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常禮舉要講記分享學習(一小時版)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20/6/10-6/1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6-0006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寅、「處世」第十五。

  【十五、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

  這也是「處世」最後一條。凡是要求請教他人的事情,要向人請教,必須到人家那裡去請問。

  「吾跟大家說,凡是求人的事情,求人與借錢一樣,為什麼呢?借錢是借物質,求人家是求人跟你出主意,這是道理的事,這是求道。求道,得上人家那裡去。恭恭敬敬的求,要跑人家那裡求去。必須是『凡求教他人的事情,必須造門請問』,這才恭敬!譬如我想求王老師為我出主意,可是吾忙又不方便,他上吾這裡才好談。是吾求人家,吾怎麼把他請到吾這裡來?你求人家,要上人那兒求。」這一段雪廬老人講,要求教他人,就是要請教他人事情,就是要向人家請教的事,必須到人家那邊去求,去向人家請教,這才是恭敬,要恭恭敬敬的求。不能叫人家來我這裡,這就不恭敬。這是我們要求人,不是人要來求我們,所以不能叫人家過來,我們自己要過去,向人家請教。

  「從前有句話說『移樽就教』,求人時擺了一個宴」,宴席,「你溫了杯酒,拿著你的酒杯,上我這裡來喝酒,上這裡來幹什麼?讓你來教訓我,說話很婉轉,這是從前。」這句話也是一句成語「移樽就教」,這就是要就教他人的時候,你要擺一個宴席,還要溫一杯酒,自己拿著酒杯去向人請教,請他來給我們教導。所以古時候講這個話就是很婉轉,非常謙虛有禮。「現在沒有這個啦,文言一概講不通。吾有書也不能教了,叫吾上學校去再教書,吾也感覺很困難了。這條必須實行。」這是雪廬老人講,現在文言也都講不通,有書也不能教了,大家不學了,要請雪廬老人上學校再去教書,雪廬老人當時也有這個感覺,很困難、很難教。這一條必須要去實行。我們要去請教別人的事情,不能叫人家來我們這裡,應該我們要過去他那裡請教,這個禮貌一定要懂。

  「又譬如你與我夠著交情,你今天上我那去,並且要送我一個禮,我說:『你別走,你別走,我有把扇子要送給你。』這個合不合理?」這就是雪廬老人再舉出一個譬喻,譬如說你我,我們兩個人交情夠、很深,你今天到我這裡來,並且又送我一個禮。我接受這個禮,馬上就說,你別走,我還有把扇子送給你。這是舉一個例子,就是說我這邊有一個禮物送給你,這個合不合理?雪廬老人問這個合不合理。答案下面就講了,「必得是你收下他的禮後,隔一天你再送禮到他家」。這個禮是指這樣的,他到我們這邊來送禮,你先收他的禮,你要還禮,要隔一天,不能馬上就送,要隔一天或者多幾天,你再送禮到他家,就是還禮,這個叫禮尚往來。

  「有時候同學們上吾那兒送禮物,吾還有點東西,跟同學說:『你別走,吾給你點東西吃。』這你們都得吃,因為吾是老師,所以另當別論。你是吾的學生,所以不講這個禮貌了,這是從權」,這個權就是權巧方便的權,「這個還可以的」。「若是跟外人,絕對不允許如此。」這一段雪廬老人又補充,就是說有時候同學到他那邊送禮物,雪廬老人他那裡還有一點東西,就跟送禮的同學說,你們別走,我給你們一點東西吃。這個你們大家都得要吃,因為吾是老師。因為跟同學,老師、同學是師生關係,這個關係不一樣,所以另當別論。因為是雪廬老人的學生,所以這個時候就不講這個禮貌,就不必像一般說你送禮過來,我要隔一天以後再送到你那邊,這個當時他就可以再送一些東西給同學,因為關係是師生。雪廬老人講這個是從權,權巧方便,這是說因為這個關係很密切,就是同學跟家人一樣,這個還可以;如果是跟外面的人,那絕對就不允許如此。所以看對象,這是一個權巧方便。所以這個禮我們也要學得比較活用,也不能學得太死板,這個地方給我們補充出來。所以這個看對象,很熟悉的人或者是一般不是很熟悉,一般不是很熟悉,我們就不能失禮。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處世」到這裡就一個段落,下次我們就進入卯、「聚餐」。我們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

