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十九集) 2015/3/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4-0019
這個世間
苦多樂少 苦長樂短
世間人以為有樂
拚命追求
於是造業 受報
流轉於六道之中
無法出離
佛告訴我們
三界統苦 沒有真樂
樂是假的
是短暫的 是無常的
縱使享有人天福報
享盡之後
依然隨業退墮
苦不堪言
明瞭事實真相
曉得
沒有一樣東西可得
沒有一樣東西可有
一切隨緣 無爭無求
就能常保喜樂
無煩無憂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二十八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5-0028
疏【合喻者。言東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火』是代表煩惱,代表著苦。佛在《法華經》上告訴我們「三界火宅」,這個三界就是六道,三界都不安。譬如這個房子燒起來了,雖然還沒有燒到你,已經很快了,是這個意思。欲界三種苦具足,苦苦、壞苦、行苦,這三種苦具足;色界天雖然沒有苦苦,他有壞苦、有行苦;到無色界天,這是我們凡夫最高級的,這個高級凡夫連身體都不要了,我們世俗人講的靈界。這個靈界沒有身體的,只有神識存在,我們俗話叫靈魂,神識存在的。他當然沒有身體就沒有壞苦,可是免不了行苦,這個東西麻煩。所謂行苦就是他這個境界不能永遠保持,他還是會失掉的,這就是他的定功長短的問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這八萬大劫實際上就是他的定功,他的定功入定能夠支持八萬大劫這麼長的時間,但是定功失掉了,他就又要隨業流轉,這就很可怕了。
天生到頂點,一流轉當然就往下墮落。諸位要讀《楞嚴經》,你就明白這個事實,墮落得很可怕。為什麼?我們俗話常講「爬得高摔得重」。他這一墮落就是墮落到地獄,從最高的地方落到底谷。為什麼會墮落得這麼深?其實這種修行人產生了嚴重的誤會,他誤會四空天就是大涅槃的境界,他自己認為他成佛了,這在佛門裡面叫「增上慢」,倒不是真正有一種驕慢之心,是他錯認了,把這個境界當作如來涅槃的境界,誤會以為自己成佛了。成佛,不生不滅了,到定功失掉了又要墮落了,於是乎他就懷疑一切諸佛所講的話是假話,「我已經入大涅槃了,佛說不生不滅,我現在還有生滅」,這個念頭一起,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罪業在阿鼻地獄,是這樣子墮落下來的。所以三界都苦,三界之中決定沒有樂。世間人以為有樂,其實是那個苦暫時停止一下就以為樂了,其實這個樂的時間非常短暫,真的苦多樂少,苦長樂短,這是事實的真相。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這是我們現前生活的環境。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05
什麼叫「業」?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解釋,業是在『苦之先』,苦是講的果報,三界之果報。諸位要曉得,三界統苦,不要以為有樂。如果你以為三界裡頭有樂,那是你看錯了;三界裡面沒有樂,只有苦。在欲界裡面,有三苦、有八苦;在色界天裡面,有行苦、有壞苦。縱然生到無色界天,身形都沒有了,我們今天所謂靈界,靈界連這個色相都沒有了,他還有行苦。所以說三界統苦,這是事實的真相。如果認為三界有樂,那是迷惑。三界的果報叫苦報,這個苦是指三界六道的果報。業在果報之先,造業才會有果報。經裡面一再告訴我們,造作善業,有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業,有三惡道的果報,不管是善是惡都是苦。三善道也苦,我們現在人道,人苦不苦?我們今天作人,嘗到人的滋味,人苦!諸天,佛經裡面講,欲界天有五衰之苦,色界、無色界天有死墮之苦,死了之後要墮落。
