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承先起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集) 2009/3/15 台灣天母農訓中心 檔名:52-357-0004
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午安,請坐,大家好。我們剛剛講到,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忠信是做人的動力,忠於家庭,忠於團體,忠於社會、國家、民族,這個人的一生會過得非常的充實有意義。所以留在青史當中,都是這些忠臣的這分道義,我們一提到范公的風範,他不只是利益了范氏的後代,他也是我們整個民族的共主,因為他的德行教化了整個民族。所以范公的後代我們曾經也見過幾位,臉都特別大,耳垂也特別厚,確實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一上台來說,我是范仲淹先生的第幾代子孫,話才講完底下就響起一片掌聲。希不希望在一百年之後、兩百年之後,在台北天母農訓中心辦傳統文化的講座,突然有一個人走上來,他說我是某某公的後代。這就是兩百年前,他的祖先來參加了一次研習會,回去以後「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他這一生過完以後,記在了中華民國的歷史當中,後面的人讀到都認識他的祖先。突然講到底下也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大家希不希望?真的,那你真的福蔭後代,他走到哪都受人家尊重。而且人家信任那是聖賢人後代,家教一定很好,(像老師一樣),大家又找到第二個我駝背的原因,叫名不符實。
所以,我曾經就聽到一位老師她就說,她有一次回家,在大陸有些地方,還有用摩托車當交通工具,他們叫motorcycle taxi,她要進入她自己的故鄉,就坐上一台摩托車,一位女老師。到了她們家要下車,那個人一看到她在這個地方下車,就問某某人是你什麼人?「那是我爺爺。」她的爺爺曾經在當地做過領導,她爺爺那個時候當官,家裡有吃的都拿出去,因為那時候很苦,自己反而吃比較粗糙的米糠。而這一個司機,就曾經被她爺爺照顧,就說「那是妳爺爺,他以前照顧我們很多,他是個好人。」說著說著他騎著摩托車要走,這位女老師說「我還沒給你錢。」不用了、不用了,就開走了。人的這分道義都會深植在每個人的內心裡面,人家一有機會就回報,報在你的身上,又報在你的後代身上,做好事都沒有白做。所以諸位朋友們,希不希望孩子以後坐車不用錢?不是!希不希望走到哪都受人家尊重,就從我們現在做,我們跟後代子孫分不開,確實是分不開,承先啟後。所以人真正愛護下一代,一定謹慎自己的行為,給後代當榜樣。大家有沒有遇過有一個人,走上台來說你好,我很光榮,我是秦檜的後代。他得要拿個雨傘上來是吧?不然他會被東西敲。你說有沒有人說我是曹操的後代?曹操沒後代,他到第三代就被誅三族,直系血親全部都沒了。所以你看他當初有權力的時候怎麼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的心態最後是什麼?斷子絕孫。是!你存心厚,福蔭後代。
所以忠臣的後代一定興旺,你看曾國藩的後代,林則徐先生的後代,這個我們都有親自見過,家教都很好。林則徐的後代不抽煙,不好意思抽煙,他的祖上是戒煙的第一把手,在華盛頓,在那些都立著林則徐的聖像,不好意思。做好,好到讓子孫都覺得有使命感,不能丟祖先的臉。我記得那時候在桃園,桃園縣的范副縣長,那個時候他是副縣長,他就是范公的後代。他一站上來「我很慚愧(你看他多謙虛),我是范公的後代。」當我們去感覺到他一上台來講說,我是范公的後代,他從小就以生為范公後代,而感到一分責任,不能丟祖上的臉。所以家裡家譜要修,修一修搞清楚,原來是大舜的後代是吧?那個古月胡、耳東陳、虞、田、傅,黑板上有您的尊姓的請舉手,大家掌聲鼓勵這大舜的後代。這些朋友們待會走路的時候有風,pose很好,因為今天認祖歸宗,大舜的後代走路都要有榜樣出現,不可以亂走,做什麼事情要給祖上感到光榮。那有沒有人突然覺得有點失落?你們是大舜的後代我不是,我跟大家調查過,大家不是堯舜禹湯的後代,就是文武周公的後代。為什麼?只有這麼有高度智慧的祖宗,他的後代才幾千年還能延續下去,不到那個德是延不下去的。所以我們有責任,祖宗對得起我們,這麼高度的智慧,我們承先要啟後,不然對不起後代,也對不起祖宗在天之靈。所以從我們當下,對民族文化的承傳盡這一分忠信。
信,人「凡出言,信為先」,老祖宗提醒我們,你看這個字怎麼寫?人跟言。所以一個人不守信用,他講的話就不叫人話,請問是什麼話?我們記得在大陸湯池,有一位老人家他留了很多線裝書,我們看到那個都對他肅然起敬,因為那些線裝書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留下來,那時候文革的時候,他們不忍心把那些毀了。我們看了很歡喜,翻了一下,他一看到還有人這麼喜歡這些古文,他很高興,他說那先借你們看。我們把書拿過來他就叮嚀了幾下,要注意什麼、注意什麼,因為他叮嚀了一下,我們怕他不放心就說,「老人家我們給你寫個借條,什麼時候還給你。」他一聽完瞪著我們看,「你講的是人話嗎?還要寫借條。」這個老人家講的,符合我們老祖宗的創字,信還要寫借條嗎?所以當人都用法律的時候,人格已經怎麼樣?不知不覺在下降,自己不知道!
