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弘護人才扎根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二十一集)  2020/11/8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164-0021

  兩位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上個禮拜這個法宴非常殊勝,從大家的臉上還看到上個禮拜的法喜。我們聽過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聽到那個韶樂,高興到世間這些欲都沒興趣了。我們說法喜充滿,禪悅為食,這個是很有道理的。

  當然首先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顏會長遇到念佛法門、遇到老法師,那種高興無法言表。這個意境跟我們夏蓮居老居士認識到念佛法門,他也是高興了好多天,然後一直說:「我終於可以出去了!我終於可以出去了!」剛好上個禮拜三是我們觀音出家日,農曆九月十九號。出家、出家,出什麼家?就是出這個生死之家,不用再輪迴了。所以夏老那個歡喜我們顏會長也是嘗到了,而且他們是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用我們台灣的一句廣告詞,叫「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只是我覺得給顏會長講一堂課太少了,應該讓他多講幾堂課。

  因為我們淨土宗修學,九祖蕅益大師的「淨社銘」四條綱領,第一條就是淨土為歸,所以一心歸止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個對我們這一生非常重要。儒家說「知止而後有定」,我們的人生有個方向、有個目標了,心定下來了。假如沒有止於極樂世界,那我們就會在五欲六塵當中迷失了,今天追求個名,明天追求個利,這麼多潮流,就很難不受它影響。所以我們顏會長引了印祖的一段教誨,我們假如不止於極樂世界,那就會「客路溪山任彼戀」,就會有很多東西去貪戀。其實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帶不走,只要有戀就有求了。所以這個貪求就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所以《三時繫念》說「諸苦盡從貪欲起」,只要有對什麼人事物放不下了,有求了,一求不到,縱使現在求到了,苦不苦?還是苦。求不到有求不到的苦,求到了又怕它失去,還是苦。所以我們顏會長也提到了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那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們有這個信心,那就不會覺得好像有匱乏,好像一定拿個什麼東西心裡才安心。我們真的是習慣,都是向外求。

  比方說女子,她就覺得我只要找到一個好的另一半,我這一生就沒問題了,我就安了。那真的安了嗎?這個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包含只要給我一個怎樣的道場,我一定能夠怎樣怎樣怎樣,真給他那樣的道場了,他精進了嗎?我們很習慣了,這是一種慣性,都是向外求,覺得好像可以安定下來。這個時代的人更明顯,都沒有安全感、沒有信心。所以現在憂鬱症的人愈來愈多,他就是沒有安全感。現在好像統計,四十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而且這個數字是一直在往上,因為人心不安。萬法因緣生,他心為什麼不安?怎麼形成的?原因在哪裡?找得到原因可以對症下藥。我都聽到現在小學生、初中生自殘,拿刀割自己的身體,要不拿著手勒自己的脖子,他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個還不是現在,成德教書的時候,那已經是十九年前,我就親眼看到我教的學生,一個女孩子,她手上都是拿那個美工刀輕輕割過的傷痕,在手臂上。我們都很難想像,可能馬來西亞的同修也不容易想像。為什麼?因為馬來西亞同修的家庭它的功能發揮得好,全世界最重視家庭倫理的華人,就是馬來西亞的華人。

  我們看那個小孩,一投入父母的懷抱,你看他那個笑容多麼的心安,往你的懷裡鑽。這樣的父子有親一直保持到大,他沒有匱乏感。大家觀察一下我們顏學長姐妹,你看那個笑容這麼燦爛,她有好的家庭環境成長。不然你有機會你現在到大學去看看,現在大學生眉頭深鎖的也不少,他遇緣不同。所以我們莊居士上個禮拜她那個分享,我們也很感動。她看到這些年輕人都在學佛,也願意來弘護正法,她很歡喜,也很感動。所以這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不能念頭只想著我們家的孩子,應該想著誰?應該想著正法有弘傳的人,民族有弘傳文化的人才,甚至於希望「國有賢臣安社稷,家無逆子惱爹娘」,每個家都是孝子賢孫。不要有那個氣到,歹子不如無,好子好七迌,被折騰得實在對人生很無奈。大家有沒有遇過被孩子折騰到很無奈的家長?有沒有?有。你要告訴他,有佛法就有辦法,這個孩子是來送你去極樂世界的,讓你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捨下這個罣礙,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接下來你要跟他講哪個故事?哪個同修說一下,接下來講哪個故事?有想到的可以打開麥克風。

  男居士:阿彌陀佛,老師,是不是大舜的故事?

  成德法師:好,大舜的故事。他現在遇到兒子很不孝,你跟他講大舜好像有點不契機。應該你現在遇到的是父母對他不好,你要引導他釋懷,你可以跟他講大舜的故事。

  好,謝謝,還有沒有哪個同修?

  李居士:阿彌陀佛,師父。

  成德法師:李居士好。

  李居士:師父,是不是為他講那個韋提希夫人的故事?

  成德法師:對!你看這個又是佛經,順便一部經就介紹出來了。我知道你們心裡都懂,主要是因為我這麼一問,就把你們的緊張調起來了,這還是我的過失。大家隨時要relax,要放輕鬆,不要緊張。你一緊張,就好像要去提款機提款,一下子密碼忘記了,明明是有錢,就是拿不出來;心靜一靜,想起來了,錢就可以取出來了。

  所以大家要了解,世間的好話佛菩薩、聖賢人說盡了,不只說盡了,他還給你表演得很透徹,該演的都給你演了。比方說舜王,他那個表演精彩,讓任何的人遇到再怎麼樣慘烈的家庭問題,你只要向他效法,你的問題就解決了,因為幾乎很少有人遇到這樣的家庭環境。同樣的我們修忍辱,忍辱仙人給我們表演,被人家凌遲處死,這個一般的人遇不到。這麼難都能快速提升,那其他的境界應該都能忍。你看佛菩薩很慈悲,又講清楚,還帶表演,這個恩德浩大,我們再不效法,那就太沒福報了。

  所以大家聽顏會長這個課程過程,有沒有感覺我們顏會長是老和尚的知己?之前跟大家分享「十年因緣」,都一直強調老和尚跟李炳老像知己一樣。顏會長分享很多老和尚的表法,他孝順他的父母,在香港怎麼度他的母親的,這會長一看都看明白了;他這一生學釋迦牟尼佛怎麼學的。所以都要看懂老和尚他怎麼把佛法落實在這個時代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看得懂。我們馬來西亞同修,尤其我們這一會大家很有福報,我們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這一會有兩老,這都是前輩他們來護持我們,我們的心非常的安,他們兩位會長都給我們表演孝親尊師的榜樣。

  我想接下來,因為上一節課講得很精彩,我看大家的法喜都還在,應該請大家分享一下,我也沾一沾法喜。因為這兩位會長他們修學都是幾十年,尤其主持會務、主持這個法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大家有沒有聽過,老和尚說他有一個同學都是在教書,後來好像是成功大學找他去做教務主任,結果教了一個學期就辭掉工作了,然後跟老和尚說:「這個行政工作真不是人幹的事情。」你們有沒有印象?這個行政工作真不是人幹的事情,這兩位會長他們還幹得法喜充滿,這不簡單。

