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各品大意  (第二十五集)  2003/8/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17-1072a集)  檔名:29-126-0025

  諸位同學,昨天我們將清涼大師對這一品經的介紹讀完,接著下面就是經文,他的介紹非常重要,我們在此地簡單做一個總結。四諦法不僅僅是小乘學習的綱目,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看到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講經說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所以清涼講「世界有異,此獨無改」。這世界有異最明顯的,就是今天科學家給我們講的,宇宙之間確實存在不同維次的空間,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十法界。十法界,這「十」實在說它不是數字,它代表圓滿,就跟《華嚴經》用十表法是一個道理。十代表圓滿,代表無量無邊的法界。

  嚴格的說,每一個人自己就是一個法界,絕對找不到兩個人同一個法界,決定找不到。大乘經上常說,只有一個人法界相同,什麼人?如來,究竟古佛,佛佛道同,那是真正同一個法界。等覺菩薩都不同,雖然每一位菩薩都是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那一品生相無明有差別,所以說是每一個人是一個法界。再給你說真話,每一個人本身就具足無量無邊的法界,這我們不好懂了。從事上說,從相上講,我們這一個人是五蘊和合之身,這個身是色法,色法是物質。我們身上這物質用現在科學家的話來說,我們組成這身體,有多少個原子?有多少個電子?有多少個粒子?佛法裡面講的微塵,微塵講到色聚極微、極微之微,我們無法想像。極微之微,它是一個法界,它是法性,它具足性的本能見聞覺知,它具足自性圓滿的德相,能現無量無邊的世界。這不讀《華嚴》,沒有聽說過!所以就一個人的身就這麼複雜,那個受想行識就更複雜了。

  我們聽佛在經上常說,這講以我們凡夫做例子,我們阿賴耶裡面含藏業習種子,佛說如果這種子有形狀,形狀再小,像極微之微,那阿賴耶含藏的有多少?佛說遍虛空都容納不下,這話是真的。好在阿賴耶業習種子不是物質,沒有體積;極微之微還是有體積,所以世界有異,不一樣!無論是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不相同。我們一般講同分是一部分相同,還有一部分不相同。但是四諦是決定沒有改變的,那是永恆不變,我們世間人稱為真理;這苦集滅道四諦,那是真理。因此,十方諸佛出現在世間教化一切眾生,我們要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教導一切眾生離苦,世間苦,佛教導我們不是別的,離苦。在這一品經裡面,真的,我們能夠看清楚,真的是搞明白了,讀了經文之後就曉得,平常我們生活在苦裡頭不知苦。

  世間只有佛知苦樂法,這《地藏經》上說的,這一句話很不容易,沒有人能說得出。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度眾生都是這原則,都是這綱領。世尊在《涅槃經》裡面有幾句話說,他說「我昔與汝等」,我過去跟你們大家,這世尊當時在世的時候所說的。「不識四真諦」,這是世尊講過去世,他沒有成佛之前也是眾生,跟我們大家一樣不明瞭四聖諦。「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生死大苦海就是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裡頭,長劫,無量劫在六道輪迴裡頭流轉,永遠沒有休息。這四句是一首偈,這一首偈提醒我們、警告我們,我們要想離苦,要想永脫輪迴,不能不知道四聖諦。換句話說,不能不知道佛法,佛法就是四聖諦。

  四聖諦是講的世出世間因果報應,明白這事實真相,佛從哪裡學?佛從信因果入門。這不信因果,那就沒有法子,佛沒有辦法教他。沒有法子教他是現前,現在他不相信因果,沒有法子教他,將來他會信。為什麼?他果報受盡的時候,就是苦頭吃夠了,他才會相信。現在不相信的人是苦頭沒吃夠,這是事實,所以佛教化眾生一點都不著急。有一些我們世間人,看起來比諸佛菩薩還要慈悲,恨不得把這些眾生統統趕快都度化,都度成佛道了,要知道這諸佛如來都做不到。什麼原因?就是他不相信因果,他相信他自己的煩惱習氣,決定不能接受聖賢教誨。也就是說,他要搞六道輪迴,他要搞三途地獄,地獄裡頭苦頭吃盡,說不定還是迷惑顛倒,那還要繼續再搞。三途六道進進出出無數次,看他什麼時候覺悟?他一覺悟,佛菩薩立刻就來幫助他,真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所以我們學佛,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慈悲心要有,眾生無邊誓願度,要有!

