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 選擇關閉描述
  • , 選擇關閉字幕
    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行善須發長遠心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22/8/11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  檔名:WD19-035-0006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尊敬的劉理事長、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這堂課是悟道跟大家分享學習《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最後一堂課。這裡有同學提出一些問題,我們把這個課程講完,我們再來回答。

      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張先生給俞先生指點他的過惡,勸他要改過修善,要有耐心、要有長遠心,不能自欺。善事要實實在在的去落實,心裡這些惡念、雜念要把它掃除乾淨,念頭理會到善一邊去。這樣努力去實行,久久必有效驗。就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也不要圖報,不務名,實實在在去做,必定有感應。勸勉他,勸完之後就進到他家屋子裡面廚房,就不見了,這個時候俞先生才知道原來是灶神現身給他指點。他知道張先生不是普通人,但是還不知道他就是灶神,後來走到他家的灶下不見了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灶神現身給他指點迷津。接下來這段,他就發願要改過向善了。我們看這個文:

      【因焚香叩謝。即於次日元旦。拜禱天地。誓改前非。實行善事。自別其號曰淨意道人。誌誓除諸妄也。】

      這一段以後就是屬於勇猛精進,止惡修善,改造命運了。俞先生他是在臘月三十日(就是除夕夜)遇到灶神,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我們一般講正月初一。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他就從正月初一這一天,新的一年第一天,從這一天起發願要改過自新。首先他把自己的字號改了,原來他叫「良臣」,後來改叫『淨意道人』,「淨意」就是清淨意念的意思。灶神給他指點,你的意惡太重,你內心充滿了貪瞋痴慢疑、嫉妒等等,這些惡念太多了、妄念太多了。所以他取這個字號也是勉勵自己、提醒自己要對治自己的意惡,他的意惡特別重。袁了凡他的本名叫袁黃,黃色的黃,他的字號叫「學海」,他說他的學問像海一樣,叫學海;遇到雲谷禪師,他也覺悟了,所以他叫「了凡」。這個就像我們皈依佛門取個法號一樣,就是我們根據這個名號的意義來提醒自己、來勉勵自己,來改過向善,來提升自己。所以他現在稱為「淨意道人」,就是要清淨意念的修道人,這個名號含義很深,顧名思義提醒自己。所以這個是字號,也叫道號。

      【初行之日。雜念紛乘。非疑則惰。忽忽時日。依舊浮沉。】

      『初行』就是剛開始在修,還是跟以前一樣。諸位如果看到這幾句,想想袁了凡先生他剛剛改過也是這樣,回頭再想想我們自己也是一樣,你剛開始不習慣,現在要把它轉過來,當然都是進進退退的。所以像袁了凡、俞淨意都是過來人,提供他們修學的一個經驗。一開始都是進進退退,問題是要有忍耐心、永遠心,這兩種心態就很重要。如果沒有耐心,修了幾天,算了不要了,就照以前一樣,這樣就不能進步。所以要有恆心、有毅力、有決心,要痛改前非,這些毛病慢慢,你只要有毅力去改,慢慢會改掉的。一下斷不容易,也沒辦法馬上一下子就斷得了,必須要一段時間,要有耐心慢慢去斷。

      由此可知,聽講最重要。我們如果要求真實的效果,《了凡四訓》,過去家師淨老和尚在世的時候勸我們一遍講完再講一遍,一遍聽完再聽一遍。他的標準是幾遍?二十遍。如果一年當中你能聽個十遍、二十遍,我們同修當中,最低限度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會有成就的,你只要肯下功夫。這個當然要有耐心、要有恆心,如果你天天薰習就有力量;如果你薰習的時間不夠,好像你燒開水,燒的時間不夠它就燒不開,你要密集的一直燒,它在一定的時間就一定開了,這一樣的道理。所以需要時間,要密集來修,效果就比較快。有了這個基礎,你再去聽大乘經典就不困難。所以必須天天聽、天天講。現在要天天聽,實在講,現在比以前方便,以前有法師講、有大德居士講,你還要到現場去聽,後來有了錄音帶就方便了,錄音帶你重複的聽,看你要聽幾遍都可以。後來又有VCD、DVD,現在那個播經機就更方便了,就是一台小小的,裡面可以容納很多部經典,你要聽一部,重複的聽,這個不難;重複的聽,它的效果就出來。

