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9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9/3/15  台灣天母農訓中心  檔名:52-357-0002

  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午安。人要改掉習慣,有點壓力是好的,這樣自己會更警惕。我們剛剛提到「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我們在社會當中工作,都是盡這一分責任、這一分服務、這一分道義;「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所以我們能留下來的是那分精神德行,讓後代、讓所有生命中的有緣人,再把這個精神延續下去。而我們留的正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東西,你留不需要的,它幫助有限。現在整個社會最需要的是什麼?最需要的是道德!五倫五常,常是常道,人偏離了常道就偏離做人的軌跡,很多行為就會沉淪下去。我記得清朝的桐城派,桐城派是三個地方,桐城、舒城、廬江,這三個地方是桐城派興起的地方。師父老人家,他是廬江人,也有整個儒學承傳下來,所以他們那個地方讀書的風氣特別好。我們就感覺得到,一個地方的風氣特別重要,會成就聖賢人。所以孔子才說「里仁為美」,這個地方都是重仁義的風氣,這個地方人住了有德行、有智慧。那我們現在就開始找,哪個地方住了有德行、有智慧?別找了,和諧社會從哪裡開始?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社區做起,由我們來帶頭。我們的孩子有禮貌,我們的孩子有公德心,維護環境開始做起,就可以把這個里仁慢慢帶起來。

  桐城剛好有一戶人家,他的父親在京城當大官,結果旁邊也住了一戶大戶人家,兩戶因為建圍牆,在那裡爭執不下,他要過去,他也要過來,在那裡推來推去起衝突。張家就寫了一封信給他的父親張英,結果千里之遠,就把信送去了。他父親一看,馬上回了一封信回來,一打開來,父親寫了一首偈子,「千里家書只為牆」,你千里送家書來,就為了這建牆的事情,「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秦始皇多會爭,爭到最後,他的後代都沒了,都被人家殺了,禍延子孫去了,別爭了。兒子一看很慚愧,退了三尺。他這麼一退,對方也覺得,就你是君子,我不是君子,他也退了三尺。其實人與人很奇怪,你發脾氣,他發脾氣,你一讓,他又覺得那我也不是小人,各讓三尺,剛好就讓出了這條六尺巷,這家風傳下來多美。我們那次剛好去參觀桐城的這些文物、景觀,剛好就到這六尺巷前面,當我們走在六尺巷的時候,感覺到那個摩托車不一樣,因為它很寬,連摩托車都過得去。然後摩托車一看到人,他就停下來,等人走過去。所以這條街的磁場不一樣,人一進去就變得很禮讓。然後我們在那裡拍照,就站在那,因為去了也有十來個人,就輪流照,我就看到當地的居民,他要走過去,我們在那拍,他就在那裡等,而且神色很和藹、很和悅,很有耐性就在那等,等我們拍好了,笑一笑他走過去。我感覺這戶人家的德風,不只影響他們家,這整個地區都影響到。所以這真的是「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把這個德影響到自己的整個故鄉去了。

  人生要努力留得下來的,人生也要努力帶得走的。諸位朋友們,這個問題很重要,這個問題不想清楚不行,為什麼?因為我曾經聽香港人說,我們什麼都快,就是死很慢。香港人什麼都快,走路幹什麼、吃飯都很快,就是死很慢。人死很慢是最苦的,是不是?對!傳統文化講「五福臨門」,有財富、有健康、有長壽,又好善行、好德,最後一個是善終,就是好死。我們注意去看三十年前,我記得小的時候,很多長輩八十幾歲了,突然有一天沒睡醒就走了,很安詳就走了;可是近幾年很少聽到老人家睡著就走了。為什麼能這麼好走?沒有罣礙、沒有執著,而且常行善事。《德育故事》裡面,很多人一生行善,要走的那一天,天神來接還聽到天樂。現在很多人走,都在哪?都在醫院走得多,而且之前的急救特別痛苦,所以現在還可以寫臨終的時候不要急救了。所以要帶得走的,這個身體也帶不走,不能執著!身體都帶不走,妻兒帶得走嗎?錢帶得走嗎?帶不走的東西,你還留一堆,之後就打架了。所以林則徐先生提醒我們,「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他滿賢能的,「則損其志」,他一想我爸爸留的錢,三代都花不完,我還努力幹什麼?本來可以成范仲淹,最後變誰?「子孫不如我」,子孫程度比我還差,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他已經比較愚昧,你又給他錢,吃喝嫖賭都來了,「益增其過」,他的過失都來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就留德行、留陰德,於冥冥當中積陰德庇蔭後代,這是有智慧人的選擇。

