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如何能永離吉凶疑網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一集)  2024/6/2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51

  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上一次我們在澳洲淨宗學院,跟大家學習到「離邪見得成就十功德法」,我再把這段經文念一遍。

  【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三唯歸依佛。非餘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我們上一次在澳洲淨宗學院學習到這段經文,講了前面六條,我們再把這六條簡單複習一下。這段經文講的就是第十個善業,離邪見。離邪見,能夠得到成就十種功德法,我們以上念的就是十種功德法。在《講記》節要,第一條給我們說明,「邪見就是愚痴」。有的經典翻譯為愚痴,就是貪瞋痴,在《十善業道經》它翻為邪見,所以邪見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愚痴。「其想法、看法完全與自性違背,稱為痴愚痴表現於外面就是邪知邪見。離愚痴,比離貪欲、瞋恚困難,佛比喻斷痴惑好像是藕斷絲連。」

  痴毒,貪瞋痴三毒,痴比貪、瞋難斷,比貪、瞋麻煩,因為痴是什麼?把錯的認為是對的,對的認為是錯的,是非善惡、真妄邪正,他都顛倒了,這個稱為痴,愚痴,沒有智慧。現在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愚痴。《楞嚴經》佛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說法,像印度那條恆河的沙那麼多,一粒沙就是一個邪思,像恆河沙那麼多,充滿了整個世界。各種邪知邪見的這些言論,現在都在網路上公布了,有幾個人不會受到這種邪知邪見的污染?這個不可能的。你只要一去接觸,聽聽聽,你就被它污染了、被它迷惑了。因此我們現在要保持自己的正知正見,最好不要亂聽、不要亂看。亂聽、亂看,我們被邪知邪見污染,絕對不能避免。特別現在手機、電腦資訊非常多,各種的邪知邪見非常多。最麻煩的就是在佛門裡面,佛門的四眾弟子邪知邪見,甚至他出家了,現個出家相,但是他講的不是真正的佛法,都是邪知邪見,這個是最麻煩的。一般人他也沒有能力去辨別哪個是善師、哪個是邪師,一般人他沒有能力辨別。特別在言論自由的地區,邪知邪見就更多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因此過去先師淨老也常常引用他到台中蓮社跟雪廬老人學經教,老人跟他約法三章。這個很值得我們大家一個警惕,為什麼?保護我們的清淨心。我們要遇到一個真正善知識不容易,遇到了不認識,等於沒有遇到。遇到了,認識真正善知識,也要接受他的指導,自己才能得到利益如果不能接受,還是得不到利益。當年先師淨老,如果沒有接受雪廬老人這三個條件,恐怕這個經教也學不成。所以接受他那三個條件,自己真正感受到好處了。雪廬老人規定,要跟他學,以前你聽的、學的要統統放下,重新再來從今天開始,就只能聽他一個,無論在家出家法師大德到台中講經,都不能去聽看什麼書,都要請問老師這個書能不能看,包括佛經也要請問,書不能亂看。這三個條件,如果他不接受,老師沒有辦法給你負責任,你來旁聽,聽多少算多少,他不負責任。如果接受了,老師就要負責任了。剛開始聽了,也覺得說這個老師有點跋扈,好像天下只有他一個人,後來還是接受了。接受了,遵守了半年,心覺得比過去清淨多了,感受到這個好處了。雪廬老人只有要求五年,後來他老人家自動延長五年,一共遵守十年,這三個條件一共遵守十年,所以他才有後來的大成就。

  第二條「十惡的前九條,只要你能持戒,身、口就不犯戒修定,能斷貪瞋唯獨痴,一定要開智慧才能斷除。眾生之所以會起貪瞋,造殺盜淫妄等,都是因為愚痴所致。由此可知,開智慧重要,這也是佛法修學的終極目標。」佛法修學的目標是開智慧,開啟自性般若智慧。戒能夠伏貪,定能夠伏瞋,所以戒定能夠伏降貪瞋,但是痴就不行,痴一定要開智慧。實在講,貪瞋也是從愚痴來的。但貪瞋比較明顯,痴一般人比較不認識。所以愚痴,這個痴毒,比貪毒、瞋毒更麻煩,這個只有開智慧才能破愚痴。