  可是佛在經論上常常講,「你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一句話我們有沒有聽懂?佛說我自己沒有度,沒有能夠斷煩惱,沒有能夠出六道,沒有能夠證得菩提,我自己沒有度,要想去度別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錯了。應當怎麼樣?度別人要先度自己,自己得度,一切眾生都得度。這一切眾生都得度了,不是在事上講,是在理上講。理上怎麼說?你有能力度脫一切眾生,你有智慧,你有德能。眾生能不能得度要看緣分,他接不接受?我們知道這世間諸佛如來很多,法身菩薩更多,這都是自己已經得度。現在芸芸眾生為什麼還不能得度?芸芸眾生不接受,芸芸眾生不相信。不是佛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是眾生不願意跟他學,對他沒有信心。所以佛有能力度眾生,自己成就了,一切眾生都成就。事上講,一切眾生什麼時候緣成熟,什麼時候得度,這叫時節因緣。時節因緣沒有成熟,佛菩薩慈悲也來,來做種種示現,促成他得度因緣的成熟,讓他看佛菩薩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修行證果。

  我們在過去半個世紀當中,我們接觸佛法了,我們見到的,我們聽到的,許許多多人念佛往生的瑞相,這都是在示現,示現給那些不相信的人看。他看了之後,這很希奇,這不可思議,阿賴耶識裡頭落這印象。他為什麼還不能回頭?這印象太淺,煩惱習氣太重,這印象敵不過煩惱習氣。他必須看到幾千個人,幾萬個人,幾十萬個人,幾百萬個人,這印象深。一看之後,一聽之後,自己就可以有感動,這是真的,這世間是假的,能夠放下萬緣,一心向道。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看輕我們周邊這些念佛的同學。他們肯定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接觸淨宗法門,看到真是億萬人念佛往生,他有這麼樣深厚的善根,阿賴耶識裡有這樣殊勝的種子。今天一聽到這法門,一看到這法門,他就動心。也許你要問:法師,你說這話是你有理想還是你有根據?我告訴你,不是我的理想,是有根據。

  佛在《無量壽經》上說過,你們大家都念得很熟,《無量壽經》上有一段經文,這是佛讚歎阿闍王子。他有個小團體,阿闍王子一共有五百個人,這麼一個小團體。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聽了很感動,每個人以幢幡寶蓋來供養釋迦牟尼佛。心裡面有這念頭,沒有說話,「希望我將來成佛也像阿彌陀佛一樣」。他沒有發願念佛求生淨土,只動了這念頭,「將來我成佛要像阿彌陀佛一樣」。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一些人,阿闍王子這一些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我們就明瞭,供養四百億佛,這樣深厚的善根,聽到這法門,見到念佛人,還沒有生起念佛求往生這念頭,只是對阿彌陀佛有了好感,還沒有想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就能夠肯定,我們今天同學聽到這法門生歡喜心,生起嚮往之心,要發心求生極樂世界,那你的善根比阿闍王子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這肯定的。你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這法門遇不到,極樂世界去不了。

  也許有些同學說,要這麼深厚的善根,我恐怕沒有,我這一生能有指望嗎?你自己沒有神通,你不知道你過去,你就那麼樣武斷過去生中沒有善根嗎?所以這些妄想應當放下。從什麼地方能夠看到自己的善根發現?從你的信願行,你就能看到。如果這法門一接觸,真信真願意去,真願意去這世間一切就放下;這世間一切還沒有放下,你的信願不是真的,大概跟阿闍王子差不多。好,好一點,好得不太多,為什麼?這一生不能往生。果然萬緣放下,真信切願,那你就篤定往生,一點懷疑都沒有了,那你就可以肯定你的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善根福德超過阿闍王子,肯定超過。細心思惟觀察,不必去問別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這地方建立信心。

  如果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縱然還有不足,這一生可以惡補,這話也有根據。但是佛法裡頭沒有叫惡補,惡補是我們現代話。善導大師講「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把這事情稱之為惡補。如果你真的相信了,萬緣放下,學祖師大德一卷《彌陀經》,一句六字洪名,其他統統都不要。二六時中不間斷,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要用三年功夫,你所累積的善根福德等於無量劫的修學,密集的補習把不足的統統都補足了。有個三年五載,這人真的往生,這一樁事情,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在《往生傳》裡面看得很多。

  早年倓虛老法師,這大概在三十年前,不超過半個世紀。在香港老人家常常說,說他的師父諦閑老和尚有兩個徒弟,這兩個徒弟跟他就是師兄弟,一個參禪的法師,以後當了土地公;一個鍋漏匠,念佛站著往生了。