這是講它在果報的苦報之先,而在煩惱之後。沒有煩惱就不造業了,煩惱是迷惑。惑、業、苦,業在當中,說了一個業,前面這個惑、後面的苦都包括在其中。佛法並不是單單只講一個業,說業就是說的惑業苦,這是我們必須明瞭的。煩惱有很多種類,有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類煩惱,特別是見思煩惱,是我們六道輪迴造業受報的因緣,我們要特別留意。見思煩惱要是斷了,就能夠超越輪迴。《要解》講到「五濁惡世」,特別將見濁、煩惱濁這兩條深入的來討論,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是見思煩惱。
為什麼造業?十界眾生所迷的不相同。所迷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迷於事,一種是迷於理;一種是理事都迷,一種是理事都不迷。佛理事都不迷,我們凡夫理事都迷。所造之業,把它歸納成綱領原則來說:地獄道是以瞋恚心所造的業,感受地獄的苦報;餓鬼道是以慳貪心所造之業,招來餓鬼道的不自在;畜生道是以愚痴的心所造的罪業。三惡道的業因,不外貪瞋痴。什麼叫愚痴?簡單的說,對於一切事理的真相不明白就是愚痴。所謂真妄、邪正、是非、善惡,你辨別不清楚,把它搞顛倒,把善當作惡,把惡當作善,是非顛倒,真妄莫辨,這就是愚痴。愚痴的人自己曉不曉得?不曉得。如果愚痴的人自己曉得他愚痴,他就不愚痴,他就開悟了。所以他自己決定不知道,往往有堅固的執著,這是畜生道的業因。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三十七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37
我們要曉得,在娑婆世界苦!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地位,你有多大的財富,窮人有窮人的苦處,富人有富人的苦處;做了國王他也不自在,他還有他的苦處;到天上做了天王,還有阿修羅找他麻煩,要跟他打戰,天王都不自在。佛告訴我們,三界統苦。只要在三界裡面,找不到一個樂土,這是我們應當要覺悟的。所以蓮池大師苦口婆心,在此地是勸勉我們、教誡我們,說明念佛的功德利益。而不念佛這個損失太大太大,無比的損失。這話對誰說的?是對修學其他法門人說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他不念佛去學其他的法門。其他法門,說個老實話,不能成就,學不成的。末法時期要想成就,只有這個法門。這是蓮池大師要註解這部經,作這個《疏鈔》,他的用意就是如此,提倡念佛法門,推崇也就是提倡的意思。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第四集) 1991 新加坡 檔名:01-008-0004
我們這個世間苦難太多了,佛在教學的時候,把一切苦歸納為三大類,叫三苦,三大類,就是「苦苦、壞苦、行苦」這個三類。苦苦裡面又分為八類,我們通常稱八苦。這個八苦、三苦,實在講三苦的範圍比八苦大,八苦是三苦裡面的一條。所以,不要被這個數目字搞迷惑了,認為八苦多,三苦少,那就錯了,三大類第一類裡面分為八個小類。這些苦可以說是六道眾生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的,人人都得要受。
苦苦裡面第一個有「生苦」。這個生苦,我在此地都不能細說,細說兩個鐘點這八個字講不完的,你們諸位要好好去讀經。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分析的,你看了之後,是不能不佩服。從哪裡講起?從你投胎講起,你一投胎,住在哪裡?住在母親肚子裡面,所以佛把這一段期間(這十個月)形容為地獄。在母親肚子裡面,就等於在地獄裡,母親喝一杯熱水,就好像在八熱地獄,難過、痛苦;喝一杯冰水,就像在八寒地獄,苦不堪言。出生的時候那是更苦了,出生剛剛接觸到外界,皮膚嫩肉接觸到外面這個外界,受到空氣,佛形容有如利刀割我們的皮膚一樣,所謂風刀解體,那樣的痛苦。所以小孩一生下來就苦!苦!就苦一輩子,你們哪裡看到一個小孩生下來笑咪咪的,是很快樂的?沒有。我們每個人都經過,經過怎麼樣?忘掉了,這個痛苦忘掉了。真苦,你想想真苦,想想這個狀況真苦。所以,不能再來,再來不得了,真是不得了,想通了真可怕,真是不能再來了。
