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成佛 (第二集) 2013/4/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264集) 檔名:29-361-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四十三頁,我們從第四行看起,從註解看起:
『圓滿昔所願』,「昔所願者,即法藏菩薩於五劫中精勤求索,結得之四十八大願」。這是敘述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之前,行菩薩道的時候,由於悲心特別重,希望能夠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向世間自在王如來請教,能不能滿足他的大願。世間自在王如來教他去參學,實地去觀察,諸佛剎土裡面有好的地方就採取,不善的地方就不要。他用五劫的時間,每一尊佛剎土都參訪過,一個也沒有漏掉,總結成四十八願。四十八大願不是憑空想像來的,也不是他老師教給他的,他實際考察得的這個總結,依這個總結來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也就是說,集一切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諸佛剎土裡頭的精華都在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全都看到了,極樂世界是這麼來的。建造極樂世界目的何在?就是今天所說的這兩句經文,「圓滿昔所願」,昔所願是過去參訪的總結,四十八願;「一切皆成佛」,十方諸佛剎土一切六道眾生,希望他們統統往生極樂世界,圓滿證得究竟的佛果。這真正不可思議。「所發本誓」,本誓就是四十八大願,「一一功圓果滿」,功是指修學功德圓了,果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滿足了,四十八願願願兌現,這才叫滿,「故名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虛空,此正是四十八願之本體,從此一句流出四十八願,一一之願亦只是顯此一句。」念老在這裡註得好,這一句確確實實是不可思議,念老稱奇哉、奇哉,太稀有,太難得,一切經裡頭沒有看到有這麼一句,這一句正是四十八願的本體,四十八願就從這一願裡頭流出來的。阿彌陀佛願一切眾生皆成佛,所成之佛跟他完全平等,不會說所成的佛比阿彌陀佛次一等,沒有,與阿彌陀佛平等成佛。既然是大願的本體,我們就曉得,從這一句流出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顯此一句,就是一切皆成佛,願願都是顯這一句。
「《往生論》謂三種莊嚴(佛土、佛、菩薩)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這兩句,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從《三藏法數》節錄下來的。「器世間清淨:謂世界如器」。器是個器皿,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用的,都稱之為器。謂世界就像器一樣,「隔別名世,間差名間,故名器世間」。世是從時間上說的,有過去、現在、未來,這叫隔別。世間這個間,說做世界也是一個意思,它從空間講的,有四方、有四維、有上下,所以叫間。整個世界也是一個器,所以叫器世間。「謂彼安養國土」,安養就是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界不安,極樂世界安穩;我們這個世界養,樣樣都要靠自己,極樂世界的養不需要靠自己,阿彌陀佛慈悲願力來供應,我們想什麼,什麼都現前。所以,安養世界是彌陀四十八願、無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這個世界沒有邊際,「廣大無邊,如太虛空」。我們這個世界包不包括在裡面?包括。安養世界有多大?遍法界虛空界,所以它沒有邊際。中國古人所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用在西方極樂世界非常恰當。「清淨光明,如日月輪」。這個世界清淨,沒有污染;這個世界光明,沒有黑暗,也沒有陰天。這個世界上沒有落雨,沒有聽到極樂世界下雪、落雨,沒聽說過。極樂世界沒有風災,風災、水災、火災統統沒聽說過,所以它安。有三災不安,沒有三災這是安,安穩。在那個地方養道,養心、養道。「具足珍寶莊嚴,是名器世間清淨」。無量珍寶,隨眾生的心意自然現前,你想什麼,什麼都現在你面前。「器世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修行的環境、生活環境、上求下化的環境,都包括在這一句裡頭。
下面接著,「眾生世間清淨:謂所化眾生,隔別間差,故名眾生世間」。眾生差別在哪裡?程度不一樣。從程度上分,好像有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初級班的是同居土,中級班的是方便土,高級班的是實報土。實報土是上輩往生,方便土是中輩往生,同居土是下輩往生,三輩往生章細說這些狀況。「謂彼阿彌陀佛,於一佛土,身不動搖」,他坐定了,「於一切時,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令其如實修行,離諸染著,皆願往生我國」,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是名眾生世間清淨」。