  「三、開智慧一定要依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學的過程,我們也不例外。修行開不了智慧,原因何在?戒不清淨,就得不到定,當然沒有慧。」戒定慧三學,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學的總原則、總綱領,都沒有例外的。戒不清淨就得不到定沒有定,當然沒有智慧。如果沒有戒定的智慧,稱為狂慧。

  所以第四條講「沒有戒定的智慧,佛法稱為世智辯聰,儒家稱為記問之學,這是聽得多、看得多、記得多,不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智慧。」

  「五、持戒方能得定,甚深的禪定才能開智慧,淺定沒有智慧。佛法講的四禪八定,都還沒有智慧,所以出不了三界。阿羅漢所修的是九次第定,能超越三界。」持戒才能得定,甚深禪定才能開智慧,淺的定還開不了智慧。世間四禪八定,他只有定功沒有智慧,所以出不了三界。因為沒有智慧,斷不了煩惱。戒定,他只能伏煩惱,不能斷煩惱。開智慧,般若智慧開了,才能斷煩惱。阿羅漢所修的是九次第定,他超越三界了。

  「六、要想開智慧,不能不放下,不放下是開智慧最大的障礙。放下不是做不到,而是你不肯做。這件事情是求自己,自己肯放下,這不是難事。」要開智慧,的確要放得下放不下,我們心就定不下來,定不下來就開不了智慧。放下不是做不到,而是你不肯做。這件事情的確是我們自己的事,自己要不要放下?難不難?這個就問自己,你要放下就不難,你放不下就很難。

  那一天有個同修他發了一些很幽默的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要先關其電視,閉其電腦,收其手機,他就能夠活得很自在,就可以過自己的生活了。我把這個發給那個給我們辦文物展的陳女士,她說,好難,我們只有嚮往,做不到。我給她回,我說長期的是相當困難,但是短期的,應該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叫你統統不要用,你是做不到,但是短期的,我就跟她講,將來雙溪東林寺那個佛堂建好,我要辦聽經念佛的佛七。聽經念佛,人不要多,到那邊沒有手機訊號,也不用收,去那邊反正你統統收不到。所以你長期的做不到,但短期的應該是可以,七天是一個期限,最短的是一天一夜。

  像佛制定的八關齋戒,一天一夜。佛在三千年前給我們制這個八關齋戒,當初是給在家人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八條戒、一條齋。但是到現在末法,弘一大師講,不但在家居士,出家人也可以受八關齋戒。出家人不是有沙彌戒嗎?比八關齋戒多一條,他受了,是叫增益戒。實在講,現在出家人也都有手機,沒有手機的有,比較少。像莊來師,他不要手機,他就關在那邊一天到晚念佛。這個比較少,但是他做清眾可以。現在人這些事務,都是用這些在聯絡,實在也是沒辦法,除非你統統不要處理這些事情,是可以的。因此佛制定的八關齋戒,現在末法,弘一大師講,出家人也需要。一天一夜,應該也不是很困難。如果七天你說太長了,那一天應該還可以,但是七天的效果當然比一天要好。

  廣東揭陽謝總辦道德講堂,他就是收手機,七天,手機要交到櫃台,課程完成了,手機再還給你。去參加的人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參加的人愈來愈多。我去參觀過,我去參觀他的道場,他給我說收手機,我就知道效果出在哪裡?就是收手機,因為手機沒有了,你才能專心聽講。剛開始收手機,一些人也不習慣,所以鬧情緒,他都要去輔導。到第三天,這個心情才穩定下來,開始聽了就吸收了,得到法喜了。所以有一些參加的人,七天圓滿,他想怎麼這麼快就圓滿了?他還想要繼續參加,他嘗到法味了,得到法喜。所以現在人,長時間做不到,一天的、三天的、五天的、七天的。如果你能夠三個月,那效果更好。如果半年、一年、三年,就決定有把握往生了。所以我們從短期的,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這樣來修。我是建議七天的。所以陳女士說,辦七天的,她要參加。我說好,歡迎!我說妳來感受一下,沒有手機那種寧靜的生活。所以這些事情不是做不到,我們要不要去做?有沒有決心要做?有決心,「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好,我們上一次,上星期我們就學習到第六,我們今天接著看第七,就是離邪見的十種功德法,十種利益。

