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二次宣講)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集) 2014/3/6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5-0040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二十二頁,我們從最後一行看起:
【觀世音菩薩說是語已。】
我們從這句經文看起,二十二頁最後一行。這個一句經文,『觀世音菩薩說是語已』,就是說了上面的話以後。上面觀世音菩薩給我們說了,「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勸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就是要努力用功的來誦持大悲咒,不要懈怠,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不管修學什麼法門,我們凡夫很容易會懈怠,常常會間斷、會忘記,所以必須要精進。特別一個人自己修,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很容易懈怠。因此,佛教在唐朝中葉就開始提倡共修,所謂建立叢林制度,正式的建立。在這個之前也有共修,但是沒有正規大規模的一個制度。到了唐朝,百丈立清規,馬祖建叢林,那是等於國家正式的辦佛教大學。古叢林提倡共修,主要是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依靠。就像我們現在舉辦佛七共修法會的活動,主要還是依眾靠眾,大家約了一個時間在一起,比較不容易懈怠;如果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往往也就不能持續的來用功。
如果自己一個人能提得起來用功,那沒有參加共修沒有關係。像最近我們淨老和尚,最近這幾天在《大經科註》一直讚歎河南南陽來佛寺海賢老和尚,一百十二歲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他也沒有學過什麼經教,也沒有聽過經,也沒有辦過什麼法會、經懺佛事,什麼都沒有。出家九十年,他的師父只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九十年,除了念佛就是做苦工,吃的是苦,穿的是補,持戒念佛,真正是個老實修行的人。每天三點就起來拜佛,每天工作都做到很晚,一天睡眠沒有幾個小時。身體很好,一百十二歲,往生前三天還上樹去剪樹,這個有錄影錄下來。我們淨老和尚交代大家要多看,最少看三十遍,這個光碟大量印來流通。因為老和尚也等於是給我們大家做個很好的表法,等於總結《無量壽經》的一個證明,作證轉,證明給我們看的,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念佛往生極樂是真實的事情。
我們平常講經、聽經,這是信解,信解的方面,信解必須透過行證,才能得到經典上講的功德利益;如果只有信解,沒有行證,還是得不到經上講的功德利益。海賢老和尚跟他的師弟海慶老法師,兩個人就是做出行證,修行證果,念佛人往生淨土就是證果,給我們做一個證明,證實經典上講的這樁事情是真實不虛,非常可貴。修學任何法門都不能有懈怠,懈怠就修不成就。所以觀音菩薩講完這十五種善生,我們希望得到這十五種善生,當然誦持大悲神咒就勿生懈怠,這句話非常重要。「觀世音菩薩說是語已」,說完這十五種善生,免十五種惡死,講過誦持大悲心陀羅尼咒的功德利益,這個說完之後,下面就是要正式給我們說這個咒語。
【於眾會前合掌正住。於諸眾生起大悲心。開顏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
觀音菩薩講了誦持大悲心陀羅尼咒能夠避免十五種惡死,可以得到十五種善生之後,在大眾法會面前就『合掌正住』,「合掌」表恭敬,「正住」,心就是正,安住在般若上面。正住就是《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叫正住,《金剛經》講,佛給我們講,「應如所教住」。這一句它含有般若的意思在。為什麼說含有般若的意思?般若翻成中文意思是智慧的意思。這個智慧古大德沒有翻成中文,主要怕大家混淆了。因為我們中文的詞彙也有智慧這詞彙,但是我們一般世俗講的智慧就是世間的聰明才智,這人頭腦很好、很有才華,他的智商很高,這個世間的聰明才智,世間的聰明智慧。跟佛在大乘經講的般若智慧,自性的般若智慧,那是不一樣的。世間的聰明才智屬於知識,現在講知識分子,佛在經上講的般若是屬於自性的智慧。智慧是從自性所生的,般若智慧,知識是從阿賴耶識所生的,那不一樣,阿賴耶是妄心,真如自性才是真心。翻經的法師大德怕大家誤會,把世間的聰明智慧誤會為自性的般若智慧,所以沒有翻成智慧,用般若,講經、註解的時候再說明,這樣避免誤會。