這兩段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器世間是物質生活的環境;眾生世間,到那個地方跟我們相處的大眾,我們也要往生到那裡去,所以這對我們就非常重要。在這個地方只舉阿彌陀佛一個人,一即一切,每一個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都一樣,一心安住在極樂世界,身不動搖,如如不動。這個身不動搖,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肯定你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教學。進入講堂之後你就坐定了,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吃飯、不需要睡眠,他是法性身,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見分,我們誤會了,把阿賴耶的見分當作是我的心,把阿賴耶的相分當作是我的身。阿賴耶是生滅法,剎那生滅。阿賴耶的身跟心都需要養分。沒有養分,說實在話,它也不會死;身死了,人道死了,落到鬼道沒死,落到其他道去了,它去投胎去了,所以它沒有死。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肯定,不能懷疑。如果人死了就完了,死了什麼都沒有,我們何必學佛?不必學了,學它毫無意義。真正的事實真相,人死是身死了,死了以後還有個靈魂,那個東西不死。靈魂需不需要飲食?需要;但是沒有飲食,它也不會餓死。它有餓苦,感到沒有東西吃的時候餓苦,它有苦,它不會死。它遇到緣,它就投胎去了。
緣是自己結的,不是無緣無故來的。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要與一切眾生結善緣,決定不結惡緣。跟惡眾生也結善緣,要善到底,他傷害我,甚至於把我的身命殺掉也沒關係,也不要有怨恨,結善緣。永遠跟人結善緣,我們在六道的時間就不會很長,一定會超越六道。跟六道眾生善惡緣統統都結很難離開,為什麼?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事情真麻煩。佛教我們隨緣,善惡緣都隨,決定不要放在心上,這高妙!心上只放阿彌陀佛,心上只有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壽命終了決定得生淨土。這個經文我們要多看,遍遍看,為什麼?熟悉老家,我將來要回去,那邊的環境我熟悉,那邊的人事我熟悉,熟悉環境、熟悉老家。愈熟悉,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們懷念的那些人統統都來,隨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看,上品上生,無數諸佛隨同阿彌陀佛來接引;上品中生一千尊佛;上品下生五百佛菩薩。這個不熟不行,要熟透。
彌陀身不動搖,於一切時放大光明,光明裡頭就有化身,化無量無邊身,「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這是佛。我們呢?我們的身也不動搖,在彌陀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於一切時我們也會放大光明,也現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幹什麼?供佛。供佛、聞法,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我們的化身,供佛是修福報,聞法是修智慧,福慧雙修,這都不間斷。所以在極樂世界成就福慧不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在這個世間,找一個好老師都找不到;往生到極樂世界,老師全是諸佛如來,統統是你的老師,你沒有見不到的,你想見的沒有拒絕你的,這個不能不知道。佛是眾生有感他有應,我們往生去到極樂世界是諸佛有感,我們應了。一切諸佛跟彌陀同願同德同行,都希望幫助我們快快成佛,都是這個心。我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是主,十方一切如來是伴,幫助阿彌陀佛來教化我們。想學佛,想成就佛的圓滿智慧、神通道行,你不到極樂世界你到哪去?極樂世界是成佛的速成班、保證班,一個不漏,個個成就。
經典熟透了,我勸導年輕的同學,你們時間長,修淨土,《無量壽經》要念三千遍。三千遍不多,過去法達禪師誦《法華經》三千遍,他去見六祖,《法華經》比這個分量大多了,差不多十倍,這個經的經文只有《法華經》十分之一,三千遍不難。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至少要從頭到尾看滿三百遍,你的心就定下來,你就得念佛三昧,根利的你就開悟了。不要找老師,自己在家裡幹。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自然就通了。這個註解你要是讀三百遍,一個星期讀一遍,一年讀五十遍,三百遍就是六年。《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大概一年就完成三千遍,不難!下定決心,鍥而不捨,一直下去,每天十遍經,一個星期把這個註解從頭到尾看一遍,這就是修淨土的定課。看明白了,依教奉行,不能光說不練。經典裡面教給我們怎麼做的,統統都做到、都明白了,你取西方極樂決定是上品上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