  「七、何等為十?下面說十種功德法、十種利益。第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真善意樂是真樂,非苦樂之樂苦樂之樂,不是真樂,佛法稱為壞苦,所以不是真樂。真善意樂就是常生歡喜心,因為常生智慧,故得真法喜、真法樂。真善等侶就是常親近真善知識,與真善知識做伴侶。」

  這個是離邪見,得到第一種的功德法,「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真善意樂,這裡給我們解釋是真樂,真正的快樂。這個快樂不是我們一般講苦樂的樂,苦樂是一個對待的。苦樂的樂,不是真正快樂,在佛法稱為壞苦,因為這個樂過去,苦就來了,所以不是真樂。「真善意樂就是常生歡喜心」,我們一般講法喜充滿,嘗到法味,他那個歡喜心就生起來。他這個歡喜心從內心生出來,他不是從外面的一些感官的刺激生的,是從內心所生的。為什麼生法喜?因為常生智慧。我們為什麼沒有法喜?因為我們常生煩惱,一天到晚在生煩惱,就沒法喜了。離邪見,常生智慧,所以得到真法喜、真法樂。這個真法喜、真法樂,從哪裡來?就是從「真善等侶」那裡來的,真善等侶就是真正的善知識,我們是從他那裡得到真正的法喜、法樂。我們去聽真正善知識講經說法,我們嘗到法味、得到法喜,這個就是真法樂。

  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任何的煩惱,聽經。特別現在我們先師淨老和尚他生平講的經這麼多,方方面面的問題,講得也非常的周詳。如果我們碰到什麼問題,就找針對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看他老人家怎麼開示、怎麼講,我們那個煩惱沒有完全降下來,也會降一半以上。就是你有聽進去,你能接受。你能接受,你這個煩惱必然當下就化解了,就心開意解了。為什麼心開意解?你放下了,放下就心開意解了。我們舉出一個例子,比如說,他老人家講,你錢被人家騙了,給他用,跟你自己用不都一樣嗎?反正有人用就好了。東西掉了,掉了有人拿去用就好了。類似這樣的,我們在生活當中常常會碰到,各種人事物,總是有這些煩惱的境界。往往遇到這些,我們那個心結就解不開、就放不下。所以聽他老人家開示,我們豁然心開,放下了。遇到人家侮辱我們,他也常常講,他老人家一生遭受的侮辱,我們是受不了的。他都能坦然去面對這些,用寬容、包容、憐憫的心去對待。這些就是我們親近真善知識得到的功德利益。但是我們親近真善知識,他的開示,我們也要能夠依教奉行,我們能接受,信受奉行。你要相信、你要接受,依教奉行,你問題當下就解決了。如果不能依教奉行,那真善知識也幫不上忙。

  為什麼有的人親近真善知識他能得到法味、得到法喜?有的人他不是沒有碰到,碰到,他得不到法味,甚至他不願意跟這個善知識來學習,他要跟那些邪知邪見的去學。這個問題在哪裡?問題在自己本身的邪見。講這些正確的,正知正見,他聽不進去講那些邪知邪見的,他聽了可喜歡聽了,這個都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真善知識都在我們身邊,現在問題我們要放下邪見,真善知識你就接觸到了,你就能親近了。

  過去先師淨老是遭遇到很多人的毀謗、講壞話,有很多同修聽到人家批評哪裡不如法,勸我們不要跟他學,趕快離開。我就碰到過好幾個,我出家一個戒兄,還有一個出家女眾,也是戒臘很高了,勸我離開,不要跟老和尚學習,她說這道場不如法。但是我都沒有受他們影響,這個還是得力於我早年十九歲聽經,有十五年的基礎,不然我出家之後碰到這些不同知見的知識很多,很容易被轉,很容易被影響,這就是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你自己能不能有這個善根,去辨別真妄邪正?如果不能辨別,聽人家這麼一講,就受影響,不跟他學了。

