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9年第三屆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如何落實德行教育  仉紅梅老師  2009/12/12  馬來西亞北方大學慕阿占沙禮堂  檔名:56-038-0002

  大家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課程,繼續來感受父母的恩德。剛剛講到了二00八年「中國十大傑出母親」,這位熊麗母親,她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她兒子的生命。我們講到,確實全天下的母親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我們在跟孩子分享完這樣的故事以後,告訴孩子我們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在過生日的時候,我們做兒女的,我們過生日,我們沒有資格享受這個生日,我們應該在我們生日的那一天去孝敬我們的父母,感恩他們。所以我們跟孩子講完以後,孩子過生日的方式就變了,以前他們會管父母要一些錢,然後請同學到麥當勞、肯德基可能去吃一餐,自己當小壽星;現在孩子們會用自己的付出去孝順父母。

  我們有一個孩子,他跟母親一起跟我們學習,當時他的外公也在。他在自己過生日的那一天晚上放學回家,因為他有學做家務,所以他就做了一桌子他會做的菜,做給母親和外公吃。做完之後,在吃飯前,他請他的外公和他的母親上座,然後給他的外公和母親三跪九叩,行中國的古禮。他感恩他的外公給了他這麼一個好媽媽,帶著他一起學習《弟子規》,讓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也感恩他的母親,他說感謝媽媽把他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他感謝他母親這十幾年的養育之恩,他祝外公和他的母親永遠健康長壽。孩子給父母三跪九叩完,吃完飯,晚上又給他的外公和母親洗腳。我們的孩子在給父母洗腳的時候,他們都學了很多按摩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去查《黃帝內經》,怎麼按摩能讓父母更舒服一點。所以一個孩子他一旦孝心一開,他會想方設法的去孝順他的父母,不用我們去要求他。孩子洗腳的時候非常的細心,他會把熱水燒好,然後兌涼水,兌到溫度恰恰好。所以母親在跟我們分享孩子過生日這一些情景的時候,他的母親是流著淚水跟我們講的。她說她很欣慰,她的孩子懂事了,她的付出沒有白付出。這都是因為孩子他有感受到父母的恩德,他自己自動自發的去這麼做。

  我來馬來西亞之前,正好是我的生日,每次過生日都會給母親打電話。所以那一天給母親打電話的時候,電話鈴只響了一聲,我的母親就把電話接起來了。然後還沒等我說話,母親就說,妳是不是感謝我給了妳生命,把妳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所以我們從母親電話只響一聲,她就接起來,我就感受到,我的母親其實她早就已經等在了電話機旁,她知道她女兒生日的這一天,一定會給她打電話的,向她感恩。我就跟父母(爸爸媽媽)說,我說你們等一會兒,我把電話先放下,女兒給您們磕幾個頭。然後我媽媽就說,我能收到嗎?我說,媽媽您用心去收,一定能,我們母子是連心的。於是我放下電話,恭恭敬敬的跪下,給媽媽爸爸磕了三個頭。爸爸今年正好六十六歲,在過六十六歲大壽的時候,因為我和弟弟都不在家,都在中國的其他城市,父母住在長春,只有妹妹跟父母親住在一起。我跟弟弟沒辦法回去,只好寄一些錢回去,然後電話裡祝爸爸生日快樂。然後,我的妹妹因為在家,她就會做一桌子菜給爸爸過生日,還帶著爸爸去商場買過冬的棉衣,還一次就買了兩件。所以爸爸非常的高興,就寫了一首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父親寫道,「父母恩重高於天,生我養我幾十年,每逢佳節華誕日,仰天長拜淚不乾」。這是爸爸在自己過六十六歲大壽的時候,他在懷念他的父母,我的爺爺和奶奶。所以父親在用自己的以身作則,在教我們這些做兒女的,要懂得孝順。然後父親又寫了一首詩,這樣寫道,「夕陽雖晚霞光照,樹老新枝葉更茂,兒女賢孝晚年福,人活百歲樂陶陶」。從爸爸的這首詩當中,我們就感受到了,父母年老了,他們感到最幸福的就是他的兒女還算孝順。所以我們要想讓我們的父母,晚年能夠身心輕安,能夠很快樂,我們就做孝子就好了。他們就能夠活到百歲,能夠健康長壽,因為我們的孝心可以讓他們健康長壽。

  在漢朝的時候,有一個人他叫韓伯俞,是一個孝子,每次他犯了錯誤,母親責罰他的時候,他都一句話不說,跪下來承受責罰。但是有一次,他母親打他,他卻嚎啕大哭,母親覺得很奇怪,說「從小到大,母親打你,你都沒有哭過,這一次為什麼卻嚎啕大哭?」韓伯俞說,「因為以前母親打兒,兒都感到很痛,可是這一次兒卻感受不到痛了。」為什麼會不痛?因為母親已經沒有力氣打了。所以韓伯俞感受到母親來日不多了,感受到母親因為對兒子的養育,身體日漸衰弱,而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卻因為母親的養育,身體一天一天的強壯。每位父親母親都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了兒女的前程,卻送走了自己的青春。

  我們夫妻在外面每次飄泊一段日子後,回到家都會發現自己的老父老母又老了一些。我的爸爸在我的心中,他的形象一直都是很強壯的,因為他是搞體育的,身體特別好。所以小的時候家裡窮,僱不起工人,父親為了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家,他幾乎是靠著自己的力量,把這個房子蓋起來的。記得那個時候,媽媽指著爸爸的手和腳讓我們看,她說你們看看,你爸爸為了這個家,累得手上、腳上都是血口子。這種情景到現在我還歷歷在目,可是就是這樣強壯的父親,現在爬樓梯都有些困難了。所以回家的時候跟爸爸一起走在樓梯上,看到爸爸蹣跚的腳步,每一次我的眼睛都會濕潤,心裡想「爸爸真的老了。」但就是這樣,每次我們回家,只要我們表現出一點我們喜歡吃什麼,爸爸媽媽就會不辭辛苦的把它買回來,背回家,背上樓。雖然我們一直跟他說,我們回來了,你們二老就休息休息,不要再忙碌了。但是老人家就是不聽,仍然默默的、不停的往家裡買好吃的東西。所以感受到父母對兒女愛的付出,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默默的為我們付出。

  記得在東北上班的時候,有一次放假回家,那會兒天氣還沒太冷,可是當我快要回單位上班的時候,氣溫突然下降,然後天氣轉涼。母親怕我凍到,所以她老人家就買了厚厚的毛線,說為我打一件毛衣,讓我暖暖烘烘的穿著去上班。因為時間太短了,只有三天時間,媽媽就沒日沒夜的趕這件毛衣。在我臨走的那一天,我穿上了媽媽親手為我織的毛衣,帶著母親的關懷,帶著母親的溫暖,我踏上了回單位的路。可是當我回到單位,回到上班的地方,給爸爸打電話報平安的時候,父親卻對我說,妳的媽媽病了。我說為什麼?我走的時候不是好好的嗎?爸爸說,是因為為妳趕毛衣累的,累病了,打了十幾瓶點滴才好。「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那一針一線不知凝聚了母親對兒女多少的愛,多少的牽掛?