      東北劉素雲居士,她現在算有相當的一個成就,她會講經說法。她怎麼修?她就是拿我們老和尚以前在新加坡講的《無量壽經》,那個還是很早的,不是講得很詳細的,講得很一般、很簡單的,拿很久以前的,她那個VCD那一套,一遍又一遍的聽。她一天聽多久?聽十個小時,重複的聽、重複的聽,聽了愈聽愈法喜。原來她得的病是紅斑狼瘡,到北京協和醫院治了,一個人就像皮球一樣,那個醫生給她講,妳隨時都會死的。後來她說,既然隨時都會死,那就不用治了,就回家等死了。在偶然的時候得到這部經,她聽了非常歡喜,一天聽十遍、聽十個小時,整個心態轉變過來。她心轉,她身體也跟著轉。所以那個醫生說隨時會死的,後來她身體很健康,現在還活得好好的,現在到處講經說法,說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它這個效果。過去潮洲揭陽謝總,他七天的道德講堂也是密集薰修,收手機,大家專心學七天,一個人就有很大的改變。所以這個薰習就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密集的薰習,這個力量很薄弱,效果就不是很明顯。所以天天聽、天天講這些經教,天天琢磨,才會有效果。我們的信心、勇氣要提得起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因於家堂所供觀音大士前。叩頭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善力精進。倘有絲毫自寬。永墮地獄。每日清晨。虔誦大慈大悲尊號一百聲。以祈陰相。】

      這個一段是求佛菩薩加持,求佛力加持,因為靠自己的力量斷惡修善實在不容易。我們要降伏我們的煩惱習氣真的不容易,我們明明知道錯了,但是境界現前就控制不了,隨著煩惱習氣,因為很習慣了。但是現在灶神勸他,你要猛力,你要勇猛精進把它扭轉過來。所以求佛力加持,求菩薩暗中來幫助,幫助他能夠改過向善。

      我們看俞先生,他念觀音菩薩聖號、拜佛並不是很多,不是說一天念一萬聲、念五萬聲、十萬聲。他每一天早晨起來就拜佛、拜觀音菩薩,然後念佛號一百聲。很虔誠的在觀音菩薩面前磕頭,磕到頭都流血了,可見得他真的是發心勇猛要改過,求佛菩薩來幫助。念觀音菩薩聖號一百聲。我們念佛的同修念了不止一百聲,但是我們用心不如他,他這個一百聲的效果聲聲虔誠,我們念得如果有口無心,當然那個感應就沒有他那麼明顯。所以我們念一萬聲,恐怕抵不上他念一聲,他的心非常虔誠。要恭敬、誠心誠意去做,他能發這個誓願。我們看到俞先生這樣修,我們也要向他學習、效法。發誓願是督促自己,念觀音也好、念阿彌陀佛也可以,或者你要念地藏菩薩也可以,都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只要心虔誠恭敬,你念哪一尊佛菩薩都有感應,都能得到加持。

      【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這段就說明什麼?他這樣的求佛力加持,有感應了。剛開始修,妄念一大堆,控制不住。現在虔誠在觀音菩薩面前叩頭流血,每一天念一百聲觀音菩薩聖號,求觀音菩薩加持。從這個時候開始,他一言一動一念一時跟以前就不一樣了。以前懈怠、懶惰、散慢、不恭敬,現在『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就好像鬼神在旁邊監督著,不敢放肆,不敢放縱自己。這個像儒家講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儒家講慎獨,這裡講也就是慎獨,你獨自一個人也不敢放肆,好像十個眼睛在看、十個手指頭在指著我們,就戰戰兢兢,不敢放肆了。這個也就是說,這樣的善心提起來了,善心生起來了。

      我們讀《了凡四訓》,看了凡先生也是一樣,你看了凡先生講他改過修善的經驗,他說剛開始在修的時候「悠悠放任」,跟以前一樣,反正這樣恍恍惚惚,還是過一天算一天;後來發現這樣不行,要勇猛精進,後來不斷勉強的把它慢慢的扭轉過來。所以我們現在來修也一樣,會有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我們一定要去突破,這樣我們才能夠提升。所以跟袁了凡講的一樣,他這裡講得比較簡單,袁了凡講得比較詳細一點,就是「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我們現在為什麼敢自欺放肆?因為我們感覺不到鬼神在旁,所以就放縱自己。這幾句話非常重要,這個就是他能夠成功、能夠轉變命運的關鍵所在。鬼神在旁是不是事實?是事實,《感應篇》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是一點也不假。無論在何處,都有鬼神看著我們,自己有這種警覺心,警覺到了,當然就不敢自欺、不敢放肆。