所以古代聖哲人,春秋的季札他很有智慧、很有德行。他的信是守到什麼程度?他心已經答應別人,他沒有講出話,他都要盡到這分承諾。所以他曾經要到魯國去擔任出使,外交官辦事情,經過徐國,徐國國君跟他有交情,請他吃飯,這個國君看到他的佩劍很莊嚴,看了比較久,季札一看他很喜歡這支佩劍,心裡面就暗自答應要把這把劍送給他,可是不能說,因為還要去出使,這個佩劍是代表身分。當他去完魯國辦完事,又回到徐國,國君已經去逝了,季札到了他的墳前,把劍掛在他墳前的樹上送給他。他的僕人看了很驚訝,「主人,你又沒有答應要送給他,縱使你答應,他也已經死了,你幹嘛還要給他?」季札說始吾心已許之,我已經用心許之要給他了,「豈以死倍吾心哉」,怎麼可以用死來違背我這顆良心。所以我們體會到,古人那種連念頭都不願意違背的誠信,會非常的佩服、感動。孔子在《論語》裡面也提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我們這一生答應別人的承諾,一輩子盡心盡力去完成,絕對不違背,這是信。
禮義廉恥,禮義就是做人的標準,禮是懂得屈己尊人,不自大;義是能盡道義,盡親人的道義,盡朋友的道義。朋友這個道義當中有幾點,一要勸諫,第二個要關懷朋友,而且還能夠關懷他的家庭愛屋及烏。勸諫就是《弟子規》講的,「親有過,諫使更」;「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你說現在人都說我怕得罪人,那有時候道義都沒盡到。當然你要勸諫這個朋友前提,他也要信任你,他不信任你講的話,你講的話他反而聽不進去,甚至還生氣,這樣就不好。所以孔子也提醒我們,「君子信而後諫」,他信任你你再勸諫他,他沒有信任你你就勸他,他覺得你看他不順眼,這就是人情練達。你今天才去上班,那個同事第一次見面,當天下午你就說「你好,我叫什麼名字,我這個人就是比較直率,我今天跟你相處一天,我很直率,我又學《弟子規》要善相勸,我發現你有八個缺點供養你。」那個人,好,謝謝,心裡面你給我記住,那還沒信任!你當下屬的你很正直,第一天到公司上班,馬上「老闆一個明君要接受得了勸諫,您聽過唐太宗嗎?十大缺點。」不錯、不錯,你的文筆不錯,你明天不用來!所以「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信任還是要擺在前面。
大家深入《弟子規》,每一個字都很有味道,你看「父母責,須順承」是修養!你看順,父母教訓我們的時候,我們還在那裡解釋,還在那裡跟他言語有衝突,是要把他氣成心臟病不成?所以以前的孝子一看到父母生氣馬上跪下來,深怕父母傷了身,順。承是什麼?是父母教訓完之後,把這個教誨承接下來,不敢再犯,不敢以第二次同樣的過失,再忤逆父母,承!在元朝一位讀書人蕭道壽,有一次犯錯,他已經長大,犯了錯比較嚴重,母親生氣,他自己去把家法請出來,恭恭敬敬的遞到他母親的手上,請母親管教。他母親打了他幾下,他恭恭敬敬的站在旁邊,給他母親鞠了一個躬,謝謝母親管教,在那裡沒走,做什麼?等他母親的氣消下來。因為很恭敬,慢慢就不氣了,等他母親沒有生氣,他才離開。你看古代那個對母親的孝敬很細微,都在這些進退當中表露出來,順承。
而我們看到「親有過,諫使更」,這有味道,這告訴我們,我們勸諫別人的目的是什麼?讓他改過來,讓他、使他更正是不是?這才是我們的目的。可是我們往往勸人,對方不接受,我們就跟他吵架,是不是我們的目的?人有時候不冷靜,往往路走到一半,都偏到其他方向去。有一個太太她學了「新世紀健康飲食」,回去以後桌子一拍跟她先生說,「我為了你的健康好,從今天開始我不給你煮肉吃了。」你看她慷慨激昂,浩然正氣是吧!好,後來過了幾個禮拜,她垂頭喪氣的到辦公室來,「我先生真沒有善根,現在都不回家吃飯。」突然我們想到哪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看事情沒有好的發展那要先反省自己,一個巴掌怎麼樣?