  「所謂聚餐,不是你個人吃飯,是指作客而言,大家庭吃飯也可以叫做聚餐。平常吃飯就無所謂了,講聚餐就表示這件事情比較鄭重。『聚餐』這個大主義,是說咱們出去作客是聚餐,客人上我們家也是聚餐。要知聚餐的原則,所謂聚餐之意不在『餐』,大家聽明白這句話了吧!而是在賓主之位也。懂得這兩句,你若想要查『聚餐』是出自何處,好,《四庫全書》都查了,還是沒有這兩句。那你就是呆板漢,書也不能講了。」

  卯、「聚餐」開頭雪廬老人把先聚餐這兩個字的意思先給我們說明,聚餐它的意義不在那個餐,是在賓主之位,是在分賓主。聚餐兩個字你去查《四庫全書》也查不到,如果你一定要去查這兩個字,那就是很呆板,書也不能講了。《禮記》裡面講的,依義不依語,雪廬老人就是把這個古禮用我們現代的話,用現代的這種大家熟悉的名詞,這樣大家比較容易懂。所以講聚餐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古禮;古禮現用,古禮在我們現在怎麼來做,合乎這個禮的精神。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第一條,座位它有它的次序,上座就是最上那個座位必須讓給長者來坐,這是禮貌,表示尊重,晚輩不能去坐在長者那個位子。

  「在中國,不論任何事情,一律都有規矩,聚餐是行禮,更不用說了。從前出身講的很嚴格,現在不講這個了。」這是古時候講身分地位,這就很嚴格,現在這個時代就不講究這個。「再說說從前的話,譬如從前家庭裡頭有念書的,本來可以下科場,但有幾項的人不能下科場,即使你質地多麼好也不能進科場,為什麼呢?為著他三代不清。以前得有保人,什麼保人呢?最低限度是廩生。先進了學是秀才,秀才以後是補廩,比秀才高一等,叫立保,它可以具結你三代的清白。要是去考功名,有人對你身世提出問題來,這個保人了不得啦,不但臉上無光,連功名也被勾掉了。」古時候要去考科舉,進科場不容易的,他的身世三代要清白,還得要有保證人,這個保證人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保證,最低限度要廩生的資格才能給你力保。

  「譬如從前有種職業叫剃頭,剃頭擔子上頭掛著一塊布,席子還有擦布,那布是什麼?這你不曉得,那布當初叫聖旨,剃頭的就是『御料理』,得了皇上的聖旨給大家剃頭,這麼一套。這個職業,不論他是什麼人,可是就不許進場考試,大家聽明白。不許進場,因為那是最不好的職業。雖然剃頭是最不好的職業,但是你們諸位不知道,我們上剃頭舖子去,男人在哪裡,女人在哪裡,和尚在哪裡,道士在哪裡,幹什麼都有一定的,一錯了就開除。挑著擔子在這街上選地處擺,也有一定的規矩,錯了,同行就來找麻煩。」

  「這是說凡事要有次序,最小的事情也得講次序。你上菜館吃飯,你若說外行話,他做的菜雖然是一樣,但是他跟內行是一個做法,對你又是一個做法。現在一切不講次序,亂七八糟,所以社會亂成這個樣子。你們諸位要學佛,學佛要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怎麼講?一心不亂,是有次序,還是沒次序?亂七八糟怎麼叫一心?這個人終日在家庭的一舉一動處事都是亂七八糟,這人學佛會成功的很少,因為收不起心來,他怎麼能成功呢?所以孔子才說:『博我以文,約之以禮』,在禮上走,漸漸走上了道。」