      【凡一切有濟於人。有利於物者。】

      『物』就包括一切動物、植物、礦物,就是遍及一切眾生,佛法講一切眾生。凡是對這些人事物有幫助的,『有濟』就是有利益、有幫助的這些好事。

      【不論事之巨細。身之忙閒。人之知不知。力之繼不繼。皆歡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後止。隨緣方便。廣植陰功。】

      這段是講在行持上轉過來了,前面一段是從心地裡面轉變過來,就是觀念轉變了,觀念跟過去不一樣,現在觀念扭轉過來。心念一轉,身口的行為就隨著轉了。因為身口都是聽意在主導的,意轉過來,你心轉過來,身跟口就會跟著轉,意是主導。這是我們應當學習之處。從此以後,凡是於人、於物有利益的,不管是大事、小事,自己是忙還是很清閒,別人知道不知道都無所謂,只要對大家有利益的,我一定會去做。做的時候也不必考慮,到底我的力量繼不繼?我有沒有這個力量能夠去完成?能不能把它做得圓滿?也不考慮這些了,就是能夠做多少就做多少,就盡心盡力去做。做到一半,我們力量不夠了,那就隨順因緣,這樣功德才能圓滿。只問這個事情應不應該做,應該做的就要去做,不應該做的就不要去做。應該做的善事就要盡心盡力去做,也不要想到我力量夠不夠?就不考慮這些了,就盡心盡力,能夠做多少算多少,盡量去做,就不問力之能繼不能繼。如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事無有不辦者。只要有心,有志者事竟成,有這個心,一定也能圓滿這些善的願。

      像現在我們辦中華傳統文化,這個要辦。昨天下午逢甲大學李教授來,跟我談到逢甲大學人文院長也七十幾歲了,他也有心希望把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來。他說他這個年紀,還有受到大陸當年隨老總統來的一些有道德學問的這些長者的教導,這些人現在還有一些人在,再過幾年,這些人如果走了,後面的人要學也沒老師了。所以他現在很積極,他想要去推這個。他在台大是退休了,被逢甲大學校長找去當人文院長。他建議我們華藏弘化基金會在台中成立一個書院,他把這些老教授找來。找來,這個事情該不該做?這是我們老和尚一生提倡的,就像我們現在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教育,是我們老和尚提倡的,應該要做,不做就斷層了。我們現在做很艱難,人也沒有,財力也沒有,什麼都沒有,我們現在憑的就是大家一個心願,大家盡量,我們有多少做多少。相信我們真心去做,也會得到佛菩薩、護法善神的加持,也是會有感應的。我們要挽救世界,這個應該要做的,所以現在我們就不能考慮到我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們能不能做?現前我們的資源有多少,我們就做多少。像我們這次辦三天的,大概這個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先辦這個。將來如果我們財力、人力更充足,我們也可以考慮辦一個星期的,像道德講堂這樣,那個效果就更殊勝了。

      下面講,『皆歡喜行持』,「皆歡喜行持」就是說歡歡喜喜去做,有時候遇到困難、遇到一些委曲也一定要把它圓滿,『成就而後止』,這個就是『隨緣方便,廣植陰功』。這幾句是行持的典範。

      【且以敦倫。勤學。守謙。忍辱。與夫因果報應之言。逢人化導。惟日不足。】

      前面是「自行」,這段是講「化他」,所謂自行化他。自行裡面有心行,心的念頭轉變,身口行為就轉變。化他有五個重點,第一個『敦倫』,「倫」是倫理,敦睦倫常。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倫常,五倫五常。五倫就是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五倫的關係,這是倫理道德的教育。大家能守住自己的本分,盡自己應該盡的義務,我在什麼身分、什麼地位,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些,這個就叫「敦睦倫常」。自己先盡到自己本分應該做到的,別人他有沒有盡到本分你先不要去管,不能說他沒有盡到我也不盡,那我們自己就虧了,應該我們先去做,這樣才能去感化別人。