拍不響,都是兩個都有問題才拍得響。一個完全沒問題,另一個就感動,大舜就是最好的榜樣,一個很惡劣,一個完全沒錯,最後就感動,人他有良心。所以看她這麼傷心,我也覺得不忍心馬上就給她講什麼,趕快倒一杯水給她喝,因為她在那裡抱怨了老半天,也口渴,來來喝杯茶、喝杯茶。喝完茶我就跟她說,「妳先生假如得高血壓妳有責任。」她就一臉很納悶跟我什麼關係?我說「妳的先生假如有外遇,妳也有責任;妳先生假如跟孩子距離愈來愈遠,妳也有責任。」為什麼?因為是妳把他逼出去外面吃飯的,他一出去外面吃飯,都是油油膩膩的,他血壓就上升。他出去外面吃飯一不小心走錯店是吧?走到一間花天酒地的地方,剛好遇到冤親債主。她說那怎麼辦?再來你看他都不回家吃飯,都搞那麼晚,跟孩子的關係愈來愈疏遠,都沒有機會給兒子講德育故事是吧!都跟妳把他趕出去吃飯有關係。
所以諸位朋友,求學問當中第一關,要把急躁的心降伏,「欲速則不達」,孔子這句話很有道理,要道法自然。什麼是道法自然?「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誰開始做?從自己格物致知修身開始做,這個叫道法自然。所以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人愈急反效果,要設身處地,你一急你有壓力,他也有壓力,到最後都做不好。體恤別人循序漸進,這人的觀念、人的緣分都是循序漸進轉過來。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有一個人脊椎側彎二十年,去遇到一個醫生說我一次就讓你好,下面加一個字,死是不是?這二十年的東西能一次用好嗎?鐵定斷了!所以你二十年的習慣,你要他一天改過來,你不是強人所難嗎?強摘的瓜不會甜。所以我說你這個時候要造緣,你本來五道菜統統是肉,現在就加一道、加兩道是!先生吃,很重要一點你要偷偷的像鴨子滑水,大家知不知道鴨子滑水?都看不到。練煮素菜的功夫,讓先生這個怎麼這麼好吃,這個素的,不錯、不錯。然後從一道、兩道,慢慢三道、四道,最後就全部就把它換掉。讓他神不知鬼不覺,那就很自然!你多把他帶到中心來一起上課,他一上完課,你們都吃素怎麼都長這麼健康,他就覺得吃素不是很奇怪的事情,這麼多人都在吃。
剛好又周老師講課,趕快把他帶來,他一聽原來我太太都為了我的健康好。說不定還掉兩滴眼淚是!就造緣讓他能接受我們才達到目的。所以人在人生的旅程當中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我娶的太太,我嫁的先生,我的目標是什麼?不要走到半途,都跟目標背道而馳。好,所以這是剛剛講到「諫使更」,讓他改過,讓他更好是我們的目的。跟這個目的不相彷彿的趕快要回頭,不然到時候都是鬧情緒就麻煩。怎麼做?這句話寫得很清楚,「怡吾色,柔吾聲」,態度要溫和,勸諫的時候臉很臭,人家話還沒聽進去就牴觸!「諫不入,悅復諫」,那個悅是什麼?這一次勸沒通,下次他比較高興的時候再勸,悅,你看多麼細膩。所以一個人學會怎麼勸諫父母、勸諫親人,他很多心性上的境界都上去,復是不厭其煩的耐性,悅復諫。所以我們勸親朋好友,得要做到《弟子規》這一句,這麼做了真心現前,對方一定會感動的。
再來是關懷,在漢朝有一位讀書人朱暉,他在太學讀書遇到一個同學叫張堪,這個張堪覺得朱暉德行很好,突然有一天跑過來,他也不認識他。對著朱暉講「我覺得你是一個很值得交的朋友,可不可以假如我走了以後,我的妻子、孩子託付給你。」那本來不大認識的人,突然這麼講,朱暉一句話也沒說。後來那個人可能自己知道身體不好,過沒多久走了。朱暉知道了,帶著兒子拿著這些財物、糧食,到了張堪的家裡面去慰問他的妻兒。他的兒子很好奇,說「父親,我從沒聽您講過您有這個朋友,怎麼您現在對他這麼照顧?」他跟兒子講,他曾經對我說過這一番話,我沒有答應,可是我的心裡在那一刻已經認定他是我的朋友。古人那種心境讓人很敬佩,他認定這是朋友,他就覺得他有這分責任要關懷他的這些親人,人心厚道。這是關懷朋友,還關懷他的家人。