  「這『聚餐』頭一項是講次序。這次序我可很難與大家講,就以吃飯為例,咱中國是方桌,六個人一桌。」「依禮而言,正對門口是上座」,大門進來對著門口,面對門口這個位子是上座,「佛與觀世音菩薩供在這裡」。像這個佛桌供的佛像面都朝大門外面;聚餐,桌子也是這個位子是上座。「從前餐桌上座次的規矩都得學,凡是上學回家,老人都會教,為什麼老人教呢?這家有四、五口人,吃飯是在同桌,誰坐在哪裡都有一定,在家裡就練習慣了。老人一不在家,這個位子就得閒著,沒人敢坐。在外作客時,主人讓座,主人他讓他的,你自己得看看年齡。有些人該他上座,他再三不坐,他坐在那裡,旁邊便沒人坐了。」這個我們也常看到,應該他是年紀比較長,人家請他上座,他也很客氣,他就不坐在那個上座的位子。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能看到沒人坐我們就去坐了,看看我們的年紀、我們的社會上的身分地位,不能隨便去坐那個地方。所以要看看自己的年齡,有人請他上座,他應該他上座,他再三推辭不坐在上座,他坐在旁邊。「這麼讓,那麼讓,前呼後擁」,人家一直給他推,一拉,「他一抽手,力量很大,一下子甩掉兩個。你別笑,這是真有其事啊!當初張飛讓客,很恭敬,很客氣,一下子拉過來,把客人膀子給拉斷了,你看看這種情形。」雪廬老人講出這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還有現代他老人家也看過,就拉來拉去的,拉到最後手都被拉傷了。所以這個禮要學,該坐的你就去坐,不該坐的你就不要去坐。

  「這個上座必須讓長者,這長者是年紀長」,就是年紀比我們大的,這是長者。「如果是輩數就很難講了。」這裡講是論年紀,如果論輩分、輩數那就很難講。「譬如,有人年輕卻是祖」,他是長輩,有人「上了年紀反而是孫,這個常有」。像我的伯父,我的堂兄,年紀差很大,他的大兒子、二兒子年紀都比我大,但是我是他的叔叔,那這個輩分,長輩年紀比較輕,晚輩他年紀比較大,這個常有。這個是論輩分,那就不是論年紀。「那麼如何入席呢?吾跟你說,在家裡不必論,出去外面時,父子不同席,師生也不同席,這沒法讓。」這是懂禮的,就是說在家裡,父親跟兒子不同坐在一桌,以前孩子小也不能上桌上去吃飯的;老師跟學生在外面給人請客也不同席,這沒法讓。「現在打倒孔家店的,這點一概講不上。」現在不講求這個,不講求這個禮,要把孔子的店都要打掉,這一點就沒辦法講了。「總之」,我們學禮的人,「看見年紀比我們大的」,我們就讓他坐上座,我們坐在下座。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二。

  【二、入座後不橫肱,不伸足。】

  這是聚餐第二條,就是吃飯入座之後不橫肱,這個肱就是肩臂至手腕連接的地方、連接的部分。就是我們手臂到手腕,不橫肱就是你兩隻手不橫著在桌上;不伸足,兩隻腳也不能伸得直直的。因為這是入席聚餐,坐不能橫肱,也不能夠伸足。

  「這個大家必得學,人人都會出去作客。橫肱是什麼呢?坐的工夫,把手肘橫伸出去,四方的桌子一方坐兩個人,假如你橫肱而坐,他就被拘束了,這不明白嗎?不但坐席如此,就是兩個同學一張桌子,也是左手不要橫出去,否則別人很難寫。」兩個人坐在一起,我們如果把手臂橫著,這就影響到旁邊的人,就妨礙到旁邊的人。這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說明什麼叫橫肱,橫肱會造成別人什麼樣的妨礙,這個我們要注意,要避免橫肱。

