則託古人以見其意,當時無所褒貶。吾敬之重之,願兒子師之」。徐偉長先生當面對朋友談論的時候,可能朋友會提出來這件事怎麼樣是是、怎麼樣是非。他很厚道,當時的人、甚至身邊的朋友親人,不直接說這些人的是非善惡。因為講了有時候傳出去可能又跟人家結怨,人家假如不能接受的話。但是又希望把這個道理是非能講清楚,所以他託古人以見其意,舉古人的例子教誨,把這個道理是非彰顯清楚,而當時無所褒貶,對當時候的人沒有直接去褒貶他,所以這個處世算是非常圓融。吾敬之重之,就是說我對他非常尊敬、尊重,願兒子以他為老師來效法學習。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