  小的時候,因為我家鄉在東北,天氣特別冷,冬天每次起床的時候,棉衣棉褲都是很涼的,穿在身上會很冷,但是媽媽有辦法,可以讓我們很溫暖的去上學。每天早晨,母親都會把我們的棉衣棉褲,因為她起床很早,她會把我們的棉衣棉褲放在她的被褥下面,因為我們睡的是火炕,她會用她的被褥把我們的棉衣棉褲捂熱了,然後我們起床再穿,那就非常暖和。母親也會把我們的鞋墊拿出來,用火爐子把它烤乾,烤熱熱的放到鞋裡,然後穿進去也非常的溫暖。所以為什麼說有娘的孩子是個寶!就是因為有了母親的這分慈愛,所以孩子的心是安寧的、是祥和的,這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分慈愛無私無求,不管我們怎麼對母親,她從不計較。所以當我知道了母親的恩德,向她多次道歉以前自己做得不孝,但是母親很多事情她都忘了,她都不記得,因為母親對我們的愛,就從來沒有要求過回報,是無私無求的。

  十一月四號,我跟先生一起來馬來西亞,跟父母告別,母親在電話的那一端,還是像小的時候一樣,不斷的叮嚀我,說離家在外,你們要照顧好自己,你們夫妻要互相照顧。所以從母親的言語,不停的叮嚀當中,深刻的感受到父母對我們的那一分愛護、那一分牽掛。「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即使我們已經八十歲了,但是百歲的母親還是把我們當成孩子,還是牽掛著我們、關懷著我們。「兒行千里母擔憂」,所以感受到母親的這一分關懷,我們在電話的這一頭,聽著母親的叮嚀,就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是的媽媽,是的媽媽,我們會照顧好自己。」我們有一位同事跟我們分享,她說她在出差的時候坐飛機,她下了飛機給媽媽,「反必面」;母親告訴她,妳在上飛機的那一刻,母親在家裡為妳祈禱。所以我們做兒女的在外面漂泊,在外面工作,我們的父母在家裡每天都在為我們祈禱。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們要努力提升我們的德行,不能讓父母為我們再操心。

  所以到了大馬,給父母打電話報平安,告訴父母這裡天氣很好。因為父母最擔心這裡熱,怕我們適應不了,所以我們打電話告訴父母,這裡現在天氣還是很涼快的,不熱。即使就是這裡天氣很熱,我們也會跟父母講,這裡不熱,這裡很舒服。因為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對父母(因為父母已經老了)我們要報喜不報憂。所以我們告訴父母,我們到了這裡就像到了家一樣,請他們放心。爸爸媽媽就很高興,說「你們就在那裡好好工作,要對得起人家的愛護。」以前我們被老師派到慶雲的時候,父親就這樣囑咐我們,說「你們好好幹,對得起這片土地和這裡的領導和百姓。」如今我們來到馬來西亞,父母還是一樣的叮嚀,「好好幹,對得起馬來西亞的這片土地和那裡的人民。」我們來之前,父親又寫了兩首詩送給我們,跟大家分享。父親這樣寫,「輾轉遷徒走天涯,奔波四海皆為家,一身清白囊羞澀,竭力弘揚古文化」、「山重水復路難行,雲開霧散漸天明,終生立下報國志,百折不撓事竟成」。這是爸爸對我們做兒女的一種期待、一種鼓勵、一種愛護、一種關懷,所以時時刻刻的去想一想父親的這些叮囑、這些期待,所以不敢懈怠。要對得起父親對我們的這分支持和愛護,所以爸爸媽媽,我非常感恩他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因為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夫婦不可能這麼安心的在這裡工作。

  我們在來之前,十一月四號那一天,正好是爸爸媽媽從東北去海南的那一天,我們和父母正好擦肩而過。然後,之前我就跟父母溝通,我說「爸媽,我們要去馬來西亞工作,那裡現在很需要,有很急的事情,我們可能不能夠在海口接你們,不知道這樣可不可以?」父親說「沒關係,你們放心的去,工作重要,工作是最重要的。」我爸爸這個人他就是一輩子都忠於工作,就非常的負責任,所以他對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你工作是最重要的,可以不用接他們,你的姨媽她們在這裡,她們可以替你們照顧,你們放心就好。所以感受到父親為我們這分著想的心,所以我們在來之前也給父母安頓了一下。把父母要住的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把他們的床鋪都給他們鋪好,然後把十幾天的生活用品,油鹽醬醋然後一些米、麵這些都給他買上,夠父母生活一段時間了,因為不能陪在父母身邊照顧,所以也只能做這一些。但是每次回家,春節回家的時候,我們一定會珍惜這段時間,盡心盡力的去回報父母的恩德,去照顧他們。每次回家,我們就把家務活都全部承擔下來,就讓勞碌的父母能夠休息一下。做飯,洗衣服。我的母親是一個很勤勞的人,但是現在回去,發現以前都擦得亮亮的鍋碗瓢盆,現在沒有以前亮了。所以就感受到母親老了,幹不動了,不是她變得懶惰了。所以我們感受到這一些,就會把所有家裡的東西都給它清洗得乾乾淨淨的,因為母親愛清潔。