  「從前作客換新衣服,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有衣服,冬天衣服更講究。穿好衣服,這是恭敬主人家,整整齊齊是恭敬人家,而不是炫耀自己家裡有錢。你譬如有公事,你必得戴上禮帽,穿上褲褂,行著禮以後,才能脫這禮服。」這是講作客,我們去給人家請客,要換新的衣服,或者乾淨整齊的衣服,這不是為了好像去給人家作客要炫耀自己,我有好的衣服,這是恭敬,對人家的一個恭敬。你穿的整整齊齊的是恭敬人家,而不是去炫耀自己家裡有錢,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分清楚。這裡舉出公家有公事,你也必須戴上禮帽,這是從前,現在就不講求這個。戴這個帽子,穿上褲褂,行著禮以後,才能脫這個禮服。這也是對大家、對公事的一個恭敬表現。「你到那裡作客的工夫」,你到那裡作客,這個時候一上桌就橫肱,「旁邊的人受了妨礙,這吃菜的工夫、他故意拿著菜帶著湯,滴滴答答的滴到你的衣服上,那就行了。這是從前,那也是不道德的人才沒這樣寬恕人的心胸,所以要不橫肱。」雪廬老人舉出一個例子,就是說你橫著吃菜的工夫,那旁邊的人如果他要懲罰你,他就是拿著菜帶著湯,他的菜湯就滴到你的衣服上,那就可以了。雪廬老人講這是從前有這樣的人,像這樣的人雪廬老人也講,那也是不道德的人,才沒有去寬恕別人這種心胸。他橫肱他是不懂禮,你拿個菜湯故意滴在他身上、滴在他的衣服上,那也是沒有道德修養,沒有寬恕別人那種心胸。所以不要橫肱。

  「『不伸足』,你坐在這桌子上,六個人同一桌,每邊有四隻腳,假如都伸開腳,這桌子底下就滿了腿,滿了腿怎麼樣?大家腿互相交錯,那就行了,就太不像話。」這桌子不是很大,例如這個方桌,現在坐圓桌,也是最好不要吃飯的時候兩隻腿伸得直直的,如果這個桌子是比較小,可能就碰到別人的腳。

  「總而言之,要把這腿一彎,跟我自己坐的椅子平行。如果伸了腿,碰到沒規矩的主人家,家裡的狗在你腿上咬兩口。所以要不伸足。」這也是教我們坐著椅子上腿平行,如果你伸了腿,碰到的那個主人他沒有規矩,或者他家裡養的狗,牠跑過來在你腿上咬兩口,這也就不好看了。所以給人家請客,就是坐著不要伸足,不要橫肱。

  好,我們這一條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三。

  【三、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這是入座以後,主先舉杯敬客。你是主人,得先動作請客。你先不要拿筷子吃菜,先敬酒,敬酒是用兩隻手。這還沒說安坐,安坐比較正式點。我是主人,要先讓正客,讓不能只讓一個,先讓了正客再讓其他。這第一杯酒主人先喝,表示自己喝了叫人看,這是主人先舉杯敬客。」這是禮節,就是如果你是主人,請客人入座以後,主人自己要先舉杯來敬客人。主人要先動作,先不要自己去吃菜,要先敬酒,敬酒必須用兩隻手。這個禮節是主人第一杯酒要先喝,表示自己喝了叫客人看,這是主人必須先舉杯來敬客人。

  「你不是主人」,就是雪廬老人講,如果你不是主人,你是被邀請的客人,「座下還有主人及別的客人,你不要妄作聰明說:『咱坐下來喝,大家來喝,來、來』,這席是你請的客嗎?這個講理嗎?這桌酒席是人家花的錢,人家愛讓不讓是人家的事,你沒讓的道理!這是第一次,後來就另當別論,這是有實有權。凡事有實在、有方便,沒有呆板的事情,你萬不可先動手,這是要緊的。」這一段雪廬老人講,如果你不是主人,你是客人,你也被邀請在酒席當中,座下還有主人跟其他的客人,你不能自己去請大家來喝酒,這就喧賓奪主了。這個酒席又不是你請的客,這是人家主人他請的,人家花錢的,主人要怎麼樣,他要不要讓,那是他的事情,你也是客人,你沒有讓的道理。這是第一次,就是說酒席開始的時候第一次敬酒,後面就另當別論,這是有實有權,後面就可以變通一些。這是說剛開始,第一次,第一杯酒,就像我們夾菜一樣,剛開始,那個主人給大家夾一點,後面就自己來了。