  先師淨老也講他的例子,他說他當年跟方東美教授學習哲學,就有人批評,有人說他壞話,但是他不受他影響。跟章嘉大師學,批評的人就更多了,說他是政治和尚。但是先師淨老他善根是很深厚,雖然他說他沒有福報,但是他滿有智慧的,智慧是有,所以他不受影響。他真正認識善知識,方東美教授真的是善知識,勸他學佛如果不是他勸,恐怕他這一輩子也不會學佛了。跟章嘉大師,人家講政治和尚,他也不受影響,跟他學了三年,奠定了學佛的基礎。

  所以我們要真正能夠常常親近真善知識,要放下自己的邪知邪見,對真善知識要有信心。你放下了自己的成見,你就有智慧去辨別了。如果你自己的邪知邪見沒放下,它就給你產生障礙,把善知識看作惡知識,把惡知識當作善知識,那完全顛倒了。現在學佛,這樣的人大有人在。我們不要說不是淨宗的,就是淨宗圈內的,這樣的人也大有人在,不少!因此不邪見、不愚痴,這個也是要求佛力加持,多聽經、多聞法、多懺悔。我們再看第八

  「八、有邪見,這種殊勝的受用就得不到。有邪見的人起心動念隨順煩惱,常生煩惱、憂鬱、疑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敢確定,這是愚痴造成的。」

  我們自己心裡有邪見,有邪知邪見障礙,前面講的第一個功德,這個殊勝的受用我們就得不到,真善知識就得不到。真善知識,一般人真的不認識,他的臉上也沒有寫我是真善知識,真善知識也不會去標榜自己,完全就要看自己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過去黃念老也講,有很多人親近夏老師(夏老居士),親近他,不認識,就當面錯過了,這個都是自己本身有業障,邪見。「這種殊勝的受用」,當然就得不到,你親近善知識的這種殊勝的受用就得不到。你真正親近善知識,那個法喜無量。

  「有邪見的人起心動念隨順煩惱,常生煩惱、憂鬱、疑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敢確定,這是愚痴造成的」。這個愚痴很麻煩,因為沒有智慧。沒有智慧,這個也是要多讀經、多聽經。但是讀經聽經,也要自己有恭敬至誠心。不然,沒有誠敬之心,善知識講的經教到他心裡,他給它變質,給它扭曲,那個變味道了,醍醐變毒藥,也是很麻煩的一個事情。愚痴,的確是非常麻煩的事情,的確比貪瞋麻煩。貪瞋你很明顯看得出來,貪不好,大家都知道,很容易辨別瞋,發脾氣,這個也很容易辨別愚痴,你就很難去辨別了。

  「九、邪見的根本,就是我見、身見。修行人離不開煩惱,擺脫不了習氣,原因就是執著這個身是我,起心動念自私自利。只要有這個念頭,貪瞋必定隨之而起而貪瞋煩惱伏不住,果報在三途。」

  「邪見的根本,就是我見、身見」,這個是根本。我見第一個就是身見,因為五利使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所有錯誤的知見,根本就從我見發展出來的,有我,這是根本。「修行人離不開煩惱,擺脫不了習氣,原因就是執著這個身是我」,有這個執著,起心動念就是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的念頭,貪瞋必定隨著就起來。所以五鈍使,貪瞋痴慢疑,從五利使發展出來。「而貪瞋煩惱伏不住,果報在三途」,這個也是很麻煩,控制不住。我們聽了經,明白這個道理,還是控制不住。這個果報是在三途,因為貪瞋痴三毒,墮三惡道的業因,貪心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

  「十、所謂伏,就是有功夫使十惡業不起現行如果伏不住這些煩惱,念佛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一向專念煩惱不斷,就是夾雜,功夫不純,不能往生。」