為什麼這一句含有般若的意思在?大家常常念《般若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是自受用,自己受用就是般若,照見五蘊皆空,自己度一切苦厄了。觀世音是對利益眾生方面,觀察世出世間一切眾生他的需要、他的痛苦來幫助他,是對眾生的。所以自利利他,觀世音是對眾生,觀自在對自己。所以「於眾會前合掌正住」,這個心正了,安住在般若智慧這上面,這就是像《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跟自性般若智慧就相應了。這是我們特別提出來給大家做個解釋。為什麼?因為下面這句,『於諸眾生起大悲心』,「大悲心」是從哪裡生的?就是從自性般若智慧裡面生的。有了般若智慧生起的慈悲心才叫大悲心,它這個大不是大小對待的一個大,它主要是圓滿的意思,無量無邊的意思。
因為沒有般若智慧就不會有大悲心,所以大悲心菩薩才有,我們凡夫、二乘都沒有大悲心。大悲心是明心見性以上的菩薩才有大悲心。為什麼?它跟自性相應,自性是無量無邊的,這個跟大悲心才相應。所以大悲心是從般若智慧所生,沒有般若智慧就沒有大悲心。我們世間人好像也有慈悲,那叫愛緣慈,我們眾生的慈悲叫愛緣慈。愛緣慈就是說,他有分別執著的,這個人我喜歡,我對他就慈悲;那個人我不喜歡,對他就不慈悲了,他有分別、有執著。對自己的兒女慈悲,對別人的兒女他就不慈悲;對自己兒女照顧,對別人兒女他就不照顧了,這是屬於世間的愛緣慈,是有分別執著。明心見性的菩薩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明心見性才有,還沒有明心見性也沒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就是沒有條件,對任何眾生都是平等慈悲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樣的心才叫大悲心。所以大悲心是生於般若智慧,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跟我們一般世間講的慈悲心那是不一樣,它是建立在般若智慧的基礎上。『開顏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
【陀羅尼曰。】
我把它念一遍,注音不一定是很標準,大家看看,平常我們念的可能跟這個也有出入,不過這沒有關係。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摩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哆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曼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這個一共有八十二句的咒語。這個咒語注音也好幾種,這個咒語要念得比較正確這要去請教密宗的上師,他們專門持咒的會比較標準,一般像藏密他們念的會比較標準,金剛上師傳授會比較標準。但是這個咒從佛陀時代一直傳到現代,當然傳了這麼久,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出入,這個我們可以理解的。咒語能夠念得標準是最好,所謂三密相應,你這咒語發音標準,語密相應,身語意三業,三密,語密相應,身結印,意觀想。大悲咒,每個人念不一樣,而且台語有台語的念法,廣東話有廣東話的念法,那個音調也不一樣。要念到跟佛念的一樣標準恐怕是很難辦得到,如果有金剛上師傳授會比較接近、會比較標準。雖然我們念的發音並不見得標準,但是過去黃念祖老居士講,這三密,如果有一密相應,三密也都可以相應。現在這個身密,結印要有金剛上師傳,我們也沒有學密,沒有金剛上師教我們。語密,這個咒語的發音未必標準,這個我們也很難取得相應。現在意密是可以的,意密就是至誠心、恭敬心,你有誠心誠意的念,念到心清淨,它意相應,意相應,身、語它也就相應了。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講,有一密相應,其他兩方面兩個密也都相關的,它會相應。