  我們先請鄧居士分享一下,因為他們也是長期在我們芙蓉淨宗學會護持,由他們來分享他們聽的心得,我們對顏會長他怎麼修學,他怎麼帶領法務的體會就是立體的。所以諸位同修,我們這一會弘護班出來……我待會問大家,就是大家我們一起共學了四個月有了吧?四個多月了,你覺得你有哪一個心態或者能力有提升了?一個就好了。你假如想不到就別想了,就是你馬上可以,那個才準;你還我想一下,那個感受還不深,那個不用背答案,不用刻意找答案,我們要的是真實的,你覺得有點變化的。沒有變化你也要真實呈現出來,那個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的問題,因為我浪費了你四個多月的時間。

  其中有一個能力跟大家一起共勉。什麼能力?就是我們看事情,從一個點可以看到一個線,從一個線可以看到一個面,從一個面還可以看到一個立體的,我們常說八面玲瓏,你看事情不能看片面。比方說你們看到顏居士姐妹的笑容,它是一個點,只是一個影像而已,你可以透過這個影像看到她整個家庭的成長,那個就變成立體的。甚至於是你可以從聽顏會長的分享,當然他的分享也很立體的,好像大家也跟著他半夜開車,兩點多到了新加坡,睡不著覺的心情。

  我聽這一段的時候也想到我當時候也到了新加坡要見師父,他的福報比我大,我去的時候,他說「老和尚不在」。然後我說我只待十天,他說:「啊!老和尚第九天回來。」雖然說第九天回來,我每天還是到辦公室去問,說不定師父提早回來了,我每天都去問。所以整個居士林的辦公室的人都認識,有一個人每天都來問老法師回來沒有。結果後來第九天老法師回來了,下飛機了,可是按照規定要到居士林來講經的。我在那激動,聽到師父下飛機了,到門口去等,當然那時候眼淚也止不住了。等了好一會,突然聽到消息說「師父今天不來了」,為什麼?怕師父太累了,剛從國外回來,雖然是照規定今天是到居士林,取消了,明天是禮拜天,一般老和尚不來。

  我一聽不來了,那個時候一聽到不來,可能是佛菩薩加持,我突然想到一個故事了,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到我想到哪個故事了?老和尚不來了,失不失望?這個時候,假如失望的時候說「失望也是分別執著」,那這個就受用了,不能被境轉。我就想到什麼?想到佛陀從忉利天宮下來,有一個比丘尼衝到最前面,然後她說:「我是第一個見到釋迦牟尼佛的。」結果佛陀跟她說:「妳不是第一個見到我的,須菩提尊者才是第一個見到我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她這麼著相,在爭著要說自己是第一個見到的,那不是還有點名聞利養了嗎?就像燒香一定要燒第一炷香。須菩提尊者是解空第一,他是見到諸法實相。

  所以突然想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師父不來才是讓我放下執著!就這麼一轉念,沒見到也沒關係,然後隔天就開始收拾了,準備回家了。早上好像是到了廁所浴室去洗東西了,做一些收尾工作,突然有人跑到廁所來找我了,他說:「師父來了,師父來了。」師父本來禮拜天不來的,結果剛好來了,沒有講經,但是到居士林來看看。所以師父很慈悲,都會滿眾生的願,所以大家要從這些細微之處去觀察。

  不知道大家聽過「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這個專題講得非常精彩,老人家把五個心、五個行開解得很透徹。心有根本、行有根本,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行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個心行的綱領就完全掌握住了。而這一會的因緣是因為有北京的同修、有吉林的同修到了居士林,按照慣例老人家應該是要講《華嚴經》的,接著老人家說:「今天《華嚴經》暫停一次。」他就是為了這些同修,因為有一些老人家他可能是一生的積蓄買了這張機票,他這一生就希望能親眼見到老人家。老人家很清楚眾生的心,藉由他們這麼難得的緣,把淨土法門怎麼修,用了兩個小時給他們講得非常的透徹,滿眾生願。那大家聽了不要著相,怎麼我們顏會長去也沒有給他專門講淨土法門?不用,顏會長他們是真信切願的,不用講了,他們聽什麼?聽《華嚴經》,所以我們顏會長他們一行聽了一會《華嚴經》。大家想一想,看video跟現場聽一不一樣?不一樣,雖然不能分別,不過還是真的不一樣,那個現場聽攝受力還是很強。

  會聽的聽一會就會了,「十年因緣」裡面,老和尚不是講嗎?李炳南老師講《華嚴》講了一品,老法師說他會了,不用聽了,他在台北也開始講了,最後進度還超過李炳老。學聖教是這麼學的,學聖教,老師說一句你會講一句,那是死的,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要用心去領悟。所以當成德看到我們顏會長是聽《華嚴》,這是有大因緣。

  我們這個時代,沒有用《華嚴》的精神,很難讓眾生歡喜。現在的眾生他成長環境也很特殊,第一個,家庭的倫理機制沒有那麼強了;再來,社會的誘惑很多,很有個性。大家觀察一下,方會長、顏會長他們那一代的人有沒有個性?看不出來個性,好兒子、好爸爸,哪有什麼個性?可是再下一代、再下二代,愈來愈有個性,現在三五歲就很有個性,可以跟爺爺奶奶耍個性,我不吃飯了。假如我那個時候說我不吃飯了,我爺爺一定說:「不吃就不吃,餓了我也不給你吃。」趕快來吃飯。所以我很感謝我爺爺,我爺爺沒寵我,不然我就完了。所以有時候回想起來,我們受的恩德太多了,這爺爺奶奶都是恩德。

  因為這個時代的眾生很有個性,你沒有《華嚴》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要跟眾生結歡喜緣,不容易的,你一跟他講話道理壓過去了,他就不舒服了,他就不聽。為什麼?因為他已經不歡喜他的父母用道理壓他了,他已經形成這個不舒服了。所以任何人讓他感覺在給他講大道理,他那個不舒服的感覺上來,有時候還不是討厭你,他就不喜歡那個感覺。而且現在社會變化很快,人的身心壓力愈來愈大,你要讓現在的人找個一個月的時間,到寺院去修行、念佛、聽經,可能沒幾個人拿得出來,都要恆順他們,循循善誘,善巧方便。事事無礙,我們現在度眾生,眾生有任何的情況,你不能被他卡住了,你不能推展法務,「現在的眾生很難度,一闡提!」那不是他的問題,事事無礙,怎麼會有問題?那是我們的法力不夠、道力不夠。

  佛陀遇到已經殺了好多人的一個人,佛陀一句話就讓他跪下來了,佛陀有善巧、有攝受力。佛陀就因為他不相信有聖人,他又殺了很多人,所以他就要去傷害佛陀,結果他跑得愈快要去接近佛陀,反而離佛陀愈來愈遠,跑到他都快筋疲力盡了。這個故事也很有味道,佛是我們的性德,你想去傷害佛陀,這個心跟性德愈離愈遠,難怪愈跑愈遠。結果佛回過頭來跟他說:「仁者,你止步吧。」還是禮敬諸佛。你看這樣的人,他面對身邊人的眼光都是什麼眼光?對他歧視的眼光。可是佛那種真誠的眼神,還稱他仁者,「仁慈的人,你止步吧」。結果這個止步,印度的話跟止惡是同一個音,所以一語雙關,一下觸動他的內心,他就跪下來懺悔了,後來就出家修行。然後他殺過太多人,很多人都給他扔石頭,甚至於是有國家派軍隊要來抓他,但是這些國家都尊重佛陀,結果到了僧團,好像還不是一個國家派人來抓,結果當下佛陀就讓他們看,說你看現在這一位行者還像個殺人的人嗎?佛這麼一問,大家看一看,也沒說什麼,都回去了。這都是佛的表演,這樣的人,你只要能真誠對他,也能把他的善根喚醒。