      再來就是『勤學』,努力讀書、用功,好好讀好書、讀善書。這個「勤學」是學好的,不是學壞的,學壞的去勤學那就壞了。我們學經典、傳統文化,這個要努力來學,那個不好的不能去學。三、『守謙』。在《了凡四訓》最後一篇就是「謙德之效」。在《易經》裡面講,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凶,唯有謙這一卦,只有吉沒有凶。所以人謙虛,他就有福報,他走到哪裡都是吉祥。第四個,『忍辱』。我們前面講過,要有耐心,凡事都要忍才能成就。五、深體因果報應的道理,把因果報應的理論跟事實逢人就勤導。現在勸導的方式比俞淨意公那個時代方便多了,現在可以錄成影片放在網路。甚至現在手機,每一個人都可以修,你可以勸跟你有緣的人;跟你有緣的人,用手機來弘法,這個很方便。不要去聊天聊那些沒有意義的,浪費時間、浪費精神,而且造罪業。所以現在的科學工具沒有好壞,好壞是在人,人你善用它,它是很好弘法的工具,無遠弗屆。好像我們現在講堂,我們在現場人不多,但是在網路上的人比我們現場多好幾倍,他不用到現場。而且我們錄下來,這個時間他沒有時間聽,我們放在網路上,他隨時可以點播,這個很方便。所以這個科學工具看你怎麼去利用,如果你利用在弘揚正法,那功德無量;反過來,如果你去弘揚那些惡法,那也罪業無邊。

      【每月晦日。】

      『晦日』就是每個月最後一天,這個是講農曆。

      【即計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處為疏以告之。】

      每一個月,他就像袁了凡記功過格一樣,我這個月做了多少好事,向灶神爺報告一次,把這一個月當中,身口意三業所修的善法月月報告,這就是說明他求灶神爺來監督他。有一個督促他的力量,他如果不去做善事,到了月底就沒有成績向灶神報告,這個月就落空了,就沒有辦法給灶神交差,所以用這個來督促自己努力去修善事。他照這樣修,這個效果真的是不可思議。大家修學,你不一定要像俞淨意公寫個疏文去灶神那邊報告。如果你是學佛的,家裡有供奉釋迦牟尼佛、供阿彌陀佛、供觀音菩薩聖像,你在佛菩薩面前報告也可以。『為疏以告之』,你去向佛菩薩報告,那就更靈、更有效了。這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可以效法的。

      【持之既熟。】

      下面兩句是講修持的效果、功德不可思議。

      【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

      這個境界我們很羨慕的,他一動就是萬善,就是善;靜,沒有事的時候他『一念不起』,心清清淨淨的,都沒有妄念。這也是我們學佛人很嚮往的,我們都希望達到這樣。他做了幾年?

      【如是三年。】

      也三年的功夫,那不算很長。三年,跟《感應篇》講的完全一樣,一天有三件善事,三年天必降之福;一天做三件壞事,三年天必降之禍,三年。三年就是千日之功,一千天。我們想一想,俞淨意先生他過去業障多重,得到那麼悽慘的果報,三年他就轉變過來。袁了凡先生過去改造命運,他也是三年,他的命運就改變了,跟之前孔先生算的就不一樣了,三年他就見到效果了。所以三年的時日不長,為什麼不肯自勉發憤!希望我們同修們讀到這裡,大家一起努力發憤,效法俞淨意先生。

      【年五十歲。乃萬曆二年。甲戌會試。張江陵為首輔。】

      『江陵』是一個地名。張公是江陵人,『張江陵』是對他的尊稱。對尊敬的人就稱他住的地名,他的名都不稱的,像滿清末年,大家尊稱李鴻章,稱他「李合肥」,因為他是合肥人,稱他住的那個地區的名稱。佛門也常用這個慣例,我們稱祖師大德不稱名,也不稱他的字或號,都是以地名或者寺院的名稱來稱呼他。比如說智者大師,對他最尊稱就稱他「天台大師」,因為他住在天台山,所以講天台大師就是指智者大師。又像窺基大師,稱他為「慈恩大師」,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住在慈恩寺,所以大家用他住的那個寺院的名稱來對他一個尊稱。這裡的尊稱也是一樣,張公是當時的首相,他是江陵人,所以稱他「張江陵」,對他很尊重的一個稱呼。