過去我聽人家講一個故事,一個公案,過去有一個老太太,她也不認識字,觀音菩薩的心咒,唵嘛呢叭咪吽。現在我們念這個咒語,那個「唵」過去我們都念「安」,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念,那個查字典你也不能查。因為那個咒語有很多不是我們世間的音聲,有很多是天人,六道的語言都有,那些我們人間怎麼去找也找不到。所以大家都念「安」,我都跟人家念,我也不懂,老菩薩念「安」,反正少數服從多數,他們都念「安」,我一個人也跟著念「安」。後來老和尚講經跟我們講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是密宗的大德,說唵嘛呢叭咪吽,他講經常常講,那我們就把它調過來。以前有個老太太她也沒有人教她,她也不會,她就看那個,大概用猜的,她念唵嘛呢叭咪牛,口加一個牛,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就唵嘛呢叭咪牛。她念得心很清淨,念很久,心很定,念到她用兩個盤子,這個盤子有放豆,念到這個盤子的豆會跳過來這個盤子,這樣跳過來、跳過來。
有一天,有一個人他知道,從那邊經過,聽到這個老太太念,念錯了,那個不念「牛」,那個念「吽」。所以就跟她講,說妳那個念唵嘛呢叭咪牛那個不對,唵嘛呢叭咪吽。那老太太說好,那就改過來,改過來因為改得不習慣,不習慣,第二天又調整改過來,那豆就不跳了,因為她念不習慣,她心就怪怪的,亂了。後來那個人說,妳怎麼今天念的豆沒有跳?她說因為現在念的,我又想我又念錯了,但是念,以前那個很習慣,念錯了。所以我這個心就沒有以前那麼專,因為會去想到這個念錯的。那個人說,妳還是念唵嘛呢叭咪牛好了,她又回來念唵嘛呢叭咪牛,它又開始跳了。這個說明他意專也會有感應,這叫意密相應,有一密相應也可以。當然最標準是三密都相應,最標準三密相應。
【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
這裡講『六變震動』,有的經典講六種震動,那意思是一樣的。六種、六變,是動、湧、震、擊、吼、爆六種,這個震動我們不能誤會以為就是大地震,以為說觀音菩薩說這個咒,我們整個大地大地震了,那不就帶來災難了嗎?那不要說這個咒還好,一說這個咒變成大地震。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千萬不能誤會。這個震動是一種瑞相,而且這個震動你沒有天眼通的人你看不到。我們沒有天眼通的人,這六種震動我們會感到很安詳、很舒服,好像嬰兒在搖籃,人家這樣搖、搖,他沒有什麼感覺,他覺得很舒服。那個搖籃是在動,但是他沒有什麼感覺,他覺得非常舒服,就像那個意思一樣。所以有時候我們做法會也會有六種震動,但是我們沒看到。有很多同修有很多感覺,可能我業障比較重,比較遲鈍,感覺比較慢。但是有時候我們法會做下來會感覺說,身心感覺很輕安、很舒服,感覺磁場很好,那就是六種震動的意思。如果你清淨心比較深、功夫比較深,你的敏感度就更靈敏,心愈清淨你的感應就愈靈敏,業障重他就沒感覺,業障比較輕的感覺就比較明顯。這些瑞相:
【天雨寶華繽紛而下。】
『天雨寶華』,這個天好像那個花像下雨一樣這樣下來,「雨」是個動詞,『繽紛』是形容非常的美麗,這樣落下來。這個也是有神通的人才看得到,我們一般凡夫也看不到。看不到,總是會有一些瑞相,我們不能明顯看到,但是我們會感觸到。或者在我們的肉眼範圍之內,我們會看到比較特殊的一些現象。像我們現在做法會,每到一個地方都有些同修,他特別去拍天空,天空有很多雲彩、陽光,各方面的一些比較特殊的景象,就拍下來。有的甚至拍的那個雲彩也像佛像一樣,天空上的雲。如果同修拍這個,我就用《地藏經》來跟他們解釋。我說《地藏經》有講,佛還沒有講經,先降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我說那個都是那些光明雲。所以他們拍下來佛經也能找到依據。所以有些雲彩的確是一個瑞相,我們可以拿《地藏經》,我們沒神通不知道,就拿《地藏經》來對照一下,看那一朵是哪一種光明雲。這樣有經典的依據,人家也才不會說我們自己在亂講,自己在用猜的,因為有佛經做為一個佐證,這樣也比較好。
【十方諸佛悉皆歡喜。】
佛為什麼歡喜?因為菩薩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一切諸佛共同的願望。現在觀音菩薩他能夠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當然圓滿十方諸佛的本願,跟十方諸佛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本願都相應,自然『十方諸佛悉皆歡喜』,沒有一尊佛不歡喜。
【天魔外道恐怖毛豎。】