  這些話都是真話,先師淨老這些開示都是真話,古來祖師大德也是這樣開示,這些都是真話。念佛成能不能往生,這個是一個關鍵條件。念佛法門是不用斷煩惱,就是滅斷那個難度很高。你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四十里的瀑布沖下來,你一下把它截斷,這個非常的困難,這是形容斷見惑的難度,就像斷四十里流一樣。所有的法門都要斷見思惑,才能超越六道,大乘小乘、顯宗密教都一樣,條件都一樣,這個難度當然比較高。

  淨土法門難度就比較低,跟其他法門比較,這個是易行道,比其他法門容易。其他法門叫難行道,因為它條件太高了,要斷煩惱,這個我們做不到,所以就難。這個法門不用斷,你只要伏。其實這個斷有伏斷跟滅斷,一般法門要滅斷,真正斷了。淨土法門不要滅斷,你只要伏,就好像石頭壓草,讓它不要長起來,但是根沒斷,你能夠暫時把它控制住,這樣就可以了。這個當然比那個滅斷要容易多了,所以稱為易行道。但是基本上也要有這個伏的功夫。如果你平常伏不住,到臨命終最後一念能伏住,那也可以,只是說比較沒把握,那時候到底能不能伏得住?所以能平常伏得住,臨終就有把握。平常伏不住,但是臨終他一念、十念往生,就是他臨終最後一念控制住了,他不起貪瞋痴,那個伏住了,他提起佛號,就蒙佛來接引了。所以當時這個伏,他能夠「使十惡業不起現行」,不起現行就不會發作。如果臨命終那個念頭,貪瞋痴都起來了,貪戀這個世界,放不下,或者想到什麼人就生氣,死不瞑目,冤仇沒有報,那個就沒辦法往生西方,往生肯定往生,往生到三惡道去了。

  雪廬老人在佛七開示也講過,就好像我們罐子有沙,滅斷就好像裡面的沙都倒乾淨了,一粒也沒有了伏斷就是這個杯子裡面的沙滿滿的,用蓋子把它蓋著,你倒也倒不出來。好像病,病根沒有斷,你能夠把它控制住,讓它不要發作。所以淨土就有這個便宜,這個當然就比較容易,大家都能做得到。滅斷,的確是少數人可以做到,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個斷煩惱,也不是你講一講就能斷的,不是這樣,這是必須有真功夫的。所以「往生的條件是一向專念煩惱不斷,就是夾雜,功夫不純,不能往生」,就是這一句佛號能夠把貪瞋痴伏住、控制住,我們就能往生了。

  「十一、佛說這個身是四大五蘊假合而生,不是真的,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佛說這個身是四大五蘊假合而生,不是真的」。我們這個身體,內四大,苦外四大,空。四大五蘊,地、水、火、風、色、受、想、行、識,這樣合起來,產生這個身體,我們這個身體是這樣組合的。組合的,它不是真的,它沒有自體,它是緣生法,不是它有一個自體,沒有,它是湊起來的。好像我們這個房子也是一樣,各種緣這樣結合起來的。這個叫「緣生之法」,緣聚,它就生緣散,它就滅了,緣聚緣散,緣生緣滅,它是緣生法,是生滅法。所以這個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當下它就是空,雖然這個現相還存在,但是它當下這個體是空的,不必等到這個現相沒有才是空。這個現相還存在,它就是空。就像我們看電視螢幕,這個影像,不用等到你關電視機才是空,它正在表演的時候就是空的,不要等到關掉那個時候才空。當正在現相的時候它就是空的,這叫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就是你得不到,就像作夢一樣。

  所以要破除邪知邪見,就需要金剛般若,《金剛經》就是破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是比較深入比較淺的先破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後半部破四見。