第二個「老苦」,老人多半被人嫌棄,人家都討厭老人。在從前中國社會裡面還好,由於古來儒家的教育,敬老尊賢,所以人老了在社會上還會被大家尊重,還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現在世風變了,固有的道德文化全被推翻了。老人,從前是西洋人的老人是墳墓,人生的墳墓,現在中國的老人也是墳墓,很可憐。兒女不孝養父母,社會不尊重老人,嫌棄老人,這是非常可悲的現象。如果你不想老苦,那只有短命,要想長命的話,那你非受老苦不可。你看看這個人生多難過!你要長命,就要忍受老苦、病苦。
第三,「病苦」。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奇奇怪怪的病比從前多了很多倍。原因在哪裡?說老實話,是受了染污的關係。染污不但物質的染污,更嚴重的是心理染污、精神染污、情緒染污、生理的染污,這能不生病嗎?所以奇奇怪怪的病就多了。病苦,我相信每個同修都生過病的,知道病的滋味,要想遠離一切病苦,要從根本上治療,根本上去講求。根本是什麼?心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身清淨境界清淨,清淨身心決定減少一切病苦。飲食要注意,飲食要簡單,不要吃得很複雜,夠營養就好,千萬不要吃那些補的東西。你本來身體很好,這一補就補壞了,那實在講不是補,那是染污。你看很多名貴的那些補藥,實在講,統統是染污,不是好東西。
底下是「死苦」,死是真苦,可是我們現在沒有死過,不曉得死是什麼滋味。佛在經上形容死之苦,講我們的神識(俗話講靈魂)離開這個身體,那個痛苦就像生龜脫殼。烏龜,活的烏龜把牠的殼剝下來,佛是用這個來形容,那個痛苦就像這樣。所以臨命終時,那一口氣不好嚥,不容易斷,非常非常痛苦。但是,念佛往生的人不死,他是活著看到阿彌陀佛來了,歡歡喜喜跟阿彌陀佛去了,身體不要了,跟阿彌陀佛去了。所以那不是死,那沒有死,活著去的,清清楚楚去的。生老病死是內苦,本身的,統統不能避免,古人常說,上自帝王,下至乞丐,人人都逃不了的,生老病死。
另外幾種是身外的,身外第一個,「求不得苦」。眾生都有欲望,都有希求,求怎麼樣?求不得,求不得就感覺到很痛苦,求不得苦。求得了怎麼樣?求得了還是苦,苦什麼?怕丟掉;患得患失,沒有不苦的。實實在在你真把這個事情搞明白了,你有沒有得失?沒有得失。為什麼?實在講,講老實話,一樣也得不到,既然得不到,哪裡會有失掉!沒有失。所以,我們要能夠把得失心捨掉,你人生的煩惱至少去掉百分之七十,絕大多數的煩惱是患得患失來的。得失是個妄念,絕對不是事實,沒有事實,愚痴、顛倒,佛說可憐憫者。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沒有一樣東西是你能得到的,一切擺在面前,看看就可以了,何必一定據為己有?據為己有是不是真的有?還是沒有。
下面一條是「愛別離苦」,就是你所喜歡的,無論是你喜歡的人、你喜歡的物,要常常告別,不能常常聚會,這個很痛苦。這都是人之常情,愈是親愛的愈要別離。「怨憎會苦」,愈是討厭的,不喜歡見到的人,天天看到;不喜歡的環境,想離也離不開,怨憎會苦。所以想想佛所給我們講的,仔細想想,真的,沒有一條是假的。這個七種是苦果。底下「五陰熾盛」這是苦的因。五陰熾盛是什麼?是你裡面的煩惱,你的妄想、你的煩惱、你的憂慮、你的牽掛,在裡面就像火燒一樣。人生是什麼?人生真正的面目無非如此而已,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這個總要認識清楚,認識自己。