天魔外道他就很恐怖了,他的毛都豎起來。為什麼觀音菩薩說這個咒,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天魔外道他就恐怖毛豎?怎麼那個感覺不一樣、反應不一樣?因為天魔外道還沒覺悟,他還沒有覺悟,沒有覺悟他感覺很恐怖。觀音菩薩說了這個咒之後,『天魔外道恐怖毛豎』我們也沒看到,十方諸佛悉皆歡喜我們也沒看到。但是這兩句可以用在我們人間可以看到的、可以體會到、可以感受到的。比如說我們講經說法,你說正法,真正要學佛修行的人,他聽了會歡喜接受,他很樂意,他聽得進去,佛講這個正法,正確的。像我們淨老和尚一生講經說法,他都講真話,講真話真修行的人他聽得進去,真想要修的人他就能接受。不是真正要修行的人他就聽不進去,他聽了他就生煩惱,甚至排斥,現在毀謗攻擊的人一大堆,那就是恐怖毛豎。為什麼會恐怖?因為他迷惑顛倒,你影響他的利益,他就恐怖了。
比如說我們老和尚過去講經常講,他說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一般的寺院一些出家的法師,有人聽了他就很不以為然,不以為然他還好,不以為然就是聽不進去,你講你的,我做我的。有的人反彈就比較厲害,他就起來攻擊,為什麼攻擊?因為擋到他的財路。大家都聽你講經,那我寺院信徒大家都不來,那我就沒收入了,我的供養就減少,就沒有了,所以很多寺院的法師就起來攻擊。而且把這句話它的原意把它扭曲掉。老和尚講經他是根據經典上講的,真正要修行的人就必須要聽佛講的,真正要修行的人聽了會很歡喜。以我個人來講,就是師父罵我的話,我也很樂意聽他罵,因為我知道這是對我好,這講真話。
所以有一年老和尚在新加坡講經,一九九七年,就韓館長往生那一年,下半年,韓館長是三月五號,昨天給她做繫念紀念。然後他在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就說我要跟館長的兒子爭道場,準備一批人跟他爭。後來日昇的蔡老闆,他說悟道法師,老和尚在罵你,那一段要不要剪掉?我說你拿來給我聽看看,那老和尚講我要跟人家爭。我說這一片不要剪,我說你再個別幫我做一千卷錄音帶流通,個別流通,怕人家聽大部聽不到,那一片他聽得清楚,特別流通。我就在外面再寫一寫,說老和尚是為了弟子好,不要跟人家爭,不要落名聞利養,這個修行就有障礙,他是好話不是壞話,不要把他聽作壞話。所以我聽了,覺得我很能接受,因為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是沒有那個心跟人家爭,但是師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弟子有這個念頭、有這個行為,我們要提醒自己。實際上我也不會跟他爭什麼,要爭當然我比較優勢。實際上我早就給老和尚表明,我們出家修行,師父平常在講經勸我們,我也在學講經,也在勸大家,我怎麼可能再去跟他爭這個?我就特別流通,我也不會排斥,也不會不接受,所以蔡老闆問我要不要剪掉?我說你不要剪,不但不要剪,再做一千卷流通。如果不能接受,他就會排斥了。所以現在很多寺廟的法師聽了他很反彈。
所以早年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我聽我們老和尚,他早年好像在嘉義梅山禪林寺,好像講過一次《禪林寶訓》,是禪宗的。《禪林寶訓》講的等於是戒律,講的都是古來祖師大德教導、勸勉這些參禪人的一些開示,還有一些歷史的教訓。有些法師聽了他就不舒服,就給我們老和尚發出警告,他說你如果再講《禪林寶訓》,要給你修理,要修理。為什麼他們要修理?因為聽了沖到他的利益,擋到人家財路。不是真正修行人他的反應必然是這樣。真正修行人他聽了歡喜,這正好是針對我的毛病,會很樂意的來接受。這跟十方諸佛就相應了,諸佛就歡喜。如果不能接受佛菩薩的勸導,聽了反而排斥、不接受,就像「天魔外道恐怖毛豎」,一講到這個很恐怖,這個怎麼可以聽你的。所以有很多寺院不准放我們老和尚的錄音帶,不准他們寺院的徒眾去聽,在大陸、在台灣、在海外都有。為什麼?他聽了,到時候這些信徒不來了,供養就沒有了,信徒被拉跑。他就很恐怖,真的是恐怖毛豎。
我的原則,聽經,我的原則,信徒護法,我們是秉持著一個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我們老和尚也是這種態度,你喜歡來、你能接受,我們非常歡迎;不能接受,我們也不勉強,勉強就生煩惱。你不喜歡,不願意來,你可以找你喜歡的道場,因為各有因緣,這也不能勉強;但是你願意來,我們隨時都歡迎。你去其他的道場再來,我們也歡迎,我們都沒有給人家任何的限制,你來我這裡就不可以去那間,不可以去那間,去那間回來就要被修理,我們不要給人家這種限制。我們只是根據老和尚講經教學的一個勸導,就說你真正要修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聽一家之言。你不要聽得太多了,聽得太多你頭腦很複雜,這個法師這麼講也對,那個法師那麼講也對。聽一個,一條路;聽兩個,兩條路;聽三個,三岔路;聽四個,十字路;聽七、八個,亂七八糟的,八、九條路,到最後你就不曉得該聽哪一個,那你修學這一生就浪費時間了。是這樣的一個建議,也只能說建議,也不能硬性規定。因為我們對一般的居士也沒有責任跟義務。
