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 選擇關閉描述
  • , 選擇關閉字幕
    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8/8/19  台灣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檔名WD19-033-0002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我們昨天跟今天第一堂課,讀誦一遍《太上感應篇》。昨天讀完《感應篇》,跟大家學習印光祖師的「序文」,以及李炳南老居士給《太上感應篇》作的「新序」。昨天學習到「新序」,跟大家講了兩段,今天接著來學習下面的。

      昨天講的我們再念一遍,「重印太上感應篇直講序,內典有之萬法因緣生,因者果之前因,緣者果之四緣,乾坤萬象,九界萬事,括而名之曰法,成法為果,凡果之成,何莫非由因緣也。」

      「惟其事有顯有隱,有近有遠,智人能明其隱者遠者,常人僅能見其顯者近者而已。夫如是,佛始分五乘說教焉。人天凡乘,世間之因果,易見者也菩薩聲緣聖乘,出世間之因果,難明者也。以眾生根器萬殊,權實必契乎機,是權為藉之以顯實,五為導之以歸一也。若必專談一乘,不設方便,猶不梯而樓,不花而果,其能登之人,能結之木,幾何哉。」昨天學習到這一段。

      今天再學習下面這段,「太上感應篇者,道家勸善之書。其文,尚樸不事浮華其言,舉事以明功罪婦孺能喻,雅俗不傷,苟非至頑至痴,聞之未或不興趨避之心,其輔世間風化,開人天之路,豈曰小補之哉。」《感應篇》道家勸善的善書,它的文章樸實不浮華,講得很具體、很實際。裡面所講的就舉出生活上這些事情,來給我們說明哪些是功,哪些是罪。所講的內容,以佛法來講就是身口意三業,我們沒有讀《感應篇》,做三時繫念每時都會念一遍懺悔偈,懺悔偈的第一句就是「往昔所造諸惡業」,那什麼是諸惡業?諸就是很多的意思,往昔,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我們所造作的惡業很多,這叫諸惡業。如果沒有讀《感應篇》,實在講我們念了懺悔偈,也不知道哪些是諸惡業,我們天天在造諸惡業,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造惡業。

      所以讀了《感應篇》,念了懺悔偈才有個概念,有概念也不是說我們馬上就能改過來,要先有個概念,這個概念深了,深刻了才能夠起作用。實際的身口意三業行為去做個改變,就是懺悔、改過。如果不讀,我們念往昔所造諸惡業,哪些是諸惡業?我沒有惡業,所以我們必須讀《感應篇》。這是淨老和尚最近提倡的三根之一,講因果教育特別重要。所以舉事以明功罪,我們才知道哪些是惡,哪些是善。一般讀了,婦孺皆能喻,不是讀很多書的這些婦人、小孩,讀了之後大家都很容易明白。雅俗不傷,有學問的人讀也可以,我們一般人也可以。讀了這個,就是說除非他是很頑固的、很愚痴的人,他不接受、他不相信。如果稍稍有善根,沒有人不想趨吉避凶,我們人之常情,大家都希望得到吉祥,避開凶災。照《感應篇》去修,我們真正就可以趨吉避凶。所以輔助世間風化,就是社會的治安。開啟人天的善路,豈曰小補之哉,不是說小小的幫助,是很大的幫助。

      我們再講下面,「吾教拘墟之士,以其為有漏之業,且言自教外,多藐而忽之,甚則譏淨宗印祖,序而流通。噫!未之思也。」吾教就講佛教,拘墟就是有人走過現在已經荒廢的地方,墟就好像廢墟一樣,房子沒有人住。這是講佛教界的佛弟子,他拘泥在荒廢的地方,以為《感應篇》不是佛經,是人天有漏的善業。且言自教外,佛教以外的道教,佛弟子為什麼要去學?所以佛弟子看到《感應篇》都藐視而疏忽。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他提倡,甚至譏笑印祖,為什麼一代祖師,還要給《感應篇》作序文來流通?佛教界現在還是大有人在,出家在家都有,他不屑一顧。噫!未之思也,噫是感嘆,沒有好好去思考這個事情。「其肯為有漏善者,已涉人天之乘,再善誘而進之,得非為佛乘之津梁歟。」如果一個人他可以先修有漏的善業,人天善法,他已經步入人天乘,再善巧方便引導他,進一步提升出世間的佛法。這豈不是佛乘津梁的一個前方便!實在講沒有人天的基礎,要提升也辦不到,所以它是個津梁。

      「況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他人有善,贊而成之,契機隨緣,正大權之所以普攝也。」在佛法當中不捨一法,其他的宗教有善事、善行、善言,佛都會隨喜讚歎而成就。契機隨緣,契合他的根機隨順善緣,正是大權之所以普攝,大開權巧方便之門,可以普攝群機。「昔蕅益大師,嘗治周易孟子夢顏開士,著有陰騭文廣義。一大藏教,每有不輕婆羅門之誡,莫非同其善也,與其進也。」蕅益祖師是中國佛教淨宗第九代祖師,治就是治學,《周易》是《易經》,還有四書《孟子》,所以蕅益祖師他有《四書蕅益解》,註解四書,你看他是佛門淨宗一代祖師,他也沒有廢棄儒道世間的善法。清朝夢顏開士,就是周安士居士著有《陰騭文廣義》,《安士全書》就是他編的。一大藏教,就是佛在世的時候,也每每不輕視婆羅門教的教誡,只要它是善的,符合十善,雖然是其他宗教,佛也向他們學習,隨喜讚歎,不輕視。因為同善,勸善規過都相同,所以不能因為說它不是佛教,它講善的我就不接受,這是不對的,只要講到善都要接受。