  「十二、自己不是真善人,就遇不到真善知識,即使佛菩薩在你身邊,你也遇不到,因為有煩惱現行故。若心地純善,周邊所接觸的一切人都是善知識、佛菩薩,正如蕅益大師講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這也是講真的,「自己不是真善人,就遇不到真善知識」。即使佛菩薩在身邊,也不是說遇不到,遇到了等於沒遇到。遇到了,你不認識,當面錯過了,你不認識,你也不想去親近,為什麼?「因為有煩惱現行故」,有煩惱現行。因此真正講這些正法的地方,聽眾不會太多。講一些不是真的,那法緣殊勝,這個問題是什麼?因為真正有善根的人少,沒善根的人多,真正有善根的人少。沒有善根,遇到了,他也不想來接觸,他沒什麼感覺,遇到甚至他還排斥,這個就是他煩惱起現行。所以我們要遇到真善知識,關鍵都還是在自己,自己有這個善根。沒有這個善根,佛菩薩在身邊,遇到等於沒遇到。

  「若心地純善,周邊所接觸的一切人都是善知識、佛菩薩」,這一段就是講得比較深入,就講到我們真正在修行。真正修行人,看到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正面的、反面的,都是自己的善知識。真正修行人,看到所有人都是善知識、都是佛菩薩,善人是佛菩薩,惡人也是佛菩薩,善人給我示範正面的,惡人給我示範反面的、負面的,都是來教我的。惡的,我要避免,不要跟他一樣善的,我要向他學習效法,那統統善知識。所以蕅益大師講,「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這樣,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他都去參,就增長他的智慧。的確境緣沒有好壞,好壞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自己分別執著這個心。

  「十三、你有真智慧,諸佛菩薩都在你面前沒有真智慧,諸佛菩薩在你面前,你都看不順眼,如何得到法喜?」

  這是真的,佛菩薩來了,他看了生煩惱,不但沒有法喜,他是生煩惱。這個社會上的確是這樣。就像我們出家人出去外面,有的人看到我們出家人很歡喜,有的人看到生煩惱。那個就是沒有善根,他看也看不順眼。的確現在社會上很多,為什麼?他不了解,他也不知道什麼叫佛教,佛教到底在講什麼,他一無所知。如果他有接觸到一些負面的、錯誤的信息,他看了就更不順眼,這個是他自己的煩惱產生的一個障礙。當然生煩惱,怎麼會有法喜?肯定他沒有法喜。

  「十四、得到真善意樂,就能體會到佛法的教學實在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就是伏煩惱、斷煩惱,得真善意樂。」

  「得到真善意樂」,就能夠體會到佛法教學,的確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要怎麼離苦?怎麼樣才能離開這個苦?就是要伏煩惱、斷煩惱。第一步先伏煩惱。在淨宗修學,伏煩惱我們就算及格了。你修其他法門,伏煩惱還不及格,還不能超越三界六道,必定要斷煩惱,要把見思惑斷盡。淨宗,一品沒斷,你只要伏住就可以了,這個就當然比較容易。能夠伏煩惱,我們現前就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連上線了。我們現在還沒有連上線,就是我們還沒有伏煩惱,我們要常常用這樣來測驗自己,我自己到底修到什麼功夫?用這樣來測驗自己,不要去問別人,用這個來測驗自己,自己還有沒有煩惱?我們淨土法門,不用斷煩惱,你只要伏煩惱,跟阿彌陀佛就相應了。相應了,你信心就堅定了。我們還沒有相應,就是我們煩惱還沒伏住,就是我們現前要加緊用功的地方。所以要離開邪見,金剛般若也是很重要的,金剛般若智慧才能破邪見。

  以上十四條,就是離邪見所得到的十種功德法的第一種功德法,「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常生歡喜心。

  「十五、第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深信因果,深信是通達因果之理,了解事實真相。」

  離邪見,得到第二個功德法,就是「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寧願自己喪失生命,他也不去造作惡業。基本上這個戒就是四重戒,殺盜淫妄。「終不作惡」,為什麼不作惡?因為「深信因果」。我們為什麼還作惡?因為對因果不但沒有深信,恐怕連相信都還達不到。實在講對因果報應,很多學佛人還是抱著半信半疑,不是真正的相信。所以信因果也有層次的,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三福是「深信因果」。在《觀經》裡面講九品往生,深信因果品位就高還有「亦信因果」,相信因果,但是還沒有達到深信,他品位就比較低一點。所以《觀經》講,亦信因果、深信因果。所以信因果有淺深不同,一般講就是他相信、他不懷疑,亦信。深信,他是深入了,不是一般相信而已,他已經深信。因為他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他就不會造作惡業。