你看李老師給我們老和尚約法三章,他去拜他為師,要跟他學經教,他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你以前學的全部先放下,我都一概不承認,不管你聽誰的,跟誰學的,都放下,從今天開始跟我學。第二個,任何的法師大德講經都不准聽,只能聽李老師一個人的。第三個條件,他要看什麼書、看什麼經都要先向老師報告,老師允許他才能看,不允許就不能看。開出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他乍想起來,這個老師好像滿自負的,好像天下只有他一個人行,別人都不行。後來又仰慕他的德學就答應下來。答應下來這三個條件,李老師講,他說這三個條件是有期限的,五年,遵守五年,五年以後就沒有這個限制了。他遵守了半年,覺得心比以前清淨多了,比較沒那麼複雜。因為以前聽,這裡聽、那裡聽,這裡看、那裡看,看了很多雜亂無章。但遵守半年,真的心比較清淨,智慧也比以前提升,才知道這個好處。後來遵守五年之後,李老師的要求只有五年,後面他自己主動加五年,就遵守十年。
現在我們老和尚對我們這些弟子,他沒有像李老師那樣要求我們,因為他不敢要求,怕要求人家跑掉了。他只有在講席當中勸,他是用勸的,說明的,說出他自己修學的一個經過,得到的這些好處,跟我們分享,他用勸的。從以前,我聽他講經四十五年了,好像他講四十幾年,每年幾乎都有講過,不厭其煩的一直講,當然表示它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在圖書館,我自己個人,這個條件,我那天跟盧乙維居士講,我說我也遵守四十五年,我不是十年,四十五年了。就聽一家之言,從十九歲聽老和尚講經,到今年四十五年了。十九歲那年在台北市龍江街蓮友念佛團,那個念佛團現在還在,以前看滿大的,現在去看怎麼變那麼小。是以前大陸來的一個軍官退休,退休之後他們有幾個學佛的蓋起來的,蓮友念佛團。有一個李濟華老居士在那邊也是預知時至,在那邊念佛團往生。
我第一次聽經就在那個念佛團,一直聽到今年六十四歲,已經四十五年的時間。在這四十五年當中,沒有聽其他法師大德講經。在我還沒有開悟之前,我還是遵守這個原則,先聽一家之言,聽一家。因為我們還沒有開悟,沒有功夫,聽其他的,如果聽聽聽聽,那個講得也很有道理,可能又把我們修學的體系又搞亂了。等到開悟之後再來,我自己定的標準是這樣。那以前李老師給我們老和尚定的,他是沒有說定開悟,他定一個時間,你遵守這段時間就好。老和尚他勸大家,就是由大家自己,你願意接受,你自己自動去遵守;如果你不願意接受,他也不會勉強。所以過去李老師教學,他就是能接受的學生,他就要負起責任去教了;不能接受的學生他就旁聽,他學多少算多少,也就不勉強,因為一勉強就生煩惱。
這個大悲咒,「天魔外道恐怖毛豎」,這是很自然的一個現象。天魔外道能夠聽到咒,雖然還不能接受,還不能理解,但也是幫他種善根。將來善根成熟了,他也會改變,因為天魔外道也有佛性。他一時迷惑,迷惑的時候他就不能接受,才會有這種反應、這種現象。菩薩說這個咒要度眾生成佛道的,度眾生離苦得樂的,天魔外道跟自性不相應,跟自性是背道而馳,當然他這種反應是很正常的。能夠接受的,下面講,那就得到很殊勝的利益。
【一切眾會皆獲果證。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羅漢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觀世音菩薩說了大悲心陀羅尼咒之後,參加與會的大眾,天魔外道聽了是恐怖毛豎,『一切眾會』,「眾會」就是在大眾參加法會有很多人,『皆獲果證』,就是證果了,這個功德利益太殊勝了。開悟有解悟、有證悟,解悟還沒有證果,還沒有證悟,這個還是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必須要證悟,「果證」就是證悟,不是解悟;如果只有解悟,還沒有證果,還沒有斷煩惱,還沒有破無明,那就還是不能了生死出十法界,不能出離六道十法界。證果就不一樣,證果最低的果位就是『須陀洹果』,「須陀洹」是小乘初果,這裡講的先講小乘,小乘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斯陀含是二果,阿那含是三果,阿羅漢是四果。小乘最高的學位就是「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這是小乘最高的果位。這個四果當中還有四向,如果比較詳細講應該四果四向,向就是方向這個向,還沒有證得須陀洹果,已經向須陀洹果的目標,這個時候叫初果向,須陀洹果是初果,初果向,向著初果,但是還沒有達到初果,它這過程叫初果向。