  所以我們應該禮請我們顏會長,因為這個《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大家內行人看門道,聽顏會長講課,可不可以聽出他在《無量壽經》下了多少功夫?聽得出來吧。所以講《無量壽經》也是講《華嚴》的意境,怎麼理事無礙,怎麼事事無礙,怎麼主伴圓融,怎麼一多不二,一即是多,一多不二。這些其實在我們現在面對的一切人事境緣,都很重要。我們只要遇到人事境緣會起煩惱,就是我們的思惟跟《華嚴》不相應了,《華嚴》是事事無礙。

  你們要鼓掌禮請,阿彌陀佛,所以你們要會配合。我知道我們馬來西亞的華僑比較含蓄,當然顏會長已經可以從你們的渴望的眼神感受到了,我是畫蛇添足,還要你們鼓掌。

  所以這個時代確實是滿特殊的。萬法因緣生,大家能從自身,以至於去觀察社會的現象,社會當下的一些大眾情況,可以洞察出我們現在家庭問題在哪,社會團體客觀情況是怎麼樣,我們都清楚了,我們才能用佛法給現在的人護持他,對症才能下藥。首先我們要知人,首先要知其心,然後可以救其失,你要了解人,你才知道他的心態偏在哪,去幫助他。好人、善人、修行好的人,你也要會觀察,你怎麼效法他;偏頗的、墮落的人,你清楚了,你怎麼幫助他,都要知人。所以看東西要從點、線看到面之外,要看立體的。

  我們現在請我們鄧居士,不好意思,讓他等太久了,我本來想說,因為一下子點他,怕他太緊張,我想說先緩一緩,抱歉,我一緩緩太久了。好,我們請鄧居士。

  鄧居士:成德法師,兩位會長,各位同修,中午好,阿彌陀佛。學生只是參與芙蓉淨宗學會五年,大概是二O一五年開始,因為二O一五年才正式退休了,因為學生已經退休了。所以顏會長的這個視頻講得非常好,我們也非常讚歎,覺得他的人非常慈悲,是很謙卑。他一開始就說學佛很重視師承,如果沒有真正的善知識,有承傳接班人,我們是無法能夠理解經典的意義。他也是說他本身學佛的因緣,從學密宗開始,也是非常重視師承的,也親近過小乘法師,學小乘也需要迴向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本身也提起他修學《金剛經》多年。

  有一次當機緣成熟時,被新加坡淨宗學會安排見老法師,得到老法師的開示及認同,念佛法門是最簡單、最直捷、最容易得定。老法師也是沒有直接對顏會長當時說念佛好,只是依古大德的說法,所以這點我們看到老法師也是非常慈悲,也是很謙卑,不說他本身的意思,是引古大德來跟顏會長說,也是跟我們說,念佛最簡單,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當顏會長回到馬來西亞就改變他對淨土法門的看法,並請求而且得到當時的密宗上師的允許,改修持名念佛法門。

  在學會裡面顏會長是一位非常慈悲,也是很謙卑的會長,他每天百忙之中,也是來到淨宗學會為我們開示,給同修們開示十五分鐘,以《大經解》來解說,並且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修學要多念佛,要看破、要放下。他每次也是勸我們,這世界上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這句佛號是真的,只有這一句才能夠領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過後他也是當天的時候跟我們繞佛十五分鐘,帶領大眾一起精進念佛,然後才離開學會去醫務所上班,每天風雨無阻,沒有缺席,十年如一日。他以身作則,做好榜樣,除非有要事,或者是有法師來弘法講經,才沒有來學會,也會提早通知。因為法師住在他家來弘法的時候,他要跟法師一起用早午餐、用膳。

  學生還記得顏會長,當成德法師講這個弘護扎根班的學習班,要同修參與,他本身親自打電話給學生。很不好意思,這邊說,因為他也很鼓勵我們參與學習弘護扎根班,跟成德法師好好學習,並說這個是非常難得的機緣、因緣。學生說本身的華語程度只有初中,怕學不來。顏會長是很鼓勵我們,你們不用擔心,只要呈上表格,一切隨緣,一切由佛菩薩安排。最後也是非常驚訝,被錄取了,感到很興奮,可能是佛菩薩冥冥中的安排。雖然學習上有一點壓力,因為學生本身的華語程度差,雖然法師講得滿簡單,是很簡單,可是我們不大了解,只能明白一二。就拿一個例子,如法師所說,「人一能之己百之」,這句話是講得很簡單,可是我們是沒有真正聽到法師所解釋,很慈悲的解釋,我們是不很明白這句話。法師也是很慈悲,說一堂課之中有兩句記在心上就很大的受用。在跟法師學習二十一二週的時候,覺得學習過程中法喜充滿,但有點累也是很值得。我們究竟還是凡夫,有點敷衍的心態,在心得報告上隨便敷衍敷衍的心態而懈怠了,真是很慚愧。

  學生說,要不是顏會長的鼓勵,學生肯定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緣,真的很感恩他。他每次也勸我們,應該以善友為依,一切都是妄心妄念在作祟,要斷煩惱,只要伏住就行了。淨土法門是很簡單的,唯一特別法門,只要老實念佛,念好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他也是每次提醒我們,這句是清淨句、是總持、是無上深妙禪,要我們覺醒過來,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只要堅持這句佛號念到底,念佛是橫超普賢登彼岸的特別法門,千萬不要錯過,並且要相信我們是罪業深重的凡夫,要真心懺悔,只有念佛是最好的,最快消業障的特別法門。顏會長也是用老法師的教誨來教導我們,要學老法師的老實、真幹,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不要學大經大論,要以三經,還是淨土的五經一論就夠了。他也是時常提起,老法師是過來人,本身也是走了很多冤枉路,叫我們不要學,那個又累又不值得。所以學生很感恩顏會長一路來的護持。

  學生就分享到這裡,有什麼講得不對的,請法師跟會長多多指點,阿彌陀佛,感恩感恩。

  成德法師:謝謝鄧居士,感謝他這個分享,把顏會長上次的一些重點還給我們複習了一下。當然首先也可以立體的感覺到,我們顏會長對我們學會這些同修都是苦口婆心,耳提面命的,所以也都是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都是把老人家教的這個落實了。剛剛還跟大家提到,夏老還有我們顏會長這種歡喜,其實就是《無量壽經》說的:「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接著不能只有自己高興,要「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所以會長見人就勸念佛,所以阿彌陀佛說善哉善哉,第一弟子,好弟子!