      【輟闈後。訪於同鄉。為子擇師。】

      他以首相的身分主持這次考試,就是他是主考官。考完之後,他想在同鄉當中選一個品學兼優的人來教導他的兒子,為他的兒子禮請一位好的老師。

      【人交口薦公。遂聘赴京師。公挈眷以行。張敬公德品。為援例入國學。】

      他既然想請一位品學兼優的人,鄰里的人都跟他推薦俞公,俞淨意先生是最好的老師。古時候沒有學校,富有的人家另外他有書房,會請一位老師,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私塾。過去都是私塾教育,國家沒有辦學校,國家只負責考試。請老師教子弟都是家長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去請,或者幾戶人家合起來去請一個老師,借祠堂或者自己有多的房子騰出來做教室。所以過去都是屬於私塾,到民國以後才有學校。

      過去的私塾,子弟有比較清寒的,有一些比較富有的,也可以跟他們的子女一起來學習。俞先生應聘在宰相家中做兒童的老師,當然他生活的環境就改善了,不至於像過去那麼窮苦潦倒,感應也來了。他帶了家眷一同到京城,這個張公(當時的宰相)對他非常尊敬,尊敬俞淨意公的道德學問,所以也為他『援例入國學』,這個「國學」是國子監。大家如果現在到北京去旅遊,國子監還在,從明朝延續到清朝。國子監是什麼?國家辦的大學。以前大學只有那一所,那個學校培養出來都是當官的,叫國子監,是國家培養人才的一個學府。

      【萬曆四年丙子。附京鄉試。遂登科。次年中進士。】

      從前讀書人志在功名,得了進士他就有官做,功名成就了。進士是古代的最高學位,相當於現代博士學位一樣,最高的學位。

      【一日謁內監楊公。】

      『內監』是以前的太監,侍候皇帝的。俞公有一天去見老太監楊公。

      【楊令五子出拜。皆其覓諸四方。為己嗣以娛老者。】

      楊公是一個太監,太監不能生兒育女,所以他的兒子都是義子,現在所謂乾兒子,都是從外面找來的。他養育這些孩子,將來這些孩子長大可以照顧他,養老。他有五個乾兒子,自己年老了,乾兒子很孝順。這個太監楊公就叫他這五個兒子都來拜見俞淨意先生,他也很仰慕俞淨意公的道德學問。

      【內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

      其中一位小孩,年紀大概十六歲,俞淨意公一見面,覺得這個小孩很面熟,好像他從前見過,認識的,很面熟。

      【問其籍。曰江右人。】

      『籍』就是籍貫。『江右』包括現在長江以南,江西、江蘇、浙江這一帶,在明朝那個時候叫「江右」,當時稱之江右,他是江右人。俞先生他是江西人。

      【小時誤入糧船。猶依稀記姓氏閭里。公甚訝之。】

      這個小孩還彷彿記得自己的家鄉在什麼地方,以及他自己本來的姓氏,他原來是姓什麼。他說他小時候遊玩『誤入糧船』,人家載糧食的船他跑進去玩,跑進去玩,人家不知道有小孩在裡面,船就開走了,他也被帶走了。俞淨意公一聽之後非常驚訝。那這個是不是他失蹤的兒子?

      【命脫左足。雙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兒也。】

      他失蹤的兒子有個特徵,左腳有兩顆痣,就請他,你鞋子脫下來我看看,結果左腳果然兩顆痣很明顯,所以他就大呼,這個原來是我失蹤的兒子。他太太生了五個兒子,死了四個,一個失蹤,就是這一個,現在碰到了;生四個女兒死了三個,只剩下一個女兒在身邊。他太太悲傷兒女夭折,眼睛都哭瞎掉了。這個時候遇見失散多年的兒子,這種心情我們也可想而知。