  父母真的他們永遠都是為兒女著想的,媽媽她就會把她的內衣內褲藏起來,不讓我幫她洗。其實這一點我看到這些我也很慚愧,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母親還擔心女兒會嫌髒,所以她會把內衣內褲藏起來。我就會把它翻出來,幫她洗掉,然後跟母親說,女兒在小的時候,可能在你們吃飯的時候,都會在那裡又尿又拉,你們有沒有嫌棄過女兒?沒有。那麼現在母親老了,為什麼你們會擔心女兒會嫌棄你們?都是女兒做得不好,不用擔心這個,做女兒的不會嫌棄你們的。所以這樣一說,母親就放心的把衣服全部給我們洗。然後也會陪父母去散散步,跟他們聊聊天,聊天的時候也不要嫌父母嘮叨,要耐心的聽他們講,和顏悅色。

  有一首歌就講,叫「常回家看看」,大家有沒有聽過?大家以為我要唱,是吧!因為時間關係,我一會兒可能會唱另一首歌,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後來報紙上就登出來說,「常回家看看」要改成「常回家幹幹」。為什麼?因為有一些現象,就是有一些夫婦帶著孩子回去看父母,可是都是父母把飯菜全部做好了,然後一家幾口人在父母家吃完了,吃完之後碗筷也不收也不洗,又帶著孩子走了。這樣的話還不如不回家,因為父母可能會因此更加勞累。我們照顧父母還感受到就是善體親心,我們要知道父母到底他需要什麼。我們有一個同事,他去天津出差,他就買了天津的特產大麻花還有蠶豆,買回家去送給父母。可是當他把這個禮物送給母親到手上的時候,他的母親表情就很尷尬。他的母親就對兒子說,難道你不知道你的父母牙口都不好了,咬不動了,你不知道你爸爸有糖尿病嗎?因為麻花很甜,蠶豆、麻花都很硬,那父母糖尿病是吃不了這麼甜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這位老師,他四十多歲,他在分享這一些的時候,他說他真的特別慚愧,四十幾歲居然還不知道,沒有辦法去感受父母都已經老了,牙不好了,身體也不行了。所以我們在孝順父母的時候,這個心要很細微,要感受父母的需要。

  所以有一次父母從南方去旅遊,回來路過山東去看我們,然後是半夜三點多鐘到德州下車,而德州離我們住的地方慶雲還有兩個半的車程。當時給母親打電話說我們夫妻兩個去接他們,但是母親電話裡就不同意,她說不用,你們來,一來你們會耽誤工作,因為我們每天都有課程;第二,你們兩個來,來來去去的也浪費錢。所以母親他們老夫妻是教師退休,其實工資很高,不低,但是他們就是一輩子節儉慣了。她說不用,我們知道怎麼坐車,我們自己去。但是是不是父母說不需要、不用了,我們就真的不去?這個不行。因為後來就感受到,我們幸虧去了。而媽媽當時在電話裡還說,你們不是學孝道嗎?「父母命,行勿懶」,你們來了就是不孝。我媽媽有學《弟子規》,所以她這樣來給我帶個大帽子。所以當時就感受到,父母不讓我們去,是因為他們是替兒女著想,是永遠替兒女著想的那顆心。但是我們還是去了,去了以後給他訂了一個旅館兩張床,然後三點鐘的時候把父母接出來。因為那會兒五月份的時候,山東的氣溫在早晨的時候,凌晨還很涼,他們從南方回來穿的衣服根本不夠。所以把他們接到賓館,然後給他們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麵的時候,母親說,幸虧你們來接我們了,要不我和妳爸就得在外面凍二、三個小時。所以當時真的也是感受到,如果我們兒女看到父母的需要,就千萬不能猶豫,看到需要當下趕快去做。

  我們有一個老師,他講他父親有一天去散步,因為早晨出去天也涼,他就跟他爸爸說,「爸,你多穿一件衣服。」然後父親說,「沒事,沒事。」就這樣出去了,結果回來父親感冒了。所以他也體會到,看到父親的需要,不能只是嘴上去說,而應該趕快做出行動。如果當時我們拿起父親的一件厚衣服給他披上,他可能父親也就穿著衣服出去,就不會感冒了。所以我們做兒女的,如果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是不在一起生活,常回去看看,看一下父母缺啥少啥了,趕快買給他,不要等到父母開口。很多父母寧可自己去承受,他們不願意向兒女開口。尤其是一些重的東西,父母年齡大了,我們要看到父母的需要,趕快買回去。所以我也跟父母講,現在因為爸爸媽媽他們身體還都可以,如果我們留在身邊,他們反倒會覺得不自在,他們希望兒女去做自己的事業,現在不需要我們,另外也有妹妹在身邊照顧。但是我跟先生、跟父母講,以後只要父母需要我們的那一天,我們就會立刻回到他們的身邊去照顧他們。因為聖賢人告訴我們,「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孝順父母是天底下最大的一件事,而且這件事還不能等。所以現在我們夫妻兩個最大的孝,就是努力的提升自己,更好的為社會大眾服務,這也是父母最高興看到的。而今天我在講台上給大家分享,也是對父母的孝,我在養父母之志,志向的志,父母就是期望我們能這樣。

  在行孝的過程當中也感受到,「子欲養而親不待」,行孝要及時。我在學習傳統文化之前,因為自己這個女兒做得也不夠好,所以嫁了出去也沒有做好一個兒媳婦。婆婆的家在農村,因為公公身體不好,所以家庭的重擔就都落在婆婆一個人的身上。婆婆確實她老人家的命挺苦的,她是一個很善良、很慈祥的人,她要照顧一家八口人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到地裡去幹農活,所以非常辛苦。但等到兒女都長大了,都工作了,她也該輕鬆一下的時候,這個時候公公卻因病去世了,所以家裡就剩下婆婆一個人,她非常的孤單。我是在公公去世一年後嫁到婆婆家的,我婆婆對我非常好。她只要,就是我們兩個,因為在外面工作,放假回家,只要一回到家,婆婆就會做我們喜歡吃的東西。當她聽說我喜歡吃一種用糯米做的食物,婆婆就大早起來大街小巷的去找,去買給我們吃。看到我們吃得很香,她就很高興、很開心。因為婆婆家在農村,家裡有種青菜,那個小黃瓜長得很小很小、很嫩很嫩的時候,她自己是絕對捨不得摘下來吃的,但是她會捨得摘下來給我吃,所以婆婆對我就像親生女兒沒有兩樣。但是因為我不懂得孝,所以我根本就沒有拿出婆婆對我的心的那一半去對婆婆,沒有把她當親生母親一樣。所以每次放假回家住幾天,都是匆匆來匆匆去,沒有去好好陪陪她。等我想要珍惜她,想要好好孝順她的時候,她卻不給我這個機會了,因為她走得很突然,我們都沒有能夠見到她最後一面。所以當我聽到「婆婆也是媽」這首歌的時候,我真的是哭得沒有辦法停下來。所以當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就感受到一種遺憾,就遺憾婆婆已經走了。所以當時就有一種感受、一種想法,如果婆婆還在有多好,哪怕婆婆就給我幾天的機會也好,讓我能夠給她洗洗腳、為她捶捶背,做幾天像她的親生女兒一樣的媳婦,可是人死是不能復生的,我感受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這種遺憾。所以我希望還有婆婆可以奉養的媳婦們,如果妳們的婆婆還健在,一定要珍惜,真的,一定要珍惜,要像親生女兒一樣的去奉養婆婆,不要留下我這樣的遺憾。