再來是互相讚歎、稱讚,多看他的優點,肯定人的潛力能夠發揮出來,多讚歎;不言家醜;第五要通財之義,這財不只是錢財,還有人生重要的經驗,這是內財。而且你把人生重要的智慧、經驗、技能教給他,他一輩子都受益,所以內財比錢財、外財的功德還要大。而我們這裡就看到,你看勸諫用嘴巴,讚歎用嘴巴,不言家醜,就感覺到人與人相處,言語的修養非常重要。孔子的教育四門科目,德行再來就是言語,我們關照自己言語的分寸,在《論語》裡也提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句話講對、講不對影響非常大。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諷刺顯得輕視,尊重溝通起來就很能互相理解,增加了解。少說傷害的話,多說關懷的話,傷害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而且接受心理不一定服,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領導,大家商量,能夠集思廣益,這些幹部他參與得愈多,他愈覺得有使命感。最後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造成隔閡,鼓勵激發潛能。我們冷靜一下,我們的話,抱怨多還是寬容多,諷刺多還是尊重多,傷害多還是關懷多,命令多還是商量多,批評多還是鼓勵多?言語不慎人生會形成很多障礙。
我們舉第一個例子就好,講抱怨的話帶來記恨,誰記恨?不只自己記恨,上一代的恩怨,只要我們一直在那裡抱怨,連下一代都牽連。當下一代從小就聽著我們抱怨的話,他就恨他媽媽、恨他爸爸,恨哪個長輩,請問他這一生的人格會不會健康?那你看我們沒智慧,無形當中就毀了孩子健康的人格。恩怨又不會讓一個人更快樂,我們不就是希望孩子更快樂嗎?多說寬容,不只寬容的話,還要多說感恩的話。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爺爺常說「你媽媽可不容易,可辛苦!你們在小的時候,一、二歲都沒記憶,你媽媽照顧你們三個孩子,還要帶那六、七十個學生,常常累到一下課昏倒在桌子上面。」都是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上課了。」你看我們記在心裡媽媽的恩德很大。爺爺都是講我母親的恩德給我們聽,母親都是告訴我們,你們可要對你們爺爺、奶奶孝順,你們小時候特別難帶,很愛哭。我今天怎麼底細全部都露出來,不小心!你爺爺看媽媽這麼累,「媳婦,先去休息、先去休息,孩子我來帶就好了。」我爺爺幫我們搖搖籃讓我們睡著。我爺爺挺聰明的,他常常用些藥,就給人家那些紅腫的地方貼下去還會好,常常去用一些草藥,比較熱心很會想方法。所以本來用手搖搖籃,最後用腳,慢慢的更聰明拉條繩子,那個腳就這樣子擺就好了,最後練成功夫,睡著了還能搖。你看我們不可能有記憶,都是媽媽跟我們講。所以我們心中都是放著所有長輩的恩,你看這樣的人格多健康,都是想到這些事。媽媽說「你看你叔叔,當初你們在醫院,姊姊在急救的時候,叔叔在病房外都哭、擔心。」我們小時候那個情境,就浮現在腦海裡。