  我曾經跟大家講過,我遇到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盧叔叔,他二十九歲就當專業總經理,專門解決企業問題,他是企業的醫生,可是他的兒子從來沒有到過他總經理辦公室。不然那小小年紀,一到辦公室去,跳上很舒服的椅子,無形當中虛榮心就上來,要護念好孩子的善心;到公司去一看,總經理的兒子就特別寵愛,都會影響小孩。公司派車來接,從來沒有在他們家門口接過,都是在巷子外面,不要讓孩子看到,我爸爸那台車多跩、多炫,台灣是怎麼講?囂張。真的!我們要冷靜,我們自己有虛榮,孩子什麼時候上身自己不知道。有個計程車司機,把他孩子送到收費比較高的幼兒園,有一天親自載他兒子去,結果到了他兒子下車,他沒急著開走,剛好他兒子的同學走過來,兩個人一起並肩走,他就聽到那個同學問他兒子,這個是你的誰?那個是我們家的司機。你看孩子虛榮心來了,都在那裡比誰家的車比較好,誰家的房子比較貴,所以護念孩子的善心很重要。不然到最後就像格言裡面提到的,「毋以嗜欲殺身」,人不要養成壞的習性、欲望,傷害自己的身體;「毋以貨財殺子孫」,留了一大堆財貨,子孫去爭去奪,那反而害了子孫。所以范仲淹先生沒留什麼錢給後代,把真正的道義留給後代,他一千多年後代子孫不衰,這麼興盛。所以我們還是要相信真理,人算不如天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曾國藩先生的外孫聶雲台先生,他民國初年住在上海,上海是最明顯看到大起大落的人家,他總結這些經驗,寫了一本書叫《保富法》,保住財富的方法。大家可以上網,應該找得到這個資料。他其中提到,有個商人很有錢,清朝末年發生嚴重的災難,他是開錢莊的,現在叫銀行。他有個分公司的經理(掌櫃的),捐了五百兩,他有幾百萬兩,捐了五百兩,被他罵得半死,這我的錢,你怎麼可以亂捐,我有財富的原因是什麼?只進不出,這就是我有錢的方法。後來民國了,他的錢換成那個時候的大洋,好像是三千萬的樣子,非常有錢,是三千萬。大家看過民國那個大洋沒有?請一餐飯,一個大洋下去,可能就差不多了。結果他三千萬,有十個子孫,每個人分三百萬大洋,不到幾十年全敗光,其中有一、兩個孩子德行還不錯也敗掉。有時候我們看這個人不錯,怎麼會人生這麼不順遂,經典當中告訴我們,「為善必昌」,一定可以昌盛;「為善不昌,其祖上必有餘殃,殃盡必昌」,他祖上做了一些事不好,影響到他,他有餘殃,餘殃盡了,他的善還是能夠得到好報,所以我們行善要有信心。「為惡必殃,為惡不殃,其祖上必有餘昌」,昌盡還是必殃。說實在的,那個人能賺三千萬,那是他祖上的陰德在庇蔭他,人還以為自己很有本事,誤解了這些道理,結果後來子孫統統都淪落了。為什麼?世間這麼苦,你就看著那些人餓死,所謂「積財傷道」,還是要隨分隨力去幫助,甚至瀕臨死亡的人。

  在歷史當中記載著春秋的財神范蠡,輔佐越王勾踐復興的,陶朱公。他離開勾踐以後自己做生意,「三聚財,三散財」,愈施愈多,財布施得財富,這是人有財富、有富貴的真正原因,多行善行,多行布施。所以我們看到在金融風暴當中,我在大陸認識好幾家企業,他們都很樂善好施,在金融風暴當中都沒有什麼影響。其中,因為剛好去年底,他們辦了一期六百個企業家的課程,而且他這個課程很有意思,全部是公司的負責人來上,六百人。其中有十幾個當地的企業家來做司機,你看他們是得利益的,喜歡更多的企業家得利益。這十幾個人當司機,從大江南北來的人,一坐上去,一看,這個人耳垂這麼大,臉這麼寬,一看就不像司機,這麼一詢問下來,某某飯店的老闆幫他開車。大家看,開始上課了沒有?上課了,這堂課可能比台上更震撼。傳統文化能讓一個企業家,他得利益以後,希望更多的人得利益,縱使他是做義工開車,他都非常歡喜。這幾位企業家,我們跟他交流的時候,他就談到,他說這種去幫助人的快樂跟賺錢的快樂不一樣,所以老祖宗講的「助人為樂」,「行善最樂」。