  世界上有七十億人口,喊一聲爸,只有一個人會回答,喊一聲媽,也只有一個人會回答我們,因為父母是我們的唯一。所以當婆婆去世,先生哭著對我說,「我沒有爸爸了,我也沒有媽媽了,我成了孤兒。」所以有父母可以奉養,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福分,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時間的殘酷人生的短暫和生命的脆弱,行孝一定要及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父母還健在,我們還有機會行孝,懼的是我們的父母一天一天老了,我們孝順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再說我們自己的壽命也很難把握,因為人生無常,所以一定要珍惜和父母一起相聚的日子。當我們把自己的孝這種感受分享給孩子們的時候,孩子們都非常的感動,他們都會起而去效仿。

  我在放假回家的時候,也會給父母洗腳,因為母親有一段時間糖尿病,所以也有了一點併發症,就是大拇腳趾有點麻木。我回家以後就給父母洗腳,在洗到快臨走,有二十幾天了,母親跟我講,她說「紅梅,媽媽的大拇腳趾不麻了,好了。」所以當時就感受到,我們的孝心是可以治病的,真的,我們的孝心是可以治病的。當時我給母親洗腳,然後弟弟正好也放假在家,我弟弟也是一位老師,他放假在家。我洗到第四天的時候,那天晚上我正要去燒水,然後弟弟就跟我講,他說「姐,今天就讓我來給媽媽洗腳吧。」我說「好!」然後弟弟就燒水給媽媽洗腳,媽媽就當時很高興,然後跟兒子講,「兒子,你活了三十幾歲,從來沒有給媽媽洗過腳,今天怎麼想起給媽媽洗腳了?」然後我弟弟當時三十幾歲,還像一個大男孩,很不好意思的就說「榜樣的力量!」他就說榜樣的力量,因為他有看到姐姐在洗。所以其實我們也確實當時也沒有想到說做給弟弟看,但是弟弟看到了,也就效仿。後來當我快離開的時候,也對妹妹也有交代,說我走了,就請妹妹來給母親洗腳。妹妹說「姐姐,妳放心,我會做的。」後來等我走了以後,有一天母親給我打電話,她說妳妹妹現在在給我洗腳。有一天妳妹妹在給我洗腳的時候,妳三歲的小外甥他在沙發上玩,然後突然他就回過頭來對我妹妹說,他說「媽,妳還挺孝順妳媽的。」然後我妹妹說,「那當然了,我是姥姥的女兒,我孝順姥姥是應該的。」然後小外甥又繼續玩,過了一會兒他就從沙發上跳下來,他說「媽,妳洗左腳,我洗右腳,我也要給姥姥洗腳。」所以當我們能夠以身作則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不用去說他就有學到,所以教孝要以身作則。

  前面我們分享「知恩報恩—父母的恩德」,再來「教孝—要以身作則」,當我們把我們自己以身作則的這些孝的一些例子分享給孩子的時候,那個力量很大,孩子學了就去做,因為孩子很老實。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生們,聽了我給他們的分享之後,他們回去以後也是給父母洗腳、按摩。我們有一個小男孩,他的爸爸沒有在我們那裡學習,在老家。然後父親要來了,這個孩子就想到他父親有一條腿不是很好,他就到處問怎麼按摩能讓父親的腿好起來。然後他就向就是我們做醫生的一些家長去請教,誰會他就向誰請教。所以一個孩子當他心中有了父母的時候,他的孝心開,他念念為父母著想。所以後來他父親來了以後,經過他的按摩,他父親的腿確實比以前好多了。所以我們要把這些分享給孩子。

  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小女孩八歲,她來我們家,她給我跟我的先生洗腳,因為她說我們兩個沒有孩子,她就是我們的女兒。她給我們洗腳的時候,孩子真的是很細心,她在洗的時候,她的小手軟軟的,她一個腳趾、一個腳趾的給你按摩、給你洗,很享受,她的手因為很軟,特別舒服。然後她洗完之後,她把擦腳布就放在她的腿上,她把我的腳放在她的腿上,一個腳趾縫、一個腳趾縫的擦乾。然後她又買了一雙新襪子,又趕快給我穿上,她說怕老師凍到了,因為山東的冬天,三月份很冷。當她給我們洗完腳,又給我們三跪九叩,祝福我,希望老師節日快樂。等到做完這一切,我把她送出去,她母親帶她一起來,給她送出去,走到樓梯口的時候,孩子回過頭來,笑眯眯的對我說,她說「老師,我覺得您很幸福。」我說「為什麼?」她說「因為我覺得您是天下最富有的媽媽。」當時我們有十三個孩子在跟我們一起學習,說「您有十三個孩子。」我說「老師現在是有十三個,將來老師會有更多。」後來我們的學生就發展到有一百多位,所以我確實是天下最富有的媽媽。當時我有一個外甥,姐姐的孩子,他說「舅舅、舅媽如果你們到老了,沒有孩子養老,我來養你們。」我跟他說,「你不用擔心,到時候會有人養我們的。」因為我說我教出那麼多的學生,只要我們去真心對他們,他們將來也會真心對我們的。大家有沒有信心?這是教孝要以身作則。