所以成就一個家業,言語要有智慧、要有修養,大家都覺得范公很偉大,其實范氏家族的成就誰記頭功?我跟大家保證是范仲淹的母親。因為沒有范母絕對出不了范公這樣的聖賢人,范仲淹先生兩歲就父親去逝,而且落到什麼程度,整個家族不要他孤兒寡母。大家想像一下,大家準備好了沒有?入境界了沒有?你現在就是那個婦女,所有的家族都不理你,你就帶著一個兩歲的孩子,這時候你會怎麼樣?我恨是!我恨。不好意思以前歌仔戲看太多,我的閩南話有不標準嗎?大家想想,這個母親假如恨,范公出得來嗎?出不來了。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有沒有出聖賢母親的胎教、身教很關鍵。在座有女兒的請舉手?舉好,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你們都是生女兒的,請放下。現在有父母「我這個女兒脾氣大得不得了,趕快把她嫁出去!」這是很沒有職業道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我們看教育真的是心境,這假不了的。范母不只沒有怪族人,從這當中化悲憤為力量,曾經被人家遺棄,她告訴她的孩子「我們以後有能力,絕對要幫助家族的每一個人,只要家族裡面有任何困苦的人,你都要幫助他。」所以義田那個思想誰教育范公的?母親是以德報怨,他母親也是學佛的,幾十年很有修養。所以我們看確實大家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抱怨一講後代都被影響,能講寬容、能講感恩的話,後代就興旺起來。
這是剛剛我們講到朋友的義,因為我們幾千年來在世界被稱為禮義之邦。現在我們出去外面吃東西,還幫他們收收碗筷給他們,小姐,謝謝妳們的服務。去付錢的時候,她說你們是韓國人吧?我們說我們還日本人,你們是日本人。你看韓國人跟日本人這個禮從哪裡學來的?從我們的祖國幾千年就學了。你看我們是禮義之邦,現在到什麼分上?到自己的民族都不相信自己的人有禮貌,你看這是不是很危急。我們到湯池鎮一個小學去,在那裡看一個地方,那裡的老百姓出來,跟我們聊了幾句話,你們不是中國人吧?我們一個同事很激動,我當然是中國人,他看我們那個態度有點不好意思,那你們怎麼這麼有禮貌?一個民族最大的危機,不是人家欺負你,任何民族都不會被外來的民族給摧毀,只會被自己給摧毀,自己對自己的民族都沒信心,就很危險。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最好的文化,從小就紮在孩子的心中。
有一個四歲多的孩子在河南,他懂事,他學《弟子規》,坐公車,他知道「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一個老太太上來,他一看到老人家馬上起來,「老人家你到後面來,我這個位子讓你坐。」落實禮,老奶奶有沒有到後面去坐有沒有?沒有,禮義廉恥。有人把孝悌忠信做出來,人的羞恥心就出來,老奶奶還沒往後走,前面的大人就跳起來,老奶奶這邊坐、這邊坐。而且從那以後只要有老人上來,一定有位置坐,所以怎麼讓社會好,正己很自然就感化別人。我相信坐在車上的人,當看到一個連站都不是很穩的孩子,在那裡老奶奶讓你坐,他記憶深不深刻?很深刻。很可能他以後坐公車時候,突然老人家一上來,他腦子那個孩子就跳出來,他就覺得再坐就好像不大好意思,站起來。什麼時候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人在行道的時候就產生這樣的效果。這個孩子四歲多,做出來的行為就在改善這個社會風氣!你看這個孩子會沒有福嗎?有沒有可能沒有福?不可能,他時時都在利益身邊的人。希不希望這樣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子孫?希望。當然就要我們用心的來教導他們,有禮、有道義。