  李炳南老師有說,你已經知道念佛法門,你不勸人念佛就不慈悲了。李老這段話很有意境,因為這個時代,黃念祖老居士說了,不念佛求生淨土,要靠自力出去不可能。不出去就又要長劫輪迴,我們已經知道輪迴的真相,又知道這個是可以當生成就的法門,而且是十念必生,不是開玩笑的。四十九年一切經濃縮,一部《華嚴經》;一部《華嚴經》濃縮,那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濃縮,第六品;第六品再濃縮了,十念必生,所以這個大法船我們得坐上來。印光祖師比喻,我們要過這個生死海,可是我們的業很重,業重就容易沉淪、沉下去,沉到海裡去了。可是印祖講的,我們是塊石頭,很重,你把它擺到阿彌陀佛的大法船上,再重都沒關係,它把你撐起來了,帶業往生,你還是可以過生死海,可是你得坐上船。所以善導大師說的,「一心信樂」,相信;樂,很快樂、很想去,歸心似箭。

  我聽顏會長那一堂課最後,我就馬上想到好像是徹悟大師的一首偈,也供養給大家:「故鄉一別久經秋」,秋就是指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好像三年。故鄉一別久經秋,就是我們忘了自性,離開我們的老家很久很久了,想回家了。所以「切切歸心不暫留」,時時刻刻想著要回家了,不能再沉淪、再輪轉了,切切歸心不暫留。「我念彌陀佛念我,天真父子兩相投」,天真父子,父親就是大慈父阿彌陀佛,孩子就是我們自己,兩相投,我們求回家,阿彌陀佛說,傻孩子快回來!傻孩子,不要再受苦了,趕快回來。就是最後這一句,天真父子兩相投,成德就感覺到我們顏會長跟阿彌陀佛就是天真父子兩相投。

  所以你看祖師這些開示,都是他們的心境,他們也把真相講出來。「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我們今天就往生,阿彌陀佛都覺得,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所以要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就是盡形壽修念佛法門,叫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就是最低十念都可以往生。所以上盡一形,下收十念,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莫不皆往就是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所以李炳南老師這句話我們要放在心上,真的就只有靠這個才能出輪迴了,我還不盡力去介紹給每個人,那是我慈悲心不夠,大乘佛法是慈悲為本,一定要從這裡下手。

  但是大家聽我這段話不要執著,見到人就「你要趕快念佛了」。你是要護持他念佛,但你得看因緣,不要讓他產生誤會了。他現在能接受的,常常提醒他;他還不了解的,那得要先建立信任,他信任我們,我們就好慢慢引導他。可是引導人要注意到,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個欲是什麼?他現在最需要的。現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眼前的問題不能解決,他心煩意亂,你講其他的東西,甚至是講讓他覺得離他很遠的事情,雖然確實離他不遠,為什麼?無常迅速,我們隨時會遇到無常,但一般的人他沒有這個警覺性。所以你現在跟他一講阿彌陀佛,有些人可能會誤會,「我又還沒有要死」,他不了解。所以這個先以欲勾牽還是很重要,建立信任就後令入佛智。而且這個念佛對他的身心幫助很大的,都讓他明白,他就肯念了。

  所以會長他也是給我們表演,就是把《無量壽經》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我記得當時候剛學佛,師父有一段法語,印象特別深,老人家說,「把《無量壽經》變成人生的劇本」。我當時候一聽很高興,為什麼?因為我中文很差,叫我寫劇本我寫不了,不用寫了,照《無量壽經》上的做就好了。而這句開示很精闢,就是入不二法門。佛法跟生活是什麼?一,不是二,有二就有分別執著了。

  所以上一次會長也有將法相唯識宗一些重要的教導,還告訴大家要轉識成智,要增長善根,惡心所有二十六,善心所有十一,這善心所裡面第一個「慚」,第二個「愧」,常生慚愧心,善根就上來了。尤其會長有一段很精彩的開示提到的,其實會長這段話就是密教顯說,我們說《無量壽經》是密教顯說。密法裡面最重視的就是三密相應,要跟佛菩薩,尤其要跟自己的上師三密相應,這個修學是最得力的、最快的。

  所以我們顏會長他還沒有遇到我們師父上人,他在密宗他也是修學很認真,他把修密最核心的教導,也在分享當中供養給我們,我們得好好珍惜。因為密宗講的三個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所以念阿彌陀佛成阿彌陀佛,我們的本尊都是阿彌陀佛,我們同名妙音如來。會長有提到了,都給我們授記了。你不要念都已經念了一千遍了,哪有哪有,哪有給我授記?那我們念經都沒有用當機者來念,這就講給我聽的,當機者。

  第二,成就的根本,我們弘法事業成就的根本,護法,護法是成就的根本。所以,我們有方會長、顏會長他們在護持我們。這個護法的恩德很大,《勸發菩提心文》裡面就有強調施主恩,這些都護持我們。包含像會長他們的身分,又是父母、又是老師、又是護法,真不容易,很辛苦,他們全都包下來了。我們在福報當中修,得要懂得珍惜福報。就像馬來西亞的華人,成長過程應該是最有家庭溫暖的,所以要感激父母、感激家族裡面的長輩,都是恩德。所以成就的根本是護法。

  再來,加持的根本是上師。所以顏會長他修學很法喜、很得力,就是因為他對上人非常的恭敬,我們看他分享的時候都是恩師恩師,然後去見師父他高興得睡不著。然後本來是要去參觀,預定行程要去參觀某個道場,一聽老人家說到居士林念佛,他們馬上聽話了,這老實聽話。你們不要當聽故事,這個事中有理,都要聽到他們在事情裡面表現的義理在哪,他就表現出來了,老實聽話,師父說緣還沒成熟,他們就接受了,也不會去強求。你看老和尚很慈悲,又說:「我一定會去的。」這個話裡面都很柔軟。

  剛剛我們鄧居士也是內行人看門道,他說老法師很謙虛,顏會長問他的問題,說上師說的,可以從密宗轉到專念佛,結果老法師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鄧居士說,老法師很謙虛,他說你看這祖師說的。這是一個角度,成德聽到這一段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因為這個時代傳話傳話,可能傳著傳著就會傳偏了,比方傳著傳著,可能傳成老法師叫不要修密宗,修念佛。這樣會不會造成誤會?你看人家老法師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而我們顏會長他之前學習的這個密宗上師,也給我們表演「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那個上師他也是大寶法王那邊傳承的,你看這個表法讓我們很敬佩。因為佛已經說了,我們這個時代鬥諍堅固,都是說自己好別人不好,都在那裡爭奪。但是會長他們之前這個上師的表法,我們看了很感動,也要效法。都是佛教導的,所以我們決定不批評任何一個法門,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他修學得力就好;不得力了,我們得力給他看,我們表演得好,那是人家自己歡喜來修正的。所以言語也要很清楚,不要造成流弊問題,這個講法會不會傳著傳著都傳成誤會了。因為這個成德是有經驗的,講了一句話,對方不知道怎麼聽的,聽的又傳給別人,你那個話只要傳一個人,可能就會有他的意思加在裡面,傳了三個、五個之後,跟本來的意思不一樣了,你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但是師父很有智慧,他說古德說的: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我們聽顏會長這堂課不能白聽,會長說的,「我們大家都要做最好的榜樣,個個都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一會就太殊勝了。」大家這句話記得沒有?一個都不能少,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是會長慈悲,帶著我們一起發願。首先我們當下就要做榜樣,印光大師說的,「現生優入聖賢之域」,我們現在就要做聖賢人,不管在哪個行業,表好法;哪個身分、哪個本分,表好法。聖賢不是高高在上,聖賢就是演什麼像什麼,我一進家門,看到父母了,就是好兒子、好女兒,就是能盡本分;看到小孩了,就是好父親、好母親。聖賢不是很抽象的,就是盡好每一個本分,就是聖賢人、聖賢君子。「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報盡高登極樂之鄉」,這一生因緣圓滿了,回老家。所以現在還沒有回老家,在這個世間活一天,幹什麼?表好法,然後老和尚說的,「多帶一些人回極樂世界」。這句話重要,老法師這麼期許我們,我們要把這句話放在心上。所以現在最能讓佛菩薩歡喜、讓老法師歡喜的,就是多帶一些人回極樂世界去,多讓一些人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所以諸位同修,顏會長這段話要放在心上,而且不讓古人是謂有志,古人能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這個叫有志氣。會長還有具體給我們榜樣,魏晉南北朝,我們淨土宗慧遠大師,他們是一百二十三個人,都往生了。我們現在是二十幾個人,因緣難得,我們善友為依。蕅益大師說的「淨社銘」,淨土為歸,會長給我們開解得很精彩。那我們在課程當中,這麼多同修互相護念,光光互照、光光相融,這個是善友為依。而每個禮拜大家寫心得都特別認真,我看了都很感動,都把一個禮拜當中遇到的境界,怎麼去觀照自己,都寫得很清楚。我相信大家看這些同修們的心得應該是很受益的。觀心為要,還有持戒為本,尤其在孝親尊師上,大家都是從自己心源隱微處去反省。孝名為戒,這個是最重要的戒了,孝親尊師是戒的大根大本。