  這些企業家他們投入這些公益的事業,其實就像《大學》裡面講的,「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領導者很重視仁德,甚至於是希望倫理道德能夠在社會當中推展開來,他底下的人佩服他的領導者。這次主辦的當中,有一個是大洲用品公司,他的員工有一千多人,全部都學《弟子規》,很多員工都只有初中畢業,可是學完以後很認真,氣質比現在的大學生還好,還有禮貌。所以很多大學的老師去他們公司參觀,都覺得很汗顏,我們大學的孩子,都不如這些初中沒畢業的都有,他們的禮貌都比我們的孩子還要好。所以他整個員工就很有使命感,我們要做好,我們是傳統文化的旗幟,我們應該給社會一個好的榜樣。這個企業就是心懷天下,心懷整個民族文化的承傳,用這種心境來經營,我們相信他的向心力一定會很強的。

  剛剛提到五福,俗話講的「死生事大」,我們要努力帶得走的,這個身體終究會用壞掉的,所以這個身體結束以後到哪裡去,是這一世最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聽到這裡就覺得,這是宗教的問題,其實人應該去明白這些真相才好。智慧帶得走,所以人在要走的時候非常清楚,那一定是好地方去;假如是糊裡糊塗的,那很可能就沉淪。其實這個概念,我不是在宗教裡面思考的,我記得我念大學的時候,曾經看過一本書叫《前世今生》,大家看過沒有?看過。這是西方的醫生、科學界的人,他們用科學的方法證實了人有輪迴轉世,人不是這一生走了就沒有了。所以鍾茂森博士有特別針對西方這些幾十年來研究出來的結果做了演講,大家可以上網去查,《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這會給我們人生一個很好的思惟,這一輩子怎麼好好經營,我下一輩子是提升的。其實人生跟讀書一樣,學得很不好留級,更慘的還會什麼?降級,學得好可以升級。所以帶得走的就是靈性,帶得走的就是智慧。

  而且他在輪迴轉世的報告裡面,還提到有一個印度的女孩,她沒幾歲,可是就跟她爸爸講,那裡是什麼樣子,有一戶人家裡面有什麼人,講得清清楚楚,他爸爸很吃驚。後來開車開到那個附近,她愈講愈逼真,之後就跟著那些研究的科學家一起到那戶人家去,就開始給她考試。然後就說,比方說她的親人,她的兒子進來,然後就跟她講,那是妳的外甥,就騙她,然後你就看那個小孩,看著她前世的兒子,她才六、七歲,看那幾十歲的大男生,就像媽媽的眼睛一樣看著他,騙不了她。後來還給她做一個測試,把她前世的先生找來,然後測試說,有什麼事情只有你們夫妻知道?然後那個小女孩就說,他還欠我多少錢沒還。那個先生流冷汗,這個只有我太太知道而已,其他人都不知道。所以我們這一生要開悟,不要耍小聰明,不要佔人家的便宜,為什麼?一佔人家的便宜,下一次再遇到,要加上利息、加上通貨膨脹,全加,一點便宜都佔不了。人這些道理明理了,那這一生坦坦蕩蕩的做人,理得心安。