  再來,親師配合也非常的重要。親師合作的態度,在教學當中確實我們一定要重視,因為不合作、不配合,很難教好,因為教育是合力的結果。我們在學校裡面教什麼,希望家長能夠了解,所以我們在教孩子的時候,同時長期開家長課,每個星期有兩個晚上開家長課,家長必須來學習。我們會跟家長講《弟子規》,會跟他們講我們的教學內容,希望家長能配合我們共同成就孩子。所以老師在學校教孩子孝順父母,家長在家裡面就要引導孩子去感受老師的恩德,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讓孩子懂得了解了老師的恩德,進而是恭敬老師,一個有恭敬心的孩子,不輕慢老師的孩子,他才能真正得到受益。

  有一個小學生他是六年級,有一次考試,老師把考試卷拿到教室,一看考卷少了兩張,於是就叫這個孩子去再複印兩張。結果這個孩子聽到老師的話以後也沒問清楚,他就拿著試卷就去複印,結果複印機被搬到另外一個教室去了,他沒找著。然後就馬上跑回來跟老師說,「老師,複印機不在。」老師就告訴他,「你去另外一個教室,複印機在另外一個教室。」結果這個孩子又跑到那個教室,結果一看複印機是在,但是複印的老師沒在,他不會複印,沒辦法他又跑回來。結果就這樣跑來跑去,人家其他的學生已經都做了好幾道題了,而他還一道題也沒有做。這個時候老師就有點生氣了,就說「你看你毛手毛腳的,沒問清楚就走了,叫你幹點事,你沒有一件幹得好的。」那我想問一下各位老師,當我們這句話說下去的時候,孩子會怎樣?我們蔡老師經常講課的時候說,「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有沒有受到傷害?所以孩子聽了老師的話就很洩氣。所以當他回到家以後,他的母親就發現這個孩子沒有精神,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所以他的媽媽就問孩子發生什麼事了?這個孩子就把老師批評他的經過說了一遍給媽媽聽,說「老師說我沒有一件事做得好,沒有一件事幹得成。」我想問一下我們在座的各位家長,當您聽到您的孩子跟您說他的老師這樣講他的時候,您會怎麼做?您怎樣來引導您的孩子?我們在分享的時候問過一些家長,很多家長說,我們可能會講,「你看你這個老師,這樣講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以後沒信心,你要負責任;我可能會打電話給老師,問老師為什麼要這樣說孩子?」大家說這樣對不對?我們這樣去教孩子對不對?我們這樣教給孩子的是什麼?對老師不恭敬,老師是錯的,所以在把孩子的恭敬心在扼殺。

  我們這位家長她很有智慧,她聽了兒子這句話,馬上跟兒子說,她說「媽媽問你,這位老師教了你幾年?」這個孩子說,「老師教了我三年了。」然後媽媽說,媽媽再問你,「你當了幾年班幹部?」孩子說,「我當了三年班幹部。」然後這個媽媽就說,「好,兒子,媽媽不再說什麼,你自己好好想想看。」這個孩子一聽完媽媽的話,他就笑了,他就說「媽媽,如果老師是真心認為我沒有一件事幹得好,她不會讓我做三年班幹部。」所以媽媽就說,對!老師她也有情緒,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她也跟媽媽一樣,有的時候也會有情緒上來的時候,而情緒上來的時候,她也會說錯一些話,我們要體諒老師的用心。老師的用心是你跑了那麼多遍,怕你耽誤了考試時間,所以一著急才說了那樣的話,你要體諒老師。所以這個孩子一聽媽媽這麼講,馬上就釋懷了,不但沒有情緒,還對老師產生了一分感恩之心。他說他感謝老師讓他做了三年班幹部,他老師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我們看同樣一件事,我們做得好,如果我們引導得好,提起的是孩子對老師的那分恭敬;但是如果我們引導得不好,提起的就是孩子的情緒,對老師的不滿。我們做家長的,都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有所成就,但是如果他連對老師的那分恭敬的態度都沒有,老師的話、老師的教導,他能聽得進去嗎?不能。所以我們那樣做的結果,是害了我們自己的孩子,事與願違,跟我們的存心正好是相反的。所以親師合作,家長對孩子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再來,夫妻合作教孝。公公、婆婆、兒子、兒媳婦這些要一起合作,因為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教學理念不一樣的話,孩子他就覺得我犯錯了,我有依靠,爸爸媽媽批評我,我可以躲到誰的後面去?爺爺奶奶的後面去,他有依靠,所以我們在家裡,就是家人的教學理念一定要統一。我們有一個家長,她就是也聽了很多的家長課,她有一次就過來跟我們的一位老師分享。她說我明白了很多教孩子的道理,但是我的婆婆她不配合。她說有一天,我聽完課回去,看到我的婆婆在用手剝葡萄皮給我兒子吃,我當時看了以後,就跟婆婆講,說「還是讓他自己吃,不要寵他。」但是婆婆當時聽了以後說,「他這麼小,哪裡會剝,我幫他剝好了。」結果說了幾次,這個奶奶就還是不同意,一定要幫他剝,而且平時也不讓她孫子幹活,像洗碗這些活都不讓幹。結果這個媳婦火氣就冒上來了,火氣一上來,情緒一上來,我們說出的話,我們還能不能控制?對,都是情緒的話。然後媳婦就對婆婆說,「我都告訴妳不讓妳幫他剝了,妳非得幫他剝,妳的指甲不見得比葡萄皮乾淨。」所以這句話說出口會有什麼後果?所以家裡的氣氛,馬上就彌漫著戰爭的硝煙。這個婆婆一聽,聽了以後氣得就一甩手進自己房間了,而這種家庭的不和諧孩子很快就感受到了,孩子就哭了。先生本來在那裡看報紙,這回聽了以後,看到媳婦這麼做也很生氣,說「都是妳害的,晚飯都吃不成了,看妳害得家裡都沒一點好氣氛」。