在天津有一個老人叫白方禮老先生,白老先生七十多歲回到自己的故鄉,看到一些小孩在那裡玩耍,他很驚訝,這些孩子該讀書,怎麼還在這裡。他自己沒有讀過書,覺得不識字他人生很難過,他不希望這些孩子像他一樣再不識字,有道義,自己的苦不希望別人再受。他一了解這些孩子家裡沒錢,他聽了很難過,當天晚上回去輾轉反側沒睡著,隔天一大早開家庭會議,把他的孩子都找過來,「我決定我儲蓄五千塊(他一輩子儲了五千多塊錢,這二十多年前的事情),我要全部捐給故鄉那個小學,讓孩子讀書。」他的孩子說「爸,你瘋了,這是你所有的錢,你最後養老的東西。」就勸他、阻止他,老先生說「你們別管,這是我的錢我自己做主。」他拿了這個錢到學校去,學校校長不敢收,他求人家把他的錢收下來,後來他堅持收了。從那一天開始重操舊業,他是踩三輪車的,七十多歲又開始踩,把所有賺到的錢,全部拿來資助讀不起學的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總共捐了三十多萬人民幣,大學生就資助了一百多個人。計算他所踩過的公里數,可以繞赤道十八圈,踩到將近九十歲。我看這個老人真是,真的古人講的話絕對沒有假的,「養天地浩然之氣」。你看這老人沒有錢,他多少的歲月,他的三餐怎麼過的?就啃著一個饅頭,邊啃邊踩著三輪車。還有一次整夜沒有回家睡覺,他家裡人急了,到處找找不到,天亮了老人家騎車回來,他的孩子說爸您不要命了,他說「沒有,昨天的客人比較遠,踩了一夜剛回來。」
他念念沒有自己,就想著我多賺點錢,給這些孩子有書讀。很多情況,當這些學校,讓這些捐款的人來親自把這個款送給孩子,也接受表揚,大部分都是西裝筆挺的人。他一上去很樸素,當場人家一看都有點驚訝,驚訝了一、二秒鐘之後,突然都是一片熱烈的掌聲,這麼樣困苦的人,都盡心盡力在幫助他們。所以這些孩子每次跟這個老人家一握完手,那個老人的精神傳給了年輕人,他所幫助的那些大學生,沒有一個畢業以後不從事公益事業,因為他的精神都感動了他們。其中有一個新疆的學生上台去,在頒完這個獎學金以後,他很感動他上去,白老先生也在,上去以後說「我決定了,本來天津的某一所大企業已經跟我談好,我畢業就到他那裡工作。我今天決定了,我不在天津工作,我要回到自己新疆的鄉下,我要為我自己的故鄉努力。」把人的道義喚醒!這個學校派車來接他,他說你別派車來,那個油錢省下來,再給孩子買文具。後來老人九十多歲生病,消息傳到天津,震動整個天津,要求每天報紙要報導這個老人家的病情,那個捐款四面八方而來,「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冷靜這個老人沒有我們的學歷,沒有我們的背景,沒有我們的體力,更沒有我們的財富。可是他盡心竭力對這個社會的忠義,卻長長久久留在這個天地之間。確實德它是有光芒的,而且它是歷久不衰的。
廉恥廉潔,大家知不知道四知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就是在漢朝時候,楊震先生人家賄賂他,他沒有接受,對方說又沒人知道,他說「哪沒有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所以楊姓的後代子孫,就號四知堂,你看祖宗的德行,幾千年下來都引以為榜樣。他很廉潔,他的孩子、他的孫子、他的曾孫,統統做到皇帝的老師,三公的位置,有德之人後福無窮。所以我們承傳祖宗的五倫八德,孝悌為傳家之本,謹慎為保家之本,面對誘惑不能動心,不然會一失足成千古恨,財色名食睡不能沾。男人比較難過的是色關,所以看到要害你家庭的女人,你就把她當毒蛇來了,一不小心你就被害死,這樣可能比較有定功。看到年紀比較大的當媽媽看,年紀差不多的當姊妹看,年紀比較小的當女兒看,自自然然能調伏這些慾望,財色名食睡,謹慎才能保住家道。和順為齊家之本,家和萬世興;勤儉為持家之本,詩書為起家之本,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每個家族的興旺,一定是他們處世待人跟聖賢的經典相應,作善必然降之百祥。好,四天很快就過去,我們是開始而不是結束,讓我們一起用至誠的心,深入祖宗的教誨,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祝福大家身體健康,閤家平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