  我們這一生要提升自己的靈性,要留下德行,首先還得從老祖宗的教誨當中說到,要修身、齊家,還得要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樣修上來,最根本的還在格物,格除人的習性、欲望。所以要去掉這個貪心、去掉壞的脾氣、去掉傲慢、去掉愚昧、去掉懷疑,很多這些人的習性,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從根本下手。「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人有仁慈心、有孝悌,這些習性就能伏得住。所以《孝經》才告訴我們,「孝悌之至」,一個人孝悌的心達到極致;「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你的智慧就彰顯起來,所以格物的功夫,首先從孝悌做起。我們承先啟後就把德行留下來,啟發後代子孫,那首先要留孝悌。我們昨天在唱到跪羊圖的時候,「福祿皆由孝字得」,我們孝了,很自然的上行下效,下一代家道就傳下去。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戶崔氏的人家,他們的曾祖母(算是阿祖)沒有牙齒了,結果她的祖母每天自己盥洗乾淨,上堂去給她這個婆婆餵奶,因為她沒有辦法咬東西。你看這個媳婦很有孝心,餵她的婆婆,她婆婆吃完以後才去餵孩子,都是先想到孝。所以當父母每一次都是先想到自己的父母,這個孝道就傳給孩子。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跟孩子一起吃飯,還有爺爺奶奶一起吃飯的時候,挾起來的菜,第一口給誰?給孩子?挾菜重不重要?道!道在哪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道,都是落實孝的這顆心,一挾起來馬上想到父母,挾給父母,這個孝道就傳下去了。我們有同仁就回想,他是山東人,非常注重祭祖,每一次除夕吃水餃,熱騰騰的第一盤出來,爸爸非常莊重的叮嚀他,「恭恭敬敬的端到祖宗的靈前,不可以打噴嚏,不可以說話」。畢恭畢敬趕快端去放著,端好了,再跑回來,第二盤給誰?給爺爺奶奶端過去,做得很自然,孩子就覺得這就是我做人的根本。所以在吃飯當中,在先後的順序當中都是把孝道落實下去。你看同樣吃飯的順序,現在吃飯的時候誰先上桌?你看現在都顛倒。比如打電話,應該是孩子到了給父母打電話,現在轉成什麼?父母給孩子打電話。連吃飯順序都是顛倒的,現在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沒吃,孩子砰就跳上去,大人還沒吃,他已經吃飽了。

  曾經有一個兒子,帶著女朋友回去給父母看,結果父母還沒吃,兩個人上去吃完拍拍屁股,好了,我們走了,沒教!大家不要小看這個生活細節,人的善心都是在生活當中培養出來的。當他吃東西的時候都不會想到父母、都不會想到長輩,他什麼時候想到?缺錢的時候想到了。女兒發短信來了,一打開,「爸,沒錢了」。兒子發短信來了。真的,年輕人不提醒都這麼幹,結果我們這麼講的時候,那個大學生慚愧!他說我父親的手機裡面,只要我發的他都捨不得刪掉,結果全是要錢的。這個父母真的是無私的付出給孩子,連要錢的都這麼寶貴,捨不得刪。當我們子女真體會到父母這顆心,行孝就很自然,還有什麼勉強。我記得,我跟爺爺住一起的,爺爺看著我們長大,感情非常好,每一次吃飯,我爸交代,來,去叫爺爺吃飯。我爺爺會在哪裡下棋,會在哪裡跟人家談天,我差不多已經清楚了,禮拜二可能在哪,禮拜五可能在哪,都有默契,祖孫的默契,每一次都找得到。「阿公,吃飯」,那個聲音傳過去,旁邊所有的鄰居一聽到,很奇怪,不由自主的都smile,你看天倫,每個人感覺都很歡喜。然後就看到我爺爺,「我孫子叫我吃飯,抱歉」,然後就牽著我就走回來,你看多快樂。家道!這叫什麼?「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孝悌的道沒傳,他好的沒學到,一定學到自私,他不為爺爺奶奶想、不為父母想,就變成為自己想。你看我們剛剛講的,去叫爺爺奶奶吃飯,很高興,這是得乎道、得乎天倫。

  我記得我小時候出去的時候,一看到奶奶喜歡吃的東西就買,然後抱在懷裡。我一買我就高興,坐在遊覽車上一直高興回來,因為我只要想到,我奶奶接到那個東西,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麼樣子,結果奶奶一接高興多久?高興一輩子。尤其是剛買回來那兩個禮拜逢人就說,你看孫子給我買豆腐乳,來,你也來兩塊吧。好東西跟人家分享,你看我們現在想到了,都還很高興。得乎欲,我們不挾給父母,挾給孩子,滿足了他的私欲。父母挾給他,爺爺奶奶也挾給他,請問這個家誰最大?看挾菜就可以看出一個家庭裡面的身分,有沒有?誰是皇帝?小孩是小皇帝,所以所有的人都應該替我服務,你看他的恭敬心、孝心從哪裡長?被服務久了,人不知不覺就有一個態度,應該的,理所當然,所有的人替我服務都應該的。你十次有九次滿足他,有一次不滿足他,他就發脾氣,大發雷霆。在深圳有一個女孩六歲,剛好出去逛街,她想買的東西,她媽媽說沒錢,她當場打她媽媽的臉,打得都腫起來。旁邊的人看了,妳這個女兒太不像話,妳不好好管教管教她。她說我捨不得打。捨不得管教,以後誰管教她?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們曾經去訪問一個很有德行的幹部,他的老母親八十幾歲了,他是個孝子,他的母親不敢坐車,會暈,他從鄉下跑到縣城裡面,用板車推他母親去,最少要推五個小時,你看這麼孝!就這樣推,因為孫子住在城裡,要去看孫子,就這樣推著老母親過去。這個老人家講的話很有意思,她說:「我們管教他還知道輕重,以後出去人家管不分死活」,是不是?你現在把他管好,那是真正護持、真正慈愛他,讓他做人做事一輩子受益,等到管不住的時候,那就麻煩了。所以管教孩子「少成若天性」,要從小好好管。我們現在看到這些現象,要有一個很自然的思考,六歲的孩子打母親,買不到東西生氣,請問這個事情是結果,惡因什麼時候埋下去的?可能是一、二歲的時候,第一次出去買東西,然後她想買那個,媽媽說:這個已經有了,別再買了。我不管,就開始坐在地上哭了。這個時候怎麼辦?諸位朋友們,孩子要靠你吃穿的時候,是你最好教他的時候,他不得不聽你的教誨。孩子假如不靠你吃穿的時候,他就不聽你的話,所以當他十三、十四歲的時候,他常常就跟你說,不要拉倒,我離家出走。那個時候就不好管,要趁小管,把他的壞習慣扭過來才行。這要下決心、要很有耐心。