所以這裡頭有幾句話,「令其如實修行」,照經上所說的,老老實實去修行。「離諸染著」,什麼是染著?娑婆世界,器世間是染著,有情世間也是染著,對這個世間的一切都要放下,都不要放在心上。「皆願往生我國」,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接受阿彌陀佛這樣的教誨。極樂世界沒有惡人,惡人不能往生。《彌陀經》上說得很好,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三樁,「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我們知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少了不行。這說極樂世界的人事環境多好。
現在這個社會好人少,不好的人多,真正給我們說老實話的人少,花言巧語騙我們的人太多了,找一個好人真不容易。現在人真是太難了,父子都互相欺騙,夫妻也互相欺騙,沒有真正的朋友,都是利害,有利的時候是朋友,沒有利的時候是敵人、是冤家對頭,這個世界多可怕!這個世界,還願意住在這裡嗎?聰明人早就要走。有人告訴我,他說我的壽命還有十幾年,我聽了都害怕、都流眼淚,我還要受十幾年的罪。說這個話的人不是普通人。我的壽命早都過去了,來到這個世間壽命是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以後這個壽命全是佛菩薩加持的,不是自己的。佛菩薩加持我幹什麼?無非是表法。我們跟夏蓮老、黃念老走一條路,一個會經、一個集註,我們擔任宣傳工作,把這個法門發揚光大。過去所講的一切經都是鋪路,現在專修專弘,這是康莊大道。做給大家看,這真的不是假的,沒有第二種選擇。無上妙法、無上深妙禪,都是佛說的,所以我們除往生極樂世界這一念之外沒有別的念頭。這眾生世間清淨。
「眾生世間」,這裡有個簡單解釋,「謂一切有情眾生」,這個有情就是有情識的,也就是我們講眾生裡面的動物,他有思想的。有情眾生,「皆假五陰和合眾共而生,名為眾生」,這叫眾生世間,「又復各各差別不同,故名眾生世間。」各各差別不同,那是無量劫來造業不同,受報不一樣,生生世世累積在阿賴耶識裡頭,變成阿賴耶的業習種子,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就以我們人道來看,我們生到這個人間,引業是相同的,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生,我們都到人間來了,都得了人身,這個引業是五戒十善。在中國沒有學佛的人得人身,是五倫、五常、八德,是這個業。五倫、五常、八德跟佛法裡頭的五戒十善,功德是平等的。修得很好,到人道來了。雖然得人身到人道來,福報不一樣,貧富貴賤、賢愚不肖,智慧不一樣,福報不一樣。
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就變成一樣,智慧一樣,福報也一樣。怎麼知道?阿彌陀佛第二十願講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就一樣了。阿惟越致菩薩是圓證三種不退的菩薩,這三種第一個是位不退;第二個是行不退,常行菩薩道,不會退到聲聞、緣覺;第三個是念不退,念念趣向無上菩提,不會退轉的。這是實報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到極樂世界,個個都圓滿證得,真正不可思議。真搞清楚、搞明白,極樂世界不能不去,你不去就錯了。這個世界不可以留戀,好事可以做,做好了之後,功德都給他們。誰要給他,往生極樂世界帶不去的;你建立的大道場,道場帶不去。極樂世界的道場比你這裡莊嚴多了,你建很多道場,還沒有一個道場是用七寶建成的。極樂世界的宮殿、居住的樓閣,眾寶莊嚴,這個世界不能比。完全是自性功德、彌陀本願加持所變現的,提供大家做修行道場。
我們看下面文,「今云一切皆成佛,極顯此二種清淨也」。「本經《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這是說七寶池、八功德水,水能隨眾生意,「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流水有音聲,你細細的聽。「或聞佛法僧聲」,就是三寶聲,它在那裡讚歎三寶。或者聞到「波羅蜜聲」,波羅蜜是真實智慧,與自性圓滿相應的智慧,聽到這個聲音。或者是「甘露灌頂受位聲」,聽到佛予菩薩灌頂,為菩薩證明,他修行證果了。「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這些話我們要學。在極樂世界,眼見種種色相,耳聞種種音聲,心是清淨的。換句話說,對所有境界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換句話說,你的清淨平等心沒有被外面境界所動搖,不會生起貪愛的心,不會生起佔有的心。為什麼?他隨心所欲,想什麼,什麼都能現前;不要,不要就沒有了,痕跡都找不到,真正得大自在。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佛的心,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清淨平等覺,真的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你說他怎麼能不往生!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你想聽就聽見,不想聽,聲音就沒有了;你想看你就看見,不想看,現象也不見了,隨心所欲。六根接觸,我們這裡講六塵境界,那個地方不是塵,塵是染污,那個地方沒有染污。