  我看大家的心得,我都感覺我寫不出來,所以你們都說華文程度很差,我聽了都有點內傷。剛剛我們鄧居士說他華文程度很差,講得這麼順,說他華文程度很差。這個可能是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有福報,在這樣的環境,無形當中比較內斂、比較謙退,其實華文程度不錯了,但是心裡面都覺得很差。這個不是壞事,謙虛,謙卦六爻皆吉。

  所以一定做得到,我們這一會一定最後到「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只要我們不下這一班火車,一個都不能少。

  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所以我們會長之前在密宗學習,這個也給我們很重要的護持,讓我們看懂我們依止的善知識是我們加持的根本,我們剛剛說三根本,上師是加持的根本,《無量壽經》是密教顯說,所以我們的師父上人他是我們的上師。顏會長他在密宗所建立的弟子相,他來護持我們、來成就我們,就是做弟子的態度,我們愈恭敬善知識,我們得到的加持愈大。

  所以印光祖師強調的,「竭誠盡敬,妙妙妙妙!」所以入佛道最重要的就是誠敬的修學態度,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老和尚慈悲,怕我們漏掉這個重點,老人家又加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所以我們具備誠敬的心,就是具備了做弟子的態度,所謂弟子相。我們求法,要能把這個法承接下來,我們是法器,這個是比喻,就像一個器皿,它才能把東西接住。假如我們不是法器,這個法就漏掉了。法器就是誠敬心,就是老實、聽話、真幹。所以會長有說,「將老法師請到我們的心中,我們才會真正聽話。也就是唯有請到我們的心中,我們才會真正轉我們的煩惱,我們也才真正會放下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依老法師的身口意來學習,來落實,也將我們自己的身口意也要學習得像老法師一樣」,那等於是我們的身口意三密跟老法師要相應。其實跟老法師一相應,老法師又是學釋迦牟尼佛,又跟本師、跟阿彌陀佛都是相應的,這個學速度最快,得到的加持力不可思議。

  大家冷靜去觀察,師父九十歲前後發表重要的開示,一而再再而三就是強調,他這一生能有一點成就,當然這是老人家他謙虛,就是念念不忘孝親尊師。所以會長說的,把老法師請到心中。師父擺第一位了,煩惱就往後退了。所以能時時想到父母、老師的,煩惱就少了。因為煩惱是賊,擒賊先擒王,賊王就是這個我執,我貪、我瞋、我慢。所以擒賊先擒王,斬草要除根,把這個病根斬斷,輪迴的病根就是這個我執,自私自利。怎麼斬斷?地藏菩薩就教導我們,孝親尊師就能開發心地寶藏。這個我執、自私自利放不下,只能增長煩惱。所以要把老人家請到我們心中,遇到一切人事物,老法師會怎麼做?老法師會怎麼說?你就很有標準了,你就能夠去正思惟了,師父都教給我們了。

  我記得在劍橋大學,師父對這些劍橋的博士生、碩士生發表演講。那主持人不是華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英國人,但是他劍橋的博士生,做主持人,他講的普通話比我還標準,我這個是普通閩南腔的,他反而還比我字正腔圓。那一次也是印象深刻,老人家寫了六個大字,「儒學、道學、佛學」,寫了六個字在黑板上。然後跟這些博士、碩士生說了,你們是從這邊念過來,你們是儒學、道學、佛學,你們是從左邊念到右邊。你們可以拿到博士學位、碩士學位,你們可以去當教授,可是你們不可能像我這麼快樂。然後我們中國是右邊讀到左邊,所以不一樣,我是學儒、學道、學佛。你看智慧很好,他寫六個字就把道理講清楚了,這個我們看了都傻了。我們講半天還講不清楚,師父就寫了六個字,就講得很清楚了。接著師父開解得很精彩,學儒、學道、學佛,學儒學孔子,學道學老子,學佛學釋迦牟尼佛。這個指導非常具體,學就是效法,那我學儒了,效法孔子,那我遇到任何事情,我要想孔子是怎麼教的,孔子會怎麼做,孔子會怎麼說。

  昨天有一個同仁,一個同修,他說有人偷他東西,偷他單位的東西,他問我怎麼辦?那個警察已經抓他了,怎麼辦?我說你往一個方向思考,怎麼跟他結法緣,就對了。然後他就去思考了,還沒跟我聯絡。就是我們遇到這些情境都要想佛怎麼教的,「於諸眾生,視若自己」,面對偷你東西的人要不要提起這一句?他也是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都發過四弘誓願,不能看到一個不舒服的人,這個人例外,那這個就不是跟佛菩薩學,這個就變跟自己學了。

  所以師父上人能加持我們多少,是我們肯老實聽話多少,就是跟老實、聽話、真幹成正比。所以顏會長學密,就是來加持我們的,我們也得好好珍惜他這段話。所以大家把老人家裝到心中了沒有?有沒有裝看得出來,裝在心中,額頭會發亮,會很有法喜,心都不會亂,有師父的教誨可以依止,理得心安。而大家聽我們方會長、顏會長的講課,會聽的人不止聽他的語言,更重要的能聽到他們的心境。跟老法師要做知己,跟大護法都要做知己,這樣配合起來才有默契。就好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就有默契了。甚至於慢慢變成什麼?父母沒有呼,我們就知道他心裡想什麼了;父母還沒有命,我們就已經感受到了,就去做了。結果爸爸媽媽說,我是這麼想,我都還沒說,你怎麼知道?這個就是慢慢恢復父子有親。有時候不用言語表達,心是通的。

  所以大家有沒有感覺,聽兩位長老會長他們這樣分享下來,他自己又沒有說他們很聽老和尚的話,怎麼你們寫心得都說他們很聽老和尚的話,很清楚老人家要做的事情。這個大家就聽到了他們的心境。我們用這樣的心來聽,那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重點。就像我們看顏會長一開始就講到了,趙樸初老居士談培養弘法人才的重要,大家應該有印象吧?當時候是一九九一年,在中國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在上海召開,這個趙樸老說過了一句令國際佛教界至今不能忘懷的話,就是「在當今和今後,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中國佛教最重要的事情,第一培養人才,第二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我們聽到這裡,可以想像樸老那種言語的懇切,心之真誠,令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而這句話離我們將近三十年了。

  而我們這個課程就是因為方會長、顏會長他們特別重視弘護人才的培養,他們極力要成就這樣的緣,所以我們才能聚在一起共學。所以這些話老法師都講過,但是他們有把它放在心上,有機會就培養人,你看會長講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他們都是心繫正法的弘傳,因為沒有正法人沒有智慧,他會想錯、做錯,然後又遭很多的苦報,就很可憐。所以我們講經說法,才能「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尤其這個時代對佛法誤解了,覺得佛法是宗教、是迷信,非常可惜。所以首先要把什麼講清楚?老和尚的「認識佛教」,我們把它複講清楚,然後我自己學了之後,我的受用在哪裡,娓娓道來。諸位同修,你們有在學會講過「認識佛教」的請舉手,好。