  參禪的這位法師,那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禪堂裡面參學,以後一直被方丈和尚看重,提升到首座和尚,幾十年的時間。後來當了首座了,名聞利養就來了,皈依的信徒來了,供養多了,道心退了,這就是我們常講禁不起誘惑。這一退道心,冤家債主找上門來,這冤家債主是他沒有出家之前的太太。太太不讓他出家,他一定要出家,太太投河自殺,這冤魂始終圍繞著他。但是他修行修得不錯,有一點功夫,護法神守護,所以這鬼魂不能貼他的身。到名利一現前,道心退掉了,護法神就走了,冤親債主找上身,附上身,就像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著魔,神經不正常,他也投江自殺。以後知道,這是夫妻兩個還修得不錯,有一點福德,功德是沒有,福德是有,當土地公去了,太太就是土地奶奶。這都是事實,距離我們都不遠。

  鍋漏匠這也很了不起,他就一句佛號,因為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麼也不懂。中年吃盡苦頭出家,所謂是苦吃盡了,容易覺悟。我們今天一般學佛的人,為什麼不能夠放下?為什麼功夫不得力?沒有別的,苦沒有吃夠,就這麼個原因。如果苦頭吃夠了,他真的覺悟,為什麼?他對這世間一絲毫留戀沒有了。所以我們自己要反省,看看自己,看看周邊的同學,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你就明白,那就是什麼?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還不錯,都過得很好!過得好就是魔、就是障礙。我常常提醒同學,要想真正成就,我們不求高的成就,只求一個功夫成片。像鍋漏匠那樣的人也是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

  什麼叫功夫成片?煩惱確實沒有斷,斷煩惱那不是容易事情。禪定能伏煩惱,不能斷煩惱,斷煩惱要開智慧,要破無明,自性般若智慧現前,轉煩惱為菩提,煩惱沒有了。所以我們知道鍋漏匠的功夫是成片,成片的樣子就是一天到晚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絕對不會起一個別的念頭,這就叫成片。煩惱斷不斷不要去理會它,你只有這功夫,你就決定往生。這種功夫也有九品,上三品的就可以自在往生,站著走、坐著走,不會生病,自在走。功夫差一點的,下品生、中品生的,可能還有一點病痛、病苦。那個病苦是什麼?消業障。業障消除,縱然有病,他頭腦清楚,他一點不迷惑,他的佛號不中斷,這決定得生。這叫真正辦道,真正學佛,先度自己,然後度眾生。

  鍋漏匠一生一次經也沒有聽過,他也沒有能力讀經。諦閑老和尚傳給他的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他一生就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除這之外,他什麼都不曉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彌陀經》上教給我們「執持名號」,他做到了。短短的三年時間,他成功了,果報那麼殊勝,諦老法師給他辦後事,對他讚歎:難得!你真成就了,天下的叢林方丈不如你,天下弘宗研教的善知識,也比不上你。這讚歎是真實不虛。他為我們現身說法,告訴我們要真正成就,「像我這樣修你就成功」。可是世間人迷惑的人多,覺悟的人不多。什麼是覺悟人?照他那個樣子修,真的覺悟;不肯照他那個樣子修,沒有真覺悟。三年時間取極樂世界,這種事情很多。

  早年我們在台灣,這大概也是四十年前的事情,總有四、五十年。台灣南部的同修還有人知道,我有一年在南部講經提到,下面有人跟我說他知道,將軍鄉一個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的。這老太婆也不認識字,心地非常善良,很慈悲,樂善好施,什麼佛都拜,什麼神都拜。三年前,兒子娶了個媳婦,媳婦學佛,懂得佛法,勸她專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要拜。這人就是有善根,我們前面講的過去生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她接受。從此以後,家裡頭設個佛堂,只供阿彌陀佛,天天念阿彌陀佛,拜阿彌陀佛,三年,站著走。我在這三、四十年當中,親耳所聞,親眼所見,放下萬緣,專心念佛,真正往生的有十幾個人。