六根接觸的境界都是清淨不染,都幫助你長養善根,與法統統相應,喜歡聽的你就聽到;不喜歡,不喜歡就沒有了,了無所聞。「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永遠不退無上正等正覺。不像我們這個地方學習,有進有退,初學的時候功夫不得力,退多進少。總得有相當功夫,十年、二十年,有一點根了,能夠不退,這是好事情。能不退說明你有進步,這個進步是很明顯的,心清淨了,妄念少了、雜念少了,智慧常常現前,念佛的佛號慢慢感覺得不間斷,這是好事情。佛號能夠不間斷就叫功夫成片,但是不間斷裡頭不能夾雜妄想,不能夾雜妄念。佛號是不間斷,裡頭有妄念、有雜念,功夫不純,那不叫成片,不夾雜妄想雜念才叫成片。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只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都不想,用心要專一。想西方三聖,不如想一尊阿彌陀佛,專一。印光大師在蘇州閉關的時候,關房我去看過,他的關房不大,大概面積跟我們這個攝影棚差不多。隔成兩間,一間臥房,一間是佛堂。佛堂裡面只供一尊佛,阿彌陀佛。我看到的是一對蠟燭台、一個香爐,有一盞油燈、一個引磬、一個小木魚,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牆壁上寫了個大字「死」,是老人自己寫的,每天念佛,面對著死字。別人念佛還求生,老和尚念佛就求往生。掛上個死字,提醒自己萬緣放下,死了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帶走,提醒自己。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水者,無情之器物也」。水也是一物,礦物,它沒有情識。「何以能有如是無量妙用,應機隨宜,欲聞則聞,又具如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能令聞者永不退轉?是知一真法界,一塵一毛無不圓明具德」。這裡頭這些話,以前我們聽不懂,為什麼?把水看作是無情之物,它怎麼會有這些妙用?現在我們明白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實驗。台灣劉醫生,他們也有個實驗室,做的實驗比江本博士更精彩,我這次去參觀了。他們用的機器比江本博士的新,江本博士大概是二、三十年以前那種顯微鏡,他們用的是現代最先進的。說明什麼?說明水有情,找個無情的找不到,器世間也有情。不僅是有情,它的情明顯,你看得出來,很明顯。器世間的情你看不出來,它真有!花草樹木有情,你愛它,它愛你。你真愛它,它開的花特別美,它供養你,特別香,跟你交流;你要是不喜歡它、討厭它,它逐漸就枯萎,長得很難看。這樁事情,這是宇宙的奧祕,被近代科學家揭穿了,讓我們對於《華嚴經》上一句話不再有疑惑,叫「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以前這句話,幾十年我們都沒辦法解釋,有情成佛沒問題,無情怎麼成佛?現在曉得,情與無情同一體,感覺都非常的敏銳,而且感觸的時間都非常短暫,波動頻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真正起感應的作用。
所以真真實實是有如是無量妙用,「應機隨宜」,你想見就能見到,想聽就能聽到。「又具如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能令聞者永不退轉」,這是一種感應。「是知一真法界,一塵一毛無不圓明具德」。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現前。差別從哪裡來?實際上根本就沒差別,差別全在當人自己,與別人不相干。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所現的境界就是實報土,一真法界。起心動念就變了,變成什麼?三乘的境界,聲聞、緣覺、菩薩,我們通常講十法界四聖法界,它就變了。如果還有分別執著,那就變成六道的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本來沒有,自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全是屬於阿賴耶的。所以也可以說,相宗就是這個說法,世尊應化到這個世間,度眾生成佛道,就是幫助眾生轉識成智,就看你能不能轉過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阿賴耶的識,只要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做了主,你沒有能力支配它,你受它的支配,這就是十法界六道輪迴,它變現出這個境界。必須要知道,這是虛幻的,不是真的。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有,你要說它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說它沒有,它真有其事。所以這樁事情依舊是宇宙的奧祕,諸佛如來與法身菩薩,他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凡夫不行,凡夫全迷在當中。確確實實,一真法界一塵一毛無不圓明具德。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現前,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此地就是。一迷一切迷,一覺一切覺,所以「一塵一毛,無一非圓圓果海。見《顯密圓通》,指無上圓滿聖覺果德之海」,叫圓圓果海,這密宗裡頭的說法。