  我們的法寶已經送到瑞典了,假如有人說,我們馬來西亞淨宗學會可不可以派一個人給我們講「認識佛教」?那你們會怎麼反應?我等這一天等好久了。芬蘭,我剛剛說什麼?瑞典,那可能瑞典也有緣。丹麥、挪威、瑞典、芬蘭,這北歐的國家。我們要知道,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有一個人要聽,我們一定盡力為他講。鑑真大和尚,唐朝的高僧,為了把法傳到日本,不顧生命危險,六次東渡才成功,為法忘軀,就希望眾生得法益,不畏生死,這都給我們表法。我們現在沒有絲毫生命危險,還不講,那不行。機會來了還不講,老法師說不能吝法,會得愚痴果報,不行不行。大家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你們知道我剛出社會的時候是top sales(銷售精英),所以你們今天遇到我了,我這個top sales的習慣還在,所以大家假如願意法布施,以後我會幫你們接單,接訂單,然後再請諸位仁者來做法供養。老法師說的,老法師在二OO二年到了我們彌陀村,對著大眾講,開頭就說了,這個地方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講,磁場很好,可能以後東南亞的佛教就從這裡復興的。大家要知道,一九九九年的時候,老法師就已經說了,我隨時可以走,憑什麼?世出世間法都放下了。隨時可以走的人,留在這個世間一天沒有為別的,就是為佛法、為眾生而已。而這句話是三年之後說的,所以老法師一九九九年以後講的話,我們都要高度警覺,因為老人家已經自在了,所有這些開示都很深很遠,我們不能忽略掉了,都是暗示的,但是我們學生要聽得懂。東南亞要請法,都要到我們馬來西亞來請,大家要準備好。結果你們又碰上我這個top sales,我覺得東南亞不夠,尤其現在又遇到疫情,給我們很大的啟發,不一定要見面也能上課,用Zoom(會議軟件)就可以了,而且都是step by step,都是面對面的,沒有什麼障礙。所以這個可以延伸。

  所以我們會長他們很重視人才,都把師父這些話、把趙樸老這些話放在心上。其實不是他們現在才在做,大家要聽,我們會長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到學會講大經分享十五分鐘,接著還帶大家念佛十五分鐘。我上一次二月在會長家,了解到他們從二O一二年,當時候師父上人特別強調念佛化解災難,他們從那個時候都沒有間斷,每一天都念幾個小時的佛,到現在八年多了,這道風。一個道場沒有別的,道風,就是依教奉行,尤其我們是淨土宗,那念佛是正修;再來學風,就是講經不中斷,培養人不中斷。會長也是給我們表演講經不中斷,而且都是帶著大家學。這個都是給大家表法,大家要看得懂。剛剛鄧居士還說,除了接待法師,有事情接待,而且還會事先通知我們。接待法師也是表法,大家不要落入得失了,今天會長不來了,有點失望,那變搞情執了,不來也是在表法、也是在演說,是在表演恭敬三寶,奉事師長。就像我們這個弘護人才扎根班,我們會長還請我們鄧居士來參加,他是主動去請的,「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然後他們夫妻有什麼擔心的,會長還以安慰語,「不用擔心,沒問題的,佛菩薩安排」。不會寫心得,「也不要擔心,成德法師不會苛刻的。」

  所以大家要會看,會長們他們確實是把《無量壽經》在生活處世落實了。所以內行人看門道,我們看他的行為,甚至是聽他的言語,都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心境。然後那種求法不倦、論法不厭,會長一提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就辯才無礙,娓娓道來。而且這個是誨人不倦,但是他有一個前提,學而不厭,學習不厭倦。你看我都沒在會長家住太久,我怎麼都看得出來?我聽來的,大家有沒有聽顏會長講到,遇到老法師那四本書,每天回家晚上工作完了,每天兩個多小時,都沒有間斷,那就是求法不倦、學而不厭。這個顏居士姐妹都可以作證的,她們那時候年齡還小,她們一定都很清楚的。說到這裡,我看應該我們請顏居士來分享一下聽她父親講完的感悟,因為我們看顏會長要看到立體的,我們就知道怎麼跟他學習。我們請顏居士。

  顏居士:尊敬的成德法師,尊敬的兩位會長,還有諸位同修大德們,大家早上好、午安。阿彌陀佛。師父,是分享寫的還是分享小時候看到爸爸?

  成德法師:都可以,都可以。

  顏居士:師父叮嚀我們要重聽爸爸的那個視頻,然後聽了以後真的有新的感受,尤其是聽到爸爸說到釋迦牟尼佛,就把那個經很細心的,就是囑咐給彌勒菩薩,還有幾千位菩薩,然後還有比丘、比丘尼,就講你們一定要把這部經傳下去的時候,那時候聽到滿感動,因為釋迦牟尼佛這樣說,他就是那種為大眾的心,他就是把孝敬眾生的這顆心去囑咐,就希望自己已經證得這個法門,已經這麼快樂,他也希望全部眾生都可以離苦得樂,不要再受這麼多苦難,所以他就千囑萬咐叮嚀大家,一定要把這部《無量壽經》、這個法門傳下去。然後就感受到,因為釋迦牟尼佛的這顆孝順一切眾生的心,所以我們現在才可以聞到這個法門,在這樣的時代,我們還可以聞到,我就覺得是非常難得,然後也是千載難逢,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所以才想要,也看到釋迦牟尼佛這樣做,然後爸爸、各位師父也是效法釋迦牟尼佛這樣做,就是我們這些後輩也要感恩祖先這樣的傳下來,我們也要發這個心,這樣的傳下去,後代就不用受這麼多苦,然後都可以離苦得樂。

  就聽到這個的時候,那時候其實很感恩法師叫我們重聽一遍爸爸講的東西,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有在聽爸爸分享,我就覺得一定要端正這個心念來聽,因為不要覺得爸爸從小到大就給我們講,就覺得理所當然,一開始就想,從小到大已經聽了爸爸講,又要重聽?然後就要端正這個心念,還是以一個很恭敬、很感恩的心去聽爸爸講,如果你以這樣的心來聽的話,你就是跟自性相應,從中你自然就會有所體悟。

  所以爸爸從小到大是給我們這樣的一個身教,尊師重道,然後又很孝順父母,對阿公都很恭敬,都沒有頂撞,所以從小到大沒有頂撞過爸爸,就是這種身教,所以也教會我們怎樣轉煩惱為菩提,怎樣放下自己的那種習氣,然後也不要去頂撞父母,要很尊敬師父、尊敬老師,把師父的言語全部就放在心裡面,照著去做。

  確實爸爸在家,每一次做完工,晚上一定是讀經。那時候爸爸接觸《地藏菩薩本願經》,爸爸還有一字一拜,禮《地藏菩薩本願經》,禮到兩個膝蓋都是繭,都長繭了。真的是覺得爸爸很勤勞,是要跟爸爸效法,但是還沒有做到爸爸這種程度,爸爸真的是勤勞到他不會累,他不會累的。他可以每天又很早起,晚上真的看書看到,到現在也是。每次爸爸好像他也會陪我們,他也不會失掉他這個父親的本分,還是會陪伴我們,會引導我們,看到我們哪裡出問題了,他也會花時間來引導。當他晚上的時候,就一定會看書,每次就一個小小盞的燈,我們以前是跟爸爸睡小時候,爸爸那時候有開始看了,在搬來這邊就每次是盞小小的燈,因為如果是大家睡覺了的話,就有時候是開一盞燈;如果我們大家還沒有睡,他就開全部燈,就在那邊看他的書,一看就看很久很久。