證到須陀洹果,就是初果了,須陀洹是小乘第一個果位,必須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八十八品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這五種錯誤的見解分開有八十八使。第一個就是身見,初果須陀洹破身見,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我。我們凡夫總是執著我們這個身體是我,這個見解很堅固,執著這個身是我。實際上這個身不是我,是我所有,不是我,但是我們總是執著它是我,所以我們這個身就有很多感受,很多苦受了。執著這個身是我叫身見,身見就是執著身體是我。這見解是錯誤的,是不對的。這身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不是我。
邊見就是兩邊,我們現在講對立的。我們這個世間很多問題都是從邊見所產生的,各人看法不一樣,有的執著這邊,有的執著那邊。好像瞎子摸象一樣,每個人摸的部位不一樣,他執著,瞎子就執著,大象,摸到大腿說大象像柱子一樣,摸到尾巴說大象像掃帚一樣。每個人他摸的一個局部的,他認為是全部的,就在一邊,執著在一邊,看到這邊沒看到那邊。好像我們這個桌子有四個角,有四邊,看一邊或者是看兩邊,其他兩邊看不到,他只認為他看到的一個局部。好像「十四講表」,李老師講的,「轎付前價」,就是以前抬轎子四個人,前面兩個抬,後面兩個。那個坐轎子一坐上去,他只有看到前面兩個,後面兩個他沒看到,所以他付錢只付兩個,他說只有兩個人抬,我看到只有兩個人。後面那兩個人抬,他說我沒看到,所以那兩個不付錢。「轎付前價」,坐轎子只付前面那兩個人的價錢,後面兩個他沒看到,他說沒有,我只有看到兩個,他只看到一邊,沒有看到另外一邊。我們世間人往往這種見解太多了,他執著一個邊見,那很多問題都出來了,很多矛盾、很多對立也都是由此而生。佛給我們講都不對,你執著這邊,執著有也不對,執著空也不對。它只是一個局部的,它不是整體的,所以佛給我們講不能執著。須陀洹他邊見也沒有了,他也不會跟人家對立。邊見又叫偏見,他偏在一邊,偏見,某人很偏見,成見很深,某人很偏見,偏到一邊去。邊見,我們凡夫都有。
第三個見取見,見取見是錯誤的知見,取他錯誤的知見,他自己錯誤的知見他認為是對的,見取見,取自己錯誤的知見。像現在什麼主義、學術、學說各方面的,很多都是見取見。他的看法,他對宇宙人生他有什麼看法,很多錯誤的看法知見,這個知見就他的認知、他的見解不對。不對,佛總包括叫邪知邪見,這個邪就好像竹竿立著,如果不偏就是正,如果偏這邊,或偏這邊,就斜到一邊去,就邪見。見取見也是很麻煩的,執著自己錯誤的知見,認為是對的,很難給他改變。
第四種戒禁取見,這個戒禁取見也是錯誤的知見,他對這個戒的認知、見解錯了。在古印度有一些修禪定的,古印度在經典記載九十五種外道,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這些學派,外國人講宗教,他對宇宙人生的看法,他修學的理論方法有九十五種。這九十五種佛都去參學過了,發現這些都不對,後來自己才去恆河邊樹下去打坐,把過去十二年學的統統放下,學的那些都叫知識,現在講知識分子,知識。放下之後才大徹大悟。古印度修禪定的人多,特別是瑜珈這一派的都能修禪定,不管哪一種宗教都修定。定功也不用說太深的定,有一定的定功,他就能看到六道輪迴。最近的就是,跟我們這個法界,現在科學叫時空維次,佛經叫法界,跟我們人道法界最接近的法界就是我們現在眼睛可以看到的畜生道法界,畜生道有一部分我們看到,有一部分我們看不到,像那個龍我們就看不到。所以我們中國有一句俗話講,「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們看到龍大概是寺廟那個龍柱,石頭去雕的那個,我們看到的是那個,但是真龍我們沒看到。
以前老和尚講經,他以前講過,他說小時候他在建甌念書,在福建建甌,那個地方我也去過,在念小學。他說有一天下午,好像夏天,天黑了,要下西北雨,我們大家都知道,要下西北雨那天上就是烏雲一片。他說看到有一個龍尾巴從雲端這樣露下來,鄉下的人大家請大家趕快出來看,說龍大概犯了天條大罪,被玉皇大帝處罰吊在那邊。他說看到龍尾巴,他小時候有看到。我們老和尚又講,他也看過狐狸,在重慶看過狐狸變成人形,穿人的衣服,他們住的那個房子,上面就是狐狸住的,但是那個臉沒有變過來,還是狐狸的樣子,他看過。到台灣來還看過飛碟,在石牌那還看過飛碟。這些他老人家講的我們是可以相信的,真的他是看到了他才會講。