  所以確實我們目的是教我們的孩子,可是當我們以這樣的態度去對我們的婆婆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教到孩子?有,有教孩子不孝,有教孩子不恭敬長輩,所以處處都是教育。你教孩子要麼就是正確的,要麼就是錯誤的,所以我們真的要提起一分教育的敏感度。我們時時不能忘了我們身邊有孩子,我們身後有孩子的一雙眼睛,所以我們做家長、做老師的,我們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不可以不謹慎。因為孩子的眼睛是攝像機,他的耳朵是錄音機,所以時時刻刻提起這種教育的敏感度,非常的重要。後來我們這位老師跟這個家長就分享說,以後要提起一分理性,不能情緒面對,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情緒才能掌控自己的未來。如果當時妳看到婆婆給孫子剝葡萄皮,妳能不生煩惱,提起的是我婆婆年紀這麼大了,還幫我照顧孩子,提起一分感恩心,我們就沒有指責。然後引導孩子說,你看奶奶多心疼你,你也應該剝葡萄給奶奶吃,把葡萄剝好給奶奶吃。吃葡萄不吃葡萄皮,繞蒙了。我們這樣一引導,就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奶奶的存心,然後更加尊敬奶奶,長養的是孩子的孝。我們的婆婆也會很高興,然後我們再慢慢的跟婆婆溝通這些教育的理念,相信婆婆一定會配合我們的,因為婆婆也想為孫子好。但是我們不能著急,要慢慢來,因為「欲速則不達」,要慢慢來。好,這個是講到家人的配合。

  再來就講到我們一個人,只有自己孝順父母之後,感受到這分就是父母的恩德,然後我們的這分愛心才能出得來。我們這分孝心出來了,我們的愛心才出得來,因為老祖宗告訴我們,「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就是說,告訴我們知所先後的次第,親親就是我們孝順我們的父母,再到仁民,就是愛護我們周圍其他的人。你只有孝心出來了,我們才有一顆仁愛的心,去愛護來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進而才能去愛物,才能「凡是人,皆須愛」、「凡是物,皆須愛」。所以原點在什麼?在這個孝。所以我們在講課的時候,會有一些朋友來問我們,他說「我很想對人有愛心,為什麼就是生不出來?」關鍵在於我們這顆孝心沒有被喚醒,而孝心被喚醒了,那分愛別人的心是自自然然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一個老師,只有喚醒了自己的孝心,才能夠有愛心去教育孩子,而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愛。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一個老師的愛心,可以讓一個孩子的身心安寧,所以我們做老師的,一定要把孩子的孝心喚醒,首先要把我們的這分孝心喚醒。

  記得有一次,我們有一個孩子,五歲多的一個孩子,那是在冬天的時候,他穿著一條大棉褲,而這個棉褲又是連身的,就是從上連到下的。當他就要解大手,然後來不及了,結果就把大便拉到褲子裡。當時一個孩子他雖然只有五歲,但是他也有那種羞恥心,所以感受到孩子當時內心是很不安的,因為他也覺得很羞恥,怕同學笑他,也怕老師。當時我們感受到孩子的這分不安,就趕快過去把孩子領到衛生間,幫孩子把棉褲脫下來,幫他把大便處理一下,之後又打了一盆溫水,幫他把屁股洗乾淨。然後邊給他洗還跟他說,孩子你不要怕,你不要不安,沒關係的,老師已經給媽媽打了電話,等一下媽媽會給你送乾淨的褲子來。然後再把他抱到床上,用被子把他蓋好,讓孩子在那裡等媽媽來接他。當我們做完這一切的時候,就感受到孩子的心就安了,就不慌張了,所以也感受到了一個老師愛學生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去感受一下,當我們自己的兒女,他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會怎麼做?我們可能連眉頭都不會皺一下,就自然而然的去幫他處理這一切。所以如果我們拿出對兒女的這分心去對我們的學生,視學生為子女,視子女為學生,這是一分平等心去愛自己學生的時候,這分愛會傳遞給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將來他會把老師對他的這分愛,去愛他身邊的人,把老師對他的這分愛,去愛社會、愛國家,所以愛是可以傳遞的。所以當他以後遇到一些需要他幫助的人,他可能腦海中會浮現出老師曾經幫助他的這分場景,他也會這樣去做。

  再來,我們老師如果心中能夠時時充滿愛,當孩子們煩惱習氣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做到心平氣和,能夠正確去引導。所以有一句話大家聽說過了,「只要心中充滿愛,哪個孩子不可愛?」所以當時我們有一個小朋友,我們因為有教孩子編織課,就是教他織圍脖、圍巾,用毛線織的,進而教他織毛衣,讓他們去孝順父母,也鍛鍊他們動手的能力。有一次有個小朋友,他就把線團弄亂了,然後我們的老師就請一位比他大的孩子,幫他把這個線就是一個一個的疙瘩幫他解開。那個大孩子同意了,也幫他解,可是解了幾下就沒有耐心了,就不想幹了。但是這個時候,我們的老師也有點情緒當時也起來了,就說你必須要幫他解開,你答應的事就要做,「凡出言,信為先」。所以說各位老師,當孩子他不想做的時候,我們強迫他有沒有用?《弟子規》上說「勢服人,心不然」,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我當時正好遇見這件事情了,我看到師生之間正在對立,我就要解圍,所以我就把那個孩子叫過來,我說,「明德,你跟老師到另外一個房間去。」我就把這個孩子領到另外一個房間,我坐在沙發上,他坐在小板凳上,我說「來,咱們兩個一起來解毛線上的疙瘩。」於是我就開始跟孩子一起解。剛開始的時候,他那個小臉因為生氣了,黑黑的,然後我就邊解邊跟他說,我說明德,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這線上的疙瘩就像我們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所以《弟子規》上告訴我們「勿畏難」,我們要提起一個「勿畏難」的態度去面對它,不能逃避,如果你逃避了,你的人生將一事無成。我邊說邊解,不知不覺那些疙瘩就一個一個的解開了,這個時候孩子就說,「老師,您不用幫我了,我自己可以解了。」我就笑咪咪的對他說,「好,老師相信你。」然後這個孩子就自己去解。