「情器世間悉皆清淨,有情無情悉皆成佛,故曰一切皆成佛」。這個一切的意思非常之廣,不但包括一切有情眾生,包括一切無情眾生,也就是連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包括在其中,這叫一切。「此一句子」,這一句話,「剖出三藏十二部心髓」。這教上講的,是一切經典的心髓,核心、精髓,一切皆成佛。我們想想有沒有道理?有,佛說一切經就是教我們、幫助我們成佛的。成佛是真的,是實實在在的,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觀經》上佛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真的,本來是佛。佛出現在世間,示現成道,說法四十九年,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皆成佛。一切兩個字裡頭,包括我們在內,沒有例外的。所以是三藏十二部的心髓。「道破宗門一千七百公案玄旨」,這一句,一切皆成佛,是禪宗的玄旨,玄妙的宗旨,「直顯密宗大圓勝慧大圓滿之密意」。你看,一切皆成佛,教、禪、密,不但全都包括,而且包括得究竟圓滿。一切皆成佛,這句話、這個念頭,太神奇、太微妙了,真正不可思議,是密宗大圓滿的密意,是禪宗玄旨,是教下的心髓。
「此即一法句,此即清淨句」。《往生論》裡頭所說的一法句,清淨句,圓滿智慧無為法身。這《往生論》上說的,就是這一句,一切皆成佛。本來是佛,本來成佛,只是眾生迷而不覺,把佛看得很遠,看得很神祕,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的。你的真心沒有失掉,你的真心沒有染污,說失掉、說染污都是迷的代名詞,你迷失了,不是真失了,你一旦覺悟,立刻就成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禪定當中開悟;惠能大師給我們的示現,是聽經開悟,聽《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入了境界。應無所住是什麼?萬緣放下,而生其心是真心現前。萬緣是什麼?萬緣是障礙,是障礙你不能見性,只要這個東西一放下,真心就現前。真心,真心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它就現前,所以真正不可思議。
這一句就是清淨句,就是一法句。「亦可稱為禪宗所謂之末後句」,最後一句。「萬德齊彰,一法不立。言思莫及,唯當默契。」這句話的意思說不出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默然是一念不生,自然就契入,只要一契入,你就成佛了。惠能大師契入《金剛經》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成佛了。如果在此地聽到一切皆成佛,在這一句能契入,跟世尊、跟惠能同一個境界,沒有絲毫差別。這個境界裡頭一法不立,萬德齊彰,自性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德能統統顯示出來了,彰是彰顯。這萬德齊彰什麼樣子?釋迦牟尼佛做了詳細說明,就是那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明心見性的時候萬德齊彰。禪宗、密宗裡面是一法不立。教下是言思莫及,唯當默契。默是寂默,契是契入,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沒入進去,什麼原因?還有思惟,還有言說,不知道思惟言說是假的,不是真的。言語道斷是默,心行處滅就是契入。
我們看底下一段,「祈願感證」,這是求感應。
【斯願若尅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祈願是對虛空諸天神,希望他們散花來給法藏菩薩證明,他的四十八願願願兌現了,這叫『尅果』,自然感應大千世界感動。我們看註解,「尅果,《會疏》云:尅謂尅成,果謂果遂。亦即常云成就之義」。彌陀四十八願,願願兌現了,這是功德圓滿,彌陀求感應來做證明。「感屬於眾生,應屬佛菩薩」。感是起心動念,應呢?應是不起心不動念就能應,所以應是自然的。我們敲鐘,敲鐘的時候是感,鐘響了它是應。我們敲它,我們有意或是無意敲它,它自然就有應。敲得重,聲音大,時間長;敲得輕,聲音弱,時間短,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裡面也有有求,也有無求。有求非常明顯。無求的,我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會有感?緣成熟了。佛知道,在這個時候你可以接受,你能夠依教奉行,佛自自然然就來了。不是無感,是你成熟那個感自己並不知道。你要沒有成熟,佛來了沒用處;必須你成熟,佛來的時候才管用。
「此偈意為」,這首偈的意思,「本願若能成就,大千世界一切聖眾應受感動,當現瑞象」,現瑞象的有大梵天、有帝釋天,諸天的天神,這就是講欲界跟色界。色界十八層天,欲界六層天,這二十四天的天神,十八層加上六,二十四。諸天的天神,「當從空降下珍奇殊妙之天花,以為證明」,為阿彌陀佛作證,證明他的大願兌現,願願不虛。「如《淨影疏》云:斯願一偈,請證要瑞」,這個要就是求,請諸天來為菩薩作證,現瑞象。「若定尅果」,定是決定,決定成就果德,「大千應動,空雨妙花。」法藏比丘求這個感應證明,他的大願圓滿。
末後這一段,果然就有應。「應念證成因圓」,因圓,果就滿了。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