  「現在是不行了,擺了桌以後,主人還沒敬酒,旁邊的人拿出酒來先敬主人,更胡鬧,講不通。」現在的人不懂這個禮。主人他還沒有向大家敬酒,客人拿酒出來先敬主人,這講不通。這又不是我們請客,我們怎麼可以主人還沒有敬酒,我們客人先向主人敬酒?這個很明顯喧賓奪主。「這是人家的酒拿來請客,你怎麼敬他呢?這個主人預備敬酒後,客人得致謝辭。」做主人的預備敬酒以後,客人要致感謝辭。「他來敬你,你先謝謝。主人要是站起來,客也得站起來。主人站起來敬酒,你還昂然上座,這個吾現在看多了。主人站著,客在那坐著,別的人給你滿酒也不管,這些都是不懂禮貌。禮尚往來,你記著這個原則便行了,別的人來恭敬你,我們就恭敬人家。」雪廬老人講,這裡一段我們要學習主人站起來敬酒,我們是客人,不能坐著,就不站起來,也是要站起來。現在有很多人不懂這個禮,主人站起來敬酒,他還是坐在那個地方;別人給你滿酒,就是給你倒酒,他也不管,也沒有一個回禮,這些都是不懂得禮貌。所以禮尚往來,禮有來有往,這才符合禮節、才有禮貌,記住這個原則都可以了。就是別人來恭敬你,你也要恭敬人家,這是在聚餐,酒席當中的一個平常的禮節,我們一定要知道。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四。

  【四、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後食。】

  這一條是「聚餐」第四條。這是主人親自下廚、親自烹調,就是我們到這個主人家裡去作客,主人自己親自烹調,必須先向主人禮謝以後才吃。所以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後食。

  雪廬老人講:「你譬如,大家不是一起出去吃菜館,而是在主人家裡吃,或是太太,或家裡人做菜」。「大家聽明白,這個更隆重,隆重到非得交情夠得上,才請到家裡面吃飯,交情夠不到,那我們這小屋不能容大神,這是夠得到交情的。」主人請我們到他家裡吃飯,這不是一般的交情,這是交情夠得上,才請到他家裡面去吃飯。交情夠不到的,就是交情還不夠的,一般都是請到外面餐廳,這個小屋不能容大神,這是夠得到交情的。這是過去,現在還是有。但是現在有一些主人他自己也不會做菜,如果他請的人也不太會做菜,一般都是請到餐廳比較多。如果請到他家裡去,主人他家裡的人,是他的太太親自下廚煮,或者是他家裡的人,或者是他請的廚師、家裡的人去做。如果沒有,一般都是請到餐廳。如果請到他家去作客,那這個是表示不是一般交情,這是夠得上交情才會請我們到他家裡去作客。過去江老師(畫家江老師),江師母還在世,以前我去江老師家裡,請我們幾次都在他家裡吃飯,江師母親自下廚,這就非常非常隆重。這是講夠得到交情,才請到家裡來吃飯。

  「上菜時,你或許不知道是主人親自烹調,或是家人做的,或是當差,或是其他人做的,上菜時你可以問一問:『這個菜是哪一位做的?是廚房做的?或是家裡做的?』這不一樣了,這個都是長學問。」雪廬老人講,我們被請到主人家裡去作客,要吃飯了,上菜的時候,你或許不知道這個菜是主人親自烹調,或者是家裡的人做的,或者是當差,或者是其他人做的。一般就是說家裡他有請傭人、請廚師,上菜的時候可以先問一問,這個菜是哪一位做的?是廚房做的,或是家裡什麼人做的?那這個就不一樣了,這個都是長學問。像我們到江老師家去作客,我們都知道,是江師母親自下廚做的。如果我們不知道,可以先問一問,這個都是長學問。雪廬老人講,這個都是長學問。我們不要一上菜,我們什麼都不問,這是一個禮節。「從前還有更講究的」,有些大老闆不吃菜館,「家裡有名廚,各有各的拿手菜與專門菜,這是館子做不出來的」。「這時你可以問一問:『這是誰做的?』主人說:『這是賤內做的,她在那裡調理。』這是對客人太恭敬了,所以『須向主人禮謝後再食』。你要說:『這太隆重了,真是不敢當。』說了客氣話,然後可以食」,然後再吃。如果主人說是賤內做的,那就是他的太太做的,她在那裡調理。就像我們到江老師家,江師母親自在那裡調理,這是對客人太恭敬了,所以必須先向主人禮謝再吃,要先說一些客氣話,這是禮貌。