第二種,「壞苦,樂是壞苦,不久住故」,我們人生實在講苦多樂少,有時候偶爾那個苦中斷了一段時期,就覺得很樂。其實那不是樂,是苦暫停,你就感覺到樂,這是迷惑顛倒,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譬如說怎麼說樂是苦?佛法裡面通常講真妄,它的標準,真是永遠不變,這是真的,凡是會變的是假的。譬如講苦,我一天不吃飯很苦,兩天不吃飯更苦,三天不吃飯還苦,絕對不會說四天不吃飯會快樂起來,沒有這個事情,對不對?所以這是真的,不會變的。樂,譬如飲食,喜歡吃的東西,吃一碗好吃,吃得很快樂,再吃一碗還可以,叫你連續吃個十碗、二十碗,苦了。它會變苦的,樂會變苦,樂就不是真的,是假的。你們跳舞很樂,叫你連著跳七天七夜,那苦不堪言,苦死了,它會變成苦。樂會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所以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要搞清楚。樂是壞苦,所以樂是暫時的,是片刻的,苦就在後面,樂極就生悲,苦在後面。不久住故,不會長久的,這個總得要覺悟。
第三類叫「行苦」。「行苦是非苦非樂」,這個境界很好,如果能夠常遠保持,這就叫定,不能常遠保持就是行苦。常遠保持這是定,心地清淨,沒有苦樂,這個境界非常的好。為什麼叫行苦?因為不能永遠保持,道理在此地。「性遷流故」,遷流是什麼?剎那剎那在變化。譬如我們在人生裡面來說,我們的青春不能永駐,這是行苦。一天一天生理都在起變化,雖起變化我們不能夠覺察,這一類就是叫做行苦。行就是不住,不能夠停止在那個地方,我十八歲不能永遠停止十八歲,永遠停止十八歲,好,很好。停不住,它畢竟是一年一年要去衰老,所以這叫做行苦。
欲界眾生,這三類的苦統統要受,像我們一個人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大類統統具足,誰都不能夠避免。色界天人,色界天這是四禪,真正從禪裡面得到禪定,真正得到禪定生到四禪天,超越了欲界。欲是什麼?欲是有男女、飲食之欲,就是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你還有欲望。人心在定中,沒有欲望,所以他生到色界。色界天人前面八種苦沒有,苦苦沒有,但是他有壞苦、他有行苦,他還要受這兩類的苦。所以,色界天人比我們快樂多了。境界更高的是無色界天,無色界天連身體都不要了,我們今天稱之謂靈界,精神的世界。因為他沒有身體,他就沒有壞苦,但是他有行苦;換句話說,他不能永遠保持這個境界。無色界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到了他會往下退墮;換句話說,他不是永恆的,他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就是佛在經典裡面常講,「三界統苦」,三界六道裡面統統都是苦,只有苦沒有樂,所有一切樂是壞苦,這是把真相給我們說清楚了。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七集) 2011/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77
所有一切苦難從哪裡來的?這個一定要知道。現在一般人都覺得是從外頭來的,錯誤了,外面沒有,外面是真沒有。所有一切苦難是從自己錯誤觀念當中產生的,外面真沒有。如果外頭真有苦難,諸位想想顏回,貧困到極處,居陋巷,住的是非常簡陋的小棚,不叫房子。吃飯沒有飯碗,用竹子編個簍子,「簞食」,喝水用葫蘆瓢,「瓢飲」。孔夫子非常感嘆,一般人過他那個生活受不了,誰能忍受那樣清苦的生活?可是顏回沒覺得苦,顏回很快樂,孔子弟子當中這是最快樂的一個人,法喜充滿。他樂從哪來?這就說明苦樂跟外頭境界不相干,完全是從念頭產生,不善的念頭帶給你痛苦,善好的念頭帶給你快樂。這個事情佛知道,所以佛有本事幫助人離苦得樂,你開悟就樂了,你迷惑的時候苦!迷的人心外求法,那真苦;悟的人曉得,真法、正法不在外頭,在哪裡?在自性裡頭。佛在《華嚴》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就明白了,我們求智慧、求德能、求相好,應該從自性裡頭求,不在外頭,外頭求不到。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九集) 2012/2/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19