因為他年輕的時候,以前小時候常聽我父母講,很鐵齒,很鐵齒就真鐵齒,台語、閩南語說鐵齒叫鐵齒,不信神、不信鬼的叫鐵齒。所以老和尚還有一本小冊子,以前跟方東美教授學哲學,好像是「哲理蠡測」,一本小冊子,我現在收在抽屜,他那本以前年輕還沒有學佛的時候,寫的就是無神論的。我打電話去問師父,師父,你現在都是講這個附體,那個附體,都講鬼神,你以前寫的這個怎麼都不承認鬼神?說那個不成熟,那個不成熟收在抽屜,叫我收在抽屜做參考。我說人家以後拿這本書,你寫的,但那個時候他沒有出家,寫俗名徐業鴻,現在我放在五樓抽屜。還印了不少出來,我說師父那這樣印出來,你現在天天講附體,你以前寫這個就給人家說沒有鬼神,你現在不是很矛盾嗎?他學了佛之後,看到這些情況,知道不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那樣,事實情況不是那樣,也不是那麼簡單。不是你講有就有,講沒有就沒有,問題不是那麼簡單,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所以他這個看到。
古印度有修禪定,他看到的能見度就更多了,他能看到天道去,能看到天道,我們一般說開了天眼,他能看到天道。古印度一些外道,他修行有一點定功,他看到了,看到那一條牛死了怎麼生天?看到一條狗死了也生天,他有看到牛死了生天,狗生天,有看到這樣的情況。他有看到這個情況,他就執著他看到這一部分,他就認為,牛為什麼會生天?他平常是怎麼修的,怎麼會生天?他都看牛在做什麼?牛就吃草,為人耕田,牠是這樣修就生天了。人如果學牠這個樣子,人不也生天了嗎?因果他認為這是吃草是因,生天是果。結果有一派就學持牛戒,你持牛戒就是要學牛吃草,不能吃其他的,你才會生天,你想要生天你就要學牛吃草,叫執牛戒。有一派,狗吃糞,他就學狗去吃糞,狗也生天了。
後來佛出現在世間,說你們這個不對的,牠那個牛跟狗生天,牠不是這一生牠修的,是牠過去世牠有修過五戒十善,在這個時候牠過去修的善因成熟,牠脫離畜生身生到天道,不是吃草、吃糞生天的,所以搞錯了。搞錯了他就執著那個戒,那叫戒禁取見,禁就是禁止的,要遵守這個你才能生天,你要生天,你要生天就要這樣。現在有很多那種宗教有很多種錯誤的看法,它有它的規定,宗教式的教條,規定的。叫戒禁取見,舉出兩個例子,其他就太多了。我聽說在美國,在政府那邊登記有幾千種宗教,現在幾千個宗教,宗教現在不是五大宗教,你要去搞一個也可以。但是那是錯誤的,戒禁取見。
佛的戒不是宗教式的教條,這點我們要搞清楚,不是用這個戒來控制人,來約束的,不是的。佛不會去控制人,也不會去約束人,他是教學,你要脫離生死,那你一定要把造成生死真正的原因找到,把這個因去掉,你就沒有生死。所以講四聖諦、十二因緣,苦集滅道,滅道是因果,苦集也是因果,苦是果,集是因;滅是果,道是因,你要修道,才能滅煩惱、滅生死。你苦是從集來的,這個集是集合的集,煩惱聚集所生的一個現象。必須找到真正的原因你才能解決問題,真正原因找不到,你那問題,好像生病,病因沒找到,治的都治得不對,你的病怎麼治也治不好,這個道理是一樣。戒禁取見是錯誤的一個知見。
最後一種是邪見,邪見是包括所有錯誤的見解,因為那錯誤的見解太多了,說不盡的。現在每個寫個書出來,那見解都是不對的,不管他書讀得再高,得到什麼博士學位,什麼幾個國家的博士,知見都是不對的。所以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我們修學的知見才不至於有錯誤。不能因為某某法師、某某大德他的名望很高,學位很高,以為他講的都是對的,其實他講的都是不對的。不要說講到佛法,講到一個傳統文化,這些學者都是錯誤的,很簡單的事情給他講得很複雜。所以孔子七十九代孫孔垂長,孔德成先生往生今年五週年了,我也接受邀請去參加,然後參加那個紀念會。也請馬總統去了去演講,馬總統我覺得他大概比較適合教書,他滿會講課的,聽他講了半個小時。後來第二天是在中央研究院辦一個論壇,我就不去了,我叫我大哥的二兒子,我叫金昌去,我說你去,看他們在講什麼。後來他去聽,我說你代表我去,那個我不去,請一些博士、教授、中央研究院的。我姪子回來跟我講,他說那些人語無倫次,說語無倫次,他說那個很簡單的事情,給他們講的一塌糊塗,聽都聽不懂。我說這是我意料中的事情,所以才叫你去,我不去。那些人學了外國人那一套,真的很簡單的事情被他搞得就很複雜。所以那些都是見解上偏差錯誤。