  要怎麼樣深信因果?還是要深入經教,這個就是因果教育。先師淨老提倡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是教倫理道德。現在人沒有倫理道德觀念,甚至都拋棄不要了,提都不提了,所以要救這個世界,要提倡這個。只有倫理道德,在現在這個世間還不行,還要提倡因果教育。因果教育就是《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就是講因果。《太上感應篇》最早提倡的就是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他提倡《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這三本書都是講因果報應的善書。在我們這個時代,因果這個功課,我們要深入來學習。所以我們讀《感應篇》、看註解,再看現在社會上發生這些事情,都離不開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個才能算深信。一般世間人看到因果報應總是有懷疑,好像做善沒有什麼好報,造惡業好像他還不錯,於是善惡他也就顛倒了,認為造善沒有好報,造惡業也可以得到好的果報,這個是善惡顛倒了。這個沒有深入,信因果總是有懷疑。所以有智慧的人,他必然深信因果。深信就是通達因果之理,因果之理都在經典裡面。佛經講因果報應,講得圓滿、講得究竟、講得徹底,因為講三世。《感應篇》道家的,它都講現前這一世的,現在世儒家教學,講這個階段的,現今這個階段。佛法的教學是講三世的,過去、現在、未來。

  「十六、深信因果的人殺一個無辜的眾生,能得再好的利益,他也不會去做,這必須要離邪見才能辦到。」

  這是真的,「深信因果的人」,你叫他去殺一個無辜眾生,能夠讓他做皇帝、做總統,他也不幹,他知道這個有果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不相信因果,所以造惡因他不怕,惡果現前他就怕了。菩薩,惡果現前他不怕,他知道過去造的惡因,報完就好了,現在開始他不再造惡因,就很慎重,不敢造這個惡因。真正深信因果的人,他就不會去造惡了。他能得到再好的利益,他也不會去做,這個必須要離邪見才能辦到。邪見,最嚴重的邪見就是不信因果,這個邪見是最嚴重,撥無因果,什麼事都他都敢做,膽大妄為,反正他不相信。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只圖眼前的利益,他不相信將來的果報,這個很可怕的。有邪見,他就不相信。現在不相信因果的人到處都是。

  「十七、第三、唯歸依佛,非餘天等。歸依是以佛為老師,隨順佛陀的教誡修學。諸天善神也是佛的學生。」

  這是第三種功德法,「唯歸依佛,非餘天等」,就沒有去皈依諸天外道,以佛為師。這裡我們也要說明一下,「以佛為老師,隨順佛陀的教誡修學。諸天善神也是佛的學生」,我們也是尊重,只是我們學是跟佛學的,這個不能錯亂。皈依佛了,又跟那個學、跟那個學,這個不是皈依佛,皈依外道了,那不是皈依佛。先師淨老過去他也推廣多元宗教教育,勸導其他宗教要學習宗教經典。他老人家也是以佛法,善巧方便的來跟各宗教交流。所以他老人家講天主教的《玫瑰經》,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道教的經典像《太上感應篇》,講這些都是以佛法的義理來講解,那些都變成佛經了。經典文字是各宗教的經典文字,但是透過他的解釋,統統變成佛法,而且講得比各宗教的傳教師要好,他們也不得不佩服,這個是我們要能夠理解的。

  好,我們再看第十八

  「十八、第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離邪見就是智慧,智慧開了世間一切吉凶禍福都清楚明瞭,可以轉凶為吉,轉禍為福。世間人沒有能力轉境界,是因為貪瞋痴不斷,所以會受境界拘束。直心就是真誠到極處一念不生是謂誠。有念就不誠。無念也不是誠。」