  所以「老師相信你」這句話重不重要?我們要常常給孩子這樣的一分肯定、一分信任。我們相信他,他回報給我們的就是不辜負我們。所以不一會兒的工夫,這個孩子就把線上的疙瘩全部解開了。然後我又笑咪咪的對他說,我說「明德,其實剛剛不是線亂了,是你的心亂了。」我說「你看,你一平靜下來了,線上的疙瘩不是很快就解開了嗎?」這個時候我就從孩子的笑臉上,我看到了他戰勝困難的喜悅,他戰勝煩惱習氣的那分喜悅。所以同時也感受到了,就是孩子需要我們老師給他的一個正確的引導,給他一分鼓勵。這個時候孩子就悄悄的對我說,他說「老師,我告訴你一個祕密,昨天我尿床了,我對誰都沒說。」孩子當時對我的那分信任,非常令我感動。而且也同時感受到,當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孩子的習氣的時候,用愛心、耐心去引導他的時候,我們會換來孩子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信任,而且同時也會喚醒孩子做事的耐心和責任心。所以我們講教育是以心換心,以心喚心,這兩個換(喚)不一樣,一個是用我們的愛心去「喚」醒孩子的孝心和愛心,做事的耐心、責任心;再一個是用我們的愛心去「換」來孩子對我們的愛,對父母的孝,所以教育就是以心喚(換)心的過程。

  再有一次,我們上書法課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他不太認真,所以老師就請他去反省,他撅著嘴在那裡不太高興。這個小朋友因為他很倔強,他像一隻小刺蝟一樣,經常會把牠的刺張開,隨時準備扎人,一個小刺蝟,有這樣的孩子,比較調皮一點,然後也比較倔強一點。所以我們遇到這樣的孩子,其實還是要引導他。當時我看到孩子這個樣子,我就和顏悅色的對他說,「來,跟老師到寢室去。」我就把他帶到孩子的寢室,因為「規過於私室,揚善於公堂」,就把他帶到寢室。我沒有問他為什麼被罰反省,而是關心他,我說「你冷不冷?老師有點冷。」然後就摸摸他的小手,他小手熱乎乎的,我的手就很涼。我說「老師的手很涼,你能不能幫老師暖暖手?」孩子當時他的臉色就柔和下來了,他說「可以的,老師。」於是他就幫我暖手。我見他的情緒緩和了以後,我就笑笑的對他說,我說「剛才你的嘴為什麼撅那麼高?你的嘴都可以掛一個油瓶子了。」當時孩子聽了這個話他就笑了,他情緒就完全放鬆了,他就對我說,「老師,剛才其實我寫毛筆字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可是老師說我,一頁紙當中只有一、兩個點是寫得好的,我就不高興了,老師讓我反省。」當時我聽了孩子的話,我就知道當時教書法的老師是心有點急了,心有點急,所以對孩子要求也高了。然後我就跟他講,但是我們絕對不能說,老師心太急了,你不要怪老師。這個時候我就跟孩子說,其實,你都不知道老師是把你當成上等學子在教,因為上等學子能夠禁受得住老師的折磨,忍耐上進。所以老師是把你當成上等學子在教,那你要不要做上等學子?所以我們這麼給他一鼓勵,孩子馬上就釋懷了,原來老師是想把我當上等學子來教,就很高興了,這個時候馬上笑臉就出來了。所以我們做老師的,確實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能著急,要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勵。即使你在給他指出缺點的時候,也先要鼓勵他一下,肯定他一下。就像我給我先生提意見,我以前的時候都沒有鼓勵,都是一針見血,所以讓他的心靈也受到了傷害。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人性不可拂,所以我們在給孩子指出缺點的時候,勸他的時候,先肯定一下,建立信任再勸,然後善言才能夠易入。所以引導孩子改錯,我就感受到確實不能有控制孩子的心,因為我們要的不是一個漂亮的結果,而是孩子不斷改錯、不斷成長的一個過程,這個是最重要的。不控制他,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孩子有錯了,當時他很生氣,他跟我們沒有辦法溝通的時候,他不肯認錯的時候,我們先放一放,不要跟他對著幹,放一放,然後再找機會引導他,叫「悅復諫」,等他高興的時候再勸他。或者是在課堂上,我們講一些類似的故事來引導他,孩子聽了以後他就會對號入座,「老師說這個錯誤我犯過,那我以後要改」。他當時可能會生慚愧心,所以「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所以這個是在教學當中就感受到的。

  再來,教孝我們還要結合德育故事。結合德育故事來教孝,因為小孩子的抽象思惟能力比較弱,而他的形象思惟能力很強。我們會譬如說在給孩子講「冬則溫,夏則凊」的時候,我們會給孩子講一個「黃香溫凊」的故事。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孩子,他叫黃香,他九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了,不在,然後由他來照顧他的父親。因為他的父親經常就是白天去幹農活,所以晚上回來已經很辛苦了。黃香很懂事,他能夠感受到父親的辛苦,於是就每天早晨起得早早的,給父親做早餐。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天氣熱,當時因為那個時代也沒有電風扇,也沒有空調,他就會用扇子,一個孝心的孩子他有辦法,他用扇子把涼席搧涼了,然後請父親再去睡覺。到了冬天的時候被窩很冷,黃香他也會去幫父親暖被窩,他自己鑽到父親的被窩裡,幫父親暖被窩。所以當這個孩子的孝心孝行傳遞出去的時候,感動了他周圍的鄰里鄉親,也感動了當時的地方官員,後來就傳頌一句話,說「江夏黃香,天下無雙」。

  所以這個孩子的故事,九歲孩子的故事,我們講給我們的學生聽,孩子們回去以後就效仿,他們也給他們的父母暖被窩。有一次我們一個家長,她聽完家長課回家,每次她的孩子都是出來迎接她的,那一天就沒有到門口迎接,她剛想要問,然後這個時候孩子的奶奶就給她使個眼色,悄悄的跟她說,「你兒子在給你暖被窩。」然後這個母親就悄悄的走進臥室,看到孩子躺在她的被窩裡,孩子看到媽媽回來了就很高興,說「媽媽,媽媽,我在給妳暖被窩。」然後媽媽就很高興的就鑽進被窩裡去睡覺,這個時候孩子又說了一句,「媽媽,對不起,因為我個子小,您的腿很長,那後面我暖不到。」他還跟媽媽道歉,媽媽當時都非常感動,媽媽就講當時她的眼眶都濕潤了。後來這個孩子還跟母親講,說「媽媽你可以發個短信,告訴我的小姨媽,還有我的姥姥、姥爺,如果以後我回家鄉的時候,我也給我小姨,給我外公外婆暖被窩,讓他們也歡喜。」你看一個孩子他有了孝心,他就會不但孝順自己的父母,他還會想到他的親人,甚至到他的老師,將來他會去關心所有來到他身邊的人。因為這分愛,這分正確的人生態度,我們已經給他扎根,給他教育下去了。這就是講到結合德育故事。