聖賢之道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麻煩。我們要證果位,就是要知道修因。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建議我們要讀《四十二章經》,佛弟子要讀《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是印度佛教傳到中國翻譯第一部經典,在河南洛陽白馬寺翻譯的。你看了《四十二章經》,你就會感覺這個證果跟我們就很貼近,它很直截了當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簡單的文字,講得很清楚,真的依教奉行,要證果是可以達到的。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從漢朝一直到現在,在過去的時代真的也有不少證果,大徹大悟的。須陀洹果,在《四十二章經》佛給我們講,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證得須陀洹果在三不退裡面叫位不退,就是他不是凡夫,雖然他還沒有了生死,還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但是他在人天兩道決定不墮三惡道,所以在人道、天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
所以證得須陀洹果,在聖人的果位來講是最小的,叫小小果。但是小小果,我們不要看小小果,我們都沒辦法證得。我們不是這一生才修行,生生世世修了很久了。《無量壽經》佛給我們講,我們能夠聽到《無量壽經》,能夠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這不是在一佛、二佛、三佛、四佛那裡種善根,已經在無量諸佛那裡種了善根,今天你碰到你才會相信;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他碰到了他也不會相信。這說明我們學佛,生生世世學佛,修很久了,生生世世都在修,每一生每一世都遇到佛,都供養佛,無量劫來修了這麼久,現在還是凡夫一個,還在六道裡面。我們修行從來沒有一次證得須陀洹,也就是說,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修行,每一次的修行都不及格,都沒有達到須陀洹這個標準。
如果我們有一次修行證須陀洹果,今天我們就不會坐在這裡。早就證阿羅漢,因為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就是告訴我們,他得到位不退他就不會再退到凡夫這個位子,他只有往上提升,不會再往下退。所以在三不退裡面,他叫做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是位不退。如果證得須陀洹,凡聖同居土這一關我們就可以突破了。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講,這一關最難突破,你要破這八十八品見惑很難破。你知道錯了,但是你那個執著就是放不下,那個煩惱就是放不下。知道是解悟,你放不下只有解悟,你放下了才叫證悟,才能證果,那你放不下不行。大部分我們都停留在解悟,沒有證悟,沒有證悟就沒放下這個煩惱,所以不能脫離六道。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講,同居這一關最難突破。這一關如果突破了,我們都會一直向上提升,只是時間的問題。這一關突破了,證得須陀洹他出離六道就能預期了,最長七次,根器比較利的可能不用這麼長。
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修行,沒有證得須陀洹果,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沒有限期的,沒有期限,被判無期徒刑,我們在六道是無期徒刑。你不管修學大乘小乘,那個大乘圓教叫初信位,他斷證的功夫跟小乘須陀洹是相等,但是智慧道力不一樣。大乘圓教初信,那小乘初果斷證的功夫一樣,但是智慧不一樣,小乘無法跟大乘圓教初信位菩薩相比,不能相提並論。所以同居這一關最難突破,這一關如果突破,我們了生死就能預期了,初果證不到就遙遙無期。我們想一想,我們這一生能不能證得初果?你看修哪個法門,大乘小乘你自己挑?難,不容易,真不容易,特別在末法時期,更困難。還好我們很有福報,遇到淨土法門可以帶業往生,這個八十八品見惑一品煩惱沒斷,也可以超越六道,不但超越六道,還同時超越十法界。只要具足信願行,念佛就能帶業往生,往生就橫超三界,這個法門實在是太不可思議。
好,今天時間到了,這個一段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來念佛迴向,明天晚上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