【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我們要認真學習,什麼樣的苦能夠忍受,不要計較,自己在生活方面要『少欲知足』,這才能成就。我們看註解。「計者,計較執著也」,善於計較執著,這種人修行很困難,為什麼?他放不下。「苦者」,《佛地經》第五卷曰:「逼惱身心名苦。」這個逼就是我們現在人講的壓力,精神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在這個社會上人情世故的壓力,壓力多了,身心兩方面都有。惱是煩惱,讓你身心都不自在,這叫苦。「眾苦者」,苦很多,「如二苦」,二苦是「內苦、外苦」。
我們這裡有一份參考資料,這是從《佛學大辭典》來的。「內苦,此有二種:四百四病為身苦,憂愁嫉妒等為心苦,合此二者,謂之內苦」。我們中國人講的七情五欲,這是煩惱。佛法通常講四種,身有苦樂,心有憂喜,這講四種。這個地方給我們講的,憂、愁、嫉妒這是心苦。有這種心的人,心不自在,心有障礙,聽聞佛法不會解佛的真實義。為什麼?這是障礙。我們講聽經,聽多年聽不懂,為什麼不懂?心裡頭有這四個字,你聽不懂,你看經看不懂。這個煩惱習氣每天都起現行,看到比我好的,心裡就很難過,他為什麼比我好?我為什麼不如他?不服氣!第二,「外苦」。外苦也有兩種,第一個是「惡賊虎狼」,這會傷害你,第二「風雨寒熱」這些災難,「合此二者,謂之外苦」。底下告訴我們,《智度論》第十九卷有詳細解釋。你看你內有憂愁、嫉妒,又有一些病痛,病痛都是從不善念頭上生的,貪瞋痴慢疑應對我們的五臟六腑,容易感染疾病。
底下講「三苦,苦苦、壞苦、行苦」,這是大乘教裡頭常講的。苦苦,實際上底下說的八苦,八苦就是屬於苦苦,從苦苦裡頭開出來的。這三個苦,下面這個苦字是名詞,上面苦是個動詞,是個形容詞,所以稱之為苦苦。這一條,人沒有辦法離開生老病死,這四種苦,這是屬於我們的身,身心有生老病死;之外,有求不得苦,有愛別離苦,有怨憎會苦,還有五陰熾盛苦,叫八苦交煎。這三苦。我們看底下這個參考資料,《涅槃經》上講的八苦,因為這就是苦苦的細說。第一個是「生苦,生苦有五種」。第一個是「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親腹中,居處不乾淨,住在母親的子宮裡面,這是講投胎,神識去投胎。第二個,「種子」。種子是「識」,識是神識,我們一般講靈魂,靈魂你看「托父母遺體」,所謂父精母血,這是他身體的來由,這個肉身。他的神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第三「增長」。他在母親子宮裡面,要經歷十個月,這十個月在母親子宮裡面,佛在經典上有形容,受的苦難跟地獄差不多。所以叫胎獄,這十個月就等於在地獄裡頭,說明他痛苦。「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臟」,生臟就是小腸,「之下,熟臟(大腸)之上」,子宮就在這個地方,「間夾如獄」,就像在地獄裡頭一樣。母親喝一杯涼水,他在裡面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獄;母親喝一口熱湯,就像在八熱地獄;母親的情緒要不穩定,他的苦難就多了。
第四「出胎」。出胎是講初生下來,離開母體,「有冷風、熱風」,這就是講溫度,冬天出生的有冷風,夏天出生的有熱風。然後還有衣服等,這些東西觸到他身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這些東西他穿到身上為什麼會哭?是他剛剛接觸,從來沒接觸過,第一次接觸,就好像刺一樣,刺在身體,他感到痛苦。「五者,種類。謂人品有貴富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是名生苦。」這個時候他自己還不知道,長大之後慢慢就有比較了,統統是屬於業報。所以小孩出生,佛經上有比喻,譬喻過夾山地獄,兩座山密密的,你從裡頭鑽過去,你說多辛苦。所以他出生,苦到極處他就哭,你們有沒有看那個小孩出生,生下來嘻嘻哈哈笑起來,有沒有?沒有一個。為什麼會哭?太痛苦了。聽他的哭聲,痛苦,要苦一輩子,很不容易覺悟。真正過去生中有福德因緣,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有覺悟的可能。這個生苦我們都忘掉了,到這個世間來的時候受這個大苦。如果神識他要知道這麼苦,他不敢投胎了,這個關不好過,他也是迷惑顛倒投胎的。