  這一條,是離邪見得到第四種功德法,就是「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離邪見就是智慧,智慧開了世間一切吉凶禍福都清楚明瞭」。我們智慧沒開,這些世間的吉凶禍福,我們都看不清楚、看不明白。智慧開了,對於世間的吉凶禍福都清楚明瞭,當然就可以趨吉避凶,「可以轉凶為吉,轉禍為福」,這是必然的。「世間人沒有能力轉境界,是因為貪瞋痴不斷,所以會受境界拘束」,世間人不能轉境界,也就是因為有貪瞋痴這些煩惱,這些煩惱是障礙,所以會受到境界的拘束。實際上是自己煩惱拘束自己,境界不是拘束我們,境界是我們自心所生的。「直心就是真誠到極處一念不生是謂誠。有念就不誠。無念也不是誠」。這裡這段給我們說明什麼叫直心正見,直心就是真誠到極處,真誠到極處就是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是謂誠。有念就不誠,無念也不是誠,無念就變成無明,有念是妄想。我們再看

  「十九、一念不生,一念就是沒有第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念不生是不生第二念,不是墮在無念。一念是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它是活的,不是死的。無想定是死的,無想定是無明,不是菩提。」

  這個給我們說明,「一念不生,一念就是沒有第二念」,這個我們比較不好懂,這個一念,不是我剛才起了個念頭那個一念是我們很微細的起心動念,那個一念。那個一念,非常微細的,這個我們感受不到。禪宗參禪,他就是在那個起心動念,前後際斷,你就見到法身了,就是前念滅了,後念還沒有生,這個當中你前後際斷,這個一念,你就悟入了。禪宗參禪就是悟這個一念,一念不生,從這裡切進去。這個一念,我們比較不好懂,我們一般體會不到。過去先師淨老他也用《妄盡還源觀》來給我們說明彌勒菩薩講的這些細念,微細的念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過去了,這一彈指時間很快,所以這個一念,它是快到我們都感覺不到,那個一念。這個第一念,在夏老居士的《淨語》他也有講,念佛要用第一念,辦事要用第一念,那個我們就比較容易體會,那個我們可以去看。「不生是不生第二念」,就前後際斷了,那也不是墮在無念,不是無想定。這裡特別給我們說明,不是無想定。所以這個一念是「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它不是死的,像鏡子一樣,它寂,但是它能照。如果是死的,它寂,它不能照。無想定是無明,不是菩提。所以很多外道修到無想天,他誤會了,以為那個就是涅槃,那錯了!

  「二十、正見就是直心起用,直心就是誠意,正見就是正心。世間一切吉凶禍福全都明白了。業因果報清清楚楚,一點都不迷惑,所以永離一切吉凶疑網。」

  這一條就是講,「正見就是直心起用,直心就是誠意,正見就是正心。世間一切吉凶禍福全都明白了。業因果報清清楚楚,一點都不迷惑,所以永離一切吉凶疑網」,這些疑惑完全消除了,不再有疑惑了,全都明白了,這個就是直心起用。

  「二十一、世間人喜歡看風水、看相、算命,對吉凶禍福疑慮重重,如何趨吉避凶存著僥倖之心。事實上,你有災難時,能逃避得了嗎?逃避不了,果報一定要自受反之,你有福,想丟也丟不掉。」

  這一條也是我們世間人,不但中國人,外國也有很多人喜歡看風水、看相、算命的。喜歡看相、算命、卜卦,對吉凶禍福總是有疑慮,疑慮重重。如何趨吉避凶,一般人總是存著一個僥倖的心。卜卦,在中國古聖先賢都有卜卦,特別遇到國家大事,自己有疑惑,不曉得該怎麼處理,這個時候都會透過跟神交通、請示,來卜卦,誠則靈,所以這個卜卦是聖人做的。看風水,在《書經》也有講,在《禮記》都有講到這方面的,這些不是迷信。我們看《了凡四訓》就知道了,看相算命,這個一點也不迷信,是很科學的。我們世間人總是對於吉凶禍福有疑慮,才會去看相算命如果你沒有懷疑,你就不會去看了。事實上,人都有命運,你有災難,吉凶禍福,這是果報,前世造的因,這一生受的果,果報成熟,逃避不了,一定要去承受。反過來,如果你有福報,你想丟也丟不掉,這個也是因果報應,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二十一條。下面二十二,第四種「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後面兩條,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