  所以一、二歲那個時候,第一次,慎於始沒有把握,慢慢的他就愈來愈囂張、過分。我自己小的時候也曾經跟我媽媽要過東西,每次了解這些情況,就很感激父母的恩德,沒有把我們寵壞。其實我是很有條件做敗家子,大家看得出來嗎?我是長曾孫,長孫、長曾孫,幸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很平等,沒有跟兩個姐姐不一樣,不然我就完蛋了。所以我犯錯的時候,我爺爺都說:打,這沒打怎麼可以!這個爺爺太偉大了,雖然我那個時候覺得他很無情。所以人,你真愛護一個人,有時候他要十年、二十年以後才懂!這個時候我們還能堅持對的去愛他,這才是真正有智慧,也是真慈悲。慈悲不是濫慈悲。所以我爺爺很有威嚴,然後母親也都配合父親教訓我,也不會給我袒護。每次我被處罰,我媽媽頭都低低的,都不看我,可能她怕她受不了,心軟,所以寧可不看。我媽不看我,我只好看我爸,然後我爺爺很聰明,馬上把我奶奶帶上去,斷了我的糧草。不知道爺爺有沒有讀過《孫子兵法》?只要有長輩溺愛,那個孩子一犯錯,不先想自己錯在哪,首先想躲在誰的後面就沒事了,孩子的聰明都用錯地方。假如父母很有原則,孩子時時都知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你看孩子一、二歲的時候,要做什麼?小朋友這個東西給你,他馬上怎麼樣?看誰?看爸爸、看媽媽,爸爸媽媽就是他做人的標準。這時候你都抓得很清楚是非善惡,他就從這裡學到了,三歲看八十。

  所以我那個時候給我母親耍賴要買,結果我母親不理我,繼續看她的書。我看不行,要使出渾身解數,就開始在地上打滾,滾了十幾分鐘,我開悟了。第一,冬天的地上很冷;第二,打滾其實也滿累的,拍拍屁股走了。我媽還是不看我,你看定功很重要,假如我站起來,我媽說:你再鬧、再鬧!好,下次走著瞧,是吧。媽媽統統一句話都不說,那種威嚴就覺得好像我是無理取鬧,自己都覺得很慚愧。所以非常慎於始,不讓孩子這種無理取鬧,孩子就覺得這樣沒有用,他自然就守規矩。為什麼管不了?他每次無理取鬧都有用,都把父母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我哭到第幾聲的時候,我媽媽就受不了,當然他就予取予求,他攻城掠地,我們就麻煩了。所以真愛護他,真的這些是非善惡的原則一定要堅持好。我們看到這個孝,就從生活當中時時都能先想到父母開始,《弟子規》才講,「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都是道。坐個椅子有這麼嚴重嗎?行為本身,心行是相應的,每個行為都在影響他的心境。你看爺爺奶奶都沒坐,那孩子就先坐下去,他的恭敬心去哪裡長養?很自然的,父母,爺爺奶奶先坐,那一分孝心直接就感染了孩子的心境。