      【楊亦驚愕。即送其子。隨公還寓。】

      這個楊公太監也很不錯,知道這就是俞先生他失蹤的兒子,他也立刻歡歡喜喜就送還他的兒子。

      【公奔告夫人。】

      『奔』就是很快的跑,就將這個消息告訴他太太。

      【夫人撫子大慟。血淚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雙目復明。】

      他的夫人眼睛瞎了,撫著他的兒子『大慟』,哭,『血淚迸流』,哭得非常傷心。他的兒子也哭,捧著他母親的面,舐他母親的眼睛。說也奇怪,他母親兩個眼睛就復明了。這個改過遷善之報如是。我們想想,眼睛瞎了,現在眼科這麼進步,要復明也不容易,何況瞎了那麼多年!所以經上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怎麼會沒有感應道交?袁了凡先生短命都能延壽,壽命都可以延長,疾病怎麼會不好?一定可以好轉,這個並不是迷信。經上說的理論,我們看了也很明瞭,說起來也能相信,可是我們如果離開經本,一下又忘記了,我們原來那些煩惱習氣又起來了,信心又沒有了。所以我們不能說不相信,我們相信,但是很容易忘記,就跟俞先生一樣,是忘了。經上說「境隨心轉」,《華嚴經》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萬法唯心」、「一切法從心想生」。很難得他這個兒子很孝順,捧著他母親的臉去舐他母親的眼睛,這個是孝順感應,他母親眼睛就復明了。這是感應道交的一個事實,所謂「孝感動天」,感動佛菩薩加持。

      【公悲喜交集。遂不願為官。】

      這個時候,俞先生一家團圓,他的太太眼睛復明了,他那種『悲喜交集』,一方面悲過去的無知造業,受悽慘的果報;喜是發願改過向善,現在得到這麼殊勝的果報。他的心情悲喜交集,『遂不願為官』。灶神爺給他講這個不測的效驗,果然他得到意想不到的果報。原來想他太太眼睛失明了,怎麼可能會好?失蹤的兒子也沒有指望找回來,怎麼現在碰到了,太太眼睛復明了,果然如灶神講的應驗了。他這個時候對於世事就看得很淡了,以前很想做官,現在也不想做了。不想做官他做什麼?努力去做善事,知道這個是真實的。

      【辭江陵回籍。】

      辭謝張宰相,回到自己的老家。他不想再做官,回老家繼續修善,利益社會大眾。

      【張高其義。】

      俞先生中了進士,他就有服務公職的資格。從前讀書人心心念念就是為了將來謀個一官半職,而這個機會來了,俞先生卻不要了。之前是一直要求的,現在來了他卻不要了,他放棄了,回家鄉去繼續修善。所以張宰相很肯定他,認為他是一個義人。

      【厚贈而還。】

      張宰相為感謝他來教他的兒子,所以他要辭職回去,也就厚贈他貴重的禮物送他回家。

      【公居鄉。為善益力。】

      俞先生力行善事三年就有這麼殊勝的果報、真實的效驗,可以知道他往後行善必定更加積極、更加努力。雖然這裡沒有很明確的記載,但是我們從這個當中也可以理解,他肯定更積極去做。他已經證實了這個果報,信心堅定了,必然用老方法,每個月都向灶神報告他這個月做了多少好事,相信他是盡形壽,盡他一生都不會改變的。人家是這麼修行的,是這樣的斷惡遷善。

      【其子娶婦。連生七子。皆育。】

      俞先生他自己很不幸,生了九個兒女,剩下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剩下兩個,死了七個。他從四十七歲才開始改過修善,五十歲他就得到感應。所以我們同修當中,有很多人年紀很輕,要是能夠努力學習,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你們將來前途太光明了,真的前途無量。感應必定超過俞淨意、超過袁了凡,這是絕對做得到。只要肯努力做,三年之後事事如意,有求必應。為什麼不勉力去做?看俞先生的兒孫命運都轉好了,這是積德修善的感應。

      【悉嗣書香焉。】

      俞先生的七位孫兒個個書都念得很好,書香門第,個個成名,個個成就。

      【公手書遇灶神。并實行改過事以訓子孫。】

      俞先生遇到灶神這段往事是事實。他遇到灶神,經灶神一番開示之後才改過自新,到晚年就有這樣的效驗跟果報。過去家師淨老在世的時候講經常常講,晚年享福才是真正的福報。因為晚年年紀大了、體力衰了,這個時候享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晚年沒有福報,那就很可憐,你看人老了、體力衰了。所以這個福報不要在年輕的時候享,要留在晚年享。這個跟外國的教育就不一樣,外國人是年輕、小時候就盡量享福報,到老了,甚至中年以後,他福報就沒有了;福報沒有,日子過得就很辛苦。所以年輕享福,老實說並不是福,因為太早享福迷惑顛倒,迷惑顛倒就造罪業,那個福就變成禍了。因此年輕的時候不要享福,多修福、多造福、多培福,照俞先生這個方式去修,把那個福德、福報留在晚年再享,這才是懂得享福、造福的人。所以我們講五福最後一福是「壽終考」,人好死就好生,那是最後的福報,那是最大的福報,你要死的時候不要受盡折磨,這是最大的福報。