這一段全是用偈頌說的。
【應時普地六種震動。】
真的,大地震動。
【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空中真正讚歎。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說偈才畢,立即現瑞」。念劫圓融,這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說明什麼?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一念能現無量劫,無量劫能濃縮成一念。一念,現在我們有個概念,彌勒菩薩所說的,也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它不是真有,也不是真無,非有非無,念劫圓融。念頭才動就遍法界虛空界,所以它立即現瑞,這麼快。「故曰應時」,念頭才動那是感,立刻就有應。「大地震動,是器世間之瑞應」。法藏比丘有求,「斯願若尅果,大千應感動」,這是有感;「普地六種震動」就是應,大地震動,這是器世間的瑞應。「雨花、天樂、讚言,是情世間之瑞應」,這個就是出生無盡。賢首國師《還源觀》上告訴我們三種周遍,在這一節文裡頭可以看見。第一個「周遍法界」,說明什麼?它沒有距離。沒有距離,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應時」,應時就是即刻,剛感它應就接上,這當中沒有時間距離,沒有空間的遠近,這叫應時。「證明法藏大願決定成就」。三種周遍裡面,第二種「出生無盡」,第三種「含容空有」,也就是佛門裡面常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真心,本來如是。我們迷失了,變得心量很小,小到連自己都不能容納,那是什麼?自信心失掉,這叫真可憐。這個瑞應,證明法藏大願決定成就。
『普地』,「指全世界之大地」。『六種震動』,有三種說法。全世界大地有六種震動,第一種,「指六時之動為六動」。在這個地方,這是佛學常識,略說一說。第一個佛入胎的時候,大地震動,第二個出胎的時候,第三成道的時候,第四轉法輪的時候,講經教學,第五由天魔勸請將捨性命時,大地也震動,第六入般涅槃。這是一種說法。第二,「以能動六方曰六動」,六種震動。《大品般若經》第一卷說,「爾時世尊故在師子座,入師子遊戲三昧。以神通力感動三千大千國土,六種震動。東涌西沒」,東涌是自東方涌出來,在西方沒落,西方涌出來東方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邊涌中沒,中涌邊沒」,這就是六種。佛有這個能力。「地皆柔軟,令眾生和悅。是以東、西、南、北、中、邊六方之動」,稱為六動。這六種地動,眾生知不知道?不知道,佛的神通遊戲眾生不知道,誰知道?有相當禪定功夫的人知道。第三種,「動有六相,以六相之動,名為六動」。《晉華嚴經》,晉朝時候翻譯的,就是《六十華嚴》,最早傳到中國來的。「以動」,地動,「起」是地往上升,往上升移,「涌」,涌比起更嚴重、更顯著,「震」,這是大動,我們現在講的地震;動、起、涌、震、吼、覺,吼是有聲音。這下面有解釋,動是搖動、搖蕩,起是升高,涌是有凹凸,震是有聲音,吼是有巨響,「覺者覺他,令物覺悟」。
上面三說,「第一表震動之時,後二表震動之相。至於普令震動之因緣,《智度論八》曰:佛何以故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眾生知一切皆空無常故。復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塵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眾生見佛神力,敬心柔軟,然後說法。是故六種動地。」這是佛在講大乘重要經典的時候,先有大地六種震動,然後佛再說經。這是令聽眾知道世間一切是無常的,是生滅法,不要去執著。所以下面用個比喻說,譬如人要染衣,先要把布抖一抖,讓塵土去掉之後,這布就乾淨,才能夠接受染衣。佛亦如是,先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見佛的神力,對佛生起恭敬心,生起柔軟心。柔軟的反面,剛強難化。恭敬、柔軟就能夠接受,這是聽聞經教必須有的心態,然後說法。是故六種動地。
現在,「普地六種震動,正應法藏大士」,就是法藏比丘,「大千應感動」這個誓願,為他做證明。「復表今發願,正是將轉無上大法輪也」。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接引無量無邊的眾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相信彌陀說法無比的善巧方便,能令聞者斷疑生信,洗除塵垢、煩惱習氣,開悟諸法實相。佛的教學,終極的目標就在此地,讓我們了解全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這就是今天所說的科學與哲學。『天雨妙華』、『自然音樂』,「《唐譯》為天華鼓樂滿虛空。《嘉祥疏》云:地動表皆行因,雨華明必得果。自然音樂,證妙樂之土,說法化物也。」佛說法教化萬物。「意為:所現諸瑞象中,地動表得果皆由行願之因」,講皆行因。「雨花者,有花則有果,以表大願必然得果。自然音樂,必得妙樂之土,並廣宣妙法,化物無盡。最後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這些連起來能顯示出,經文形容得非常微妙,能令我們生起信心,有信有願就能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