  剛剛講到的唐朝這個崔氏,她這位媳婦有德,先照顧婆婆,後來這位婆婆就把所有的子孫召集起來:這個媳婦太孝順了,我非常感激這個媳婦,我對你們沒有什麼要求,你們以後一定要好好孝順你的奶奶。因為她是曾祖母(阿祖)。結果這個家族成為唐朝所有當官的人家當中,他們家是第一家族。所以人的福分,真的最大根大本,孝悌當中感福報來的。現代有一個很孝順的媳婦,婆婆生病了,她得常照顧,結果要種田,那個地方分田地,她就要了一塊最差的地,因為離他們家最近。結果她就這樣付出,她的兒子才念小學很感動,跟她的母親講:「媽,妳不要這麼趕,中午飯、晚飯我來替妳做,哪一些我幫得上忙,照顧奶奶的都由我來」,馬上就傳遞出去了。後來過了一、二年收成,本來她那一塊最差的地,反而收成很好。當地都在傳,這一定是孝感天地。所以天地都能跟人心起感應作用,你看她侍奉她的婆婆,她的孩子孝心長了,一輩子都會孝順她。其實我們只要能去體會到父母,時時把我們的生命看得比他們還重要,能體會到父母的心,行孝就不難。

  母親整個懷胎的過程是很辛苦的,我自己也是有去了解,請教一些曾經懷過孕的。她們都提到害喜的時候,像暈車一樣很不舒服,到最後臨產前,連翻身都很不好翻。我們俗話都講,生一次產是過一次鬼門關,雖然現在醫學比較發達,但事實上生產的過程,十幾分鐘、一段時間就有一個陣痛,我曾經問過,那個比喻好像就是拿一把小刀割一痕、割一痕那種痛的感覺,而這個生產的痛比癌症還要痛。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之後,她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把自己人生這麼大的痛苦完全放下,第一個念頭就是孩子健不健康。所以母親那一念心,至誠的愛心,不是金錢能夠買得到的,那是我們要用至誠的孝心去回報,那個不能用錢回報的,那回報不了,那是無量的,錢是有量的。其實說實在的,假如母親,我們那個時候剛生出來,三歲以前沒有行為能力,父母就拿個錢,你自己買東西去吃吧,我們活得到現在嗎?活不到。我們要想想自己的成長過程,父母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在裡面,一把屎、一把尿,讀書要擔心我們的學業,上了大學要擔心我們的工作,出社會擔心我們的事業、擔心我們的婚姻,有了狀況,比我們還要擔心。

  像在讀大學的時候,體會不到父母的心,難得回家,一回家又往外跑,這太不孝。人真的要被教育,不然都提不起這分孝心。你看每一次我們說我們要回家去了,一、兩個月沒回來了,父母一知道,像過年一樣,趕快買我們喜歡吃的東西,就趕快做。回到家裡吃,太久沒吃到媽媽煮的,吃得可高興,才回過神來,「媽,你為什麼不吃?」媽媽說:「你吃就好了,我不餓。」媽媽看我們吃,高興!「你看又瘦了,多吃點。」有個大學生回去,他母親給他煮水餃,母親太高興兒子回來,包好以後才發現忘了放鹽,結果急中生智,到藥局去買了一個針筒,把那個食鹽水攪好,你看人有愛心,靈感、創造力就出來了,然後拿了針筒就一個一個水餃這樣打進去。後來兒子回來了,太久沒吃,一坐下來就拼命吃,吃了幾個才回過神來,「媽,妳也來幾個水餃」,你先吃。兒子繼續吃,突然母親就笑了,「你媽媽老糊塗,包水餃包得太興奮,居然連鹽都忘了放,幸好我想到一個方法,這個針那麼細,打進去不會再漏出來,還好吃吧?」孩子聽了覺得挺有意思的,笑了一下,他繼續吃。可是接下來挾起來,突然間他腦海浮現一個影像,就是他母親小心翼翼把那個食鹽水打到每一個水餃裡的那個情境,當下這個大男人水餃吃不下去,眼淚流下來了。

  所以我們冷靜下來,父母的愛沒有轟轟烈烈,可是卻在每一個生活細節當中,只要我們肯用心去體會。我們靜下來,父母的愛護都在我們的心中,馬上就浮現起來,我們在生病的時候、發高燒的時候,父母幾乎整夜沒怎麼睡。父親的那個大手,過沒多久時間就在我們的額頭上;突然感覺到我們已經退燒了,都可以從父親那個手裡面,感覺到父親的心踏實了、安心了,才回去睡安心覺。我們能體會到了,孝就自自然然流露出來,家道也傳下去了。好,這節課先跟大家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