      【身享康壽。八十八歲。】

      他壽命延長到八十八歲。他活到八十八歲,所以他壽命比袁了凡要長,袁了凡是活到七十四歲。袁了凡他原來壽命只有五十三歲,延長了二十一年,俞淨意的壽命比他長,活到八十八歲。壽命是福報之一,五福當中,長壽就是一個福報。由此可知他的長壽與福報完全是他從四十七歲以後修來的,這也是修行人一個榜樣。如果他當時沒有遇到灶神,他沒有發願改過修善,肯定他活不了這麼長的壽命,可能五、六十歲就走了。所以他『身享康壽』,健康長壽,八十八歲。

      【人皆以為實行善事。回天之報云。】

      大家看到俞先生,都知道他是力行善事改變了他的命運,原來的命運很悽慘、很不好,現在變成這麼圓滿、這麼殊勝。俞先生他也是現身說法,廣勸社會大眾,這個功德尤其不可稱量。你看明朝到我們現在五百年後,我們還是讀他的文章,來闡述他改造命運的這些事蹟,跟後世的人分享,你看這個功德就是不可稱量。

      【同里後學羅禎記。】

      這一篇文章不是俞淨意公他自己寫的,是他的一個同鄉晚輩,叫羅禎的先生寫的。裡面所說的話,灶神說的話,以及俞淨意先生講的話,都是他那個同鄉晚輩幫他記錄的,俞先生他自己沒有寫,他講出來幫他記錄。《了凡四訓》是他自己寫的,要教訓他家裡的子孫,《了凡四訓》是袁了凡他寫的。

      了凡先生、俞淨意先生,都是在家同學一個好榜樣,我們能夠取法這兩位賢者,命運不但可以扭轉,我們道業一生也必定能成就。雲谷大師是出家人的榜樣,所謂「出世學高僧,在家學高士」,袁了凡跟俞淨意都是高士。我們以他們做典型、模範,照他們的方法來修學,做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這才是佛的好學生。

      以上我們學習《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到這裡就圓滿了,我們這個課程圓滿了,但是我們要常常溫習。我們現在錄下來了,網路上也會重播,大家現在手機很方便,點一點我們弘化網,重複聽一聽,不斷的薰習,我們一起努力來修學。下面還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就簡單回答今天提問的一些問題。

      這也是一個男同學問的。第一個問題:《弟子規》的首要「入則孝」有何下手處?弟子一直無法做好入則孝。感恩師父慈悲開示。

      這是勇組男同學的提問。「入則孝」第一句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你先從這裡下手。「父母呼」就是父母叫我們,我們回應不要太慢,要趕快回應。父母的教導,我們要恭敬的聽,不要不耐煩,縱然父母講得不對的,那我們也先聽聽,先不要去違背他。所以先從這裡下手。「入則孝」就是在家裡;「出則弟」,你出去外面怎麼做,在家裡你先從這裡做起。對父母晨昏定省,早上請個早安,晚上睡覺前請個晚安,先從這裡做起。這在《常禮舉要》講「晨昏定省」,先從這裡下手。

      下面這個問題是:弟子吃全素,在家方便是採鍋邊素,不夾肉食,母親希望弟子進食肉湯。因印祖開示肉湯即葷食,心中掛慮因沒持戒影響往生。請師父慈悲開示。

      能吃全素最好。在家裡父母如果沒有學佛,他也擔心兒女吃素營養不足;他允許吃肉邊菜,這樣應該不錯了。喝喝肉湯也讓父母能夠歡喜,這是一個開緣,這個沒有關係,不影響往生。往生條件是要信願行具足,不是說你吃肉就不能往生了。當然鼓勵大家吃素,不要殺生,吃三淨肉,這個不影響往生。往生關鍵要信願行,真信、發願、念佛,這是往生的條件。我們在《淨土聖賢錄》看到,也有人他沒有吃素的,但是他真信切願,他也是往生西方,所以這個不影響往生西方。能夠全素當然是最好,如果環境的關係,這個算是開緣,不影響往生西方。

      下面這個問題:《彌陀經要解》應安排在何時修學恰當?