第二是「老苦,老苦有兩種:一者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這我們都看到,年歲大了,體力衰了,行動不方便。有福報的有人照顧,這還好一點,沒有福報的很可憐,到什麼地方去都不方便。出門去散散步,都拄個拐杖,要不小心就有跌倒的可能,這一跌倒,能不能爬起來都是問題。人必定要經過,要不想老,那就短命,不願意短命就得受老苦,不能避免的事情。「二者,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老朽,老苦。老苦我們最容易感受到,為什麼?就在面前,你都能看到。
「病苦」也有兩種,一種是身病,這個四大不調。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中國古人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飲食起居不小心,得病。現在這個時代,飲食不是享受,現在是一種威脅,飲食裡頭多半都有化學品在裡頭,到哪裡去找乾淨的食物!這些生化、化學、農藥、肥料、種子,全都有問題。種子經過基因改變,所以吃這些東西,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症,人要到醫院,麻煩就大了。農產品不敢吃,為什麼?農耕都使用大量的農藥、化肥。我們到農村去訪問過,種的這些稻米,他自己吃的是另外一塊,沒有農藥化肥的,他自己吃的;出去賣的,都用農藥化肥,長得漂亮,米又白又乾淨。蔬菜亦如是。那個賣的東西他們敢不敢吃?不敢吃。這是什麼行為?明擺著在面前的,叫謀財害命。他賣給你,賺你的錢,東西給你,要你的命,你看多恐怖。
第二「心病」。現在人心病多,普遍的,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不好的心情,不好的情緒,當然就做不善的業,不善的業,殺盜淫妄。哪個人不做?哪一天不做?有意無意傷害這些小動物,蜎飛蠕動、蚊蟲螞蟻。家裡面像蒼蠅、蟑螂、老鼠,我們想想有沒有殺害。盜,佔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貪一點小便宜,錯了,不應該。淫,淫欲是其中的一條,第二個意思,凡是過分都叫淫。我們日常生活,飲食起居有沒有過分?分,是本分。中國古人,是什麼樣的身分就保持什麼樣的生活,沒有貪心。富貴過富貴人的生活,貧賤守住貧賤人的生活,安貧樂道。所以對於物質生活懂得節儉,一點都不浪費。勤儉持家,這個家庭會慢慢的興旺;如果奢侈浪費,這個家庭容易衰敗。古聖先賢給我們講得很多。
第四「死苦」。「死苦有二種:一者,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二者,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這都是死苦。死了以後,如果這一生心行不善,那就更苦了,他墮到惡道。所以我們知道死苦後面還有問題。要是真正了解,我們存心要善良,寧願吃虧,不佔人便宜。一定要懂得行善積德,我們來生比這一生更好,這就是聰明人,這叫有智慧的人。來生最好是到極樂世界去學佛,實際上,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那是好到究竟圓滿了。