  爸爸每次好像念佛也是,譬如講要念一萬聲,爸爸如果今天沒有念到,他過後又會補回來,他不會讓自己懈怠。從小到大也是那時候就看到爸爸在淨宗學會開始講經,那時候爸爸就講要帶領大家一起來學,我就也很喜歡去聽爸爸講。那時候不是很明白爸爸為什麼這樣帶領,現在參加了這個弘護班,就慢慢明白,爸爸每一次在做的事情,都是念念為眾生,都是效法釋迦牟尼佛千囑萬咐,一定要把這個經傳下去,感受爸爸可能就是把師父上人的話真的聽進去了,所以就照做。所以我們也很大的一個榜樣學習。

  媽媽就是在旁邊一個慈母,爸爸這樣,媽媽也不會覺得爸爸沒有陪到她,媽媽也是很獨立,媽媽也盡量花時間陪伴我們。我覺得他們父嚴母慈這個角色就配合到我們很感恩。我們生在這個家庭很感恩,所以一定要讓大家也可以聞到這個法門,一直這樣幸福下去,因為知道不是每一個家庭是這麼幸福的,意思是講自己要感恩,更要把自己的幸福把它帶給所有人。現在弘護《弟子規》的教學很法喜,真的很法喜。

  像師父講在這四個月下來學到了什麼?我覺得師父上次給了我一句,大概是菩提心文,後面講那個話我就一直都記在心裡,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覺得這句話就是一直在心底裡烙印著,然後有發生什麼事情,就都是學習反求諸己,畢竟自己一定還有習氣,這也不能騙。所以一有習氣犯的時候,就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然後外面沒有錯,全部是自己錯,自己端正心念,然後就境隨心轉,一切也會變好。有時候需要時間,不過一切就是會慢慢的慢慢的,我相信境隨心轉是真的。

  感恩成德法師,還有諸位同修大德,在這邊跟大家學到很多。還有每次聽所有長輩分享也是很開心,看到所有長輩都是很謙卑的心,所以我非常感恩。然後如果有說錯的地方,請成德法師、諸位大德同修,還有爸爸媽媽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好,謝謝顏居士,很有善根,老法師說最佩服祖先的一句話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她聽了之後就很相應,她把它放在心上。「聞教便行」,聞了好的教誨就去做,「奚待更勸」,就不用人家推了,不用人家勸了。因為她做了就會有做到的受用、法喜,所以她不懷疑祖先的這些教誨。

  而她一開始講到的,她在重聽父親的教導。重聽很重要,我們現在不能只聽一遍。會長們他們都是很真心的把他們所知道的、領悟的,甚至是跟老和尚特別重要的這些因緣,他們都是和盤托出,每一段都是重點。但是我們聽了兩個多小時,能抓到三五個重點算不錯了,但是你一重聽,第二次、第三次,很多重點都浮出來了。所以為什麼叫一門深入,你要重複聽,你體會得才會愈深、才會愈廣。剛剛顏居士那個體會,她體會到什麼?她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的心,這個很重要,傳心法要,傳佛心印,把佛的心傳下去。所以她剛剛那個分享已經體現出《無量壽經》說的:「當來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就是這一部經是末法時期眾生,唯有依靠《無量壽經》了,唯有依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才能了脫生死。所以唯有這個法門,難怪釋迦牟尼佛在交代彌勒菩薩這麼懇切,「付囑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而且這種心境,不止是讓他這一生不要再輪迴。就像剛剛顏居士提到的,她父嚴母慈,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所以她希望所有的家也都能過上幸福的人生。這個就印證什麼?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很完整的愛,他就不匱乏了。所以她一遇到聖教,她說很願意給,因為她沒有覺得她缺。可是現在的人很沒安全感,好像他要抓個什麼他心才能安。可是愈抓愈不安,所以現在的人苦,就是苦在向外求了。所以莫向外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回頭就有岸了。很難得,我們這個《無量壽經》傳承多了這麼多生力軍,都是年輕輩的,太好了。

  她也警覺到,從小到大聽父親講那麼多法,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她還算沒有講得很完全,她裡面還寫到自己讀書,父親去接她,一上車父親就給她講故事了,很有福報,她從小都是聽這些聖賢佛菩薩的故事長大的。也感覺父親工作都很多責任,但是都不累,扛起這些責任也不會因忙忽略了孩子的照顧、引導。現在顏居士就要認知清楚,現在妳爸爸是法師爸爸,是講法的,妳不能只是用感情,對法要尊重,爸爸是個緣分。就像佛的兒子,他在見到佛陀,那他也是要用尊重老師的態度,羅睺羅,他也要尊重老師的態度,他就得利了。所以對爸爸,他是講經的,要恭敬。事實上我們跟老法師那是求法的,不能跟老人家太常接觸了,最後都是變成把老法師當作一個老人,當作那都是感情在作用,不知道老人家一舉手一投足他都是在表法。所以妳們也要知道,妳們父親也是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在表法,妳們要懂得用心去觀察。她們也很有善根,也都會觀察,父親都念一萬聲,很有耐性、很有恆心,真的那一天太忙了,隔天還會再補回來,這個也是給我們表演精進,菩薩修行唯一善根就是精進。而且會長他講大經是不間斷,這個都是帶動,也是學釋迦牟尼佛。

  老法師講經的時候說,從來沒有聽過釋迦牟尼佛哪一天放假。這句話大家有沒有記得?那跟我們有沒有關係?我們弘護正法也沒有放假的,尤其什麼?眾生現在的根性,你讓他一天不聽經,妄想就多了,這是現在客觀的情況。所以釋迦牟尼佛那時候人的根性就比我們好很多,可是為什麼他老人家就是要表演講經不能中斷?因為這個只要中斷了,那功夫就會減退不少。所以念佛重在什麼?相續,淨念相續,他慢慢就得力了。大家其實都可以去感覺,假如今天不做定課了,一二天沒做,就會感覺自己狀態不平穩了,你用功斷了,就會退了。所以這個都是效法釋迦牟尼佛,因為他老人家是「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所以他那時候的表法一定能用在現在,但我們要看懂他怎麼表演。我們實在福報很大,我們又遇到老和尚,老和尚一生就是學釋迦牟尼佛的,你只要看懂老和尚做的,你再往前去追溯,都是從釋迦牟尼佛那邊效法來的。

  最後我們說觀心為要,觀照心念是很重要,從根本修,從起心動念處修。剛好我們這段時間有發給大家「師與徒」這個短片,挺好看。我們請韓老師來給我們分享一下,好像她的分享應該是這個「師與徒」的,韓老師。