  再來,譬如說我們會結合一些活動,像護蛋活動,我們會把一個雞蛋,後來我們說這雞蛋破了也不好,我們會把一些西紅柿,軟軟的西紅柿,給孩子就放在肚子上,讓他去感受母親的那分懷孕的恩德。我們在做這個活動的時候,當時我們班有四十九個孩子,結果一個上午下來,到下午的時候就剩四、五個孩子的雞蛋沒破了,其他孩子的都破掉了。所以孩子後來就有感受到,如果我的媽媽要是像我這麼不小心的話,我現在可能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也有的孩子就感受到母親確實十個月懷他,一直都會小心翼翼的,確實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他們都有感受到母親懷孕的這分辛苦、不容易。我們在座的各位老師,如果回去在教孩子孝的時候,這些活動都可以做一做,孩子確實一生難忘的。當然做之前,我們老師最好先做一做,如果還沒有生過孩子的老師,自己也去感受一下,然後再做感受不一樣的。我們有一個老師,她就是在自己的肚子上綁了一個大西瓜,她個子又小小的,所以當她去綁著這個大西瓜,她去提水的時候,她覺得太不容易了。所以她把這一分心境去分享給孩子,孩子感受都很深刻。

  再來,禮也是我們儒家文化裡重要的內容,因為禮,李越老師有跟大家做詳細的分享,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在這裡就不再多講。再來,落實德行教育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慎於開始,慎於開始。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他有一些錯誤的行為已經養成了,我們再糾正他就很困難。所以《禮記.學記》上有一句話,叫「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就是這些毛病習氣出現了,養成習慣了,我們再來糾正的時候非常的有難度。所以在一些錯誤行為剛出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慎於開始。比如說今天孩子上學去,第一次忘記帶作業本,然後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處理?大家想一想,我們會怎麼處理比較妥當?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可能會打電話回來了,說「媽媽,我今天忘記帶作業本了,能不能麻煩您給我送過來?」要不要送?送不送?送還是不送?送,不送,不送就對了。但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不會說一次你不送他就罷了,他會繼續央求你,「媽媽,求求你了,你給我送過來吧!你是我的好媽媽。」我們的心軟沒軟?送不送?有的家長可能就受不了了,說送一次也沒關係。可是我們有一就什麼?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所以第二天、第三天他還會忘記給你看,你再給他送。所以說我們如果家長有智慧,就要這樣跟他講,「作業本忘帶了,那是你的責任,你自己要承擔責任。」然後電話就掛掉。老師批評他,讓他怎麼樣?印象深刻一點,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這樣就能夠教會孩子承擔責任,否則他把責任都向外推,最後他自己都不能夠承擔。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挑食,第一次撒謊,第一次拿別人東西,我們都要提起這分教育的敏感度,要慎於開始,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這個慎於開始。

  在教孩子《弟子規》的過程當中,在落實德行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深刻的感受到,當孩子孝敬之心不斷增長的時候,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在節節攀升。真的是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各位老師,你們相信嗎?相信。相信就要怎麼樣?回去做,要不我們太累了。因為以前我也是當老師的,我能感受到老師的辛苦,很累。可是有自己學傳統文化,自己去做,然後再把它帶給孩子,輕鬆!而且真的是學習,可能那段時間,大家可能要拿出自己的一些時間,會比較辛苦一點,但是忍一時的苦,是為了將來可能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的輕鬆。因為我們很多老師還很年輕,我們是要一輩子辛苦,還是一時辛苦?我們這個帳要算清楚。

  所以有一所小學,他們的老師也有來參加我們的教師培訓課,很多老師參加完之後,回去就開始教孩子們學《弟子規》。他們的校長很珍惜,覺得這些重要的人生態度要給孩子扎根,所以就全校推廣。結果那個時候報紙登了一篇文章出來,叫做「《弟子規》不要教孩子」,我們看了之後就感受到,就是寫這篇文章的那個人,他寫出來的一些理由,一看就知道,他是不了解《弟子規》的。不了解,可不可以亂批評?可不可以?不可以。不了解就隨便亂批評,那我們可能真的這個話說出去收不回來的。當時這位校長她是個女校長,她的先生看了這篇文章以後就拿回去給太太看,說「妳看看,現在報紙都說了,不要教《弟子規》,妳不要在妳學校教了,如果妳再繼續教下去的話,妳可能會犯路線錯誤。」這個話可能大家聽不太懂,要在中國大陸大家就很懂這句話,犯路線錯誤,那就上綱上線了,錯誤就犯得很嚴重了,可能校長都不保,這個校長的位置可能都不保。結果我們這個校長聽了以後,跟她先生說,她說,你知不知道我們旁邊中學的女孩子,她們去做流產,她們的老師沒有辦法解決。如果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給他們紮好做人的根基,我的良心怎麼對得起這些孩子?所以她說,報紙寫這篇文章的人,他有他的看法,我做一個校長,我有我的責任,我還是要教。結果她先生聽了以後說,我還真沒看出來妳這麼有責任心,妳應該去做國家領導人。所以我們看當一個校長,對孩子有一分責任心、有這分愛的時候,她絕對不會患得患失,她不會擔憂自己的位置有沒有做多久,她的念頭都是一個老師的責任,老師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成就孩子。所以我們做老師的,不是在班上教知識的時候是老師,她的行為舉止、待人處事接物,任何時候都是老師。所以我們時時刻刻把我們的學生放在心裡面,教導孩子為人處事的這個態度,那是一個人師更應該承擔的一分責任。

  所以我們看到我們很多教《弟子規》的班級和孩子都帶出了非常良好的風氣,也帶出了很好的成績,德行好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定好,有孝心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定好。各位老師,各位家長,《論語》上夫子有這樣一句教誨,「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什麼是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孝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所以教育要想一勞永逸,我們就從《弟子規》開始教起,從孝順父母開始教起。最後,讓我們祝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在孝順兒女的照顧下幸福快樂,長壽安康。同時也期許各位老師,當然也期許我自己,用我們一顆真誠的愛心,給有緣來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帶去生命的光明。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