      「如斯,則善吾善之,進吾進之也。」這有善大家一起來學,所以淨老和尚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天天講「神愛世人」。每個宗教都節錄它的善言善語,聯合國的大使大家聽了非常歡喜。這個書有中英文翻譯的,特別在英國,我聽英國流通處說,這個書銷路很大,很多西洋人都很喜歡請這個書,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講法。「夫欲,惡事也,尚可借作勾牽。」佛法有一句話講,「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欲就是不好的,欲望,欲是不好的,我們尚且可以借用它來誘導眾生入佛法。「是篇,善言也」,《感應篇》是善言,「烏得不宜作津梁乎?」這是善言善語,怎麼不可以做為修學佛法的津梁?欲那個惡法,都可以做為入佛門的一個善巧方便,一個手段。這《感應篇》是善言,惡法都可以利用,怎麼說善言善語反而不可以?沒有這個道理。

      「嘗思地藏本願經,所說大都世間因果,考其時教,當世尊將入涅槃之際。嗚呼!華嚴、法華兩大經王,距時幾四十年,其間開演群經,何止恆沙妙義,而後復懸懸於因果者,寧無深意存焉。」這個月的月底最後一天是地藏菩薩的聖誕。《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入涅槃前三個月,上升到忉利天為他母親說法,就是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報母恩,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地藏經》講的大部分都世間因果,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佛在什麼時候講?快入涅槃的時候講的,就是遺教經。好像父母快要過世了,重要的遺囑交代給子孫,那遺囑就非常重要,所以《地藏經》非常重要,講因果。《華嚴》跟《法華》這都是一乘經典,這當中世尊所講的,幾乎相差四十年這麼長的時間。這當中佛講那麼多經,何止恆沙妙義,為什麼快入涅槃還特別提出因果?從這個地方去看,佛在這個當中,怎麼沒有很深的意義在?一定有它的深意在。

      「縱觀今之宿學,每學進而道退,辯給空有,而鮮及因果,甚則恥出諸口,浸尋有撥無之概。學風如是,反不若未及門者,謹願有功。世尊後說地藏,或古今有同慨耶!」現在學佛的人講的談玄說妙,好像學問進步,道心退步,都是講空講有,很少講因果,甚至不肯出口,大概差不多接近撥無因果。如果學風是這樣的話,反而不如沒有入門的,那個相信因果。所以世尊到最後還說《地藏經》,我們就可想而知,為什麼?就是強調因果教育的重要。不然你講得天花亂墜,真的不切實際。

      「予友金天鐸學士,淨宗篤行人也,其先世為名宦,恪奉是篇,並遺囑學士,印行勸世,學士徵序於予,予曰孝哉!是能行先人之志者也。」李炳老講他的朋友金天鐸學士,他也是修淨宗很用功的一個人,很忠厚老實的人。他的先輩是有名的大官,祖先都是奉持《太上感應篇》,並且交代金學士要印行來勸世,要印來流通、來勸化。金學士就請李炳老寫序,李炳老很讚歎,讚歎他很有孝心,能夠實行先人的遺志。「繼而問曰伊誰之贈?曰贈信之者。予曰否,未若贈昧之者,蓋信者必有行,如健夫復知攝生,可緩與之論醫昧者或邪見,如尪弱而膺沉疴,不可緩於藥石也。至有通三藏,誦萬偈,未破半箇蒲團,未曾斷一貫念珠,輒爾高睨大談,墮豁達空,是謂昧中之昧,乃病將及膏肓者,與之醫藥,尤應先之又先也。」他說印出來要送給誰?送給相信的人。李炳老說不是,送給那個不信的人,那個比較嚴重,那快病入膏肓,快死掉信的人身體很健康,他慢一點沒關係。要送給不信的,因為他快死了,要緊急。

      「夫因果不落不昧,一言之升墮,誠以言為心聲,而升墮是心所造也。此怠敬之機,寧不畏哉!況因果不有畛域,一其緣生,非若指心見性,吾教獨宗,斥彼之言,已近撥無矣,予故曰未若與昧。」就是這個意思,昧就是不信的人,先給這個人、這樣的人。「學士瞿然曰」,瞿就是很驚訝,看著李炳老。「有是哉!予復莊辭以堅其信,獲報曰諾諾,遂欣然而為之序。」金學士他很驚訝,怎麼會送不相信的人?李炳老再以很莊重的言辭堅定他的信心,就是要送那些不相信的人。後來他終於接受,諾諾就是順從了。所以李炳老看到他接受,就歡喜給他作這個序文。這個序文是「一九六四年」,印光祖師作序文是一九二八年,它這是一九六四年。「癸卯仲秋」,中秋的時候在台中他的寓所所寫的。

      好,《感應篇》印祖跟李炳老的序文,簡單跟大家學習到這裡,時間的關係,不能詳細跟大家解說。等一下有祭祖的典禮,就先跟大家分享到此地,以後有因緣再來詳細的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