  「這句話對當主人的人聽見了,回頭到後頭對家人說:『客人謝謝你啦!』家人也有懂規矩的,會問:『我請了客,他說怎麼樣?』若是說:『他沒說什麼!』就知道來的客是土包子,吃飯就遭難看。」這是有一些主人,他家裡面的人也有懂禮貌規矩的,他在廚房做菜,會問主人,我請了客,客人他說怎麼樣?我做的菜做得怎麼樣?如果主人說,客人他沒說什麼!那就知道來的客是土包子,他就不懂這個禮節,所以吃飯就遭難看。「吃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吾最怕吃飯。」雪廬老人講,聚餐吃飯,你給人家請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老人家最怕吃飯。「『天下莫如吃飯難,世間唯有修行好。』天下莫如吃飯難,你記住吧!」這是雪廬老人在這一條後面再講這一句,很重要的,就是吃飯我們不要看得太容易了,去給人家請客吃飯,如果我們不懂這些禮節,實在講對人很失禮。現在人不學禮,實在講彼此都不懂禮,這些我們都必須要學習,吃飯也是學習,聚餐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這是屬於社交。

  好,我們這一條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五。

  【五、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

  這一條是接前面下來,就是給人家請客,主人要先敬酒,主人都敬過酒了,這個時候「正客就要回敬主人」,正客就是主要被邀請的這個客人,這個正客他就要回敬。「你如果是當陪客,須知人家請的是正客,你是陪著正客,所以不要多事。」就是如果你是陪客,不是正客,是陪伴正客,就是主人主要要請的這個客人,你是陪伴的。正客如果他還沒有回敬主人,你是陪客,你就不要多事。「正客還沒回敬,你少管,並不是你失禮,正客假如有不懂的你再說。從前正客沒有不懂禮的,都學過。」這是說正客、陪客要分清楚,回敬應該由正客來回敬,如果正客他不懂,你再跟他講,再請他回敬主人。從前正客(就是主要被請的客人)沒有不懂禮貌的,都有學習過。

  「誰不曾出來吃過飯?從前講究禮,送了請帖去,送到沒送到,都要給對方一個單子,寫什麼呢?『敬陪末座』,最末了那個座位我陪他,這是講恭維話,這是內行話。你要是首座可以如此寫,你要是後座的,也寫敬陪末座,就是不識相。」這是正客跟陪客要分清楚。人家送請帖來,給人家回一個單子,就要寫「敬陪末座」。敬陪末座,就是你被邀請,你是首座,首座就是坐第一個位子,主要是正客,你是坐第一個位子,你就可以寫敬陪末座,這是恭維的話、內行話,你是首座可以這樣寫。你如果不是首座,不是主要被邀請坐第一個位子的,你也寫敬陪末座,就是不識相。「總而言之,中國是文化國,先得認字,先懂禮,今日之下這些狂徒不認字而且苛薄。」這是雪廬老人做一個總結,這一條做一個結論,就是總而言之,中國是文化大國,要先認得文字,先懂得禮節,在今天之下這些人都不認識字而且很苛薄、狂妄,因為不懂禮。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正客、陪客我們自己都要分清楚,我們去給人家請客,我自己是正客還是陪客陪伴的,這個禮不能不知道。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