  韓老師:法師吉祥,各位師兄吉祥!學生那天看了法師發下來的這個「師與徒」的觀後心得,第一個比較強烈的第一念就是那個學生,那個小徒弟跟師父之間的相處。其實當中整個片子,師父他都是表現出無限的慈悲,就是在學生本身所感受到的,而且用盡了方法,善巧教誨,就如《勸發菩提心文》提到的那個方便教化,「佛以方便,令種善根」,那個畫面就是這幾句話湊合在一起。還有這個小徒弟他對師父也是完全的信任,他很坦誠的跟師父說他自己的想法,可能師父在勸導他的時候,他會馬上,我們看起來是像在頂嘴,馬上說這樣這樣,可是這個也代表著他很信任師父,他能夠把他心裡面想到的話說出來,他不會怕說我這個話不妥當,講了等下師父不開心,還是師父會覺得我怎麼孺子不可教也,他不會,他就是真實的讓師父知道他當下的想法。

  其實我們在學習上,對老師,還是向法師學習的時候,也應該是有這一分心,就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只有我們去坦誠說出我們的想法,也不用去罣礙說我這樣子說好不好,我這樣告訴法師好不好,不用的,只要我們坦誠的說出,也許老師看到我們的說法、我們的想法有不對的,或者是有盲點,老師才能夠針對我們的情況糾正我們,或者給我們意見。所以我們這樣學習的話,才能夠真正的得到受益,才能夠學到真的東西,而不是一個表面的東西。

  還有就是在結尾,結尾的時候這個小徒弟就跟師父說,師父,其他的師兄都說師父快圓寂了,他就問師父什麼是圓寂、什麼是死?師父也很善巧,就讓那個小徒弟站在門外,從白天等到晚上,師父就跟他說,等師父圓寂以後,就像這個黑夜中的景色,你看不到我,但是我會永遠守在你的身邊。這句話也讓學生想到,也是《勸發菩提心文》裡面的這句話:「世世生生,隨逐於我,心無暫捨。」這個也同時間,師父這句話也同時間讓學生想到,父母對孩子的那個慈愛,其實是跟師父對那個小徒弟是一樣的,都是非常慈悲的。而父母一直都默默守在孩子的身邊,照顧、關懷、愛護,他就好像黑夜裡面的一景一物,它一直都在的,只是因為我們身為孩子的不能夠去體察父母的苦心,所以我們就感受不到父母的那個關愛存在在我們的身邊,所以可能就會在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對父母就開始不諒解,或者是對父母有不滿,甚至誤會,或者是怨懟,也許嚴重的就是會恨父母。

  第三點,學生看到的就是這個師父他在引導小徒弟的時候,他都是面帶笑容的,不管小徒弟給他的反應是什麼,他都是用微笑。即便當時候那個小徒弟也會頂嘴,講了一些可能我們看起來是怎麼這個小徒弟講話這麼不禮貌,還是這麼直接,都會替他擔心。可是這個師父他還是一副很慈愛的樣子,都不生氣,也不會說當下就跟他去反駁,而是過後找一些機會去給他明白,去讓這個小徒弟開悟。就譬如說,那個乞丐來到,他說:「為什麼要給他?」小徒弟就不明白。後來師父就把菩薩像換成狗的像,去讓小徒弟拜,就從當中這種善巧去讓小徒弟得到開悟,所以這個就是師父的慈悲教化。也讓學生想到,這就是佛的慈悲。而且在生活當中,這些年來學生也感受到,其實佛菩薩對學生本身也是非常的慈悲、寬容,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挑戰,都可以感受到佛菩薩一直都在加持,非常感恩。

  所以想到這邊,學生就會想到,佛菩薩對自己這麼慈悲、這麼寬容,那學生本身對別人、對家人、對朋友、對同事,是不是也有做到這個慈悲?對別人是否有足夠寬容?還有菩薩對自己的照顧,學生本身是否也用同等的慈悲心去照顧其他的人?還有就是當中師父也說到,遇到惡人,我們的應對方式是要喚出他的本性,本性即明,只要我們教育的方法得當,這個惡人可以變成好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管是遇到好人或者惡人,其實我們自己都不應該執著,他這樣做法就是不好的人,他這樣做法就是個好的人。其實真正的問題是在我們自己本身的那個妄心,而不是對方,是我們自己的妄心障礙了我們自己。所以對於這些我們看得慣跟看不慣的人,我們其實都應該以平等心去對待。

  因為學生本身也是因為接觸了傳統文化,才能夠迷途知返,如果當初沒有遇到善知識,也沒有機會遇到這些善法的話,可能學生本身自己就是那個惡人,只是自己幸運,遇對了方法,遇到了善知識,才能夠開始有不一樣,才有一個改過的機會。所以所謂的惡人,其實他只是在迷霧當中,只要我們以平等心對待,有機會的話,我們也可以開導,或者是他本身遇到他的緣之後,其實這個惡人他就是一個好人,因為人性本善。

  法師,學生的分享到這裡,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好,阿彌陀佛,謝謝韓老師的分享,我們聽了也很感動,難怪佛菩薩派任務給妳了,更多孩子的德育教育都託付在妳手上。這個也是感應,因為她有那種心境,她覺得佛菩薩對她這麼慈悲,她感受到了,她也應該以這樣的心去對待學生、對待身邊的人,這個就是報佛菩薩的恩。佛菩薩同體大悲,所以眾生歡喜,佛菩薩就歡喜。所以我們盡力的去護念眾生,平等慈悲對眾生,這個是佛菩薩最高興的事情了,那跟他們的心就相應了,他們隨時都在加持我們。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就相應了。

  就像韓老師剛剛一直在敘述看這個片子,這個老和尚給她的感覺就是特別的慈悲,又很有親和力,都是帶著笑容。其實這個對於我們從事教學工作就很重要了,溫良恭儉讓,夫子的表演;佛陀的表演,「面上無瞋供養具」,所以佛門第一堂課彌勒菩薩上的,笑口常開,大肚能容。而這個方便為門,慈悲為本,其實方便也是從哪裡出來的?從慈悲出來的,因為你很慈悲,你就會去想用什麼方式他比較能接受,就會設身處地,以他能接受的方法去護念他。《楞嚴經》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這個其實在利益眾生的時候都是為他想,不知不覺我們把自己慢慢放下了。所以利益別人就是利益自己,自他不二,很有道理的。

  她又能從師生的關係當中,他們的這些生活情節都反觀到《勸發菩提心文》的教誨,這個很可貴,佛菩薩生生世世隨逐於我,心無暫捨。她從這裡又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愛也是這樣。老法師說,你這一生都不會嫉妒你的,你的父母、你的老師,你好,他比你還高興。能體會到父母的心,替父母分憂解勞。因為現在當父母也不輕鬆,你能理解他,他就特別欣慰,進而再去協助父母怎麼去護念好兄弟姐妹,怎麼去護念好父母所牽掛的這些親人,那父母的心裡覺得太安慰了,養了這個孩子沒白養,處處都在為我想。我保證你勸你父母念佛,他一定念,他太信任你了,那個都水到渠成,不用強求。

  她還看到這個小朋友跟老師講話都是很直接,這個不是無禮,直心是道場。我們不是說童言無忌嗎?那小孩子很單純,他看到什麼他就講什麼,他也不會去想得很複雜,我講這個誰會不高興,他就很單純。所以大家假如想說,我講這樣成德法師會不會不高興?你們不要有這樣的罣礙,要trust me,我應該不會那麼計較。我們直心是道場,有什麼事情我們好好互相這樣來切磋,互相來護念。而且我們都是依止老法師教的,又不是說要聽誰的,不聽誰的誰就不高興,那搞世間的東西,沒意思了。我們隨順佛菩薩教誨、隨順師父教誨,不隨順這個面子的煩惱習氣。

  好,那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分享供養,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