      都可以,你現在就可以修學。我前面跟大家講過,佛法是可以「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你學《華嚴經》可以學《弟子規》,學《弟子規》可以學《華嚴經》,這個沒有妨礙。所以你學《弟子規》也不妨礙你念佛,不是說我《弟子規》還沒有學好不能念佛,不是這樣的,你還是可以念佛。而且念佛,求佛力加持,讓我們業障消除,能夠更容易去落實《弟子規》的教導。所以這個都可以同步的,現在就可以修學了,不用等到什麼時候。

      下面一個問題:是否加上《金剛經》幫助修學淨土?若是,應何時學習次第?採取何種經典或講經影片做為學習?

      這個問題,佛法講「法無定法」,你有一個次第來學習可以,你次第跟圓融學習也可以,看個人的根器、個人的時間。所以《金剛經》佛講,佛無定法可說,不一定,完全根據個人的根器,他的時間、他的環境來給他說法,給他定個功課。次第當中它也有圓頓,圓頓當中它也有次第,所以這個不妨礙,你要加上《金剛經》幫助修淨土當然也是可以。這個次第也就是說,你分一個階段性的學習,比如說你定三個月學《金剛經》,那我就三個月專門學《金剛經》。就像我們淨老和尚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樣的道理。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包括我們現在辦這個學校,一般的學校一天排很多功課,不一樣的,我們老和尚說,這些功課我們都會學,只是排這個學的方式不一樣,比如說他這個星期學國文就學國文,下個星期學數學就學數學,就是說他時間比較密集、比較長,它的效果比較好。如果你每一天很多功課,時間很短,一下就忘記了,印象不深刻,這效果比較差。所以說一個學期下來,所有的功課我們統統學,但是如果你採取一個階段性的,我這個階段就專門修哪一門,這個效果會比較好。因人而異,這個沒有一定的。你要用《金剛經》來補助,當然是很好,《金剛經》給我們講事實真相,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為什麼生不起信願往生淨土?就是把這個世界當作真的,執著,放不下、捨不得,所以我們那個信願心生不起來。《金剛經》對這方面是有幫助,幫助我們看破,看清楚事實真相;事實真相看清楚,我們才放得下;放得下,我們信願的心就生起來了。

      下面這個問題就是學佛以來,所有昆蟲小動物幾乎都不害怕了,但對蚊子叮咬常起瞋心,一直無法有下手處,懇請師父慈悲開示。

      被蚊子叮,我有經驗。叮了也是不好受,像昨天我到外面去,那個蚊子特別多,叮了我們不舒服。不過這個我們還是可以溝通的,可以念佛跟牠迴向。我們有誠意對這些小動物,也會有感應。

      請問師父給現前淨宗四眾弟子最重要的修學叮嚀。感恩師父的愛護!

      這個叮嚀,就是我們學習因果教育,我們念佛求佛力加持,讓我們學習因果教育能夠深入,不斷的提升,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凡夫,你看俞淨意也是求觀音菩薩幫忙、灶神爺幫忙,這就是求佛力加持、求護法善神來護持,這個很重要。

      下面勇組的孫同學問了一個問題:剛才有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但有一些做了很多惡事的人,他忽然臨時悔悟,發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他非常誠心的念佛,一樣可以往生極樂嗎?

      這個當然可以,因為臨終一念悔悟,改過來,他馬上就感應了,這個感應實在講,就在一念之間。你平常也是一樣,你這一念轉過來,你馬上就感應了。所以做惡事,到臨終他能悔悟,他信願念佛,這個在《觀經》裡面下下品,五逆十惡他都能往生。關鍵他那個時候能不能悔悟?能不能遇到善知識來勸導、來提醒?這是一個關鍵。就像俞淨意遇到灶神來給他指點,他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平常造五逆十惡的人,平常不知道自己錯,臨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勸他,你要懺悔改過、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不然你就下地獄了,這個時候地獄相現前,他恐怖了,一念回頭,至心念佛,念一聲佛號就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他這一念相應,一念相應就一念佛,當然他可以往生,關鍵他要能悔改,要轉過來。

      最後一個問題:請問師父,學生我未來想成立一所教小孩道德倫理和佛教的學校,但卻不知該如何去辦?唯願師父開示,非常感謝!

      智組邱同學,這個可以請問我們劉理事長、王祕書長。我們現在學會正在辦一所實驗小學,今年八月底要開學,可以向他們請教一下。

      好,以上問題就簡單回答到這裡。今天悟道講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分享學習到此圓滿,祝大家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事業順利、闔家平安。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