第五種,「愛別離苦」,謂所愛的人,親愛的人,「乖違離散」,不能常常住在一起,這是愛別離苦。你所喜愛的物,譬如說你愛你的居住的環境,非常喜歡,偏偏你要到外地去工作,你不能在這個地方長住,這都叫愛別離。你所喜歡的工作,你所喜歡的物品,都不能常常伴隨著你,你都得常常跟它們別離。第六個是「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不喜歡的人偏偏常常要見面,常常要在一起,怨憎會。不喜歡的東西,你常常會遇到,你沒有辦法把它捨棄,這都是人間的苦事。第七個是「求不得苦」。人的欲望沒有止境,古時候讀聖賢書,欲望還有個標準,不能太離譜、不能太過分。現在標準沒有了,聖賢書不念了,佛法也不要了,標準完全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欲望沒有止境,這就太苦了。天天望著別人,跟別人去相比,總想比別人高一點,比別人更好一點,大家都比賽。住在高樓上,一百層以上的高樓,很風光;如果災難來了,電沒有了,那就苦不堪言,天天要爬山。電沒有,水沒有,你怎麼生活?這些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時時刻刻給我們身體、精神帶來的威脅,都是我們現在人的處境。
後面還有一個,最後「五陰盛苦」,五陰熾盛。「五陰者,色受想行識」,這個陰是蓋覆的意思,它能夠「蓋覆真性」,真性就是真心,「不令顯發」,我們的真心生不起來。這個五陰是妄心,色是我們物質的身體,受想行識就是我們的心理現象。受是感受,想是妄念,行是相續相,前念滅後念就生。我們讀過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就很清楚、很明白,那個念頭不斷就是行。識,識就是阿賴耶,我們世間人叫它做靈魂,在佛法裡叫它做神識。「來先去後作主公」,到這個世間來,它第一個來,它來投胎;走的時候它最後走,阿賴耶識最後走。五根是最先走,眼看不見了,耳聽不見了,鼻也不能嗅了,五根先失去作用,阿賴耶最後。
除了苦苦之外,還有壞苦。什麼叫壞?身體有變壞的時候,死亡身體變壞了;我們居住的環境會變,房子會變壞,環境會變,古人所謂是盛極必衰。一般人講,人一生這個運氣五年一轉運,一生當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不好的五年。最好的五年你很得意的時候,你很自在。可是好運走完了,年歲大了,地位失掉了,壞苦就現前。富有的人,現在富有的人很多一生保不住,到晚年的時候破產了,壞苦馬上就看見了。做官的人,在位,他感到很榮耀,可是一退休,一切都沒有了。所以我們這個人間,三種苦都具足。行苦就是你不能永遠保持不變,人一天比一天衰老,這就是行苦,青春不能常保,這叫行苦。
欲界,這三種苦統統要受,到色界天就不一樣了。色界天人是化生,不是胎生,化生。化生是什麼?沒有生老病死的苦,生老病死他沒有,他是變化而生。他有生有滅,當中沒苦,沒有老死苦,沒有老病苦,生也不苦,化生。求不得、怨憎會,他都沒有。所以他沒有苦苦,他有壞苦。他的壽命很長,到壽命終了的前七天他才感到苦。感到什麼?不對勁了,衰了,但是七天他就要走了。色界天人,他有行苦,他有壞苦,沒有苦苦。到無色界天人,他連身體都不要了,我們稱它作靈界。因為他沒有身體,所以他沒有壞苦。他也不要居住的環境,他只有行苦,這樣很自在。他不能永遠保持,他還是有壽命的,壽命到了他還要墮落,所以叫爬得高摔得重。這是哪些人?四禪天的、四空天的。這個四禪是第四禪,第四禪跟四空天,這都壽命很長。
真正永遠脫離三苦,我們常講三苦、八苦,實際上三苦的範圍比八苦大,八苦只是三苦裡面的苦苦,就是一種。三界統統要受,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三界統苦,欲界三種全有;色界沒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有行苦,苦苦、壞苦都沒有。總而言之,三界全是苦,哪裡有樂?樂是假的,苦是真的。你要真的得樂,那就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真樂,這三種苦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