  最近的,就是新加坡居士林前任的林長,陳光別老居士。他是生病,年歲大了,生病在家裡養病,每一天躺在病床上。李木源居士把我們的《無量壽經》光碟送給他,他聽了之後非常歡喜,每天聽七、八個小時,聽完了重頭再聽,反覆的聽;不聽經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念累了他就睡覺,醒過來,不是聽經就是念佛。兩年,他跟李木源居士說,他要到極樂世界去了,兩年,這話不是假話。李木源居士就跟他說:林長,你現在不能走,居士林人事很不穩定,只要你在世,居士林的運作就沒有問題。老林長說:好吧!那我再等兩年好了。這生死自在!又過了兩年,四年,真的往生。在往生之前,大概一個多月時間,居士林開改選的會員大會,他把林長辭掉讓給李木源,好像是一、兩個月他就走了。所以我們從他這地方體會到,他是兩年就有把握往生,他真的能去了,因為李木源的請求,他再住世兩年。生死自在,萬緣放下,沒有別的。

  我們今天麻煩在哪裡?麻煩在放不下,所以去不了,極樂世界消息都沒有。什麼時候你跟阿彌陀佛通了消息?放下就通了。有絲毫放不下,就像我們這無線電傳播故障,你有故障,故障不在阿彌陀佛那一邊,故障在我們自己這一邊,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讀這一品經,真正體會到我們的苦頭沒有吃夠。每一天還打妄想,還分別,還執著,不能夠把意志集中,念頭集中;辦一些世間雞毛蒜皮不相干的事,把人生最大的事情疏忽了。人生最大的事情,不是世間講的「立功、立德、立言」,小事;人生最大的事情是成佛作祖,是要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淨土,親近彌陀,這是大事。世尊就為這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我們能懂得嗎?所以《涅槃經》上這一句話,佛很感慨的說,也是勸導我們,提醒我們,因為不了解四聖諦,所以流轉六道生死苦海。

  本經把四聖諦展開,跟小乘經裡頭講法迥然不同,在這裡一展開是「無量四諦」。這裡講苦,無量苦,不是那麼簡簡單單的「生、老、病、死」,我們常講的「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三苦八苦,那是小乘經上常說的,你在這裡看到的無量苦。無量苦集,這苦集是業因。講到修道,講到出離,無量苦滅諦,無量苦滅道諦。無量苦滅道諦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量苦滅諦,那就是小乘偏真涅槃,阿羅漢所證的,辟支佛所證的,權教菩薩所證的,藏通佛所證的,然後再看大乘諸佛菩薩所證的果位,那真的是無量無邊。像這一些很細微的說法,確實佛在一般教學當中不多說,《華嚴》裡面講得透徹,講得明瞭。從無量,從無作,真的,整個佛法統統包括了。具足性相,包容大小,不但大小,顯密宗教沒有一法不包括在其中,這我們要知道。

  清涼給我們講到開權顯實這意思,更殊勝。佛法的成就,我們常說一定要拓開心量,古人常講「量大福大」。氣量小的人沒有福,可憐!這個量要包容。怎麼拓開心量?我說的次數太多太多,要從內心裡面去做功夫。最重要的,把內心的對立消除,把內心裡面的矛盾消除,你就恢復到本來的心量。本來的心量,大乘經上形容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些都是真實話,不是形容,不是理想,是事實。什麼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每一個眾生都是的,你本來就是這樣的。現在心量為什麼變的這麼小?迷了,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性本來是這麼大。開權顯實的意思就是幫助我們覺悟,覺悟之後心量拓開了,所以要學著包容。

  我們學了之後要落實,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我們迷而不覺的時候,我們心量很小,凡是合我自己意思的能包容,喜歡他;自己看不慣的,不合自己意思就排斥,這造罪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不曉得捨了多少人?眾生無邊誓願度,你也常常念這四句偈,但是你看不順眼的眾生,你決定不度他。佛法裡面講大慈大悲,你是什麼?你是愛緣慈悲。我喜歡他,我對他慈悲;我不喜歡,對他一點慈悲都沒有,這怎麼行?這樣學佛你怎麼會有成就?現在怎麼辦?我們究竟要從哪裡做起?沒有別的,讀經,聽經。

  我們為什麼放不下?了解不夠透徹。所以說是你不能放下,是你沒有看破。要怎樣看破?學習經教幫助你看破,經教幫你開智慧,慢慢的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明瞭了。所以我常講,佛在經教裡頭教我們什麼?我講的很通俗,好懂,佛教導我們明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些關係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慈悲心現前。現在我們這些關係完全不清楚,所以起心動念都是過失,天天在造罪業,還以為自己在修功德,產生嚴重的誤會。所以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真正聽懂了、聽明白了,萬緣放下,死心念佛,你這一生肯定得度了。現在時間到了。

#